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胆固醇功效的播娘蒿籽油

专利2024-08-06  54



1.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胆固醇功效的播娘蒿籽油。


背景技术: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要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由先天性疾病和后天致病原因引起的心脏和血管的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包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等。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消胆胺和依泽替米贝,但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此外,因为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使得高血糖患者越来越多,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变差,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容易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高血糖的药物,只能通过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或者通过日常饮食进行调理。近些年,有研究者发现许多存在于食物中的油脂,因富含大量的活性成分(如多不饱脂肪酸、植物甾醇、黄酮等)而对胆固醇代谢和高血糖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功能性油脂因可以发挥与药物类似的功效以及无副作用的特点,开始逐渐被重视并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的潜在替代品。
3.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且分布于中国各地,产量较多,播娘蒿种子含油40%,可食用也可以药用,具有利尿消肿、祛痰定喘的效用。目前播娘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提取工艺以及活性物质的研究,对于播娘蒿食用后的保健功效研究较少,如果能通过研究播娘蒿的保健功效从而开发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的功能性油脂,可为阐述播娘蒿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还有助于天然油脂资源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和降血胆固醇功效的播娘蒿籽油,以解决现有降血糖和降胆固醇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以及播娘蒿保健功效研究较少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7.步骤1:将播娘蒿籽研磨成粉;
8.步骤2:将步骤1中的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匀浸泡,过滤混合物后收集第一次滤液;
9.步骤3:用步骤2中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按一定比例再次浸泡,过滤混合物后取第二次滤液;
10.步骤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提取液蒸发浓缩得到播娘蒿籽油。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研磨成粉为研磨成35-55目的粉末。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石油醚的沸程为30-60℃。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的料液比为1:(10-20)。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中,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的料液比为1:(10-20)。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蒸发浓缩的温度为55-65℃,转速为135-165r/min。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浓缩的温度为50℃,转速为150r/min。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播娘蒿籽油在制备降血糖药品、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播娘蒿籽油在制备降血胆固醇药品、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19.具体地,将本发明得到的播娘蒿籽油进行精制,经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处理后去除各种杂质,再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得到药用原料,将该药用原料加工成口服液、片剂、颗粒剂、丸剂或充入胶囊,制得能降低高血糖或降血胆固醇的药物。或者将得到的播娘蒿籽油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后加工成符合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食用油,可直接用于食用,或与鱼肝油、蛋黄油、奶油等动物油按2:1的体积比结合食用。再或者制成含有播娘蒿籽油的保健品,具体操作包括:1)将播娘蒿籽油、菜籽油、大豆油、维生素b、维生素c按照60:10:10:0.5:0.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成囊心液;2)将食品级明胶、甘油、水、柠檬酸、山梨醇按照为40:20:30:2:8的质量比制成胶囊壳,包括:先将食品级明胶和配方量50%的水混合后静置至明胶充分水膨胀,再将甘油、水、柠檬酸、山梨醇加入溶胶罐中,加入剩余的水加热至60℃搅拌溶解,然后将明胶和水的混合物加入溶胶罐中搅拌均匀,最后经超声脱气处理制得胶囊壳;3)将制得的囊心液和胶囊壳导入胶囊机中制成胶丸,冷风固化成型后用可食用乙醇除去胶丸表面油层,经40℃热风干燥制得具有降血糖或降血胆固醇功效的胶囊。必要时还可以制成其他剂型。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发明通过粉碎、浸泡过滤、二次浸泡过滤、蒸发浓缩提供了一种播娘蒿籽油,所述播娘蒿籽油含有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柱头固醇、羊毛甾醇,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黄酮以及多酚,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具有降血糖和血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开发。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分别在第0、3周的血糖水平柱状图,图中:ncd为无胆固醇对照组;pcd为消胆胺阳性对照组;hcd为高胆固醇对照组;lpd为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为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a、b代表均值在p<0.05时差异显著。
24.图2是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分别在第0、3周的总胆固醇(tc)柱状图,图中:ncd为无胆固醇对照组;pcd为消胆胺阳性对照组;hcd为高胆固醇对照组;lpd为低剂量播娘蒿籽
油实验组;hpd为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a、b代表均值在p<0.05时差异显著。
25.图3是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分别在第0、3周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柱状图,图中:ncd为无胆固醇对照组;pcd为消胆胺阳性对照组;hcd为高胆固醇对照组;lpd为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为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a、b代表均值在p<0.05时差异显著。
26.图4是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分别在第0、3周的non-hdl-c/hdl-c比值柱状图,图中:ncd为无胆固醇对照组;pcd为消胆胺阳性对照组;hcd为高胆固醇对照组;lpd为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为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a、b代表均值在p<0.05时差异显著。
27.图5是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分别在第0、3周的hdl-c/tc比值柱状图,图中:ncd为无胆固醇对照组;pcd为消胆胺阳性对照组;hcd为高胆固醇对照组;lpd为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为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a、b代表均值在p<0.05时差异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说法。
29.实施例1:播娘蒿籽油的制备
30.具体制备包括下列步骤:
31.先用研磨机将播娘蒿籽(来源于中国河南省)研磨成粉,过40目筛得播娘蒿籽粉;然后将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沸程40℃)按1:15的料液比(g/ml)充分混匀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一次滤液;将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按1:15的料液比(g/ml)再次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二次滤液;最后合并两次提取液,于旋转蒸发仪上蒸发,设置蒸发温度为50℃,蒸发转速为150r/min,浓缩得到播娘蒿籽油,并回收石油醚。
32.实施例2:一种播娘蒿籽油
3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沸程30℃)按1:10料液比充分混匀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一次滤液。将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按1:10料液比再次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二次滤液。
34.实施例3:一种播娘蒿籽油
3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沸程60℃)按1:20料液比充分混匀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一次滤液。将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按1:20料液比再次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二次滤液。
36.实施例4:一种播娘蒿籽油
3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将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沸程40℃)按1:20料液比充分混匀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一次滤液。将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按1:10料液比再次浸泡24小时,过滤混合物,取第二次滤液。
38.实验例1:播娘蒿籽油的功能性成分分析
39.实施例1-4均可以得到播娘蒿籽油,但是结合制备成本以及提取效率,加上制得的播娘蒿籽油成分相差不大,因此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播娘蒿籽油用于后续分析实验。
40.1、通过气相色谱仪(7890b,安捷伦)对实施例1制得的播娘蒿籽油进行分析。
41.表1播娘蒿籽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表
42.保留时间(min)植物甾醇种类平均含量(mg/100g)相对百分含量(%)11.953
±
0.000麦角甾醇3.19
±
0.120.78
±
0.1612.447
±
0.004菜油甾醇89.06
±
41.5220.96
±
1.1113.108
±
0.007豆甾醇13.01
±
7.053.97
±
3.7614.556
±
0.001β-谷甾醇270.56
±
35.5762.73
±
7.0914.981
±
0.003柱头固醇37.95
±
11.4210.25
±
5.7616.310
±
0.000羊毛甾醇2.04
±
0.050.50
±
0.07 其它3.28
±
1.690.81
±
0.40
43.表2播娘蒿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表
[0044][0045][0046]
实验结果:
[0047]
由表1可知,播娘蒿籽油主要有6种植物甾醇,包括麦角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柱头固醇、羊毛甾醇。其中菜油甾醇含量为89.06mg/100g,占比20.96%;β-谷甾醇含量为270.56mg/100g,占比62.73%;柱头固醇含量为37.95mg/100g,占比10.25%,而麦角甾醇、豆甾醇、羊毛甾醇的占比含量较少。因此,播娘蒿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
[0048]
由表2可知,播娘蒿籽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
量高达75.14%,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2.44%,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32.70%。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最多,其次含量较多的是花生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亚油酸等。
[0049]
2、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实施例1制得的播娘蒿籽油进行分析,经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测得总黄酮含量为7.88mg/100g,总多酚含量为31.7mg/kg。
[0050]
实验例2:分析播娘蒿籽油对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血糖和血胆固醇的影响
[0051]
1、实验设计
[0052]
将40只来源于北京维通利华的雄性金黄地鼠(6-8周龄,100-120g)随机分为5组(n=8),分别饲喂对应的日粮,置于动物房中,光/暗周期为12/12小时,温度保持在23℃。实验周期为3周,这期间自由饮水和摄食,于第0、3周禁食过夜后,在异氟醚轻度吸入麻醉下从眼眶后窦采血,测定血清中胆固醇和血糖的含量。
[0053]
2、制备鼠粮
[0054]
无胆固醇日粮组(ncd)是由玉米淀粉、酪蛋白、蔗糖、猪油、矿物质、维生素、明胶、dl-蛋氨酸混合而成;高胆固醇日粮组(hcd)在ncd的基础上添加0.15%胆固醇;阳性对照组(pcd)在hcd的基础上再添加0.5%消胆胺;低剂量播娘蒿籽油组(lpd)在hcd基础上使用播娘蒿籽油替代50%猪油;高剂量播娘蒿籽油(hpd)在hcd基础上使用播娘蒿籽油替代100%猪油。鼠粮的配方如下表3所示:
[0055]
表3配粮表
[0056][0057]
3、测试播娘蒿籽油对高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0058]
使用uv23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科(上海)有限公司】来分别测定无胆固醇对照组(ncd)、消胆胺阳性对照组(pcd)、高胆固醇对照组(hcd)、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或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的血糖含量、总胆固醇(t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on-hdl-c/hdl-c比
值)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总胆固醇比值(hdl-c/tc比值)。
[0059]
实验结果:
[0060]
如图1所示,第0周时,五组金黄地鼠的血糖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3周后,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相比,消胆胺阳性对照组(pcd)提高血糖水平5.83%;无胆固醇对照组(ncd)、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6.46%、9.17%、14.58%(p<0.05),具体地,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血糖为4.36mmol/l;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血糖为4.10mmol/l;血糖水平低于无胆固醇对照组(ncd)血糖为4.49mmol/l。因此,食用播娘蒿籽油能有效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而服用消胆胺,则有升高血糖的副作用。
[0061]
由图2可知,第0周时,五组金黄地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3周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较无胆固醇对照组(ncd)显著提高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35.07%(p<0.05);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相比,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分别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6.87%、15.07%(p<0.05),证明播娘蒿籽油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血症金黄地鼠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效果更好。
[0062]
由图3可知,第0周时,五组金黄地鼠的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3周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较无胆固醇对照组(ncd)显著提高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77.54%(p<0.05);与hcd组相比,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能显著降低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12.23%、32.18%(p<0.05)。
[0063]
如图4所示,第0周时,五组金黄地鼠血清non-hdl-c/hdl-c比值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3周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较无胆固醇对照组(ncd)显著提高血清non-hdl-c/hdl-c比值水平84.28%(p<0.05);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相比,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显著降低血清non-hdl-c/hdl-c比值水平14.7%、37.21%(p<0.05)。
[0064]
hdl-c/tc的比值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由图5可知,第0周时,五组金黄地鼠的血清hdl-c/tc比值水平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喂3周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较无胆固醇对照组(ncd)显著降低了血清hdl-c/tc比值水平25%(p<0.05);与高胆固醇对照组(hcd)相比,低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lpd)、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能显著提高血清hdl-c/tc比值水平8.88%、24.44%(p<0.05)。而且高剂量播娘蒿籽油实验组(hpd)的hdl-c/tc的比值(0.56)与消胆胺阳性对照组(pcd)hdl-c/tc的比值(0.60)相近,证明高剂量播娘蒿籽油与消胆胺的效果相仿,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心血管的病变。
[0065]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得的播娘蒿籽油富含多种对胆固醇代谢具有改善效果的功能成分,包括植物甾醇、黄酮、多酚、不饱和脂肪酸等,其中β-谷甾醇在植物甾醇中占比最高且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同时播娘蒿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75.14%,因此,播娘蒿籽油具有降血糖和胆固醇的功效。另外,相比消胆胺这类常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播娘蒿籽油的降血糖效果要更好,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效果好,加上播娘蒿籽油无副作用的特点,使得播娘蒿籽油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0066]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播娘蒿籽研磨成粉;步骤2:将步骤1中的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匀浸泡,过滤混合物后收集第一次滤液;步骤3:用步骤2中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按一定比例再次浸泡,过滤混合物后取第二次滤液;步骤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提取液蒸发浓缩得到播娘蒿籽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研磨成粉为研磨成35-55目的粉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石油醚的沸程为30-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播娘蒿籽粉与石油醚的料液比为1g:(10-20)m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浸泡后的残余物与石油醚的料液比为1g:(10-20)m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蒸发浓缩的温度为55-65℃,转速为135-165r/min。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浓缩的温度为50℃,转速为150r/min。8.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播娘蒿籽油在制备降血糖药品、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9.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播娘蒿籽油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播娘蒿籽油在制备降血胆固醇药品、食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胆固醇功效的播娘蒿籽油,属于天然药物领域。通过将娘蒿籽研磨成粉,再将粉末与石油醚按一定比例混合过滤,把滤渣与石油醚再次混合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用旋转蒸发仪上蒸发浓缩得到播娘蒿籽油,并回收石油醚。本方案制得的播娘蒿籽油备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黄酮、多酚及不饱脂肪酸,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具有降血糖和血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开发。开发。


技术研发人员:朱寒月 潘京金 沈菲凡 刘阳 胡泓臣 王威艳 陈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07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92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