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薄膜罐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
背景技术:2.由于传统lng储罐具有建造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目前我国开始建造薄膜型lng储罐,其内罐是采用mark 3型围护系统,薄膜型储罐具备建造周期短、成本低、使用年限长等优点。薄膜型储罐建造的最大难点在于基准线的划线,薄膜罐共有56个罐壁,一个罐底,罐底又分为28个扇区,建造时每个罐壁的波纹板必须要与罐底对应扇区的波纹板以及对面罐壁的波纹板成环,56个罐壁的波纹板在水平方向同样要成环。波纹板的波纹能否在各方向形成环是由安装在波纹板下面绝缘模块决定的,而各面绝缘模块的位置是由基准线决定的。故波纹能否形成环的关键是由各面的基准线确定的,如果基准线确定产生偏差,则后续安装的波纹板不能成环,将会对整个围护系统的建造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准确确定薄膜罐围护系统的基准线,将为后续薄膜罐围护系统建造提供基准。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建立薄膜罐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提高了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的精度,提高了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薄膜罐为多面棱柱结构,所述薄膜罐内罐壁为多个罐壁面组成,所述相邻罐壁面之间存在罐壁角线,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第一步,建立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将已建造的薄膜罐的理论底部三面体位置坐标、理论顶部位置坐标、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输入至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
7.第二步,根据所述第一步中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建立理论平面,根据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面上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建立薄膜罐内罐中所有的理论平面,根据理论底部三面体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位置坐标确定薄膜罐所有的罐壁角线,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角线建立薄膜罐所有的理论角面;
8.第三步,罐壁信息标记,根据所述第一步中建立的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中标记出与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对应的每个罐壁位置和每个三面体位置;
9.第四步,测量点确定,将绿光水平仪放置在三面体位置,使用绿光水平仪扫出三面体位置所在的罐壁角线,并在罐体角线上部和底部分别划出罐顶相交线和罐底相交线;在距离已建造的薄膜罐的罐底250mm的罐壁上划出罐底水平线,在距离罐壁顶部防潮层下方
500mm处的罐壁上划出罐顶水平线,罐底相交线与罐底水平线的交点为罐底测量点,罐顶相交线与罐顶水平线的交点为罐顶测量点,并将所有罐顶测量点和罐底测量点进行标记;
10.第五步,在已建造的薄膜罐罐底测量点上放置靶球,在罐底区域和罐壁上的罐顶承压环以及罐底承压环上布置蛙跳点,并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所有蛙跳点的坐标;蛙跳点坐标测量完成后,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罐底测量点的坐标;
11.第六步,罐底测量点测量完成后,根据罐底测量点坐标建立罐底理想平面,并以罐底理想平面为基准重新建立坐标系,并根据重新建立的坐标系调整罐底测量点的坐标;
12.第七步,将所述第六步中建立的罐底理想平面向罐顶方向抬升至罐顶测量点所在的理想平面处,建立罐顶理想平面,根据建立的罐顶理想平面,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出罐顶测量点的坐标;
13.第八步,将已测量完成的罐顶测量点坐标和罐底测量点坐标输入至mofa软件中计算出实际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实际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并通过各罐壁上的实际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实际顶部中点位置坐标计算出罐底圆心坐标,再根据已测量完成的罐顶测量点坐标和罐底测量点坐标通过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并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与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中的理论平面和理论角面确定出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中的实际平面和实际角面;
14.第九步,根据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中确定的实际平面和实际角面划出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中的罐壁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
15.第十步,基准线检验,罐壁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划制完成后,进行罐底基准线和罐顶基准线检验,罐底基准线和罐顶基准线检验符合要求后,完成薄膜罐基准线的划制。
16.上述第一步中的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建立时,所述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的三维坐标中的z轴为罐顶中心与罐底中心连线重合,所述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的三维坐标中的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在距离罐底250mm处建立;所述三面体位置为相邻罐壁的管壁角线与罐底的交点,所述顶部位置为罐壁角线顶部,所述底部中点位置为薄膜罐中每个罐壁底部中点,所述顶部中点位置为薄膜罐中每个罐壁顶部中点;所述polyworks软件产商为innovmetric软件公司生产。
17.上述第二步中的理论平面为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上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所在的平面;所述理论角面为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角线所在的平面。
18.上述第三步中根据泵塔基座的位置标记出已建造的薄膜罐中每个罐壁和每个三面体的相应位置。
19.上述第四步中的罐顶相交线和罐底相交线长度为1.5-2m;在所有罐壁上划制罐顶水平线和罐底水平线,所述罐壁上的罐顶水平线和罐底水平线为相互平行的环形线。
20.上述第五步中的罐底区域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所述罐壁上的罐顶承压环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所述罐底承压环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
21.上述第五步中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罐底测量点的坐标的具体步骤为:先测量在薄膜罐内罐上布置的蛙跳点的坐标,将激光跟踪仪放置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底中心点处进行罐底测量点坐标的测量,当在测量罐底测量点坐标未连续测量完成时,当再次进行罐底测量点坐标测量时,先通过激光跟踪仪重新测量蛙跳点的坐标与第一次对应测量蛙跳点测
量的坐标进行比较,使两次蛙跳点坐标调整一致时,再进行剩余罐底测量点坐标的测量,再次测量的蛙跳点选取量不少于10个。
22.上述第六步中的重新建立的坐标系中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为理想平面所在的平面,z轴为罐底中心点和罐顶中心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23.上述第七步中罐顶理想平面为距离罐壁防潮层下方500mm的水平面。
24.上述第八步中计算罐底中心点实际坐标时,至少需要选取三个罐壁面计算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当计算的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误差不大于2mm时,再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与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进行拟合;当计算的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误差大于于2mm时,需重新测量测量点坐标,再进行后续步骤的测量;所述mofa软件为法国gtt公司生产。
25.上述第九步中罐壁基准线包括罐壁角线和罐壁中线,所述罐壁角线通过实际角面划制,所述罐壁中线通过实际平面划制在罐壁上,所述罐壁中线为同一罐壁上顶部中点和底部中点的连线,所述罐底基准线包括罐底角线和罐底中线,所述罐底角线为三面体位置与罐底中心点的连线,所述罐底中线为罐壁底部中点与罐底中心点的连线。
26.上述第十步中的罐顶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的检验具体步骤为:在相邻的罐底角线上分别各取三个检测点,在罐底角线之间的罐底中线选取三个检测点,所述罐底角线上的三个检测点和所述罐底中线上的三个检测点距离罐底中心点的距离分别相同;再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分别测量罐底角线的检测点与罐底中线上的检测点的距离,当罐底角线的检测点与罐底中线上的检测点的距离的误差小于0.5mm时,罐底基准线划制合格;在罐壁中线两侧分别选取一个检测点,在检测点上方及下方的罐壁中线上分别选取检测点,将罐壁中线上的检测点分别与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连接,并测量罐壁中线检测点与罐壁中线两侧检测点的距离,两个所述检测点在同一高度,所述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距离罐壁中线距离不小于1000mm,所述罐壁中线上的检测点距离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所在连线的距离不小于3000mm,罐壁中线检测点与罐壁中线两侧检测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1mm,罐壁基准线划制合格。
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如下技术优点:
28.1.本发明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通过先建立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再根据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进行罐壁和三面体具体位置的标记,方便后续测量点的准确标记以及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9.2.本发明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中通过在测量罐壁测量点和罐底测量点时设置蛙跳点,提高了测量点坐标测量的精度,不会因测量点坐标不间断测量时影响测量点坐标的精确位置,提高了测量精度。
30.3.本发明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通过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和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拟合后划制基准线,提高了基准线划制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基准线的精度,缩短了基准线划制周期。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中的罐底基准线误差测量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33.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薄膜罐为多面棱柱结构,所述薄膜罐内罐壁为多个罐壁面组成,所述相邻罐壁面之间存在罐壁角线。
34.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5.第一步,建立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将已建造的薄膜罐的理论底部三面体位置坐标、理论顶部位置坐标、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输入至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
36.第二步,根据所述第一步中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建立理论平面,根据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面上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建立薄膜罐内罐中所有的理论平面,根据理论底部三面体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位置坐标确定薄膜罐所有的罐壁角线,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角线建立薄膜罐所有的理论角面;
37.第三步,罐壁信息标记,根据所述第一步中建立的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中标记出与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对应的每个罐壁位置和每个三面体位置;根据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进行罐壁和三面体具体位置的标记,方便后续测量点的准确标记以及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8.第四步,测量点确定,将绿光水平仪放置在三面体位置,使用绿光水平仪扫出三面体位置所在的罐壁角线,并在罐体角线上部和底部分别划出罐顶相交线和罐底相交线;在距离已建造的薄膜罐的罐底250mm的罐壁上划出罐底水平线,在距离罐壁顶部防潮层下方500mm处的罐壁上划出罐顶水平线,罐底相交线与罐底水平线的交点为罐底测量点,罐顶相交线与罐顶水平线的交点为罐顶测量点,并将所有罐顶测量点和罐底测量点进行标记;
39.第五步,在已建造的薄膜罐罐底测量点上放置靶球,在罐底区域和罐壁上的罐顶承压环以及罐底承压环上布置蛙跳点,并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所有蛙跳点的坐标;蛙跳点坐标测量完成后,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罐底测量点的坐标;
40.第六步,罐底测量点测量完成后,根据罐底测量点坐标建立罐底理想平面,并以罐底理想平面为基准重新建立坐标系,并根据重新建立的坐标系调整罐底测量点的坐标;
41.第七步,将所述第六步中建立的罐底理想平面向罐顶方向抬升至罐顶测量点所在的理想平面处,建立罐顶理想平面,根据建立的罐顶理想平面,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出罐顶测量点的坐标;
42.第八步,将已测量完成的罐顶测量点坐标和罐底测量点坐标输入至mofa软件中计算出实际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实际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并通过各罐壁上的实际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实际顶部中点位置坐标计算出罐底圆心坐标,再根据已测量完成的罐顶测量点坐标和罐底测量点坐标通过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并将薄膜罐内罐理论
模型与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中的理论平面和理论角面确定出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中的实际平面和实际角面;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和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拟合后划制基准线,提高了基准线划制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基准线的精度,缩短了基准线划制周期。
43.第九步,根据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中确定的实际平面和实际角面划出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中的罐壁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
44.第十步,基准线检验,罐壁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划制完成后,进行罐底基准线和罐顶基准线检验,罐底基准线和罐顶基准线检验符合要求后,完成薄膜罐基准线的划制。
45.上述第一步中的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建立时,所述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的三维坐标中的z轴为罐顶中心与罐底中心连线重合,所述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的三维坐标中的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在距离罐底250mm处建立;所述三面体位置为相邻罐壁的管壁角线与罐底的交点,所述顶部位置为罐壁角线顶部,所述底部中点位置为薄膜罐中每个罐壁底部中点,所述顶部中点位置为薄膜罐中每个罐壁顶部中点;所述polyworks软件产商为innovmetric软件公司生产。
46.上述第二步中的理论平面为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上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所在的平面;所述理论角面为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角线所在的平面。
47.上述第三步中根据泵塔基座的位置标记出已建造的薄膜罐中每个罐壁和每个三面体的相应位置。
48.上述第四步中的罐顶相交线和罐底相交线长度为1.5-2m;在所有罐壁上划制罐顶水平线和罐底水平线,所述罐壁上的罐顶水平线和罐底水平线为相互平行的环形线。
49.上述第五步中的罐底区域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所述罐壁上的罐顶承压环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所述罐底承压环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测量罐壁测量点和罐底测量点时设置蛙跳点,提高了测量点坐标测量的精度,不会因测量点坐标不间断测量时影响测量点坐标的精确位置,提高了测量精度。
50.上述第五步中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罐底测量点的坐标的具体步骤为:先测量在薄膜罐内罐上布置的蛙跳点的坐标,将激光跟踪仪放置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底中心点处进行罐底测量点坐标的测量,当在测量罐底测量点坐标未连续测量完成时,当再次进行罐底测量点坐标测量时,先通过激光跟踪仪重新测量蛙跳点的坐标与第一次对应测量蛙跳点测量的坐标进行比较,使两次蛙跳点坐标调整一致时,再进行剩余罐底测量点坐标的测量,再次测量的蛙跳点选取量不少于10个。
51.上述第六步中的重新建立的坐标系中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为理想平面所在的平面,z轴为罐底中心点和罐顶中心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52.上述第七步中罐顶理想平面为距离罐壁防潮层下方500mm的水平面。
53.上述第八步中计算罐底中心点实际坐标时,至少需要选取三个罐壁面计算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当计算的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误差不大于2mm时,再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与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进行拟合;当计算的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误差大于于2mm时,需重新测量测量点坐标,再进行后续步骤的测量;所述mofa软件为法国gtt公司生产。
54.上述第九步中罐壁基准线包括罐壁角线和罐壁中线,所述罐壁角线通过实际角面划制,所述罐壁中线通过实际平面划制在罐壁上,所述罐壁中线为同一罐壁上顶部中点和底部中点的连线,所述罐底基准线包括罐底角线1和罐底中线2,所述罐底角线1为三面体位置与罐底中心点的连线,所述罐底中线2为罐壁底部中点与罐底中心点的连线。
55.上述第十步中的罐顶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的检验具体步骤为:在相邻的罐底角线1上分别各取三个检测点,在罐底角线1之间的罐底中线2选取三个检测点,所述罐底角线1上的三个检测点和所述罐底中线2上的三个检测点距离罐底中心点的距离分别相同;再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分别测量罐底角线1的检测点与罐底中线2上的检测点的距离,当罐底角线1的检测点与罐底中线2上的检测点的距离的误差小于0.5mm时,罐底基准线划制合格;在罐壁中线两侧分别选取一个检测点,在检测点上方及下方的罐壁中线上分别选取检测点,将罐壁中线上的检测点分别与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连接,并测量罐壁中线检测点与罐壁中线两侧检测点的距离,两个所述检测点在同一高度,所述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距离罐壁中线距离不小于1000mm,所述罐壁中线上的检测点距离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所在连线的距离不小于3000mm,罐壁中线检测点与罐壁中线两侧检测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1mm,罐壁基准线划制合格。
5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薄膜罐为多面棱柱结构,所述薄膜罐内罐壁为多个罐壁面组成,所述相邻罐壁面之间存在罐壁角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将已建造的薄膜罐的理论底部三面体位置坐标、理论顶部位置坐标、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输入至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第二步,根据所述第一步中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建立理论平面,根据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面上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建立薄膜罐内罐中所有的理论平面,根据理论底部三面体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位置坐标确定薄膜罐所有的罐壁角线,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角线建立薄膜罐所有的理论角面;第三步,罐壁信息标记,根据所述第一步中建立的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中标记出与薄膜罐内罐的理论模型对应的每个罐壁位置和每个三面体位置;第四步,测量点确定,将绿光水平仪放置在三面体位置,使用绿光水平仪扫出三面体位置所在的罐壁角线,并在罐体角线上部和底部分别划出罐顶相交线和罐底相交线;在距离已建造的薄膜罐的罐底250mm的罐壁上划出罐底水平线,在距离罐壁顶部防潮层下方500mm处的罐壁上划出罐顶水平线,罐底相交线与罐底水平线的交点为罐底测量点,罐顶相交线与罐顶水平线的交点为罐顶测量点,并将所有罐顶测量点和罐底测量点进行标记;第五步,在已建造的薄膜罐罐底测量点上放置靶球,在罐底区域和罐壁上的罐顶承压环以及罐底承压环上布置蛙跳点,并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所有蛙跳点的坐标;蛙跳点坐标测量完成后,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罐底测量点的坐标;第六步,罐底测量点测量完成后,根据罐底测量点坐标建立罐底理想平面,并以罐底理想平面为基准重新建立坐标系,并根据重新建立的坐标系调整罐底测量点的坐标;第七步,将所述第六步中建立的罐底理想平面向罐顶方向抬升至罐顶测量点所在的理想平面处,建立罐顶理想平面,根据建立的罐顶理想平面,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出罐顶测量点的坐标;第八步,将已测量完成的罐顶测量点坐标和罐底测量点坐标输入至mofa软件中计算出实际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实际顶部中点位置坐标,并通过各罐壁上的实际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实际顶部中点位置坐标计算出罐底圆心坐标,再根据已测量完成的罐顶测量点坐标和罐底测量点坐标通过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并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与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中的理论平面和理论角面确定出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中的实际平面和实际角面;第九步,根据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中确定的实际平面和实际角面划出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中的罐壁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第十步,基准线检验,罐壁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划制完成后,进行罐底基准线和罐顶基准线检验,罐底基准线和罐顶基准线检验符合要求后,完成薄膜罐基准线的划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建立时,所述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的三维坐标中的z轴为罐顶中心与罐底中心连线重合,所述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的三维坐标中的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在
距离罐底250mm处建立;所述三面体位置为相邻罐壁的管壁角线与罐底的交点,所述顶部位置为罐壁角线顶部,所述底部中点位置为薄膜罐中每个罐壁底部中点,所述顶部中点位置为薄膜罐中每个罐壁顶部中点;所述polyworks软件产商为innovmetric软件公司生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的理论平面为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上的理论底部中点位置坐标和理论顶部中点位置所在的平面;所述理论角面为薄膜罐内罐中关于罐底中心点对称的罐壁角线所在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根据泵塔基座的位置标记出已建造的薄膜罐中每个罐壁和每个三面体的相应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的罐顶相交线和罐底相交线长度为1.5-2m;在所有罐壁上划制罐顶水平线和罐底水平线,所述罐壁上的罐顶水平线和罐底水平线为相互平行的环形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的罐底区域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所述罐壁上的罐顶承压环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所述罐底承压环上布置的蛙跳点至少为15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罐底测量点的坐标的具体步骤为:先测量在薄膜罐内罐上布置的蛙跳点的坐标,将激光跟踪仪放置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底中心点处进行罐底测量点坐标的测量,当在测量罐底测量点坐标未连续测量完成时,当再次进行罐底测量点坐标测量时,先通过激光跟踪仪重新测量蛙跳点的坐标与第一次对应测量蛙跳点测量的坐标进行比较,使两次蛙跳点坐标调整一致时,再进行剩余罐底测量点坐标的测量,再次测量的蛙跳点选取量不少于10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的重新建立的坐标系中x轴和y轴所在的平面为理想平面所在的平面,z轴为罐底中心点和罐顶中心点连线所在的直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罐顶理想平面为距离罐壁防潮层下方500mm的水平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步中计算罐底中心点实际坐标时,至少需要选取三个罐壁面计算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当计算的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误差不大于2mm时,再将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与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进行拟合;当计算的三个罐底中心点是实际坐标误差大于于2mm时,需重新测量测量点坐标,再进行后续步骤的测量;所述mofa软件为法国gtt公司生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步中罐壁基准线包括罐壁角线和罐壁中线,所述罐壁角线通过实际角面划制,所述罐壁中线通过实际平面划制在罐壁上,所述罐壁中线为同一罐壁上顶部中点和底部中点的连线,所述罐底基准线包括罐底角线(1)和罐底中线(2),所述罐底角线(1)为三面体位置与罐底中心点的连线,所述罐底中线(2)为罐壁底部中点与罐底中心点的连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步中的罐顶基准线和罐底基准线的检验具体步骤为:在相邻的罐底角线(1)上分别各取三
个检测点,在罐底角线(1)之间的罐底中线(2)选取三个检测点,所述罐底角线(1)上的三个检测点和所述罐底中线(2)上的三个检测点距离罐底中心点的距离分别相同;再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分别测量罐底角线(1)的检测点与罐底中线(2)上的检测点的距离,当罐底角线(1)的检测点与罐底中线(2)上的检测点的距离的误差小于0.5mm时,罐底基准线划制合格;在罐壁中线两侧分别选取一个检测点,在检测点上方及下方的罐壁中线上分别选取检测点,将罐壁中线上的检测点分别与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连接,并测量罐壁中线检测点与罐壁中线两侧检测点的距离,两个所述检测点在同一高度,所述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距离罐壁中线距离不小于1000mm,所述罐壁中线上的检测点距离罐壁中线两侧的检测点所在连线的距离不小于3000mm,罐壁中线检测点与罐壁中线两侧检测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1mm,罐壁基准线划制合格。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方法,该方法通过POLYWORKS软件建立薄膜罐内罐理论模型,并在已建造的薄膜罐内罐进行信息标记,通过测量罐壁测量点建立薄膜罐内罐实际模型,将实际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并划制薄膜罐罐壁及罐底的基准线、最后对罐壁和罐底基准线进行检验。本发明通过建立薄膜罐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提高了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的精度,提高了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效率。提高了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效率。提高了薄膜罐基准线的划线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贵全 沈杰 李宁 蒋梦辉 李洪超 严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6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