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空压机节能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它是将原动(通常是电动机或柴油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大多数空压机是连续运行的,由于一般空压机的电机本身不能根据压力需求的变动来实现降速,使电机输出功率与现场实际压力需求量相匹配,导致在用气量少的时候仍然要空载运行,造成巨大的电能浪费,所以需要对空压机进行节能改造。
3.目前对于空压机的节能改造主要有两个维度,一种是降低了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是通过减少压缩机从卸荷状态到加载状态这一突变过程带来的电能消耗和使电机的运转频率降低至工频以下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这种方式只适用生产新的空压机,对于现有的空压机改造难度较大;第二种就是将空压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空压机所消耗的电能仅有10%转化成压缩空气,剩下的90%转化为热能,通过这样的方式间接实现节能的目的。
4.现有的空压机的在热回收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油路系统进行改造,并通过换热设备将热量加以回收利用即为空压机余热的间接回收利用,但是空压机中工作过程中,带有余热的不止有油液,压缩空气中同样带有余热,因此只回收油液中的余热,热回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升空压机的热回收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包括气道组件、油道组件、水道组件及控制组件;气道组件,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上设置有进气管及排气管,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气管、换热箱、排气管的气体通道;水道组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插接于所述换热箱内,所述换热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液口、空腔和出液口的液体通道;油道组件,包括油管,所述油管穿过所述换热板,所述油管内形成有油液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和油液通道内的液体流向相反;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与所述进气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和设置于所述油管进液端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开启状态。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空压机的油路与油管连接,空压机的出气口与进气管连接,外部水源与液体通道连接,水能够充满换热板,然后从出液口排出,油管内的高温油液能够与换热板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油液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高温的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箱时,同样会与换热板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能够同时回收油液和压缩气体的热量,热交换的效率较高;通过启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也能够只对油液的热量进行回收或者是只对压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进行调节。
8.可选的,所述换热板设置有多个,交替插接于所述换热箱相对的两侧壁上,使所述换热箱内腔形成蜿蜒的换热通道。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压缩气体与换热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10.可选的,所述换热板划分为两换热组,位于换热箱同一侧的换热板组成一换热组,所述油管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油管各自穿过一换热组内的所有换热板,所述第二控制阀为三通阀,包括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两所述油管各自与一个出油口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换热板划分为两组,能够同时接通两个油管,同时利用到两组换热板,也能够交替使用两组换热板,交替使用时,只开启一个油管,使用对应的换热板,当这组换热板内的温度较高,热交换效率较低时,切换到另一组换热板,新启用的换热板温度较低,热交换效率较高。
12.可选的,同一组换热组内相邻的两换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液口连接,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油管位于换热板外的部分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液体在两个换热板之间流动的过程中,也能够与油管中的油液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的区间覆盖更大,能够进一步提升热交换的效率。
14.可选的,所述换热板穿过所述换热箱的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箱滑动配合,通过滑动所述换热板能够改变换热板在换热箱内的长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板形成的蜿蜒的换热通道会给通过的气流带来一定的阻力,当空压机输出气体的压强需求较大时,能够滑动换热板,减小换热板在换热箱内的长度,进而减小换热板对气流的阻力,降低对输出气体压强的影响。
16.可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调节板,每个换热组各自固定连接在一个调节板上,所述换热箱上设置有调节两调节板间距的调节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能够同时调节两个调节板的位置,进而同时调节两组换热板,使用较为方便,便于进行调节。
18.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调节板垂直设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两所述调节板各自与调节杆的一端螺纹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调节杆时,调节杆通过与调节板之间的螺纹配合能够带动调节板移动,因为调节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两个调节板的移动方向相反,会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达到同时调节两个调节板的目的。
20.可选的,所述换热箱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杆平行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两所述调节板并与两调节板滑动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板滑动的过程中,导向杆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调节板滑动更加平稳,不易出现翻转和偏移。
22.可选的,所述换热板与所述换热箱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箱上的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换热板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能够增强换热板与换热箱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高压压缩气体外泄。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气道组件、水道组件、油道组件,油管内的高温油液能够与换热板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油液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高温的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箱时,同样会与换热板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能够同时回收油液和压缩气体的热量,热交换的效率较高;2.通过设置控制组件,既能够同时回收油液和压缩气体的热量,也能通过启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也能够只对油液的热量进行回收或者是只对压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换热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中第二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箱;2、进气管;3、排气管;4、换热板;5、进液口;6、出液口;7、连接管;8、调节板;9、调节杆;10、电机;11、导向杆;12、密封圈;13、油管;14、第一控制阀;15、第二控制阀;16、阀体;17、进油口;18、出油口;19、输油孔;20、连接孔;21、阀芯;22、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参照图1,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包括气道组件、油道组件、水道组件及控制组件,空压机的油路与油道组件连接,空压机的出气口与气道组件连接,外部水源与水道组件连接,外部水源能够与空压机的油路和排出的压缩气体进行热交换,以回收余热。
29.参照图1,气道组件包括换热箱1,换热箱1上设置有进气管2及排气管3,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气管2、换热箱1、排气管3的气体通道,进气管2与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排气管3与用气设备连接。
30.参照图3,水道组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换热板4,换热板4插接于换热箱1内,换热板4上形成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液口5、空腔和出液口6的液体通道,冷水水能够从进液口5进入到换热板4内,与换热箱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吸热后,出液口6排出。
31.参照图3,换热板4设置有多个,交替插接于换热箱1相对的两侧壁上,使换热箱1内
腔形成蜿蜒的换热通道,以大压缩气体与换热板4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32.换热板4划分为两换热组,位于换热箱1同一侧的换热板4组成一换热组,同一换热组内相邻的两个换热板4之间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一端与进液口5连接,另一端与出液口6连接,多个连接管7将同一换热组内的多个换热板4串联起来,使水能够从左到右通过每一个换热板4。
33.两个换热组的首端和尾端并联,使水能够同时进入到两个换热组内,然后再汇合到一起排出。
34.参照图3,换热板4穿过换热箱1的侧壁并与换热箱1滑动配合,通过滑动换热板4能够改变换热板4在换热箱1内的长度,当空压机输出气体的压强需求较大时,能够滑动换热板4,减小换热板4在换热箱1内的长度,进而减小换热板4对气流的阻力,降低对输出气体压强的影响;当空压机输出气体的压强需求较小时,能够滑动换热板4,增大换热板4在换热箱1内的长度,进而增大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35.参照图3,换热箱1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调节板8,每个换热组各自固定连接在一个调节板8上,换热箱1上设置有调节两调节板8间距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与调节板8垂直设置的调节杆9,调节杆9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两调节板8各自与调节杆9的一端螺纹配合。旋转调节杆9时,调节杆9通过与调节板8之间的螺纹配合能够带动调节板8移动,因为调节杆9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两个调节板8的移动方向相反,会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达到同时调节两个调节板8的目的,调节板8能够带动换热板4同步运动。
36.参照图2,换热箱1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调节杆9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电机10接通电源时能够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带动调节杆9旋转。
37.为了使调节板8滑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换热箱1上设置有与调节杆9平行设置的导向杆11,导向杆11贯穿两调节板8并与两调节板8滑动配合。
38.参照图4和5,为了降低换热板4与换热箱1之间出现泄漏的风险,换热板4与换热箱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换热箱1上的环形密封槽,密封槽内套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套设在换热板4上。密封圈12的内壁与换热板4外壁紧密接触,密封圈12的外壁上形成有凹槽,换热箱1上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通过将凸起卡在凹槽内能够对密封圈12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换热板4滑动的过程中,密封圈12不会随之一起滑动。
39.油道组件,包括油管13,油管13穿过换热板4,油管13内形成有油液通道,液体通道和油液通道内的液体流向相反。油管13设置有两个,每个油管13各自穿过一换热组内的所有换热板4。
40.参照图3和图6,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进气管2上的第一控制阀14和设置于油管13进液端的第二控制阀15,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5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控制阀14为截止阀,第二控制阀15为三通阀。当只对油液的热量进行回收时,第一控制阀14关闭,第二控制阀15接通;当只对压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时,第二控制阀15关闭,第一控制阀14接通;当同时回收油液和压缩气体的热量时,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5同时开启。
41.第二控制阀15包括阀体16,阀体16端部设置有进油口17,阀体16侧壁上设置有两
个出油口18,两油管13各自与一个出油口18连通,阀体16内滑动连接有阀芯21,阀芯21靠近进油口17的一端沿轴线开设有输油孔19,阀芯21侧壁上开设有与输油孔19连通的两个连接孔20,两个连接孔20与两个出油口18对应设置,通过滑动阀芯21,能够改变连接孔20与出油口18的连接状态。
42.当同时使用两个换热组时,两个连接孔20各自与一个出油口18对应,能够同时接通两个油管13,同时利用到两组换热板4;当使用左侧的换热组时,将阀芯21向上滑动,使图中位于下方的连接孔20与位于上方的出油口18连通,位于下方的出油口18关闭;当使用右侧的换热组时,将阀芯21向下滑动,使图中位于上方的连接孔20与位于下方的出油口18连通,位于上方的出油口18关闭;当阀芯21向下滑动到最低点时,两个出油口18同时关闭。
43.阀体16上螺纹连接有阀杆22,阀杆22伸出到阀体16内的一端与阀芯21转动配合,通过旋转阀杆22能够带动阀芯21平移。
44.油管13位于换热板4外的部分上穿设在连接管7内,以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连接管7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油管13的支架,以避免油管13移动。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空压机的油路与油管13连接,空压机的出气口与进气管2连接,外部水源与液体通道连接,水能够充满换热板4,然后从出液口6排出,油管13内的高温油液能够与换热板4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对油液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高温的压缩气体在通过换热箱1时,同样会与换热板4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能够同时回收油液和压缩气体的热量,热交换的效率较高;通过启闭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5,也能够只对油液的热量进行回收或者是只对压缩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进行调节。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道组件、油道组件、水道组件及控制组件;气道组件,包括换热箱(1),所述换热箱(1)上设置有进气管(2)及排气管(3),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气管(2)、换热箱(1)、排气管(3)的气体通道;水道组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换热板(4),所述换热板(4)插接于所述换热箱(1)内,所述换热板(4)上形成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6),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液口(5)、空腔和出液口(6)的液体通道;油道组件,包括油管(13),所述油管(13)穿过所述换热板(4),所述油管(13)内形成有油液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和油液通道内的液体流向相反;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与所述进气管(2)上的第一控制阀(14)和设置于所述油管(13)进液端的第二控制阀(15),所述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5)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4)设置有多个,交替插接于所述换热箱(1)相对的两侧壁上,使所述换热箱(1)内腔形成蜿蜒的换热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4)划分为两换热组,位于换热箱(1)同一侧的换热板(4)组成一换热组,所述油管(13)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油管(13)各自穿过一换热组内的所有换热板(4),所述第二控制阀(15)为三通阀,包括一个进油口(17)和两个出油口(18),两所述油管(13)各自与一个出油口(1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组换热组内相邻的两换板之间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一端与进液口(5)连接,另一端与出液口(6)连接,所述连接管(7)套设与所述油管(13)位于换热板(4)外的部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4)穿过所述换热箱(1)的侧壁并与所述换热箱(1)滑动配合,通过滑动所述换热板(4)能够改变换热板(4)在换热箱(1)内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调节板(8),每个换热组各自固定连接在一个调节板(8)上,所述换热箱(1)上设置有调节两调节板(8)间距的调节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调节板(8)垂直设置的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两所述调节板(8)各自与调节杆(9)的一端螺纹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杆(9)平行设置的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贯穿两所述调节板(8)并与两调节板(8)滑动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4)与所述换热箱(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箱(1)上的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套设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套设在所述换热板(4)上。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调节型空压机节能用控制装置,其包括气道组件、油道组件、水道组件及控制组件;气道组件包括换热箱,换热箱上设置有进气管及排气管,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气管、换热箱、排气管的气体通道;水道组件包括设置有空腔的换热板,换热板插接于换热箱内,换热板上形成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形成有依次通过进液口、空腔和出液口的液体通道;油道组件包括油管,油管穿过换热板,油管内形成有油液通道,液体通道和油液通道内的液体流向相反;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进气管上的第一控制阀和设置于油管进液端的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至少有一个处于开启状态。本申请具有提升空压机的热回收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升空压机的热回收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升空压机的热回收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向阳 王文发 吴思明 吴振业 李国臣 蔡必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