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23  60


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


背景技术:

2.计算机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在使用计算机时cpu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计算机的功能越强大、运行速度越快、运行程序越多产生的热量也越多,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散去,否则会使cpu的温度升高,造成计算机卡顿、死机、甚至烧毁cpu,因此需要使用cpu散热器对cpu进行散热,使cpu工作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保证cpu的正常工作。
3.目前使用的cpu散热器,散热效率低,增加cup温度过高的几率,增加cpu产生异常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因目前使用的散热器,散热效率低,增加cpu产生异常几率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包括安装件、散热组件和微型泵;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连接架、散热片、散热管、搅动件和风扇;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所述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内设置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下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片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散热片的中部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两侧设有对称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通风孔的圆周方向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安装件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所述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从所述通风孔两侧的一组所述安装孔内穿过;所述连接架的上端设有储存件;所述储存件与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上端设置所述微型泵;所述微型泵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泵设有多组排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微型泵的吸入口与所述储存件的一端连通;所述微型泵的排出口与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件连通;所述储存件和所述散热管内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微型泵用于实现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储存件和所述散热管中的循环流动;所述连接架内设置所述搅动件;所述搅动件从所述通风孔内穿过;所述搅动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架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两侧设置所述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连接架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风扇的转动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风扇的转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
6.工作时,将散热器安装在计算机内,使安装件靠近计算机的cpu,在计算机工作时安装件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管,再经过散热管传递给散热片,进而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进而对cpu进行散热,进而使cpu的温度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而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同时微型泵工作,进而使导热介质在储存件和散热管内循环流动,导热介质经过安装件时,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吸收到导热介质内,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传递速
度,进而提高cpu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风扇工作,进而加速散热片周围以及散热片之间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散热片上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风扇工作时,风扇带动搅动件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流动的空气对搅动件产生作用力,进而带动搅动件转动,进而带动搅动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cpu产生异常的几率,进而提高cpu工作的可靠性。
7.优选的,所述安装件的中部设有一号散热槽;所述一号散热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安装槽的下侧设有二号散热槽;所述二号散热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二号散热槽与所述一号散热槽连通。
8.搅动件带动安装件附件的空气向上移动时,一号散热槽内的空气减少,进而将安装件四周的空气经过二号散热槽吸到一号散热槽到内,空气在二号散热槽内移动时与散热管产生热交换,进而将散热管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散热管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空气与安装件产生热交换,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9.优选的,所述连接架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从所述通风孔内穿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搅动件的中部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结构的侧面设有搅动结构;所述搅动结构沿所述连接结构的圆柱面螺旋设置。
10.风扇使散热片之间的空气流动时,流动的空气对搅动结构产生作用力,又因为两个风扇的转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进而对搅动结构产生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且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在搅动结构转动轴线的两侧,进而对搅动结构产生力偶作用,进而带动搅动结构转动,进而搅动结构带动搅动结构上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搅动结构加速周围空气的流动,进而加速散热片热量向空气中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11.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上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弧形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沿所述通风孔的边缘设置;所述搅动结构的螺旋升角为40
°
~50
°

12.通过设置弧形的导向结构,当风沿在散热片之间移动时,风沿着导向结构的表面向斜上方移动,进而增加风向通风孔内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进入通风孔内的风量,进而增加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附近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与螺旋升角有关,当螺旋升角过大时,搅动结构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大,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较大,但此时竖直方向的力较小,导致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较小,当螺旋升角过小时,竖直方向的分力较大,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较大,但此时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小,导致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较慢,通过将螺旋升角设为40
°
~50
°
,进而在保证搅动结构转动速度的同时保证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附近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13.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储存件为整体式结构;所述储存件包括壳体
结构和筒状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的上端设置所述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散热管一一对应;所述筒状结构的下端设有窄槽;所述窄槽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窄槽的上端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腔连通;所述窄槽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结构的内腔连通;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结构的下端设有接口结构;所述接口结构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接口结构与所述微型泵的吸入口连通。
14.导热介质从散热管进入筒状结构时,导热介质通过窄槽向下壳体结构内流动,由于窄槽宽度较小,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使一部分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同时使其余的导热介质沿着筒状结构向筒状结构内部流动,进而使这部分导热介质从窄槽的其他处向下流动,进而使导热介质在窄槽处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面状形态,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快速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面状的导热介质撞击到壳体结构底面上时进行反弹,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反弹,进而增加不同窄槽之间导热介质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同时增加同一窄槽不同位置之间导热介质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混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15.优选的,所述壳体结构内部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筒状;所述散热结构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结构的两侧连接;所述散热结构的轴线与所述筒状结构的轴线相互垂直。
16.导热介质从窄槽流到壳体结构内时,导热介质撞击在散热结构的侧壁上,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流动,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混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导热介质撞击到散热结构的侧壁上时,散热结构的侧壁与导热介质产生热量交换,进而进一步减少导热介质中的热量,进而进一步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17.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方案,所述储存件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储存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管一一对应;所述水箱上设有筒状部;所述筒状部上下间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筒状部之间设有过口;最下面一个所述筒状部靠近所述微型泵吸入口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泵的吸入口固定连接;最上面一个所述筒状部靠近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管固定连接。
18.导热介质进入最上面的筒状部后,从筒状部下侧的过口向下面一个筒状部内流动,由于过口宽度较小,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使一部分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同时使其余的导热介质沿着筒状部向筒状部内部流动,进而使这部分导热介质从过口的其他处向下流动,进而使导热介质在过口处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面状形态,进而使导热介质在每个筒状部内都形成一个面状形态,进而快速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最下面一个筒状部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
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导热介质在经过过口向下流动时,会向过口的两侧产生扩散,进而撞击到下面一个筒状部的下侧壁上,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反弹,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19.优选的,最上面一个所述筒状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内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上端抵触在所述卡接部内;两个所述卡接部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金属片经冲裁和折弯制成;所述弹性件的两端抵触在所述缓冲件上。
20.通过弹性件将缓冲件卡在卡接部内,进而两个缓冲件之间形成一个很窄的通道,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增加导热介质向筒状部内部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形成面状的宽度,进而增加导热介质的散热速度,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21.优选的,所述微型泵为齿轮泵;所述微型泵内设有多个相互分开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与所述排出口一一对应;所述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微型泵吸入口与排出口之间;所述齿轮组同步联动。
22.通过在微型泵内设置多组齿组,且各齿轮组之间同步联动,进而个齿轮组的转动速度一致,进而使各个吸入口吸入导热介质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各排出口排出导热介质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导热介质进入散热管道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各散热管道内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相等,进而使各散热管道内导热介质从安装件吸收热量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安装件各处的散热速度相等,进而使cpu各处的散热速度相等,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多组齿轮组集成在同一个微型泵内,且齿轮组之间同步联动,进而减小齿轮泵的数量,进而减小齿轮泵占有的空间,进而减小散热器的体积,进而方便散热器的安装;同时减少齿轮泵的成本,进而节约散热器的成本。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4.1.本发明中将散热器安装在计算机内,使安装件靠近计算机的cpu,在计算机工作时安装件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管,再经过散热管传递给散热片,进而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进而对cpu进行散热,进而使cpu的温度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而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同时微型泵工作,进而使导热介质在储存件和散热管内循环流动,导热介质经过安装件时,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吸收到导热介质内,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风扇工作,进而加速散热片周围以及散热片之间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散热片上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风扇工作时,风扇带动搅动件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流动的空气对搅动件产生作用力,进而带动搅动件转动,进而带动搅动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25.2.本发明中搅动件带动安装件附件的空气向上移动时,一号散热槽内的空气减少,进而将安装件四周的空气经过二号散热槽吸到一号散热槽到内,空气在二号散热槽内
移动时与散热管产生热交换,进而将散热管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散热管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空气与安装件产生热交换,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26.3.本发明中风扇使散热片之间的空气流动时,流动的空气对搅动结构产生作用力,又因为两个风扇的转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进而对搅动结构产生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且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在搅动结构转动轴线的两侧,进而对搅动结构产生力偶作用,进而带动搅动结构转动,进而搅动结构带动搅动结构上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搅动结构加速周围空气的流动,进而加速散热片热量向空气中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27.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弧形的导向结构,当风沿在散热片之间移动时,风沿着导向结构的表面向斜上方移动,进而增加风向通风孔内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进入通风孔内的风量,进而增加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附近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与螺旋升角有关,当螺旋升角过大时,搅动结构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大,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较大,但此时竖直方向的力较小,导致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较小,当螺旋升角过小时,竖直方向的分力较大,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较大,但此时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小,导致搅动结构的转动速度较慢,通过将螺旋升角设为40
°
~50
°
,进而在保证搅动结构转动速度的同时保证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附近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28.5.本发明中导热介质从散热管进入筒状结构时,导热介质通过窄槽向下壳体结构内流动,由于窄槽宽度较小,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使一部分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同时使其余的导热介质沿着筒状结构向筒状结构内部流动,进而使这部分导热介质从窄槽的其他处向下流动,进而使导热介质在窄槽处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面状形态,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快速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面状的导热介质撞击到壳体结构底面上时进行反弹,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反弹,进而增加不同窄槽之间导热介质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同时增加同一窄槽不同位置之间导热介质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混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中散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中储存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4是本发明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6是本发明中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发明中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9是本发明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是本发明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是本发明中搅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3是本发明中微型泵的结构示意图;
43.图中:安装件1、安装槽11、一号散热槽12、二号散热槽13、散热组件2、连接架21、散热片22、通风孔221、安装孔222、导向结构223、散热管23、搅动件24、连接结构241、搅动结构242、风扇25、微型泵3、齿轮组31、储存件4、壳体结构41、接口结构411、散热结构412、筒状结构42、窄槽421、水箱43、筒状部431、卡接部4311、过口432、弹性件433、缓冲件434。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5.如图1、图2、图4、图5、图6、图10和图11所示,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包括安装件1、散热组件2和微型泵3;所述安装件1上设置所述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连接架21、散热片22、散热管23、搅动件24和风扇25;所述安装件1上设置所述连接架21;所述连接架21与所述安装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21内设置所述散热片22;所述散热片22上下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片22与所述连接架21连接;所述散热片22的中部设有通风孔221;所述通风孔221的两侧设有对称设有安装孔222;所述安装孔222沿所述通风孔221的圆周方向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安装件1上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11内设置所述散热管23;所述散热管23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散热管23与所述安装件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管23的两端分别从所述通风孔221两侧的一组所述安装孔222内穿过;所述连接架21的上端设有储存件4;所述储存件4与所述连接架21连接;所述连接架21的上端设置所述微型泵3;所述微型泵3与所述连接架21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泵3设有多组排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微型泵3的吸入口与所述储存件4的一端连通;所述微型泵3的排出口与所述散热管23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件4连通;所述储存件4和所述散热管23内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微型泵3用于实现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储存件4和所述散热管23中的循环流动;所述连接架21内设置所述搅动件24;所述搅动件24从所述通风孔221内穿过;所述搅动件2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架21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21的两侧设置所述风扇25;所述风扇25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风扇25的转动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风扇25的转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25与所述连接架21固定连接。
46.工作时,将散热器安装在计算机内,使安装件1靠近计算机的cpu,在计算机工作时安装件1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管23,再经过散热管23传递给散热片22,进而通过散热片22将热量传递给空气,进而对cpu进行散热,进而使cpu的温度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进而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同时微型泵3工作,进而使导热介质在储存件4和散热管23内循环流动,导热介质经过安装件1时,将安装件1上的热量吸收到导热介质内,进而提高安装件1上热量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风扇25工作,进而加速散热片22周围以及散热片22之间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散热片22上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风扇25工作时,风扇25带动搅动件24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流动的空气对搅动件24产生作用力,进而带动搅动件24转动,进而带动搅动件24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1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1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1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cpu产生异常的几率,进而提高cpu工作的可靠性。
47.如图6和图10所示,所述安装件1的中部设有一号散热槽12;所述一号散热槽12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安装槽11的下侧设有二号散热槽13;所述二号散热槽13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二号散热槽13与所述一号散热槽12连通。
48.搅动件24带动安装件1附件的空气向上移动时,一号散热槽12内的空气减少,进而将安装件1四周的空气经过二号散热槽13吸到一号散热槽12到内,空气在二号散热槽13内移动时与散热管23产生热交换,进而将散热管23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散热管23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空气与安装件1产生热交换,进而将安装件1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49.如图4、图5和图12所示,所述连接架21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从所述通风孔221内穿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架21固定连接;所述搅动件24的中部设有连接结构241;所述连接结构241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结构241的侧面设有搅动结构242;所述搅动结构242沿所述连接结构241的圆柱面螺旋设置。
50.风扇25使散热片22之间的空气流动时,流动的空气对搅动结构242产生作用力,又因为两个风扇25的转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进而对搅动结构242产生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且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在搅动结构242转动轴线的两侧,进而对搅动结构242产生力偶作用,进而带动搅动结构242转动,进而搅动结构242带动搅动结构242上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1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1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1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搅动结构242加速周围空气的流动,进而加速散热片22热量向空气中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51.如图4、图5、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散热片22上设有导向结构223;所述导向结构223为弧形结构;所述导向结构223沿所述通风孔221的边缘设置;所述搅动结构242的螺旋升角为40
°
~50
°

52.通过设置弧形的导向结构223,当风沿在散热片22之间移动时,风沿着导向结构223的表面向斜上方移动,进而增加风向通风孔221内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进入通风孔221内的风量,进而增加搅动结构242的转动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1附近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散热片22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搅动结构242的转动速度与螺旋升角有关,当螺旋升角过大时,搅动结构242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大,搅动结构242的转动速度较大,但此时竖直方向的力较小,导致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较小,当螺旋升角过小时,竖直方向的分力较大,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较大,但此时水平方向的分力较小,导致搅动结构242的转动速度较慢,通过将螺旋升角设为40
°
~50
°
,进而在
保证搅动结构242转动速度的同时保证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1附近空气向上移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53.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储存件4为整体式结构;所述储存件4包括壳体结构41和筒状结构42;所述壳体结构41的上端设置所述筒状结构42;所述筒状结构4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筒状结构42与所述散热管23一一对应;所述筒状结构42的下端设有窄槽421;所述窄槽421沿所述筒状结构42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窄槽421的上端与所述筒状结构42的内腔连通;所述窄槽42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结构41的内腔连通;所述筒状结构42与所述散热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结构41的下端设有接口结构411;所述接口结构41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接口结构411与所述微型泵3的吸入口连通。
54.导热介质从散热管23进入筒状结构42时,导热介质通过窄槽421向下壳体结构41内流动,由于窄槽421宽度较小,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使一部分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同时使其余的导热介质沿着筒状结构42向筒状结构42内部流动,进而使这部分导热介质从窄槽421的其他处向下流动,进而使导热介质在窄槽421处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面状形态,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快速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面状的导热介质撞击到壳体结构41底面上时进行反弹,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反弹,进而增加不同窄槽421之间导热介质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同时增加同一窄槽421不同位置之间导热介质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混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55.如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壳体结构41内部设有散热结构412;所述散热结构412为筒状;所述散热结构412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结构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结构41的两侧连接;所述散热结构412的轴线与所述筒状结构42的轴线相互垂直。
56.导热介质从窄槽421流到壳体结构41内时,导热介质撞击在散热结构412的侧壁上,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流动,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混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导热介质撞击到散热结构412的侧壁上时,散热结构412的侧壁与导热介质产生热量交换,进而进一步减少导热介质中的热量,进而进一步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57.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所述储存件4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储存件4包括水箱43;所述水箱43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水箱43与所述散热管23一一对应;所述水箱43上设有筒状部431;所述筒状部431上下间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筒状部431之间设有过口432;最下面一个所述筒状部431靠近所述微型泵3吸入口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泵3的吸入口固定连接;最上面一个所述筒状部431靠近所述散热管23的一端与所
述散热管23固定连接。
58.导热介质进入最上面的筒状部431后,从筒状部431下侧的过口432向下面一个筒状部431内流动,由于过口432宽度较小,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使一部分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同时使其余的导热介质沿着筒状部431向筒状部431内部流动,进而使这部分导热介质从过口432的其他处向下流动,进而使导热介质在过口432处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面状形态,进而使导热介质在每个筒状部431内都形成一个面状形态,进而快速降低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最下面一个筒状部431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导热介质在经过过口432向下流动时,会向过口432的两侧产生扩散,进而撞击到下面一个筒状部431的下侧壁上,进而使导热介质向不同的方向反弹,进而增加导热介质之间相互撞击和混合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混合的均匀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导热介质温度的差异性,进而降低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热传递速度的差异性,进而提高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59.如图2、图3和图9所示,最上面一个所述筒状部431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接部4311;所述卡接部4311内设有缓冲件434;所述缓冲件434的上端抵触在所述卡接部4311内;两个所述卡接部4311之间设有弹性件433;所述弹性件433为金属片经冲裁和折弯制成;所述弹性件433的两端抵触在所述缓冲件434上。
60.通过弹性件433将缓冲件434卡在卡接部4311内,进而两个缓冲件434之间形成一个很窄的通道,进而阻碍导热介质向下流动,进而增加导热介质向筒状部431内部移动的几率,进而增加导热介质形成面状的宽度,进而增加导热介质的散热速度,而降低重新进入散热管23内导热介质的温度,进而促进导热介质与安装件1之间的热交换,进而提高安装件1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6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13所示,所述微型泵3为齿轮泵;所述微型泵3内设有多个相互分开的齿轮组31;所述齿轮组31与所述排出口一一对应;所述齿轮组31设置在所述微型泵3吸入口与排出口之间;所述齿轮组31同步联动。
62.通过在微型泵3内设置多组齿组,且各齿轮组31之间同步联动,进而个齿轮组31的转动速度一致,进而使各个吸入口吸入导热介质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各排出口排出导热介质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导热介质进入散热管23道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各散热管23道内导热介质的流动速度相等,进而使各散热管23道内导热介质从安装件1吸收热量的速度相等,进而使安装件1各处的散热速度相等,进而使cpu各处的散热速度相等,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多组齿轮组31集成在同一个微型泵3内,且齿轮组31之间同步联动,进而减小齿轮泵的数量,进而减小齿轮泵占有的空间,进而减小散热器的体积,进而方便散热器的安装;同时减少齿轮泵的成本,进而节约散热器的成本。
63.工作时,将散热器安装在计算机内,使安装件1靠近计算机的cpu,在计算机工作时安装件1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管23,再经过散热管23传递给散热片22,进而通过散热片22将热量传递给空气,进而对cpu进行散热,进而使cpu的温度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而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同时微型泵3工作,进而使导热介质在储存件4和散热管23内循环流动,导热介质经过安装件1时,将安装件1上的热量吸收到导热介质内,进而提高安装件1
上热量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同时风扇25工作,进而加速散热片22周围以及散热片22之间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散热片22上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风扇25工作时,风扇25带动搅动件24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流动的空气对搅动件24产生作用力,进而带动搅动件24转动,进而带动搅动件24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使安装件1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1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安装件1上热量的散热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6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件(1)、散热组件(2)和微型泵(3);所述安装件(1)上设置所述散热组件(2);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连接架(21)、散热片(22)、散热管(23)、搅动件(24)和风扇(25);所述安装件(1)上设置所述连接架(21);所述连接架(21)与所述安装件(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21)内设置所述散热片(22);所述散热片(22)上下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片(22)与所述连接架(21)连接;所述散热片(22)的中部设有通风孔(221);所述通风孔(221)的两侧设有对称设有安装孔(222);所述安装孔(222)沿所述通风孔(221)的圆周方向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安装件(1)上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11)内设置所述散热管(23);所述散热管(23)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内;所述散热管(23)与所述安装件(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管(23)的两端分别从所述通风孔(221)两侧的一组所述安装孔(222)内穿过;所述连接架(21)的上端设有储存件(4);所述储存件(4)与所述连接架(21)连接;所述连接架(21)的上端设置所述微型泵(3);所述微型泵(3)与所述连接架(21)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泵(3)设有多组排出口和吸入口;所述微型泵(3)的吸入口与所述储存件(4)的一端连通;所述微型泵(3)的排出口与所述散热管(23)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件(4)连通;所述储存件(4)和所述散热管(23)内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微型泵(3)用于实现所述导热介质在所述储存件(4)和所述散热管(23)中的循环流动;所述连接架(21)内设置所述搅动件(24);所述搅动件(24)从所述通风孔(221)内穿过;所述搅动件(2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架(21)的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21)的两侧设置所述风扇(25);所述风扇(25)设置在所述连接架(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两个所述风扇(25)的转动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风扇(25)的转动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风扇(25)与所述连接架(2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1)的中部设有一号散热槽(12);所述一号散热槽(12)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安装槽(11)的下侧设有二号散热槽(13);所述二号散热槽(13)与所述安装槽(11)连通;所述二号散热槽(13)与所述一号散热槽(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1)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从所述通风孔(221)内穿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架(21)固定连接;所述搅动件(24)的中部设有连接结构(241);所述连接结构(241)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结构(241)的侧面设有搅动结构(242);所述搅动结构(242)沿所述连接结构(241)的圆柱面螺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22)上设有导向结构(223);所述导向结构(223)为弧形结构;所述导向结构(223)沿所述通风孔(221)的边缘设置;所述搅动结构(242)的螺旋升角为40
°
~5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件(4)为整体式结构;所述储存件(4)包括壳体结构(41)和筒状结构(42);所述壳体结构(41)的上端设置所述筒状结构(42);所述筒状结构(42)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筒状结构(42)与所述散热管(23)一一对应;所述筒状结构(42)的下端设有窄槽(421);所述窄槽(421)沿所述筒状结构(42)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窄槽(421)的上端与所述筒状结构(42)的内腔连通;所述窄槽(42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结构(41)的内腔连通;所述筒状结构(42)与所述散热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结构(41)的下端设有接口结构(411);所述接口结构(411)
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接口结构(411)与所述微型泵(3)的吸入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41)内部设有散热结构(412);所述散热结构(412)为筒状;所述散热结构(412)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结构(4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结构(41)的两侧连接;所述散热结构(412)的轴线与所述筒状结构(42)的轴线相互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件(4)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储存件(4)包括水箱(43);所述水箱(43)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水箱(43)与所述散热管(23)一一对应;所述水箱(43)上设有筒状部(431);所述筒状部(431)上下间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筒状部(431)之间设有过口(432);最下面一个所述筒状部(431)靠近所述微型泵(3)吸入口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泵(3)的吸入口固定连接;最上面一个所述筒状部(431)靠近所述散热管(23)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管(23)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最上面一个所述筒状部(431)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接部(4311);所述卡接部(4311)内设有缓冲件(434);所述缓冲件(434)的上端抵触在所述卡接部(4311)内;两个所述卡接部(4311)之间设有弹性件(433);所述弹性件(433)为金属片经冲裁和折弯制成;所述弹性件(433)的两端抵触在所述缓冲件(434)上。9.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8所述的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泵(3)为齿轮泵;所述微型泵(3)内设有多个相互分开的齿轮组(31);所述齿轮组(31)与所述排出口一一对应;所述齿轮组(31)设置在所述微型泵(3)吸入口与排出口之间;所述齿轮组(31)同步联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CPU散热器,包括安装件、散热组件和微型泵;本发明通过安装件将CPU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管,再传递给散热片,进而将热量传递给空气,进而对CPU进行散热,进而使CPU的温度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同时微型泵使导热介质循环流动,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吸收到导热介质内,进而提高安装件上热量的传递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风扇加速空气流动,进而提高散热片上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的速度,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风扇带动搅动件转动,进而使安装件附近的空气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件上的热量带走一部分,进而提高CPU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CPU产生异常的几率,进而提高CPU工作的可靠性。CPU工作的可靠性。CPU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亮 邢俊鑫 蔡艳婧 施丽红 陆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施亮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2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