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5-14  91



1.本发明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具体的说是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


背景技术:

2.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且为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压铸工艺的工具,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熔融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能够使得所得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压铸用材料、压铸机、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通过压铸获得零件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以稳定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好的、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
3.压铸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同时,上模座一般为凸模且为动模,下模座一般为凹模且为定模,在实现合模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缓冲机构的缓冲效果差,会造成压铸模具因过渡碰撞而撞坏或合模精度变差,同时,合模后的密封效果较差,影响稳压效果,并且,为了保证脱模的效率,模具内部通常设置有用于填充冷却水的空腔,通过冷却水对模具进行降温,但是,在合模后充填金属液时,由于冷却水的存在,会造成金属液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容易造成产品出现波纹等缺陷,影响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导杆,且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导杆的侧壁套设有模具本体,且模具本体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顶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伸缩端与上模座的上侧壁固定,各个所述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设置在底板和下模座之间,所述下模座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气囊,且下模座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气囊内的气体进行暂存的暂存机构,所述模具本体内中空设置有腔室,且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水,所述顶板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循环的循环机构。
6.所述暂存机构固定固定插设在下模座侧壁的出气管,且出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扇,且固定箱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转轴进行限速的限速机构,所述固定箱远离出气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筒,所述储气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且第一活塞通过第一复位机构与下模座的侧壁连接。
7.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t形导杆,且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第一活塞的端部固定,且各个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
8.所述限速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箱侧壁的固定环,且转轴的一端贯穿固定箱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套管,且各个套管内插设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套管的底部连接,且套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球。
9.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侧壁的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侧壁固定套设有鳍片,且模具本体的侧壁固定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水管,各个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腔室连通,且各个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固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管,且第三固定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且第一软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箱的侧壁固定,且第二固定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管,所述第四固定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且第二活塞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所述顶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且模具本体的侧壁固定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水管,各个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空腔连通,且各个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软管,且第四软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固定,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软管,且第五软管的另一端固定插设在冷却箱内,各个所述进水管的侧壁设置有通断机构。
10.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侧壁的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起,且第二活塞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滑动块在通过第二复位机构与第二固定管的侧壁固定。
11.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滑动块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且第二t形导杆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管的侧壁固定,各个所述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固定套设有挡环,且各个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
12.所述通断机构包括开设在进水管侧壁的缺口,且缺口的侧壁固定插设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内滑动连接有封板,且封板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封板通过第三复位机构与固定罩的侧壁连接,且封板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进行推动。
13.所述第三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块,且各个第一连接块的侧壁插设有第三t形导杆,所述第三t形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与封板的侧壁固定,各个所述第三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四弹簧。
14.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侧壁的电磁铁,且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铁块。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通过设置暂存机构等,在进行合模时,启动液压缸,使其伸缩端伸长后推动上模座沿着导杆向下移动,当上模座与气囊相抵时,对气囊进行挤压,从而使其内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进入固定箱中,并通过连接管进入储气筒中,从而推动第一活塞和移动板进行移动,同时,第一弹簧收缩,从而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避免对模具本体造成损伤,并保证其合模的精度,与此同时,下模座也会沿着导杆向下移动,使得缓冲弹簧收缩,从而使得缓冲效果更好。
17.(2)本发明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通过设置限速机构等,当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进入固定箱中时,会冲击在转扇的表面而使其进行转动,转扇的转动带动转轴和圆环的转动,使得圆球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移动,同时,套杆沿着套管向外滑动,并且,第二弹簧被拉伸,从而使得圆球与固定环的内侧壁相抵,能够对转轴和转扇的转速进行限制,进而使得气囊的缓冲效果更好,并且,待下模座和上模座合模完成后,气囊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其稳压效果更好。
18.(3)本发明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通过设置循环机构等,能够在合模过程中,将模具本体空腔内的冷却水全部抽入冷却箱中暂存冷却,保证充填金属液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避免产品产生波纹等缺陷,待脱模完成后,并且,能够在脱模时,将冷却箱中的冷却水充入模具本体中的空腔中,保证其冷却速度,从而保证脱模的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中固定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3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4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底板;201、出气管;202、固定箱;203、连接管;204、储气筒;205、第一活塞;206、转轴;207、转扇;301、第一t形导杆;302、移动板;303、第一弹簧;401、套管;402、套杆;403、固定环;404、圆环;405、圆球;501、第一支撑板;502、冷却箱;503、鳍片;504、出水管;505、第一固定管;506、第二固定管;507、第三固定管;508、第一软管;509、第二软管;510、第四固定管;511、进水管;512、第三软管;513、第四软管;514、水泵;515、第五软管;516、第二活塞;601、第二支撑板;602、固定板;603、凸起;604、移动杆;605、滑动块;606、凸块;701、第二t形导杆;702、挡环;703、第三弹簧;801、缺口;802、固定罩;803、封板;804、通孔;901、第一连接块;902、第二连接块;903、第三t形导杆;904、第四弹簧;1001、电磁铁;1002、铁块;11、导杆;12、顶板;13、液压缸;14、模具本体;1401、下模座;1402、上模座;15、缓冲弹簧;1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0.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
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于的具体含义。
31.如图1-8示,本发明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导杆11,且导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2,导杆11的侧壁套设有模具本体14,且模具本体14包括下模座1401和上模座1402,顶板12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3,且液压缸13的伸缩端与上模座1402的上侧壁固定,各个导杆11的侧壁套设有缓冲弹簧15,且缓冲弹簧15设置在底板1和下模座1401之间,下模座14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气囊16,且下模座140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气囊16内的气体进行暂存的暂存机构,模具本体14内中空设置有腔室,且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水,顶板1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循环的循环机构,在上模座1402和下模座1401进行合模时,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避免对模具本体14造成损伤,并保证其合模的精度,在合模后,上模座1402和下模座1401的密封性更好,使其稳压效果更好,同时,能够在合模过程中,将模具本体14空腔内的冷却水全部抽入冷却箱502中暂存冷却,保证充填金属液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避免产品产生波纹等缺陷,待脱模完成后,并且,能够在脱模时,将冷却箱502中的冷却水充入模具本体14中的空腔中,保证其冷却速度,从而保证脱模的效率。
32.暂存机构固定固定插设在下模座1401侧壁的出气管201,且出气管201的一端与气囊16连通,出气管2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02,固定箱202内通过转轴206转动连接有转扇207,且固定箱20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转轴206进行限速的限速机构,固定箱202远离出气管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3,且连接管2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筒204,储气筒20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05,且第一活塞205通过第一复位机构与下模座1401的侧壁连接,在进行合模时,启动液压缸13,使其伸缩端伸长后推动上模座1402沿着导杆11向下移动,当上模座1402与气囊16相抵时,对气囊16进行挤压,从而使其内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201进入固定箱202中,并通过连接管203进入储气筒204中,从而推动第一活塞205和移动板302进行移动,同时,第一弹簧303收缩,从而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避免对模具本体14造成损伤,并保证其合模的精度,与此同时,下模座1401也会沿着导杆11向下移动,使得缓冲弹簧15收缩,从而使得缓冲效果更好。
33.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1401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t形导杆301,且第一t形导杆301的侧壁套设有移动板302,移动板302与第一活塞205的端部固定,且各个第一t形导杆3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303,对移动板302和第一活塞205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同时,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34.限速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箱202侧壁的固定环403,且转轴206的一端贯穿固定箱202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圆环404,圆环4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套管401,且各个套管401内插设有套杆402,套杆402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套管401的底部连接,且套杆4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球405,当气囊16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201进入固定箱202中时,会冲击在转扇207的表面而使其进行转动,转扇207的转动带动转轴206和圆环404的转动,使得圆球405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移动,同时,套杆402沿着套管401向外滑动,并
且,第二弹簧被拉伸,从而使得圆球405与固定环403的内侧壁相抵,能够对转轴206和转扇207的转速进行限制,进而使得气囊16的缓冲效果更好,并且,待下模座1401和上模座1402合模完成后,气囊16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其稳压效果更好。
35.循环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12侧壁的第一支撑板501,且第一支撑板5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502,冷却箱502的侧壁固定套设有鳍片503,且模具本体14的侧壁固定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水管504,各个出水管504的一端与腔室连通,且各个出水管5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505,第一固定管505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由空腔到第二固定管506,且第一固定管5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506,第二固定管5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管507,且第三固定管507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由第二固定管506到第一软管508,两个第三固定管5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508,且第一软管5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509,第二软管509的另一端与冷却箱502的侧壁固定,且第二固定管5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管510,第四固定管510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516,且第二活塞516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顶板12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514,且模具本体14的侧壁固定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水管511,各个进水管511的一端与空腔连通,且各个进水管5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软管512,第三软管5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软管513,且第四软管513的另一端与水泵514的出水端固定,水泵514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软管515,且第五软管515的另一端固定插设在冷却箱502内,各个进水管511的侧壁设置有通断机构,在进行合模时,上模座1402和下模座1401会向下移动,通过推动机构使得第二活塞516在第四固定管510内往复移动,当第二活塞516向远离第二固定管506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固定管506内产生负压,同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关闭,从而将模具本体14空腔中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504和第一固定管505抽入第二固定管506中,当第二活塞516向远离第二固定管506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打开,从而将第二固定管506中的冷却水挤压后通过第三固定管507、第一软管508和第二软管509后进入冷却箱502中,如此往复,即可将模具本体14空腔内的冷却水全部抽入冷却箱502中暂存冷却,保证充填金属液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避免产品产生波纹等缺陷。
36.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侧壁的第二支撑板601,且第二支撑板6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02,固定板6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起603,且第二活塞5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604,移动杆6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605,且滑动块60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606,滑动块605在通过第二复位机构与第二固定管506的侧壁固定,在进行合模时,上模座1402和下模座1401会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凸块606依次在凸起603的侧壁滑动,当凸块606与凸起603相抵时,推动第二活塞516进行移动,同时,第三弹簧703被压缩,当凸块606越过凸起603时,第二活塞516在第三弹簧703的作用下移动复位,从而使得第二活塞516在第四固定管510内往复移动。
37.第二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滑动块605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701,且第二t形导杆70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管506的侧壁固定,各个第二t形导杆701的侧壁固定套设有挡环702,且各个第二t形导杆7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703,对滑动块605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38.通断机构包括开设在进水管511侧壁的缺口801,且缺口801的侧壁固定插设有固
定罩802,固定罩802内滑动连接有封板803,且封板803的侧壁开设有通孔804,封板803通过第三复位机构与固定罩802的侧壁连接,且封板803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进行推动,待脱模完成后,通过第二推动机构使得封板803向固定罩802内移动,同时,第四弹簧904被压缩,使得通孔804与进水管511对正,接着,启动水泵514,从而使得冷却箱502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五软管515进入水泵514中,并通过第四软管513和第三软管512后进入模具本体14中的空腔中,保证其冷却速度,从而保证脱模的效率。
39.第三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802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块901,且各个第一连接块901的侧壁插设有第三t形导杆903,第三t形导杆9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902,且第二连接块902与封板803的侧壁固定,各个第三t形导杆903的侧壁套设有第四弹簧904,对封板803的移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40.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802侧壁的电磁铁1001,且封板8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铁块1002,待脱模完成后,使得1001进行通电,电磁铁电磁铁1001通电后吸引铁块1002,从而使得封板803向固定罩802内移动。
41.工作原理:在工作时,首先,在进行合模时,启动液压缸13,使其伸缩端伸长后推动上模座1402沿着导杆11向下移动,当上模座1402与气囊16相抵时,对气囊16进行挤压,从而使其内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201进入固定箱202中,并通过连接管203进入储气筒204中,从而推动第一活塞205和移动板302进行移动,同时,第一弹簧303收缩,从而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避免对模具本体14造成损伤,并保证其合模的精度,与此同时,下模座1401也会沿着导杆11向下移动,使得缓冲弹簧15收缩,从而使得缓冲效果更好;
42.同时,当气囊16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201进入固定箱202中时,会冲击在转扇207的表面而使其进行转动,转扇207的转动带动转轴206和圆环404的转动,使得圆球405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移动,同时,套杆402沿着套管401向外滑动,并且,第二弹簧被拉伸,从而使得圆球405与固定环403的内侧壁相抵,能够对转轴206和转扇207的转速进行限制,进而使得气囊16的缓冲效果更好,并且,待下模座1401和上模座1402合模完成后,气囊16能够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其稳压效果更好;
43.并且,在进行合模时,上模座1402和下模座1401会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凸块606依次在凸起603的侧壁滑动,当凸块606与凸起603相抵时,推动第二活塞516进行移动,同时,第三弹簧703被压缩,当凸块606越过凸起603时,第二活塞516在第三弹簧703的作用下移动复位,从而使得第二活塞516在第四固定管510内往复移动,当第二活塞516向远离第二固定管506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固定管506内产生负压,同时,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关闭,从而将模具本体14空腔中的冷却水通过出水管504和第一固定管505抽入第二固定管506中,当第二活塞516向远离第二固定管506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打开,从而将第二固定管506中的冷却水挤压后通过第三固定管507、第一软管508和第二软管509后进入冷却箱502中,如此往复,即可将模具本体14空腔内的冷却水全部抽入冷却箱502中暂存冷却,保证充填金属液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避免产品产生波纹等缺陷;
44.待脱模完成后,使得1001进行通电,电磁铁电磁铁1001通电后吸引铁块1002,从而使得封板803向固定罩802内移动,同时,第四弹簧904被压缩,使得通孔804与进水管511对正,接着,启动水泵514,从而使得冷却箱502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五软管515进入水泵514中,并通过第四软管513和第三软管512后进入模具本体14中的空腔中,保证其冷却速度,从而
保证脱模的效率;
45.并且,移动板302和第一活塞205在第一弹簧303的作用下复位,从而能够将储气筒204内的气体再次挤回气囊16中。
4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导杆(11),且导杆(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2),所述导杆(11)的侧壁套设有模具本体(14),且模具本体(14)包括下模座(1401)和上模座(1402),所述顶板(12)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3),且液压缸(13)的伸缩端与上模座(1402)的上侧壁固定,各个所述导杆(11)的侧壁套设有缓冲弹簧(15),且缓冲弹簧(15)设置在底板(1)和下模座(1401)之间,所述下模座(14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环形设置的气囊(16),且下模座(140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气囊(16)内的气体进行暂存的暂存机构,所述模具本体(14)内中空设置有腔室,且腔室内填充有冷却水,所述顶板(1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循环的循环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机构固定固定插设在下模座(1401)侧壁的出气管(201),且出气管(201)的一端与气囊(16)连通,所述出气管(2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202),所述固定箱(202)内通过转轴(206)转动连接有转扇(207),且固定箱(20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转轴(206)进行限速的限速机构,所述固定箱(202)远离出气管(2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3),且连接管(2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储气筒(204),所述储气筒(20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205),且第一活塞(205)通过第一复位机构与下模座(1401)的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下模座(1401)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t形导杆(301),且第一t形导杆(301)的侧壁套设有移动板(302),所述移动板(302)与第一活塞(205)的端部固定,且各个第一t形导杆(3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30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箱(202)侧壁的固定环(403),且转轴(206)的一端贯穿固定箱(202)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圆环(404),所述圆环(4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套管(401),且各个套管(401)内插设有套杆(402),所述套杆(402)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套管(401)的底部连接,且套杆(4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球(4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板(12)侧壁的第一支撑板(501),且第一支撑板(5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箱(502),所述冷却箱(502)的侧壁固定套设有鳍片(503),且模具本体(14)的侧壁固定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出水管(504),各个所述出水管(504)的一端与腔室连通,且各个所述出水管(5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管(505),所述第一固定管(505)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固定管(5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管(506),所述第二固定管(5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管(507),且第三固定管(507)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两个所述第三固定管(5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508),且第一软管(5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软管(509),所述第二软管(509)的另一端与冷却箱(502)的侧壁固定,且第二固定管(50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管(510),所述第四固定管(510)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516),且第二活塞(516)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机构进行推动,所述顶板(12)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水泵(514),且模具本体(14)的侧壁固定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水管(511),各个所述进水管(511)的一端与空腔连通,且各个进水管(5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软管(512),所述第三软管(5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软管(513),且第四软管(513)的另一端
与水泵(514)的出水端固定,所述水泵(514)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软管(515),且第五软管(515)的另一端固定插设在冷却箱(502)内,各个所述进水管(511)的侧壁设置有通断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侧壁的第二支撑板(601),且第二支撑板(6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02),所述固定板(6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凸起(603),且第二活塞(5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604),所述移动杆(6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605),且滑动块(60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凸块(606),所述滑动块(605)在通过第二复位机构与第二固定管(506)的侧壁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滑动块(605)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t形导杆(701),且第二t形导杆(70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管(506)的侧壁固定,各个所述第二t形导杆(701)的侧壁固定套设有挡环(702),且各个第二t形导杆(7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70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机构包括开设在进水管(511)侧壁的缺口(801),且缺口(801)的侧壁固定插设有固定罩(802),所述固定罩(802)内滑动连接有封板(803),且封板(803)的侧壁开设有通孔(804),所述封板(803)通过第三复位机构与固定罩(802)的侧壁连接,且封板(803)的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机构进行推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802)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块(901),且各个第一连接块(901)的侧壁插设有第三t形导杆(903),所述第三t形导杆(9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902),且第二连接块(902)与封板(803)的侧壁固定,各个所述第三t形导杆(903)的侧壁套设有第四弹簧(904)。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罩(802)侧壁的电磁铁(1001),且封板(8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铁块(100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具体的说是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称设置的导杆,且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导杆的侧壁套设有模具本体。该种压铸模具的缓冲稳压设备,在上模座和下模座进行合模时,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避免对模具本体造成损伤,并保证其合模的精度,在合模后,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密封性更好,使其稳压效果更好,同时,能够在合模过程中,将模具本体空腔内的冷却水全部抽入冷却箱中暂存冷却,保证充填金属液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避免产品产生波纹等缺陷,待脱模完成后,并且,能够在脱模时,将冷却箱中的冷却水充入模具本体中的空腔中,保证其冷却速度,从而保证脱模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池勇利 黄永炎 徐锦胜 胡电涛 周伟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品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1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