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2.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因为杀青茶叶表面虽干而内部未干(有的叶已干而梗未干),导致杀青后的茶叶温度、湿度都较高,下机后需要马上摊凉,使茶叶内部的水分均匀地扩散到表面并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变红、变黄和产生水闷味。传统的摊凉方式是将茶叶摊放在制茶车间地面上,让其自然冷却,这样的摊凉方式耗时较长,难以使杀青后的茶叶快速降温、除湿,容易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品质。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为喇叭形结构且进料口的下端与冷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的下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底板;
6.所述冷却箱的内部上端对应进料口的位置设置第一冷却机构,所述冷却箱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且第二冷却机构与第一冷却机构位置交错设置;
7.所述第一引导板以及第二引导板的上表面上均开设有多组通气孔;
8.所述冷却箱的内壁面上对应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开口的位置均贯穿冷却箱的壁面固定安装有两组风机总成。
9.所述底板的底部竖直贯穿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与第二引导板的最底端位置竖直对应。
10.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矩形长杆,支撑腿用于支撑整个冷却箱,保证冷却箱的整体稳定性。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底板,所述第一固定底板为矩形板且第一固定底板固定安装在冷却箱的内侧壁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至少四组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是横截面为v形的板,第一引导板的一侧面与第一固定底板平行设置,第一引导板的另一侧面倾斜设置且其最高端靠近进料口底部设置,其最低端远离进料口底部设置。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底板,所述第二固定底板为矩形板且第二固定底板固定安装在冷却箱的内侧壁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至少四组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二引导板是横截面为v形的板,第二引导板的一侧面与第二固定底板平行设置,第二引导板
的另一侧面倾斜设置且其最高端靠近第一引导板的最低端设置,其最低端远离第一引导板的最低端设置。
13.作为优选,所述通气孔为平行贯穿的通孔。
14.作为优选,所述风机总成包括风机固定筒,所述风机固定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且风机固定筒贯穿固定安装在冷却箱的侧壁面上,所述风机固定筒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呈十字形状的第二风机支架以及第一风机支架,第一风机支架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风机,风机的输出轴上平行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三组扇叶。
15.作为优选,所述风机固定筒靠近冷却箱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网框,所述第一滤网框为圆环形框,所述风机固定筒靠近冷却箱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滤网固定框,所述第二滤网固定框为圆环形框,所述第一滤网框的中间位置铺设有防止茶叶进入风机固定筒内部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固定框的中间位置铺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冷却箱内部的第二滤网。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滤网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转轴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圆形环,转轴贯穿固定环延伸至冷却箱的外侧,所述转轴远离风机固定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为圆形板,所述连接盘的外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滤网呈平行状的刷板,
17.作为优选,所述刷板靠近第二滤网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清理第二滤网外侧灰尘的清理刷,清理刷与第二滤网的外侧壁面紧密贴合。
18.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第一步:将茶叶添加至进料口的内部;
20.第二步:茶叶经过第一冷却机构进行第一次冷却;
21.第三步:茶叶经过第二冷却机构进行第二次冷却;
22.第四步:茶叶通过出料口排出收集。
23.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将需要冷却的茶叶倒入进料口的内部,茶叶通过进料口进入冷却箱的内部并落入第一引导板的斜面上,通过将第一引导板设置为倾斜的状态能增加茶叶移动的距离,且倾斜状态的第一引导板能使茶叶平铺开,对应位置的风机总成通过吹风使得茶叶能实现快速冷却,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机构以及风机总成能使茶叶实现二次冷却,提高茶叶冷却的效率,冷却后的茶叶通过出料口排出并进行收集。
26.(2)、该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底板、第一弹簧以及倾斜的第一引导板使得茶叶落在第一引导板上端时,茶叶堆积的重量能使得第一引导板在第一固定底板的上端面上下震动,从而使得茶叶在第一引导板上能顺利的抖开且震动能使茶叶进行翻滚,提高冷却效率。
27.(3)、该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通过在第一引导板以及第二引导板的上表面开设平行贯穿的通气孔,通气孔为平行状态,从而使其与第一引导板或者第二引导板之间存在角度,这样不仅能保证冷风与茶叶充分接触,还能防止茶叶中的小颗粒通过通气孔进入v形开口内部,达到防止v形开口内部堆积茶叶碎末的情况发生。
28.(4)、该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第一滤网框使得茶叶不会进入到风机固定筒的内部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9.(5)、该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第二滤网能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风机固定筒的内部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30.(6)、该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连接盘、刷板以及清理刷使得刷板能随着转轴同步旋转,清理刷与第二滤网的外侧壁面紧密贴合,清理刷在旋转移动时对第二滤网的外壁面进行清理,防止外界灰尘堵住第二滤网的网孔影响通风的效率。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3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第一冷却机构的具体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第二冷却机构的具体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第一引导板的具体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第二引导板的具体示意图;
38.图6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39.图7为本发明风机总成的具体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清理刷位置的具体示意图。
41.图例说明:
42.1、冷却箱;2、进料口;3、支撑腿;4、底板;5、第一冷却机构;6、第二冷却机构;7、风机总成;8、出料口;9、第一固定底板;10、第一弹簧;11、第一引导板;12、第二固定底板;13、第二弹簧;14、第二引导板;15、通气孔;16、风机固定筒;17、第一风机支架;18、第二风机支架;19、风机;20、转轴;21、扇叶;22、第一滤网框;23、第二滤网固定框;24、第一滤网;25、第二滤网;26、固定环;27、连接盘;28、刷板;29、清理刷。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实施例: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如图1-图8所示,包括冷却箱1,冷却
箱1为矩形箱体,冷却箱1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腿3,支撑腿3为矩形长杆,支撑腿3用于支撑整个冷却箱1,保证冷却箱1的整体稳定性,冷却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2,进料口2为喇叭形结构且进料口2的下端与冷却箱1的内部连通,冷却箱1的下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底板4。
45.进一步的,冷却箱1的内部上端对应进料口2的位置设置第一冷却机构5,冷却箱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6且第二冷却机构6与第一冷却机构5位置交错设置。
46.进一步的,第一冷却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底板9,第一固定底板9为矩形板且第一固定底板9固定安装在冷却箱1的内侧壁面上,第一固定底板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至少四组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上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11,第一引导板11是横截面为v形的板,第一引导板11的一侧面与第一固定底板9平行设置,第一引导板11的另一侧面倾斜设置且其最高端靠近进料口2底部设置,其最低端远离进料口2底部设置。
47.进一步的,第二冷却机构6包括第二固定底板12,第二固定底板12为矩形板且第二固定底板12固定安装在冷却箱1的内侧壁面上,第二固定底板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至少四组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弹簧13,第二弹簧13的上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二引导板14,第二引导板14是横截面为v形的板,第二引导板14的一侧面与第二固定底板12平行设置,第二引导板14的另一侧面倾斜设置且其最高端靠近第一引导板11的最低端设置,其最低端远离第一引导板11的最低端设置。
48.进一步的,第一引导板11以及第二引导板14的上表面上均开设有多组通气孔15,通气孔15为平行贯穿的通孔。
49.进一步的,冷却箱1的内壁面上对应第一引导板11和第二引导板14开口的位置均贯穿冷却箱1的壁面固定安装有两组风机总成7,风机总成7包括风机固定筒16,风机固定筒16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且风机固定筒16贯穿固定安装在冷却箱1的侧壁面上,风机固定筒16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呈十字形状的第二风机支架18以及第一风机支架17,第一风机支架17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风机19,风机19的输出轴上平行固定安装有转轴20,转轴20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三组扇叶21,风机固定筒16靠近冷却箱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网框22,第一滤网框22为圆环形框,风机固定筒16靠近冷却箱1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滤网固定框23,第二滤网固定框23为圆环形框,第一滤网框22的中间位置铺设有防止茶叶进入风机固定筒16内部的第一滤网24,第二滤网固定框23的中间位置铺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冷却箱1内部的第二滤网25,第二滤网25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转轴20的固定环26,固定环26为圆形环,转轴20贯穿固定环26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侧,转轴20远离风机固定筒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27,连接盘27为圆形板,连接盘27的外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滤网25呈平行状的刷板28,刷板28为矩形板,刷板28靠近第二滤网25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清理第二滤网25外侧灰尘的清理刷29,清理刷29与第二滤网25的外侧壁面紧密贴合。
50.进一步的,底板4的底部竖直贯穿开设有出料口8且出料口8与第二引导板14的最底端位置竖直对应。
51.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第一步:将茶叶添加至进料口2的内部;
53.第二步:茶叶经过第一冷却机构5进行第一次冷却;
54.第三步:茶叶经过第二冷却机构6进行第二次冷却;
55.第四步:茶叶通过出料口8排出收集
5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57.在使用时,将需要冷却的茶叶倒入进料口2的内部,茶叶通过进料口2进入冷却箱1的内部并落入第一引导板11的斜面上,通过将第一引导板11设置为倾斜的状态能增加茶叶移动的距离,且倾斜状态的第一引导板11能使茶叶平铺开,对应位置的风机总成7通过吹风使得茶叶能实现快速冷却,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机构5以及风机总成7能使茶叶实现二次冷却,提高茶叶冷却的效率,冷却后的茶叶通过出料口8排出并进行收集。
58.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底板9、第一弹簧10以及倾斜的第一引导板11使得茶叶落在第一引导板11上端时,茶叶堆积的重量能使得第一引导板11在第一固定底板9的上端面上下震动,从而使得茶叶在第一引导板11上能顺利的抖开且震动能使茶叶进行翻滚,提高冷却效率。
59.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引导板11以及第二引导板14的上表面开设平行贯穿的通气孔15,通气孔15为平行状态,从而使其与第一引导板11或者第二引导板14之间存在角度,这样不仅能保证冷风与茶叶充分接触,还能防止茶叶中的小颗粒通过通气孔15进入v形开口内部,达到防止v形开口内部堆积茶叶碎末的情况发生。
60.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滤网框22使得茶叶不会进入到风机固定筒16的内部影响风机19的正常运转,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61.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二滤网25能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风机固定筒16的内部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6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连接盘27、刷板28以及清理刷29使得刷板28能随着转轴20同步旋转,清理刷29与第二滤网25的外侧壁面紧密贴合,清理刷29在旋转移动时对第二滤网25的外壁面进行清理,防止外界灰尘堵住第二滤网25的网孔影响通风的效率。
6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1.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为喇叭形结构且进料口(2)的下端与冷却箱(1)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1)的下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底板(4);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上端对应进料口(2)的位置设置第一冷却机构(5),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却机构(6)且第二冷却机构(6)与第一冷却机构(5)位置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引导板(11)以及第二引导板(14)的上表面上均开设有多组通气孔(15);所述冷却箱(1)的内壁面上对应第一引导板(11)和第二引导板(14)开口的位置均贯穿冷却箱(1)的壁面固定安装有两组风机总成(7)。所述底板(4)的底部竖直贯穿开设有出料口(8)且出料口(8)与第二引导板(14)的最底端位置竖直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底部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一组支撑腿(3),所述支撑腿(3)为矩形长杆,支撑腿(3)用于支撑整个冷却箱(1),保证冷却箱(1)的整体稳定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底板(9),所述第一固定底板(9)为矩形板且第一固定底板(9)固定安装在冷却箱(1)的内侧壁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底板(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至少四组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上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一引导板(11),所述第一引导板(11)是横截面为v形的板,第一引导板(11)的一侧面与第一固定底板(9)平行设置,第一引导板(11)的另一侧面倾斜设置且其最高端靠近进料口(2)底部设置,其最低端远离进料口(2)底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6)包括第二固定底板(12),所述第二固定底板(12)为矩形板且第二固定底板(12)固定安装在冷却箱(1)的内侧壁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底板(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至少四组竖直向上设置的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的上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第二引导板(14),所述第二引导板(14)是横截面为v形的板,第二引导板(14)的一侧面与第二固定底板(12)平行设置,第二引导板(14)的另一侧面倾斜设置且其最高端靠近第一引导板(11)的最低端设置,其最低端远离第一引导板(11)的最低端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5)为平行贯穿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总成(7)包括风机固定筒(16),所述风机固定筒(16)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且风机固定筒(16)贯穿固定安装在冷却箱(1)的侧壁面上,所述风机固定筒(16)的内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呈十字形状的第二风机支架(18)以及第一风机支架(17),第一风机支架(17)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风机(19),风机(19)的输出轴上平行固定安装有转轴(20),转轴(20)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三组扇叶(2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固定筒(16)靠近冷却箱(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网框(22),所述第一滤网框(22)为圆环形框,所述风机固定筒(16)靠近冷却箱(1)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滤网固定框
(23),所述第二滤网固定框(23)为圆环形框,所述第一滤网框(22)的中间位置铺设有防止茶叶进入风机固定筒(16)内部的第一滤网(24),所述第二滤网固定框(23)的中间位置铺设有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冷却箱(1)内部的第二滤网(2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25)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转轴(20)的固定环(26),所述固定环(26)为圆形环,转轴(20)贯穿固定环(26)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侧,所述转轴(20)远离风机固定筒(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27),所述连接盘(27)为圆形板,所述连接盘(27)的外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滤网(25)呈平行状的刷板(2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板(28)靠近第二滤网(25)的一侧壁面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清理第二滤网(25)外侧灰尘的清理刷(29),清理刷(29)与第二滤网(25)的外侧壁面紧密贴合。10.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茶叶添加至进料口(2)的内部;第二步:茶叶经过第一冷却机构(5)进行第一次冷却;第三步:茶叶经过第二冷却机构(6)进行第二次冷却;第四步:茶叶通过出料口(8)排出收集。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在制品快速冷却装置及方法,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为喇叭形结构且进料口的下端与冷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的下端平行固定安装有矩形的底板。本发明中,将需要冷却的茶叶倒入进料口的内部,茶叶通过进料口进入冷却箱的内部并落入第一引导板的斜面上,通过将第一引导板设置为倾斜的状态能增加茶叶移动的距离,且倾斜状态的第一引导板能使茶叶平铺开,对应位置的风机总成通过吹风使得茶叶能实现快速冷却,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机构以及风机总成能使茶叶实现二次冷却,提高茶叶冷却的效率,冷却后的茶叶通过出料口排出并进行收集。后的茶叶通过出料口排出并进行收集。后的茶叶通过出料口排出并进行收集。
技术研发人员:童忠飞 蔡海兰 李延升 石旭平 李文金 陈华玲 黎小萍 乐俊 李阜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