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生态水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2.在南方沿海直流冷却的热力发电厂中,凝汽器的冷却水直接取自沿海海域的海水。在每年的春夏季节,海水中会有大量的海生植物、个体较小(个体与长度为10~20mm、直径约不超过10mm)的大型鱼群,通过循环水进水明渠涌入循环水系统,极容易导致循环水系统堵塞、设备设施垮塌/失效,导致发电机组被迫降负荷运行和停运,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3.现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公开号为cn207054496u,专利名称为一种拦河诱鱼系统,该专利公开了利用物理诱导代替惯用的灯管诱鱼,渔网拦截等方式,通过制造水体紊乱,使鱼类远离紊动区从而达到诱导效果,但是,这种技术存在缺陷,紊乱的水体会对个体较小的鱼群直接造成损伤或死亡,不利于鱼群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解决循环水系统在春夏季节循环水系统个体较小的鱼群涌入时对循环水系统造成堵塞的情况,主要利用海水中气泡幕产生的遮蔽效应作用下,个体较小的鱼类发生应激反应,干扰鱼类的视觉和听觉,对鱼群产生阻隔效应,不会直接对鱼群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5.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明渠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弧形拦网、气泡幕组件以及设置在气泡幕组件上方的水下投光灯;
6.弧形拦网设置在侧板相对于进水方向的一端,且弧形拦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
7.气泡幕组件包括设置在侧板下部且相连通的供气管路和多个气泡发生管,气泡发生管上端开设有若干气孔,靠近弧形拦网的气泡发生管设置为弧形管;
8.两个侧板之间纵向滑接有滑动支撑杆,水下投光灯设置在滑动支撑杆上。
9.两个侧板固定设置在进水明渠的两侧壁,两个侧板之间用于安装气泡幕组件和弧形拦网,弧形拦网用于阻隔个体体型稍大的鱼群,个体较小(个体与长度为10~20mm、直径约不超过10mm)的大型鱼群也会被部分阻隔,弧形拦网的网孔大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10.气泡发生管横向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弧形拦网的内侧设置有气泡幕组件,气泡幕组件设置侧板下部。
11.供气管路与外界罗茨风机连通用于供气,当空气通过罗茨风机增压后进入供气管路,供气管路与气泡发生管连接,压缩后的空气进入气泡发生管后,从气泡发生管的气孔流出,体积较小的压缩空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相邻小孔中流出的压缩空气气泡共同组成气
泡隔离幕墙,且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与相邻的气泡组成无间隔的气泡隔离幕墙,从而有效的阻挡个体较小的鱼群通过水流进入循环水系统。
12.靠近弧形拦网的气泡发生管设置为弧形管,弧形管与弧形拦网的弧度相一致,弧形管上设置若干气孔,弧形管用于形成弧形气泡隔离幕墙,用作一级气泡隔离幕墙,横向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气泡发生管用于形成二级气泡隔离幕墙,有效阻挡鱼群穿过;水下投光灯纵向设置并朝向气泡,打向气泡时,可以增加气泡幕在水底的可见度,最大化气泡幕产生的视觉效果对鱼的影响,滑动支撑杆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在侧板之间滑动,滑动支撑杆可以带动在水下投光灯在两个侧板之间纵向滑动,移动的灯光与动态的气泡配合,形成对鱼群造成惊吓、干扰的气泡隔离幕墙。
13.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气泡幕组件上方的旋转叶轮,旋转叶轮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转轴,转轴轴向方向设置有多组叶轮。
14.为进一步阻挡个体较小的大型鱼群,在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叶轮,通过水流或气泡的作用,叶轮和转轴会旋转,对鱼群起到惊吓作用,使得鱼群通过弧形拦网的网孔原路返回,进一步起到阻挡鱼群的作用。
15.作为优选,供气管路设置在侧板一侧,远离弧形管的气泡发生管设置为直管,多个气泡发生管远离供气管路的一端封闭设置。
16.设置为直管的多个气泡发生管与供气管路垂直连通,设置为直管的多个气泡发生管与水流的流向垂直设置,用于形成多组气泡隔离幕墙。
17.作为优选,弧形拦网的弧向与水流行进的方向一致。
18.作为优选,两个侧板的下底端连接有底板,气泡发生管通过固定支架设置在底板上。
19.作为优选,旋转叶轮设置有多组,多组旋转叶轮向上倾斜排布。
20.多组旋转叶轮设置在侧板上部,起到对上部鱼群干扰、惊吓的作用,且多组旋转叶轮向上倾斜排布,增加对鱼群的干扰面积。
21.作为优选,相邻旋转叶轮之间的叶轮交错分布。
22.相邻旋转叶轮之间的叶轮交错分布,进一步增加对鱼群的干扰面积,起到阻挡效果。
23.作为优选,叶轮包括多个周向等距分布的叶片。
24.作为优选,两个侧板内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纵向滑行槽,滑动支撑杆为矩形杆,滑动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纵向滑接在纵向滑行槽内。
25.作为优选,纵向滑行槽内设置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一端与纵向滑行槽连接,拉伸弹簧另一端与滑动支撑杆端部连接。
26.拉伸弹簧的弹力小于水流作用力时,拉伸弹簧在水流对滑动支撑杆的作用下会拉伸;当拉伸弹簧的弹力大于水流作用力时,拉伸弹簧会将滑动支撑杆拉回一定距离,如此往复,使得水下投光灯纵向移动对气泡照射,可以增加气泡幕在水底的可见度,最大化气泡幕产生的视觉效果对鱼的影响。
27.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压缩后的空气进入气泡发生管后,从气泡发生管的气孔流出,体积较小的压缩空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相邻小孔中流出的压缩空气气泡共同组成气泡隔离幕墙,且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与相邻的气泡组成无间
隔的气泡隔离幕墙,从而有效的阻挡个体较小的鱼群通过水流进入循环水系统;
28.在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固定设置有叶轮,通过水流或气泡的作用,叶轮和转轴会旋转,对鱼群起到惊吓作用,使得鱼群通过弧形拦网的网孔原路返回,进一步起到阻挡鱼群的作用;
29.水下投光灯打向气泡时,可以增加气泡幕在水底的可见度,最大化气泡幕产生的视觉效果对鱼的影响。
附图说明
30.附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2为本发明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2.附图3为本发明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3.附图4为本发明俯视图。
34.附图中所示标号:1、侧板;101、纵向滑行槽;2、弧形拦网;3、气泡幕组件;301、供气管路;302、气泡发生管;3021、弧形管;303、气孔;4、水下投光灯;5、旋转叶轮;501、转轴;502、叶轮;6、底板;7、固定支架;8、陶瓷轴承;9、滑动支撑杆;10、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1~4所示,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明渠两侧的两个侧板1,两个侧板1之间设置有弧形拦网2、旋转叶轮5、气泡幕组件3以及设置在气泡幕组件3上方的水下投光灯4;
36.弧形拦网2设置在侧板1相对于进水方向的一端,且弧形拦网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固定连接;弧形拦网2的弧向与水流行进的方向一致,弧形拦网2的高度略低于侧板1的高度,可以使进入弧形拦网2内侧的小型鱼群通过这个缺口游出。
37.气泡幕组件3包括设置在侧板1下部且相连通的供气管路301和多个气泡发生管302,气泡发生管302上端开设有若干气孔303,靠近弧形拦网2的气泡发生管302设置为弧形管3021;气孔303一般内设单向阀(只能往外排气,不能向内进水,少数情况下也可直接在气泡发生管302上钻孔),尽量使水不进入气泡发生管302内,防止气孔303堵塞,这种在气孔303内设单向阀的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8.两个侧板1之间纵向滑接有滑动支撑杆9,水下投光灯4设置在滑动支撑杆9上。
39.两个侧板1固定设置在进水明渠的两侧壁,两个侧板1之间用于安装气泡幕组件3和弧形拦网2,弧形拦网2用于阻隔个体体型稍大的鱼群,个体较小(个体与长度为10~20mm、直径约不超过10mm)的大型鱼群也会被部分阻隔,弧形拦网2的网孔大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40.气泡发生管302横向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弧形拦网2的内侧设置有气泡幕组件3,气泡幕组件3设置侧板1下部。
41.供气管路301与外界的罗茨风机连通用于供气,当空气通过罗茨风机增压后进入供气管路301,供气管路301与气泡发生管302连接,压缩后的空气进入气泡发生管302后,从气泡发生管302的气孔303流出,体积较小的压缩空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相邻小孔中流出的压缩空气气泡共同组成气泡隔离幕墙,且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与相邻的气
泡组成无间隔的气泡隔离幕墙,从而有效的阻挡个体较小的鱼群通过水流进入循环水系统。
42.靠近弧形拦网2的气泡发生管302设置为弧形管3021,弧形管3021与弧形拦网2的弧度相一致,弧形管3021上设置若干气孔303,弧形管3021用于形成弧形气泡隔离幕墙,用作一级气泡隔离幕墙,横向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气泡发生管302用于形成二级气泡隔离幕墙,有效阻挡鱼群穿过;下投光灯设置有三个,水下投光灯通电后4朝向弧形拦网2,当气泡上升且水下投光灯4打向气泡时,可以增加气泡幕在水底的可见度,最大化气泡幕产生的视觉效果对鱼的影响,滑动支撑杆9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在侧板1之间滑动,滑动支撑杆9可以带动在水下投光灯4在两个侧板1之间纵向滑动,移动的灯光与动态的气泡配合,形成对鱼群造成惊吓、干扰的气泡隔离幕墙。
43.旋转叶轮5设置在气泡幕组件3上方,旋转叶轮5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转轴501,侧板1内侧与转轴501连接处设置有陶瓷轴承8,转轴501端部设置在陶瓷轴承8内,转轴501轴向方向设置有多组叶轮502,叶轮502包括四个周向等距分布的叶片。
44.为进一步阻挡个体较小的大型鱼群,在两个侧板1之间设置有转轴501,转轴501上固定设置有叶轮502,通过水流或气泡的作用,叶轮502和转轴501会旋转,对鱼群起到惊吓作用,使得鱼群通过弧形拦网2的网孔原路返回,进一步起到阻挡鱼群的作用。
45.供气管路301设置在侧板1一侧,远离弧形管3021的气泡发生管302设置为直管,多个气泡发生管302远离供气管路301的一端封闭设置,本发明通过一段直管将多个气泡发生管302远离供气管路301的一端封闭,使其压缩空气只从气孔303排出。设置为直管的多个气泡发生管302与供气管路301垂直连通,设置为直管的多个气泡发生管302与水流的流向垂直设置,用于形成多组气泡隔离幕墙。
46.两个侧板1的下底端连接有底板6,气泡发生管302通过固定支架7设置在底板6上。
47.旋转叶轮5设置有多组,本发明共设置有三组,三组旋转叶轮5向上倾斜排布。三组旋转叶轮5设置在侧板1上部,起到对上部鱼群干扰、惊吓的作用,且三组旋转叶轮5向上倾斜排布,增加对鱼群的干扰面积。相邻旋转叶轮5之间的叶轮502交错分布,进一步增加对鱼群的干扰面积,起到阻挡效果。
48.两个侧板1内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纵向滑行槽101,滑动支撑杆9为矩形杆,滑动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纵向滑接在纵向滑行槽101内。
49.纵向滑行槽101内设置有拉伸弹簧10,拉伸弹簧10一端与纵向滑行槽101连接,拉伸弹簧10另一端与滑动支撑杆9端部连接。拉伸弹簧10的弹力小于水流作用力时,拉伸弹簧10在水流对滑动支撑杆9的作用下会拉伸;当拉伸弹簧10的弹力大于水流作用力时,拉伸弹簧10会将滑动支撑杆9拉回一定距离,如此往复,使得水下投光灯4纵向移动对气泡照射,可以增加气泡幕在水底的可见度,最大化气泡幕产生的视觉效果对鱼的影响。
50.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进水明渠两侧的两个侧板(1),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设置有弧形拦网(2)、气泡幕组件(3)以及设置在气泡幕组件(3)上方的水下投光灯(4);所述弧形拦网(2)设置在侧板(1)相对于进水方向的一端,且所述弧形拦网(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连接;所述气泡幕组件(3)包括设置在侧板(1)下部且相连通的供气管路(301)和多个气泡发生管(302),所述气泡发生管(302)上端开设有若干气孔(303),靠近所述弧形拦网(2)的气泡发生管(302)设置为弧形管(3021);两个所述侧板(1)之间纵向滑接有滑动支撑杆(9),所述水下投光灯(4)设置在滑动支撑杆(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气泡幕组件(3)上方的旋转叶轮(5),所述旋转叶轮(5)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转轴(501),所述转轴(501)轴向方向设置有多组叶轮(5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301)设置在侧板(1)一侧,远离所述弧形管(3021)的气泡发生管(302)设置为直管,多个所述气泡发生管(302)远离供气管路(301)的一端封闭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拦网(2)的弧向与水流行进的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的下底端连接有底板(6),所述气泡发生管(302)通过固定支架(7)设置在底板(6)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轮(5)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旋转叶轮(5)向上倾斜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旋转叶轮(5)之间的叶轮(502)交错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502)包括多个周向等距分布的叶片。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1)内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纵向滑行槽(101),所述滑动支撑杆(9)为矩形杆,所述滑动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纵向滑接在纵向滑行槽(101)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行槽(101)内设置有拉伸弹簧(10),所述拉伸弹簧(10)一端与纵向滑行槽(101)连接,所述拉伸弹簧(10)另一端与滑动支撑杆(9)端部连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气泡幕隔离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明渠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弧形拦网、气泡幕组件以及水下投光灯;弧形拦网设置在侧板相对于进水方向的一端,且弧形拦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连接;气泡幕组件包括设置在侧板下部且相连通的供气管路和多个气泡发生管,气泡发生管开设有若干气孔,靠近弧形拦网的气泡发生管设置为弧形管;两个侧板之间滑接有滑动支撑杆,水下投光灯设置在滑动支撑杆上。本发明压缩后的空气进入气泡发生管后,从气泡发生管的气孔流出,体积较小的压缩空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组成气泡隔离幕墙;水下投光灯打向气泡时,可以增加气泡幕在水底的可见度,最大化气泡幕产生的视觉效果对鱼的影响。影响。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钦 李俊 陈辛鹏 郑桂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