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脱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的tp、cg贴合后的玻璃产品盲孔气泡不良偏高,气泡不良比例高,需要反复拆解,高成本,耗损高,直通率低,需拆解导致引发其它不良,如破片、孔脏污等。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步骤s1,取无尘布对折四次;
6.步骤s2,将对折好的无尘布包裹在产品上有气泡的位置;
7.步骤s3,使用不锈钢机械夹头将无尘布固定;
8.步骤s4,将已夹好的产品分盘放置并放入除泡机的脱泡炉内,调整脱泡模式和参数,启动炉子进行脱泡,脱泡完成后静置1min再取下不锈钢机械夹头正常检验。
9.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s41,将产品放入脱泡炉内手动关门,选择脱泡模式以及调整核对脱泡参数,启动脱泡炉;
11.步骤s42,脱泡炉内加热并进行升温计时,温度升高到设定的脱泡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恒温并进行恒温计时,恒温时间过后进气并进行升压计时;
12.步骤s43,温度和压力都达到要求后开始脱泡并进行脱泡计时,达到设定的脱泡时间后排气并进行排气计时,排气完成后脱泡结束。
13.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脱泡的温度为40
°‑
50
°
之间。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脱泡的压力为0.3mpa-0.4mpa之间。
15.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脱泡时间为30min。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恒温时间为300s。
17.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排气模式采用分段排气。
18.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脱泡模式采用先升温后升压。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可降低不良浓度,可有效提作业效率,节约成本、降低耗损,规避拆解引发的破片等其它不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的流程图;
21.图2为本发明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的步骤s4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3.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24.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步骤s1,取无尘布对折四次。
27.所述步骤s1中,无尘布为现有技术使用物料(b3008le 8*8)。
28.步骤s2,将对折好的无尘布包裹在产品上有气泡的位置。
29.所述步骤s2中,使用对折好的无尘布,对产品边缘气泡位置进行上线包裹,避免受压破片、压痕、显示不良等。
30.步骤s3,使用不锈钢机械夹头将无尘布固定。注意,夹头有弧度的地方对应气泡位置。
31.所述步骤s3中,不锈钢机械夹头需要额外采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夹子圆形夹,长度38mm,张口厚度17mm。
32.步骤s4,将已夹好的产品分盘放置并放入除泡机的脱泡炉内,调整脱泡模式和参数,启动炉子进行脱泡,脱泡完成后静置1min再取下不锈钢机械夹头正常检验即可。注意已夹好的产品不可多盘堆叠。
33.所述步骤s4中,包括如下步骤:
34.步骤s41,将产品放入脱泡炉内手动关门,选择脱泡模式以及调整核对脱泡参数,启动脱泡炉;
35.步骤s42,脱泡炉内加热并进行升温计时,温度升高到设定的脱泡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恒温并进行恒温计时,恒温时间过后进气并进行升压计时。
36.步骤s43,温度和压力都达到要求后开始脱泡并进行脱泡计时,达到设定的脱泡时间后排气并进行排气计时,排气完成后脱泡结束;
37.所述步骤s4中,脱泡的温度为40
°‑
50
°
之间。脱泡的压力为0.3mpa-0.4mpa之间。脱泡时间为30min。恒温时间为300s。排气模式采用分段排气。脱泡模式采用先升温后升压。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可降低不良浓度,可有效提作业效率,节约成本、降低耗损,规避拆解引发的破片等其它不良。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
发明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取无尘布对折四次;步骤s2,将对折好的无尘布包裹在产品上有气泡的位置;步骤s3,使用不锈钢机械夹头将无尘布固定;步骤s4,将已夹好的产品分盘放置并放入除泡机的脱泡炉内,调整脱泡模式和参数,启动炉子进行脱泡,脱泡完成后静置1min再取下不锈钢机械夹头正常检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41,将产品放入脱泡炉内手动关门,选择脱泡模式以及调整核对脱泡参数,启动脱泡炉;步骤s42,脱泡炉内加热并进行升温计时,温度升高到设定的脱泡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恒温并进行恒温计时,恒温时间过后进气并进行升压计时;步骤s43,温度和压力都达到要求后开始脱泡并进行脱泡计时,达到设定的脱泡时间后排气并进行排气计时,排气完成后脱泡结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脱泡的温度为40
°‑
50
°
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脱泡的压力为0.3mpa-0.4mpa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脱泡时间为30min。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恒温时间为300s。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排气模式采用分段排气。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脱泡模式采用先升温后升压。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脱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取无尘布对折四次,将对折好的无尘布包裹在产品上有气泡的位置,使用不锈钢机械夹头将无尘布固定,将已夹好的产品分盘放置并放入除泡机的脱泡炉内,调整脱泡模式和参数,启动炉子进行脱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适用于盲孔气泡无损伤局部受力机械式脱泡的方法可降低不良浓度,可有效提作业效率,节约成本、降低耗损,规避拆解引发的破片等其它不良。规避拆解引发的破片等其它不良。规避拆解引发的破片等其它不良。
技术研发人员:刘腾 陈小军 刘传强 李照辉 谌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