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07  61



1.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


背景技术:

2.锅炉燃烧的控制包括主蒸汽压力和最佳燃烧工况的控制,通常根据主蒸汽压力的变化来调节给粉机的给粉量,由于锅炉的燃烧工况与风煤比有关,当给煤量变化时,要相应改变送风机的送风量,使锅炉燃烧时炉膛内过剩空气系数又保持在最佳值,且排烟热损失最小,送风机的风量与给粉机给煤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某种优化算法和优化目标自动寻找最佳风煤比和最适合的燃烧区,使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排烟损失最小。
3.长期以来,火电机组一次风粉的在线调整在电厂应用十分有限,导致风粉的调整十分粗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锅炉燃烧优化及调整的效果,均衡各燃烧器的出力、合理配置燃烧器喷口的煤粉速度、浓度及流量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4.但是,现有的装置中,通常设有多个出风通道,有的出风通道处于逆风侧,由于不便于将风力集中偏向顺风侧,不能有效利用风力,不能提高风力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便于将风力集中偏向顺风侧,并将其排出,有效利用风力,有效提高风力利用率。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包括罐体和挡板本体,所述罐体顶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罐体底部两端处设有连通罐体内部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两端,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部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件,所述挡板本体滑动连接于罐体内,所述罐体上设有用于同步交错通断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通断机构,所述挡板本体连接于通断机构上,所述通断机构根据挡板本体对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偏向控制通断。
8.进一步地,所述通断机构包括转柱、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轴以及盖口件,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呈柱状,所述转柱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一一对应转动配合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内,所述转柱上设有纵向连通的流风口,所述流风口与出风件内的通道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并同轴设于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套设于转柱的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配合设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罐体底面,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挡板本体滑动连接于转轴上,所述挡板本体沿转轴的轴向移动并同步带动转轴转动,所述盖口件设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顶端开口处,所述挡板本体向第一出风口或者第二出风口移动时驱动盖口件锁解对第二出风口或者第一出风口的封堵。
9.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周向设有螺旋槽,所述挡板本体的底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设有球体,所述球体配合设置于螺旋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底部设有纵向贯穿有直槽,所述直槽中心线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中心连线重合,所述直槽的侧面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为直槽长度的至少两倍,所述插口内设有隔板,所述滑杆穿设于直槽内并固定连接于隔板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盖口件两组分别设于滑杆两侧处的伸缩气缸、距离传感器以及盖板,所述距离传感器分别对应设于滑杆的两侧边缘,所述距离传感器上对应电性连接有一个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盖板连接,所述盖板盖住第一出风口或者第二出风口,当所述挡板本体向第一出风口或者第二出风口移动时通过对应的距离传感器驱动伸缩气缸工作,从而控制盖板锁解对第二出风口或者第一出风口的封堵。
12.进一步地,所述出风件为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分别固定连接于罐体底部两端,所述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均与流风口交错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本体的纵向投影位于进风口内,所述挡板本体的截面呈v字形,所述挡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向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倾斜。
14.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本体上设有纵向贯穿的过风孔。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便于将风力集中偏向顺风侧,并将其排出,有效利用风力,有效提高风力利用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的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0.图4为通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罐体;2、挡板本体;3、进风口;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出风件;7、通断机构;71、转柱;72、第一锥齿轮;73、第二锥齿轮;74、转轴;75、盖口件;8、流风口;9、螺旋槽;10、滑杆;11、球体;12、直槽;13、插口;14、隔板;15、伸缩气缸;16、距离传感器;17、盖板;18、第一出风管;19、第二出风管;20、过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24.如图1-4所示,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包括罐体1和挡板本体2,罐体1顶端设有进风口3,罐体1底部两端处设有连通罐体1内部的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位于进风口3的两端,罐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部分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出风件6,挡板本体2滑动连接于罐体1内,罐体1上设有用于同步交错通断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通断机构7,挡板本体2连接于通断机构7上,通断机构7根据挡板本体2对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偏向控制通断。
25.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通断机构7包括转柱71、第一锥齿轮72、第二锥齿轮73、转轴74以及盖口件75,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呈柱状,转柱71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一一对应转动配合于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内,转柱71上设有纵向连通的流风口8,流
风口8与出风件6内的通道交错设置,第一锥齿轮72的数量为两个并同轴设于转轴74的两端,第二锥齿轮73同轴固定套设于转柱71的外侧,第一锥齿轮72与第二锥齿轮73配合设置,转轴74转动连接于罐体1底面,第一锥齿轮72与第二锥齿轮73啮合,挡板本体2滑动连接于转轴74上,挡板本体2沿转轴74的轴向移动并同步带动转轴74转动,盖口件75设于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顶端开口处,挡板本体2向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移动时驱动盖口件75锁解对第二出风口5或者第一出风口4的封堵;转轴74上周向设有螺旋槽9,挡板本体2的底部设有滑杆10,滑杆10的底部设有球体11,球体11配合设置于螺旋槽9内。
26.如图1、3、4所示,实际使用时,风力吹向挡板本体2上,通过挡板本体2的移动保障风力的较大侧偏向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挡板本体2的移动过程中,带动球体11在螺旋槽9内滑动,同步使得转轴74转动并带动滑杆10向位于第一出风口4处或者第二出风口5处的第二锥齿轮73移动,在第一锥齿轮72和第二锥齿轮73的作用下,带动转柱71转动,从而控制流风口8与出风件6上第一出风管18或者第二出风管19上的通断,实际来讲,根据挡板本体2的移动距离控制通断截面大小,从而控制通断量,便于将风力集中偏向顺风侧,并将其排出,有效利用风力,有效提高风力利用率。
27.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罐体1底部设有纵向贯穿有直槽12,直槽12中心线与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中心连线重合,直槽12的侧面开设有插口13,插口13为直槽12长度的至少两倍,插口13内设有隔板14,滑杆10穿设于直槽12内并固定连接于隔板14上。
28.如图2、3、4所示,挡板本体2移动时,均可保障隔板14位于插口13内,有效防止风力吹向挡板本体2与直槽12间的间隙。
29.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盖口件75两组分别设于滑杆10两侧处的伸缩气缸15、距离传感器16以及盖板17,距离传感器16分别对应设于滑杆10的两侧边缘,距离传感器16上对应电性连接有一个伸缩气缸15,伸缩气缸15的输出端与盖板17连接,盖板17盖住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当挡板本体2向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移动时通过对应的距离传感器16驱动伸缩气缸15工作,从而控制盖板17锁解对第二出风口5或者第一出风口4的封堵。
30.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出风件6为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分别固定连接于罐体1底部两端,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均与流风口8交错设置。
31.风流经过流风口8后,对应由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流出,通过挡板本体2的移动距离,控制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处的通断效果。
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挡板本体2的纵向投影位于进风口3内,挡板本体2的截面呈v字形,挡板本体2的两侧分别向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倾斜。
33.利于分流风力,通过风力对挡板本体2上两侧的偏向,从而对应控制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通断,便于根据风力的偏向控制气流,有效判断风流的较大侧偏向。
34.如图2、3、4所示,本实施例中,挡板本体2上设有纵向贯穿的过风孔20。由进风口3进入的风力,可顺利穿过挡板本体2上的侧面,便于降低挡板本体2对风的阻碍。
35.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38.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包括罐体(1)和挡板本体(2),所述罐体(1)顶端设有进风口(3),所述罐体(1)底部两端处设有连通罐体(1)内部的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位于进风口(3)的两端,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部分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出风件(6),所述挡板本体(2)滑动连接于罐体(1)内,所述罐体(1)上设有用于同步交错通断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通断机构(7),所述挡板本体(2)连接于通断机构(7)上,所述通断机构(7)根据挡板本体(2)对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偏向控制通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机构(7)包括转柱(71)、第一锥齿轮(72)、第二锥齿轮(73)、转轴(74)以及盖口件(75),所述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呈柱状,所述转柱(71)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一一对应转动配合于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内,所述转柱(71)上设有纵向连通的流风口(8),所述流风口(8)与出风件(6)内的通道交错设置,所述第一锥齿轮(72)的数量为两个并同轴设于转轴(74)的两端,所述第二锥齿轮(73)同轴固定套设于转柱(71)的外侧,所述第一锥齿轮(72)与第二锥齿轮(73)配合设置,所述转轴(74)转动连接于罐体(1)底面,所述第一锥齿轮(72)与第二锥齿轮(73)啮合,所述挡板本体(2)滑动连接于转轴(74)上,所述挡板本体(2)沿转轴(74)的轴向移动并同步带动转轴(74)转动,所述盖口件(75)设于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顶端开口处,所述挡板本体(2)向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移动时驱动盖口件(75)锁解对第二出风口(5)或者第一出风口(4)的封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74)上周向设有螺旋槽(9),所述挡板本体(2)的底部设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底部设有球体(11),所述球体(11)配合设置于螺旋槽(9)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纵向贯穿有直槽(12),所述直槽(12)中心线与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的中心连线重合,所述直槽(12)的侧面开设有插口(13),所述插口(13)为直槽(12)长度的至少两倍,所述插口(13)内设有隔板(14),所述滑杆(10)穿设于直槽(12)内并固定连接于隔板(14)上。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口件(75)两组分别设于滑杆(10)两侧处的伸缩气缸(15)、距离传感器(16)以及盖板(17),所述距离传感器(16)分别对应设于滑杆(10)的两侧边缘,所述距离传感器(16)上对应电性连接有一个伸缩气缸(15),所述伸缩气缸(15)的输出端与盖板(17)连接,所述盖板(17)盖住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当所述挡板本体(2)向第一出风口(4)或者第二出风口(5)移动时通过对应的距离传感器(16)驱动伸缩气缸(15)工作,从而控制盖板(17)锁解对第二出风口(5)或者第一出风口(4)的封堵。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件(6)为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所述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分别固定连接于罐体(1)底部两端,所述第一出风管(18)和第二出风管(19)均与流风口(8)交错设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本体(2)的纵向投影位于进风口(3)内,所述挡板本体(2)的截面呈v字形,所述挡板本体(2)的两侧分别向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本体(2)上设有纵向贯穿的过风孔(2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制粉系统风粉气流的调节挡板。它解决了不便于将风力集中偏向顺风侧的问题。它包括罐体和挡板本体,罐体顶端设有进风口,罐体底部两端处设有连通罐体内部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两端,罐体的底部设有用于连通部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件,挡板本体滑动连接于罐体内,罐体上设有用于同步交错通断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通断机构,挡板本体连接于通断机构上,通断机构根据挡板本体对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偏向控制通断。本发明便于将风力集中偏向顺风侧,并将其排出,有效利用风力,有效提高风力利用率。高风力利用率。高风力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 伊福龙 张华军 赵旭 高扬 安阳 徐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2.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5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