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方法及应用

专利2024-05-13  92



1.本发明属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真菌毒素是一类由菌侵染农产品及食品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粮食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污染范围大,且具有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极大危害人类健康。并且粮食产品特别是小麦、玉米等样品往往同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因此同步检测上述两种毒素检测方法的研发十分有必要。现有的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的方法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免疫层析法等。目前,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的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多数是以金标试纸条或荧光标记试纸为主,成本高,且只有一种检测范围,一旦超出检测范围的产品就需要稀释或富集以适应检测范围再重新检测,且灵敏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方法及应用。该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且可以根据需求调控检测范围的特点,用于样品中两种待检测物的同步检测。
4.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它包括免疫层析试纸条、催化反应液和含有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的反应试剂,其中:所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包括背衬底板,背衬底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所述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设置横向质控线和两条检测线,所述质控线包被有羊抗鼠多克隆抗体,所述两条检测线位于质控线下方,检测线上分别包被第一待检测物-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第二待检测物-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所述的催化反应液为含有tmb和双氧水的ph为3-5的缓冲溶液。
6.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待检测物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
7.按上述方案,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ic50小于等于1.6ng/ml;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ic50小于等于0.32ng/ml。
8.按上述方案,所述纳米酶的粒径为100-200nm的规则菱形十二面体颗粒,铁、碳、氮元素均一分布,且铁元素以单原子形式存在碳基底上。
9.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纳米酶是以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作为有机金属框架zif-8的前驱物,血红素作为单原子铁的前驱物,经过原位高温碳化制得,高温碳化温度为800-900℃,碳化时间为1.5-2.5h。
10.按上述方案,血红素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硝酸锌的5-10%。
11.按上述方案,碳化升温速率为5-10℃/min。
5的缓冲溶液中配制得到。
31.上述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提供待测样品溶液,提供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将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和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用检测缓冲液稀释混匀,将待测样品溶液加到稀释后的纳米酶标记的识别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中,孵育一段时间;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垫插入到前述混合溶液中,待质控线的黑色条带出现后,在检测线处再加入催化反应液,一段时间后,测定获得检测线的rgb值,基于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进行待测物含量的定量分析。
32.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检测缓冲液为pbs缓冲溶液中含有2%(v/v)tween-20,0.1%(w/v)蔗糖与0.5%(w/v)bsa。
33.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样品为农产品如玉米或小麦。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为:待测样品加甲醇水溶液摇荡提取,离心获得上清液过滤得样品提取液。
34.按上述方案,所述rgb颜色值的定量方程为:强度=0.3r+0.59g+0.11b,其中,r,g,b分别为检测线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颜色强度值,可通过测色仪或相机拍照测得;
35.按上述方案,所述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的获得方法为:
36.配制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
37.以如上系列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作待测液进行检测,待质控线的黑色条带出现后,加入催化反应液二次检测,获得各浓度标准溶液对应的检测线的rgd值,基于rgd值和标准溶液的浓度,获得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标准曲线。
38.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待测物分别为伏马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1,标准曲线制作中待测物伏马毒素b1的浓度为0.02-150ng.ml-1
;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为0.005-200ng.ml-1

39.按上述方案,基于rgb值定量分析,上述方法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二次放大后的检出限为0.0028ng/ml;伏马毒素b1(fb1)信号二次放大后的检出限为0.0139ng/ml。
40.本发明采用的纳米酶标记材料为100-200nm的规则菱形十二面体颗粒,铁、碳、氮元素均一分布,具有多孔结构,易于结合抗体,可结合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和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比纳米金材料显色度明显、价格低廉;铁元素以单原子形式存在碳氮基底上,具有优异的人工过氧化物酶活性,基于h
202
介质催化tmb显色,能够放大检测范围,并显著提高灵敏度。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42.(1)快速、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能在一条试纸条上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两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快速检测,使用的抗体均为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两者之间无干扰,简单、快速。
43.(2)灵敏度高。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对检测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测限为0.0028ng/ml,对伏马毒素b1的最低检测限为0.0139ng/ml。
44.(3)可以结合试纸条显色情况,配合催化反应液的使用调控检测范围,存在5个动态检测区段。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
条的结构示意图。
46.图中:1吸水垫、2检测垫、3样品垫、4质控线、5黄曲霉毒素检测线、6伏马毒素检测线。
47.图2为纳米酶的sem图。
48.图3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图和元素分布图。
49.图4纳米酶透射电镜图。
50.图5纳米没bet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52.1.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53.(1)吸水垫的制备
54.将吸水纸剪裁成长43mm宽4mm的规格,即得吸水垫;
55.(2)检测垫的制备
56.将规格长25mm,宽4mm的cn95硝酸纤维素膜粘贴到纸板相应位置再分别喷涂2条检测线和1条质控线。
57.检测线的包被:
58.准确称取2.9g na2hpo4·
12h2o,0.2g kcl,0.2g kh2po4与8.0g nacl,加入超纯水用1l容量瓶定容,混匀,0.22μm滤膜过滤,配成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59.称取黄曲霉毒素b
1-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afb
1-bsa)2.0mg,用10ml磷酸缓冲液(pbs)配制成浓度为0.2mg/ml的包被液,于距样品垫上沿6mm的位置,用线喷方式将其横向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得到检测线,每毫米检测线上喷afb
1-bsa 12ng,称取伏马毒素b
1-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fb
1-bsa)5.0mg,用10ml的磷酸缓冲液(pbs)配制成浓度为0.5mg/ml的包被液,于距样品垫上沿4mm的位置,用线喷方式将其横向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得到检测线,每毫米检测线上喷fb1-bsa 30ng,然后于37℃条件下干燥1h;
60.质控线的包被:
61.称取羊抗鼠多克隆抗体2mg,溶于10ml pbs溶液配制成浓度为0.2mg/ml的包被液;于距与硝酸纤维素膜上沿的间距为4mm的位置,用线喷方式将其横向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得到质控线,每毫米质控线上喷涂兔抗鼠多克隆抗体12ng,然后于37℃条件下干燥1h;
62.(3)样品垫的制备
63.将fusion5玻璃纤维膜剪裁成长12mm宽4mm的规格,得样品垫。
64.(4)试纸条的组装
65.在纸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交叠长度为2mm,即得层析试纸条,如图1所示;
66.2.纳米酶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纳米酶标记的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反应试剂的制备:
67.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可选用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636的杂交瘤细胞株fm7a11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体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131166.0的专利中报道
的方法制得。
68.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可选用由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014的杂交瘤细胞株3g1分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体根据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117614.9的专利中报道的方法制得。
69.(1)纳米酶的制备
70.称取1.07g zn(no3)2·
6h2o溶解在40ml甲醇溶液,快速混匀,迅速加入另一个40ml甲醇分别含有2.35g 2-甲基咪唑与0.0535g的血红素,室温剧烈搅拌24h,离心收集灰色产物,用甲醇冲洗5次,然后在70℃下真空干燥过夜。将得到的灰色产物粉末转移入瓷舟,在n2条件下以5℃/min的加热速率从室温加热至900℃,持续2h,然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自然冷却,磨细,称量用10mm pbs缓冲溶液配成1.0mg/ml纳米酶溶液备用。纳米酶的sem如图2所示,图2表明:制备的纳米酶颗粒尺寸均一,在200nm左右,呈规则的菱形十二面体。
71.纳米酶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图和元素分布图及透射电镜图如图3和图4所示,图3-4表明:且铁、碳、氮、氧均一分布,且铁原子以单原子形式存在在碳化后的zif-8基底上。
72.bet图如图5所示,bet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比表面积为592.2876m2/g,孔容为0.387086cm3/g,平均孔径2.61417nm,表明本发明的纳米酶为多孔材料。
73.(2)纳米酶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纳米酶标记的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反应试剂的制备:
74.称取抗afb1的单克隆抗体1mg加入5ml pbs缓冲溶液配成0.2mg/ml抗afb1的单克隆抗体溶液。称取抗fb1的单克隆抗体1mg加入4ml pbs缓冲溶液配成0.25mg/ml抗fb1的单克隆抗体溶液,备用。
75.称取牛血清蛋白bsa 100mg溶解到10ml 10mm pbs缓冲溶液,制备成含1%(m/v)bsa的pbs缓冲溶液备用。
76.所述纳米酶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在800μl 10mm pbs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100μl含有0.1mg纳米酶的10mm pbs缓冲溶液,然后逐滴加入100μl含有20μg抗afb1的单克隆抗体的10mm pbs缓冲溶液。在室温下将混合溶液轻轻搅拌4小时,4℃10000rpm 20min离心,将所得到的沉淀物用含1%(m/v)bsa的1ml 10mm pbs缓冲溶液进行复溶,放置4℃备用。
77.所述纳米酶标记的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在800μl 10mm pbs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100μl含有0.1mg纳米酶的10mm pbs缓冲溶液,然后逐滴加入100μl含有25μg抗fb1的单克隆抗体的10mm pbs缓冲溶液。在室温下将混合溶液轻轻搅拌4小时,4℃10000rpm 20min离心,将所得到的沉淀物用含1%(m/v)bsa的1ml 10mm pbs缓冲溶液进行复溶,放置4℃备用。
78.3.催化反应液的制备:
79.称取48mgtmb,然后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进行定容到200ml,配成1mm tmb溶液。取商品售30%h2o2水溶液10μl加水定容到50ml,配成2mmh2o2水溶液,现配现用。
80.称取32.8mg乙酸钠加入到120μl纯乙酸中,水定容100ml,混匀,配置成醋酸钠缓冲液(25mm,ph=4.0)。
81.取1μl 1mm tmb溶液与1μl2mm h2o2水溶液溶液加入到10μl 25mm醋酸钠缓冲溶液,
得到催化反应液。
82.醋酸钠缓冲液(100mm,ph=4.0)为每25ml水中含有32.8mg乙酸钠和120μl纯乙酸;1mm tmb溶液为每100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有24mg tmb,2mm h2o2溶液为市售37%双氧水溶液用水稀释5000倍。
83.4.同步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方法如下:
84.称量0.1g蔗糖,0.5gbsa,2ml tween-20溶于100mlpbs缓冲溶液中,配成检测缓冲液。
85.分别称取1#、2#、3#玉米待测样品各5g,加入15ml体积浓度为70%(v/v)的甲醇水溶液,混匀,摇荡20min,在室温4000rpm离心5min,取上层清液,0.22μm滤膜过滤,取10μl纳米酶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溶液和10μl纳米酶标记的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溶液用115μl检测缓冲液稀释混匀,再加入45μl待测样品溶液,混匀后,插入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37℃反应8分钟后,用肉眼观测质控线是否有黑色线出现,在检测线处再加入2μl催化反应液,静置30s后,测定获得检测线的rgb值,基于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进行待测物含量的定量分析。
86.基于rgb值-fb1浓度标准曲线的获得:
87.配置标准品溶液,浓度分别为fb1含量为0.08ng/ml、0.4ng/ml、2ng/ml、8ng/ml、40ng/ml、200ng/ml、600ng/ml、800ng/ml、1000ng/ml;afb1含量为0.02、0.08、0.4、2、40、200、800、2000ng/ml,跟上述方法一样,在试纸条上反应后,手机识别出rgb值,分别以伏马毒素标准品在反应容器内的体系最终浓度为横坐标,各浓度标准品溶液相应的检测线的强度(强度=0.3r+0.59g+0.11b,其中,r,g,b分别为检测线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颜色强度值)为纵坐标,拟合得到关系曲线及标准曲线。
88.基于rgb值-afb1浓度标准曲线的获得:放大前y=4.18x+232.37,放大后y=12.67x+174.59,y为rgb值,x为afb1浓度,单位ng/ml。
89.fb1浓度标准曲线的获得:放大前y=7.11x+228.32放大后y=16.84x+168.27,y为rgb值,x为fb1浓度,单位ng/ml。
90.放大前后都可以拟合,检测试纸条在放大前后测试检测线的rgb值代入相应的标曲,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准确含量。
91.基于rgb值定量分析可得到: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二次放大后的检出限为0.0028ng/ml;伏马毒素b1(fb1)信号二次放大后的检出限为0.0139ng/ml。
92.检测结果:
93.1#检测试纸条的质控线显示出黑色线条,而2条检测线显黑色且与阴性对照组的颜色相接近,滴加tmb显色液,检测线变蓝,与阴性对照组的颜色相接近,用手机拍照测定rgb值按照公式代入放大后的标曲,计算得到样品afb1含量为0.78ng/g,fb1未检出。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1#待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是0.71ng/g、伏马毒素b1未检出,与试纸条检测结果一致。
94.2#检测试纸条的质控线显示出黑色线条,而2条检测线显黑色且比阴性对照组的颜色浅,手机拍照测定rgb值,代入未放大前的标曲,得到样品afb1含量为15.56ng/g,fb1含量63.18ng/g。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2#待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17.19ng/g,伏马毒素b1含量61.53ng/g。
95.3#检测试纸条的质控线显示出黑色线条,而2条检测线无色,但在检测线上滴加tmb显色液,检测线变蓝,然后手机拍照测定rgb值,代入放大后的标曲,得到样品afb1含量为146.53ng/g,fb1含量1658.23ng/g。经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3#待测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147.23ng/g,伏马毒素1670.14ng/g。

技术特征:
1.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免疫层析试纸条、催化反应液和含有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的反应试剂,其中:所述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包括背衬底板,背衬底板的一面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吸水垫、检测垫和样品垫,相邻各垫在连接处交叠连接,所述检测垫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垫,硝酸纤维素膜上自上而下设置横向质控线和两条检测线,所述质控线包被有羊抗鼠多克隆抗体,所述两条检测线位于质控线下方,检测线上分别包被第一待检测物-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第二待检测物-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所述的催化反应液为含有tmb和双氧水的ph为3-5的缓冲溶液;所述催化反应液中双氧水浓度为0.1-0.2mm;tmb浓度为0.05-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酶的粒径为100-200nm的规则菱形十二面体颗粒,铁、碳、氮元素均一分布,且铁元素以单原子形式存在碳基底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酶是以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作为有机金属框架zif-8的前驱物,血红素作为单原子铁的前驱物,经过原位高温碳化制得,高温碳化温度为800-900℃,碳化时间为1.5-2.5h,血红素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硝酸锌的5-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垫长40-45mm,样品垫长10-15mm,检测垫长22-28mm,检测垫上质控线与硝酸纤维素膜上沿的间距为3-4mm,每相邻两条检测线之间的间距为1-2mm,靠近质控线的检测线与质控线的间距为5-7mm;检测垫上每厘米检测线所需的黄曲霉毒素b1-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包被量为0.12-0.24μg,每厘米检测线所需的伏马毒素b1-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包被量为0.3-0.6μg,每厘米质控线所需的羊抗鼠多克隆抗体的包被量为0.12-0.24μg;所述的待检测物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ic50小于等于1.6ng/ml;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ic50小于等于0.32ng/ml。5.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1)将吸水纸剪裁为吸水垫;(2)检测垫的制备:将第一待检测物-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第二待检测物-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配制包被液,用划膜方式将其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分别间隔包被,得到两条检测线,然后于37-40℃条件下干燥30-60分钟;将羊抗鼠多克隆抗体配成浓度为0.2-0.4mg/ml的包被液,用划膜方式将其横向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于37-40℃条件下干燥30-60分钟;提供催化反应液;提供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液的配制方法为:tmb溶液和双氧水溶液加入到ph为3-5的缓冲溶液中配制得到;
所述的含有纳米酶标记的识别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为由纳米酶溶液和识别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混合,室温搅拌离心得到的;所述待检测物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含有纳米酶标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将纳米酶材料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的溶液混合振摇,其中:纳米酶:抗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质量比为2.5:1~10:1,使纳米酶材料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充分结合,然后封闭多余活性位点,后处理得到;所述的含有纳米酶标记的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为由纳米酶与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经过静电力吸附后封闭制得,制备方法:将纳米酶材料和抗伏马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的溶液混合振摇,其中:纳米酶与抗伏马毒素b1单克隆抗体的质量比为4:1~1:1之间,使纳米酶材料和抗伏马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充分结合,然后封闭多余活性位点,后处理得到;黄曲霉毒素b1-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伏马毒素b1-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2-0.4和0.5-1.0mg/ml的包被液。7.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提供待测样品溶液,提供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将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和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用检测缓冲液稀释混匀,将待测样品溶液加到稀释后的纳米酶标记的识别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溶液中,孵育一段时间;将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样品垫插入到前述混合溶液中,待质控线的黑色条带出现后,在检测线处再加入催化反应液,一段时间后,测定获得检测线的rgb值,基于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进行待测物含量的定量分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缓冲液为pbs缓冲溶液中含有2%(v/v)tween-20,0.1%(w/v)蔗糖与0.5%(w/v)bsa;所述的样品为农产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为:待测样品加甲醇水溶液摇荡提取,离心获得上清液过滤得样品提取液;所述rgb颜色值的定量方程为:强度=0.3r+0.59g+0.11b,其中,r,g,b分别为检测线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颜色强度值,可通过测色仪或相机拍照测得。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的获得方法为:配制一系列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以如上系列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作待测液进行检测,待质控线的黑色条带出现后,加入催化反应液二次检测,获得各浓度标准溶液对应的检测线的rgd值,基于rgd值和标准溶液的浓度,获得rgb值-待测物浓度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制作中待测物伏马毒素b1的浓度为0.02-150ng.ml-1
;黄曲霉毒素b1的浓度为0.005-200ng.ml-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于rgb值定量分析,上述方法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二次放大后的检出限为0.0028ng/ml;伏马毒素b1(fb1)信号二次放大后的检出限为0.0139ng/ml。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酶免疫层析试纸条、制备方法及应用。它包括免疫层析试纸条、催化反应液,含有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一待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纳米酶标记的识别第二检测物的单克隆抗体的反应试剂,所述的催化反应液为含有TMB和双氧水的PH为3-5的缓冲溶液。可用于粮食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毒素B1的同步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可调控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喻理 李培武 姜俊 梁美娟 张兆威 王督 马飞 白艺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1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