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6-23  53



1.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马尾松(拉丁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为多年生乔木,遍布于华中华南各地,是我国分布较广的重要乡土速生树种,也是我国绿化造林的先锋重要树种之一。马尾松生长迅速,干形好,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用途广,既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而且在造纸工业以及建材行业中也是重要的原料支柱,同时马尾松还是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可用于吸附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3.受天气、培育时间影响以及培育容器的限制,马尾松容器种苗易发生窝根现象,发生窝根的马尾松容器苗根系生长受限,造林后种苗生长速度较慢,甚至死亡,因此窝根的马尾松容器苗严重降低了马尾松造林效率。对于窝根容器苗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将其丢弃,从而造成了种苗的浪费。目前对于马尾松窝根容器种苗移栽造林的研究较少,如果能解决马尾松窝根苗移栽成活率低、造林效率慢等问题,将会在实际应用中大大提高移栽效率、存活率和降低移栽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
5.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将马尾松窝根苗从育苗容器中取出,轻轻抖去基质,同时剪去长势不良叶片,并将基质回收利用;
8.(2)采用平剪的方式将缠绕在一起的根系修剪后,均匀打散,然后再进行修剪,剪去部分主根,保留主根长度8~10cm;
9.(3)将修剪后的马尾松幼苗根部放入蘸根泥浆中浸泡,蘸根完成后插入步骤(1)回收的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
10.(4)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
11.(5)移栽后的常规管理;
12.其中,所述蘸根泥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弱酸性红壤土,晒干后充分研磨并过筛;s2:向水中加入萘乙酸、保水剂、腐殖酸,搅拌均匀得混合液,s3:向所述混合液中加入研磨过筛的红壤,调至粘稠状,并调节ph值至6.0~6.5,制得蘸根泥浆。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马尾松窝根苗为窝根程度为1/2及以上的窝根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马尾松窝根苗为窝根程度为3/4及以上的马尾松种苗(即重度窝
根现象)。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马尾松窝根苗为高25~30cm的马尾松种苗。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马尾松种苗为菌根苗,可提高马尾松种苗抗病虫能力。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液中,萘乙酸的浓度为0.2~0.3g/l、保水剂的浓度为15~20g/l、腐殖酸的浓度为2~3g/l。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水剂为高分子聚合物水凝胶。可选地,所述保水剂可以为聚丙烯酰胺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等。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弱酸性红壤土为ph值为6.0~6.5的红壤土,晒干后,充分研磨并过筛,筛网目数为50~100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的浸泡时间为20~30min。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蘸根泥浆的制备中,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铝溶液调节ph值至6.0~6.5。
21.在一些实施例中,蘸根时将马尾松种苗根系展开,保证蘸浆均匀。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定植穴规格为(35~45)cm
×
(35~45)cm
×
(25~35)cm,所述马尾松种苗栽植行株距为2m
×
2m。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栽植过程中,马尾松种苗悬空位于定植穴内部,埋入土壤过程中需将马尾松种苗上下移动。覆土过程中上下移动种苗,可有效减少移栽后窝根现象发生。
24.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通过对马尾松窝根容器苗根系的修剪方法,并配制使用了一种蘸根泥浆,有效降低了马尾松窝根容器苗移栽后的窝根现象,同时提高马尾松窝根容器苗移栽成活率,提高马尾松窝根容器苗移栽后新梢长度、株高和地径生长速度,有效提高了苗木质量,降低造林成本。
26.(2)本发明方法采用蘸根泥浆进行蘸根处理,蘸根泥浆中添加的萘乙酸、腐殖酸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马尾松苗的恢复能力。
27.(3)本发明方法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9.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场购买得到。
30.实施例1
31.实验苗圃地位于东莞市松山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日照数1800-2000h,无霜期,立地条件好,适合马尾松生长。
32.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s1:2019年3月20日,选取实验苗木150株(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株),平均苗高为25
±
0.52cm,平均根长约20
±
0.82cm(主根),且存在重度窝根现象的马尾松种苗(约窝根
3/4),将马尾松种苗从育苗容器中取出,轻轻抖去基质,同时剪去长势不良叶片,并将基质回收利用。
34.s2:取ph值6.5的弱酸性红壤,晒干后充分研磨并过筛(筛孔目数大于等于60目),在水中加入萘乙酸0.25g/l、保水剂18g/l、腐殖酸2.5g/l,同时加入上述研磨过筛的红壤,调至粘稠状,并调节泥浆ph值至6.5,形成蘸根泥浆备用。
35.s3:采用平剪的方式将缠绕在一起的根系修剪打散,剪去部分主根,保留主根长度8-10cm。
36.s4:将修剪后的幼苗根部放入蘸根泥浆中浸泡,浸泡的时间为25min,蘸根完成后插入回收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
37.s5:挖定植穴,定植穴规格为40cm
×
40cm
×
30cm,行株距为2m
×
2m,向定植穴内浇水,使定植穴土壤充分湿润。
38.s6: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
39.s7:移栽后的常规管理。
40.对比例1
41.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s1:2019年3月20日,选取实验苗木150株(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株),平均苗高为25
±
0.52cm,平均根长约20
±
0.82cm(主根),且存在重度窝根现象的马尾松种苗(约窝根3/4)。
43.s2:取ph值6.5的弱酸性红壤,晒干后充分研磨并过筛(筛孔目数大于等于60目),在水中加入萘乙酸0.25g/l、保水剂18g/l、腐殖酸2.5g/l,同时加入上述研磨过筛的红壤,调至粘稠状,并调节泥浆ph值至6.5,形成蘸根泥浆备用。
44.s3:将幼苗根部放入蘸根泥浆中浸泡,浸泡的时间为25min,蘸根完成后插入回收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
45.s4:挖定植穴,定植穴规格为40cm
×
40cm
×
30cm,行株距为2m
×
2m,向定植穴内浇水,使定植穴土壤充分湿润。
46.s5: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
47.s6:移栽后的常规管理。
48.对比例2
49.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s1:2019年3月20日,选取实验苗木150株(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株),平均苗高为25
±
0.52cm,平均根长约20
±
0.82cm(主根),且存在重度窝根现象的马尾松种苗(约窝根3/4),将马尾松种苗从育苗容器中取出,轻轻抖去基质,剪去长势不良叶片,基质回收利用。
51.s2:采用平剪的方式将缠绕在一起的根系修剪打散,剪去部分主根,保留主根长度8-10cm。
52.s3:将幼苗根部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的时间为25min,浸泡完成后插入回收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
53.s4:挖定植穴,定植穴规格为40cm
×
40cm
×
30cm,行株距为2m
×
2m,向定植穴内浇水,使定植穴土壤充分湿润。
54.s5: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
55.s6:移栽后的常规管理。
56.对比例3
57.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8.s1:2019年3月20日,选取实验苗木150株(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50株),平均苗高为25
±
0.52cm,平均根长约20
±
0.82cm(主根),且存在重度窝根现象的马尾松种苗(约窝根3/4)。
59.s2:将幼苗根部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的时间为25min,浸泡完成后插入回收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
60.s3:挖定植穴,定植穴规格为40cm
×
40cm
×
30cm,行株距为2m
×
2m,向定植穴内浇水,使定植穴土壤充分湿润。
61.s4: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
62.s5:移栽后的常规管理。
63.实验结果分析
64.2019年9月20日、2020年3月20日、2021年3月20日统计成活率,2020年3月20日统计新梢高度、株高增量、地径增量。
65.(1)移栽成活率的统计
66.2019年9月20日统计移栽存活率,结果见表1,2020年3月20日统计移栽存活率,结果见表2,2021年3月20日统计,移栽存活率,结果见表3。通过表1-表3可以看出:
67.表1:2019年9月20日统计的移栽存活率
[0068] 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重复196889286重复294869284重复394889082平均值94.6787.3391.3384.00标准差0.940.940.941.63
[0069]
表2:2020年3月20日统计的移栽存活率
[0070] 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重复196869078重复292849080重复394808880平均值94.0083.3389.3379.33标准差1.632.490.940.94
[0071]
表3:2021年3月20日统计的移栽存活率
[0072]
[0073][0074]
2019年9月20日,实施例1存活率为94.67%
±
0.94;对比例1存活率为87.33%
±
0.94,对比例2存活率为91.33%
±
0.94,对比例3存活率为84%
±
1.63;2020年3月20日,实施例1存活率为94.00%
±
1.63,对比例1存活率为83.33%
±
2.49,对比例2存活率为89.33%
±
0.94,对比例3存活率为79.33%
±
0.94;2021年3月20日,实施例1存活率为93.33%
±
0.94,对比例1存活率为82%
±
1.63,对比例2存活率为89.33%
±
0.94,对比例3存活率为75.33%
±
0.94。
[0075]
表1~3统计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的方法处理马尾松窝根苗,在移栽半年、一年、一年半的移栽成活率,通过表1~3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移栽成活率,且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实施例1与对比例1-3的移栽成活率对比差异更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剪根处理基础上进行蘸根处理,蘸根泥浆中的有益物质易于被根系吸收,从而显著提高根系活力,提高窝根苗的存活率。
[0076]
(2)新梢高度统计
[0077]
2020年3月20日,统计新梢高度,结果见表4。
[0078]
表4:2020年3月20日新梢高度统计表单位cm
[0079] 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重复134.2826.4231.6225.64重复235.1227.6332.9423.18重复333.4823.4830.2621.13平均值34.2925.8431.6123.32标准差1.641.922.132.82
[0080]
实施例1新梢高度为34.29
±
1.64,对比例1新梢高度为25.84
±
1.92,对比例2新梢高度为31.61
±
2.13,对比例3新梢高度为23.32
±
2.82,通过表4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显著促进马尾松种苗移栽新梢生长。分析原因可能是:剪根后进行蘸根,蘸根泥浆中的有益物质易于被根系吸收,从而刺激根系生长,从而促进窝根苗新梢生长。
[0081]
(3)株高增量统计
[0082]
2020年3月20日,统计株高增量,结果见表5。
[0083]
表5:2020年3月20日株高增量统计表单位cm
[0084] 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重复115.1610.2313.459.33重复214.2811.2812.689.86重复316.1412.6213.668.64平均值15.1911.3813.269.28标准差1.281.481.320.89
[0085]
2020年3月20日,实施例1株高增量为15.19
±
1.28,对比例1株高增量为11.38
±
1.48,对比例2株高增量存活率为13.26
±
1.32,对比例3株高增量为9.28
±
0.89,通过表5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显著促进马尾松种苗移栽后向上生长。
[0086]
(4)地径增量统计
[0087]
2020年3月20日,统计地径增量,结果见表6。
[0088]
表6:2020年3月20日地径增量统计表单位cm
[0089] 实施例1对比案例1对比案例2对比案例3重复11.260.911.220.82重复21.160.881.050.93重复31.280.960.960.86平均值1.230.921.080.87标准差0.050.080.110.08
[0090]
2020年3月20日,实施例1地径增量为1.23
±
0.05,对比案例1地径增量为0.92
±
0.08,对比案例2地径增量为1.08
±
0.11,对比例3地径增量为0.87
±
0.08。通过表6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显著促进马尾松种苗移栽后地径增加。
[0091]
综上所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有效提高窝根苗移栽存活率、新梢高度、株高和地径,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苗木质量。
[0092]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93]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尾松窝根苗从育苗容器中取出,轻轻抖去基质,同时剪去长势不良叶片,并将基质回收利用;(2)采用平剪的方式将缠绕在一起的根系修剪后,均匀打散,然后再进行修剪,剪去部分主根,保留主根长度8~10cm;(3)将修剪后的马尾松幼苗根部放入蘸根泥浆中浸泡,蘸根完成后插入步骤(1)回收的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4)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5)移栽后的常规管理;其中,所述蘸根泥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取弱酸性红壤土,晒干后充分研磨并过筛;s2:向水中加入萘乙酸、保水剂、腐殖酸,搅拌均匀得混合液,s3:向所述混合液中加入研磨过筛的红壤,调至粘稠状,并调节ph值至6.0~6.5,制得蘸根泥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马尾松窝根苗为窝根程度为1/2及以上的窝根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尾松窝根苗为窝根程度为3/4及以上的马尾松种苗。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马尾松窝根苗为高25~30cm的马尾松种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中,萘乙酸的浓度为0.2~0.3g/l、保水剂的浓度为15~20g/l、腐殖酸的浓度为2~3g/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弱酸性红壤土为ph值为6.0~6.5的红壤土,晒干后,充分研磨并过筛,筛网目数为50~100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浸泡时间为20~30min。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蘸根泥浆的制备中,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铝溶液调节ph值至6.0~6.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定植穴规格为(35~45)cm
×
(35~45)cm
×
(25~35)cm,所述马尾松种苗栽植行株距为2m
×
2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栽植过程中,马尾松种苗悬空位于定植穴内部,埋入土壤过程中需将马尾松种苗上下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尾松窝根苗裸根栽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马尾松窝根苗从育苗容器中取出,轻轻抖去基质,同时剪去长势不良叶片,并将基质回收利用;(2)采用平剪的方式将缠绕在一起的根系修剪后,均匀打散,然后再进行修剪,剪去部分主根,保留主根长度8~10cm;(3)将修剪后的马尾松幼苗根部放入蘸根泥浆中浸泡,蘸根完成后插入步骤(1)回收的基质中使根系表面沾满基质;(4)将蘸根完成的马尾松种苗栽植于定植穴中,埋入土壤压实后充分浇灌;(5)移栽后的常规管理;本发明方法提高马尾松窝根容器苗移栽成活率,提高马尾松窝根容器苗移栽后新梢长度、株高和地径生长速度,有效提高了苗木质量,降低造林成本。降低造林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龙 赵秀芳 谢志远 李建彬 吕小彬 唐文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2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