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光伏背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和双面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2.近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破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成为人类时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有效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解决方案。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成本较高,而光谱转换材料具有如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势,通过光谱转换材料提升光伏电池组件(简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可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率,降低单位发电量的成本,获得性价比更高的光伏组件。因此,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光谱转换材料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将光谱转换层用于太阳能电池可以克服固有的热损失和光谱损失,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光谱转换材料以光谱转换层的形式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可吸收无法被有效利用或捕获的太阳光子,并将其转换为高响应波段的光子。光谱转换层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修改标准的太阳能电池架构或本征器件材料,且可以针对特定类型的太阳能电池科学选择光谱转换材料。
3.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单晶或多晶电池组件通常采取以下结构,即从上到下依次叠层设置前板玻璃、封装胶膜(如eva层)、光伏电池片、封装胶膜(如eva层)、背板。这样的结构中前板玻璃及封装胶膜多关注光线透过率,一般要求在91%以上,这样尽可能多吸收光子,使得光伏电池片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电力输出;而背板多为含氟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起到如阻水、绝缘的保护作用。
4.而光伏组件发电量与入射到光伏组件内部光伏电池片表面吸收的光谱范围和比例密切相关,传统单多晶硅电池以及近来迅速发展的黑硅和背饨化电池的光谱响应均有一个共性,即对紫外波段的转换效率明显低于可见光波段,紫外光利用率明显偏低。因此,需要将利用率低的紫外波段转为利用率较高的可见波段。故而,如有机荧光染料、有机无机稀土复合物、上转换材料被尝试应用在光伏组件材料中,以期提升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例如,现有技术,如cn107564984a还提供了一种高耐候、高增益性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方法,该太阳能电池背板包括设置于基材层的具有光定向反射功能和光波转换功能的粘合内层,且粘合内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精细结构,通过该粘合内层和精细结构来提高对光伏组件正面透光的太阳能的光利用率,提高输出功率。然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对光伏组件的背面的光线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导致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背板应用至双面光伏组件后的双面率低,进而影响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而且,现有的上转换光伏背板在长期户外使用条件下容易出现如粒子迁移、分子结构破坏的不良影响,进而导致上转换光伏背板难以保证其长期户外使用的有效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和双面光伏组件,该上转换光伏背板能有效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双面率高、且长期户外使用的有效性和
稳定性好。
6.基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叠层设置的氟碳透明涂层、透明功能膜和上转换透明涂层;
7.其中,所述透明功能膜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设置的阻水阻氧功能层、光学基膜和隔热功能层;
8.其中,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是采用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固化剂及助剂混合制成上转换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
9.所述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为上转换材料采用表面修饰剂经表面功能化所形成的表面带有能参与固化的官能基的上转换改性材料,所述上转换材料是对波长为980-1600nm的光辐射能产生光变色并转化成可见光的纳米上转换无机光致变色材料。
10.优选地,所述阻水阻氧功能层为在光学基膜表面经磁控溅镀依次成型的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氧化铝层;所述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氧化铝层的厚度均为10-80nm。
11.优选地,所述隔热功能层为在光学基膜表面涂布氧化钨纳米隔热涂料所形成的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所述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的厚度为1-3μm。
12.优选地,所述光学基膜为三层共挤成型的膜材,膜材的中间层为聚乙烯薄膜,且聚乙烯薄膜的正面和背面均为聚丙烯薄膜;所述光学基膜的厚度为200-300μm。
13.优选地,所述表面修饰剂为单组分的玻尿酸、聚组氨酸、海藻酸或己二酸,或者双组分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和己二胺。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转换材料是粒径为5-20nm的nayf4:er
3+
/yb
3+
、liyf4:yb
3+
/er
3+
、nayf4:yb
3+
/tm
3+
、nayf4:ho
3+
/yb
3+
、ho
3+
/yb
3+
共掺的gd2o3和e
3+
/yb
3+
共掺的ceo2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
15.优选地,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所用上转换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碳树脂50-80份,丙烯酸树脂10-40份,功能化上转换材料0.2-1份,异氰酸酯固化剂7-8 份,流平剂0.2-1份,消泡剂0.2-0.5份,稳定剂0.4-1份,抗氧剂0.3-0.5份,溶剂5-15 份;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的厚度为5-10μm。
16.优选地,所述氟碳透明涂层的折射率为1.40-1.45,且所述透明功能膜的折射率为 1.5-1.6。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氟碳透明涂层是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固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及助剂混合制成氟碳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
18.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氟碳透明涂层所用氟碳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20-45份,聚偏氟乙烯树脂15-30份,丙烯酸树脂15-2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6-10份,紫外线吸收剂0.2-1份,抗氧剂0.1-1份,二氧化硅填料5-12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溶剂3-10份,流平剂0.2-1份,消泡剂0.4-2份;所述氟碳透明涂层的厚度为 10-30μm。
1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面光伏组件,包括从正面到背面依次叠层设置的光伏前板、第一封装胶膜、光伏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和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为本发明内容上述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贴设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背面。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的上转换光伏背板,通过从背面至正面依次设置的氟碳透明涂层、透明功能膜和上转换透明涂层的配合,既能通过上转化和增透的共同作用,有效利用双面光伏组
件正背面的光线,将波长为980-1600nm的光有效的转换为可见光,并使更多的背面光线能透过光伏背板进入光伏电池片中,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双面率;又能通过上转换材料的功能化以及红外(波长1600-2500nm)、水汽氧气的阻隔作用,使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均匀混合并分散在上转换透明涂料中,并使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参与上转换透明涂料的固化反应,避免了上转换材料户外长期户外使用所导致的粒子迁移,还提高上转换材料光转换透明层的耐老化和耐黄变性能,有效保护了其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光转化效率,提高了上转换透明涂层在长期户外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中透明功能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号说明:氟碳透明涂层1;透明功能膜2;阻水阻氧功能层21;氧化铝层211;氮化硅层212;氧化硅层213;光学基膜22;隔热功能层23;上转换透明涂层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参见图1-2,是多层叠加涂覆形成的背膜,包括透明功能膜2、叠设于透明功能膜2的背面(即靠近空气的表面)的氟碳透明涂层1、及叠设于透明功能膜2的正面(即靠近封装胶膜的表面)的上转换透明涂层3。
27.其中,上转换透明涂层3的厚度为5-10μm。该上转换透明涂层3是采用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固化剂及助剂混合制成上转换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
28.具体地,该上转换透明涂层3所用上转换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碳树脂50-80份,丙烯酸树脂10-40份,功能化上转换材料0.2-1份,异氰酸酯固化剂7-8 份,流平剂0.2-1份,消泡剂0.2-0.5份,稳定剂0.4-1份,抗氧剂0.3-0.5份,溶剂5-15 份。
29.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中的上转换材料是对波长为980-1600nm的光辐射能产生光变色并将波长为980-1600nm的光辐射转化成可见光(如波长550nm的绿光)的纳米上转换无机光致变色材料。该上转换材料是粒径为5-20nm的nayf4:er
3+
/yb
3+
、liyf4:yb
3+
/er
3+
、 nayf4:yb
3+
/tm
3+
、nayf4:ho
3+
/yb
3+
、ho
3+
/yb
3+
共掺的gd2o3和e
3+
/yb
3+
共掺的ceo2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该上转换材料能将波长为980-1600nm的光有效的转换为可见光,而且,纳米尺寸的上述上转换材料,能提高上转换透明涂层3的透明及透光性能,确保正背面更多的可见光能透过光伏背板后进入光伏电池片中,提高光伏组件对正背面的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进而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及发电效率。
30.更进一步,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为上转换材料预先采用表面修饰剂进行表面功能化后,所形成的表面带有能参与固化的官能基(也即固化用官能基)的上转换改性材料。该表面修饰剂为如玻尿酸、聚组氨酸、海藻酸或己二酸的单组分的含羧基物质,或者该表面修饰剂为采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修饰后再采用己二胺修饰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和己二
胺的双组分的含有氨基物质。如此,经表面功能化后,例如通过上转换材料表面的接枝化反应,使得上转换材料表面具有如氨基、羧基、羟基的固化用官能基,进而使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能参与上转换透明涂料的固化反应。
31.经表面功能化后,上转换材料的表面包裹一层有机高分子层(即表面修饰剂),该有机高分子层与上转换透明涂料中的丙烯酸树脂等相容性好,有助于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在上转换透明涂料中的均匀混合和分散,不易团聚,且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表面的有机高分子层带有大量的如氨基、羧基、羟基的固化用官能基,所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能参与上转换透明涂料的固化反应,使得涂料固化更加完全,避免了上转换材料户外长期户外使用所导致的粒子迁移,有效保证了功能化上转换材料户外长期户外使用的有效性。
32.其中,透明功能膜2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设置的阻水阻氧功能层21、光学基膜22 和隔热功能层23。
33.具体地,光学基膜22的厚度为200-300μm、优选为230-285μm,该光学基膜22优选为三层共挤成型的膜材,共挤成型时,添加如耐水解剂、紫外吸收剂的助剂;紫外吸收剂优选为苯并三氮唑及其化合物或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更优选为苯并三氮唑及其化合物;而耐水解剂优选为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或聚碳化二亚胺un-03,更优选为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共挤成型后的膜材的中间层为聚乙烯薄膜,而聚乙烯薄膜的正面和背面均为聚丙烯薄膜。如此,该光学基膜22不仅能为光伏背板提供力学支撑,还在保证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在可见光辐射范围内能够产生理想的光变色的情况下,有效阻隔了紫外光对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耐老化和耐黄变性能的影响,提高了上转换透明涂层3的使用寿命。
34.进一步,光学基膜22的背面设置的阻水阻氧功能层21优选为:在光学基膜22表面经磁控溅镀依次成型的氧化硅层213、氮化硅层212和氧化铝层211的三层叠层结构,氧化硅层213、氮化硅层212和氧化铝层211的厚度均为10-80nm、优选为20-40nm,磁控溅镀的温度较低,平均温度为50℃,最高温度为90℃,能耗低,且所得阻水阻氧功能层21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度不低于90%;如此,该阻水阻氧功能层21使上转换透明涂层3得到有效的阻水汽和阻氧气防护,更好保证了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分子结构不受水汽分子的破坏,有效保护了其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光转化效率,提高了其在长期户外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上转换透明涂层3的使用寿命。
35.进一步,光学基膜22的正面设置的隔热功能层23,为在光学基膜22表面涂布氧化钨纳米隔热涂料所形成的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该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的厚度为1-3μm;该氧化钨纳米隔热涂料中的氧化钨与丙烯酸酯树脂的质量比为0.1-0.4:10。该隔热功能层23能有效阻隔80%以上的波长为1600-2500nm的红外光,隔热效果好,能有效光伏背板的温度,以免光伏背板老化。
36.其中,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10-30μm。该氟碳透明涂层1是: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固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及助剂混合制成氟碳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
37.具体地,该氟碳透明涂层1所用的氟碳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20-45份,聚偏氟乙烯树脂15-30份,丙烯酸树脂15-2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6-10 份,紫外线吸收剂0.2-1份,抗氧剂0.1-1份,二氧化硅填料5-12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溶剂
3-10份,流平剂0.2-1份,消泡剂0.4-2份。
38.为降低成本,并提高该氟碳透明涂层1与透明功能膜2的粘附性能,该氟碳透明涂层1除了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外,还配合添加了适量的丙烯酸树脂作为主体树脂;这三种主体树脂再配合固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及其助剂,这样,在保证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在可见光辐射范围内能够产生理想的光变色的情况下,使所得氟碳透明涂层1 能阻隔紫外光对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耐老化和耐黄变性能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上转换透明涂层3的使用寿命,也为光伏背板提供优良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
39.实际中,透明功能膜2的折射率为1.5-1.6,而该氟碳透明涂层1的折射率为1.40-1.45、优选为1.40-1.42,略低于透明功能膜2的折射率;这样,使更多的太阳光能从背面的氟碳透明涂层1透过并进入光伏背板,从而配合透明功能膜2和上转换透明涂层3,提高对双面光伏组件背面的光线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双面率,进而进一步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及发电效率。
40.综上,本实施例的光伏背板通过从背面至正面依次设置的氟碳透明涂层1、透明功能膜2和上转换透明涂层3的配合,既能通过上转化和增透的共同作用,有效利用双面光伏组件正背面的光线,将波长为980-1600nm的光有效的转换为可见光,并使更多的背面光线能透过光伏背板进入光伏电池片中,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双面率;又能通过上转换材料的功能化以及红外(其波长为1600-2500nm)、紫外、水汽氧气的阻隔作用,使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均匀混合并分散在上转换透明涂料中,并使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参与上转换透明涂料的固化反应,避免了上转换材料户外长期户外使用所导致的粒子迁移,提高上转换材料光转换透明层的耐老化和耐黄变性能,有效保护了其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光转化效率,提高了上转换透明涂层3在长期户外使用条件下的有效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1.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包括从正面到背面依次叠层设置的光伏前板、第一封装胶膜、光伏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和光伏背板。该双面光伏组件包括若干个光伏电池片,若干个该光伏电池片间隔分布在第一封装胶膜与第二封装胶膜之间,且该光伏电池片为正面和背面均能进行光伏发电的光伏电池片,故而,该双面光伏组件为双面均能进行光伏发电的光伏组件。该光伏背板为本实施例上述所示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且上转换透明涂层3贴设于第二封装胶膜的背面。
42.实施例2
43.本实施例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具体参见实施例1,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44.其中,氟碳透明涂层1所用的氟碳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30份,聚偏氟乙烯树脂25份,丙烯酸树脂20份,异氰酸酯固化剂占7份,紫外线吸收剂0.5份,抗氧化剂0.3份,二氧化硅填料8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溶剂5份,流平剂0.3份,消泡剂0.5份。该氟碳透明涂层1的厚度为22μm。
45.其中,上转换透明涂层3所用上转换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碳树脂 60份,丙烯酸树脂20份,功能化上转换材料0.6份,异氰酸酯固化剂8份,流平剂占0.4 份,消泡剂占0.5份,稳定剂占1份,抗氧剂占0.5份,溶剂9份。该上转换透明涂层3 的厚度为10μm。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为经聚组氨酸表面功能化的nayf4:er
3+
/yb
3+
,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中表面修饰剂(即聚组氨酸)的质量百分占比为15%。
46.其中,阻水阻氧功能层21中氧化硅层213、氮化硅层212和氧化铝层211的厚度均为
40nm;光学基膜22的厚度为285μm;隔热功能层23是厚度为3μm的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且氧化钨纳米隔热涂料中氧化钨与丙烯酸酯树脂的质量比为0.4:10。
47.实施例3
48.本实施例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具体参见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49.其中,上转换透明涂层3所用上转换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50.氟碳树脂65份,丙烯酸树脂23份,功能化上转换材料0.8份,异氰酸酯固化剂占8 份,流平剂占0.7份,消泡剂占0.5份,稳定剂占1份,抗氧剂占0.5份,溶剂13份。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为依次经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和己二胺修饰的nayf4:ho
3+
/yb
3+
,该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中表面修饰剂(即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和己二胺)的质量百分占比为10%,且表面修饰剂中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与己二胺的质量比为1:1。
51.对比例1
52.本对比例的一种光伏背板,具体参照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 2的上转换透明涂层3替换成不具有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常规透明涂层,也即将实施例2 的上转换透明涂料中的功能化上转换材料替换成相同重量份的丙烯酸树脂,得到该常规透明涂层。
53.对比例2
54.本对比例的一种光伏背板,具体参照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 2的上转换透明涂料中的功能化上转换材料替换成未进行功能化的上转换材料。
55.对比例3
56.本对比例的一种光伏背板,具体参照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的透明功能膜2不具有阻水阻氧功能层21,也即将实施例2的阻水阻氧功能层21替换成相同厚度的聚丙烯薄膜。
57.性能测试
58.对实施例2-3及对比例1-3的光伏背板进行mek和老化测试,其测试数据如下表1 所示:
59.表1
[0060][0061]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中,由于上转换透明涂料中功能化上转换材料的加入以及透明功能膜2中磁控溅镀成型有阻水阻氧功能层21,所以,本发明所得的上转换光伏背板经pct处理后还具有很好的可见光透过率、附着力和耐黄变性能,且mek测试性能好,耐老化性好。
[0062]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63]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叠层设置的氟碳透明涂层、透明功能膜和上转换透明涂层;其中,所述透明功能膜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设置的阻水阻氧功能层、光学基膜和隔热功能层;其中,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是采用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固化剂及助剂混合制成上转换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所述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为上转换材料采用表面修饰剂经表面功能化所形成的表面带有能参与固化的官能基的上转换改性材料,所述上转换材料是对波长为980-1600nm的光辐射能产生光变色并转化成可见光的纳米上转换无机光致变色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阻氧功能层为在光学基膜表面经磁控溅镀依次成型的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氧化铝层;所述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氧化铝层的厚度均为10-8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功能层为在光学基膜表面涂布氧化钨纳米隔热涂料所形成的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所述氧化钨纳米隔热涂层的厚度为1-3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基膜为三层共挤成型的膜材,膜材的中间层为聚乙烯薄膜,且聚乙烯薄膜的正面和背面均为聚丙烯薄膜;所述光学基膜的厚度为200-3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修饰剂为单组分的玻尿酸、聚组氨酸、海藻酸或己二酸,或者双组分的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和己二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换材料是粒径为5-20nm的nayf4:er
3+
/yb
3+
、liyf4:yb
3+
/er
3+
、nayf4:yb
3+
/tm
3+
、nayf4:ho
3+
/yb
3+
、ho
3+
/yb
3+
共掺的gd2o3和e
3+
/yb
3+
共掺的ceo2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所用上转换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氟碳树脂50-80份,丙烯酸树脂10-40份,功能化上转换材料0.2-1份,异氰酸酯固化剂7-8份,流平剂0.2-1份,消泡剂0.2-0.5份,稳定剂0.4-1份,抗氧剂0.3-0.5份,溶剂5-15份;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的厚度为5-10μ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碳透明涂层的折射率为1.40-1.45,且所述透明功能膜的折射率为1.5-1.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碳透明涂层是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固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及助剂混合制成氟碳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碳透明涂层所用氟碳透明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20-45份,聚偏氟乙烯树脂15-30份,丙烯酸树脂15-2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6-10份,紫外线吸收剂0.2-1份,抗氧剂0.1-1份,二氧化硅填料5-12份,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溶剂3-10份,流平剂0.2-1份,消泡剂0.4-2份;所述氟碳透明涂层的厚度为10-30μm。11.一种双面光伏组件,包括从正面到背面依次叠层设置的光伏前板、第一封装胶膜、光伏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和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
所述的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所述上转换透明涂层贴设于所述第二封装胶膜的背面。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光伏背板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上转换光伏背板和双面光伏组件。该上转换光伏背板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叠设的氟碳透明涂层、透明功能膜和上转换透明涂层;透明功能膜包括从背面至正面依次设置的阻水阻氧功能层、光学基膜和隔热功能层;上转换透明涂层是用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功能化上转换材料、固化剂及助剂混合制成上转换透明涂料后经涂布固化成型;功能化上转换材料为用表面修饰剂经表面功能化形成的表面带有固化用官能基的上转换改性材料,上转换材料是对波长为980-1600nm的光能产生光变色并转化成可见光的纳米上转换无机光致变色材料。该上转换光伏背板能提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双面率、且长期户外使用的稳定性和耐老化性好。老化性好。老化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 张付特 唐邓 孙海龙 宋金帅 邓如华 苏晓磊 滕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