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4-13  86



1.本发明涉及a61j3/00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近些年来,医学领域对于肿瘤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相关肿瘤疾病的治愈率和抑制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肿瘤免疫治疗最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与促进基体对肿瘤细胞的应答,从而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策略。其中,尤以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在部分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而备受瞩目,然而其在临床上仍存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瓶颈问题。但是,随着药物输送载体的不断研究,为上述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
3.例如,现有技术(cn202011638846.x)提供了一种靶向心肌梗死局部的仿生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生纳米药物采用巨噬细胞包裹具有强抗氧化性的药物,从而实现抗氧化性药物的快速有效的血液运输,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并且副作用较小。但是,其纳米药物结构对于体内不同的环境的响应性差别较小,降低了药物的相应准确性,且相关结构及表面电荷与基团情况减弱了相关药物的选择释放性,降低了药物疗效。
4.因此,研发一种能够在稳定输送作用药物载体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进行pd-l1特定环境和部位的释放作用的纳米药物载体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原料至少包含以下成分:改性聚乙酰亚胺,免疫抗体和光敏剂。
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改性聚乙酰亚胺的原料至少包含以下成分:苯硼酸,聚乙烯亚胺和三甲胺。
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免疫抗体为pd-1抗体、改性pd-1 抗体、pd-l1抗体、改性pd-l1抗体中的至少一种。
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光敏剂为hpd、dhe、ce6、5-ala、 ph2a中的至少一种。
9.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所述光敏剂为ce6。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苯硼酸与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 1~2:1~2。
11.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所述苯硼酸与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 1:2。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免疫抗体为改性pd-l1抗体。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改性pd-l1抗体为原儿茶醛修饰改性pd-l1抗体。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pd-l1溶液的浓度为0.4~0.6mg
·
ml-1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原儿茶醛与pd-l1抗体的质量比为1~2:8~12。
16.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所述原儿茶醛与pd-l1抗体的质量比为1:10。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原料还包括mpeg-多巴胺。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mpeg-多巴胺的加入量为50~250μl,浓度为0.4~0.6mg
·
ml-1

19.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所述mpeg-多巴胺的加入量为150μl,浓度为0.5mg
·
ml-1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平均粒径为5~50nm。
21.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所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0nm。
22.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步骤至少包含以下几步:(1)改性聚乙烯亚胺溶液的制备;(2)免疫抗体的制备;(3)改性聚乙烯亚胺溶液与免疫抗体混合搅拌;(4)光敏剂接枝与mpeg-多巴胺的表面修饰。
23.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所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步骤具体包含以下几步:(1)将30~60mg的苯硼酸与30~60mg 的聚乙酰亚胺在1~5ml dmso中的溶液在60~75℃下反应20~30小时,然后加入1~5mg三甲胺,得改性聚乙酰亚胺;(2)室温下,将 5~20μl原儿茶醛滴加至pd-l1溶液中,并调节ph值为7.5~8.5,搅拌反应1~1.5小时,反应完成后将产物原儿茶醛修饰改性pd-l1抗体 4℃下保存;(3)将改性聚乙酰亚胺与原儿茶醛修饰改性pd-l1抗体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液;(4)混合液中加入10~50mg的ce6,之后再加入mpeg-多巴胺继续搅拌反应1~1.5小时,反应完成后干燥既得纳米载体。
24.有益效果:
25.1、本技术中,基于酸敏感的席夫碱结构及硼酸酯键构建了肿瘤酸性微环境响应型的纳米药物载体/给药系统。纳米载体能够在肿瘤部位的微酸性环境下实现肿瘤部位的特异性释放免疫检查点药物,减少所携带的抗体药物因为非肿瘤部位而引起的免疫副作用。
26.2、本技术中,纳米载体在肿瘤的微环境中粒径逐渐缩小,表面电荷不断升高,极大的提高了纳米载体对于肿瘤深度部位的渗透作用,并且随着苯硼酸等肿瘤靶向配体的暴露,促进纳米载体的主动靶向作用。
27.3、本技术中,将光动力治疗药物与免疫检查点药物集成一体递送,光动力效应触发高效icd效应,增加肿瘤相关抗原的暴露,有利于dc呈递抗原,从而激活肿瘤杀伤性t细胞的浸润,联合检查点药物解除“刹车”,提高响应率。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所制备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mpeg-多巴胺包裹层、2-改性聚乙酰亚胺壳体、3-抗体、 4-席夫碱结构、5-化学连接键、6-光敏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0031]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0032]
实施例
[0033]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的所有实施例。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的原料均为市售。
[0034]
实施例1
[0035]
实施例1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原料主要包含以下成分:苯硼酸改性聚乙酰亚胺,原儿茶醛修饰改性 pd-l1抗体,mpeg-多巴胺,光敏剂。
[0036]
本实施例第二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制备方法,步骤包含以下几步:(1)将30mg的苯硼酸与60mg的聚乙酰亚胺在4ml dmso中的溶液在70℃下反应24小时,然后加入 3mg三甲胺,得苯硼酸改性聚乙酰亚胺;(2)室温下,将10μl原儿茶醛滴加至100μlpd-l1溶液中,并调节ph值为8,搅拌反应1小时,反应完成后将产物原儿茶醛修饰改性pd-l1抗体4℃下保存;(3) 将苯硼酸改性聚乙酰亚胺与原儿茶醛修饰改性pd-l1抗体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液;(4)混合液中加入30mg的光敏剂ce6,之后再加入mpeg-多巴胺150μl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反应完成后干燥既得纳米载体。
[0037]
本实施例中,pd-l1溶液的浓度为0.5mg
·
ml-1

[0038]
本实施例中,mpeg-多巴胺的浓度为0.5mg
·
ml-1

[0039]
本实施例中,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平均粒径为15nm。
[0040]
本实施例中,聚乙酰亚胺为上海攻碧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医用级聚酰亚胺颗粒剂产品。
[0041]
本实施例中,原儿茶醛为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出售的原儿茶醛产品。
[0042]
本实施例中,光敏剂ce6为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光敏剂ce6产品。
[0043]
本实施例中,mpeg-多巴胺为魅罗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医用级 mpeg-多巴胺产品。
[0044]
实施例2
[0045]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苯硼酸为 40mg,聚乙酰亚胺为50mg。
[0046]
实施例3
[0047]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光敏剂ce6 的加入量为20mg。
[0048]
对比例1
[0049]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苯硼酸的加入量为10mg。
[0050]
对比例2
[0051]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原儿茶醛的加入量为2μl。
[0052]
性能评价
[0053]
1.体外纳米载药系统下pd-l1表达的作用:对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纳米载体进行pd-l1表达的作用的评估,纳米载药系统分别在ph 7.4及ph 6.0作用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将其与b16f10细胞共孵育,加入apc-pd-l1抗体,基于流式分析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 表达水平,以基础细胞表达为参照,计算表达水平提高百分比,每个实施例对比例测试5个试样,测得的数值的平均值记入表1。
[0054]
2.抑瘤效果:对所有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纳米载体进行肿瘤抑制效果进行评估,6~8周龄c57bl/6小鼠左侧背部种植肿瘤细胞,注射5
×
l0
5 b16-f10细胞悬液,观察。待小鼠肿瘤长至一定大小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给药实施例和对比例载体,每三天一次,测量并记
录小鼠肿瘤大小,小鼠体重变化,以不给药小鼠为对照组计算小鼠肿瘤大小相对变化百分比,数值记入表1。
[0055]
表1
[0056]
实施例pd-l1表达抑瘤效果实施例185.3%-47.6%实施例279.5%-42.6%实施例381.1%-43.3%对比例145.4%-27.4%对比例238.7%-22.9%
[0057]
通过实施例1~3、对比例1~2和表1可以得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靶向给药效果,药物选择释放性,并且有效合并了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治疗两种质量方式,适宜在肿瘤治疗领域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实施例1在具有最佳的制备原料配比和制备工艺等因素下获得了最佳性能指数。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原料至少包含以下成分:改性聚乙酰亚胺,免疫抗体和光敏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乙酰亚胺的原料至少包含以下成分:苯硼酸,聚乙烯亚胺和三甲胺。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抗体为pd-1抗体、改性pd-1抗体、pd-l1抗体、改性pd-l1抗体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剂为hpd、dhe、ce6、5-ala、ph2a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硼酸与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2:1~2。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抗体为改性pd-l1抗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d-l1抗体为原儿茶醛修饰改性pd-l1抗体。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原料还包括mpeg-多巴胺。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平均粒径为5~50nm。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9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至少包含以下几步:(1)改性聚乙烯亚胺溶液的制备;(2)免疫抗体的制备;(3)改性聚乙烯亚胺溶液与免疫抗体混合搅拌;(4)光敏剂接枝与mpeg-多巴胺的表面修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原料至少包含以下成分:改性聚乙酰亚胺,免疫抗体和光敏剂。本申请制备的一种微环境智能响应型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靶向给药效果,药物选择释放性,并且有效合并了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治疗两种质量方式,适宜在肿瘤治疗领域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景。景。


技术研发人员:李梓华 刘凯缘 张艺 高秋明 段正巍 乔越 杨云峰 李国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77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