1.本发明涉及燃油滤清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2.柴油滤清器作为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关键部件,起着滤除燃油中的颗粒杂质和水份等污染物的作用,确保进入高压燃油系统中燃油的清洁度水平,保护高压油泵、喷油器等部件的持续可靠工作。
3.随着车辆轻量化的发展,滤清器也在从传统的金属材质向轻型塑料发展,但是随着车辆使用条件的苛刻,比如在较大压力条件下工作的的工况,以及车辆结构也越来越紧凑,特别是轻卡、皮卡以及商用车,功能要求更加集成,需要具有颗粒过滤、油水分离、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水位报警于一体的滤清器。
4.此外,在过滤器壳体中装配有可更换的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能以规定的维护周期在拆下滤罐后更换,而内部的加热器、水位传感器等不发生干涉,用一个新的过滤部件替换的过程中需要便于维护和装配。
5.目前,市场上的燃油滤清器主要适用于负压系统,内部压力低,如专利cn209458046u、cn201934236u等,而正压系统,内部油压最高能达到15bar,此种燃油滤清器不适用于高压系统。
6.为了能耐高压,燃油滤清器壳体材料采用金属,如专利cn215633467u等,但是这样不利于整车轻量化。
7.为了能够实现轻量化,正压燃油滤清器采用塑料壳体,这样就会对燃油滤清器结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如专利cn305575485s、cn214247554u等,此燃油滤清器为了减少塑料壳体的开孔,减低漏油风险,选择把水位传感器模块布置在燃油滤清器下方,不利于燃油滤清器电器接插件的集成,造成燃油滤清器成本较高。
8.也有燃油滤清器采用在滤座开孔,安装电极,如专利cn214616806u,但是此燃滤滤座上方仅集成加热电极,集成度底;且由于滤座圆柱内径小,易耐高压,对燃滤结构要求低,但是此种结构燃油滤清器高度长,不利于整车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以解决现有燃油滤清器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包括滤座部件、过滤部件和罐体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位于所述滤座部件和罐体部件相互连接后所形成的内腔中;所述滤座部件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内端引入所述滤座部件的中心空腔,所述中心空腔与所述滤座部件内腔的圆环形凹坑连通,所述圆环形凹坑内设有平行的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圆环形凹坑的外侧壁设计有锯齿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
导电板之间设有加热片和交叉流道。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与所述滤座部件上部侧面的电连接部位通过两个导电端子连接,其中一个端子用于接地,使内部的导电板形成接地,以对流动的柴油中的静电进行释放,同时,另一个端子用于接电。
12.可选地,所述出油管从所述滤座部件的滤座中心部件引出被过滤的柴油,所述滤座中心部件的内部设有两个水位传感器的导电电极,所述导电电极通过导电端子与所述滤座部件顶部的两个弹性导电板连接,两个所述弹性导电板与所述滤座部件顶部布置的电子线路板形成弹性连接结构。
13.可选地,所述滤座部件的上部为球面,并在内侧和外侧布置有周向和轴向延伸的交叉网格筋。
14.可选地,所述滤座部件的上表面在顶外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子线路板的布置空腔,所述布置空腔的内部布置有网格型的容胶结构,并由透明的盖子进行封闭,形成密封腔体。
15.可选地,所述过滤部件通过其中心孔沿所述滤座部件的安装轴线插入所述滤座部件,所述滤座部件的滤座中心部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的中心孔内部,所述滤座部件的滤座中心部件在外周部设有在安装过程中与所述过滤部件的中心孔滑动配合的斜坡。
16.可选地,所述过滤部件的中心孔在上端口的内壁上设有双u型密封圈,所述过滤部件周边设有用于定心固定的定位齿。
17.可选地,所述滤座部件的滤座中心部件在内腔中设有纵向的隔板,所述隔板将内腔分为两路不传导的区域,以使过滤后的柴油绕两个区域内的导电电极向上流动。
18.可选地,所述滤座中心部件的上部设计有均匀分布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出油管相连通;所述滤座中心部件的下部设有腰型泄漏孔,所述泄漏孔的位置低于所述隔板。
19.可选地,所述滤座部件在顶部的侧面设有集成的导电接插件结构,所述导电接插件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弹性导电板、以及所述圆环形凹坑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连接,并且整体注塑成型。
20.可选地,所述滤座部件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滤罐部件的外圆周设有外螺纹,两者螺纹连接后形成双重密封的内部过滤容腔;所述外螺纹的起始端压紧所述内螺纹根部的台阶面,形成平面密封结构;所述外螺纹的根部设有密封圈,与所述滤座部件下端口的内壁形成二次密封结构。
21.可选地,所述过滤部件具有第一层过滤滤芯和第二层过滤滤芯;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滤座部件、所述罐体部件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腔,所述过滤部件的第一层过滤滤芯在所述罐体部件的内腔中形成第二过滤腔,所述第二层过滤滤芯在所述第二过滤腔中形成第三过滤腔。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层过滤滤芯的表面材料是熔喷纤维和玻璃纤维,所述第一层过滤滤芯的内层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所述第二层过滤滤芯的材料是编织尼龙网和表面特氟龙涂层。
23.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腔通过位于所述过滤部件底部的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过滤腔、第三过滤腔隔绝。
24.可选地,所述第一层过滤滤芯和第二层过滤滤芯与上端盖和下端盖通过胶水粘接,所述上端盖设有防转卡槽。
25.可选地,所述罐体部件的底部在沉孔中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放水阀,所述放水阀的头部隐藏于所述沉孔的内部,并与所述罐体部件之间设有径向密封件和端面密封件;所述放水阀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多个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从所述放水阀的螺纹顶部贯穿至密封面,以在开启时将底部的水放出。
26.本发明所提供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进油管的内端通往滤座部件的中心空腔,此中心空腔与滤座部件内腔的圆环形凹坑连通,圆环形凹坑内设有平行的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并在圆环形凹坑的外侧壁设计有锯齿形结构,同时,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设有加热片和交叉流道。这样,不仅可以控制进入到滤座部件的柴油从中心向滤座内腔的四周流动,同时还能够使进入滤座部件的柴油向外侧流动的同时形成交叉流动,从而充分接触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以及加热片,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为清楚显示具体结构,部分零部件采用了非对称的剖切方式);
28.图2为图1所示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的俯视图;
29.图3为滤座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在滤座部件内部的安装示意图;
31.图5为滤座部件内部的导电电极与导电端子的连接示意图;
32.图6为滤座部件的滤座中心部件设有隔板和泄露孔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滤座部件的上部为球面,并在内侧和外侧布置有周向和轴向延伸的交叉网格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过滤部件的俯视图;
35.图9为电路板布置空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过滤部件的剖视图;
37.图11为放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
39.滤座部件1进油管1.1出油管1.2中心空腔1.3第一导电板1.4加热片1.5第二导电板1.6圆环形凹坑1.7锯齿形结构1.8导电电极1.9第一导电端子1.10弹性导电板1.11第二导电端子1.12电子线路板1.13交叉网格筋1.14-1球面1.14-2双u型密封圈1.15定位齿1.16隔板1.17出油口1.18泄漏孔1.19导电接插件结构1.20外螺纹1.21内螺纹1.22机械密封结构1.23布置空腔1.24盖子1.25斜坡1.26过滤部件2第一过滤腔2.1第二过滤腔2.2第三过滤腔2.3上端盖2.4防转卡槽2.4-1下端盖2.4-2第一层过滤滤芯2.5第二层过滤滤芯2.6罐体部件3放水阀3.1端面密封件3.2径向密封件3.3放水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1.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2.如图所示1至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主要由滤座部件1、过滤部件2和罐体部件3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过滤部件2位于滤座部件1和罐体部件3相互连接后所形成的内腔中,以对进入内腔中的柴油进行过滤。
43.滤座部件1设有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进油管1.1的内端引入所述滤座部件1的中心空腔1.3,此中心空腔1.3与滤座部件1内腔的圆环形凹坑1.7连通,圆环形凹坑1.7内设有平行的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之间设有加热片1.5和交叉流道,以进行静电释放和低温加热滤清器内腔,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分别呈圆心角超过180度的环片形,圆环形凹坑1.7的外侧壁设计有锯齿形结构1.8。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进入到导电板的柴油在两导电板之间交叉流动方式,以取得更好的加热效果。
44.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与滤座部件1上部侧面的电连接部位通过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0连接,其中一个端子用于接地,使内部的导电板形成接地,以对流动的柴油中的静电进行释放,另一个端子用于接电。
45.两个导电板在整车上电的同时,通过滤座部件1内腔装有的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环境温度给发动机控制器,给在两个导电板中间布置的四个加热片1.5按照控制器的需求进行加电,对滤清器内腔进行加热。
46.如图5所示,出油管1.2从所述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引出被过滤的柴油,滤座中心部件的内部设有水位传感器的两个导电电极1.9,导电电极1.9通过第二导电端子1.12与滤座部件1顶部的两个弹性导电板1.11连接,两个弹性导电板1.11与滤座部件1顶部布置的电子线路板1.13形成弹性连接结构,弹性导电板1.11能够在弹力变形的作用下抵消滤座部件1在压力条件下壳体变形带来的焊点和连接点的应力变形和连接失效,始终保持连接。
47.如图7所示,滤座部件1的上部为球面1.14-2,并在内侧和外侧布置有周向和轴向延伸的交叉网格筋1.14-1,采用球顶和交叉网纹结合的加强设计,能够满足高压力电控共轨柴油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48.请一并参考图6、图9,滤座部件1的上表面在顶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电子线路板1.13的布置空腔1.24,并在布置空腔1.24的内部布置有网格型的容胶结构,然后采用透明的盖子1.25进行封闭,形成密封腔体,封闭工艺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或者胶水粘接等形式。
49.如图1、图8、图10所示,过滤部件2通过其中心孔沿所述滤座部件1的安装轴线插入滤座部件1,两者插接连接之后,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伸入过滤部件2的中心孔内部,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在外周部设有斜坡1.26,在安装过程中与过滤部件2的中心孔沿着该斜坡1.26滑动。
50.过滤部件2的中心孔在上端口的内壁上设有双u型密封圈1.15,使得过滤部件2和滤座部件1在轴线位置形成密封;过滤部件2周边设有用于定心固定的定位齿1.16,用于形
成定心固定。
51.具有双u型密封结构的过滤部件1,可以在装配时候定位,在保证密封的同时,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方便拆卸维护。
52.如图6、图7所示,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在内腔中设有纵向的隔板1.17,此隔板1.17采用非导电的材料,将内腔分为两路不传导的区域,以使过滤后的柴油绕两个区域内的导电电极1.9向上流动,保证两个探针中间不会在由于夹水或者其他异物造成的车辆误报警。
53.滤座中心部件中轴线的上部设计有四个均布的出油口1.18,与滤座的出油管1.2相连,下部设计有一个腰型泄漏孔1.19,该泄漏孔1.19的位置低于隔板1.17。
54.滤座部件1在顶部的侧面设有集成的导电接插件结构1.20,导电接插件结构1.20与第一导电板1.4、第二导电板1.6、弹性导电板1.11、以及圆环形凹坑1.7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连接,并且整体注塑成型。此结构提供了双o型圈的接线端子的内部导通设计,将滤清器内部加热器导电板和水位传感器探针与整车的接插件相接,结构简单、可靠。
55.请继续参考图1,滤座部件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22,滤罐部件3的外圆周设有外螺纹1.21,两者螺纹连接后形成双重密封的内部过滤容腔;外螺纹1.21的起始端压紧所述内螺纹1.22根部的台阶面,形成平面密封结构,即机械密封结构1.23;外螺纹1.21的根部设有o型密封圈,与滤座部件1下端口的内壁形成二次密封结构。
56.这种双重密封结构,将滤清器在螺纹位置的密封分为两个压力区域,其中,机械密封结构1.23对内腔的柴油压力进行密封,内部密封区域的压力为发动机的燃油压力区;通过机械密封降压后,螺纹连接部位的工作压力为降压区,并在螺纹起始端通过径向o型圈密封实现二次密封,
57.如图10所示,过滤部件2具有第一层过滤滤芯2.5和第二层过滤滤芯2.6;过滤部件2与滤座部件1、罐体部件3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腔2.1,过滤部件2的第一层过滤滤芯2.5在罐体部件3的内腔中形成第二过滤腔2.2,第二层过滤滤芯2.6在第二过滤腔2.2中形成第三过滤腔2.3,第一过滤腔2.1通过位于过滤部件2底部的密封圈与第二过滤腔2.2、第三过滤腔2.3隔绝。
58.第一层过滤滤芯2.5的表面材料是熔喷纤维和玻璃纤维,实现对柴油中颗粒进行过滤;第一层过滤滤芯2.5的内层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实现对柴油中水颗粒的聚集和重力分离;第二层过滤滤芯2.6的材料是编织尼龙网和表面特氟龙涂层,对第二过滤腔聚集的水滴在第二过滤过滤部件的表面实现分离。
59.具体地,第一层过滤滤芯2.5和第二层过滤滤芯2.6与上端盖2.4和下端盖2.4-2通过胶水粘接,上端盖2.4设有防转卡槽2.4-1,与内芯配合。
60.在上端盖2.4通过胶水粘接后,在第一层过滤滤芯2.5和第二层过滤滤芯2.6的顶部形成一个密封容腔,以设置双u型密封圈1.15,将滤座安装轴线、滤座外侧的第一密封腔形成密封。
61.如图11所示,罐体部件3的底部在沉孔中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放水阀3.1,放水阀3.1的头部隐藏于所述沉孔的内部,可防止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到飞石撞击导致放水阀3.1的开裂或者扭矩衰减而产生泄露。
62.放水阀3.1与罐体部件3之间设有径向密封件3.3和端面密封件3.2,通过端面密封
和径向密封的配合,对内腔压力实现两级降压和密封,保证了产品工作可靠性。
63.放水阀3.1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多个放水孔3.4,放水孔3.4从放水阀3.1的螺纹顶部贯穿至密封面,以在开启时将底部的水放出。
64.本发明采用全塑料结构(除电子及导电器件),通过优化燃油滤清器结构,在滤座部件1内集成了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且滤座部件1整体为内部带有交叉网格筋的球面结构,能够缓冲滤座顶部在15bar压力作用下应力变形,能更好地满足压力达到15bar正压柴油系统的使用要求。
65.而且,内部加热器和水位传感器的感应探针采用双密封的导电端子与外部接插件连接,pcb-a与导电端子采用弹簧片的柔性连接,用于改善压力条件下壳体变形带来的焊点和连接点的应力变形和连接失效,保证了焊接点和紧固件有效连接,提高了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
66.过滤部件2为第一层过滤滤芯和第二层过滤滤芯,具有颗粒过滤和水分离功能,两层过滤滤芯通过胶水与上下端盖连接,同时过滤部件2上装配有双u型密封圈,便于拆卸维护更换。
67.罐体部件3的底部带有放水阀3.1,为了防止泄露,放水阀处采用了径向和端面双密封结构,且罐体部件3的底部也是内部带有交叉网格筋的球面结构,能够缓冲罐体底部在15bar压力作用下应力变形。
68.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包括滤座部件(1)、过滤部件(2)和罐体部件(3),所述过滤部件(2)位于所述滤座部件(1)和罐体部件(3)相互连接后所形成的内腔中;所述滤座部件(1)设有进油管(1.1)和出油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1)的内端引入所述滤座部件(1)的中心空腔(1.3),所述中心空腔(1.3)与所述滤座部件(1)内腔的圆环形凹坑(1.7)连通,所述圆环形凹坑(1.7)内设有平行的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所述圆环形凹坑(1.7)的外侧壁设计有锯齿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之间设有加热片(1.5)和交叉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与所述滤座部件(1)上部侧面的电连接部位通过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0)连接,其中一个端子用于接地,使内部的导电板形成接地,以对流动的柴油中的静电进行释放,同时,另一个端子用于接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1.2)从所述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引出被过滤的柴油,所述滤座中心部件的内部设有两个水位传感器的导电电极(1.9),所述导电电极(1.9)通过第二导电端子(1.12)与所述滤座部件(1)顶部的两个弹性导电板(1.11)连接,两个所述弹性导电板(1.11)与所述滤座部件(1)顶部布置的电子线路板(1.13)形成弹性连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部件(1)的上部为球面(1.14-2),并在内侧和外侧布置有周向和轴向延伸的交叉网格筋(1.1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部件(1)的上表面在顶外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子线路板(1.13)的布置空腔(1.24),所述布置空腔(1.24)的内部布置有网格型的容胶结构,并由透明的盖子(1.25)进行封闭,形成密封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2)通过其中心孔沿所述滤座部件(1)的安装轴线插入所述滤座部件(1),所述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位于所述过滤部件(2)的中心孔内部,所述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在外周部设有在安装过程中与所述过滤部件(2)的中心孔滑动配合的斜坡(1.2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2)的中心孔在上端口的内壁上设有双u型密封圈(1.15),所述过滤部件(2)周边设有用于定心固定的定位齿(1.16)。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部件(1)的滤座中心部件在内腔中设有纵向的隔板(1.17),所述隔板(1.17)将内腔分为两路不传导的区域,以使过滤后的柴油绕两个区域内的导电电极(1.9)向上流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中心部件的上部设计有均匀分布的出油口(1.18),所述出油口(1.18)与所述出油管(1.2)相连通;所述滤座中心部件的下部设有腰型泄漏孔(1.19),所述泄漏孔(1.19)的位置低于所述隔板(1.17)。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部件(1)在顶部的侧面设有集成的导电接插件结构(1.20),所述导电接插件结构(1.20)与所述第一导电板(1.4)和第二导电板(1.6)、所述弹性导电板(1.11)、以及所述圆环形凹坑(1.7)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连接,并且整体注塑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部件(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22),所述滤罐部件(3)的外圆周设有外螺纹(1.21),两者螺纹连接后形成双重密封的内部过滤容腔;所述外螺纹(1.21)的起始端压紧所述内螺纹(1.22)根部的台阶面,形成平面密封结构;所述外螺纹(1.21)的根部设有密封圈,与所述滤座部件(1)下端口的内壁形成二次密封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2)具有第一层过滤滤芯(2.5)和第二层过滤滤芯(2.6);所述过滤部件(2)与所述滤座部件(1)、所述罐体部件(3)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腔(2.1),所述过滤部件(2)的第一层过滤滤芯(2.5)在所述罐体部件(3) 的内腔中形成第二过滤腔(2.2),所述第二层过滤滤芯(2.6)在所述第二过滤腔(2.2)中形成第三过滤腔(2.3)。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过滤滤芯(2.5)的表面材料是熔喷纤维和玻璃纤维,所述第一层过滤滤芯(2.5)的内层材料是玻璃纤维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所述第二层过滤滤芯(2.6)的材料是编织尼龙网和表面特氟龙涂层。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腔(2.1)通过位于所述过滤部件(2)底部的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过滤腔(2.2)、第三过滤腔(2.3)隔绝。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过滤滤芯(2.5)和第二层过滤滤芯(2.6)与上端盖(2.4)和下端盖(2.4-2)通过胶水粘接,所述上端盖(2.4)设有防转卡槽(2.4-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部件(3)的底部在沉孔中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放水阀(3.1),所述放水阀(3.1)的头部隐藏于所述沉孔的内部,并与所述罐体部件(3)之间设有径向密封件(3.3)和端面密封件(3.2);所述放水阀(3.1)的周围均匀分布有多个放水孔(3.4),所述放水孔(3.4)从所述放水阀(3.1)的螺纹顶部贯穿至密封面,以在开启时将底部的水放出。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压集成式燃油滤清器,包括滤座部件、过滤部件和罐体部件,所述过滤部件位于所述滤座部件和罐体部件相互连接后所形成的内腔中;所述滤座部件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内端引入所述滤座部件的中心空腔,所述中心空腔与所述滤座部件内腔的圆环形凹坑连通,所述圆环形凹坑内设有平行的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圆环形凹坑的外侧壁设计有锯齿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设有加热片和交叉流道。该燃油滤清器具有更高的工作可靠性,且便于组装、拆卸,能更好地满足压力达到15bar正压柴油系统的使用要求。求。求。
技术研发人员:丁浩 许晓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