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2.池塘养殖是指利用池塘进行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池塘养殖是指利用人工开挖或天然的池塘进行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人们通过苗种和相关的物质投入,干预和调控影响养殖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期获得最大产出的复杂的系统活动。池塘养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3.而目前水塘内适合鱼群生长的栖息地差,且部分人工构成的鱼礁空间体积大,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费用高,且难以对鱼群起到庇护。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及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及方法。
6.本发明提供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包括:
7.多个通过出水管串联的所述水塘,且最后一个所述水塘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孵化工厂的进水连通,所述孵化工厂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水质净化池连通,所述水质净化池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第一个所述水塘连通。
8.所述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还包括内置在每一个水塘内的人工鱼礁部件,且所述人工鱼礁部件包括:
9.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安装有多组规格相同、环形分布的庇护组件,且每一个庇护组件的底部均吊装有悬吊鱼礁基;
10.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连接架的底部,通过支撑组件对连接架以及连接架上的庇护组件起到支撑作用。
11.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包括六边连接盘和安装柱,所述六边连接盘相间隔的三个侧壁上均安装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安装柱;
12.所述安装柱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六边连接盘上,且安装柱和六边连接盘在焊接成型后通过水泥包浆的方式进行水泥加固。
13.优选的,所述梯形水泥架余下的边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且每一杆安装杆的底部均通过联韧珠光线吊接有吊瓶;
14.所述吊瓶采用收集的550ml的塑料饮料,且塑料饮料内储放有海藻种子以及用于培养海藻的培育基,所述吊瓶的瓶身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
15.优选的,所述庇护组件包括梯形水泥架、第一人工水草带、安装孔和腰型槽,所述
梯形水泥架的端面开设有中空贯穿腔,且梯形水泥架的顶部固定嵌合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第一人工水草带,所述梯形水泥架中空贯穿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梯形水泥架的两侧斜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腰型槽;
16.所述梯形水泥架通过开设的安装孔插设至六边连接盘一侧的两根安装柱上,且安装柱的端头固定安装有防滑帽。
17.优选的,所述悬吊鱼礁基包括吊杆和方形水泥架,所述方形水泥架上开设有x、y和z三个坐标方向的通腔,且方形水泥架的上表面通过多根吊杆固定吊接在梯形水泥架的下表面。
1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盘、支撑柱和对流孔,所述基盘上固定嵌合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柱璧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对流孔;
19.所述支撑柱呈喇叭状,所述支撑柱的大端接口固定嵌合在基盘的上表面,且支撑柱的小端接口固定嵌合在连接架中的六边连接盘上。
20.优选的,所述基盘上安装有浮游件,通过浮游件加强浮游生物附着点;
21.所述浮游件包括环形水泥管和第二人工水草带,所述环形水泥管固定嵌合在基盘上并与基盘同轴心,且环形水泥管的外管壁固定嵌合有若干根环形分布的第二人工水草带,每一根所述第二人工水草带之间通过联韧珠光线进行编织。
22.优选的,所述基盘的底部固定嵌合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垫脚,且垫脚采用水泥制成的牛蹄状。
23.优选的,所述六边连接盘的顶部固定盖合有半球体,且半球体的球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通孔。
24.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的鱼礁投放方法,具体的投放方法如下:
25.步骤一:利用绳缆将半球体与浮子连接,使得浮子在水中所产生的浮力要保证人工鱼礁能够在水中悬浮;
26.步骤二:将多根吊绳分别系在梯形水泥架上,并利用起吊设备将人工鱼礁吊入水中;
27.步骤三:利用驳船将浮子和人工鱼礁拖至待投放位置后,断开绳缆,让人工鱼礁与浮子分离,人工鱼礁缓缓落到塘底,完成投放。
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多个水塘的水进行依次串联,每一个水塘的出水管最多只能流出1/3的水,保证本身池塘内的温度和原始水位不变,而最后一个水塘的出水点进入孵化工厂,而通过鱼塘流出的水进行育苗孵化能够有效提高孵化效率,进而将水进入净化池、净化后进入鱼塘循环,而人工鱼礁部件的投放使得每一个水塘可以对养殖的鱼群提供保护
30.而人工鱼礁部件中的方形水泥架、喇叭状支撑柱以及半球体可构成洞穴型结构,构成极具适于鱼类栖息的环境,而支撑组件通过连接架拼接庇护组件以及悬吊鱼礁基,构成拼接而成的三维间隙结构适于水生生物附着形成人工渔场,而组装式的人工鱼礁,相对于一体式混凝土浇筑鱼礁,鱼礁的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升,同时,组装式鱼礁相对于一体式鱼礁,更充分的利用了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而吊瓶内的海藻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进行生长并从通孔穿出,一方面采用吊瓶作为培养箱可以对废弃的饮料瓶
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降低了提高了饮料瓶的二次利用,另一方面吊瓶通过联韧珠光线吊接在安装杆上,可以使得吊瓶可以随着水流进行摆动,提高了人工鱼礁上海藻植物的流动性,提高了对鱼群的吸引力。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中人工鱼礁部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所示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所示庇护组件和悬吊鱼礁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1所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5.图5为图1所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6.图6为图1所示人工鱼礁的吊装浮子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图1所示人工鱼礁的中吊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图7所示吊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中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标号:1、连接架;11、六边连接盘;12、安装柱;2、庇护组件;21、梯形水泥架;22、第一人工水草带;23、安装孔;24、腰型槽;3、悬吊鱼礁基;31、吊杆;32、方形水泥架;4、支撑组件;41、基盘;42、支撑柱;43、对流孔;5、浮游件;51、环形水泥管;52、第二人工水草带;6、垫脚;7、半球体;8、浮子,9、安装杆;9a、吊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2.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9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所示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包括:连接架1和支撑组件4。
4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多个通过出水管串联的所述水塘,且最后一个所述水塘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孵化工厂的进水连通,所述孵化工厂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水质净化池连通,所述水质净化池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第一个所述水塘连通;多个水塘的水进行依次串联,每一个水塘的出水管最多只能流出1/3的水,保证本身池塘内的温度和原始水位不变,而最后一个水塘的出水点进入孵化工厂,而通过鱼塘流出的水进行育苗孵化能够有效提高孵化效率,进而将水进入净化池、净化后进入鱼塘循环,而人工鱼礁部件的投放使得每一个水塘可以对养殖的鱼群提供保护;
44.所述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还包括内置在每一个水塘内的人工鱼礁部件,且所述人工鱼礁部件包括连接架:连接架1上安装有多组规格相同、环形分布的庇护组件2,而连接架1包括六边连接盘11和安装柱12,六边连接盘11相间隔的三个侧壁上均安装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安装柱12,六边连接盘11的顶部固定盖合有半球体7,半球体7提高抗海流冲击的影响,也可聚集一些饵料,方便投放初期吸引一些鱼类进食,且半球体7的球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通孔;安装柱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六边连接盘11上,且安装柱12和六边连接盘11在焊接成型后通过水泥包浆的方式进行水泥加固,而庇护组件2包括梯
形水泥架21、第一人工水草带22、安装孔23和腰型槽24,梯形水泥架21的端面开设有中空贯穿腔,且梯形水泥架21的顶部固定嵌合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第一人工水草带22,梯形水泥架21中空贯穿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23,且梯形水泥架21的两侧斜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腰型槽24,梯形水泥架21通过开设的安装孔23插设至六边连接盘11一侧的两根安装柱12上,且安装柱12的端头固定安装有防滑帽。
45.需要说明的是:人工鱼礁上三组梯形水泥架21内设有中空贯穿腔,使得整个水流的流动性极佳,同时还保证了鱼礁结构的遮蔽性,对幼鱼的聚集效果来说也极为好,而梯形水泥架21侧壁上开设的腰型槽24便于一些水藻进行吸附生长,由于梯形水泥架21上配置、设计的第一人工水草带22为人工鱼礁提供了海藻类似场所,便于吸引鱼群等一些水生生物,使得梯形水泥架21可以更快形成鱼类栖息地;
4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半球体7内放置有多块萤石,以便人工鱼礁沉入塘底后能发出微弱荧光,提高其吸引鱼群的能力,加快人工鱼礁在塘底快速形成天然鱼礁程度。
47.参考图3所示,每一个庇护组件2的底部均吊装有悬吊鱼礁基3,而悬吊鱼礁基3包括吊杆31和方形水泥架32,方形水泥架32上开设有x、y和z三个坐标方向的通腔,且方形水泥架32的上表面通过多根吊杆31固定吊接在梯形水泥架21的下表面。
48.需要说明的是:悬吊鱼礁基3中的方形水泥架32使得整体人工鱼礁更为复杂交错,并且方形水泥架32可以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作为水生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
49.参考图1、图4和图5所示,支撑组件4安装在连接架1的底部,通过支撑组件4对连接架1以及连接架1上的庇护组件2起到支撑作用,而支撑组件4包括基盘41、支撑柱42和对流孔43,基盘41上固定嵌合有支撑柱42,且支撑柱42的柱璧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对流孔43;支撑柱42呈喇叭状,支撑柱42的大端接口固定嵌合在基盘41的上表面,且支撑柱42的小端接口固定嵌合在连接架1中的六边连接盘11上,而基盘41上安装有浮游件5,通过浮游件5加强浮游生物附着点;浮游件5包括环形水泥管51和第二人工水草带52,环形水泥管51固定嵌合在基盘41上并与基盘41同轴心,且环形水泥管51的外管壁固定嵌合有若干根环形分布的第二人工水草带52,每一根第二人工水草带52之间通过联韧珠光线进行编织,其中,基盘41的底部固定嵌合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垫脚6,且垫脚6采用水泥制成的牛蹄状;基盘41底部牛蹄状的垫脚6可以支撑人鱼鱼礁,提高其稳定性,而浮游件5中的第二人工水草带52可以提高基盘41处水流波动程度。
50.其中,在基盘41开设的对流孔43中的预留一个开口余下的均嵌合涂覆有防腐蚀的隔网,使得基盘41内部构成一个幼鱼防护生长环境,提高了对幼鱼的保护作用。
51.参考图7和图8所示,梯形水泥架21余下的边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9,且每一杆安装杆9的底部均通过联韧珠光线吊接有吊瓶9a,吊瓶9a采用收集的550ml的塑料饮料,且塑料饮料内储放有海藻种子以及用于培养海藻的培育基,所述吊瓶9a的瓶身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
52.需要说明的是:吊瓶9a内的海藻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进行生长并从通孔穿出,一方面采用吊瓶9a作为培养箱可以对废弃的饮料瓶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降低了提高了饮料瓶的二次利用,另一方面吊瓶9a通过联韧珠光线吊接在安装杆9上,可以使得吊瓶9a可以随着水流进行摆动,提高了人工鱼礁上海藻植物的流动性,提高了对鱼群的吸引力。
53.人工鱼礁的组装方式如下:
54.a、将庇护组件2中的梯形水泥架21通过安装孔23插设到六边连接盘11上的安装柱12中;
55.b、完毕后利用防护帽将安装柱12的端头封死,避免梯形水泥架21出现滑脱的问题;
56.c、三组庇护组件2在连接架1上安装完毕后,将三组悬吊鱼礁基3中的吊杆31焊接到梯形水泥架21中内包的钢筋上;
57.d、焊接完毕后,将水泥包覆到焊接处以及吊杆31,避免海水腐蚀吊杆31和焊接处;
58.e、将水泥对人工鱼礁连接合缝处进行涂抹,加强人工鱼礁的强度。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人工鱼礁中的方形水泥架32、喇叭状支撑柱42以及半球体7可构成洞穴型结构,构成极具适于鱼类栖息的环境,而支撑组件4通过连接架1拼接庇护组件2以及悬吊鱼礁基3,构成拼接而成的三维间隙结构适于水生生物附着形成人工渔场,而组装式的人工鱼礁,相对于一体式混凝土浇筑鱼礁,鱼礁的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升,同时,组装式鱼礁相对于一体式鱼礁,更充分的利用了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60.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的鱼礁投放方法,具体的投放方法如下:
61.步骤一:利用绳缆将半球体7与浮子8连接,使得浮子8在水中所产生的浮力要保证人工鱼礁能够在水中悬浮;
62.步骤二:将多根吊绳分别系在梯形水泥架21上,并利用起吊设备将人工鱼礁吊入水中;
63.步骤三:利用驳船将浮子8和人工鱼礁拖至待投放位置后,断开绳缆,让人工鱼礁与浮子8分离,人工鱼礁缓缓落到塘底,完成投放。
64.本发明提供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的原理如下:
65.多个水塘的水进行依次串联,每一个水塘的出水管最多只能流出1/3的水,保证本身池塘内的温度和原始水位不变,而最后一个水塘的出水点进入孵化工厂,而通过鱼塘流出的水进行育苗孵化能够有效提高孵化效率,进而将水进入净化池、净化后进入鱼塘循环,而人工鱼礁部件的投放使得每一个水塘可以对养殖的鱼群提供保护;
66.将庇护组件2中的梯形水泥架21通过安装孔23插设到六边连接盘11上的安装柱12中;完毕后利用防护帽将安装柱12的端头封死,避免梯形水泥架21出现滑脱的问题;三组庇护组件2在连接架1上安装完毕后,将三组悬吊鱼礁基3中的吊杆31焊接到梯形水泥架21中内包的钢筋上;焊接完毕后,将水泥包覆到焊接处以及吊杆31,避免海水腐蚀吊杆31和焊接处;将水泥对人工鱼礁连接合缝处进行涂抹,加强人工鱼礁的强度;
67.而人工鱼礁上三组梯形水泥架21内设有中空贯穿腔,使得整个水流的流动性极佳,同时还保证了鱼礁结构的遮蔽性,对幼鱼的聚集效果来说也极为好,而梯形水泥架21侧壁上开设的腰型槽24便于一些水藻进行吸附生长,由于梯形水泥架21上配置、设计的第一人工水草带22为人工鱼礁提供了海藻类似场所,便于吸引鱼群等一些水生生物,使得梯形水泥架21可以更快形成鱼类栖息地,悬吊鱼礁基3中的方形水泥架32使得整体人工鱼礁更为复杂交错,并且方形水泥架32可以逐渐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可作为水生植物根部形成附着场所,基盘41底部牛蹄状的垫脚6可以支撑人鱼鱼礁,提高其稳定性,而浮游件5中的第二人工水草带52可以提高基盘41处水流波动程度;
68.吊瓶9a内的海藻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进行生长并从通孔穿出,一方面采用吊瓶9a作为培养箱可以对废弃的饮料瓶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降低了提高了饮料瓶的二次利用,另一方面吊瓶9a通过联韧珠光线吊接在安装杆9上,可以使得吊瓶9a可以随着水流进行摆动,提高了人工鱼礁上海藻植物的流动性,提高了对鱼群的吸引力。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包括:多个通过出水管串联的所述水塘,且最后一个所述水塘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孵化工厂的进水连通,所述孵化工厂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水质净化池连通,所述水质净化池的出水点通过出水管与第一个所述水塘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还包括内置在每一个水塘内的人工鱼礁部件,且所述人工鱼礁部件包括:连接架(1),所述连接架(1)上安装有多组规格相同、环形分布的庇护组件(2),且每一个庇护组件(2)的底部均吊装有悬吊鱼礁基(3);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安装在连接架(1)的底部,通过支撑组件(4)对连接架(1)以及连接架(1)上的庇护组件(2)起到支撑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包括六边连接盘(11)和安装柱(12),所述六边连接盘(11)相间隔的三个侧壁上均安装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安装柱(12);所述安装柱(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六边连接盘(11)上,且安装柱(12)和六边连接盘(11)在焊接成型后通过水泥包浆的方式进行水泥加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庇护组件(2)包括梯形水泥架(21)、第一人工水草带(22)、安装孔(23)和腰型槽(24),所述梯形水泥架(21)的端面开设有中空贯穿腔,且梯形水泥架(21)的顶部固定嵌合有若干根均匀分布的第一人工水草带(22),所述梯形水泥架(21)中空贯穿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23),且梯形水泥架(21)的两侧斜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腰型槽(24);所述梯形水泥架(21)通过开设的安装孔(23)插设至六边连接盘(11)一侧的两根安装柱(12)上,且安装柱(12)的端头固定安装有防滑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水泥架(21)余下的边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9),且每一杆安装杆(9)的底部均通过联韧珠光线吊接有吊瓶(9a);所述吊瓶(9a)采用收集的550ml的塑料饮料,且塑料饮料内储放有海藻种子以及用于培养海藻的培育基,所述吊瓶(9a)的瓶身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鱼礁基(3)包括吊杆(31)和方形水泥架(32),所述方形水泥架(32)上开设有x、y和z三个坐标方向的通腔,且方形水泥架(32)的上表面通过多根吊杆(31)固定吊接在梯形水泥架(21)的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基盘(41)、支撑柱(42)和对流孔(43),所述基盘(41)上固定嵌合有支撑柱(42),且支撑柱(42)的柱璧上开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对流孔(43);所述支撑柱(42)呈喇叭状,所述支撑柱(42)的大端接口固定嵌合在基盘(41)的上表面,且支撑柱(42)的小端接口固定嵌合在连接架(1)中的六边连接盘(11)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41)上安装有浮游件(5),通过浮游件(5)加强浮游生物附着点;所述浮游件(5)包括环形水泥管(51)和第二人工水草带(52),所述环形水泥管(51)固
定嵌合在基盘(41)上并与基盘(41)同轴心,且环形水泥管(51)的外管壁固定嵌合有若干根环形分布的第二人工水草带(52),每一根所述第二人工水草带(52)之间通过联韧珠光线进行编织。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盘(41)的底部固定嵌合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垫脚(6),且垫脚(6)采用水泥制成的牛蹄状。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边连接盘(11)的顶部固定盖合有半球体(7),且半球体(7)的球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通孔。10.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的鱼礁投放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投放方法如下:步骤一:利用绳缆将半球体(7)与浮子(8)连接,使得浮子(8)在水中所产生的浮力要保证人工鱼礁能够在水中悬浮;步骤二:将多根吊绳分别系在梯形水泥架(21)上,并利用起吊设备将人工鱼礁吊入水中;步骤三:利用驳船将浮子(8)和人工鱼礁拖至待投放位置后,断开绳缆,让人工鱼礁与浮子(8)分离,人工鱼礁缓缓落到塘底,完成投放。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及方法。所述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包括人工鱼礁部件,连接架上安装有庇护组件,庇护组件的底部均吊装有悬吊鱼礁基,而支撑组件安装在连接架的底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塘高效养殖用水循环系统中的方形水泥架、喇叭状支撑柱以及半球体可构成洞穴型结构,构成极具适于鱼类栖息的环境,而支撑组件通过连接架拼接庇护组件以及悬吊鱼礁基,构成拼接而成的三维间隙结构适于水生生物附着形成人工渔场,而组装式的人工鱼礁,相对于一体式混凝土浇筑鱼礁,鱼礁的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效率也大幅度提升,同时,组装式鱼礁相对于一体式鱼礁,更充分的利用了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向升亮 杨福忠 肖丕清 李梦军 何旭东 陈正军 陶文斌 谢春华 张小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