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及一种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20  52



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型卡车需要长途运营,停靠在偏远、人烟稀少的地段不可避免。职业司机往往需要面对恶劣的治安环境,包括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此时,驾驶室的防盗功能是司机的重要依靠。
3.传统车辆通过车门锁防止非授权人员从外侧开启车门。正常情况下,从外侧开启车门锁需要使用机械钥匙或遥控钥匙,没有钥匙无法开启车门。
4.面对暴力手段,机械钥匙或遥控钥匙这两种方式都不够保险。例如当车主用遥控器开关车门锁时,就可以利用解码器截获遥控器发出的电子信号,并由解码器自带的电脑软件对该电子信号进行分析解码,将解码后的电子信号复制,就相当于复制了车主的钥匙,就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车门。而机械钥匙可以用平口螺丝刀之类的工具破坏。同时卡车司机经常行驶长途运输,常会停在服务区于车内休息,偶有因为破坏门锁偷窃诱发的暴力抢劫案件发生。因此,卡车司机对自身处于驾驶室内时更安全的防盗装置有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及一种汽车,以提供乘员在座舱内时的额外附加锁定机构,使得乘员在车内休息的时候不会被外部的手段破坏锁体,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6.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附加门锁,用于具有上车扶手的汽车上,包括:
8.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门上以提供安装基础的固定盒,其一面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一端膨大形成入口槽;
9.锁体,其远离入口槽一端的端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锁舌,所述锁体靠近固定盒的一面设置有形状与入口槽匹配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和锁体之间通过尺寸与滑动槽宽度相匹配的连接部连接;
10.当汽车附加门锁安装在车门上且车门附加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止挡板和锁体位于滑动槽的内外两侧,所述连接部抵接在滑动槽远离入口槽的一端,且锁舌和固定盒之间、或锁舌和车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上车扶手的空腔。
11.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体还设置有锁道;
12.所述固定盒还设置有锁孔
13.所述车门附加门锁还包括锁定螺栓;
14.车门附加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螺栓穿过锁道与锁孔螺纹连接。
15.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螺栓周向设置有第一挡圈。
16.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道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
中第二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开口朝向固定盒;
17.所述锁定螺栓包括:
18.螺栓杆,所述第一挡圈周向设置于螺栓杆外壁;
19.蝶形端头,其设置于螺栓杆远离固定盒的一端,所述蝶形端头的外径大于螺栓杆的外径,所述蝶形端头和螺栓杆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0.部分所述螺栓杆滑动设置在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挡圈滑动设置于第二通道内。
21.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蝶形端头底面到第一挡圈靠近固定盒的一面的距离等于所述锁道的长度。
22.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孔的边沿还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锁孔同轴。
23.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体和锁定螺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撞伤的软质涂层。
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门旁设置有上车扶手,且所述汽车车门上安装有如前述的汽车附加门锁,所述车门附加门锁位于上车扶手旁。
25.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固定盒安装于汽车车门内部时,所述汽车的车门内板上与滑动槽和入口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滑动槽和入口槽完全相同的槽。
26.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车门附加门锁安装于车门上且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舌和上车扶手之间具有2-5mm的间隙。
2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8.本技术的车门附加门锁及一种汽车,通过在车门上安装固定盒,利用固定盒上的滑动槽来限制锁体的滑动,当锁体的止挡板穿过入口槽后下滑,当滑到底端时,锁体底部的锁舌和固定盒或者车门形成钳形结构,从两侧和上车扶手形成干涉,防止车门打开。一般情况下大型卡车驾驶室离地高度较高,为方便进出驾驶室,除踏步外,一般均配备上车扶手。扶手的位置在车门内侧,供驾驶员进入驾驶室时攀爬用。车门关闭时,扶手离车门很近。扶手的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包塑,两端压扁以方便安装。为了便于握持,扶手外径在16mm以上,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使得在车门内部锁定后,整个附加门锁的机械强度远胜于现有机械门锁,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休息时发生意外,同时安装非常简单,无需对车辆结构做很大的改变。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1中隐去锁体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锁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锁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图5的剖视图。
36.图7为刚将锁体插接在固定盒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将锁体滑动到底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通过锁定螺栓将锁体和固定盒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固定盒;11、滑动槽;12、入口槽;13、锁孔;14、固定螺母;2、锁体;21、锁舌;22、连接部;23、止挡板;24、锁道;241、第一通道;242、第二通道;3、锁定螺栓;31、第一挡圈;32、螺栓杆;33、蝶形端头;4、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42.传统车辆通过车门锁防止非授权人员从外侧开启车门。正常情况下,从外侧开启车门锁需要使用机械钥匙或遥控钥匙开启车门。但是机械锁可以利用工具进行破坏,而电子锁可以利用解码器截获遥控器发出的电子信号,相当于复制了车主的钥匙,就可以打开车门。而一般车主在车辆上时,以盗窃为目的的门锁破坏行为就经常会演变成暴力抢劫案件,对车主的安全十分的不利。
43.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附加门锁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安装的汽车附加门锁,其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同时和车门外的结构没有关联,使得乘员在车内休息的时候不会被外部的手段破坏锁体,尽可能的保护车主的行车安全。
44.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固定盒1和锁体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是应用在具有上车扶手的汽车上,主要类型是商用车,扶手的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包塑,两端压扁以方便安装。扶手外径在16mm以上,因此扶手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足以承载锁止功能的强度。
45.固定盒1一般是一个扁盒,形状可以参见图2、图7、图8和图9,上下两端在有些情况下不密封,固定盒1主要是提供安装基础,在实施本实施例时,一般需要将固定盒1预先安装在车门4上。固定盒1的一侧设置有钥匙形状的槽,可以参见图3,其中细长且竖直的槽为滑动槽11,滑动槽11的一端膨大形成入口槽12。
46.锁体2一般是个方形块,可以参见图5,自身采用比重较大的材料,如金属锭,以提供足够的重量防止其他人在外部晃动车门4而导致解锁。锁体2底部向下凸出形成锁舌21,一般而言,为了方便驾驶员拿取使用,锁体2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尺寸要尽可能的小,为了避免和车门4扶手产生严重干涉,所以锁舌21的尽可能向边缘靠拢。锁体2的一面设置有止挡板23,止挡板23和锁体2之间通过连接部22连接。具体的,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止挡板23形状为圆形,与入口槽12相当,同时一般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止挡板23进入入口槽12,会将入口槽12的尺寸同比例放大一点。而连接部22一般是圆柱体,直径和滑动槽11的宽度相当或者略小一点,使得连接部22能在滑动槽11内滑动,有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锁体2转动,也会将连接部22设置成立方柱结构,此时连接部22的宽度与滑动槽11的宽度相匹配,而连接部22的转动受到滑动槽11的限制,进而使得锁体2无法转动,提高了锁体2安全性。止挡
板23的尺寸远大于滑动槽11,使得止挡板23不能从滑动槽11内脱出。
47.在使用时,先将锁体2上的止挡板23从入口槽12伸入,让后顺着滑动槽11滑动,当滑动到底时,根据固定盒1的安装位置和尺寸,会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固定盒1安装在车门4内板的表面,且尺寸较长,此时是固定盒1和锁舌21之间构成容纳上车扶手的空腔,另一种固定盒1安装在车门4内部,或者固定盒1安装在车门4内板的表面且尺寸较短,此时是车门4内板和锁舌21之间构成容纳上车扶手的空腔。而上车扶手就处于这个空腔内,当从外面打开车门4时,锁舌21会抵接于上车扶手,进而使得车门4无法打开,保证了安全性。
48.通过在车门4上安装固定盒1,利用固定盒1上的滑动槽11来限制锁体2的滑动,当锁体2的止挡板23穿过入口槽12后下滑,当滑到底端时,锁体2底部的锁舌21和固定盒1或者车门4形成钳形结构,从两侧夹住上车扶手,防止车门4打开,同时因为整个汽车附加门锁的结构和车外部分毫无关联,这就使得车外人员除非采用暴力破坏手段,都无法从车外将汽车车门打开。
49.使得在车门4内部锁定后,整个附加门锁的机械强度远胜于现有机械门锁,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休息时发生意外,同时安装非常简单,无需对车辆结构做很大的改变。
50.一般而言,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附加门锁时,汽车是处于停止状态,驾驶员在驾驶舱内休息。而有些情况下,驾驶员在清醒过来后,会直接开车行驶,而不解锁汽车附加门锁,这个时候随着车辆的颠簸,汽车附加门锁会和车门4碰撞,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驾驶体验。
51.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参见图1、图6和图7,上述锁体2还设置有锁道24。固定盒1上设置有锁孔1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个锁定螺栓3,当乘客需要锁定时,可以将锁道24对准锁孔13,并将锁定螺栓3拧紧,一般锁孔13的厚度较小,所以锁定螺栓3也能产生咬合力,有一些实施例中锁孔13内壁也会刻蚀一些螺纹孔以便于锁定螺栓3锁定。相应的,当锁道24对准锁孔13时,锁体2也处于滑动槽11最低端。一方面,锁紧时可以提高锁体2和车门4之间连接性,防止锁体2被暴力拆解,另一方面可以将锁体2固定在固定盒1上,防止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各种晃动。
52.因为固定盒1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结构,所以在利用锁定螺栓3时,无法看见内部结构也难以判断锁定螺栓3是否拧入到位。
53.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锁定螺栓3的周向套设有一个第一挡圈31,显而易见的第一挡圈31的尺寸大于锁定螺栓3的螺纹,当第一挡圈31挡在锁孔13上时,使用者就无法继续拧入螺栓,进而使得使用者可以感受到已经锁定到位了。在此类实施例中,锁道24至少有一部分的尺寸和挡圈是可以配合的,这样挡圈才能在锁道24内滑动,以免影响锁定螺栓3的使用。
54.螺栓是配用螺母的圆柱形带螺纹的紧固件,由头部和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一些实施例中,锁定螺栓3采用的是蘑菇头的普通螺栓或者六角螺栓,操作者在使用是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拧入锁定螺栓,使用十分不便,另一方面,因为锁定螺栓3没有限制,经常会有使用者将整个锁定螺栓3取下、或者有时候因为车辆颠簸导致锁定螺栓3松动掉落,都会使得锁定螺栓3遗失,影响本技术提供的附加门锁的使用。
55.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首先,所述锁道24分为了第一通道241和第二通道242,第二通道242的开口指向固定盒1,且第二通道24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
道241,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阶梯形的结构。
56.而锁定螺栓3则分为螺栓杆32和蝶形端头33,前述第一挡环就设置在螺栓杆32的周向,而蝶形端头33和螺栓杆32之间连接。
57.其中,第二通道242和第一挡环滑动连接,第一通道241和第一档环到蝶形端头33之间螺栓杆32滑动连接,这样第一档环和蝶形端头33之间构成一个限位装置,使得整个锁定螺栓3被相对固定在锁体2上,防止锁定螺栓3松动遗失。蝶形端头33和螺栓杆32之间是使用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的,方便卸下锁定螺栓3,进行配件更换。
58.一般而言,仅需要蝶形端头33到第一挡圈31之间的距离大于锁定螺栓3需要拧入的距离即可,但是经常会导致蝶形端头33距离锁体2之间还存在一些距离无法拧入,操作人员在使用时会下意识的认为锁定螺栓3没有拧好而继续拧动,常导致锁定螺栓3损坏。
59.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所述蝶形端头33底面到第一挡圈31靠近固定盒1的一面的距离等于所述锁道24的长度。这样一来,就使得锁定螺栓3刚拧好时,蝶形端头33就贴合在锁体2表面,不会导致操作人员误解,提升了使用体验。
60.一些情况中,锁定螺栓3仅与固定盒1上的锁孔13进行连接,而长期使用时,难以避免的会在锁定状态下开关门,长此以往,会导致固定盒1上设置有锁孔13的一面变形,最终使得固定盒1损坏,无法锁紧。
61.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锁孔13的边沿还设置有固定螺母14,所述固定螺母14与锁孔13同轴且所述固定螺母14的内螺纹和所述锁孔13的内螺纹平滑过渡。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参见图2、图7-9所示,固定螺母14是焊接在锁孔13外沿,且固定螺母14的内径和锁孔13相当。这就使得锁定螺栓3可以顺利的从锁孔13拧入固定螺母14,固定螺母14结构强度较大,很难变形,即使在固定盒1的侧壁鼓胀或者凹陷后,固定螺母14的位置还是变化不大,只要锁定螺栓3与固定螺母14连接,还是能起到有效的锁紧作用。有一些实施例中,会考虑到固定螺母14已经具有较强的连接力,此时就会将锁孔13的尺寸相较于锁定螺栓3做大一些,使得锁定螺栓3和锁孔13之间的配合性降低,以便于固定盒1变形后还能伸入锁孔13内和固定螺栓相配合,提高了使用寿命。
62.而上车扶手的位置经常是人员频繁活动的位置,人员活动时容易被汽车附加门锁碰伤,有时候将锁体2拆下来没有安置好时,也容易碰伤乘员。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锁体2和锁定螺栓3的外表面涂上了一层软质涂层,软质涂层可以是橡胶、聚氯乙烯和其他工程材料,降低乘员活动时意外造成的损害。
6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上述汽车的车门44上安装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汽车附加门锁。其具体的,汽车需要在上车扶手附近具有一定的安装空间,其车门4最好是如图1所示的具有一定的空腔,可以将需要复杂安装的固定盒1保护在车门4内,减少外界磕碰,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提高车辆内饰美观度。而汽车同样必须具有上车扶手,其具体的,安装本领域的一般规范,上车扶手外径要在16mm以上,同时上车扶手要在车门4旁,使得汽车附加门锁可以和上车扶手形成配合。
64.通常一些情况中,固定盒1是直接安装在车门4内板的表面,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内饰美观性,以及保护固定盒1的考虑,会将固定盒1设置在车门4内部,此时会在车门4上开设和滑动槽11以及入口槽12完全相同的槽,以便于连接部22和止挡板23通过。
65.汽车在实际行驶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颠簸,特别是载货量较大的商用车。而一般
的情况下汽车附加门锁在锁定时会考虑要尽可能的减小车门4能打开的幅度,所以会将锁舌21尽可能的靠近上车扶手,而在颠簸的形式环境中,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锁舌21击打上车扶手,进而产生令人不悦的噪声。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21和上车扶手之间的间隙在2-5mm之间。具体的,其调节方式有多种,例如,使用不同尺寸的锁体2,在锁体2和车门4之间增加垫板,调节上车扶手的安装位置等等,同时能兼顾锁定效果以及防噪声效果。
66.下面以图1-9所展示的实施例来对我们的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67.本实施例中,包括固定盒1、锁体2、锁定螺栓3和车门4的内板。
68.其具体的,固定盒1为一个扁形的方盒,上下两端敞开,安装在车门4的内部,并紧贴车门4内板,所述固定盒1的侧面开设有一个钥匙形状的槽,其细长部分为滑动槽11,滑动槽11的一端膨胀形成入口槽12,而在车门4内板上开设有相同的槽,以供锁体2通过。固定盒1远离锁体2的侧面设置有锁孔13,锁孔13外焊接有内径和锁孔13相当的固定螺母14。
69.上述锁体2为方形结构,其底部一侧向外凸出形成锁舌21,锁舌21的一面靠近固定盒1的一面和锁体2之间圆角过渡,其余三面和锁体2共面。锁舌21和锁体2采用比重较大的材料,如铸铁,以提供足够的重量防止其他人在外部晃动车门4而导致解锁。
70.锁体2上还设置有止挡板23以及锁道24,锁道24和止挡板23分别位于锁体2的两端。止挡板23和锁体2之间通过连接部22连接,止挡板23的形状和入口槽12相同,而尺寸略小于入口槽12,连接部22和滑动槽11的宽度相配,这样连接部22可以在滑动槽11内滑动,而止挡板23阻止锁体2脱离固定盒1。
71.所述锁道24分为了第一通道241和第二通道242,第二通道242的开口指向固定盒1,且第二通道24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道241,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阶梯形的结构。
72.锁定螺栓3包括螺栓杆32、套设在螺栓杆32外的第一挡圈31和安装在螺栓杆32一端的蝶形端头33,其中第一挡圈31和蝶形端头33之间的螺栓杆32没有螺纹,而位于第一挡圈31远离蝶形端头33方向的螺栓杆32上设置有和固定螺母14以及锁孔13相配的螺纹。锁定螺栓3安装在锁体2上时,第一挡圈3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而蝶形端头33和第一挡圈31之间的螺栓杆3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同时蝶形端头33和第一挡圈31从两侧将锁体2形成一个限位结构,防止锁定螺栓3脱出。蝶形端头33底面到第一挡圈31靠近固定盒1的一面的距离等于所述锁道24的长度。这样一来,就使得锁定螺栓3刚拧好时,蝶形端头33就贴合在锁体2表面。
73.如图1所示,上述汽车的车门44上安装有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汽车附加门锁。其具体的,汽车需要在上车扶手附近具有一定的安装空间,其车门4最好是如图1所示的具有一定的空腔,可以将需要复杂安装的固定盒1保护在车门4内,减少外界磕碰,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提高车辆内饰美观度。而汽车同样必须具有上车扶手,其具体的,安装本领域的一般规范,上车扶手外径要在16mm以上,同时上车扶手要在车门4旁,使得汽车附加门锁可以和上车扶手形成配合。
74.在使用时,首先如图7所示,先将锁体2上的止挡板23从入口槽12内伸入固定盒1。
75.然后如图8所示,将锁体2顺着滑动槽11下滑至底端,此时第二通道242正对于锁孔13,且锁定螺栓3正对于固定螺母14。
76.最后,如图9所示,拧动蝶形端头33,将螺纹杆拧入固定螺母14。此时锁舌21和车门
4之间形成一个供上车扶手
77.一般而言,为了方便驾驶员拿取使用,锁体2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尺寸要尽可能的小,为了避免和上车扶手41产生严重干涉,所以锁舌21的尽可能向边缘靠拢,并且,汽车附加门锁在锁定时会考虑要尽可能的减小车门4能打开的幅度,所以会将锁舌21尽可能的靠近上车扶手,而同时汽车在实际行驶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颠簸,容易导致锁舌21击打上车扶手41,进而产生令人不悦的噪声,因此锁舌21和上车扶手之间设置有2mm空隙。
78.通过在车门4上安装固定盒1,利用固定盒1上的滑动槽11来限制锁体2的滑动,当锁体2的止挡板23穿过入口槽12后下滑,当滑到底端时,锁体2底部的锁舌21和固定盒1或者车门4形成钳形结构,从两侧和上车扶手形成干涉,防止车门4打开。
79.使得在车门4内部锁定后,整个附加门锁的机械强度远胜于现有机械门锁,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休息时发生意外,同时安装非常简单,无需对车辆结构做很大的改变。
80.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附加门锁,用于具有上车扶手(41)的汽车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门(4)上以提供安装基础的固定盒(1),其一面开设有滑动槽(11),滑动槽(11)一端膨大形成入口槽(12);锁体(2),其远离入口槽(12)一端的端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锁舌(21),所述锁体(2)靠近固定盒(1)的一面设置有形状与入口槽(12)匹配的止挡板(23),所述止挡板(23)和锁体(2)之间通过尺寸与滑动槽(11)宽度相匹配的连接部(22)连接;当汽车附加门锁安装在车门(4)上且车门(4)附加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止挡板(23)和锁体(2)位于滑动槽(11)的内外两侧,所述连接部(22)抵接在滑动槽(11)远离入口槽(12)的一端,且锁舌(21)和固定盒(1)之间、或锁舌(21)和车门(4)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上车扶手(41)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2)还设置有锁道(24);所述固定盒(1)还设置有锁孔(13)所述车门(4)附加门锁还包括锁定螺栓(3);车门(4)附加门锁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螺栓(3)穿过锁道(24)与锁孔(13)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螺栓(3)周向设置有第一挡圈(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道(24)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通道(241)和第二通道(242),其中第二通道(242)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241)且所述第二通道(242)开口朝向固定盒(1);所述锁定螺栓(3)包括:螺栓杆(32),所述第一挡圈(31)周向设置于螺栓杆(32)外壁;蝶形端头(33),其设置于螺栓杆(32)远离固定盒(1)的一端,所述蝶形端头(33)的外径大于螺栓杆(32)的外径,所述蝶形端头(33)和螺栓杆(32)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部分所述螺栓杆(32)滑动设置在第一通道(241)内,所述第一挡圈(31)滑动设置于第二通道(24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端头(33)底面到第一挡圈(31)靠近固定盒(1)的一面的距离等于所述锁道(24)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13)的边沿还设置有固定螺母(14),所述固定螺母(14)与锁孔(13)同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2)和锁定螺栓(3)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撞伤的软质涂层。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车门(4)旁设置有上车扶手(41),且所述汽车车门(4)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汽车附加门锁,所述车门附加门锁位于上车扶手(41)旁。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盒(1)安装于汽车车门(4)内部时,所述汽车的车门(4)内板上与滑动槽(11)和入口槽(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滑动槽(11)和入口槽(12)完全相同的槽。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当车门(4)附加门锁安装于车门(4)
上且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舌(21)和上车扶手(41)之间具有2-5mm的间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附加门锁及一种汽车,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门上以提供安装基础的固定盒,其一面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一端膨大形成入口槽;锁体,其远离入口槽一端的端面部分向外凸出形成锁舌,所述锁体靠近固定盒的一面设置有形状与入口槽匹配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和锁体之间通过直径与滑动槽宽度相匹配的连接部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锁体底部的锁舌和固定盒或者车门形成钳形结构,从两侧和上车扶手形成干涉,防止车门打开,在车门内部锁定后,整个附加门锁的机械强度远胜于现有机械门锁,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休息时发生意外,同时安装非常简单,无需对车辆结构做很大的改变。无需对车辆结构做很大的改变。无需对车辆结构做很大的改变。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华 蒋诗侠 毛宏泰 叶琳 苏军启 邱艺雯 杨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8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