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过滤件自清洁功能的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已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智能清洁设备备例如扫地机器人、除尘器、吸尘器等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欢迎。
3.现有的智能清洁设备往往结构简单且功能比较单一,只对外界进行清洁,而对外部清洁,就是简单地利用风机进行抽风使得尘盒内产生负压吸取垃圾,利用过滤件对垃圾进行过滤使其留存于尘盒内,简单结构且功能单一,难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能够对丰富清洁设备的功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尘盒、阀门机构和至少两个风机。
6.尘盒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容纳腔、通道腔以及连通容纳腔和通道腔的连通孔,通道腔具有彼此间隔的至少两个通道子腔,至少两个通道子腔分别经连通孔与容纳腔连通,连通孔内设置有过滤件;尘盒形成有连通容纳腔的进风口和连通通道腔的至少两个出风口。
7.至少两个风机与至少两个出风口对应设置,每个风机的抽风口对应连通一个出风口。
8.阀门机构连通至少两个风机的排风口,阀门机构具有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在阀门机构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时,至少两个风机的排风口经阀门机构彼此连通;在阀门机构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时,至少风机的排风口经阀门机构各自连通外界。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设置阀门机构连通第一风机的第二通风口和第二风机的第四通风口,第一风机的第一通风口经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通道子腔,第二风机的第三通风口经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二通道子腔,使得气流能够依次经进风口、容纳腔以及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流出,而阀门机构具有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在内部连通状态时,第一风机的第二通风口和第二风机的第四通风口连通,而在外部连通状态时,第一风机的第二通风口和第二风机的第四通风口分别连通外界,如此可以使得尘盒通过阀门机构的状态切换能够具有更多的功能,能够在阀门机构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改变尘盒的气流流向,进而使得尘盒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功能。例如,在外部连通状态下,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能够共同进行抽吸工作,使得尘盒能够具有更大的吸力吸取垃圾,而在内部连通状态下,可以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一者处于工作而另一者处于关闭时,可以在处于关闭的风机的一路产生反向气流,进而可以对过滤件起到反向过滤作用,从而可以实现过滤件的自清洁,从而能够在不拆卸过滤件的情况下实现过滤件的自清洁,减少清洁工序和流程,提高清洁过滤件的效率,减少清洁设备拆卸的次数,进而提高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通过设置阀门机构连通第一风机的第二通风口以及第二风机的第四通风
口能够使得尘盒通过增设简单的阀门机构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所示清洁设备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2.图3是图1所示清洁设备沿a-a剖切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的尘盒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图4所示尘盒的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15.图6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阀门机构在外部连通状态的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16.图7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阀门机构在第一循环流动过程中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17.图8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阀门机构在第二循环流动过程中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18.图9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的气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19.图10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在内部连通状态的气流第一循环流动示意图;
20.图11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在内部连通状态的气流第二循环流动示意图;
21.图12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在外部连通状态的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22.图13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又一阀门机构在外部连通状态的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23.图14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又一阀门机构在第一循环流动过程中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24.图15是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又一阀门机构在第二循环流动过程中气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现有清洁设备例如吸尘器和扫地机的过滤件都是一直使用到极限,然后清洗再使用或直接替换。大量的灰尘垃圾会附着在过滤件上,既降低过滤件的过滤效率,又大大缩短了过滤件的使用时间,并且也不方便清洗。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实施例。
27.以下本技术清洁设备实施例描述清洁设备1的示例性结构。
28.清洁设备1可以具有扫地、拖地、拖地以及吸尘等一者或者多者的功能。例如,清洁设备1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洗拖一体机器人、扫洗拖一体机器人、吸尘器等。清洁设备1可具有外部清洁工作和内部清洁工作两组工作模式。在清洁设备1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时,清洁设备1可吸纳外界的各种灰尘碎屑,例如尘土微粒、纸屑、毛发等。在清洁设备1进行内部清洁工作时,清洁设备1可对自身内部进行清洁。
29.参阅图1至图3,清洁设备1可以包括尘盒100、阀门机构300、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可选地,清洁设备1还可以包括设备主体500,尘盒100、阀门机构300、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设置于设备主体500内。
30.如图2和图3所示,设备主体500可以为清洁设备1的主要部分,是清洁设备1的主要结构主体,可以用于对各种设备组件进行连接和支撑,例如对尘盒100、第一风机200、第二风机400和阀门机构300进行连接和支撑。具体地,设备主体500能够和尘盒100组合,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可以安装于设备主体500内,能够配合尘盒100进行吸尘等操作。设备主体500例如可以具有控制功能,例如可以包括控制电路(图未示)和电池(图未示)等,设备主体500可以是现有的清洁设备的主体,在此不再赘述。
31.具体地,设备主体500开设有吸尘口501,吸尘口501与尘盒100连通。清洁设备1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时,气流以及气流携带的灰尘和碎屑可从吸尘口501进入尘盒100内。可选地,设备主体500可包括上盖502、下盖503和壳体504,上盖502可与壳体504上方进行扣合,下盖503可与壳体504下方进行扣合。尘盒100的作用是收集清洁设备1在清洁设备1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时所吸纳的各种灰尘碎屑,例如尘土微粒、纸屑、毛发等。
32.参阅图4至图5,尘盒100形成有进风口105、相互连通的容纳腔101和通道腔102。进风口105连通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和通道腔102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件104。可选地,尘盒100可开设有连通容纳腔101和通道腔102的连通孔103,过滤件104设置于连通孔103内。
33.容纳腔101作用可包括存放尘盒100收集到的清洁设备1在清洁过程所吸纳的各种灰尘碎屑,例如尘土微粒、纸屑、毛发等。过滤件104具有过滤净化气流的作用。当气流从容纳腔101内进入通道腔102,来自容纳腔101的气流可携带清洁设备1在清洁过程所吸纳的灰尘碎屑,例如尘土微粒、纸屑、毛发等,当气流经过过滤件104时,过滤件104可以阻隔灰尘碎屑,从而使得经过过滤净化的气流流入到通道腔102内。
34.通道腔102具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通道子腔1021和第二通道子腔1022,第一通道子腔1021和第二通道子腔1022分别经过滤件104与容纳腔101连通。具体地,第一通道子腔1021和第二通道子腔1022分别经连通孔103连通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和通道腔102可以由连通孔103相连通,进入容纳腔101的气流可由连通孔103进入到通道腔102。同样地,进入通道腔102的气流也可由连通孔103进入容纳腔101。因此,进入容纳腔101的气流可分别从第一通道子腔1021和第二通道子腔1022流出。此外,气流也可以从第一通道子腔1021经过滤件104流入到容纳腔101,然后经过滤件104从第二通道子腔1022流出。或者,气流也可以从第二通道子腔1022经过滤件104流入到容纳腔101,然后经过滤件104从第一通道子腔1021流出。
35.尘盒100形成有与第一通道子腔102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061以及与第二通道子腔1022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062。气流可由进风口105进入容纳腔101,然后气流可从容纳腔101经过滤件104进入到第一通道子腔1021和第二通道子腔1022,由第一出风口1061以及第二出风口1062流出。进风口105与吸尘口501连通,以能够通过吸尘口501吸取地面等区域的垃圾物体。
36.另外,气流也可由第一出风口1061进入第一通道子腔1021,经由过滤件104进入到容纳腔101,然后气流可从容纳腔101经由过滤件104进入到第二通道子腔1022,由第二出风口1062流出。或者,气流也可由第二出风口1062进入第二通道子腔1022,经由过滤件104进
入到容纳腔101,然后气流可从容纳腔101经由过滤件104进入到第一通道子腔1021,由第一出风口1061流出。气流流经过滤件104时,过滤件104可对气流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
37.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连通孔103包括间隔设置第一连通孔1031和第二连通孔1032,第一连通孔1031连通第一通道子腔1021和容纳腔101,第二连通孔1032连通第二通道子腔1022和容纳腔101。容纳腔101中的气流可经第一连通孔1031进入到第一通道子腔1021,经第二连通孔1032进入到第二通道子腔1022。
38.可选地,过滤件104可包括第一过滤件1041和第二过滤件1042,第一过滤件1041设置于第一连通孔1031内,第二过滤件1042设置于第二连通孔1032内。当容纳腔101中的气流可经第一连通孔1031进入到第一通道子腔1021,第一过滤件1041可使得来自于容纳腔101中的气流得到过滤净化,或容纳腔101中的气流可经第二连通孔1032进入到第二通道子腔1022时,第二过滤件1042可使得来自于容纳腔101中的气流得到过滤净化。
39.可选地,如图5所示,尘盒100可包括上壳107和下壳108,上壳107可与下壳108相扣合。可选地,尘盒100可包括隔板109,隔板109可设置于上壳107和下壳108之间,连通孔103可穿设于隔板109,过滤件104可设于连通孔103内,隔板109和下壳108之间可形成容纳腔101,隔板109和上壳107之间可形成通道腔102。
40.如图2至3所示,第一风机20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201和第二通风口202,第一通风口201与第一出风口1061连通。第二风机400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风口401和第四通风口402,第三通风口401与第二出风口1062连通。
41.第一风机200或第二风机400正常工作时,其扇叶的转动可产生抽吸力,引起气流的产生。第一风机200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气流可从第一通风口201进入第一风机200,从第二通风口202流出。第二风机400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气流可从第三通风口401进入第二风机400,从第四通风口402流出。
42.在清洁设备1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时,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可同时工作,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产生的抽吸力可为气流从进风口105进入尘盒100的容纳腔101然后分别从第一出风口1061和第二出风口1062流出尘盒100,使得容纳腔101内形成负压,进而为尘盒100提供吸力。
43.在清洁设备1进行内部清洁工作时,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不同时工作。第一风机200工作而第二风机400不工作时,气流可从第四通风口402进入第二风机400,然后从第三通风口401流出至第二出风口1062,然后穿过第二通道子腔1022进入容纳腔101,再从容纳腔101进入第一通道子腔1021,接着从第一出风口1061流出至第一通风口201,最后进入第一风机200从第二通风口202流出。同理,第二风机400工作而第一风机200不工作时,气流可从第二通风口202进入第一风机200,然后从第一通风口201流出至第一出风口1061,然后穿过第一通道子腔1021进入容纳腔101,再从容纳腔101进入第二通道子腔1022,接着从第二出风口1062流出至第三通风口401,最后进入第二风机400从第四通风口402流出。
44.可选地,清洁设备1可包括第一转接通道件110和第二转接通道件111。第一转接通道件110设置于尘盒100和第一风机200之间,且连通第一风机200和尘盒100。具体地,第一转接通道件110连通第一出风口1061和第一通风口201。清洁设备1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时,气流可从第一出风口1061通过第一转接通道件110流动到第一通风口201。第二转接通道件111设置于尘盒100和第二风机400之间,且连通第二风机400和尘盒100。具体地,第二转接
通道件111连通第二出风口1062和第三通风口401。清洁设备1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时,气流可从第二出风口1062通过第二转接通道件111流动到第三通风口401。
45.而上述清洁设备1的内部清洁工作模式和外部清洁工作模式可以进一步借助阀门机构300来实现,可以参见如下:
46.如图2和图3所示,阀门机构300分别连通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阀门机构300具有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在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时,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经阀门机构300彼此连通。在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时,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经阀门机构300各自连通外界。
47.在外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经阀门机构300连通外界,第四通风口402经阀门机构300连通外界。当第一风机200和/或第二风机400在工作时,那么第一风机200和/或第二风机400产生的气流能够进入容纳腔101,最后经阀门机构300流到外界,使得容纳腔101内产生负压,进而使得进风口105产生吸力。在外部连通状态下,清洁设备1可以进行外部清洁工作模式,此时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至少一者处于工作状态,当然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可以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48.在内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通过阀门机构300相连通。当第一风机200工作而第二风机400不工作时,那么第一风机200产生的气流能够进入容纳腔101,然后经阀门机构300流到第二风机400处,最后又进入到容纳腔101。同理,当第二风机400工作而第一风机200不工作时,那么第二风机400产生的气流能够进入容纳腔101,然后经阀门机构300流到第一风机200处,最后又进入到容纳腔101。在内部连通状态下,清洁设备1可以进行内部清洁工作模式,此时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不同时工作。
49.而在内部连通状态下,可以在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的一者处于工作而另一者处于关闭时,可以在处于关闭的风机的一路产生反向气流,进而可以对过滤件104起到反向过滤作用,从而可以实现过滤件104的自清洁,从而能够在不拆卸过滤件104的情况下实现过滤件104的自清洁,减少清洁工序和流程,提高清洁过滤件104的效率,减少清洁设备拆卸的次数,进而提高清洁设备1的使用寿命。
50.通过设置阀门机构300连通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且具有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在内部连通状态时,第一风机200的第二通风口202和第二风机400的第四通风口402连通,而在外部连通状态时,第一风机200的第二通风口202和第二风机400的第四通风口402分别连通外界,如此可以使得尘盒100通过阀门机构300的状态切换能够具有更多的功能,能够在阀门机构300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改变尘盒100的气流流向,进而使得尘盒100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功能。因此,通过设置阀门机构300连通第二通风口202以及第四通风口402能够使得尘盒100通过增设简单的阀门机构300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51.如图2和图3所示,清洁设备1可包括第一风道管600和第二风道管610,阀门机构300通过第一风道管600连通第二通风口202。阀门机构300通过第二风道管610连通第四通风口402。
52.如图2所示,清洁设备1可包括第三转接通道件601和第四转接通道件611,第一风道管600通过第三转接通道件601连通第二通风口202,第二风道管610通过第四转接通道件611连通第四通风口402。
53.在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下,在第一风机200的抽吸作用下,从第一出风
口1061流出的气流可经由第一风机200、第一风道管600和阀门机构300排出到外界。在第二风机400的抽吸作用下,从第二出风口1062流出的气流可经由第二风机400、第二风道管610和阀门机构300排出到外界。
54.在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下,在第一风机200的抽吸作用下,从第一出风口1061流出的气流可经由第一风机200、第一风道管600和阀门机构300流动到第二风道管610处。同理,在第二风机400的抽吸作用下,从第二出风口1062流出的气流可经由第二风机400、第二风道管610和阀门机构300流动到第一风道管600处。
55.可选地,阀门机构300可以在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56.如图2和图3所示,阀门机构300包括阀盖303和阀体304,阀体304可转动地设置于阀盖303内,阀盖303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第一连接口3051连通第二通风口202,第二连接口3052连通第四通风口402。
57.可选地,第一风道管600对应连接于第二通风口202和第一连接口3051之间,第二风道管610对应连接于第四通风口402和第二连接口3052之间。第一连接口3051可通过第一风道管600连通第二通风口202,第二连接口3052可通过第二风道管610连通第四通风口402。阀盖303与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的安装位置可以是相对固定的,阀盖303可固定设于清洁设备1,如此可以保持和第二通风口202以及第四通风口402连接的稳定性。
58.具体地,通过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的转动,使得阀体304改变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之间的连通结构,进而实现阀门机构300切换外部连通状态和内部连通状态。
59.可选地,如图2所示,阀盖303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0,阀体304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11,第一限位部310和第二限位部311配合限定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
60.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10为开设于阀盖303上的条形孔,第二限位部311为凸出设置于阀体304上的限位柱,第二限位部311可以活动地插设于第一限位部310,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部311能够在第一限位部310所限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由于第二限位部311可以活动地插设于第一限位部310内,当阀体304带动第二限位部311移动至第一限位部310的一端时,会受到第一限位部310的实体边界的阻挡,无法继续移动,此即为第一位置点。当阀体304带动第二限位部311向相反方向移动至第一限位部310的另一端时,也会受到第一限位部310的实体边界的阻挡,无法继续移动,此即为第二位置点。
61.可选地,第一限位部310可以以阀体304转动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设置,第二限位部311可以在阀体304带动下以阀体304转动中心轴为中心沿周向运动,则通过控制阀体304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第二限位部311沿周向运动时能够在第一限位部310所限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
62.如图6至图8所示,阀门机构300开设有内部连通通道301、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在内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分别连通内部连通通道301,使得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经内部连通通道301彼此连通。在外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连通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以经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
连通外界,第四通风口402连通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以经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连通外界。
63.在外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第一风道管600、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之间的通路可供气流流动。第四通风口402、第二风道管610以及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之间的通路同样可供气流流动。在内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第一风道管600、阀门机构300的内部连通通道301、第二风道管610以及第四通风口402之间的通路可供气流流通。
64.可选地,阀门机构300能够通过转动改变内部连通通道301、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的位置,进而切换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
65.具体地,内部连通通道301、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开设于阀体304,阀体304能够相对于阀盖303转动,以使得切换至内部连通状态时,内部连通通道301连通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切换至外部连通状态时,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连通第一连接口3051且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连通第二连接口3052。
66.可选地,通过切换内部连通通道301、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的位置,可以使得内部连通通道301与第一风道管600和第二风道管610同时相连通的状态切换至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分别与第一风道管600和第二风道管610相连通的状态。
67.当控制内部连通通道301连通至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气流可从第一风道管600经第一连接口3051进入内部连通通道301然后经第二连接口3052流出到第二风道管610,或者气流可从第二风道管610经第二连接口3052进入内部连通通道301然后经第一连接口3051流出到第一风道管600。当控制外部连通通道连通至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气流可从第一风道管600和第二风道管610分别经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进入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然后流出到外界。
68.可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内部连通通道301具有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一通道口306。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具有经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通道口3071。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具有经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口3072。阀体304通过转动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对接连通两个第一通道口306,或者一一对接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
69.当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对接连通两个第一通道口306,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通过两个第一通道口306都连通至内部连通通道301,如此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相连通。此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气流可从第一连接口3051经一个第一通道口306进入内部连通通道301然后经另一个第一通道口306从第二连接口3052流出,或者气流可从第二连接口3052经另一个第一通道口306进入内部连通通道301然后经一个第一通道口306从第一连接口3051流出。
70.当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接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第一连接口3051可经第二通道口3071连通至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然后与外界连通,第二连接口3052可经第三通道口3072连通至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然后与外界连通。此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气流可从第一连接口3051经第二通道口3071进入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然后流出到外界,气流也可从第二连接口3052经第三通道口3072进入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然后流出到外界。
71.通过转动阀体304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应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或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应连通两个第一通道口306,就可以相应地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连通至内部连通通道301,或分别连通至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通过转动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在连通至内部连通通道301和连通至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之间进行切换,就可以控制阀门机构300在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之间切换。
72.可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具有用于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外界的第四通道口3081,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具有用于连通第三通道口3072和外界的第五通道口3082。当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进入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的气流可通过第四通道口3081流出到外界,进入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的气流可通过第五通道口3082流出到外界。
73.可选地,如图6至图8所示,阀盖303开设有与连接口间隔设置的外接口309,外接口309用于连通外界。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至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应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时,外接口309分别与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对接,以使得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经外接口309连通外界。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时,第一连接口3051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且第四通道口3081经外接口309连通外界,气流可从第一连接口3051经第二通道口3071进入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然后经第四通道口3081和外接口309流出到外界。同时第二连接口3052连通第三通道口3072,且第五通道口3082经外接口309连通外界,气流也可从第二连接口3052经第三通道口3072进入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然后经第五通道口3082和外接口309流出到外界。
74.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至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应连通两个第一通道口306时,阀盖303的非外接口309的部分能够遮堵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此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第二通道口3071、第三通道口3072、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被阀盖303的非外接口309的部分遮堵,无气流经过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
75.可选地,阀体304外侧面和阀盖303内侧面可都设置为近圆柱形,且同中心轴设置。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可沿阀盖303内侧面周向间隔设置,两个外接口309也可沿阀盖303内侧面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通道口306、第二通道口3071、第三通道口3072、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沿阀体304外侧面周向间隔设置。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时,可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接连通两个第一通道口306,或者使得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接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
76.当然,阀盖303与阀体304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是通过手动方式执行,也可以是自动方式执行。
77.对于手动方式而言,阀体304可以设置扭动部(图2已示出,但未标注)。可选地,扭动部设置于阀体304远离设备主体500的一侧。扭动部穿设于阀盖303。使用者可以操作扭动部使得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
78.对于自动方式而言,清洁设备1可以包括电机(图未示)。电机设置于阀盖303,电机与阀体304传动连接,以驱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电机可以为阀体304的转动提供
动力,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阀体304的转动方向。可选地,通过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阀体304中心轴同轴,可以使得阀体304与电机同轴转动。阀盖303相对于设备可以是固定的,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会在两个第一通道口306与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之间切换连接,进而使得阀门机构300在内部连接状态和外部连接状态之间切换。
79.可选地,在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此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一一对接连通第二通道口3071和第三通道口3072的同时,外接口309与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对接。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此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分别连通两个第一通道口306。
80.如此,第一限位部310和第二限位部311配合限定阀体304相对于阀盖30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就可以使得阀盖303上的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外接口309可以和阀体304上的第一通道口306、第二通道口3071、第三通道口3072、第四通道口3081和第五通道口3082在相应的连通状态下对应连接,且在对应连接时达到最佳连通状态。
81.基于上述描述,以下介绍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和内部连通状态下的清洁设备1的各工作模式。
82.如图9所示,阀门机构300和容纳腔101之间可形成第一通道(图未示)和第二通道(图未示)。阀门机构300和容纳腔101处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两端位置。例如,第一风道管600、第三转接通道件601、第一风机200、第一转接通道件110和第一通道子腔1021可构成第一通道。例如,第二风道管610、第四转接通道件611、第二风机400、第二转接通道件111和第二通道子腔1022可构成第二通道。
83.(1)内部连通状态
84.如图10和图11所示,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清洁设备1可以进行内部清洁工作模式,此时内部连通通道301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如此内部连通通道301、容纳腔101、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可形成完整的气流流通的通道。
85.如图10所示,若第一风机200工作而第二风机400不工作,则第一通道内会形成流动方向为从容纳腔101至阀门机构300的气流,同时第二通道内会形成流动方向为从阀门机构300至容纳腔101的气流。阀门机构300、容纳腔101、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形成的完整通道内可形成流动轨迹闭合的气流,气流流动轨迹依次经容纳腔101、第一通道、阀门机构300的内部连通通道301和第二通道,然后到达容纳腔101,进行第一循环流动。
86.气流进行第一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气流从第二通道到达容纳腔101之前会经过第二过滤件1042,粘附在第二过滤件1042上的灰尘和碎屑部分会被气流吹落,可落入到容纳腔101之中。第二过滤件1042得以自清洁,而第一过滤件1041仍可起到对容纳腔101向第一通道流动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清洁设备1在进行内部清洁工作。
87.如图11所示,第二风机400工作而第一风机200不工作时,则第二通道内会形成流动方向为从容纳腔101至阀门机构300的气流,同时第一通道内会形成流动方向为从阀门机构300至容纳腔101的气流。阀门机构300、容纳腔101、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形成的完整通道内可形成流动轨迹闭合的气流,气流流动轨迹依次经容纳腔101、第二通道、阀门机构
300的内部连通通道301和第一通道,然后到达容纳腔101,进行第二循环流动。
88.气流进行第二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气流从第一通道到达容纳腔101之前会经过第一过滤件1041,粘附在第一过滤件1041上的灰尘和碎屑部分会被气流吹落,可落入到容纳腔101之中。第一过滤件1041得以自清洁,而第二过滤件1042仍可起到对容纳腔101向第一通道流动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的作用。
89.气流进行第一循环流动或第二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动力是由第一风机200或第二风机400产生的抽吸力提供,气流穿过过滤件104时,抽吸力需要提供跨膜压力,第一过滤件1041和第二过滤件1042两侧都会产生压降。因此,从容纳腔101流出的气流流量大于流入到容纳腔101的气流流量,从而流入到容纳腔101的气流不会将灰尘由进风口105处吹出。
90.(2)外部连通状态
91.如图12所示,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经阀门机构300各自连通外界。
92.在外部连通状态下,第二通风口202连通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以经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连通外界,第四通风口402连通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以经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连通外界。此时第二通道口3071处的气流可以经过阀门机构300的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流出到清洁设备1外部,第四通风口402处的气流可以经过阀门机构300的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流出到清洁设备1外部。
93.可选地,当阀门机构300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时,清洁设备1可以进行外部清洁工作,例如控制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的至少一者处于工作状态或者都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气流可以由尘盒100进风口105流入到容纳腔101,然后一部分气流经第一通道和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流出到外界,另一部分气流经第二通道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流出到外界。携带有灰尘和碎屑的气流从容纳腔101流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时,灰尘和碎屑会被第一过滤件1041和第二过滤件1042拦截,一部分灰尘和碎屑落入到容纳腔101之中,还有一部分灰尘和碎屑粘附在第一过滤件1041和第二过滤件1042靠近容纳腔101的一侧,而经过过滤净化的气流则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最后流出到外界。灰尘和碎屑粘附在第一过滤件1041和第二过滤件1042上会影响第一过滤件1041和第二过滤件1042的工作状态及工作寿命,在清洁设备1进行内部清洁工作时,气流进行第二循环流动,可对第一过滤件1041进行自清洁,气流进行第一循环流动,可对第二过滤件1042进行自清洁。
94.参阅图13至15,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机构300包括第一电磁阀312和两个第二电磁阀313。通过设置第一电磁阀312和两个第二电磁阀313,也可以使得阀门机构300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或外部连通状态。可选地,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分别连通第一电磁阀312,在第一电磁阀312打开时,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彼此连通。一第二电磁阀313对应连通第二通风口202和外界,另一第二电磁阀313对应连通第四通风口402和外界,在两个第二电磁阀313打开时,第二通风口202和第四通风口402各自连通外界。
95.在清洁设备1可控制第一电磁阀312和第二电磁阀313的打开和闭合,从而进行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的切换。在内部连通状态下,两个第二电磁阀313关闭,而第一电磁阀312打开。在外部连通的状态下,第一电磁阀312关闭,而两个第二电磁阀313打开。
96.可选地,参阅图13至15,阀门机构300开设有内部连通通道301、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内部连通通道301具有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
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具有一个外接口309且和内部连通通道301共同具有第一连接口3051,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具有另一个外接口309且和内部连通通道301共同具有第二连接口3052。第一连接口3051、第二连接口3052以及外接口309可沿阀门机构300周向间隔设置。
97.第一电磁阀312可设于内部连通通道301,在第一电磁阀312打开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彼此连通,在第一电磁阀312关闭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彼此不连通。两个第二电磁阀313分别设于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两个第二电磁阀313打开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分别和外接口309彼此连通,两个第二电磁阀313关闭时,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都和外接口309不连通。
98.在内部连通状态下,两个第二电磁阀313关闭,而第一电磁阀312打开,气流可从第一连接口3051经内部连通通道301流动到第二连接口3052处,或者气流可从第二连接口3052经内部连通通道301流动到第一连接口3051处。在外部连通的状态下,第一电磁阀312关闭,而两个第二电磁阀313打开,气流可从第一连接口3051和第二连接口3052分别经第一外部连通通道3021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3022流动至外接口309处。
99.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可相互连通的尘盒100、第一风机200和第二风机400以及阀门机构300并使得阀门机构300可在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下进行切换,使得清洁设备1在不同工作模式时可产生不同方向的气流,既可以在外部连通状态下通过过滤件104对来自外界的携带灰尘和碎屑的气流起到过滤作用,又可以在内部连通状态下使过滤件104得以清洁,从而能够在不拆卸过滤件104的情况下实现过滤件104的自清洁,减少清洁工序和流程,提高清洁过滤件104的效率,减少清洁设备1拆卸的次数,进而提高清洁设备1的使用寿命。
10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尘盒,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容纳腔和通道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道腔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件,所述通道腔具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通道子腔和第二通道子腔,所述第一通道子腔和所述第二通道子腔分别经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尘盒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子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子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阀门机构,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所述阀门机构具有内部连通状态和外部连通状态;在所述阀门机构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经所述阀门机构彼此连通;在所述阀门机构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经所述阀门机构各自连通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开设有内部连通通道、第一外部连通通道和第二外部连通通道,在所述内部连通状态下,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分别连通所述内部连通通道,使得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经所述内部连通通道彼此连通;在所述外部连通状态下,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以经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连通外界,所述第四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以经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连通外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能够通过转动改变所述内部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的位置,进而切换所述内部连通状态和所述外部连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包括阀盖和阀体,所述阀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阀盖内,所述阀盖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四通风口,所述内部连通通道、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开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体能够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以使得切换至内部连通状态时,所述内部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切换至外部连通状态时,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且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连通通道具有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的两个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具有经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具有经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的内部与外界连通的第三通道口,所述阀体通过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对接连通所述两个第一通道口,或者一一对接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口和所述第三通道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连通通道具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口和外界的第四通道口,所述第二外部连通通道具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通道口和外界的第五通道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口间隔设置的外接口,所述外接口用于连通外界;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至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口和所述第三通道口时,所述外接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通道口和所述第五通道口对接,以使得所述第四通道口和所述第五通道口经所述外接口连通外界;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至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两个第一通道口时,阀盖的非所述外接口的部分能够遮堵所述第四通道口和所述第五通道口。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阀盖,所述电机与所述阀体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阀体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限定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门机构处于所述外部连通状态,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阀门机构处于所述内部连通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开设于所述阀盖上的条形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凸出设置于所述阀体上的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部可以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阀盖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限定的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活动。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风道管和第二风道管,所述第一风道管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一连接口之间,所述第二风道管对应连接于所述第四通风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和两个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分别连通第一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时,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彼此连通;一所述第二电磁阀对应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和外界,另一所述第二电磁阀对应连通所述第四通风口和外界,在所述两个第二电磁阀打开时,所述第二通风口和所述第四通风口各自连通外界;在所述内部连通状态下,所述两个第二电磁阀关闭,而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在所述外部连通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而所述两个第二电磁阀打开。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道腔的连通孔,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连通孔内,所述第一通道子腔和所述第二通道子腔分别经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或者,所述尘盒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道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包括间隔设置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子腔和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子腔和所述容纳腔,所述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孔内,所述第二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尘盒、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阀门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尘盒、阀门机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尘盒形成有容纳腔和通道腔,容纳腔和通道腔的连通处设置有过滤件,通道腔具有第一通道子腔和第二通道子腔,第一通道子腔和第二通道子腔分别经过滤件与容纳腔连通;尘盒形成有第二出风口;第一风机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风机具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第三通风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阀门机构分别连通第二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在处于内部连通状态时,第二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经阀门机构彼此连通;在处于外部连通状态时,第二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经阀门机构各自连通外界。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丰富清洁设备的功能。设备的功能。设备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名军 余家柱 尹文楚 徐全元 韩亚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