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7-12  66



1.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台架试验作为验证零部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周期短,费用低,重复性好、可控性高等优点。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台架试验也要求更真实的反映实车用户使用的各种工况,因此,以通过台架验证车门系统的耐久性成为一种趋势,现有的车门开闭通常需要进行十万次的开闭耐久,一次试验需要持续18天,试验周期很长,往往需要在18天后才能给出方案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结论,不利于快节奏的开发理论方案验证。如何缩短试验周期,提前预测方案是否可行,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在试验过程中预测车门寿命,提前预知风险,为开发验证争取设计变更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及试验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
4.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5.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获取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
7.步骤二、设置合理的初始寿命修正系数;
8.步骤三、根据初始寿命修正系数和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生成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
9.步骤四、确定修正系数簇;
10.步骤五、根据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和修正系数簇确认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
11.步骤六、根据所关注点的应变值即通过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获取在关注点的应变值下的预测寿命。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如下:
13.获取车门所关注的容易失效位置的s-n曲线作为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
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
15.根据车门所关注的容易失效位置的几何特征、有无开孔、表面质量、有无加强筋来初步确定初始寿命修正系数。
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如下:
17.根据实际耐久疲劳寿命,确定第二阶段寿命修正系数;所述第二阶段寿命修正系数为离散点修正系数;每个应变采集点的修正系数为一组修正系数,称为修正系数簇。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的具体方法如下:
19.根据每两个相邻的离散点的修正系数计算出中间点的修正值,对第二车门某个关
注点的疲劳寿命曲线修正生成最终的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曲线;
20.修正公式如下:
[0021][0022]
其中,a、c为间隔n次的两个离散点;b为介于a、c两点间的任意一点;ka为离散点a的修正系数;kc为离散点c的修正系数。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4]
本发明测试简单,成本低,周期短,预测精准,根据关注点的材料和特征具备形成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数据库的特性。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数据库可延伸至其他在研车型,利用前景非常广泛。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1]
参阅图1,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步骤一、获取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
[0033]
具体方法如下:
[0034]
获取车门所关注的容易失效位置的s-n曲线作为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容易失效位置比如限位器安装点、铰链安装点、锁安装点周边钣金等,不同关注点的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基本一致。
[0035]
步骤二、设置合理的初始寿命修正系数;
[0036]
具体方法如下:
[0037]
根据车门所关注的容易失效位置的几何特征、有无开孔、表面质量、有无加强筋以及初始应变值信息来初步确定初始寿命修正系数。
[0038]
步骤三、根据初始寿命修正系数和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生成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
[0039]
步骤四、确定修正系数簇;
[0040]
具体方法如下:
[0041]
根据实际耐久疲劳寿命,确定第二阶段寿命修正系数;所述第二阶段寿命修正系数为离散点修正系数;每个应变采集点的修正系数为一组修正系数,称为修正系数簇。
[0042]
步骤五、根据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和修正系数簇确认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
[0043]
具体方法如下:
[0044]
根据每两个相邻的离散点的修正系数计算出中间点的修正值,对第二车门某个关注点的疲劳寿命曲线修正生成最终的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曲线;
[0045]
修正公式如下:
[0046][0047]
其中,a、c为间隔n次的两个离散点;b为介于a、c两点间的任意一点;ka为离散点a的修正系数;kc为离散点c的修正系数。
[0048]
通过数采采集关注点的应变值,记录。然后开始疲劳耐久试验,根据需要设定相应的耐久次数,如500次耐久试验后,对该关注点的应变值进行记录。不断重复应变记录,直至该关注点发生钣金开裂等失效现象。通过整理,可得出该关注点每500次耐久试验后对应的应变值。应变值为对应s-n曲线的纵坐标,循环数为横坐标。将所得出的离散点标记在前述的第二车门某个关注点的疲劳寿命曲线中。
[0049]
根据所述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和所述修正系数簇可确认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根据所关注点的应变值即可通过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获取在该应变值下的预测寿命。从而得到更符合实际寿命的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曲线。
[0050]
步骤六、根据所关注点的应变值即通过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获取在关注点的应变值下的预测寿命。
[0051]
本发明测试简单,成本低,周期短,预测精准,根据关注点的材料和特征具备形成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数据库的特性。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数据库可延伸至其他在研车型,利用前景非常广泛。
[0052]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4]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步骤二、设置合理的初始寿命修正系数;步骤三、根据初始寿命修正系数和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生成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步骤四、确定修正系数簇;步骤五、根据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和修正系数簇确认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步骤六、根据所关注点的应变值即通过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获取在关注点的应变值下的预测寿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如下:获取车门所关注的容易失效位置的s-n曲线作为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车门所关注的容易失效位置的几何特征、有无开孔、表面质量、有无加强筋来初步确定初始寿命修正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实际耐久疲劳寿命,确定第二阶段寿命修正系数;所述第二阶段寿命修正系数为离散点修正系数;每个应变采集点的修正系数为一组修正系数,称为修正系数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每两个相邻的离散点的修正系数计算出中间点的修正值,对第二车门某个关注点的疲劳寿命曲线修正生成最终的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曲线;修正公式如下:其中,a、c为间隔n次的两个离散点;b为介于a、c两点间的任意一点;k
a
为离散点a的修正系数;k
c
为离散点c的修正系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门疲劳耐久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步骤二、设置合理的初始寿命修正系数;步骤三、根据初始寿命修正系数和第一车门疲劳寿命的理论曲线生成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步骤四、确定修正系数簇;步骤五、根据第二车门疲劳寿命曲线和修正系数簇确认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步骤六、根据所关注点的应变值即通过车门疲劳最终寿命预测曲线获取在关注点的应变值下的预测寿命。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预测车门寿命,提前预知风险,为开发验证争取设计变更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及试验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朋波 王嘉琦 王春生 杨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6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