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冷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16  55



1.本技术大体上涉及辐射冷暖系统,主要应用于有冷暖双供需求的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场所,尤其适合于工矿企业厂房、体育馆、商业写字楼等大型场所。


背景技术:

2.针对内部空间高度在30米以下的大型场所例如工矿企业厂房、仓库、机库等可以利用在顶棚安装的设有辐射导流板(也称为辐射水板)的辐射采暖系统进行采暖。
3.在这种辐射采暖系统中,每个辐射导流板中设有蜿蜒造型的管道、特别是由易于导热的金属材料形成的或者表面设有金属材料层的管道,从而多个辐射导流板能够串联和/或并联地密封连接,使得流体能够在连通的管道中流动。这种辐射采暖系统还包括热源以及泵送装置,热源的出口经由泵送装置与辐射导流板的管道流体连通,从而在需要采暖的情况下,作为供热流体媒介的流体从热源被泵送装置输送流经辐射导流板的管道并最终回到热源继续加热循环。然后热量透过辐射导流板的管壁(也称为“辐射源表面”)以热辐射的方式从上向下扩散。由于热量可以均匀地从上向下扩散,因此室内空间的人们将会感觉非常舒适。此外,这种供暖方式与传统的暖气片和压缩机制热系统相比,在同样制热面积的前提下能够节约能耗至少30%以上。
4.类似地,本来这种辐射采暖系统如果用于大型场所的室内降温的话,通过将制冷流体媒介输送经过辐射导流板的管道也应该会因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对流制冷效理论上也应导致非常舒适的室内用户体验、以及同样可达30%的制冷节能效果,但是因为辐射导流板的与空气接触的辐射源表面的温度因制冷流体媒介的存在而低于露点,这会造成这种空气调节系统在用于降温时大量冷凝水集聚在辐射导流板上。又由于辐射导流板安装于顶棚上,集聚的大量冷凝水不可避免掉落,进而影响用户体验并且甚至集聚的冷凝水有可能造成空气调节系统的相关电路短路或者管道锈蚀等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由于上述问题,这种现有技术的辐射采暖系统目前很难用于夏季室内降温。因此,期望可以采用简单易行的方式改造现有的辐射采暖系统或者提出一种新颖的辐射冷暖系统从而既可以实现采暖功能又可以实现降温功能。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冷暖系统,包括:
7.流体媒介源,所述流体媒介源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
8.泵送装置;以及
9.与所述流体媒介源和所述泵送装置流体连通的辐射导流板组件,其中所述泵送装置配置成将所述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从所述流体媒介源泵出、输送经过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并循环回到所述流体媒介源中,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包括彼此相互平行且共平面布置的多个辐射导流板,并且所述多个辐射导流板中的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之间设
置一个导风通道,在所述导风通道中限定有节流空间,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紧邻所述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并且位于所述辐射导流板的辐射面所在一侧,所述导风通道配置成在制冷流体媒介流经所述辐射导流板时,空气流以在所述节流空间中产生文丘里效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
10.由于导风通道的设计,使得空气流以产生文丘里效应的方式从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进而造成相邻的辐射导流板的辐射面附加的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减少或者消除因辐射冷暖系统降温时易于产生冷凝水聚集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技术的辐射冷暖系统可以既可以用于室内采暖又可以用于室内降温,消除了现有技术的辐射采暖或辐射冷暖系统的不足。此外,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仅仅在现有的辐射冷暖系统中加装导风通道,并且以上述同样的原理令导风通道工作,就可以简单地将现有的仅可用于采暖的辐射系统改造为可以用于降温,同时避免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到的问题。
11.可选地,所述辐射冷暖系统是安装在室内,并且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距室内底部4米至20米高。应当清楚的是,本技术的辐射冷暖系统主要应用于有冷暖双供需求的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场所,尤其适合于工矿企业厂房、体育馆、商业写字楼等大型场所。
12.可选地,在所述节流空间内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的调节装置。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现场辐射冷暖系统的安装情况对导风通道进行相应的调节,更加符合现场的施工和应用状况。
13.可选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能够枢转的且根据需要定位的偏导板。
14.可选地,每个辐射导流板的宽度是在300毫米与900毫米之间、特别是600毫米,并且两个相邻的辐射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是在50毫米与100毫米之间。这种间距与辐射导流板宽度的选择可以确保文丘里效应足够引起相邻的辐射导流板的辐射面附近的所期望的空气对流运动,进而消除在辐射冷暖系统的降温工作过程中冷凝水聚集的不利产生。
15.可选地,每个辐射导流板包括辐射底板,所述辐射面由所述辐射底板限定,每个辐射导流板还包括与所述辐射面相反地布置在所述辐射底板上的多个彼此平行间隔的流体管道,以在其中输送所述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所述辐射底板限定有多个彼此相互平行间隔的凹陷,以使得每个凹陷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多个流体管道中的相应一个。这种设计可以最大化辐射导流板的热辐射效应,从而提供更加均匀的采暖效果,并且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16.可选地,从所述辐射面所在的一侧观察,所述凹陷向外伸出。
17.可选地,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中空内部限定所述节流空间。
18.可选地,所述伸出部是沿着所述导风通道的长度连续延伸的或者所述伸出部为沿着所述导风通道的长度彼此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伸出部,每个伸出部限定有所述节流空间。
19.可选地,在所述制冷流体媒介流经所述辐射导流板时,冷空气流以在所述节流空间中产生文丘里效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所述冷空气流的温度高于所述制冷流体媒介的温度。由于冷空气流的温度高于所述制冷流体媒介的温度,所以因冷空气流所导致的冷凝水产生或聚集的影响被最小化,同时因为冷空气流的吹送提高了室内降温的速度,会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
20.采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手段,辐射冷暖系统在大型室内场所中可以方便地实现采
暖和降温功能,同时无论是在采取还是在降温时都可以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体验,同时避免降温时冷凝水产生而造成对辐射冷暖系统的影响。
附图说明
21.从下文的详细说明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的原理及各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各附图的比例出于清楚说明的目的有可能不一样,但这并不会影响对本技术的理解。在附图中:
22.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辐射冷暖系统的整体框图;
23.图2是立体图,示意性示出了能够在本技术的辐射冷暖系统中采用的多个彼此串联的辐射导流板;
24.图3是立体图,示意性示出了一个辐射导流板,其中保温覆盖层已经被取消;
25.图4是剖视图,示意性示出了一个辐射导流板的局部横截面;
26.图5是横截面视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辐射导流板组件的一部分;
27.图6是立体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辐射导流板组件的一部分;
28.图7a、7b、7c是立体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导风通道的不同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技术的各附图中,结构相同或功能相似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3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辐射冷暖系统的整体框图。该辐射冷暖系统主要包括流体媒介源100、泵送装置200、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其中流体媒介源100、泵送装置200、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彼此流体连接,从而流体媒介能够在泵送装置200的驱动下从流体媒介源100输送至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并且再从辐射导流板组件300返回至流体媒介源100。为了实现上述流体连接,流体媒介源100、泵送装置200、和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彼此可以通过合适的管道相连。在本技术的上下文中,流体媒介源100可以是提供供热流体媒介的热源或者提供制冷流体媒介的冷源,二者根据采暖或降温需求而能够切换。仅仅作为一个示例,热源可以是提供热水的地热源、锅炉等;冷源可以是用于使得诸如水的流体冷却的制冷装置等。泵送装置200例如可以包括使得诸如水的流体能够在管道中循环的水泵。此外,应当清楚图1仅仅示意且非限制性地示出了流体媒介在流体媒介源100、泵送装置200、和辐射导流板组件300三者之间的循环次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通过调换它们三者中的任何两者的次序,也可以实现流体媒介同样的循环次序。
31.此外,辐射冷暖系统还可以包括为辐射导流板组件300配备的通风装置400以及控制单元500。通风装置400例如包括鼓风机(图中未示出),以便产生足够流速的空气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说明书中描述的辐射冷暖系统适用于内部空间高度在30米以下的大型场所、例如有冷暖双供需求的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场所,尤其适合于工矿企业厂房、体育馆、商业写字楼等大型场所。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辐射导流板组件300距室内底部高可以为30米以下。
32.因此,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大体上被安装(例如吊装)在拟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空
间的顶棚处。因此,本技术的通风装置400的鼓风机可以配置成其所产生的空气流的流速足以确保将位于安装就位的辐射导流板组件300上方的空气吹送至地面或者地面一定高度(例如半米)处。
33.控制单元500可以与流体媒介源100、泵送装置200、以及通风装置400分别电连接,从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操作,例如流体媒介源100在热源与冷源之间的切换、泵送装置200和通风装置400的运行等。
34.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包括多个辐射导流板2010(在图2中示出了仅仅一个辐射导流板2010),它们彼此相互平行且共平面地布置。辐射导流板2010例如可以包括多个串联的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在图3中示出了仅仅一个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也就是说,每个辐射导流板2010可以包括在其长度方向上多个拼接在一起的彼此相同的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因此,以下涉及辐射导流板2010的描述内容同样适用于每个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参照图2和3,辐射导流板2010包括辐射底板(图2中被隐藏)以及在辐射底板上布置的多个流体管道201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辐射导流板2010包括六个在其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间隔的流体管道2012、特别是流体直管道。这些流体管道2012的轴线大致彼此共平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流体管道2012以及辐射底板可以由适合于传导热量的金属例如钢或铝制成或者外表面设有金属材料层。此外,在辐射导流板2010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固定地布置有彼此间隔的多个支承腹板2050,例如这些支承腹板2050可以通过螺钉等合适的紧固件被固定在辐射底板的流体管道2012所位于的表面上。此外,每个支承腹板2050形成有多个通孔,以便可以穿设或者连接用于将辐射导流板2010吊装于内部空间的顶棚的链条2040。在辐射底板上还布置有隔热层(图中未示出),使得多个流体管道2012夹置在隔热层与辐射底板之间。隔热层例如可以包括保温棉层。另外,在隔热层的外露表面上覆盖有盖板2060。例如,盖板2060可以依据需要由多个长度不同的盖板区段组成,并且彼此经由连接片2061利用诸如螺钉等的合适的紧固件被固定。同时,连接片2061也可以固定于相应的支承腹板。
35.此外,在每个辐射导流板2010的相反两端设有分集水器2030(在图2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另一个被隐藏)。每个分集水器2030配置成与辐射导流板2010的多个(图中示出为六个)流体管道2012并行地流体连通。同时,每个分集水器2030设有流体接头2031,用于连接附加的导管。这样,多个辐射导流板2010可以通过各自的分集水器2030的相应的流体接头2031并利用相应的导管彼此流体连通。多个辐射导流板2010的流体连通方式可以是串联和/或并联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36.进一步参看图3,示出了用于图2所示的辐射导流板2010的一个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为了清楚,仅仅示出了在该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的辐射底板区段2021、多个(例如六个)流体管道区段2022以及固定在辐射底板区段2021上的多个支承腹板2050,而省略了诸如配置给该辐射导流板区段的隔热层等其它特征。当同样尺寸规格的两个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彼此在长度方向上拼接时,各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中的流体管道区段2022能够相应地经由可以承受流体压力的管道密封接头彼此相连,从而形成如图2所示的流体管道2012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这样连接后,彼此邻接的辐射底板区段2021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辐射底板2011的至少一部分。根据辐射导流板2010的期望的长度,合适数量的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可以这样拼接在一起。
37.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a-a剖切获得的辐射导流板2010的或者说辐射导流板区段
2020的局部剖视图。图4所示出的视图的剖切面垂直于辐射导流板2010或者说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的长度,或者说在图4中辐射导流板2010或者说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纸面。辐射导流板2010的辐射底板2011或者说辐射导流板区段2020的辐射底板区段2021在横截面中观察被成形为具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的凹陷,这些凹陷被配置成恰好可以在其中部分地接收相应的流体管道2012或流体管道区段2022。由于辐射底板可以由适合于导热的金属板材制成或者外表面设有金属材料层,所以从与流体管道所位于的那侧相反的一侧观察,这些凹陷从辐射底板向外突出。此外,隔热层2080覆盖在流体管道2012或者流体管道区段2022上和辐射底板2011或辐射底板区段2021上。同时,盖板2060覆盖在隔热层2080上。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在需要采暖时,随着供热流体媒介被输送在流体管道2012中循环流动,热量(至少在横截面中观察)可以如图中的箭头b所示透过散热底板2011或散热底板区段2021向外扩散。因为隔热层2080的存在,所以可以确保更多的热量仅仅大致朝向凹陷从辐射底板向外突出的方向扩散,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38.然而,在需要室内降温时,如果流体管道2012所输送的制冷流体媒介的温度与室温之差过大的话,则容易导致管壁和辐射底板的温度过低,进而造成因低于露点温度而导致易于凝结并聚集水分。但是,如果为了避免温差过大而提高质量流体媒介的温度的话,则会导致辐射冷暖系统的整体降温效果不佳。
3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图5和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辐射导流板组件的一部分,其中图6是立体图,并且图5是沿着图6中的线b-b的剖视图。在辐射导流板组件中,示出了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2010之间设置有一个导风通道2100。该导风通道2100例如可以由金属制成或者表面设有金属材料层。该导风通道2100能够与上述通风装置400、特别是其鼓风机流体连通,从而通风装置400可以将一定流速的空气流顺着导风通道2100输送。导风通道2100基本上沿着辐射导流板2010的长度方向或者与其平行地延伸。导风通道2100的主体内部限定有一大体积中空空间2110,并且导风通道2100内部还限定有自中空空间2110延伸的节流空间2111,节流空间2111的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横截面面积明显小于中空空间2110的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的横截面面积。因此,当恒定流速的空气流被输送到导风通道2100的中空空间2110后,随着空气流进入到节流空间2111,从节流空间2111排出的空气流的流速明显增加。因为导风通道2100紧密地布置在两个辐射导流板2010之间以使得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紧挨着它们,所以由于文丘里效应导致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处的流速明显高于周围空气、特别是辐射底板的外露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即空气动压增加但静压降低,从而辐射底板的外露表面附近的空气朝向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处附近产生吸附效应,在横截面中观察如图5中的箭头c所示。在本技术的上下文中,辐射底板的外露表面可以被定义为辐射导流板的辐射面。
40.由于这种吸附效应的存在,会造成辐射底板的外露表面附近的空气产生对流运动(部分如箭头c所示),从而加快蒸发因流体管道内供应的制冷流体媒介有可能造成的冷凝水分并进而消除冷凝水聚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辐射导流板2010的宽度可以是300毫米、600毫米、或900毫米或者300毫米与900毫米之间的值。因此,为了确保这种吸附效应的产生,两个相邻的辐射导流板2010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可以设置是在50毫米与100毫米之间。应当清楚的是,节流空间211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恰好也是在50毫米与100毫米之间,从而导风通道2100两个相邻的辐射导流板2010之间布置成节流空间2111恰好可以位于
两个相邻的辐射导流板2010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间隙中,并且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大致平行于辐射导流板2010的用于接收流体管道的凹陷的向外突出方向。
41.图7a、图7b和图7c分别示出了可以在本技术的辐射导流板组件中采用的导风通道2100的非限制性示例。虽然在图5的实施例中,导风通道2100的中空空间2110的横截面为矩形,但是在如图7a所示的示例中导风通道2100的中空空间2110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形。此外,节流空间2111在导风通道2100的长度方向上可以是非连续的,例如如图7a和7b所示。在图7a和7b所示的示例中,从而限定中空空间2110的导风通道2100的主体分别大致垂直延伸多个沿着长度方向彼此间隔的伸出部,这些伸出部在它们各自的中空内部中限定多个节流空间2111,从而与中空空间2110流体连通。这些伸出部之间的间隔例如可以是在50毫米与100毫米之间,以满足通过自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利用文丘里效应排出空气流,从而在邻近的辐射导流板2010的外露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吸附效果以吸引周围空气形成对流循环,进而降低冷凝水聚集的可能性。在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限定节流空间2111的伸出部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导风通道2100的主体连续延伸,这样至少在相邻的辐射导流板的长度方向上可以实现较佳的因吸附导致的空气对流循环效果。
4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节流空间2111中可以设置一个导流板2200,该偏导板可以绕一个枢转轴线枢转。该偏导板的枢转轴线沿着导风通道2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偏导板能够绕其枢转轴线手动地被枢转并停留在合适的位置,从而调节自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喷出的气流分布,以便调整空气出口附近的空气对流循环情况。例如,限定所述枢转轴线的轴可以穿设于限定节流空间2111的伸出部的相对两侧,并且偏导板固定于该轴,以使得用户在外侧可以手动旋转该轴并调整偏导板的位置。因此,上述偏导板2200构成了在节流空间2111中设置的用于调节节流空间2111、特别是其空气出口处的文丘里效应的影响的调节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这种调节装置并不仅限于偏导板2200的形式。例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这种调节装置可以包括在节流空间2111内固定布置一平行于空气流动的方向的螺杆并且在该螺杆上设置螺纹旋塞,例如螺纹旋塞具有能够完全封闭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的端部,从而通过手动旋转螺纹旋塞以更改其位置,调节空气出口与其端部之间的间隙,进而调节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处的文丘里效应的影响。当然,任何其它可以调节节流空间2111的空气出口处的文丘里效应的影响的结构也可以作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
4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导风通道2100能够以与辐射导流板区段组成辐射导流板的类似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导风通道2100能够由多个导风通道区段拼接而成,每个导风通道区段的长度可以事先规定,在现场组装辐射冷暖系统时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接头连接导风通道区段的限定中空空间2110,从而组成长度任意的导风通道。此外,导风通道也可以利用与链条2040类似的链条吊装于室内空间的顶棚处,从而使得恰好处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
44.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辐射冷暖系统工作时,如果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采暖,则这种空调调节系统可以像现有技术的辐射采暖系统那样工作,例如流体媒介源切换为热源,并且供热流体媒介被输送流经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并循环回到热源。热量透过辐射导流板的管壁以热辐射的方式从上向下扩散。在此过程中,导风通道2100可以不工作,即没有气流经由节流空间2111向下吹送。如果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降温,则流体媒介源切换为冷
源,并且制冷流体媒介介被输送流经辐射导流板组件300,并循环回到冷源。在此过程中,导风通道2100工作,即气流经由通风装置400被供向导风通道2100并经由节流空间2111向下吹送,进而利用文丘里效应引起与导风通道2100相邻的辐射导热板的外露表面附近的气流产生对流运动,减小或者甚至消除因外露表面低于露点温度而造成的冷凝水聚集的问题。
4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降温时,由通风装置400供向导风通道2100的空气可以是温度略低于环境温度的冷空气,但是这种冷空气与环境空气的温差同制冷流体媒介与环境空气的温差相比又明显较小(尽量避免因这种冷空气导致冷凝水在导风通道2100中聚集),随着这种冷空气的吹送可以进一步提高降温的效果,缩短降温所需的时间。
46.尽管这里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仅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以彼此相互组合使用。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替换、变更和改造可被构想出来。

技术特征:
1.一种辐射冷暖系统,包括:流体媒介源,所述流体媒介源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流体媒介源和所述泵送装置流体连通的辐射导流板组件,其中所述泵送装置配置成将所述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从所述流体媒介源泵出、输送经过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并循环回到所述流体媒介源中,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包括彼此相互平行且共平面布置的多个辐射导流板,并且所述多个辐射导流板中的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之间设置一个导风通道,在所述导风通道中限定有节流空间,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紧邻所述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并且位于所述辐射导流板的辐射面所在一侧,所述导风通道配置成在制冷流体媒介流经所述辐射导流板时,空气流以在所述节流空间中产生文丘里效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冷暖系统是安装在室内,并且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距室内底部高30米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流空间内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的调节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能够枢转的且根据需要定位的偏导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辐射导流板的宽度是在300毫米与900毫米之间、特别是600毫米,并且两个相邻的辐射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是在50毫米与100毫米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辐射导流板包括辐射底板,所述辐射面由所述辐射底板限定,每个辐射导流板还包括与所述辐射面相反地布置在所述辐射底板上的多个彼此平行间隔的流体管道,以在其中输送所述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所述辐射底板限定有多个彼此相互平行间隔的凹陷,以使得每个凹陷至少部分地接收所述多个流体管道中的相应一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辐射面所在的一侧观察,所述凹陷向外伸出。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的中空内部限定所述节流空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是沿着所述导风通道的长度连续延伸的或者所述伸出部为沿着所述导风通道的长度彼此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伸出部,每个伸出部限定有所述节流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辐射冷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流体媒介流经所述辐射导流板时,冷空气流以在所述节流空间中产生文丘里效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所述冷空气流的温度高于所述制冷流体媒介的温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辐射冷暖系统,包括:流体媒介源,所述流体媒介源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输出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泵送装置;以及与所述流体媒介源和所述泵送装置流体连通的辐射导流板组件,其中所述泵送装置配置成将所述供热流体媒介或制冷流体媒介从所述流体媒介源泵出、输送经过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并循环回到所述流体媒介源中,所述辐射导流板组件包括彼此相互平行且共平面布置的多个辐射导流板,并且所述多个辐射导流板中的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之间设置一个导风通道,在所述导风通道中限定有节流空间,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紧邻所述相邻的两个辐射导流板并且位于所述辐射导流板的辐射面所在一侧,所述导风通道配置成在制冷流体媒介流经所述辐射导流板时,空气流以在所述节流空间中产生文丘里效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应的方式从所述节流空间的空气出口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平 王琳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卡利欧玛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7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