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轻薄、对比度高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手机、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中。
3.当前oled显示面板在受大气压压力下,显示基板和硬质封装盖板存在中间区域形变量和边缘区域形变量差异大的问题,导致显示面板出现牛顿环和支撑柱压伤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降低硬质封装盖板不同位置形变量的差异,提高硬质封装盖板的平整度,避免支撑柱压伤和牛顿环的出现。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6.显示基板;
7.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8.硬质封装盖板,所述硬质封装盖板位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硬质封装盖板;
9.所述硬质封装盖板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还设置有封装材料层,所述封装材料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缘区,所述封装材料层用于固定封装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硬质封装盖板;
10.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所述支撑柱对应位置的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其中,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为所有所述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或者为未设置支撑柱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
11.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发光区和第二发光区;所述第一发光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区;位于第一发光区的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发光区的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所述支撑柱对应位置的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光区中,每一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区中,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所述支撑柱对应位置的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基于以下确定:
14.s=ks1;
15.其中,s为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s1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中心位置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k为调节系数;k=b/a,a和b分别为在所有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在与所述显示基板的中心位置对应位置的形变量和与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对应位置的形变量。
16.可选的,所有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满足如下公式:
17.y=ax4+bx3+cx2+dx+s,其中,y为形变量,x为硬质封装盖板上形变点的位置,a、b、c、d和s为系数,且为实数。
18.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包括:驱动背板以及排布在所述驱动背板邻近所述硬质封装盖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三种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子像素,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的一半。
19.可选的,所有所述支撑柱的高度相等,且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硬质封装盖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平齐。
20.可选的,相邻的所述发光子像素之间由像素定义层隔开;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22.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显示面板。
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硬质封装盖板,硬质封装盖板位于支撑柱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支撑柱用于支撑硬质封装盖板;至少部分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其中,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为所有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或者为未设置支撑柱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显示基板上至少部分支撑柱的尺寸,基于支撑柱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进行调整,将硬质封装盖板形变量较大位置的支撑柱的投影面积设置相对较大,将硬质封装盖板形变量较小位置的支撑柱的投影面积设置相对较小,可以降低硬质封装盖板不同位置形变量的差异,从而提高了硬质封装盖板的平整度,避免支撑柱的压伤和牛顿环的出现。
附图说明
24.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结构沿cc1线的结构剖面图;
2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剖面图;
2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排布图;
2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柱的排布图;
2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质封装盖板的变形曲线图;
30.图7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排布图;
31.图8是图7沿ef线的截面中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与位置关系的坐标图;
32.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4.如背景技术,当前oled显示面板在受大气压压力下,硬质封装盖板存在中间区域形变量和边缘区域形变量差异大的问题。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沿cc1线的结构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2,硬屏oled在封装时,将显示基板1和硬质封装盖板3在真空状态下贴合在一起,显示基板1和硬质封装盖板3之间,中间区域通过支撑柱2支撑,边缘区域通过玻璃粉材料层4封装。在破真空后,显示基板1和硬质封装盖板3受到大气压紧密贴合在一起。由于玻璃粉材料硬度高而支撑柱2硬度低,因此显示基板1和硬质封装盖板3受大气压压力变形后,显示基板1和硬质封装盖板3存在中间区域形变量和边缘区域形变量差异大的问题,使得显示面板形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形态。中间区域过大的形变量会造成牛顿环和支撑柱2压伤的不良情况。
35.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排布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柱的排布图,参考图3~图5,显示面板包括:
36.显示基板10;
37.多个支撑柱20,多个支撑柱20位于显示基板10的一侧;
38.硬质封装盖板30,硬质封装盖板30位于支撑柱20远离显示基板10的一侧,支撑柱20用于支撑硬质封装盖板30;
39.硬质封装盖板30与显示基板10之间还设置有封装材料层40,封装材料层40设置于显示基板10的边缘区13,封装材料层40用于固定封装显示基板10与硬质封装盖板30;
40.至少部分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其中,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为所有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或者为未设置支撑柱20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
41.具体的,显示基板10用于进行发光显示,显示基板10可以包括驱动背板以及排布在驱动背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多个支撑柱20分布在显示基板10的发光区,在显示基板10的制备过程中,支撑柱20可以起到支撑蒸镀掩模的作用,防止蒸镀掩模刮擦显示基板10。在蒸镀结束之后,在支撑柱20远离显示基板10的一侧设置硬质封装盖板30,实现对显示基板10的封装。硬质封装盖板30用于对显示基板10上的像素单元等结构进行封装保护,从而隔绝水氧,防止水氧对显示面板内部结构的损坏。硬质封装盖板30还用于避免外部力对显示基板10的刮擦磨损。其中,硬质封装盖板30可以为玻璃盖板,支撑柱20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等有机物。
42.对显示面板进行封装过程中,在硬质封装盖板30与显示基板10之间的边缘可以设
置玻璃封装材料,通过对玻璃封装材料进行熔融并固化,实现显示基板10与硬质封装盖板30的固定和封装。玻璃封装材料固化后形成了封装材料层40。也就是说,显示面板中,在硬质封装盖板30与显示基板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玻璃封装材料层,玻璃封装材料层设置于显示基板10的边缘区13,玻璃封装材料层用于固定封装显示基板10与硬质封装盖板30。显示基板10和硬质封装盖板30之间,中间区域通过支撑柱20支撑,边缘四周通过玻璃封装材料层支撑。
43.由于封装材料层40的硬度大于支撑柱20的硬度,因此,封装材料层40的支撑性大于支撑柱20的支撑性。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由于位于中心区域的支撑柱20距离显示基板10边缘区13的封装材料层40较远,因此位于中心区域的支撑柱20承受显示基板10和硬质封装盖板30的压力较大,而靠近边缘区13的支撑柱20在封装材料层40的支撑下,支撑柱20承受显示基板10和硬质封装盖板30的压力较小。若所有的支撑柱20为相同的尺寸,靠近显示基板10中心区域的支撑柱20的形变相对较大,即对应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也相对较大;靠近显示基板10边缘区13的支撑柱20的形变相对较小,即对应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也相对较小。另外,在未设置支撑柱20时,由于位于边缘区13域的硬质封装盖板30可以得到封装材料层40的支撑,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靠近显示基板10中心区域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相对较大;靠近显示基板10边缘区13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相对较小。
44.即在所有的支撑柱20为相同的尺寸,或没有支撑柱20时,不同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不同。靠近显示基板10中心区域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相对较大;靠近显示基板10边缘区13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相对较小。通过将显示基板10上至少部分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以下简称投影面积),基于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进行调整,将硬质封装盖板30形变量较大位置的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设置的相对较大,将硬质封装盖板30形变量较小位置的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设置的相对较大,可以降低硬质封装盖板30不同位置形变量的差异,从而提高了硬质封装盖板30的平整度,避免支撑柱的压伤和牛顿环的出现。
4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至少部分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其中,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为所有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或者为未设置支撑柱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通过将硬质封装盖板形变量较大位置的支撑柱的投影面积设置相对较大,将硬质封装盖板形变量较小位置的支撑柱的投影面积设置相对较小,可以降低硬质封装盖板不同位置形变量的差异,从而提高了硬质封装盖板的平整度,避免支撑柱的压伤和牛顿环的出现。
46.可选的,参考图4和图5,显示基板10包括第一发光区11和第二发光区12;第一发光区11位于显示基板10的中心区域,第二发光区12位于第一发光区11的至少一侧;边缘区13环绕第一发光区11和第二发光区;位于第一发光区11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大于位于第二发光区12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且第一发光区11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确定。
47.具体的,图4和图5中示例性的画出第二发光区12围绕第一发光区11设置,即在第一发光区11的每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发光区12。相对于第一发光区11,第二发光区12较靠近
于设置有封装材料层40的边缘区13。设置位于第一发光区11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大于位于第二发光区12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可以理解为将受硬质封装盖板30压力较大的第一发光区11的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设置相对较大,将受硬质封装盖板30压力较小的第二发光区12的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设置相对较小。以减小第一发光区中封装材料层40和第二发光区中封装材料层40形变量的差异。其中,至少第一发光区11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确定。相对于第二发光区12,第一发光区11较远离于设置有封装材料层40的边缘区13。因此第一发光区11中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差异相对较大。通过将第一发光区11中的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基于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形变量进行调整,实现对第一发光区11中不同位置支撑柱20支撑强度的精确调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硬质封装盖板30的平整度,避免支撑柱20的压伤和牛顿环的出现。
48.可选的,参考图3~图5,第二发光区12中,每一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如图4);或者第二发光区12中,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如图5)。
49.具体的,类似第一发光区11的设置方式,第二发光区12中,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实现了对第二发光区12中不同位置支撑柱20支撑强度的精确调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硬质封装盖板30的平整度。
50.在第二发光区12中,还可以设置每一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由于第二发光区12较靠近于设置有封装材料层40的边缘区13,在封装材料层40的支撑作用下,第二发光区12上方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较小,支撑柱20承受硬质封装盖板的压力较小,因此设置第二发光区12中每一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对硬质封装盖板30的平整度影响较小。基于此,设置第二发光区12中每一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无需对第二发光区12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进行调整,可以降低对支撑柱20尺寸的设计难度。
51.可选的,参考图3~图5,第一发光区11中,沿第一发光区11的中心指向第一发光区11的边缘的方向,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面积逐渐减小。
52.具体的,第一发光区11的中心可以理解为,在每一支撑柱20的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的情况下,硬质封装盖板30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形变量最大的位置,即支撑柱20承受硬质封装盖板30压力最大的位置,也是支撑柱20形变量最大的位置。硬质封装盖板30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形变量最大的位置通常为第一发光区11的几何中心位置。距离第一发光区11的中心越远的位置,支撑柱20承受硬质封装盖板30压力越小。因此,沿第一发光区11的中心指向第一发光区11的边缘的方向,设置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的垂直投影的面积逐渐减小,可以实现第一发光区11每个点位的支撑柱20投影面积的调节。可以在进一步的提高硬质封装盖板的平整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支撑柱20占第一发光区11的面积比例,减小支撑柱20对第一发光区11发光的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另外,多个支撑柱20可以以阵列的方式排布在整个第一发光区11,从而使得第一发光区11上方的硬质封装盖板30可以受到均匀分布的向上支撑力,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第一发光区11上方的硬质封装盖板30的平整度。
53.可选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基于以下确定:
54.s=ks1;
55.其中,s为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面积,s1为位于显示基板10中心位置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k为调节系数;k=b/a,a和b分别为在所述有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硬质封装盖板在与显示基板10的中心位置对应位置的形变量和与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形变量。
56.具体的,在确定不同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时,可以先根据屏体尺寸、封装材料层40宽度和位置等设计信息,进行力学仿真建模,计算显示基板10或硬质封装盖板30受到大气压压合后的形变量,从而得到变形曲线。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质封装盖板的变形曲线图,参考图6,结合图1和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cc1线的截面图),坐标轴z的方向为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坐标轴x和坐标轴y互相垂直,且坐标轴x和坐标轴y所形成的平面为显示基板10所在的平面。曲线a为硬质封装盖板的变形曲线。
57.坐标轴z可以理解玻璃封装盖板30距离显示基板10的距离。硬质封装盖板30不同位置受到大气压压合后的形变量即为对应位置下支撑柱20的形变量。在每一支撑住在相同的相同投影面积条件下,h1为位于显示基板10的中心位置o的支撑柱20形变后的高度,h2为位置p对应的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20形变后的高度。位于中心位置o的支撑柱20的形变量大于位于位置p的支撑柱20的形变量。
58.以显示面板中硬质封装盖板30中心最低点(o)定为基准点,计算不同位置上支撑柱20的调节系数,将不同位置上的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通过调节系数进行调节。以确定图1中位置p支撑柱20的投影面积为例,根据变形曲线,得到显示面板中硬质封装盖板30中心点的变形量为a,得到位置p点位变形量为b,若在位于显示基板10中心位置的支撑柱20的面积基础上进行调节,则得到红色点位的调节系数k为b/a,则设计时将位置p的支撑柱20面积设置为位于显示基板10中心位置的支撑柱20的面积乘以比例系数b/a。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距离显示基板10中心位置最远的支撑柱20的面积基础上进行调节,则调节系数为硬质封装盖板30在与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形变量,与硬质封装盖板30在距离显示基板10中心位置最远的支撑柱20对应位置的形变量的比值。
59.可选的,图7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排布图;所有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满足如下公式:
60.y=ax4+bx3+cx2+dx+s,其中,y为形变量,x为硬质封装盖板上形变点的位置,a、b、c、d和s为系数,且为实数。
61.示例性的,图8是图7沿ef线的截面中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与位置关系的坐标图,参考图8和图7,从显示基板10中间位置的左侧(e点)到显示基板10中心(f点)取一条取样线,获得硬质封装盖板变形量随位置的曲线,通过使用多项式可以近似拟合公式为:
62.y=-9.61e-17
x4+3.24e-12
x
3-2.66e-8
x2+3.85e-5
x+1.96e-5
。其中,曲线l1为依次连接仿真数据点获得的曲线,曲线l2为根据仿真数据点拟合形成的公式所对应的曲线。在确定每一位置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时,可以先根据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公式计算每一支撑柱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根据形变量确定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
63.可选的,参考图3~图5,所有支撑柱20的高度相等,且支撑柱20远离显示基板10的表面与硬质封装盖板30远离显示基板10的表面平齐。从而可以保证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与支撑柱20的形变量相等,进而提高根据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对支撑柱20尺寸调节的准确性。
64.可选的,显示基板10包括:
65.驱动背板以及排布在驱动背板邻近硬质封装盖板30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三种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子像素,支撑柱20在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像素单元在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的一半。
66.示例性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种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子像素,分别为红色发光子像素、绿色发光子像素和蓝色发光子像素。设置支撑柱20在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像素单元在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的一半,可以避免支撑柱20面积过大影响显示面板的单位面积的像素单元的数量,从而保证了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像素密度。
67.可选的,相邻的发光子像素之间由像素定义层隔开;支撑柱20位于像素定义层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由于像素定义层的材料可以与支撑柱20的材料相同,例如均为聚酰亚胺,则将支撑柱20设置于像素定义层远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可以使像素定义层和支撑柱20在同一工艺中制备形成,基于不同掩膜版刻蚀出支撑柱和像素定义层即可,从而简化了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
68.可选的,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每一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示例性的,设置每一支撑柱20在显示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的形状相同,从而便于对支撑柱20的尺寸进行调节,且降低工艺难度。
6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70.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硬质封装盖板,所述硬质封装盖板位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硬质封装盖板;所述硬质封装盖板与所述显示基板之间还设置有封装材料层,所述封装材料层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缘区,所述封装材料层用于固定封装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硬质封装盖板;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所述支撑柱对应位置的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预设确定,其中,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为所有所述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或者为未设置支撑柱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发光区和第二发光区;所述第一发光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发光区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至少一侧;所述边缘区环绕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二发光区;位于第一发光区的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发光区的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所述支撑柱对应位置的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区中,每一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均相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区中,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所述支撑柱对应位置的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基于以下确定:s=ks1;其中,s为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s1为位于所述显示基板中心位置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k为调节系数;k=b/a,a和b分别为在所有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在与所述显示基板的中心位置对应位置的形变量和与待确定投影面积的支撑柱对应位置的形变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所述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满足如下公式:y=ax4+bx3+cx2+dx+s,其中,y为形变量,x为硬质封装盖板上形变点的位置,a、b、c、d和s为系数,且为实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支撑柱的高度相等,且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与所述硬质封装盖板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表面平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驱动背板以及排布在所述驱动背板邻近所述硬质封装盖板一侧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一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三种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子像素,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驱动背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的一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子像素之间由像素定义层隔开;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硬质封装盖板,硬质封装盖板位于支撑柱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支撑柱用于支撑硬质封装盖板;至少部分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的面积根据支撑柱对应位置的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确定,其中,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为所有支撑柱在显示基板上垂直投影面积相同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或者为未设置支撑柱时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硬质封装盖板的形变量调整不同位置支撑柱的投影面积,可以降低硬质封装盖板不同位置形变量的差异,从而提高了硬质封装盖板的平整度,避免支撑柱的压伤和牛顿环的出现。伤和牛顿环的出现。伤和牛顿环的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 张继帅 张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