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红参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专利2024-05-09  75



1.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红参氨基酸衍生物 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食品加工中色泽和风味的主要来源,其主 要特征是发生明显的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是当前食品加工与研究的热点,并与 现代食品工业密不可分的一项技术,在食品烘焙、咖啡加工、肉类加工、香精生 产、制酒酿造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一般是指在加热过程中羰基化合物(还原糖 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之间发生的羰醛缩合反应,氨基酸衍生物就是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中间产物。
3.红参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中草药,其含有丰富的红参皂苷、多糖和氨基酸 类成分是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红参在加热、烘干变成红参过程中,颜色由 白变红即是美拉德反应的重要标志,目前已从红参中分离并鉴定得到精氨酸双糖 苷(argininyl-fructosyl-glucose,afg)和精氨酸单糖苷(argininyl-fructosyl, af)两种成分,而这两种物质是鲜红参中精氨酸与麦芽糖、葡萄糖发生美拉德 反应的中间产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麦芽糖与乳糖互为差向异构体,是否会产 生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类似于afg的物质?依据美拉德反应原理,其反应 与底物、温度、反应时间、ph等因素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美拉德反应 原理及应用范围,寻求一种产物合成率高、纯度高、精氨酸残留量低、生产成本 低、简单易行的合成方法,选择合适的底物比例、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于探究精氨 酸和乳糖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4.本研究合成出的新型氨基酸衍生物是运用红参梅拉德反应原理,丰富其反应 产物的良好典范,也为红参加工炮制中梅拉德反应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进一步揭示氨基酸与还原糖合成机理,促进了红参梅拉德反应的应用和发展,更 为后续深入阐述红参加工过程中重要梅拉德反应产物—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活 性提供物质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5.随着人们对美拉德反应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其反应原理和产物的形 成也有初步了解。将美拉德反应原理开拓于更加广阔的领域,尤其在红参加工过 程中精氨酸与还原糖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物—氨基酸衍生物,是一种含量少、活 性显著且极具应用潜力的特色成分,也是当前深入探究红参加工,拓宽美拉德反 应应用领域的关键物质。
6.本发明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红参中含量丰富的精氨酸与乳糖进行合成, 并以丙二醇为反应媒介,柠檬酸为催化剂,获得了一种新型氨基酸衍生物,该化 合物结构清晰,性质稳定,其合成方法操作简单、高效安全、节约成本,适合工 业化生产。
7.具体地,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8.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新型红参氨基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化学 结构式为:
[0009][0010]
根据红参中精氨酸双糖苷(argininyl-fructosyl-glucose,afg)的命名原则, 命名为精氨酸乳糖苷(argininyl-fructosyl-d-galactose,afga)
[0011]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红参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将一定 比例的精氨酸与乳糖置于丙二醇中,加入柠檬酸为催化剂,在80℃~90℃水浴加 热80~120min;使用有机试剂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2~3次,真空抽滤,置于 15~20℃的低温干燥箱40~60min后即得新型氨基酸衍生物afga。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精氨酸的质量g与丙二醇的体积 ml的比为1:8~12。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精氨酸与乳糖的质量比例为1:2~4。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精氨酸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例为 1:0.6~0.9。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精氨酸与乳糖质量比例为1:2,精 氨酸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例为1:0.75。即精氨酸:乳糖:柠檬酸以1:2:0.75的重量 比加入丙二醇反应媒介中进行反应。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精氨酸与乳糖在丙二醇为反应媒介的情 况下,以柠檬酸为催化剂,在80℃水浴加热100~120min合成率最高。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有机试剂为无水乙醇或丙酮,有机 试剂与丙二醇的提及比为10~15:1,沉淀最为明显。
[0018]
通过前期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所述的新型氨基酸衍生物可与高浓度的有机 试剂产生沉淀,经优选丙酮与无水乙醇能较好地与反应溶液产生沉淀,可以将afga很好地洗涤出来,并能有效避免afga在多种溶剂中发生可逆反应。
[001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洗涤次数为2~3次即可将丙二醇洗净。
[00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丙二醇为食品级的1,2-丙二醇或 1,3-丙二醇。
[002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有机试剂为丙酮和无水乙醇任一种 或二者任一比例的混合溶液,沉淀效果相似。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红参氨基酸衍生物afga与 afg互为差向异构,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也可用于药品及保健品方面的应用。
[0023]
本发明所述的afga是精氨酸与乳糖的合成物,是二者美拉德反应的中间 产物,运用本发明的核心原理也可应用于红参与乳制品结合方面,并以此技术或 目标成分制成保健品或片剂、胶囊剂、粉针剂、注射剂、丸剂等制药中可接受的 任一剂型。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
本发明采用的丙二醇为反应媒介,柠檬酸为催化剂,是首次应用于合成美拉 德反
应产物的典范。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afga的粗合成率 达到85%以上,其目标产物纯度在80~85%,同时以食品级的丙二醇为反应媒介, 黏性小,流动性好,易于后续沉淀的洗脱和处理(其合成路径如图1所示)。粗 合成物中不仅精氨酸残留量少,而且无任何有机试剂残留,安全可靠,充分适用 于工业化生产,更符合食品安全规范。
[0026]
本发明另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首次将美拉德反应扩大化,利用精氨酸与 乳糖为底物,合成出新型氨基酸衍生物,为红参在乳制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 依据。以本发明的核心原理,可实现红参与乳制品的有机结合,并证明了红参在 乳制品加工方面也可发生美拉德反应,为深入揭示美拉德反应原理以及红参的深 度开发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0027]
图1:精氨酸与乳糖合成反应路径示意图
[0028]
图2:hplc-elsd检测粗合成物中afga的含量
[0029]
图3:不同反应媒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0030]
图4:新化合物afga的结构鉴定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0032]
参照附图1的反应过程:
[0033]
实施例1: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冰醋酸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34]
实施例2: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三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35]
实施例3: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36]
实施例4: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醇(20ml), 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床中,反应 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置于20℃ 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hplc-elsd 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37]
实施例5: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 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 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 度进行检测。
[0038]
实施例6: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20ml),加
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6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ga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39]
实施例7: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8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0]
实施例8: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1]
实施例9: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2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2]
实施例10: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反应14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3]
实施例11: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6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4]
实施例12: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6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5]
实施例13: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7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6]
实施例14: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8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7]
实施例15: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9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8]
实施例16:精密称量2.0g精氨酸,4.0g乳糖,加入按1:10比例加入丙二醇 (20ml),加入1.5g柠檬酸作为催化剂,混合均匀,在加热至100℃恒温水浴摇 床中,反应100min,反应液经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3次,真空抽滤, 置于20℃的低温干燥箱45min后即可得到粗合成物,计算产物得率,并利用 hplc-elsd方法对afga的纯度进行检测。
[0049]
实施例17:根据上述不同反应媒介、反应时间和温度对精氨酸及乳糖合成 反应的影响,将所得的氨基酸衍生物进行醇沉、干燥后,重量,其反应后溶液颜 色、得率及优缺点如表1所示:
[0050]
表1:不同因素对精氨酸与乳糖合成反应的影响及工艺优缺点比较
[0051][0052]
将上述所得沉淀低温真空干燥后,分别取3.0mg的沉淀溶于0.1mol/l的盐 酸水溶
液中,混匀后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纯度检测,具体条件为:色谱柱: venusil-aa氨基酸分析二代专用柱(5um,4.6mm
×
300mm);漂移管温度120℃; 载气流量:3.2l/min,柱温箱30℃,流速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流动性为 0.3%七氟丁酸水溶液和乙腈进行检测,其hplc-elsd图谱以及目标化合物 afga纯度和精氨酸残留量如图2所示。
[0053]
由实施例1~5可知,以丙二醇为反应媒介,在特定反应条件下可以极大促进 乳糖与精氨酸的反应,可以很好地提升产物得率及afga的纯度,并有效降低 精氨酸的残留;以冰醋酸为反应媒介,有明显的固体残留,且合成率较低,有明 显刺激性气味,故本发明优选丙二醇为反应媒介。实施例6~11和12~16分别对 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本发明实施的科学性进一步说明,结合表1和附图3所示的结 果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一定范围内,精氨酸与乳糖的合成率逐渐升高, 颜色加深,afga的纯度为82%,但反应120min后,颜色虽有明显变化,精氨 酸与乳糖的合成率基本不变,纯度略显下降;温度的变化情况也与之相似,但反 应温度达到100℃时,由于温度过高,精氨酸与乳糖合成反应起初就有明显的颜 色变化,但合成率却不高,故本发明优选80℃,反应100~120min合成效果最佳。
[0054]
实施例18:afga的hplc-elsd分析及其结构鉴定
[0055]
精密称取25g上述实施例4所得精氨酸与乳糖的合成物用100-200目硅胶拌 样,上样于200~300目的硅胶湿柱,用70%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每250ml收 集一瓶,每十瓶进行tlc分析,并用展开剂为正丁醇:水:冰醋酸=2:1:1,用 0.2%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反应,收集rf值为0.174的组分,将tlc分析后, 分别收集rf》0.174和rf《0.174的组分,并将其分别进行合瓶,减压浓缩至干, 利用10-20ml的蒸馏水进行溶解,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冻干品;将上述rf》0.174 组分,取2.0g与100-200目硅胶拌样,重复上次操作,进行二次硅胶,收集 rf=0.174组分。
[0056]
将分离得到的rf=0.174组分取3.0mg,用1.0ml的70%乙醇溶解,备用。 用所配置的样品溶液进行tlc分析(硅胶h板),展开剂为正丁醇:水:冰醋 酸=2:1:1,显色剂为0.2%茚三酮乙醇溶液,经展开、显色后,arg的显色点为深 红色,其rf》0.174。取10mg按上述“4.2.10”分离提纯方法得到rf=0.174组分, 经hplc-elsd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测得纯度为99.94%。
[0057]
所得的单体化合物经纯净水溶解,减压冷冻干燥后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甲醇、乙醇等,熔点(mp)为158~160℃,tlc分析,茚三酮显色反应为紫红 色,hplc-uv衍生方法以及hplc-elsd分析后均为单一峰,uvγ
max
为210nm (末端吸收),hplc-elsd分析后保留时间为27.859,经质谱分析,正、负离 子模式下,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m-h]-为497.36(图4a),全去偶
13
c-nmr 与hmbc结合显示有18个碳,具体化学位移如表所示。
[0058]
表2 d2o中精氨酸乳糖苷
13
c-nmr的化学位移
[0059]
[0060]
其中糖部分有12个碳,其中δppm 101.38和96.19为两个糖异头碳信号,说 明有两个糖分子存在。在1h-nmr中,可见[δppm 3.510(1h,dd),3.590(1h),3.725 (1h,dd),3.82(1h,d),4.03(1h,dd),2.75(2h,d,j=6.6hz)];[δppm 3.232(1h), 3.518(1h,d),3.775(1h,d),2.95(1h,dd),4.24(1h,dd),3.483(2h,d,j=6.6hz]可 以推断该化合物在糖部分含有12个-oh单键,其1h-nmr中,j
1.2
《7hz,且α
‑ꢀ
葡萄糖酶水解,得到半乳糖和葡萄糖。因此推断新型精氨酸糖苷的连接顺序为: 精氨酸-果糖-半乳糖,分子式为:c
18h34
n4o
12
。其
13
c-nmr与hmbc耦联关系 和信号归属如图4b-c所示:
[0061]
根据前期研究表明,果糖的
13
c-nmr结构包含α-呋喃、β-吡喃和β-呋喃等构 型,本研究依据afg的结构原理可知,该化合物中的果糖是由葡萄糖经amadori 重排后产生,该化合物的
13
c-nmr和1h-nmr信号图谱可知,提示果糖的c-1
’ꢀ
与精氨酸的α-氨基氮原子相连接,形成c-n键,最终确定其结构为:1-(精氨酸-n
α 基)-1-去氧-4-o-(β-d-吡喃半乳糖基)-d-果糖。依据afg(arginyl-fructosyl-glucose) 的命名规则,可将精氨酸乳糖苷命名为argininyl-fructosyl-galactose,即afga, 其最终化学结构及空间立体结构如附图4d所示。
[0062]
实施例19
[0063]
为评估新型红参氨基酸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本研究通过建立cisplatin致 iec-6细胞损伤模型,对肠道保护活性进行筛选。本实施例分别以已知红参美拉 德反应产物(af、afg)和实施例18分离纯化得到afga为受试药物,采用 mtt法检测红参中氨基酸衍生物对iec-6细胞活力的影响,选取给药剂量为 3.125~200μm,进一步探究红参中氨基酸衍生物的活性差异。前期研究表明, cisplatin在1.0μm时对iec-6细胞就有损伤,细胞活力达到74.26%(p《0.01), 因此后续选择1.0μm作为造模剂量。经af、afg和afga预给药后,在3.125~200 μm内,对iec-6细胞的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结果如表3所示,综合比较 可知,当afga剂量为25、50、100μm时对iec-6细胞活性最为明显,可显著 优于相同剂量下af和afg组,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p《0.01)。 同时,细胞毒性试验进一步表明afga在剂量为3.125~200μm的范围内,均未 显示出细胞毒性,且在给药24h效果最佳,其afga可使细胞活力恢复至86.79%。
[0064]
表3 红参氨基酸衍生物(af、afg和afga)的活性差异比较
[0065]
[0066]
注:
##
p《0.01,与空白组相比;
*
p《0.05,
**
p《0.01,与模型组相比
[0067]
note:
##
p《0.01,vs.normal group;
*
p《0.05,
**
p《0.01,vs.cisplatin group
[0068]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依据红参美拉德反应原理,以精氨酸和乳糖为底 物,创新合成出的新型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方法高效安全、经济稳定,适用于 工业化生产,通过实施例17~19,对新型氨基酸衍生物合成、结构鉴定以及药理 活性进行阐述。该化合物性质较为稳定、结构明确,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 安全性以及生物活性方面均显著优于af和afg等已知氨基酸衍生物,具有较 为广泛的应用潜力。
[0069]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核心原 理与技术情况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的红参氨基酸衍生物,名称为afga(argininyl-fructosyl-d-galactose,afga,c
18
h
34
n4o
12
),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红参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一定比例的精氨酸与乳糖置于丙二醇中,加入柠檬酸为催化剂,在80℃~90℃水浴加热80~120min;使用有机试剂洗涤沉淀,洗涤次数为2~3次,真空抽滤,置于15~20℃的低温干燥箱40~60min即得新型氨基酸衍生物afga。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氨酸的质量g与丙二醇的体积ml的比为1:8~12。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氨酸与乳糖的质量比例为1:2~4。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氨酸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例为1:0.6~0.9。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氨酸与乳糖质量比例为1:2,精氨酸与柠檬酸的质量比例为1:0.75。7.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二醇为食品级1,2-丙二醇或1,3-丙二醇。8.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条件为在80℃水浴加热100~120min。9.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试剂为无水乙醇或丙酮,有机试剂与丙二醇的提及比为10~15:1。10.所述的化合物afga对顺铂引起的肠道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效率80%以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红参(人参)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在明确红参美拉德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以精氨酸和乳糖为原料,利用丙二醇为反应媒介合成出一种新的红参氨基酸衍生物,经结构鉴定,命名为(Argininyl-fructosyl-D-galactose,AFGA,C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刘伟 王梓 郑毅男 任珅 唐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7.1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80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