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8-01  78



1.本发明涉及地下施工支护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也在被快速的开发利用。在目前的地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中混凝土连续墙侧壁周围建造混凝土围檩,为了节省成本,有时会将浇筑好的围檩作为侧墙应用到支撑体系中,因此在支撑体系中,围檩的刚度对整个支撑结构的刚度影响很大。在混凝土围檩的建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墙体内、外侧围檩模板之间的拉结效果,确保内外侧模板的间距能满足设计要求,常使用拉结螺杆对模板进行加固和固定。
3.在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56710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临空叠合墙体快拼对拉模板安装结构,包括地连墙,地连墙内侧上下布置有若干层混凝土围檩,还包括模板,模板位于地连墙内侧的相邻两层混凝土围檩之间;模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锚定槽钢定位,锚定槽钢安装在对应的混凝土围檩上,用于从模板外侧对模板进行定位;模板的整体与地连墙之间通过若干植入式对拉螺杆连接;位于模板上方的混凝土围檩上开设有混凝土下料口,混凝土下料口与地连墙和模板形成的封闭空间连通,用于浇筑混凝土。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当混凝土围檩凝固并拆除模板后,需要将拉结螺杆外漏于混凝土的部分进行切除,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材料的浪费,本技术提供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
6.第一方面的,本技术提供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所述围檩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连续墙,所述连续墙固定于基坑底基上,所述围檩本体的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侧设置有围檩模板,所述围檩模板抵触于所述围檩本体上,所述围檩本体内横向穿设有拉结螺杆,所述拉结螺杆包括一端埋设于所述连续墙内的拉结杆,所述拉结杆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漏垫块,所述防漏垫块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侧面与所述围檩模板靠近所述连续墙的侧面相抵触,所述防漏垫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可拆杆,所述可拆杆穿过所述围檩模板,所述可拆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围檩模板进行固定的山形卡和紧固螺母。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结杆的一端埋设于所述连续墙内,所述拉结杆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端固定有防漏垫块,防漏垫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固定连接有螺纹套,可拆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套内,可拆杆穿过所述围檩模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山形卡和紧固螺母将围檩模板进行固定,当混凝土围檩凝固后,工作人员反向转动山形卡和紧
固螺母,并将围檩模板拆除后,工作人员转动可拆杆,使可拆杆于防漏垫块脱离,从而便于可拆杆的拆卸和回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小了材料的浪费。
8.优选的,所述防漏垫块为圆台状,所述防漏垫块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连续墙,所述螺纹套靠近所述连续墙的一侧与所述拉结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孔内壁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防漏垫块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侧相连通,所述螺纹套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端外轮廓为六边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漏垫块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连续墙,螺纹套靠近连续墙的一侧与拉结杆螺纹连接,第一环形槽开设于连接孔内壁远离连续墙的一侧,螺纹套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端外轮廓为六边形,当围檩模板拆除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套筒扳手或电动扳手等工具通过螺纹套远离连续墙的端将防漏垫块从对接螺杆上拆卸,从而使防漏垫块从围檩本体上拆除,便于防漏垫块的拆卸回收和再利用。
10.优选的,所述拉结杆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侧面抵触于所述防漏垫块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螺母与拉结杆螺纹连接,当调整好防漏垫块远离连续墙的侧面到连续墙的距离后,转动定位螺母,使定位螺母远离连续墙的侧面抵触于防漏垫块上,从而阻碍防漏垫块向靠近连续墙的方向移动,提高围檩模板的定位精度。
12.优选的,基坑底基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所述围檩本体浇筑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所述围檩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竖向插设于基坑底基地下的插杆和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上的封堵条,所述插杆和所述封堵条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所述第一圆杆和所述第二圆杆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圆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插杆上,所述第一圆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杆上,所述调节套管与所述第二圆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圆杆远离所述第一圆杆的一端与所述封堵条固定连接,所述封堵条远离插杆的一侧抵触于所述围檩模板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的轴心线重合,调节套管转动设置于第一圆杆上,并且调节套管与第二圆杆螺纹连接,封堵条的底面抵触于混凝体垫层上,转动调节套管时,第二圆杆能够向远离插杆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封堵条能够逐渐抵触到围檩模板远离连续墙的侧面上,进而使封堵条能够对围檩模板的底部与混凝土垫层之间可能出现的缝隙进行封堵,降低了对围檩本体进行浇筑时混凝土浆液从围檩模板下方外溢的可能性。
14.优选的,所述封堵条包括与所述伸缩机构相固定的封堵角钢和固定于所述封堵角钢外侧面上的封堵橡胶垫。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角钢底面上的封堵橡胶垫抵触于混凝土垫层上,当工作人员调节伸缩杆长度时,封堵角钢靠近围檩模板一侧的封堵橡胶垫抵触于围檩模板远离连续墙的侧面上,从而提升了封堵装置的封堵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对围檩本体进行浇筑时混凝土浆液从围檩模板下方外溢的可能性。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杆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第二圆杆的端面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加强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从而阻碍第二圆杆和第一
圆杆发生错位,减小了调节套筒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连接处的应力,提升了封堵装置结构的强度。
18.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圆杆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加强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阻碍加强杆脱离滑动槽内,从而阻碍第二圆杆脱离调节套管,提高了伸缩机构结构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杆靠近所述第二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调节套管远离所述第二圆杆一端的内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转动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环转动设置于第二环形槽内,阻碍调节套管脱离第一圆杆,从而使调节套管能够更加稳定的在第一圆杆上转动。
22.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沿所述封堵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封堵装置还包括同步驱动机构,所述同步驱动机构包括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杆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杆上,所述调节套管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相啮合的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一一对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降低封堵条发生弯曲从而无法与围檩模板紧密抵触的情况发生,在封堵条上沿封堵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伸缩机构,使封堵条能够通过伸缩机构的调节很好的与围檩模板相抵触,当工作人员转动驱动轴时,固定于驱动轴上的驱动锥齿轮能够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调节套管转动,使得位于两个封堵条之间的伸缩机构能够被同步调节,从而提高了封堵装置的安装效率。
24.第二方面的,本技术提供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围檩本体和所述连续墙的缝隙之间设置防水卷材,并将所述防水卷材的一侧浇筑于所述围檩本体内;s2:在所述围檩本体的顶面上设置聚氨酯密封胶,工作人员将所述聚氨酯密封胶固定在所述防水卷材和所述围檩本体的连接处;s3:在所述围檩本体的浇筑时,所述围檩本体的底面上预留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沿所述围檩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围檩本体内预留有贯穿所述围檩本体顶面和所述条形凹槽内的浇捣孔;s4: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浇捣孔向所述条形凹槽内注入密封填料。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围檩本体的上部设置防水卷材,并在防水卷材和围檩本体的连接处设置聚氨酯密封胶,阻碍地下水从围檩本体和连续墙之间的侧缝中渗出,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浇捣孔向条形凹槽内灌注密封填料,从而阻碍地下水从围檩本体与混凝土垫层之间渗出。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拉结杆的一端埋设于所述连续墙内,所述拉结杆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端固定有防漏垫块,防漏垫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固定连接有螺纹套,可拆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套内,可拆杆穿过所述围檩模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山形卡和紧固螺母将围檩
模板进行固定,当混凝土围檩凝固后,工作人员反向转动山形卡和紧固螺母,并将围檩模板拆除后,工作人员转动可拆杆,使可拆杆于防漏垫块脱离,从而便于可拆杆的拆卸和回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小了材料的浪费;2. 防漏垫块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连续墙,螺纹套靠近连续墙的一侧与拉结杆螺纹连接,第一环形槽开设于连接孔内壁远离连续墙的一侧,螺纹套远离所述连续墙的一端外轮廓为六边形,当围檩模板拆除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套筒扳手或电动扳手等工具通过螺纹套远离连续墙的端将防漏垫块从对接螺杆上拆卸,从而使防漏垫块从围檩本体上拆除,便于防漏垫块的拆卸回收和再利用;3. 为了降低封堵条发生弯曲从而无法与围檩模板紧密抵触的情况发生,在封堵条上沿封堵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伸缩机构,使封堵条能够通过伸缩机构的调节很好的与围檩模板相抵触,当工作人员转动驱动轴时,固定于驱动轴上的驱动锥齿轮能够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使调节套管转动,使得位于两个封堵条之间的伸缩机构能够被同步调节,从而提高了封堵装置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围檩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混凝土围檩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封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围檩本体;11、条形凹槽;12、浇捣孔;2、连续墙;3、混凝土垫层;4、拉结螺杆;41、拉结杆;42、防漏垫块;421、连接孔;422、第一环形槽;43、螺纹套;44、可拆杆;45、山形卡;46、紧固螺母;47、定位螺母;5、封堵装置;51、插杆;52、封堵条;521、封堵角钢;522、封堵橡胶垫;53、伸缩机构;531、第一圆杆;5311、加强杆;5312、限位块;5313、转动环;532、第二圆杆;5321、滑动槽;5322、限位槽;533、调节套管;5331、第二环形槽;54、同步驱动机构;541、驱动轴;542、从动锥齿轮;543、驱动锥齿轮;6、围檩模板;7、防水卷材;8、聚氨酯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参照图1和图2所示,混凝土围檩包括围檩本体1,围檩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连续墙2,围檩本体1抵触于连续墙2上,连续墙2通过连接锚筋固定浇筑于基坑底基上,连续墙2远离围檩本体1的侧面与基坑的侧壁相抵触。围檩本体1的长度方向与连续墙2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基坑底基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3,围檩本体1浇筑于混凝土垫层3的顶面上。围檩本体1的远离连续墙2的一侧设置有围檩模板6,围檩模板6抵触于围檩本体1远离连续墙2的侧面上。
35.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围檩本体1为条形混凝土结构,围檩本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条形凹槽11,条形凹槽11的长度方向与围檩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围檩本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与条形凹槽11相连通的浇捣孔12。在围檩本体1和连续墙2的缝隙之间设置防水卷材7,并
将防水卷材7的一侧浇筑于围檩本体1内。在围檩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聚氨酯密封胶8,工作人员将聚氨酯密封胶8固定在防水卷材7和围檩本体1的连接处,从而阻碍地下水的渗出。
36.参照图2和图3所示,围檩本体1内设置有拉结螺杆4,拉结螺杆4包括拉结杆41、防漏垫块42、螺纹套43、可拆杆44、山形卡45、紧固螺母46和定位螺母47。拉结杆41水平埋设于围檩本体1内,拉结杆41的一端埋设于连续墙2内,防漏垫块42位于拉结杆41远离连续墙2的一端。防漏垫块42为圆台状,防漏垫块42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连续墙2,防漏垫块42上开设有连接孔421,螺纹套43穿过连接孔421并与连接孔421的内壁固定连接,螺纹套43靠近连续墙2的一侧与拉结杆41螺纹连接。
37.参照图2和图3所示,连接孔421内壁远离连续墙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422,第一环形槽422与防漏垫块42远离连续墙2的一侧相连通,螺纹套43远离连续墙2的一端外轮廓为六边形。防漏垫块42远离连续墙2的侧面与围檩模板6靠近连续墙2的侧面相抵触。
38.参照图2和图3所示,定位螺母47螺纹连接于拉结杆41上,定位螺母47位于防漏垫块42靠近连续墙2的一侧,当调整好防漏垫块42远离连续墙2的侧面到连续墙2的近距离后,转动定位螺母47,可使定位螺母47远离连续墙2的侧面抵触于防漏垫块42上,阻碍防漏垫块42向靠近连续墙2的方向移动。
39.参照图2和图3所示,可拆杆44与螺纹套43远离连续墙2的一侧螺纹连接,可拆杆44穿过围檩模板6,山形卡45和紧固螺母46均与可拆杆44螺纹配合,山形卡45位于紧固螺母46靠近连续墙2的一侧。
40.参照图1和图4所示,封堵装置5包括插杆51、封堵条52、伸缩机构53和同步驱动机构54。插杆51竖直插设于基坑底基的地下,封堵条52位于混凝土垫层3的顶面上,封堵条52包括封堵角钢521和封堵橡胶垫522,封堵角钢521的长度方向与围檩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封堵橡胶垫522固定连接于封堵角钢521的外侧面上。
41.参照图4和图5所示,伸缩机构53位于插杆51和封堵条52之间,伸缩机构53位于封堵条52上设置有若干组,本实施例中封堵条52上的伸缩机构53组数可以为三组,伸缩机构53于插杆51一一对应。伸缩机构53包括第一圆杆531、第二圆杆532和调节套管533。第一圆杆531和第二圆杆532的轴心线重合,第一圆杆531和第二圆杆532均水平设置,第一圆杆531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插杆51上,调节套管533转动设置于第一圆杆531远离插杆51的一端,调节套管533远离插杆51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圆杆532上,调节套管533与第二圆杆532螺纹连接,第二圆杆532远离第一圆杆531的一端与封堵角钢521的内侧面焊接固定。
42.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圆杆531靠近第二圆杆532的一端焊接固定有转动环5313,调节套管533远离第二圆杆532一端的内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5331,转动环5313转动设置于第二环形槽5331内。第一圆杆531远离插杆51的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加强杆5311,加强杆5311上焊接固定有限位块5312。第二圆杆532靠近插杆51的端面上开设有滑动槽5321,滑动槽532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5322,限位槽53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圆杆532的长度方向一致。加强杆5311滑动设置于滑动槽5321内,限位块5312滑动设置于限位槽5322内。通过转动调节套管533,可使封堵橡胶垫522远离插杆51的一侧抵触于围檩模板6上。
43.参照图4和图5所示,同步驱动机构54包括驱动轴541、从动锥齿轮542和驱动锥齿轮543。驱动轴541水平依次穿过封堵装置5中的三根第一圆杆531,驱动轴541转动设置于第一圆杆531上,从动锥齿轮542同轴焊接固定连接于调节套管533上,驱动锥齿轮543同轴焊
接固定于驱动轴541上,驱动锥齿轮543与从动锥齿轮542一一对应,驱动锥齿轮543与从动锥齿轮542相互啮合。
44.本技术实施例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的实施原理为:拉结杆41的一端埋设于所述连续墙2内,所述拉结杆41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端固定有防漏垫块42,防漏垫块42上开设有连接孔421,所述连接孔421内固定连接有螺纹套43,可拆杆44螺纹连接于螺纹套43内,当混凝土围檩凝固后,工作人员转动可拆杆44,使可拆杆44于防漏垫块42脱离,从而便于可拆杆44的拆卸和回收,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小了材料的浪费。
45.工作人员可通过套筒扳手或电动扳手等工具通过螺纹套43远离连续墙2的端将防漏垫块42从对接螺杆上拆卸,从而使防漏垫块42从围檩本体1上拆除,便于防漏垫块42的拆卸回收和再利用。
46.当工作人员转动驱动轴541时,固定于驱动轴541上的驱动锥齿轮543能够带动从动锥齿轮542转动,从而使调节套管533转动,使得位于两个封堵条52之间的伸缩机构53能够被同步调节,从而提高了封堵装置5的安装效率。
47.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围檩本体1和连续墙2的缝隙之间设置防水卷材7,并将防水卷材7的一侧浇筑于围檩本体1内;s2:在围檩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聚氨酯密封胶8,工作人员将聚氨酯密封胶8固定在防水卷材7和围檩本体1的连接处;s3:在围檩本体1的浇筑时,围檩本体1的底面上预留有条形凹槽11,条形凹槽11沿围檩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围檩本体1内预留有贯穿围檩本体1顶面和条形凹槽11内的浇捣孔12;s4:工作人员通过浇捣孔12向条形凹槽11内注入密封填料。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围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檩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连续墙(2),所述连续墙(2)固定于基坑底基上,所述围檩本体(1)的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侧设置有围檩模板(6),所述围檩模板(6)抵触于所述围檩本体(1)上,所述围檩本体(1)内横向穿设有拉结螺杆(4),所述拉结螺杆(4)包括一端埋设于所述连续墙(2)内的拉结杆(41),所述拉结杆(41)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漏垫块(42),所述防漏垫块(42)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侧面与所述围檩模板(6)靠近所述连续墙(2)的侧面相抵触,所述防漏垫块(42)上开设有连接孔(421),所述连接孔(421)内固定连接有螺纹套(43),所述螺纹套(43)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可拆杆(44),所述可拆杆(44)穿过所述围檩模板(6),所述可拆杆(44)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围檩模板(6)进行固定的山形卡(45)和紧固螺母(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垫块(42)为圆台状,所述防漏垫块(42)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连续墙(2),所述螺纹套(43)靠近所述连续墙(2)的一侧与所述拉结杆(4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孔(421)内壁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环形槽(422),所述第一环形槽(422)与所述防漏垫块(42)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侧相连通,所述螺纹套(43)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一端外轮廓为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杆(41)上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47),所述定位螺母(47)远离所述连续墙(2)的侧面抵触于所述防漏垫块(4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基坑底基上浇筑有混凝土垫层(3),所述围檩本体(1)浇筑于所述混凝土垫层(3)上,所述围檩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封堵装置(5),所述封堵装置(5)包括竖向插设于基坑底基地下的插杆(51)和位于所述混凝土垫层(3)上的封堵条(52),所述插杆(51)和所述封堵条(52)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53),所述伸缩机构(53)包括第一圆杆(531)和第二圆杆(532),所述第一圆杆(531)和所述第二圆杆(532)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圆杆(5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插杆(51)上,所述第一圆杆(531)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调节套管(533),所述调节套管(533)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圆杆(532)上,所述调节套管(533)与所述第二圆杆(53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圆杆(532)远离所述第一圆杆(531)的一端与所述封堵条(52)固定连接,所述封堵条(52)远离插杆(51)的一侧抵触于所述围檩模板(6)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条(52)包括与所述伸缩机构(53)相固定的封堵角钢(521)和固定于所述封堵角钢(521)外侧面上的封堵橡胶垫(52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杆(53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杆(5311),所述第二圆杆(532)的端面上开设有滑动槽(5321),所述加强杆(5311)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532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532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5322),所述限位槽(53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圆杆(53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加强杆(531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312),所述限位块(5312)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5322)内。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杆(531)靠近
所述第二圆杆(5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环(5313),所述调节套管(533)远离所述第二圆杆(532)一端的内周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5331),所述转动环(5313)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5331)内。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53)沿所述封堵条(5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封堵装置(5)还包括同步驱动机构(54),所述同步驱动机构(54)包括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圆杆(531)的驱动轴(541),所述驱动轴(541)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杆(531)上,所述调节套管(533)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42),所述驱动轴(541)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从动锥齿轮(542)相啮合的驱动锥齿轮(543),所述驱动锥齿轮(543)与所述从动锥齿轮(542)一一对应。10.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围檩本体(1)和所述连续墙(2)的缝隙之间设置防水卷材(7),并将所述防水卷材(7)的一侧浇筑于所述围檩本体(1)内;s2:在所述围檩本体(1)的顶面上设置聚氨酯密封胶(8),工作人员将所述聚氨酯密封胶(8)固定在所述防水卷材(7)和所述围檩本体(1)的连接处;s3:在所述围檩本体(1)的浇筑时,所述围檩本体(1)的底面上预留有条形凹槽(11),所述条形凹槽(11)沿所述围檩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围檩本体(1)内预留有贯穿所述围檩本体(1)顶面和所述条形凹槽(11)内的浇捣孔(12);s4: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浇捣孔(12)向所述条形凹槽(11)内注入密封填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地下车站混凝土围檩兼作侧墙防水渗水施工工艺,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围檩本体,围檩本体的外侧设置有连续墙,连续墙固定于基坑底基上,围檩本体的远离连续墙的一侧设置有围檩模板,围檩模板抵触于围檩本体上,围檩本体内横向穿设有拉结螺杆,拉结螺杆包括一端埋设于连续墙内的拉结杆,拉结杆远离连续墙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漏垫块,防漏垫块远离连续墙的侧面与围檩模板靠近连续墙的侧面相抵触,防漏垫块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固定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远离连续墙的一侧螺纹连接有可拆杆,可拆杆穿过围檩模板,可拆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对围檩模板进行固定的山形卡和紧固螺母。本申请具有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材料浪费的效果。少材料浪费的效果。少材料浪费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 程小伟 王福生 杨伟明 张晓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91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