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耳机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2.在许多产品中都需要使用旋转定位机构,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定产品中的两个组件实现相对旋转,并且可以在特定旋转角度实现停顿定位。例如在耳挂式蓝牙耳机中。
3.对于耳挂式无线蓝牙耳机,包括:耳挂组件和机芯主体。使用时,将耳挂组件悬挂在耳廓上,令机芯主体的发声部对应耳道。对于骨传导耳机而言,将机芯主体对应人体头部两侧的皮肤即可。
4.耳挂式耳机相对于普通的耳塞式耳机,其增加了耳挂组件,所以整个耳机产品的体积较大,耳挂组件与机芯主体之间无法调节相对角度,所以不便于收纳。
5.另外,耳挂式蓝牙耳机在设计和生产中,通常是依照主流人群的头部进行设计,所以其并不是完全适配每个不同的用户。不同的用户由于自身身体上的差异,在佩戴使用时并不能完全适应,现有的耳挂式耳机由于无法调节,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6.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包括:通过枢轴相互枢接的底座和转臂,一扭簧连接在底座和转臂之间,通过扭簧为底座和转臂提供复位的弹力,所述的底座上枢接有一个角卡,该角卡呈对称造型,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双角卡位;所述的转臂上沿枢轴外围区域形成有一镂空的配合区域,沿配合区域侧面分别设置有限制角卡的卡位,以及中触角和侧触角;所述的底座与转臂之间设置有一摩擦片;底座与转臂相对转动时,中触角和侧触角与卡角中的其中一个双角卡位形成干涉;当中触角抵靠于角卡中一双角卡位时,底座与转臂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一档位;当角卡抵靠于卡位时,底座与转臂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二档位。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角卡中连接两端双角卡位的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弧面。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角中两侧双角卡位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角卡位中形成有两个向外延伸的卡角触角,两卡角触角相邻侧壁之间形成有凹陷位。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座包括:与枢轴枢接的枢接部和与枢接部一体成型的延伸部,于枢接部上成型有凹陷区域。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扭簧位于凹陷区域内,且扭簧的两端通过定
位销分别与底座和转臂连动。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臂包括:与枢轴枢接的转动部和与转动部一体成型的延伸臂,所述的卡位、中触角和侧触角设置于转动部上,并且中触角与枢轴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触角与枢轴之间的距离。
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的转臂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槽对应的限位销。
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摩擦片固定在底座表面,所述的角卡位于摩擦片的表面上。
1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双档位旋转机构用于耳挂式耳机中,所述的耳挂式耳机包括:耳挂组件和机芯组件,所述双档位旋转机构中的转臂内置于耳挂组件内,所述双档位旋转机构中的底座内置于机芯组件内,耳挂组件和机芯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的枢轴枢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底座与转臂之间之间采用可转动枢接结构,令二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动,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角卡与卡位、侧触角配合配合定位,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实现具有双档位定位。
19.本发明结构简单,当用于耳机中后,可以配合不同用户的身体条件,令用户都可以自行调节,以获得更佳的听觉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23.图4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5.图6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用于耳机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8.本发明为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见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底座1、转臂2、扭簧3、枢轴4、角卡5和摩擦片6。
29.所述的底座1包括:与枢轴4枢接的枢接部11和与枢接部11一体成型的延伸部12,所述的转臂2包括:与枢轴4枢接的转动部21和与转动部21一体成型的延伸臂22。所述的枢接部11和转动部21相互对应叠加,枢轴4穿过枢接部11和转动部21,实现二者的可转动枢接。本实施例中,枢接部11和转动部21设计成圆盘造型。
30.为了令底座1和转臂2之间可自行复位,于底座1和转臂2之间设置扭簧3,通过扭簧3为底座1和转臂2提供复位的弹力。具体安装结构为:在底座1的枢接部11上成型有凹陷区域10。所述的扭簧3位于凹陷区域10内,且扭簧3的簧体部分套设在枢轴4上,扭簧3两端引脚通过定位销分别与底座1和转臂2连动。
31.为了限制底座1与转臂2之间的转动角度,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的转臂2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槽13对应的限位销26。第一限位槽13为一个圆弧槽,转臂2上的限位销26落入第一限位槽13中,当底座1余转臂2相互转动时,限位销26沿第一限位槽13转动,从而限制底座1与转臂2之间的转动角度。限位销26同时可作为扭簧3与转臂2连接的定位销。
32.所述的底座1的枢接部11上枢接有一个角卡5,该角卡5对称设置,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双角卡位50。所述的角卡5中连接两端双角卡位50的侧面51为向内凹陷的弧面,及角卡5短轴方向的两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弧面。另外,所述的双角卡位50中形成有两个向外延伸的卡角触角52,两卡角触角52相邻侧壁之间形成有钝角凹陷位53。
33.由于角卡5的存在,所以为了令底座1与转臂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转臂2的转动部21上必须留出相应的空间,以令角卡5具有相对运行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在转臂2的转动部21上沿枢轴4外围区域形成有一镂空的配合区域20,该配合区域20就是为在转动过程中提供一个令角卡5相对运行的区域。沿配合区域20侧面分别设置有可容纳角卡5的卡位23,以及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其中,所述的卡位23可以用于容纳角卡5,底座1与转臂2相对转动时,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与卡角5中的其中一个双角卡位50形成干涉,从而可以拨动角卡5自转。本实施例中,中触角22与枢轴4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触角25与枢轴4之间的距离。这样保证中触角22虽然可以拨动角卡5长轴方向,但是仍可越过角卡5的短轴方向,从而保证底座1与转臂2之间的相对旋转。
34.所述的底座1与转臂2之间设置有一摩擦片6,所述的摩擦片6固定在底座1表面,所述的角卡5位于摩擦片6的表面上。摩擦片6可以提供一定的旋转阻尼。结合图3与图5所示,摩擦片6中心通过枢轴4定位,用于枢接角卡5的枢轴501穿过摩擦片6,从而将摩擦片6固定在底座1的枢接部11,保持与底座1同步运行。于此同时,由于角卡5位于摩擦片6上方,所以角卡5自转时将与摩擦片6之间形成一定的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可以确保角卡5不会自行转动,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发生转动,当外力消失后,角卡5在摩擦力作用下将立即停止,从而确保角卡5转动角度的精准,不会出现多余的转动余量。
35.下面结合图6所示,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36.状态a:此状态下,角卡5中上方的双角卡位50的钝角凹陷位53正好与中触角24相互抵靠,此时转臂2通过扭簧3形成的转动力矩不足以推动双角卡位50转动,所以二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底座1与转臂2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一档位。
37.状态b:当需要底座1与转臂2合拢时,逆时针旋转转臂2,此时转臂2克服扭簧3的扭力,带动侧触角25推动角卡下方的双角卡位50侧面,令角卡5逆时针旋转,直至角卡5上方的双角卡位50越过中触角24。
38.状态c:此时施加在底座1与转臂2上的旋转力撤销,在扭簧3的弹力作用下,底座1与转臂2将发生相对转动,即转臂2将顺时针转动,此时转臂2的扭矩足以推动角卡5转动,从而令中触角24由角卡5右侧上方推动其逆时针转动。
39.状态d:中触角24由角卡5右侧上方推动其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利用角卡5向内凹陷的侧面51,中触角24顺时针越过角卡5。
40.状态e:当中触角24顺时针越过角卡5后,在扭簧3作用下,随着转臂2的继续顺时针转动,角卡5落入卡位23内,底座1与转臂2之间实现相对稳定,此时底座1与转臂2保持在合
拢状态。底座1与转臂2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二档位。
41.当需要打开转臂2时,再次令转臂2克服扭簧3的扭力逆时针转动,通过侧触角25推动角卡5回归至状态a即可。
42.见图7所示,这是本发明用于耳挂式耳机中的示意图,耳挂式耳机通常包括:耳挂组件71和机芯组件72。将本发明用于耳挂式耳机中时,将转臂2内置于耳挂组件71内,将底座1内置于机芯组件72内,耳挂组件71和机芯组件72之间通过枢轴4枢接。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耳挂组件71和机芯组件72之间的角度,从而令使用者获得更佳的听觉效果。
43.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包括:通过枢轴(4)相互枢接的底座(1)和转臂(2),一扭簧(3)连接在底座(1)和转臂(2)之间,通过扭簧(3)为底座(1)和转臂(2)提供复位的弹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枢接有一个角卡(5),该角卡(5)呈对称造型,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双角卡位(50);所述的转臂(2)上沿枢轴(4)外围区域形成有一镂空的配合区域(20),沿配合区域(20)侧面设置有限制角卡(5)的卡位(23),以及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所述的底座(1)与转臂(2)之间设置有一摩擦片(6);底座(1)与转臂(2)相对转动时,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与卡角(5)中其中一个双角卡位(50)形成干涉,当中触角(24)抵靠于角卡(5)中一双角卡位(50)时,底座(1)与转臂(2)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一档位;当角卡(5)抵靠于卡位(23)时,底座(1)与转臂(2)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二档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卡(5)中连接两端双角卡位(50)的侧面(51)为向内凹陷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角(5)中两侧双角卡位(50)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角卡位(50)中形成有两个向外延伸的卡角触角(52),两卡角触角(52)相邻侧壁之间形成有凹陷位(5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与枢轴(4)枢接的枢接部(11)和与枢接部(11)一体成型的延伸部(12),于枢接部(11)上成型有凹陷区域(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3)位于凹陷区域(10)内,且扭簧(3)的两端通过定位销分别与底座(1)和转臂(2)连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臂(2)包括:与枢轴(4)枢接的转动部(21)和与转动部(21)一体成型的延伸臂(22),所述的卡位(23)、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设置于转动部(41)上,并且中触角(22)与枢轴(4)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触角(25)与枢轴(4)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的转臂(2)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槽(13)对应的限位销(2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片(6)固定在底座(1)表面,所述的角卡(5)位于摩擦片(6)的表面上。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双档位旋转机构用于耳挂式耳机中,所述的耳挂式耳机包括:耳挂组件(71)和机芯组件(72),所述双档位旋转机构中的转臂(2)内置于耳挂组件(71)内,所述双档位旋转机构中的底座(1)内置于机芯组件(72)内,耳挂组件(71)和机芯组件(72)之间通过所述的枢轴(4)枢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档位旋转机构,包括:通过枢轴相互枢接的底座和转臂,一扭簧连接在底座和转臂之间,通过扭簧为底座和转臂提供复位的弹力,所述的底座上枢接有一个角卡,该角卡呈对称造型,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双角卡位;所述的转臂上沿枢轴外围区域形成有一镂空的配合区域,沿配合区域侧面分别设置有限制角卡的卡位,以及中触角和侧触角;底座与转臂相对转动时,中触角和侧触角与卡角中的其中一个双角卡位形成干涉。本发明中底座与转臂之间之间采用可转动枢接结构,令二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动,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角卡与卡位、侧触角配合配合定位,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实现具有双档位定位。有双档位定位。有双档位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康 刘红 宋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