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

专利2024-06-25  80



1.本发明涉及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肺动脉高压是由多种已知或是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被: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大于等于25mmhg,肺动脉高压患者早起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恶劣,症状出现后多因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死亡。
3.现有医疗技术中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多是针对病因,采用手术或是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如包括西地那非、前列腺素以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比如安立生坦、波生坦等,都是降低肺动脉压力的靶向药物,而吸入型药物,如干粉或是雾化吸入剂也是常见的用于治疗或是缓解肺动脉高压的直接入肺的药剂,并且患者在治疗肺动脉高压过程中,几乎不可做任何激烈运动,配合治疗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息和卧床,这期间患者的心肺会因为疾病和长时间的不锻炼而出现呼吸肌疲劳,并且心肺功能会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肺动脉高压需要采用吸入式药物进行治疗和缓解,以及治疗期间心肺功能会下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主气筒,所述主气筒的左侧设置有单向进气机构,所述主气筒的上侧设置有单向出气机构,所述主气筒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主气筒的右侧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内径自左右两侧朝中间位置递减,所述文丘里管的下侧有药液添加机构,所述文丘里管的上侧设置有药粉添加机构,所述文丘里管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嘴,本发明可以通过对患者呼吸施加阻力来达到锻炼呼吸肌肉群的效果,从而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提高心肺储备,有助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和康复,并且可以在吸气时将药液或是药粉带入肺中,以起到药物直接入肺的治疗效果。
6.优选的,所述单向进气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主气筒内横向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主气筒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塞块,且第一塞块的右端与第一弹簧的左端相抵,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连接筒的左端相抵,所述第一塞块的边缘等距开设有通气槽,所述第一塞块的左端胶合有密封胶垫,该结构用于主气筒的左端开口只可进气不可出气。
7.优选的,所述单向出气机构包括副气筒,所述副气筒固定安装在主气筒的上端左侧,所述副气筒的内部下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塞块,且第二塞块的边缘等距开设有通气槽,所
述第二塞块的下端胶合有密封胶垫,所述副气筒的内部竖向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下端与第二塞块的上端相抵,所述副气筒的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限位环的下端相抵,该结构用于副气筒的上端开口只可出气,不可进气。
8.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导槽,所述副气筒的左端内壁竖向开设有导槽,且导槽内转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置于副气筒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母,且螺母固定安装在限位环的左端,该结构用于调节进气所需的呼气力度,以对患者呼气运动时施加阻力,从而达到锻炼呼气肌肉群的效果。
9.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螺套,所述主气筒的右端开口处转动安装有螺套,且螺套通过螺纹套接在连接筒上,所述螺套的右端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拨片,该结构用于调节进气所需的吸气力度,以对患者吸气运动时施加阻力,从而达到锻炼吸气肌肉群的效果。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左侧外壁胶合有密封胶圈,所述连接筒的外壁等距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主气筒的右端内壁等距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该结构用于限制连接筒在主气筒内转动,但是可以进行横向移动,从而保证第二调节机构可以有效的进行操作。
11.优选的,所述药液添加机构包括瓶槽,所述文丘里管的下端开设有瓶槽,且瓶槽的上端开设有与文丘里管内部相连通的药液出药口,所述瓶槽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药瓶,且药瓶的上端开口处塞有密封胶塞,所述密封胶塞的中心位置竖向插设有吸引管,且吸引管的上端插设在药液出药口内,所述吸引管的上端呈锥形,所述药液出药口的上端开口内固定设置有雾化挡片,所述雾化挡片正对吸引管的上端开口,该结构用于在吸气时,通过文丘里效应让药液得以雾化伴随空气进入患者肺部,以起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12.优选的,所述药粉添加机构包括卡槽,所述文丘里管的上端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下端开设有与文丘里管内部相连通的药粉出药口,所述卡槽内嵌有储药盘,且储药盘内部转动安装有分隔叶轮,所述分隔叶轮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储药盘的下端开设有与药粉出药口相连通的下药口,所述储药盘的上端开口处滑动连接有滑盖,所述滑盖的下端左侧胶合有限位凸块,所述转盘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拨块,所述卡槽的内壁胶合有限位胶块,且限位胶块的内径与拨块的外径相适配,该结构用于在患者吸气时,通过文丘里效应让药粉得以通过空气进入患者肺中,从而起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13.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左端等距设置有四组挡条,且挡条的左端外壁与文丘里管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条的左端外壁胶合有密封垫,且密封垫的内径大于文丘里管内壁上下两侧的开口直径,该结构用于通过转动连接头来改变挡条的位置,使得挡条配合密封垫可以密封药液出药口和药粉出药口两组出药口,使得在不需要或是需要单种药物时,可以进行选择性开关。
14.优选的,所述连接头的左端设置有套块,所述文丘里管的右端外壁等距设置有三组圆形凸块,且圆形凸块的直径与套块的内径相适配,该结构用于对卡槽在文丘里管上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从而方便控制挡条的位置,以便于控制两组出药口的开关。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调节机构可以控制单向进气和出气机构的处罚力度,从而在患者采用本装置进行深呼吸训练时,可以对其呼吸动作施加阻力,从而起到锻炼呼吸肌肉群的功能,以提升其心肺功能,提高心肺储
备,有助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和康复,并且通过药液添加机构和药粉添加机构,使得患者在采用本装置进行吸气时,可以让干粉或是雾化的药液与空气一并吸入肺中,从而使得药物可以直接入肺,起到治疗的效果,通过锻炼和入药两种方式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中瓶槽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图4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中文丘里管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中储药盘和转盘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中储药盘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中卡槽处的右视剖面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中连接头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中连接头和文丘里管的连接结构右视示意图。
28.图中:1、主气筒;2、第一弹簧;3、第一塞块;4、通气槽;5、密封胶垫;6、副气筒;7、第二塞块;8、第二弹簧;9、限位环;10、导槽;11、螺杆;12、旋钮;13、螺母;14、螺套;15、拨片;16、连接筒;17、密封胶圈;18、限位槽;19、限位块;20、文丘里管;21、瓶槽;22、药液出药口;23、药瓶;24、密封胶塞;25、吸引管;26、雾化挡片;27、卡槽;28、药粉出药口;29、储药盘;30、分隔叶轮;31、转盘;32、下药口;33、滑盖;34、限位凸块;35、拨块;36、限位胶块;37、连接头;38、气嘴;39、挡条;40、密封垫;41、套块;42、圆形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主气筒1,主气筒1的左侧设置有单向进气机构,单向进气机构包括第一弹簧2,主气筒1内横向设置有第一弹簧2,主气筒1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塞块3,且第一塞块3的右端与第一弹簧2的左端相抵,第一弹簧2的右端与连接筒16的左端相抵,第一塞块3的边缘等距开设有通气槽4,第一塞块3的左端胶合有密封胶垫5,如图2,使用时,保持两组出药口关闭,随后用嘴包住气嘴38进行吸气,吸气时,主气筒1至气嘴38内的空气会被吸入肺中,
并且吸气时的吸力以及产生的负压效果会对第一塞块3施加一个朝右的力,而第一塞块3会对第一弹簧2施加压力,当吸力大于第一塞块3朝右移动的阻力时,第一塞块3会朝右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2,当第一塞块3左侧的密封胶垫5不与主气筒1的内壁贴合时,主气筒1左侧开口的空气会被吸入主气筒1内,并通过密封胶垫5进入连接筒16和文丘里管20,直至从气嘴38处被患者吸入,该过程中,由于第一弹簧2对第一塞块3的移动施加了抗阻,从而使得患者通过吸气运动,打开第一塞块3的所需的力度增加,从而使得吸气时的肌肉群相较平常的深呼吸所受到的抗阻更大,因此可以增加对吸气时的肌肉群起到锻炼效果,并且在停止吸气运动后,第一弹簧2会通过复弹力将第一塞块3推动复位,以改变主气筒1的左端开口;
31.主气筒1的右侧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有连接筒16,且连接筒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文丘里管20,,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螺套14,主气筒1的右端开口处转动安装有螺套14,且螺套14通过螺纹套接在连接筒16上,连接筒16的外壁开设有与螺套14相适配的外螺纹,螺套14的右端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拨片15,连接筒16的左侧外壁胶合有密封胶圈17,连接筒16的外壁等距开设有限位槽18,主气筒1的右端内壁等距设置有限位块19,且限位块19在限位槽18内滑动,如图2所示,结合上文,当需要调节吸气运动的锻炼力度时,只需将拨片15转动拨片15会带动螺套14旋转与连接筒16表面的螺纹进行配合,连接筒16通过螺纹运动会在主气筒1的右端开口处进行横向移动,并且由于限位槽18对限位块19的限位,连接筒16不可进行转动,当连接筒16朝主气筒1内伸入时,会挤压第一弹簧2的右端,致使第一弹簧2被压缩,且其通过复弹力会对第一塞块3施加一个朝左的推力,致使第一塞块3被触发朝右移动所需的力度增加,从而使得患者做吸气运动时,需要产生更大的吸气力度才能够带动第一塞块3朝右移动,因此对患者的吸气肌肉群施加了更大抗阻,致使患者的吸气肌肉群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而当连接筒16朝右移动时,其对第一弹簧2施加的挤压力度减小,第一弹簧2对第一塞块3施加的阻力减小,因此第一塞块3在患者进行吸气运动时的抗阻即减小,从而可以让患者进行更轻松的吸气锻炼;
32.主气筒1的上侧设置有单向出气机构,单向出气机构包括副气筒6,副气筒6固定安装在主气筒1的上端左侧,副气筒6的内部下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塞块7,且第二塞块7的边缘等距开设有通气槽4,第二塞块7的下端胶合有密封胶垫5,副气筒6的内部竖向设置有第二弹簧8,且第二弹簧8的下端与第二塞块7的上端相抵,副气筒6的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环9,第二弹簧8的上端与限位环9的下端相抵,如图2和图3,如单向进气机构一般,只不过是在患者进行呼气运动时,患者呼出的气体会进入到主气筒1内,并且使得主气筒1内的压强增大,第二塞块7会在受到足够的压强影响下朝上移动并压缩第二弹簧8,而第二塞块7下表面的密封胶垫5不与副气筒6的下端内壁贴合后,主气筒1内的空气即会通过第二塞块7外侧的密封胶垫5,直至从副气筒6的上端开口排出,而由于第二弹簧8对第二塞块7施加的阻力,使得患者进行呼气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相较正常的深呼吸更大,因此患者的呼气肌肉群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33.主气筒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导槽10,副气筒6的左端内壁竖向开设有导槽10,且导槽10内转动安装有螺杆11,螺杆11的上端置于副气筒6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2,螺杆11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母13,且螺母13固定安装在限位环9的左端,如图2和图3,与第二调节机构相似原理,在需要调节呼气锻炼力度时,可将旋钮12转动,旋钮12会带动螺杆11转动,随后套接在螺杆11上的螺母13会通过螺纹作用带动限位环9沿
着导槽10升降,当限位环9朝下移动时,对第二弹簧8的上端会受到压力影响而被压缩,并通过复弹力对第二塞块7施加一个朝下的推力,致使患者进行呼气运动时所受到的抗阻增加,锻炼效果也会增加,相反当限位环9朝上移动时,对第二弹簧8施加的限制小,第二弹簧8对第二塞块7的推力减小,即第二塞块7触发上移所需的力降低,因此患者可以通过相对轻松的呼气运动来带动第二塞块7上移让呼出的气体排出,配合单向进气机构,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呼吸肌肉群进行锻炼,从而提升其心肺功能,有助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和康复;
34.文丘里管20的内径自左右两侧朝中间位置递减,文丘里管20的下侧有药液添加机构,药液添加机构包括瓶槽21,文丘里管20的下端开设有瓶槽21,且瓶槽21的上端开设有与文丘里管20内部相连通的药液出药口22,瓶槽21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药瓶23,且药瓶23的上端开口处塞有密封胶塞24,密封胶塞24的中心位置竖向插设有吸引管25,且吸引管25的上端插设在药液出药口22内,吸引管25的上端呈锥形,药液出药口22的上端开口内固定设置有雾化挡片26,雾化挡片26正对吸引管25的上端开口,如图4和图5,使用前,将密封胶塞24从药瓶23内拔出,然后朝药瓶23内注入药液,随后将密封胶塞24塞在药瓶23的上端开口处,使得开口密封,随后通过螺纹将药瓶23的上端旋转插入瓶槽21内,使得吸引管25正对药液出药口22插入即可,当药液出药口22处于打开状态时,需要装置平置,即吸引管25与水平面垂直,这样在患者吸气,气体经过文丘里管20的中心位置,由于文丘里效应,即空气在经过缩小的过流端面时,空气流速增大,并且周遭压力降低,即通过负压会对药液出药口22和药粉出药口28处产生吸力,该吸力足够时,即患者用力吸气,且需要保证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将连接筒16的左端调节至最远离第一塞块3的一侧,让单向进气机构对患者吸气时产生的抗阻处于最低状态,会导致吸引管25将药瓶23内的药液吸出并且上升,快速上升的药液会在经过吸引管25的上端狭小开口喷出时撞击雾化挡片26,并因此雾化,伴随经过文丘里管20中心的空气被患者吸入,从而可以让雾化的药物进入患者肺中进行药物治疗;
35.文丘里管20的上侧设置有药粉添加机构,药粉添加机构包括卡槽27,文丘里管20的上端开设有卡槽27,且卡槽27的下端开设有与文丘里管20内部相连通的药粉出药口28,卡槽27内嵌有储药盘29,且储药盘29内部转动安装有分隔叶轮30,分隔叶轮3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31,药粉出药口28卡在卡槽27内不可转动位移,而卡槽27的右侧内径大于分隔叶轮30和拨块35的外径,即分隔叶轮30和拨块35可在卡槽27的右侧内实施转动,储药盘29的下端开设有与药粉出药口28相连通的下药口32,储药盘29的上端开口处滑动连接有滑盖33,滑盖33的下端左侧胶合有限位凸块34,转盘31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拨块35,拨块35的组数与分隔叶轮30的叶片数相对应,并且位置相同,卡槽27的内壁胶合有限位胶块36,且限位胶块36的内径与拨块35的外径相适配,如图6至图9,可实现将滑盖33朝左滑动打开,随后将药粉倒入分隔叶轮30的间隔内,随后可将滑盖33关闭,让限位凸块34嵌入储药盘29上端开口的凹槽内对滑盖33进行限位,使得滑盖33不会自然打开,并且处于下侧的拨块35会在限位胶块36被被限位,因此不会自然转动,随后在使用时,需保证药粉出药口28的下端开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装置处于水平状态,即药粉出药口28的下端开口垂直与水平面,随后将拨块35转动,使得拨块35带动分隔叶轮30转动将间隔内的药物朝下移动,直至间隔内的药物对准下药口32并自然下落进入药粉出药口28内后,此时处于最下侧的拨块35会被限位胶块36卡住限位,而当患者吸气时,处于药粉出药口28内的药粉会通过上文所解释的文丘里效应被吸出,并会随着空气进入患者的肺部进行药物治疗,可通过观察气嘴38的右侧开口
内壁是否有药物残留来确定是否正常服用,并且无论是药液还是药粉服用完毕后均需要一定时间将出药口关闭,尤其是呼气时,需要保证药粉出药口28处于关闭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呼出空气中的水汽弄潮药粉;
36.文丘里管2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头37,且连接头3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嘴38,连接头37的左端等距设置有四组挡条39,且挡条39的左端外壁与文丘里管20的内壁相贴合,挡条39的左端外壁胶合有密封垫40,且密封垫40的内径大于文丘里管20内壁上下两侧的开口直径,连接头37的左端设置有套块41,文丘里管20的右端外壁等距设置有三组圆形凸块42,且圆形凸块42的直径与套块41的内径相适配,如图10和图11,挡条39正常状态下,其上下两组会分别通过密封垫40密封药液出药口22和药粉出药口28,并且在另外两组处于文丘里管20的内部后侧,而上侧圆形凸块42会嵌在套块41内对连接头37和文丘里管20进行限位,使得连接头37和文丘里管20不会自然转动,当将连接头37从而上方朝后转动时,上侧圆形凸块42受力从套块41内脱出,并且四组挡条39会被带动旋转,当后侧圆形凸块42嵌入套块41内时,最上侧的挡条39不再遮蔽药粉出药口28,即药粉出药口28处于打开状态,而药液出药口22依旧会被挡条39通过密封垫40密封,逆向转回即由处于图6所示状态,药粉出药口28和药液出药口22均关闭的状态,当连接头37自上而下朝前侧转动时,下侧挡条39旋转并打开药液出药口22,而药粉出药口28处于关闭状态,根据上述操作,可控制药液出药口22和药粉出药口28的开关,以方便根据呼吸训练状态和服药要求进行自我调节。
3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主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筒(1)的左侧设置有单向进气机构,所述主气筒(1)的上侧设置有单向出气机构,所述主气筒(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主气筒(1)的右侧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有连接筒(16),且连接筒(1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文丘里管(20),所述文丘里管(20)的内径自左右两侧朝中间位置递减,所述文丘里管(20)的下侧有药液添加机构,所述文丘里管(20)的上侧设置有药粉添加机构,所述文丘里管(2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头(37),且连接头(3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嘴(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机构包括第一弹簧(2),所述主气筒(1)内横向设置有第一弹簧(2),所述主气筒(1)的内部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一塞块(3),且第一塞块(3)的右端与第一弹簧(2)的左端相抵,所述第一弹簧(2)的右端与连接筒(16)的左端相抵,所述第一塞块(3)的边缘等距开设有通气槽(4),所述第一塞块(3)的左端胶合有密封胶垫(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出气机构包括副气筒(6),所述副气筒(6)固定安装在主气筒(1)的上端左侧,所述副气筒(6)的内部下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塞块(7),且第二塞块(7)的边缘等距开设有通气槽(4),所述第二塞块(7)的下端胶合有密封胶垫(5),所述副气筒(6)的内部竖向设置有第二弹簧(8),且第二弹簧(8)的下端与第二塞块(7)的上端相抵,所述副气筒(6)的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环(9),所述第二弹簧(8)的上端与限位环(9)的下端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导槽(10),所述副气筒(6)的左端内壁竖向开设有导槽(10),且导槽(10)内转动安装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的上端置于副气筒(6)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2),所述螺杆(11)上通过螺纹套接有螺母(13),且螺母(13)固定安装在限位环(9)的左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螺套(14),所述主气筒(1)的右端开口处转动安装有螺套(14),且螺套(14)通过螺纹套接在连接筒(16)上,所述螺套(14)的右端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拨片(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6)的左侧外壁胶合有密封胶圈(17),所述连接筒(16)的外壁等距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主气筒(1)的右端内壁等距设置有限位块(19),且限位块(19)在限位槽(18)内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添加机构包括瓶槽(21),所述文丘里管(20)的下端开设有瓶槽(21),且瓶槽(21)的上端开设有与文丘里管(20)内部相连通的药液出药口(22),所述瓶槽(21)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药瓶(23),且药瓶(23)的上端开口处塞有密封胶塞(24),所述密封胶塞(24)的中心位置竖向插设有吸引管(25),且吸引管(25)的上端插设在药液出药口(22)内,所述吸引管(25)的上端呈锥形,所述药液出药口(22)的上端开口内固定设置有雾化挡片(26),所述雾化挡片(26)正对吸引管(25)的上端开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粉添加机构包括卡槽(27),所述文丘里管(20)的上端开设有卡槽(27),且卡槽(27)的
下端开设有与文丘里管(20)内部相连通的药粉出药口(28),所述卡槽(27)内嵌有储药盘(29),且储药盘(29)内部转动安装有分隔叶轮(30),所述分隔叶轮(30)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盘(31),所述储药盘(29)的下端开设有与药粉出药口(28)相连通的下药口(32),所述储药盘(29)的上端开口处滑动连接有滑盖(33),所述滑盖(33)的下端左侧胶合有限位凸块(34),所述转盘(31)的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拨块(35),所述卡槽(27)的内壁胶合有限位胶块(36),且限位胶块(36)的内径与拨块(35)的外径相适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7)的左端等距设置有四组挡条(39),且挡条(39)的左端外壁与文丘里管(20)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条(39)的左端外壁胶合有密封垫(40),且密封垫(40)的内径大于文丘里管(20)内壁上下两侧的开口直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7)的左端设置有套块(41),所述文丘里管(20)的右端外壁等距设置有三组圆形凸块(42),且圆形凸块(42)的直径与套块(41)的内径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肺动脉高压联合治疗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主气筒,所述主气筒的左侧设置有单向进气机构,所述主气筒的上侧设置有单向出气机构,所述主气筒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主气筒的右侧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连接有连接筒,且连接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内径自左右两侧朝中间位置递减,所述文丘里管的下侧有药液添加机构,所述文丘里管的上侧设置有药粉添加机构。本发明可以通过对患者呼吸施加阻力来达到锻炼呼吸肌肉群的效果,从而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提高心肺储备,有助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和康复,并且可以在吸气时将药液或是药粉带入肺中,以起到药物直接入肺的治疗效果。入肺的治疗效果。入肺的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 徐礼 李江 宋洁 陈静远 陈雨思 陈文杰 罗小琴 李子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3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