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7-07  45



1.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抗菌纤维在制备功能性抗菌纺织品、功能性医用敷料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铜能同时抑制细菌、病毒及真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广谱性;同时铜也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之一,安全无毒害,对环境友好。铜系抗菌纤维可以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潜力巨大。
3.目前,铜作为抗菌纤维,最大的缺点就是可纺性较差,并带有颜色,不方便做浅色面料,且抗菌性在某些菌种上偏弱。氧化锌作为抗菌材料,已被应用多年,被广泛应用护肤化妆品行业,是一种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产品,但是锌的抗菌能力差问题。氧化锌不仅不显色,还有增白作用。但是,针对铜锌共混纺丝,铜抗菌纤维与锌抗菌纤维本身可纺性一般,如再叠加添加,可纺性会变差,若降低添加量,则抗菌性能又会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此复合抗菌纤维具有抗菌性好和可纺性好的优点。
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以获得此复合抗菌纤维。
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90-94%和铜锌复合母粒6-10%;
8.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重量比为(7-18):(7-18):(1-4):(1-4):(0.05-0.15):(60-80)的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偶联剂、增白剂和高粘性树脂。
9.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气流粉碎后,得到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挤出造粒,干燥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
10.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纺制原丝,再经过环吹风冷却、卷绕和成型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纳米锌粉体和增白剂的使用,能够改善纤维的颜色,使得本技术制备的纤维能够有更多的应用环境,且纳米铜粉体的加入能够增强纤维的抗菌性,同时铜粉和纳锌粉的共同使用避免了单一体系的抗菌系统无法解决抗菌谱问题和耐药性问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率在99%,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在99%以上,防霉在0级,抗病毒活性率在99.98%以上;表面改性剂能够对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
体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颗粒的氧化,增加其表面活性和流动性,增强分散性,使得其不易团聚,便于后续纺丝,也能够保证制备的纤维的均匀性,通过偶联剂能使得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与高粘性树脂反应,改善纳米颗粒与高粘性树脂的结合情况;将热塑性树脂与铜锌复合母粒共混,能够使得制备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13.本技术通过将先将铜粉和锌粉进行气流粉碎,对其进行再粉碎,使得颗粒细度均匀、粒度分布较窄、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且分散性好,而且气流粉碎能够避免加入其他杂质,减少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将粉碎的粉体与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能够改善粉体颗粒的表面活性和流动性,增强分散性,也能够增强颗粒与高粘性树脂的结合情况,制备出性质均匀的铜锌复合母粒;再将铜锌复合母粒与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共混,直接生产纤维,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共混过程中使得母粒均匀分布,制得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的产品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的横截面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的电镜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0.本技术提供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90-94%和铜锌复合母粒6-10%;
21.所述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重量比为(7-18):(7-18):(1-4):(1-4):(0.05-0.15):(60-80)的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偶联剂、增白剂和高粘性树脂。
22.本技术通过纳米锌粉体和增白剂的使用,能够改善纤维的颜色,使得本技术制备的纤维能够有更多的应用环境,且纳米铜粉体的加入能够增强纤维的抗菌性,同时铜粉和纳锌粉的共同使用避免了单一体系的抗菌系统无法解决抗菌谱问题和耐药性问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率在99%,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在99%以上,防霉在0级,抗病毒活性率在99.98%以上;表面改性剂能够对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
体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颗粒的氧化,增加其表面活性和流动性,增强分散性,使得其不易团聚,便于后续纺丝,也能够保证制备的纤维的均匀性,通过偶联剂能使得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与高粘性树脂反应,改善纳米颗粒与高粘性树脂的结合情况;将热塑性树脂与铜锌复合母粒共混,能够使得制备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热塑性树脂包括聚酯纤维和/或聚酰胺纤维。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粘性树脂包括聚酯纤维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表面改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改性剂、阳离子表面改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改性剂;所述增白剂为二氧化硅。
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气流粉碎后,得到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挤出造粒,干燥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
29.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纺制原丝,再经过环吹风冷却、卷绕和成型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
30.本技术通过将先将铜粉和锌粉进行气流粉碎,对其进行再粉碎,使得颗粒细度均匀、粒度分布较窄、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且分散性好,而且气流粉碎能够避免加入其他杂质,减少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将粉碎的粉体与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能够改善粉体颗粒的表面活性和流动性,增强分散性,也能够增强颗粒与高粘性树脂的结合情况,制备出性质均匀的铜锌复合母粒;再将铜锌复合母粒与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共混,直接生产纤维,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共混过程中使得母粒均匀分布,制得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的粒径均为0.05μm-0.5μm;所述铜锌复合母粒干燥条件为在120-140℃下干燥到含水率低于200ppm。颗粒足够细,便于后续在母粒中分布均匀。而将母粒在该条件下进行干燥,能够保证后续制备的纤维品质优良。
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气流粉碎通过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进行。通过气流粉碎制备纳米铜颗粒、锌颗粒,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可达到纳米级,同时还具有粒度分布窄、粒子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和分散性好等优点。避免了一般化学方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环保问题,同时得到的纳米粒子硬度、密度和致密度比化学方法制备的更高,有利于后期纺丝,织造,洗涤的操作,提高产品寿命。选择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能够使得粒子相互产生冲击、碰撞和摩擦而被较快粉碎,保证能量充分被用于粉碎而不是化学反应,在颗粒碰撞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电荷,粉碎后的物料被上升气流输送至分级区,由水平布置的分级轮筛选出达到粒度要求的细粉,未达到粒度要求的粗粉返回粉碎区继续粉碎,合格细粉随气流进入高效旋风分离器得到收集,而气流是通过离子风机产生,能够不断降低静电累积,消除静电,从而避免颗粒团聚,提高颗粒分散性。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螺杆纺丝机的各区参数设定为:一区275-285℃,
二区280-290℃,三区285-295℃,四区290-300℃,五区285-295℃,六区280-290℃;所述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熔融后送入纺丝箱体内,所述纺丝箱体内温度为280-285℃;纺速为700-900g/min;所述环吹风冷却温度为25-30℃,进风量为500-700m/min,所述卷绕速度为800-1200m/min。通过设置各区温度,能够避免金属熔体在管道中的氧化降解,能够使得后续纺丝均匀、不易断裂和不易变色;通过设置纺丝箱体内的温度,稳定母粒温度,避免熔融液体凝固;母粒的添加增加了熔体的流动阻力,熔体在喷丝孔中的剪切速率增大,纺丝熔体流动稳定性变差,容易导致纺丝断裂,而在700-900g/min的纺速下,可以保证纺丝的均匀和不易断裂;金属颗粒会导致丝条内部缺陷增多,丝条容易断头和飘丝,在上述环吹风冷却和卷绕条件下,能够降低纺丝张力,稳定丝条,从而保证拉伸均匀。
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成型后的原丝还经过牵伸、定型、卷曲、切断和打包步骤,所述牵伸温度为60-80℃,所述牵伸倍率为2-4倍,所述定型温度为140-160℃。在该条件下能够降低纺丝张力,稳定丝条。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螺杆纺丝机的喷丝板为4t-1200孔。选择上述喷丝板,能够使得最终纤维的截面是十字异型,这种结构具有圆形纤维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制得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铜锌复合母粒挤出造粒具体是向铜颗粒和锌颗粒中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的参数设置为:一区110~120℃,二区115~125℃,三区120~130℃,四区130~140℃,五区150~170℃,六区160~175℃,七区160~170℃,八区150~165℃,主机转速150~180rpm,喂料转速5~25rpm。
3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8.实施例1
39.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原料:热塑性树脂(聚酯纤维)90kg和铜锌复合母粒10kg;
41.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重量比为7:18:1:4:0.05:60的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二氧化硅和高粘性树脂(聚酯纤维)。
42.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气流粉碎后,得到粒径为0.05μm-0.5μm的铜颗粒和锌颗粒,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在120℃下干燥到含水率低于200ppm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参数设置为:一区110℃,二区115℃,三区120℃,四区130℃,五区150℃,六区160℃,七区160℃,八区150℃,主机转速150rpm,喂料转速5rpm;
43.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后,送入温度为280℃的纺丝箱体内,在700g/min纺速下纺制原丝,在25℃、500m/min进风量条件下环吹风冷却,再在800m/min卷绕速度下卷绕和成型后,在60℃、2倍牵伸倍率条件下牵引,再在140℃温度下定型,最后卷曲、切断和打包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中,螺杆纺丝机的各区参数设定为:一区285℃,二区285℃,三区290℃,四区295℃,五区290℃,六区285℃。
44.实施例2
45.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6.原料:热塑性树脂(聚酯纤维)92kg和铜锌复合母粒8kg;
47.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重量比为15:10:3:2:0.1:70的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二氧化硅和高粘性树脂(聚酯纤维)。
48.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气流粉碎后,得到粒径为0.05μm-0.5μm的铜颗粒和锌颗粒,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在130℃下干燥到含水率低于200ppm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参数设置为:一区115℃,二区120℃,三区125℃,四区130℃,五区155℃,六区165℃,七区170℃,八区165℃,主机转速160rpm,喂料转速15rpm;
49.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后,送入温度为283℃的纺丝箱体内,在800g/min纺速下纺制原丝,在28℃、600m/min进风量条件下环吹风冷却,再在1000m/min卷绕速度下卷绕和成型后,在70℃、3倍牵伸倍率条件下牵引,再在150℃温度下定型,最后卷曲、切断和打包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中,螺杆纺丝机的各区参数设定为:一区275℃,二区280℃,三区285℃,四区290℃,五区285℃,六区280℃。
50.实施例3
51.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2.原料:热塑性树脂(聚酯纤维)94kg和铜锌复合母粒6kg;
53.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重量比为18:7:3:2:0.15:80的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硅烷偶联剂、二氧化硅和高粘性树脂(聚酯纤维)。
54.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气流粉碎后,得到粒径为0.05μm-0.5μm的铜颗粒和锌颗粒,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在140℃下干燥到含水率低于200ppm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参数设置为:一区120℃,二区125℃,三区130℃,四区140℃,五区170℃,六区175℃,七区170℃,八区165℃,主机转速180rpm,喂料转速25rpm;
55.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后,送入温度为285℃的纺丝箱体内,在900g/min纺速下纺制原丝,在30℃、700m/min进风量条件下环吹风冷却,再在1200m/min卷绕速度下卷绕和成型后,在80℃、4倍牵伸倍率条件下牵引,再在160℃温度下定型,最后卷曲、切断和打包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中,螺杆纺丝机的各区参数设定为:一区285℃,二区290℃,三区295℃,四区300℃,五区295℃,六区290℃。
56.实施例4
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想同,区别在于:热塑性树脂为聚酰胺纤维。
58.实施例5
5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想同,区别在于:高粘性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60.实验例
61.(一)、将实施例1-5制备的抗菌纤维进行抗菌性能检测,依照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分别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依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就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检测,将实施例2制备抗菌纤维依照iso18184:2019(e)《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检测》就甲型流感病毒进行检测,其中,表1为大肠杆菌测试结果,表2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结果,表3为白色念珠菌测试结果,表4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测试结果,表5为甲型流感病毒测试结果。
62.表1
[0063][0064]
表2
[0065]
[0066][0067]
表3
[0068]
[0069][0070]
表4
[0071][0072]
表5
[0073]
[0074][0075]
分析表1-5,可以看出,本技术制备的抗菌纤维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甲型流感病毒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0076]
(二)、依照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对实施例1-5制备的抗菌纤维进行洗涤,再按照gb/t31713-2015《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进行溶出性试验。选择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测试菌种,结果如表6所示。
[0077]
表6
[0078][0079]
依据抗菌物质溶出性结果的判断可知抑菌圈宽度dmm≤1的抗菌物质溶出性为非溶出性。结合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1-5制备的抗菌纤维均为非溶出性纤维。
[0080]
(三)、对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分别就断裂强度、断裂强度变异系数、断裂伸长率、线密度、长度偏差值、超长纤维率、倍长纤维含量、疵点含量、卷曲数、卷曲率、180℃干热收缩率、比电阻、10%定伸长强度、回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和含油率进行检测,结果如表7所示。
[0081]
表7
[0082]
[0083][0084]
可以看出,该抗菌纤维综合性能优秀,可纺性好。
[0085]
(四)、对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拍照,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该抗菌纤维色泽洁白,能够适用于更多的应用环境;将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截面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纤维的横截面为十字型,这种结构具有圆形纤维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制得的
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对实施例2制备的抗菌纤维进行扫描分析,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纤维表面存在细小颗粒,该颗粒为纳米铜和纳米锌,该颗粒围绕在纤维表面,能够使得纤维的抗菌性能优良。
[0086]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纳米锌粉体和增白剂的使用,能够改善纤维的颜色,使得本技术制备的纤维能够有更多的应用环境,且纳米铜粉体的加入能够增强纤维的抗菌性,同时铜粉和纳锌粉的共同使用避免了单一体系的抗菌系统无法解决抗菌谱问题和耐药性问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率在99%,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在99%以上,防霉在0级,抗病毒活性率在99.98%以上;表面改性剂能够对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颗粒的氧化,增加其表面活性和流动性,增强分散性,使得其不易团聚,便于后续纺丝,也能够保证制备的纤维的均匀性,通过偶联剂能使得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与高粘性树脂反应,改善纳米颗粒与高粘性树脂的结合情况;将热塑性树脂与铜锌复合母粒共混,能够使得制备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0087]
本技术通过将先将铜粉和锌粉进行气流粉碎,对其进行再粉碎,使得颗粒细度均匀、粒度分布较窄、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形状规则、纯度高、活性大且分散性好,而且气流粉碎能够避免加入其他杂质,减少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将粉碎的粉体与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能够改善粉体颗粒的表面活性和流动性,增强分散性,也能够增强颗粒与高粘性树脂的结合情况,制备出性质均匀的铜锌复合母粒;再将铜锌复合母粒与热塑性树脂进行熔融共混,直接生产纤维,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共混过程中使得母粒均匀分布,制得的织物不仅抗菌性能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柔软性、回弹性和平滑性。
[0088]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热塑性树脂90-94%和铜锌复合母粒6-10%;所述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重量比为(7-18):(7-18):(1-4):(1-4):(0.05-0.15):(60-80)的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偶联剂、增白剂和高粘性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聚酯纤维和/或聚酰胺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性树脂包括聚酯纤维和/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改性剂、阳离子表面改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改性剂;所述增白剂为二氧化硅。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气流粉碎后,得到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挤出造粒,干燥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纺制原丝,再经过环吹风冷却、卷绕和成型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粒径均为0.05μm-0.5μm;所述铜锌复合母粒干燥条件为在120-140℃下干燥到含水率低于200pp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粉碎通过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进行。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纺丝机的各区参数设定为:一区275-285℃,二区280-290℃,三区285-295℃,四区290-300℃,五区285-295℃,六区280-290℃;所述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熔融后送入纺丝箱体内,所述纺丝箱体内温度为280-285℃;纺速为700-900g/min;所述环吹风冷却温度为25-30℃,进风量为500-700m/min,所述卷绕速度为800-1200m/min。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后的原丝还经过牵伸、定型、卷曲、切断和打包步骤,所述牵伸温度为60-80℃,所述牵伸倍率为2-4倍,所述定型温度为140-16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复合材料工程领域。一种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包括原料: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铜锌复合母粒包括铜粉、锌粉、表面改性剂、偶联剂、增白剂和高粘性树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铜粉和锌粉经过气流粉碎后,得到纳米铜粉体和纳米锌粉体,加入偶联剂、增白剂和表面改性剂混合后,加入高粘性树脂,挤出造粒,干燥后,得到铜锌复合母粒;将热塑性树脂和铜锌复合母粒放入螺杆纺丝机中进行挤压熔融,纺制原丝,再经过环吹风冷却、卷绕和成型后,得到纳米铜锌复合抗菌纤维。此复合抗菌纤维具有抗菌性好和可纺性好的优点。纤维具有抗菌性好和可纺性好的优点。纤维具有抗菌性好和可纺性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董波 刘林 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草本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5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