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8-22  81



1.本发明涉及板材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铝塑板是常用于作为吊顶的装修材料,铝塑板在作为吊顶的装修材料进行使用时,需要在铝塑板的四周包裹并固定铝边框,铝塑板的四周包裹并固定铝边框后,位于铝塑板四周的铝边框即可与吊顶中的骨架进行装配;目前包裹在铝塑板四周的铝边框是通过螺钉与铝塑板进行固定的,即需要依靠人工的方式将铝边框拼接并包裹到铝塑板的四周,接着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螺钉拧接到铝边框的每个端部上以使铝边框与铝塑板进行固定;然而通过人工拼接以及固定铝边框和铝塑板的方式存在费时费力和装配效率低的缺点,为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能够对拼接后的铝边框进行打螺丝的设备,该设备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需要手动将铝边框拼接并包裹在铝塑板的四周,接着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拼接并包裹铝边框的铝塑板放置到打螺丝设备的工作平台上,然后打螺丝设备即可将铝边框夹紧在铝塑板的四周并将螺丝拧接到铝边框的每个端部上以使每根铝边框均与铝塑板固定;但是在上述打螺丝设备使用过程中,铝边框和铝塑板的拼接还是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从而同样存在费时费力和装配效率低的缺点。
3.此外,目前市面的打螺丝设备中的工作平台在对拼接后的铝边框和铝塑板进行夹紧时,常常容易出现铝边框与铝塑板无法精准对齐,或者铝边框与相邻铝边框之间无法精准对齐,从而在打螺丝时,容易导致拼接在铝塑板四周的铝边框出现相互错位的情况,并且在打螺丝时会出现由于打螺丝力过大,并且对铝边框和铝塑板没有进行支撑,从而容易造成铝边框和铝塑板下压造成变形,最终影响铝边框与铝塑板组装后整体的质量、精度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铝边框与铝塑板组装精度差,从而铝边框与铝塑板组装后的质量和美观度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板材与边框自动化定位,并且提升板材与边框定位组装精度和定位组装效率,提升板材与边框组装后的质量和美观度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
5.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组装工位;所述组装工位包括四个夹紧定位装置;四个所述夹紧定位装置分别为第一夹紧定位装置、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分别位于一个虚拟矩形的四个转角处;所述第二夹紧定位装置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在机架上进行左右移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
构用于驱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在机架上进行左右及前后移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与机架之间设有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在机架上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均包括板材支撑座和两个第一夹紧机构;板材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支撑板材其中一个转角部位的支撑板以及用于放置两个相邻边框一端的边框放置槽,边框放置槽呈l形并紧挨所述支撑板设置,且所述边框放置槽的宽度大于边框底部横条的宽度,两个第一夹紧机构均连接在板材支撑座上,并分别对l形的应边框放置槽的其中一边,每个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端,所述第一工作端能够沿对应的边框放置槽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边框放置槽,至少一个所述板材支撑座上设有预固定装置,所述预固定装置用于在将板材的对应转角部位固定在相应的支撑板上该设备通过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向第一夹紧定位装置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每个夹紧定位装置上的两个第一夹紧机构将板材的其中一个转角部位限位,从而使四个夹紧定位装置便于将不同尺寸的板材的四个转角部进行定位,提升板材的定位精度以及板材与边框组装的通用性,并且通过每个夹紧定位装置上的预固定装置将板材的一个转角部位预固定在支撑板后,将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放入至边框放置槽内,通过两个第一夹紧机构将两个相邻边框抵在板材转角部位的外壁上,提升两个相邻边框的定位精度,同时也便于后续更好的进行打螺丝加工,进而使板材与边框精准固定连接,大大提升整体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
7.作为优选,所述边框放置槽的外槽壁的转角处设有一个直角定位块,直角定位块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每个所述导向面用于定位相应边框的其中一端,并对相应边框在边框放置槽内沿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便于两块相邻的边框更好的放入至边框放置槽内,并且能够使两块相邻的边框沿着导向面进行移动,使两块相邻的边框移动至两个导向面交接处时使刚好使两个相邻的边框的一端重合相抵,进一步能够使两块相邻的边框进行精准定位至板材的外周壁上。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还均包括第二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连接在板材支撑座上,并对应边框放置槽的转角部位,第二夹紧机构具有第二工作端,所述第二工作端能够沿对应边框放置槽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边框放置槽,第二工作端用于同时压紧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使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在被第二工作端压紧时能保持相抵状态。通过第二夹紧机构进一步便于使原本分开放置的两块相邻的边框逐渐靠近,并最终使两块边框的一端保持相抵状态,从而能够精准的将两块相邻的边框抵在板材上,进一步确保后续打螺丝时,能够使边框和板材的连接处对齐。
9.作为优选,所述直角定位块设置在边框放置槽的转角处的上部,直角定位块的下端呈悬空设置;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为第二夹紧气缸;所述第二夹紧气缸的第二工作端上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直角定位块下方的边框放置槽的外槽壁的转角处设有供第二夹板伸入边框放置槽的第二贯穿槽;所述第二夹板的工作端呈一直角凹口。通过第二夹紧气缸位于直角定位块下方,能够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通过第二夹紧气缸上第二夹板的直角凹口能够与两块相邻的边框的一端相配合,从而将两块相邻的边框能够沿着直角定位块的两个导向面逐渐移动,进一步限定对两块相邻的边框的移动方向以及
移动距离,确保当两块相邻的边框的一端移动至两个导向面交接处使,使两块相邻的边框的一端重合相抵,并且能够使两块相邻的边框抵在板材的外壁上,进一步提升两块相邻的边框移动定位的精度,从而防止两块相邻的边框的一端出现错位的现象,进而提升边框与板材的组装质量和组装精度。
10.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均为第一夹紧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的第一工作端连接有第一夹板;边框放置槽的外槽壁上设有供第一夹板伸入边框放置槽的第一贯穿槽。通过第一夹紧机构为第一夹紧气缸便于实现伸缩动作,并且通过第一夹板便于伸入或退出边框放置槽,从而方便实现板材和边框的定位,进而提升板材和边框的组装质量。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还均包括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压紧时,所述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位于边框放置槽的转角处,并同时将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压紧。通过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进一步方便将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相抵后,从上方同时将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压紧,防止定位后的两个相邻边框再次发生移动,确保两个相邻边框能够稳定、牢固、精准的定位在板材转角部位的外壁上。
12.作为优选,所述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为旋转压紧气缸;旋转压紧气缸的工作端连接有边框夹紧连接板;所述边框夹紧连接板上设置有边框压头;压紧时,所述边框压头位于所述边框放置槽的转角处,且所述边框压头的底面同时压紧在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通过旋转压紧气缸方便实现旋转和升降动作,并且配合边框夹紧连接板和边框压头进一步方便同时将两个相邻边框的一端压紧,提升压紧稳定性和牢固性。
13.作为优选,还包括吸气装置,所述预固定装置包括预固定吸头;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处设置有若干吸附孔;所述预固定吸头连接在板材支撑座上,且预固定吸头的一端与所述吸附孔连通;预固定吸头的另一端与吸气装置连通。预固定装置通过吸附的方式能够减少装置占用面积,并且方便将定位后的板材进行固定,防止在安装边框时外界造成板材移动或晃动后发生位移,进而提升板材在边框安装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14.作为优选,所述预固定装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固定装置分别位于呈对角线设置的两个板材支撑座上。通过对角线排列方式设置两个预固定装置,能够提升对板材定位后的固定,进一步防止板材在边框安装时发生位移,从而确保板材与边框之间的定位精度。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定位架、第一驱动滑轨、第一驱动齿条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呈左右方向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滑轨和第一驱动齿条分别呈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一驱动定位架上;所述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的板材支撑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滑轨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的板材支撑座上;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相啮合。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齿轮旋转,能够使第一驱动齿轮沿着第一驱动齿条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在第一驱动定位架进行左右移动定位,实现对板材左右方向上的定位。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前后滑轨、第二前后滑轨、第二驱动定位架、第二驱动滑轨、第二驱动齿条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前后滑轨和第二前后滑轨分别设置在机架两侧;所述第一前后滑轨和第二前后滑轨呈前后方向且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机架上;每块驱动支撑座上均设置有支撑座驱动电机;所述支撑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
支撑座驱动齿轮;所述机架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驱动齿轮相啮合的支撑板驱动齿条;支撑板驱动齿条与所述第一前后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定位架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驱动支撑座上;所述第二驱动滑轨和第二驱动齿条分别呈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二驱动定位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的板材支撑座上;所述第三夹紧定位装置的板材支撑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驱动齿条相啮合;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设置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的板材支撑座上;所述第四夹紧定位装置的板材支撑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滑轨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三驱动齿轮;所述第三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齿条相啮合。通过第三驱动机构上的支撑座驱动电机带动支撑座驱动齿轮沿着支撑板驱动齿条进行转动,能够使第二驱动定位架上的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沿着第一前后滑轨和第二前后滑轨进行前后移动定位,并且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驱动齿轮沿着第二驱动齿条移动,能够使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实现左右移动定位,从而能够使第三夹紧定位装置既能左右方向定位也能前后方向定位;第四驱动机构通过与第三驱动机构相同的方式也能实现左右和前后方向的移动定位,进而能够实现将不同大小的板材进行定位,提升整体的通用性。
17.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板材和边框固定连接的打螺丝机构。通过打螺丝机构能够实现自动打螺丝动作,代替人工打螺丝,方便将板材和边框通过打螺丝机构直接连接起来。
18.作为优选,所述打螺丝机构包括龙门架、第一打螺丝组件和第二打螺丝组件;所述龙门架呈前后方向设置;所述龙门架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一龙门架滑轨滑动连接在机架的前后两侧;且龙门架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龙门架移动的龙门架驱动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打螺丝组件和第二打螺丝组件分别通过第二龙门架滑轨滑动连接在龙门架横梁上,且第一打螺丝组件和第二打螺丝组件均呈前后方向设置;第一打螺丝组件和第二打螺丝组件均包括打螺丝定位模块和打螺丝组件;打螺丝定位模块用于带动第一打螺丝组件前后方向定位;打螺丝组件用于进行螺丝组装。通过第一龙门架滑轨能够沿着板材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通过打螺丝定位模块能够实现前后方向的移动定位,从而能够使打螺丝组件精准的移动至板材和边框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打螺丝动作,代替人工打螺丝,大大提升打螺丝效果。
19.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沿左右方向上支撑板材中间的居中支撑机构;且所述居中支撑机构呈前后方向移动连接在机架上。通过居中支撑机构能够便于更好的支撑板材的中间部,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板材,随着板材的尺寸大小不同能够居中支撑机构始终处于板材的底部中间,进而提升对板材的支撑效果。
20.作为优选,所述居中支撑机构包括居中水平滑杆、第一居中滑动组件、第二居中滑动组件和居中支撑杆;所述居中水平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滑杆支撑架呈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居中滑动组件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分别滑动连接在居中水平滑杆的两侧;第一居中滑动组件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均包括居中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居中滑块滑动连接在居中水平滑杆上;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在居中滑块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在居中滑块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对称设置;所述居
中支撑杆呈水平方向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滑杆支撑架上。居中水平滑杆通过两侧的滑杆支撑架连接在第一前后滑轨和第二前后滑轨上,能够使滑杆支撑架实现前后移动定位,通过第一居中滑动组件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称设置以及连动效果,能够使居中支撑杆随着第三驱动机构的前后移动,使居中支撑杆始终处于板材底部的居中位置,并且对板材底部的居中位置进行支撑,提升对板材的支撑效果,防止板材中部塌陷。
21.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用于辅助支撑板材和边框的辅助支撑机构;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左右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上的第一驱动滑轨上,且位于第一夹紧定位装置和第二夹紧定位装置之间;另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左右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定位架的第二驱动滑轨上,且位于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之间。通过辅助支撑机构不仅能在板材定位调整时对板材进行支撑,还能在打螺丝时随着打螺丝机构一并移动,能够实时对打螺丝处进行支撑,防止将板材和边框压坏变形。
22.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辅助支撑座、辅助驱动电机、辅助夹紧气缸;所述辅助支撑座通过第一驱动滑轨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上;所述辅助驱动电机设置在辅助支撑座上;所述辅助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辅助驱动齿轮;所述辅助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相啮合;所述辅助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板材长度方向的辅助支撑板以及用于放置长度方向上的边框的辅助边框放置槽;所述辅助边框放置槽紧挨在所述辅助支撑板外侧;且所述辅助边框放置槽的宽度大于边框底部横条的宽度,所述辅助夹紧气缸连接在辅助支撑座上,并位于辅助边框放置槽的外侧;所述辅助夹紧气缸具有一辅助工作端;所述辅助工作端能够沿对应边的辅助边框放置槽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辅助边框放置槽;所述辅助工作端上连接有辅助夹板;所述辅助边框放置槽的外槽壁上设有供辅助夹板伸入辅助边框放置槽的辅助贯穿槽;所述辅助支撑座上升降连接有用于支撑板材的辅助升降支撑组件;所述辅助升降支撑组件包括辅助升降气缸、辅助升降板、辅助支撑吸杆;所述辅助升降气缸设置在辅助支撑座的底部,所述辅助升降板连接在所述辅助升降气缸的工作端上;所述辅助支撑吸杆纵向设置在所述辅助升降板上,所述辅助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辅助支撑吸杆的顶部穿过的辅助支撑孔;所述辅助支撑吸杆上连接有辅助吸头。
23.作为优选,所述组装工位有两个,两个所述组装工位在机架上呈左右间隔设置;所述打螺丝机构呈左右方向移动连接在机架上,且所述打螺丝机构能同时对两个组装工位进行打螺丝加工。
24.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的组装方法,应用上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板材预定位:按照需要组装的板材和框架的尺寸调整四个夹紧定位装置到预定位置,即使四个夹紧定位装置分别对应其中一个虚拟矩形的四个转角,同时一个辅助支撑机构移动至第一夹紧定位装置和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的中间位置,另一个辅助支撑机构移动至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的中间位置,此时居中支撑机构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的中间位置,居中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夹紧定位装置和第三夹紧定位装置的中间位置,将板材放到机架上,使板材的四个转角部位分别放置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的支撑板上,此时板材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上,板材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放置在居中支撑机构的两端,控制所有的第一夹紧
机构的第一工作端伸入到边框放置槽内,以推动板材在支撑板上进行水平移动,实现板材的定位;此时将板材的四个转角部位边缘超出与四块支撑板的边缘,即露出的板材在边框放置槽的上方;
26.s2、板材预固定:通过预固定装置将板材的四个转角部位预固定在四块支撑板上;通过两个辅助支撑机构将板材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预固定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上;
27.s3、边框放入:先将所有第一夹紧机构的第一工作端退出至边框放置槽外;再将四块边框的下端分别放置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的边框放置槽内,即两块相邻边框的一端分别对应放入至一个夹紧定位装置上的边框放置槽内,使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分别抵在直角定位块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上;位于前、后两侧的边框中部的下端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上的辅助边框放置槽内,边框放入后,将各边框往里推,使露出在边框放置槽上方部分的板材与边框的卡槽实现卡接;
28.s4、边框定位:每个夹紧定位装置上的两个第一夹紧机构分别伸入至边框放置槽内,将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分别沿着两个导向面向板材移动,并使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分别移动至两个导向面交接处时,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贴合,同时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分别抵在板材的外壁上;通过第二夹紧机构上的第二工作端伸入至边框放置槽内,并对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的连接处侧向压紧,通过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对压紧定位后的相邻两个边框的一端的连接处向下压紧;通过相同方式使四块边框抵在板材的外周壁上;
29.s5、板材与边框组装:通过打螺丝机构上的第一打螺丝组件和第二打螺丝组件同时对四周的边框与板材的连接处进行自动打螺丝加工,在打前、后两侧的边框上打螺丝时,辅助支撑机构上的辅助支撑吸杆松开远离板材;使辅助夹紧气缸退出辅助边框放置槽,并将辅助支撑机构移动至就打螺丝机构下方的对应位置,用于对板材和边框进行支撑,并随打螺丝机构的位置移动而进行对应位置的定位调整,使辅助支撑机构始终位于打螺丝机构下方的对应位置;居中支撑机构的两端在打螺丝时也起到支撑板材左、右两侧的中部位置;最终完成边框与板材的组装。
30.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自动化板材与边框的定位组装,提升板材与边框定位组装精度和定位组装效率,并且提升板材与边框组装后的质量和美观度。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带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发明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不带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发明中第三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发明中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本发明中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发明中夹紧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本发明中导向面和边框放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本发明中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是本发明中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2是本发明中居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是本发明中居中支撑机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4是本发明中打螺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5是本发明中辅助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6是本发明中板材和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7是本发明中边框的剖视图。
48.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居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9.其中:1、机架;2、第二驱动机构;21、第一驱动定位架;22、第一驱动滑轨;23、第一驱动齿条;24、第一驱动电机;25、第一驱动齿轮;3、第三驱动机构;31、第一前后滑轨;311、驱动支撑座;312、支撑座驱动电机;313、支撑座驱动齿轮;314、支撑板驱动齿条;32、第二前后滑轨;33、第二驱动定位架;34、第二驱动滑轨;35、第二驱动齿条;36、第二驱动电机;37、第二驱动齿轮;38、第三驱动电机;39、第三驱动齿轮;4、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3、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4、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1、板材支撑座;42、边框放置槽;420、第一贯穿槽;421、第一边框槽;422、第二边框槽;43、第一夹紧机构;431、第一工作端;432、第一夹板;433、夹板限位挡块;44、支撑板;45、预固定装置;452、预固定吸头;453、吸附孔;46、直角定位块;461、第二贯穿槽;47、导向面;471、第一导向面;472、第二导向面;48、第二夹紧机构;481、第二工作端;482、第二夹板;483、直角凹口;484、夹板挡块;49、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1、旋转压紧气缸;492、边框夹紧连接板;493、边框压头;5、居中支撑机构;51、居中水平滑杆;511、滑杆支撑架;52、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1、居中滑块;522、第一连杆;523、第二连杆;53、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4、居中支撑杆;500、铰接处;501、第一铰接杆;502、第二铰接杆;503、第三铰接杆;504、第四铰接杆;505、第五铰接杆;506、第六铰接杆;507、铰接连接板;508、第一铰接支撑板;509、第二铰接支撑板;6、打螺丝机构;61、龙门架;62、第一打螺丝组件;63、第二打螺丝组件;64、第一龙门架滑轨;65、第二龙门架滑轨;66、打螺丝定位模块;67、打螺丝模块;7、辅助支撑机构;701、辅助驱动电机;702、辅助驱动齿轮;71、辅助支撑座;72、辅助夹紧气缸;721、辅助工作端;722、辅助夹板;723、辅助贯穿槽;73、辅助边框放置槽;74、辅助支撑板;75、辅助升降支撑组件;751、辅助升降气缸;752、辅助升降板;753、辅助支撑吸杆;754、辅助支撑孔;755、辅助吸头;8、板材;9、边框;91、底部横条;9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51.实施例1
52.如图1至17所示,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两个组装工位,两个组装工位呈左右方向间隔设置,通过两个组装工位能在一个组装工位打螺丝时,对另一个组装工位上的板材8和边框9进行定位,大大提升整体组装效率。每个组装工位包括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分别为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分别位于一个虚拟矩形的四
个转角处;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在机架1上进行左右移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与机架1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3,第三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在机架1上进行左右及前后移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与机架1之间设有第四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在机架1上进行前后移动,通过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能够向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移动靠拢能实现对不同尺寸的板材8进行限位预固定,从而提升整个设备对板材8的通用性。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均包括板材支撑座41和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板材支撑座41上设有用于支撑板材8其中一个转角部位的支撑板44以及用于放置两个相邻边框9一端的边框放置槽42,边框放置槽42呈l形并紧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4外侧,且边框放置槽42的宽度大于边框9底部横条91的宽度,这样能够便于将边框8放入后,并使边框9后续抵在板材8上。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均连接在板材支撑座41上,并分别对应l形的边框放置槽42的其中一边,每个第一夹紧机构43具有第一工作端431,第一工作端431能够沿对应边框放置槽42的宽度方向移动,此宽度方向为垂直于对应边的边框放置槽42的延伸方向,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边框放置槽42,至少一个板材支撑座41上设有预固定装置45,预固定装置45用于将板材8的对应转角部位固定在相应支撑板44上。该设备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第三驱动机构3和第四驱动机构分别带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向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每个夹紧定位装置4上的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将板材8的其中一个转角部位限位,从而使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便于将不同尺寸的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进行定位,提升板材8的定位精度以及板材8与边框9组装的通用性,并且通过每个夹紧定位装置4上的预固定装置45将板材8的一个转角部位预固定在支撑板44后,将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放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通过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将两个相邻边框9抵在板材8转角部位的外壁上,提升两个相邻边框9的定位精度,同时也便于后续更好的进行打螺丝加工,进而使板材8与边框9精准固定连接,大大提升整体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
53.如图16和图17所示,图中为所要组装的板材8和四个边框9;需要将四个边框9包围至板材8的外周壁上。
54.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定位架21、第一驱动滑轨22、第一驱动齿条23和第一驱动电机24;第一驱动定位架21呈左右方向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滑轨22和第一驱动齿条23分别呈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的板材支撑座41滑动连接在第一驱动滑轨22上;第一驱动电机24设置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的板材支撑座41上;第一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25;第一驱动齿轮25与第一驱动齿条23相啮合。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4带动第一驱动齿轮25旋转,能够使第一驱动齿轮25沿着第一驱动齿条23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二驱动机构2带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进行左右移动定位,实现对板材8左右方向上的定位。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与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通过相同的方式左右滑动定位连接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与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分别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与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分别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进行左右移动定位,从而更好的去匹配不同尺寸的板材8,提升通用性。
55.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三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前后滑轨31、第二前后滑轨32、第二驱动定位架33、第二驱动滑轨34、第二驱动齿条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两侧;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上分别滑动连接有驱动支撑座311;每块驱动支撑座311上设置有支撑座驱动电机312;支撑座驱动电机31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支撑座驱动齿轮313;机架1设置有与支撑座驱动齿轮313相啮合的支撑板驱动齿条314;支撑板驱动齿条314与第一前后滑轨31平行设置;第二驱动定位架3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块驱动支撑座311上;第二驱动滑轨34和第二驱动齿条35分别呈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二驱动定位架33顶部;第二驱动电机36设置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的板材支撑座41上;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的板材支撑座41滑动连接在第二驱动滑轨34上;第二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37;第二驱动齿轮37与第二驱动齿条35相啮合;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38;第三驱动电机38设置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板材支撑座41上;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板材支撑座41滑动连接在第二驱动滑轨34上;第三驱动电机38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三驱动齿轮39;第三驱动齿轮39与第二驱动齿条35相啮合。通过第三驱动机构3上的支撑座驱动电机312带动支撑座驱动齿轮313沿着支撑板驱动齿条314进行转动,能够使第二驱动定位架33上的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沿着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进行前后移动定位,实现前后方向限位板材8。通过第二驱动电机36带动第二驱动齿轮37沿着第二驱动齿条35移动,能够使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实现左右移动定位,从而能够使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既能左右方向定位也能前后方向定位;第四驱动机构通过与第三驱动机构3相同的方式也能实现左右和前后方向的移动定位,从而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的板材8进行前后左右的限位,进而便于将不同尺寸的板材8限位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所围成的虚拟矩形内,提升对不同尺寸板材8限位的通用性。
56.如图7至图10所示,边框放置槽42的外槽壁的转角处设有一个直角定位块46,直角定位块46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47,每个导向面47用于定位边框9的其中一端,并对相应边框9在边框放置槽42内沿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导向面47包括第一导向面471和第二导向面472;边框放置槽42包括第一边框槽421和第二边框槽422;第一导向面471的宽度小于边框9放置到第一边框槽421后抵到板材8外壁上的移动距离,第二导向面472的宽度小于相邻的另一个边框9放置到第二边框槽422后抵到板材8外壁上的移动距离,且第一导向面471和第二导向面472的宽度相同,从而使直角定位块46为等腰直角定位块;所述第一导向面471与第一边框槽421的外壁垂直设置,当一块边框9放入时,使边框9的一端抵在第一导向面471与第一边框槽421的直角交接处,第二导向面472与第二边框槽422的外壁垂直设置,将相邻的另一块边框9放入时,使该边框9一端抵在第二导向面472与第二边框槽422的直角交接处。通过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47便于两块相邻的边框9更好的放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并且能够使两块相邻的边框9沿着导向面47进行移动,使两块相邻的边框9移动至两个导向面47交接处时使刚好使两个相邻的边框9的一端重合相抵,进一步能够使两块相邻的边框9进行精准定位至板材8的外周壁上。
57.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还均包括第二夹紧机构48,第二夹紧机构48连接在板材支撑座41上,并对应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部位,第二夹紧机构48具有第二工作端481,第二工作端481能够沿对应边框放置槽42的宽度方向移动,此宽度方向的意思是从边框放置槽42的
外侧壁向内侧壁的方向移动,或从边框放置槽42的内侧壁向外侧壁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框放置槽42。压紧时第二工作端481伸入对应边的框放置槽42内,松开时第二工作端481退出对应边的框放置槽42。第二工作端481沿边框放置槽42转角部的对角线上移动,即第二工作端481的移动方向为45度。第二工作端481伸入时能够同时夹紧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进一步方便将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贴合到一起。第二工作端481用于同时压紧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使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在被第二工作端481压紧时能保持相抵状态。通过第二夹紧机构48进一步便于使原本分开放置的两块相邻的边框9逐渐靠近,并最终使两块边框9的一端保持相抵状态,从而能够精准的将两块相邻的边框9抵在板材8上,进一步确保后续打螺丝时,能够使边框9和板材的连接处对齐。
58.如图9所示,直角定位块46设置在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处上部,直角定位块46的下端呈悬空设置;第二夹紧机构48为第二夹紧气缸;第二夹紧气缸的第二工作端481上连接有第二夹板482;第二夹紧气缸的第二工作端481为活塞杆的工作端,第二夹板482位于在直角定位块46下方;直角定位块46下方的边框放置槽42的外槽壁的转角处设有供第二夹板482伸入边框放置槽42的第二贯穿槽461,第二夹板482上的工作端呈一直角凹口483;直角凹口483的两个侧壁分别与边框放置槽42的两个外侧壁平行设置,直角凹口483与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处对齐设置,且直角定位块46的直角、直角凹口483的直角和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对齐设置。第二夹板482顶部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夹紧过头的夹板挡块484。通过夹板挡块484防止在第二夹板482压紧时伸入过头,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行距离限定,进而起到更好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效果。通过第二夹紧气缸位于直角定位块46下方,能够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通过第二夹紧气缸上第二夹板482的直角凹口483能够与两块相邻的边框9的一端相配合,从而将两块相邻的边框9能够沿着直角定位块46的两个导向面47逐渐移动,进一步限定对两块相邻的边框9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距离,确保当两块相邻的边框9的一端移动至两个导向面47交接处使,使两块相邻的边框9的一端重合相抵,并且能够使两块相邻的边框9抵在板材8的外壁上,进一步提升两块相邻的边框9移动定位的精度,从而防止两块相邻的边框9的一端出现错位的现象,进而提升边框9与板材8的组装质量和组装精度。
59.如图10所示,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均为第一夹紧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的第一工作端431连接有第一夹板432;第一夹紧气缸的第一工作端431为活塞杆的工作端。边框放置槽42的外槽壁上设有供第一夹板432伸入边框放置槽42的第一贯穿槽420;第一夹板432夹紧时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第一夹板432松开时退出至边框放置槽42外;第一夹板43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夹紧过头的夹板限位挡块433,通过夹板限位挡块433防止在第一夹板432压紧时伸入过头,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行距离限定,进而起到更好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效果。通过第一夹紧机构43为第一夹紧气缸便于实现伸缩动作,并且通过第一夹板432便于伸入或退出边框放置槽42,从而不仅方便实现板材8的定位,还能实现对边框9的定位,进而提升板材8和边框9的组装质量。
60.如图8所示,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还均包括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所述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连接在对应的板材支撑座41上,用于将两个对应的相邻边框9一端同时压紧在板材8上压紧时,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位于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处,并同时将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
端压紧。通过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进一步方便将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相抵后,从上方同时将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压紧,防止定位后的两个相邻边框9再次发生移动,确保两个相邻边框9能够稳定、牢固、精准的定位在板材8转角部位的外壁上。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为旋转压紧气缸491;旋转压紧气缸491的工作端连接有边框夹紧连接板492;旋转压紧气缸491的工作端为活塞杆的工作端。边框夹紧连接板492上设置有边框压头493;压紧时,边框压头493位于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处,且边框压头493的底面同时压紧在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通过旋转压紧气缸491方便实现旋转和升降动作,并且配合边框夹紧连接板492和边框压头493进一步方便同时将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压紧,提升压紧稳定性和牢固性。
61.如图8至图11所示,还包括吸气装置,预固定装置45包括预固定吸头452;所述支撑板44上表面处设置有若干吸附孔453;所述预固定吸头452连接在连接在板材支撑座41上,且预固定吸头452的一端与所述吸附孔453连通;预固定吸头452的另一端与吸气装置连通。预固定装置45通过吸附的方式能够减少装置占用面积,并且方便将定位后的板材8进行固定,防止在安装边框9时外界造成板材8移动或晃动后发生位移,进而提升板材8在边框9安装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预固定装置45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固定装置45分别位于呈对角线设置的两个板材支撑座41上。通过对角线排列方式设置两个预固定装置45,能够提升对板材8定位后的固定,进一步防止板材8在边框9安装时发生位移,从而确保板材8与边框9之间的定位精度。当四个板材支撑座41中的三个板材支撑座41上均设置有预固定装置45,所达到的预固定效果更好,当四个板材支撑座41均设置有预固定装置45,所达到的预固定效果最佳。
62.如图1和图14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板材8和边框9固定连接的打螺丝机构6。通过打螺丝机构6能够实现自动打螺丝动作,代替人工打螺丝,方便将板材8和边框9通过打螺丝机构6直接连接起来。打螺丝机构6包括龙门架61、第一打螺丝组件62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3;龙门架61呈前后方向设置;龙门架61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一龙门架滑轨64滑动连接在机架的前后两侧;且龙门架61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龙门架移动的龙门架驱动定位机构,第一打螺丝组件62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3分别通过第二龙门架滑轨65滑动连接在龙门架横梁611上,且第一打螺丝组件61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2均呈前后方向设置;第一打螺丝组件61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2均包括打螺丝定位模块66和打螺丝模块67;打螺丝定位模块66用于带动第一打螺丝组件62前后方向定位;打螺丝模块67用于进行螺丝组装。通过第一龙门架滑轨64能够沿着板材8长度方向进行移动,通过打螺丝定位模块66能够实现前后方向的移动定位,从而能够使打螺丝模块67精准的移动至板材8和边框9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打螺丝动作,代替人工打螺丝,大大提升打螺丝效果。
63.如图12和图13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沿左右方向上支撑板材8中间的居中支撑机构5;且居中支撑机构5呈前后方向移动连接在机架1上。通过居中支撑机构5能够便于更好的支撑板材8的中间部,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板材8,随着板材8的尺寸大小不同能够居中支撑机构5始终处于板材8的底部中间,进而提升对板材8的支撑效果。居中支撑机构5包括居中水平滑杆51、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和居中支撑杆54;居中水平滑杆51的两端分别通过滑杆支撑架511呈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分别滑动连接在居中水平滑杆51的两侧;第一居中滑动组件
52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均包括居中滑块521、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23;居中滑块521滑动连接在居中水平滑杆51上;第一连杆522一端转动连接在居中滑块521上;第一连杆5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驱动机构2上;第二连杆523一端转动连接在居中滑块521上;第二连杆5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驱动机构3上;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23对称设置;居中支撑杆54呈水平方向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滑杆支撑架511上。居中水平滑杆51通过两侧的滑杆支撑架511连接在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上,能够使滑杆支撑架511实现前后移动定位,通过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上的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23对称设置以及连动效果,能够使居中支撑杆54随着第三驱动机构3的前后移动进行位置调节,并使居中支撑杆54始终处于板材8底部前后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对板材8底部的居中位置进行左右的支撑,提升对板材8的支撑效果,防止打螺丝时板材8和边框9下压变形。
64.如图15所示,还包括两个用于辅助支撑板材8和边框9的辅助支撑机构7;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左右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的第一驱动滑轨22上,且位于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和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之间;另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左右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定位架33的第二驱动滑轨34上,且位于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之间。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分别用于支撑板材8两侧的长边,且打螺丝机构6在打螺丝时,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分别移动至相对应的打螺丝处的下方,并对打螺丝处的板材8和边框9进行支撑。
65.如图3和图15所示,辅助支撑机构7包括辅助支撑座71、辅助驱动电机701、辅助夹紧气缸72;辅助支撑座71通过第一驱动滑轨22滑动连接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辅助驱动电机701设置在辅助支撑座71上;辅助驱动电机70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辅助驱动齿轮702;辅助驱动齿轮702与第一驱动齿条23相啮合;通过辅助支撑机构7上的辅助驱动电机701带动辅助驱动齿轮702旋转,从而使辅助支撑座71左右移动定位在第二驱动机构2的第一驱动定位架21的第一驱动滑轨22上,当将板材8预固定时,辅助支撑机构7位于两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中间,对板材8的中部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在边框9放入时,也能够对边框9的中间起到支撑作用。辅助支撑座7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板材8长度方向的辅助支撑板74以及用于放置长度方向上的边框9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通过辅助支撑板74便于与板材长边的中部进行支撑,通过辅助边框放置槽73便于使边框9的中部放置在内,进一步提升对板材8和边框9的中部起到支撑效果。辅助边框放置槽73紧挨在辅助支撑板74外侧;且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宽度大于边框9底部横条91的宽度,辅助夹紧气缸72连接在辅助支撑座71上,并位于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外侧;辅助夹紧气缸72具有一辅助工作端721;辅助工作端721能够沿对应边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通过辅助夹紧气缸72的辅助工作端721能够有效的将边框9中部夹紧在板材8长边的中部上。辅助工作端721上连接有辅助夹板722;通过辅助夹紧气缸72带动辅助夹板722方便将边框9夹紧在板材8的外壁上。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外槽壁上设有供辅助夹板722伸入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辅助贯穿槽723;辅助支撑座71上升降连接有用于支撑板材8的辅助升降支撑组件75;辅助升降支撑组件75能够对板材8的底部进行支撑,放置在打螺丝时将板材8和边框9压坏。辅助升降支撑组件75包括辅助升降气缸751、辅助升降板752、辅助支撑吸杆753;辅助升降气缸751设置在辅助支撑座71的底部,辅助升降板752连接在辅助升降气缸751的工作端
上;辅助支撑吸杆753纵向设置在辅助升降板752上,辅助支撑座71上设置有用于辅助支撑吸杆753的顶部穿过的辅助支撑孔754;辅助支撑吸杆753上连接有辅助吸头755。通过辅助升降气缸751便于将辅助支撑吸杆753进行升降,进而起到对板材8在预固定时,将辅助支撑吸杆753顶起,使辅助支撑吸杆753的顶部支撑在板材8底部上,并通过辅助吸头755与吸风装置连接进行吸气,使板材8吸附固定在辅助支撑吸杆753上,通过辅助支撑吸杆753能够起到固定以及支撑作用,防止打螺丝时压坏板材8。同时也方便在打螺丝时能够跟随打螺丝机构6的位置进行移动定位,对板材8和边框9正在进行打螺丝处的底部进行支撑。
66.如图1至图16所示,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的组装方法,应用上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7.s1、板材预定位:按照需要组装的板材8和框架的尺寸调整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到预定位置,即使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分别对应其中一个虚拟矩形的四个转角,同时一个辅助支撑机构7移动至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和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的中间位置,另一个辅助支撑机构7移动至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中间位置,此时居中支撑机构5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中间位置,居中支撑机构5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和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的中间位置,将板材8放到机架1上,使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分别放置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支撑板44上,此时板材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上,板材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放置在居中支撑机构5的两端,控制所有的第一夹紧机构43的第一工作端431伸入到边框放置槽42内,以推动板材在支撑板上进行水平移动,实现板材的定位;此时将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边缘超出与四块支撑板44的边缘,即露出的板材8在边框放置槽42的上方;
68.在板材8预定位过程中,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位置不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进行左右移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通过第三驱动机构3进行前后及左右移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通过第四驱动机构进行左右移动,通过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移动定位,能够匹配不同尺寸的板材8。实际定位过程中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均可进行左右调节,能够快速定位围成与板材8尺寸相同的虚拟矩形。在板材8放置到支撑板44过程中,可以是板材8放置后第一夹紧机构43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进行定位,也可以是在板材8放置前第一夹紧机构43先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进行定位,并使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边缘超出与四块支撑板44的边缘,即露出的板材8在边框放置槽42的上方;
69.在板材8预定位过程中,通过居中支撑机构5对板材居中底部进行支撑,居中水平滑杆51通过两侧的滑杆支撑架511连接在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上,能够使滑杆支撑架511实现前后移动定位,通过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上的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23对称设置以及连动效果,能够使居中支撑杆54随着第三驱动机构3的前后移动进行位置调节,并使居中支撑杆54始终处于板材8底部前后方向的居中位置,并且对板材8底部的居中位置进行左右的支撑。通过居中支撑机构5进一步起到支撑效果,并且居中支撑机构5能够随着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移动也随之移动,从而能够始终保持在不同尺寸板材8的底部居中位置;
70.在板材8预定位过程中,通过辅助支撑机构7分别对板材8两侧的长边进行支撑,通过辅助支撑机构7上的辅助驱动电机701带动辅助驱动齿轮702旋转,从而使辅助支撑座71
左右移动定位在第二驱动机构2的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当将板材8预固定时,辅助支撑机构7位于同侧的两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中间,对板材8的中部起到支撑作用。
71.s2、板材预固定:通过预固定装置45将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预固定在四块支撑板44上;通过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将板材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预固定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上;
72.预固定装置45通过预固定吸头452进行抽吸,使支撑板44上产生吸力,从而通过四块支撑板44分别将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进行吸附固定。
73.s3、边框放入:先将所有第一夹紧机构43的第一工作端431退出至边框放置槽42外;再将四块边框9的下端分别放置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边框放置槽42内,即两块相邻边框9的一端分别对应放入至一个夹紧定位装置4上的边框放置槽42内,使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抵在直角定位块46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47上;位于前、后两侧的边框9中部的下端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上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内,边框9放入后,将各边框9往里推,使露出在边框放置槽42上方部分的板材8与边框9的卡槽92实现卡接;
74.将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放入至第一边框槽421和第二边框槽422内,并使一个边框9的一端抵在第一导向面471与第一边框槽421的直角交接处,将另一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抵在第二导向面472与第二边框槽422的直角交接处,这样能够保证相邻两个边框9分别沿着第一导向面471和第二导向面472进行移动,便于更好的使相邻两个边框9重合相抵。
75.s4、边框定位:每个夹紧定位装置4上的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分别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将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沿着两个导向面47向板材8移动,并使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移动至两个导向面47交接处时,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贴合,同时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抵在板材8的外壁上;通过第二夹紧机构48上的第二工作端481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并对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的连接处侧向压紧,通过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对压紧定位后的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的连接处向下压紧;通过相同方式使四块边框9抵在板材8的外周壁上;
76.通过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分别对应的将相邻两个边框9向板材8压紧,使一个边框9沿着第一导向面471滑动,另一个相邻边框9沿着第二导向面472滑动,并且能够使相邻两个边框9在第一导向面471和第二导向面472的交接处时两个相邻的边框9的一端刚好重合相抵。
77.s5、板材与边框组装:通过打螺丝机构6上的第一打螺丝组件62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3同时对四周的边框9与板材8的连接处进行自动打螺丝加工,在打前、后两侧的边框9上打螺丝时,辅助支撑机构7上的辅助支撑吸杆753松开远离板材8;使辅助夹紧气缸72退出辅助边框放置槽73,并将辅助支撑机构7移动至就打螺丝机构6下方的对应位置,用于对板材8和边框9进行支撑,并随打螺丝机构6的位置移动而进行对应位置的定位调整,使辅助支撑机构7始终位于打螺丝机构6下方的对应位置;居中支撑机构5的两端在打螺丝时也起到支撑板材8左、右两侧的中部位置;最终完成边框9与板材8的组装。
78.打螺丝机构6在对其中第一个组装工位上的板材8和边框9进行打螺丝时,第二个组装工位能够先进行板材8与边框9的定位,将板材8与边框9定位后,等待打螺丝机构6对第二个组装工位上的板材8与边框9进行打螺丝加工,当打螺丝机构6将第一个组装工位上板材8和边框9进行打螺丝完成时,移动至第二个组装工位处直接进行打螺丝加工,同时在对
第二个组装工位进行打螺丝时,能够将第一个组装工位上组装完成的板材8和边框9取出,将下一组板材8和边框9放入定位,依次循环,能够大大提升加工效率。
79.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自动化板材8与边框9的定位组装,提升板材8与边框9定位组装精度和定位组装效率,并且提升板材8与边框8组装后的质量和美观度。
80.实施例2
81.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仅在居中支撑机构5上存在差异,其他结构和使用方式均相同。
82.如图18所示,居中支撑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位置调节组件和居中支撑杆54,每个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杆501、第二铰接杆502、第三铰接杆503、第四铰接杆504、第五铰接杆505和第六铰接杆506;第一铰接杆501、第二铰接杆502、第三铰接杆503、第四铰接杆504、第五铰接杆505和第六铰接杆506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铰接杆501和第二铰接杆502的长度相同,第一铰接杆501的中点和第二铰接杆502的中点铰接,使第一铰接杆501和第二铰接杆502交叉转动连接;居中支撑杆54的底部通过铰接连接板507连接在第一铰接杆501和第二铰接杆502的铰接处500;第三铰接杆503的前端与第一铰接杆501的后端铰接,第三铰接杆503的后端通过第一铰接支撑板508与第一定位架2铰接;第四铰接杆504的后端与第一铰接杆501的前端铰接,第四铰接杆504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支撑板509与第二定位架3铰接,第五铰接杆505的前端与第二铰接杆502的后端铰接,第五铰接杆505的后端通过第一铰接支撑板508与第一定位架2铰接;第五铰接杆505的后端和第三铰接杆503的后端同轴铰接在第一铰接支撑板508上;且第一铰接支撑板508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架2上。第六铰接杆506的后端与第二铰接杆502的前端铰接;第六铰接杆506的前端通过第二铰接支撑板509与第二定位架3铰接;第六铰接杆506的前端和第四铰接杆504的前端同轴铰接在第二铰接支撑板509上,且第二铰接支撑板509固定设置在第二定位架3上。第二铰接支撑板509和第一铰接支撑板508对称设置,第一铰接杆501、第二铰接杆502、第三铰接杆503和第五铰接杆505围成可活动的第一四边形,第一铰接杆501、第二铰接杆502、第四铰接杆504和第六铰接杆506围成可活动的第二四边形。通过第一铰接杆501、第二铰接杆502、第三铰接杆503、第四铰接杆504、第五铰接杆505和第六铰接杆506能够对居中支撑杆54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通过第二定位架3前后移动,能够带动第一四边形和第二四边形在水平面内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带动居中支撑杆54始终位于第一定位架2和第二定位架3的居中位置,起到对居中支撑杆54上不同尺寸的板材均能进行居中支撑的作用。
83.当位置调节组件为一个时,位置调节组件位于沿居中支撑杆5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使位置调节组件居中设置方便支撑居中支撑杆54,同时能够更好的带动居中支撑杆54进行居中位置的调节。当位置调节组件为两个时,两个位置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沿居中支撑杆5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提升对居中支撑杆54的支撑力,同时能更好的带动居中支撑杆54进行居中位置的调节当位置调节组件为三个时,三个位置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沿居中支撑杆54的长度方向的左、中、右侧,提升对居中支撑杆54的支撑力,同时能更好的带动居中支撑杆54进行居中位置的调节。依次类推,多个位置调节组件等间距间隔排列在沿居中支撑杆54的长度方向上,位置调节组件越多,起到的支撑效果越好,驱动居中支撑杆54进行居中位置的调节的效果越好。
84.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
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组装工位;所述组装工位包括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四个所述夹紧定位装置(4)分别为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分别位于一个虚拟矩形的四个转角处;所述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2),第二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在机架(1)上进行左右移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与机架(1)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3),第三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在机架(1)上进行左右及前后移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与机架(1)之间设有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在机架(1)上进行前后移动;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均包括板材支撑座(41)和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板材支撑座(41)上设有用于支撑板材(8)其中一个转角部位的支撑板(44)以及用于放置两个相邻边框(9)一端的边框放置槽(42),边框放置槽(42)呈l形并紧挨所述支撑板(44)设置,且所述边框放置槽(42)的宽度大于边框(9)底部横条(91)的宽度,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均连接在板材支撑座(41)上,并分别对l形的应边框放置槽(42)的其中一边,每个所述第一夹紧机构(43)具有第一工作端(431),所述第一工作端(431)能够沿对应的边框放置槽(42)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边框放置槽(42),至少一个所述板材支撑座(41)上设有预固定装置(45),所述预固定装置(45)用于在将板材(8)的对应转角部位固定在相应的支撑板(4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放置槽(42)的外槽壁的转角处设有一个直角定位块(46),直角定位块(46)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47),每个所述导向面(47)用于定位相应边框(9)的其中一端,并对相应边框(9)在边框放置槽(42)内沿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还均包括第二夹紧机构(48),第二夹紧机构(48)连接在板材支撑座(41)上,并对应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部位,第二夹紧机构(48)具有第二工作端(481),所述第二工作端(481)能够沿对应边框放置槽(42)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边框放置槽(42),第二工作端(481)用于同时压紧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使两个相邻边框(9)的一端在被第二工作端(481)压紧时能保持相抵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定位块(46)设置在边框放置槽(42)的转角处的上部,直角定位块(46)的下端呈悬空设置;所述第二夹紧机构(48)为第二夹紧气缸;所述第二夹紧气缸的第二工作端(481)上连接有第二夹板(482);所述直角定位块(46)下方的边框放置槽(42)的外槽壁的转角处设有供第二夹板(482)伸入边框放置槽(42)的第二贯穿槽(461);所述第二夹板(482)的工作端呈一直角凹口(48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机构(43)均为第一夹紧气缸;第一夹紧气缸的第一工作端(431)连接有第一夹板(432);边框放置槽(42)的外槽壁上设有供第一夹板(432)伸入边框放置槽(42)的第一贯穿槽(420)。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定位
装置(401)、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还均包括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所述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连接在对应的板材支撑座(41)上,用于将两个对应的相邻边框(9)一端同时压紧在板材(8)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为旋转压紧气缸(491);旋转压紧气缸(491)的工作端连接有边框夹紧连接板(492);所述边框夹紧连接板(492)上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对应的相邻边框(9)一端同时压紧在板材(8)上的边框压头(49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装置,所述预固定装置(45)包括预固定吸头(452);所述支撑板(44)上表面处设置有若干吸附孔(453);所述预固定吸头(452)连接在板材支撑座(41)上,且预固定吸头(452)的一端与所述吸附孔(453)连通;预固定吸头(452)的另一端与吸气装置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固定装置(45)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固定装置(45)分别位于呈对角线设置的两个板材支撑座(41)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定位架(21)、第一驱动滑轨(22)、第一驱动齿条(23)和第一驱动电机(24);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21)呈左右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驱动滑轨(22)和第一驱动齿条(23)分别呈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所述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的板材支撑座(4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滑轨(22)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4)设置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的板材支撑座(41)上;第一驱动电机(24)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25);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5)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23)相啮合。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前后滑轨(31)、第二前后滑轨(32)、第二驱动定位架(33)、第二驱动滑轨(34)、第二驱动齿条(35)和第二驱动电机(36);所述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分别设置在机架(1)两侧;所述第一前后滑轨(31)和第二前后滑轨(32)呈前后方向且相互平行地设置在机架(1)上;每块驱动支撑座(311)上均设置有支撑座驱动电机(312);所述支撑座驱动电机(31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支撑座驱动齿轮(313);所述机架(1)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驱动齿轮(313)相啮合的支撑板驱动齿条(314);支撑板驱动齿条(314)与所述第一前后滑轨(3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定位架(3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个驱动支撑座(311)上;所述第二驱动滑轨(34)和第二驱动齿条(35)分别呈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二驱动定位架(33)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6)设置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的板材支撑座(41)上;所述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的板材支撑座(4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滑轨(34)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6)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二驱动齿轮(37);所述第二驱动齿轮(37)与第二驱动齿条(35)相啮合;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38);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8)设置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板材支撑座(41)上;所述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板材支撑座(4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滑轨(34)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38)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三驱动齿轮(39);所述第三驱动齿轮(39)与所述第二驱动齿条(35)相啮合。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板材(8)和边框(9)固定连接的打螺丝机构(6)。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螺丝机构(6)包
括龙门架(61)、第一打螺丝组件(62)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3);所述龙门架(61)呈前后方向设置;所述龙门架(61)前后两侧的底部分别通过第一龙门架滑轨(64)滑动连接在机架的前后两侧;且龙门架(61)前后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驱动龙门架移动的龙门架驱动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打螺丝组件(62)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3)分别通过第二龙门架滑轨(65)滑动连接在龙门架横梁(611)上,且第一打螺丝组件(61)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2)均呈前后方向设置;第一打螺丝组件(61)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2)均包括打螺丝定位模块(66)和打螺丝模块(67);打螺丝定位模块(66)用于带动第一打螺丝组件(62)前后方向定位;打螺丝模块(67)用于进行螺丝组装。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沿左右方向上支撑板材(8)中间的居中支撑机构(5);且所述居中支撑机构(5)呈前后方向移动连接在机架(1)上。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居中支撑机构(5)包括居中水平滑杆(51)、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和居中支撑杆(54);所述居中水平滑杆(51)的两端分别通过滑杆支撑架(511)呈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分别滑动连接在居中水平滑杆(51)的两侧;第一居中滑动组件(52)和第二居中滑动组件(53)均包括居中滑块(521)、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23);所述居中滑块(521)滑动连接在居中水平滑杆(51)上;所述第一连杆(522)一端转动连接在居中滑块(521)上;第一连杆(5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驱动机构(2)上;所述第二连杆(523)一端转动连接在居中滑块(521)上;第二连杆(5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驱动机构(3)上;所述第一连杆(522)和所述第二连杆(523)对称设置;所述居中支撑杆(54)呈左右方向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滑杆支撑架(511)上。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用于辅助支撑板材(8)和边框(9)的辅助支撑机构(7);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左右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的第一驱动滑轨(22)上,且位于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和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之间;另一个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左右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定位架(33)的第二驱动滑轨(34)上,且位于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之间。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包括辅助支撑座(71)、辅助驱动电机(701)、辅助夹紧气缸(72);所述辅助支撑座(71)通过第一驱动滑轨(2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定位架(21)上;所述辅助驱动电机(701)设置在辅助支撑座(71)上;所述辅助驱动电机(70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辅助驱动齿轮(702);所述辅助驱动齿轮(702)与所述第一驱动齿条(23)相啮合;所述辅助支撑座(7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板材(8)长度方向的辅助支撑板(74)以及用于放置长度方向上的边框(9)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所述辅助边框放置槽(73)紧挨在所述辅助支撑板(74)外侧;且所述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宽度大于边框(9)底部横条(91)的宽度,所述辅助夹紧气缸(72)连接在辅助支撑座(71)上,并位于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外侧;所述辅助夹紧气缸(72)具有一辅助工作端(721);所述辅助工作端(721)能够沿对应边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宽度方向移动,并能够伸入或退出对应边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所述辅助工作端(721)上连接有辅助夹板(722);所述辅助边框放置槽(73)的外槽壁上设有供辅助夹板(722)伸入辅助边框放置
槽(73)的辅助贯穿槽(723);所述辅助支撑座(71)上升降连接有用于支撑板材(8)的辅助升降支撑组件(75);所述辅助升降支撑组件(75)包括辅助升降气缸(751)、辅助升降板(752)、辅助支撑吸杆(753);所述辅助升降气缸(751)设置在辅助支撑座(71)的底部,所述辅助升降板(752)连接在所述辅助升降气缸(751)的工作端上;所述辅助支撑吸杆(753)纵向设置在所述辅助升降板(752)上,所述辅助支撑座(71)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辅助支撑吸杆(753)的顶部穿过的辅助支撑孔(754);所述辅助支撑吸杆(753)上连接有辅助吸头(755)。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工位有两个,两个所述组装工位在机架(1)上呈左右间隔设置;所述打螺丝机构(6)呈左右方向移动连接在机架(1)上,且所述打螺丝机构(6)能同时对两个组装工位进行打螺丝加工。19.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所述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板材预定位:按照需要组装的板材(8)和框架的尺寸调整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到预定位置,即使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分别对应其中一个虚拟矩形的四个转角,同时一个辅助支撑机构(7)移动至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和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的中间位置,另一个辅助支撑机构(7)移动至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中间位置,此时居中支撑机构(5)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定位装置(401)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404)的中间位置,居中支撑机构(5)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夹紧定位装置(402)和第三夹紧定位装置(403)的中间位置,将板材(8)放到机架(1)上,使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分别放置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支撑板(44)上,此时板材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上,板材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放置在居中支撑机构(5)的两端,控制所有的第一夹紧机构(43)的第一工作端(431)伸入到边框放置槽(42)内,以推动板材在支撑板上进行水平移动,实现板材的定位;此时将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边缘超出与四块支撑板(44)的边缘,即露出的板材(8)在边框放置槽(42)的上方;s2、板材预固定:通过预固定装置(45)将板材(8)的四个转角部位预固定在四块支撑板(44)上;通过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将板材的前、后两侧的中部分别预固定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上;s3、边框放入:先将所有第一夹紧机构(43)的第一工作端(431)退出至边框放置槽(42)外;再将四块边框(9)的下端分别放置在四个夹紧定位装置(4)的边框放置槽(42)内,即两块相邻边框(9)的一端分别对应放入至一个夹紧定位装置(4)上的边框放置槽(42)内,使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抵在直角定位块(46)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导向面(47)上;位于前、后两侧的边框(9)中部的下端放置在两个辅助支撑机构(7)上的辅助边框放置槽(73)内,边框(9)放入后,将各边框(9)往里推,使露出在边框放置槽(42)上方部分的板材(8)与边框(9)的卡槽(92)实现卡接;s4、边框定位:每个夹紧定位装置(4)上的两个第一夹紧机构(43)分别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将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沿着两个导向面(47)向板材(8)移动,并使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移动至两个导向面(47)交接处时,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贴合,同时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分别抵在板材(8)的外壁上;通过第二夹紧机构(48)上的第二工作端(481)伸入至边框放置槽(42)内,并对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的连接处侧向压紧,通过框架转角部位压紧机构(49)对压紧定位后的相邻两个边框(9)的一端的连接处向下压
紧;通过相同方式使四块边框(9)抵在板材(8)的外周壁上;s5、板材与边框组装:通过打螺丝机构(6)上的第一打螺丝组件(62)和第二打螺丝组件(63)同时对四周的边框(9)与板材(8)的连接处进行自动打螺丝加工,在打前、后两侧的边框(9)上打螺丝时,辅助支撑机构(7)上的辅助支撑吸杆(753)松开远离板材(8);使辅助夹紧气缸(72)退出辅助边框放置槽(73),并将辅助支撑机构(7)移动至就打螺丝机构(6)下方的对应位置,用于对板材(8)和边框(9)进行支撑,并随打螺丝机构(6)的位置移动而进行对应位置的定位调整,使辅助支撑机构(7)始终位于打螺丝机构(6)下方的对应位置;居中支撑机构(5)的两端在打螺丝时也起到支撑板材(8)左、右两侧的中部位置;最终完成边框(9)与板材(8)的组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材与框架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四个夹紧定位装置;第一夹紧定位装置、第二夹紧定位装置、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和第四夹紧定位装置分别位于虚拟矩形的四个转角;第二夹紧定位装置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夹紧定位装置在机架上进行左右移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与机架之间设有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三夹紧定位装置在机架上进行左右及前后移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与机架之间设有第四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四夹紧定位装置在机架上进行前后移动。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自动化板材与边框的组装定位,提升板材与边框定位组装精度。提升板材与边框定位组装精度。提升板材与边框定位组装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柳爵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赛百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95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