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2.肛肠科在进行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时,需要对患处进行给药来促进患处恢复,以往的肛肠科给药方法是通过输液管进行直接给药处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药液释放不均匀,而且操作不当容易对患者肛肠科皮肤造成损伤,影响后期治疗恢复。
3.为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456651.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肛肠科给药装置,属于给药装置领域,一种肛肠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主杆,给药主杆的一端开凿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连接管,螺纹连接管远离给药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体给药头,液体给药头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液体给药孔,液体给药头上开凿有卡位凹槽,液体给药头上套接有非液体给药套,非液体给药套内固定连接有与卡位凹槽相匹配的卡位环,非液体给药套上设有多个凸环,给药主杆上套接有固定套环,固定套环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液体给药头的内部放置有液体给药囊。上述专利中的肛肠科给药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不能灵活控制药液的喷洒量,导致给药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收集箱一侧外壁的底板,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药剂箱;所述底板的顶部边沿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气泵,调节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拉伸件,拉伸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料盒,药剂箱的输出口通过输液管与集料盒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集料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块,且气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集料盒的一侧外壁相连接,导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流速仪;所述集料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部;所述连接头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给药管。
6.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部由两个呈相对位置分布且结构相同的调节结构组成,调节结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连接头内壁的夹持板、通过螺纹依次连接于连接头内壁与夹持板内壁的调节柱。
7.优选地:所述给药管的圆周外壁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料孔;所述给药管的一端通过延长部连接有卡头,延长部从内至外依次由收缩件、磁铁和折叠罩组成,所述收缩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给药管和卡头的一端;所述磁铁的一侧外壁设置于卡头的一端,给药管靠近收缩件的一端设置有与磁铁相匹配的铁片;所述折叠罩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给药管和
卡头的一端。
8.优选地:所述调节板的一侧面和底板的顶部外壁通过凹型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顶撑件;所述底板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板,卡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孔,卡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滑块。
9.优选地:所述连接头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调节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板。
10.优选地:所述集料盒的内壁设置有加热层;所述调节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镜子。
11.优选地: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倾斜状的导流板,导流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下水孔;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杀菌灯。
12.优选地: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型状的腰垫;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松紧带。
13.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清洗液箱,清洗液箱和药剂箱的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清洗液箱、药剂箱和收集箱的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透视窗;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清洗液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洗管件。
14.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底板固定于外部治疗机构上,穿戴腰垫及松紧带,将新的给药管安装在连接头上,然后调整调节板的使用倾斜角度;s2:利用清洗管件冲洗患处后,操作抽送药剂箱内的药液导入集料盒内进行微微加热;s3:启动气泵气顶密封块推移,以将集料盒内的药液挤至给药管内;s4:拿取连接头将给药管缓缓推入患处,给药期间通过流速仪与气泵的配合进而控制药液的流速,通过流量控制部对药液的流量作有效调整,通过延长部以对给药管的上药范围进行远近控制;s5:冲洗的废水及给药时溢出的药液顺延导流板表面经下水孔流入收集箱内暂存。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设置流量控制部和可拆卸式的给药管等结构,便于单次使用后及时更换,保证给药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而且转动调节柱使得夹持板在连接头内左右移动,通过操作两个夹持板的相隔距离,进而控制对输送软管外壁的挤压程度,从而对药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结构简单稳定,方便操作。
16.2.本发明利用把手便于拿取连接头,同时方便将给药管施力进入患处;通过设置镜子便于患者自行给药时观察患处情况;通过设置气泵与流速仪的配合方式,严格控制气体的流速,进而便于控制推动密封块的快慢,同时在药液流量固定的情况下,可控制药液喷洒的远近。
17.3.本发明通过设置加热层,用于对输送至集料盒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以便上药时的药液温度与体表相近,减少给药时造成患者不适;利用承载板对连接头进行托举,并通过活动槽调整连接头连接的给药管上下位置,节省给药时人力拿取。
18.4.本发明可根据患者舒适要求,启动顶撑件从而调整调节板的使用倾斜角度;在
固定好底板后,患者将腰垫围绕腰身一圈后坐在其上,两腿分开后分别通过松紧带缠绕固定,用以增加患者臀部与收集箱之间的紧密连接性,防止给药期间的多余药液喷洒而出造成环境污染,穿戴便捷。
19.5.本发明给药管置入患处后,根据实际药液流量及流速控制,若流量较大或流速过快时,进入延长部内的药液会顶动给药管前推,收缩件和折叠罩受液体压力作用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磁铁与铁片分开,从而达到调节给药管长度的目的,延长给药路径,反之若流量较小或流速过慢时,延长部不再被药液顶撑,在给药管前进的期间,磁铁与铁片逐渐再次贴合。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背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夹持板和连接头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给药管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收集箱和导流板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收集箱、2腰垫、3松紧带、4给药管、5集料盒、6气泵、7调节板、8连接头、9进液口、10清洗液箱、11过滤器、12支撑板、13导流板、14镜子、15活动槽、16密封块、17拉伸件、18流速仪、19加热层、20卡板、21底板、22出水口、23透视窗、24顶撑件、25防滑块、26药剂箱、27输送软管、28把手、29调节柱、30夹持板、31料孔、32收缩件、33磁铁、34折叠罩、35下水孔、36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固定连接于收集箱1一侧外壁的底板21,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药剂箱26;所述底板21的顶部边沿铰接有调节板7,调节板7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
气泵6,调节板7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拉伸件17,拉伸件17的一端焊接有集料盒5,药剂箱26的输出口通过输液管与集料盒5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通过设置拉伸件17便于灵活调节集料盒5及其上结构位置,集料盒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块16,且气泵6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集料盒5的一侧外壁相连接,导管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流速仪18;所述集料盒5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呈中空结构的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的一侧内壁焊接有输送软管27;所述连接头8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部;所述连接头8的一侧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给药管4,设置可拆卸式给药管4,便于单次使用后及时更换,保证给药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使用时,首先启动药剂箱26内部的水泵,抽送水进入集料盒5内尤其是密封块16前方空间,将新的给药管4插入连接头8一侧,然后在给药管4进入患处前,启动气泵6利用充压方式气顶密封块16前后移动,使得集料盒5内的药液充满给药管4后再将其缓缓插入患处,给药期间再次利用气泵6充气的顶动方式进行喷药,经流速仪18严格控制气体的流速,进而便于控制推动密封块16的快慢,同时在药液流量固定的情况下,可控制药液喷洒的远近。
27.优选的,所述集料盒5的内壁填充有加热层19,通过设置加热层19,用于对输送至集料盒5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以便上药时的药液温度与体表相近,减少给药时造成患者不适。
28.优选的,所述调节板7的一侧面开设有活动槽15,活动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板,利用承载板对连接头8进行托举,并通过活动槽15调整连接头8连接的给药管4上下位置,节省给药时人力拿取。
29.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部由两个呈相对位置分布且结构相同的调节结构组成,调节结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连接头8内壁的夹持板30和通过螺纹依次连接于连接头8和夹持板30内壁的调节柱29。使用时转动调节柱29使得夹持板30在连接头8内左右移动,通过操作两个夹持板30的相隔距离,进而控制对输送软管27外壁的挤压程度,从而对药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结构简单稳定,方便操作。
30.优选的,所述连接头8的两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28;所述调节板7的一侧面铰接有镜子14,利用把手28便于拿取连接头8,同时方便将给药管4施力进入患处;通过设置镜子14便于患者自行给药时观察患处情况。
31.再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7的一侧面和底板21的顶部外壁通过凹型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顶撑件24,顶撑件24可为气缸、电动伸缩柱等中的一种;所述底板21的两侧内壁分别插接有卡板20,卡板20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卡板20的一侧外壁粘接有防滑块25。使用前,将设备整体移至外部治疗机构如床、椅子处,并将底板21置于其上,将两个卡板20同时向外抽拉,根据外部治疗机构的结构状,可利用防滑块25对其进行夹持,或者利用外部螺栓插入连接孔内,从而完成对底板21的固定。患者双腿分开后分别置于底板21的两侧,根据患者舒适要求,启动顶撑件24从而调整调节板7的使用倾斜角度。
32.为了便于调节给药管4长度;如图1-5所示,所述给药管4的圆周外壁开设有若干个料孔31;所述给药管4的一端通过延长部连接有卡头,延长部从内至外依次由收缩件32、磁铁33和折叠罩34组成,所述收缩件32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给药管4和卡头的一端;所述磁铁33的一侧外壁粘接于卡头的一端,给药管4靠近收缩件32的一端粘接有与磁铁33相匹配的铁片;所述折叠罩34的两端分别焊接于给药管4和卡头的一端。给药管4置入患处后,根据实际药液流量及流速控制,若流量较大或流速过快时,进入延长部内的药液会顶动给药管4前
推,收缩件32和折叠罩34受液体压力作用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磁铁33与铁片分开,从而达到调节给药管4长度的目的,延长给药路径,反之若流量较小或流速过慢时,延长部不再被药液顶撑,在给药管4前进的期间,磁铁33与铁片逐渐再次贴合。
33.为了收集清洗废液或上药时掉落的药液;如图1-3和图6所示,所述收集箱1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弧型状的腰垫2;所述收集箱1的顶部外壁系有两个松紧带3;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内壁焊接有倾斜状的导流板13,通过设置导流板13防止收集箱1晃动时废液溅出,导流板13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若干个下水孔35;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杀菌灯36,通过设置杀菌灯36便于对收集箱1的内腔进行消菌灭毒,防止长期使用出现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清洗液箱10,清洗液箱10和药剂箱26的顶部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液口9,清洗液箱10、药剂箱26和收集箱1的一侧外壁分别卡接有透视窗23,清洗液箱10和药剂箱26分别通过各自顶端的进液口9补充药液,使用期间经透视窗23观察药液的使用变化;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出水口22;所述清洗液箱10的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器11,过滤器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清洗管件,通过设置过滤器11有效防止药液渣进入给药管4内,避免给药管4堵塞的同时,防止药液渣进入患处造成二次伤害。固定好底板21后,患者将腰垫2围绕腰身一圈后坐在其上,两腿分开后分别通过松紧带3缠绕固定,用以增加患者臀部与收集箱1之间的紧密连接性,防止给药期间的多余药液喷洒而出造成环境污染,穿戴便捷;使用期间拿取清洗管件并冲洗患处,冲洗的水顺延导流板13表面滑至下水孔35流入收集箱1的内部收集,通过透视窗23随时观察废液的集取量,以便将其及时从出水口22导出,防止出现满溢现象。
34.本实施例在使用前,将设备整体移至外部治疗机构如床、椅子处,并将底板21置于其上,将两个卡板20同时向外抽拉,根据外部治疗机构的结构状,可利用防滑块25对其进行夹持,或者利用外部螺栓插入连接孔内,从而完成对底板21的固定,患者将腰垫2围绕腰身一圈后坐在其上,双腿分开后分别置于底板21的两侧并用松紧带3缠绕固定。然后将新的给药管4插入连接头8一侧,根据患者舒适要求,启动顶撑件24从而调整调节板7的使用倾斜角度。
35.使用时,首先拿取清洗管件并冲洗患处,冲洗的水顺延导流板13表面滑至下水孔35流入收集箱1的内部收集,通过透视窗23随时观察废液的集取量,以便将其及时从出水口22导出;其次启动药剂箱26内部的水泵,抽送水进入集料盒5内尤其是密封块16前方空间,加热层19对输送至集料盒5内的药液进行加热,然后在给药管4进入患处前,启动气泵6利用充压方式气顶密封块16前后移动,使得集料盒5内的药液充满给药管4后再将利用把手28拿取连接头8,单独给药时可通过镜子14自行观察患处情况,然后将给药管4施力推入患处,给药期间再次利用气泵6充气的顶动方式进行喷药,经流速仪18严格控制气体的流速,进而便于控制推动密封块16的快慢,转动调节柱29使得夹持板30在连接头8内左右移动,通过操作两个夹持板30的相隔距离,进而控制对输送软管27外壁的挤压程度,从而对药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根据实际药液流量及流速控制,若流量较大或流速过快时,进入延长部内的药液会顶动给药管4前推,收缩件32和折叠罩34受液体压力作用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磁铁33与铁片分开,从而达到调节给药管4长度的目的,反之若流量较小或流速过慢时,延长部不再被药液顶撑,在给药管4前进的期间,磁铁33与铁片逐渐再次贴合。
36.实施例2:一种实施例1所述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底板21固定于外部治疗机构上,穿戴腰垫2及松紧带3,将新的给药管4安装在连接头8上,然后调整调节板7的使用倾斜角度;s2:利用清洗管件冲洗患处后,操作抽送药剂箱26内的药液导入集料盒5内进行微微加热;s3:启动气泵6气顶密封块16推移,以将集料盒5内的药液挤至给药管4内;s4:拿取连接头8将给药管4缓缓推入患处,给药期间通过流速仪18与气泵6的配合进而控制药液的流速,通过流量控制部对药液的流量作有效调整,通过延长部以对给药管4的上药范围进行远近控制;s5:冲洗的废水及给药时溢出的药液顺延导流板13表面经下水孔35流入收集箱1内暂存。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收集箱(1)一侧外壁的底板(2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药剂箱(26);所述底板(21)的顶部边沿设置有调节板(7),调节板(7)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气泵(6),调节板(7)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拉伸件(17),拉伸件(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料盒(5),药剂箱(26)的输出口通过输液管与集料盒(5)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集料盒(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块(16),且气泵(6)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集料盒(5)的一侧外壁相连接,导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流速仪(18);所述集料盒(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连接头(8);所述连接头(8)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输送软管(27);所述连接头(8)的内部设置有流量控制部;所述连接头(8)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给药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部由两个呈相对位置分布且结构相同的调节结构组成,调节结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连接头(8)内壁的夹持板(30)、通过螺纹依次连接于连接头(8)内壁与夹持板(30)内壁的调节柱(2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管(4)的圆周外壁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料孔(31);所述给药管(4)的一端通过延长部连接有卡头,延长部从内至外依次由收缩件(32)、磁铁(33)和折叠罩(34)组成,所述收缩件(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给药管(4)和卡头的一端;所述磁铁(33)的一侧外壁设置于卡头的一端,给药管(4)靠近收缩件(32)的一端设置有与磁铁(33)相匹配的铁片;所述折叠罩(3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给药管(4)和卡头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7)的一侧面和底板(21)的顶部外壁通过凹型座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顶撑件(24);所述底板(21)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板(20),卡板(20)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连接孔,卡板(20)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滑块(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8)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8);所述调节板(7)的一侧面设置有活动槽(15),活动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盒(5)的内壁设置有加热层(19);所述调节板(7)的一侧面设置有镜子(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倾斜状的导流板(13),导流板(1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下水孔(35);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杀菌灯(3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弧型状的腰垫(2);所述收集箱(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松紧带(3)。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清洗液箱(10),清洗液箱(10)和药剂箱(26)的顶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进液口(9),清洗液箱(10)、药剂箱(26)和收集箱(1)的一侧外壁分别设置有透视窗(23);所述收集箱(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出水口(22);所述清洗液箱(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过滤器(11),过滤器(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洗管件。10.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底板(21)固定于外部治疗机构上,穿戴腰垫(2)及松紧带(3),将新的给药管(4)
安装在连接头(8)上,然后调整调节板(7)的使用倾斜角度;s2:利用清洗管件冲洗患处后,操作抽送药剂箱(26)内的药液导入集料盒(5)内进行微微加热;s3:启动气泵(6)气顶密封块(16)推移,以将集料盒(5)内的药液挤至给药管(4)内;s4:拿取连接头(8)将给药管(4)缓缓推入患处,给药期间通过流速仪(18)与气泵(6)的配合进而控制药液的流速,通过流量控制部对药液的流量作有效调整,通过延长部以对给药管(4)的上药范围进行远近控制;s5:冲洗的废水及给药时溢出的药液顺延导流板(13)表面经下水孔(35)流入收集箱(1)内暂存。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肠科用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不能控制药液喷洒量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收集箱一侧外壁的底板,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药剂箱;所述底板的顶部边沿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气泵,调节板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拉伸件,拉伸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料盒,药剂箱的输出口通过输液管与集料盒的一侧外壁相连接,集料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块。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底板固定于外部治疗机构上,穿戴腰垫及松紧带。本发明对药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结构简单稳定,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谭霖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谭霖欢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