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玄武岩纤维增强手机壳套制备工艺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2.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普及应用,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和娱乐工具,随着手机屏幕的不断变大,其机身和屏幕却十分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出现了手机壳套,即俗称的手机保护套。手机壳套能减少手机划伤、摔伤、磨损,绝缘的手机壳套还能起到消减磁场干扰,增强手机信号的作用。如今市面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手机壳套,将其按质地分有pc壳、皮革、硅胶、布料、硬塑、皮套、金属钢化玻璃壳、软塑料、毛绒制、绸制等。目前手机壳套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
3.目前,大部分手机壳套通常是注塑成型产品,如沈丽(cn 111805831)和赵志辉(cn 111393848 a)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分别开发了一种机械式模内切的手机壳和石墨烯、短切碳纤维及一些金属增强的手机壳,两种手机壳都具有一定的金属质感且强度较高,但原料中存在金属物质,致使手机信号受到一定影响,且外观不美观自然。为了取得不同的外观纹路效果,在注塑成型后通过网纹印刷、转膜印刷图案,如胡志云(cn 112571826)开发了一种复合材料手机壳,外层需要印刷图案,但这类图案从本质上不具备自然材料的质感,且长时间图案会出现磨损褪色。还存在部分产品采用人造皮革仿制,如pu或tpu材料仿制自然材料的花纹、再用胶水等粘接在产品表面,同样是一种自然材料的仿制品,外观达不到自然材料效果。现阶段也有自然纤维编织的产品,但多用于日用产品,极少用于手机壳套,如邵海成(cn 110128778)开发了一种碳纤维手机壳,其纹理自然优美,但碳纤维对手机信号存在屏蔽效果,会对手机通讯造成影响。王玲(cn 213072788u)发明了一种手机壳,通过设置加强层及耐磨层,提高了手机壳强度和耐磨性能,但加强层及耐磨层较厚,造成其手感不佳,且手机散热较差,影响手机芯片寿命。文峰(cn 104924632 b)发明了一种由片层碳酸钙和玻璃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手机壳,具有超轻且耐高低温的特点,但手机壳不是一步成型,零部件需要组装后再经注塑成型,工序较多,且操作较为繁琐。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一种天然玄武岩熔融后通过拉丝机高速拉制、纺织而成的新型无机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其不但具有较高的化学及热稳定性,还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无屏蔽、耐候性、环保无污染、易散热、成本低等特点。且整体厚度可控、强度较大。采用浸有高导热成型剂的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材料,所制作的手机壳套既不存在信号屏蔽,散热快、自然美观耐磨、手感佳,产品的性能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5.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
制备方法,在于解决以往碳纤维、金属等手机壳套对手机信号屏蔽问题。
6.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在于解决当前手机壳套不防摔、不耐磨问题。
7.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在于解决传统手机壳套散热困难,致使手机芯片使用寿命缩减问题。
8.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在于解决当前手机壳套表层图案存在褪色、掉色,所用材料存在环境污染,制造工艺复杂问题。
9.技术方案:
10.为了实现以上技术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1.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由内到外依次是面漆层、消光层、底漆层、浸有成型剂的玄武岩纤维织物层、底漆层、消光层、面漆层。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包括所述的面漆层,其中面漆优选包括为氯化橡胶漆、ae5009h弹性橡胶漆、tpr橡胶漆中的一种。本发明对所用面漆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包括所述的底漆层,其中底漆优选包括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双酚f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中的一种。本发明对所用底漆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
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包括浸渍玄武岩纤维织物的成型剂,其中成型剂优选包括f-51酚醛树脂、w-30导热硅脂、tc-5888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本发明对所用成型剂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
1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包括消光剂,其中消光剂优选包括纯聚酯消光rb3329、sj-166消光剂、sj-2800消光剂中的一种。本发明对所用消光剂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
1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包括玄武岩纤维织物,其中玄武岩纤维织物剂优选包括3k斜纹玄武岩纤维布、3k平纹玄武岩纤维布、1k平纹玄武岩纤维布、1k斜纹玄武岩纤维布、1k网状镂空结构玄武岩纤维织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对所用的玄武岩纤维织物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
17.制备方法: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1)玄武岩纤维织物浸入成型剂及晾干,采用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主要材料,将玄武岩纤维织物浸入在成型剂中放置2.0-5.0小时,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晾置2.0-8.0小时,待用。本发明中加入成型剂主要是与玄武岩纤维一起热固成型,构成手机壳套最为重要的基层结构,其次是选用散热型成型剂,可以使其具备极佳的散热性能;
20.(2)根据规定尺寸用开料机对步骤(1)中玄武岩纤维织物进行卡切,待用;
21.(3)将2-5层步骤(2)中切割好的玄武岩纤维织物,采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到手机金属模具外层(压力为5.0mpa-30.0mpa,挤压时间为5.0-30.0秒),装入软材料的胶套内,最后
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为5.0mpa-30.0mpa,挤压时间为5.0-30.0秒),待用;
22.(4)将步骤(3)中胶套的外部再次套上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处理完毕后统一热高压真空罐固化处理(120.0-180.0℃,1.0-3.0小时,800.0-900.0kpa),待用;
23.(5)将步骤(4)中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胶套去掉,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而后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湿巾擦拭干净,选用3000.0目砂纸对手机壳套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次用酒精湿巾将灰尘擦拭干净,待用;
24.(6)将步骤(5)中擦拭干燥后的手机壳套,采用手工或机器均匀喷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0.0-80.0℃,8.0-15.0分钟),取出,进行去毛刺,采用3000.0目砂纸对手机壳套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除去喷涂底漆时产生的毛刺,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手工或机器均匀喷涂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65.0-85.0℃,10.0-15.0分钟),待用。本发明中通过喷涂底漆,主要是对其内部进行封闭,起到保护作用,其次它能够增加面漆的附着力,增加面漆的丰满度,保证面漆的均匀吸收。喷涂消光剂可以消除有光照射时,产生的反光效果,通过消光剂的漫反射作用,消除亮光,让手机壳套更具视觉美感;
25.(7)将步骤(6)中干燥后的手机壳套,采用手工或机器均匀喷涂面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0-90.0℃,20.0-40.0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0.0-100.0℃,1.0-3.0小时),即得本发明。本发明通过喷涂面漆让手机壳套平滑、耐划、耐磨、耐候性增加,且可以增加其手感,爽滑度;
26.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积极效果在于:
28.1.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手机壳套的材料,避免了壳体材料对手机信号的屏蔽,提高通话质量。
29.2.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玄武岩纤维织物与树脂牢固结合,且在其表面经过多层喷涂处理,提高了手机壳套防摔性能、耐磨性能。
30.3.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玄武岩纤维织物采取特殊的编制方式,每股纤维之间留有特定空隙,且使用散热型成型剂,使得手机壳套散热容易,手机芯片使用寿命提高。
31.4.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手机壳套纤维图案自然优美不会存在褪色、掉色,且加工工艺简单,价格低,所用增强织物玄武岩纤维织物源于自然对环境友好无污染。
附图说明:
32.图1:手机壳套对信号的影响,玄武岩纤维为增强材料的手机壳对手机信号无屏蔽。
33.图2:玄武岩纤维增强手机壳套的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34.图3: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手机壳套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实施例1:
36.选用灰色3k平纹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00.0毫升w-30导热硅脂作为玄武岩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40.0
×
50.0cm的3k平纹玄武岩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玄武岩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0小时,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0小时。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玄武岩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两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0.0mpa,挤压10.0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8.0mpa,挤压为12.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30.0℃,2.0小时,850.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5.0℃,9.0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匀喷涂纯聚酯消光rb3329,放入烤箱干燥(70.0℃,10.0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氯化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0℃,28.0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0.0℃,1.9小时),即可得一种灰色/2层/3k平纹玄武岩纤维织物增强的手机壳套。
37.实施例2:
38.选用蓝色3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10.0毫升tc-5888有机硅树脂作为玄武岩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50.0
×
50.0cm的3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玄武岩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1小时,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2小时。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玄武岩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三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1.0mpa,挤压12.0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10.0mpa,挤压为12.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40.0℃,1.8小时,820.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f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3.0℃,8.0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匀喷涂纯聚酯消光rb3329,放入烤箱干燥(68.0℃,8.0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ae5009h弹性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80.0℃,25.0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78.0℃,2.0小时),即可得一种蓝色/3层/3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手机壳套。
39.实施例3:
40.选用黑色1k平纹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25.0毫升tc-5888有机硅树脂作为玄武岩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50.0
×
40.0cm的1k平纹玄武岩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玄武岩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2小时,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5小时。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玄武岩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四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2.0mpa,挤压11.0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
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9.5mpa,挤压为11.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50.0℃,1.8小时,845.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f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8.5℃,9.5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匀喷涂sj-166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75.5℃,9.5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tpr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3.5℃,29.5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5℃,2.4小时),即可得一种黑色4层/1k/平纹玄武岩纤维织物增强的手机壳套。
41.实施例4:
42.选用蓝色4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30.0毫升w-30导热硅脂作为玄武岩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60.0
×
60.0cm的4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玄武岩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0小时,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2h。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玄武岩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两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2.5mpa,挤压11.5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10.5mpa,挤压为10.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60.0℃,1.9小时,830.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7.5℃,12.5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匀喷涂sj-2800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78.5℃,11.5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tpr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5℃,32.5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0℃,2.7小时),即可得一种蓝色/2层/4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增强的手机壳套。
43.实施例5:
44.选用灰色1k网状镂空结构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50.0毫升f-51酚醛树脂作为玄武岩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70.0
×
70.0cm的4k斜纹玄武岩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玄武岩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0h,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2h。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玄武岩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两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2.5mpa,挤压11.5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10.5mpa,挤压为10.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60.0℃,1.9小时,830.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7.5℃,12.5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
匀喷涂sj-166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78.5℃,11.5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ae5009h弹性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5℃,32.5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0℃,2.7小时),即可得一种灰色/2层/1k网状镂空结构玄武岩纤维织物增强的手机壳套。
45.对比例1:
46.选用3k玻璃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30.0毫升f-51酚醛树脂作为玻璃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60.0
×
60.0cm的3k平纹玻璃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玻璃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0小时,取出玻璃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2小时,然后转入冷藏柜-5.0℃条件下1.5小时。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玻璃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两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2.5mpa,挤压11.5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10.5mpa,挤压为10.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60.0℃,1.9小时,830.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7.5℃,12.5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匀喷涂sj-2800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78.5℃,11.5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tpr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5℃,32.5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0℃,2.7小时),即可得一种2层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的手机壳套。
47.对比例2:
48.选用3k平纹碳纤维织物作为手机壳套的增强材料,将140.0毫升tc-5888有机硅树脂作为碳纤维织物的成型液,将55.0
×
55.0cm的3k平纹碳纤维织物浸润在上述成型液中,碳纤维织物需完全浸润,浸入时间2.0小时,取出碳纤维织物室温晾置3.2小时,然后转入冷藏柜-5.0℃条件下1.5小时。用开料机对成型剂处理过的碳纤维织物按尺寸切割,切割完毕用冷热压机将两层织物压到手机壳金属模具外层(压力12.5mpa,挤压11.5秒)。取出装入软材料的外硅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10.5mpa,挤压为10.0秒)。压平后装入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然后放入热高压罐固化(160.0℃,1.9小时,830.0kpa)。除去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外硅胶套,采用激光切割机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再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擦拭,选用3000.0目砂纸对其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将灰尘擦拭干净,进行初步外观检验。将检验合格的手机壳套采用机器均匀喷涂双酚f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7.5℃,12.5分钟)。取出后用砂纸再次对手机壳套打磨,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采用机器均匀喷涂sj-2800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78.5℃,11.5分钟)。取出用机器均匀喷涂tpr橡胶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5℃,32.5分钟),最后转入大烤箱(80℃,2.7小时),即可得一种2层碳纤维织物增强的手机壳套。
49.对实施例1-5及对比例1-2制备的手机壳套进行性能实验。剥离强度检测方法按照gb/t2790-1995《胶黏剂-挠性材料与刚性材料结合的胶接试样的剥离实验第2部分:180
°
剥离》,耐摔性测试按照gb/t 2423.7-201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实验ed:自由跌落》,附着力测试按照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及摩擦测试,
实验结果如表1及图1、2、3。
50.表1各实施例性能测定
51.
技术特征:1.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套包括由内到外依次是面漆层、消光层、底漆层、浸有成型剂的玄武岩纤维织物层、底漆层、消光层、面漆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漆层为氯化橡胶漆、水性橡胶漆、ae5009h弹性橡胶漆、tpr橡胶漆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漆层为磷化底漆、双酚a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双酚f型液体环氧树脂底漆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有玄武岩织物的成型剂为f-51酚醛树脂、w-30导热硅脂、tc-5888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织物为3k斜纹玄武岩纤维布、3k平纹玄武岩纤维布、1k平纹玄武岩纤维布、1k网状镂空结构玄武岩纤维织物、1k斜纹玄武岩纤维布、4k平纹玄武岩纤维布、4k斜纹玄武岩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光剂为纯聚酯消光rb3329、xf24-xf68消光漆、sj-166消光剂、sj-2800消光剂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步骤为:(1)采用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材料,成型剂作为浸液,将玄武岩纤维织物浸入在成型剂中放置2.0-5.0小时,取出玄武岩纤维织物晾置2.0-8.0小时,待用;(2)根据规定尺寸用开料机对步骤(1)中玄武岩纤维织物进行卡切,待用;(3)将2-5层步骤(2)中切割好的玄武岩纤维织物,采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到手机金属模具外层(压力为5.0mpa-30.0mpa,挤压时间为5.0-30.0秒),装入软材料的胶套内,最后再用冷热压机将其压平(压力为5.0mpa-30.0mpa,挤压时间为5.0-30.0秒),待用;(4)将步骤(3)中胶套的外部再次套上塑封保护袋,对其用真空机抽真空,处理完毕后统一热高压真空罐固化处理(120.0-180.0℃,1.0-3.0小时,800.0-900.0kpa),待用;(5)将步骤(4)中固化后的塑封保护袋及其胶套去掉,对手机壳套的外形及所有孔位进行切割,而后脱去金属模具,对切割后的手机壳套使用酒精湿巾擦拭干净,选用3000.0目砂纸对手机壳套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再次用酒精湿巾将灰尘擦拭干净,待用;(6)将步骤(5)中擦拭干燥后的手机壳套,均匀喷涂底漆,放入烤箱干燥(60.0-80.0℃,8.0-15.0分钟),取出,进行去毛刺,采用3000.0目砂纸对手机壳套边角依次进行手工打磨,除去喷涂底漆时产生的毛刺,打磨后使用酒精及白电油依次对手机壳套进行擦拭,干燥后均匀喷涂消光剂,放入烤箱干燥(65.0-85.0℃,10.0-15.0分钟),待用;(7)将步骤(6)中干燥后的手机壳套,均匀喷涂面漆,而后放入烤箱干燥(75.0-90.0℃,20.0-40.0分钟),最后转入烤箱干燥(80.0-100.0℃,1.0-3.0小时),即得本发明。
技术总结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玄武岩纤维织物作为增强材料,以成型剂、面漆层、消光层、底漆层所组成,通过玄武岩纤维织物处理、剪切、模压成型、固化、切割、打磨、喷漆及干燥工艺,制备新式手机壳套。该方法不但操作简单,易于加工,且玄武岩纤维的优异特性,使得手机壳具有信号无屏蔽、高强度、耐磨性好、耐摔、耐腐蚀、纹路自然、手感佳、成本低等优点。成本低等优点。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苗世顶 左传潇 李静瑶 司集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