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8-03  54



1.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2.部分车型在后背门不满足开启条件下出现了误开,出现情景分别为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以及车辆全锁状态下。且问题出现后,用户往往又对后背门进行了开闭动作,导致误开的报文被覆盖,原因无从查起。但该类问题一旦出现不管对用户的用车安全还是品牌的负面影响皆较大。在电动后背门开闭过程中记录指令发起源的设计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就在于记录电动后背门开闭指令的发出者,同时将发生时间一并记录,以本地的触发情况存储。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行李箱控制器包括fifo和eeprom,包括如下步骤:
5.步骤一,全闭位置接收到bcm的开启指令,开始计时,行李箱控制器判断是否按照开启指令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2=1;若否,执行步骤二;
6.步骤二:行李箱控制器判断后背门锁实际是否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0=1,若否,执行步骤五。
7.步骤三:行李箱控制器判断锁是否根据bcm的开启指令打开,若是,记录 source:bit_1=1;若否,记录source:bit_1=0。
8.步骤四:行李箱控制器根据source值将数据写到fifo,执行步骤五和步骤六。
9.布置五:行李箱控制器开启源标志置位。
10.步骤六:刷新fifo,执行步骤七和步骤八。
11.步骤七:判断fifo是否有新数据写入,若是,写入eeprom;若否,结束。
12.步骤八:行李箱控制器判断是否读埋点,若是,封装埋点数据,通过数据线发出;若否,结束。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九,车辆上电初始化将eeprom中最后写入的埋点到同步到fifo,执行步骤五。
14.进一步地,所述source值存储在本地存储空间。
15.进一步地,所述本地存储空间存储最近5次的后背门开闭信息,且信息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不断覆盖更新。
16.本发明则在软件中进行了埋点设计,保证了每次电动后背门开启时间及指令的发起者皆进行了记录,一旦发生电动后背门误开现象,可以准确捕捉到信息,对问题的解决起到极其关键的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例中逻辑进行展示。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专利逻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专利,而非对本发明专利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专利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逻辑。
20.如图1所示,本发明专利在常规软件内部又嵌入跟踪部分,在软件满足通信协议及诊断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后背门开闭指定的发出者的追踪,并将事件发生时间同时记录。一旦再次出现后背门误开启现象,则有利于检修人员快速查询到关键信息,对误开问题原因查找及解决迈出关键一步。
21.本发明一种在行李箱控制器软件设计中增加埋点的发明方案,该方案能记录每次后背门开闭指令发出者及事件发生时间。
22.按照架构要求,背门开启指令的发起者只有bcm,理论上不管是车辆锁车状态还是高速行驶过程中,bcm不允许给行李箱控制器发开启指令。
23.本发明则在软件中进行了埋点设计,具体实施层面,电动后背门开启的逻辑为锁先收到开启指令,之后电动支杆在行李箱控制器驱动指令下旋转,开启后背门。因此获取锁由闭锁状态收到解锁指令源即为记录后背门开启指令的唯一信息。理论上给行李箱控制器发开启指令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符合架构设计的开启指令来自bcm,另一种不符合架构设计的开启指令来自行李箱控制器。在埋点设计的时候则分为以上两种情况进行消息读取,具体步骤如下:
24.步骤一,全闭位置接收到bcm的开启指令,开始计时,行李箱控制器判断是否按照开启指令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2=1;若否,执行步骤二;
25.步骤二:行李箱控制器判断后背门锁实际是否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0=1,若否,执行步骤五。
26.步骤三:行李箱控制器判断锁是否根据bcm的开启指令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1=1;若否,记录source:bit_1=0,也即采用手动打开。
27.步骤四:行李箱控制器根据source值将数据写到fifo,执行步骤五和步骤六。
28.布置五:行李箱控制器开启源标志置位。
29.步骤六:刷新fifo,执行步骤七和步骤八。
30.步骤七:判断fifo是否有新数据写入,若是,写入eeprom;若否,结束。
31.步骤八:行李箱控制器判断是否读埋点,若是,封装埋点数据,并通过数据线发出;若否,结束。
32.步骤九:车辆上电初始化将eeprom中最后写入的埋点到同步到fifo,执行步骤五。
33.在软件完成后需要进行人为检测,一种通过bcm发出开启后背门指令,确认是否能够存储准确的指令信息,另一种通过行李箱控制器自身发出开启后背门指令,确认是否能
够存储正确的指令信息,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
34.由于后背门开闭相关信息存储在本地存储空间,且本地的存储容量有限,经过计算,允许存储的容量及耐久仅能容纳最近5次的后背门开闭信息,且信息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不断覆盖更新。这就要求问题一旦出现,用户需尽快向检修人员反馈。
35.以上一系列软件的措施保证了每次电动后背门开启时间及指令的发起者皆进行了记录,一旦发生电动后背门误开现象,可以准确捕捉到信息,对问题的解决起到极其关键的指导作用。
36.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专利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专利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专利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行李箱控制器包括fifo和eeprom,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全闭位置接收到bcm的开启指令,开始计时,行李箱控制器判断是否按照开启指令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2=1;若否,执行步骤二;步骤二:行李箱控制器判断后背门锁实际是否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0=1,若否,执行步骤五。步骤三:行李箱控制器判断锁是否根据bcm的开启指令打开,若是,记录source:bit_1=1;若否,记录source:bit_1=0。步骤四:行李箱控制器根据source值将数据写到fifo,执行步骤五和步骤六。布置五:行李箱控制器开启源标志置位。步骤六:刷新fifo,执行步骤七和步骤八。步骤七:判断fifo是否有新数据写入,若是,写入eeprom;若否,结束。步骤八:行李箱控制器判断是否读埋点,若是,封装埋点数据,通过数据线发出;若否,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九,车辆上电初始化将eeprom中最后写入的埋点到同步到fifo,执行步骤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ource值存储在本地存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存储空间存储最近5次的后背门开闭信息,且信息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不断覆盖更新。

技术总结
一种后背门开闭过程记录方法,本发明专利在常规软件内部又嵌入埋点,在软件满足通信协议及诊断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后背门开闭指定的发出者的追踪,并将事件发生时间同时记录。一旦再次出现后背门误开启现象,则有利于检修人员快速查询到关键信息,对误开问题原因查找及解决迈出关键一步。查找及解决迈出关键一步。查找及解决迈出关键一步。


技术研发人员:姜民德 唐明理 王旭 李耀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91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