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控调节装置及可调节座椅。
背景技术:2.市面上的一些座椅具有多种调节功能,例如,座椅的靠背的后仰角度可调、座椅的坐垫的前后位置可调、坐垫的高度可调。部分座椅是利用绳索或线拉动座椅的某一部件,使座椅的姿态发生改变。例如,利用绳索拉动气弹簧的开关栓,可以使坐垫升高;利用绳索拉动并抽出用于阻碍坐垫前后滑动的卡块之后,便可以改变坐垫的前后位置;利用绳索拉动挡住靠背向后转动的挡块之后,便可以改变靠背的后仰角度。然而,当使用者需要先后调节座椅的多个参数时,调节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线控调节装置,在使用者需要对座椅的多个参数进行调节时,能够缩短调节过程的用时,提高座椅的调节便捷性。
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线控调节装置的可调节座椅。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线控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座;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一驱动绳,所述第一调节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驱动绳,所述第二调节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驱动绳的一部分环绕于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以拉动所述第一驱动绳,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以拉动所述第二驱动绳。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节座椅,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相邻设置,若使用者需要先后调节座椅的多个参数,使用者的手部仅需移动较短的距离便可以触碰到另一调节件,使用者的手无需长距离移动,这有利于缩短调节座椅的多个参数所需要的时间。即,本发明提供的线控调节装置,在使用者需要对座椅的多个参数进行调节时,有利于缩短调节过程的用时,提高座椅的调节便捷性。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绳包括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所述第一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绳体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绳体的一部分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且所述第一绳体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方向和所述第二绳体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方向相反。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绳体包括第一绳索和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绳索靠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绳体包括第二绳索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绳索靠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所述第一连接头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头容纳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头抵持,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头抵持,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同步转动。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外周具有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和所述第四安装槽均沿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槽容纳所述第一绳索,所述第四安装槽容纳所述第二绳索。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转轮和旋钮,沿所述第二调节件的轴向,所述旋钮连接于所述转轮的一端,所述旋钮能够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绳环绕于所述转轮的外周,所述旋钮供使用者触碰。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驱动绳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驱动绳的端部与所述容纳腔的壁面抵持。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部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绳穿设所述避让槽。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件之间。
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可调节座椅,包括:椅脚、坐垫、靠背以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线控调节装置,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椅脚的上方,所述靠背设置于所述坐垫的后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坐垫的底部或侧部。
16.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发明的可调节座椅的示意图;
19.图2本发明的线控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的线控调节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的线控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2.图5为第一驱动绳和第一调节件的装配图;
23.图6为图4中的转轮的示意图;
24.图7为图6中的转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绳用于环绕转轮的部分的示意图;
26.图9为第二调节件旋转而改变调节块的位置的原理示意图(第二驱动绳包括两根绳子);
27.图10为第二调节件旋转而改变调节块的位置的原理示意图(第二驱动绳设置为一
根绳子)。
28.附图标记:
29.100-可调节座椅,101-坐垫,102-气弹簧,106-椅脚,107-靠背,200-线控调节装置,201-底盘,202-支架,204-第二调节件,207-连接座,210-第一调节件,211-旋钮,501-过渡件,503-调节块,504-第二驱动绳,702-第三安装槽,703-第四安装槽,704-轮部,705-轴部,901-转轮,1001-第一绳体,1002-第二绳体,1003-第一绳索,1004-第一连接头,1005-第二绳索,1006-第二连接头,1201-第一安装槽,1202-第二安装槽,1500-第一驱动绳,1503-安装座,1504-第一壳体,1505-第二壳体,1601-第一连接部,1602-主体部,1603-第二连接部,1604-第三绳索,1605-第三连接头,1607-转轴,1608-防滑槽,1701-容纳腔,1702-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4.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控调节装置200,线控调节装置200包括安装座1503、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其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用于对座椅的姿态进行调节,且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用于调节座椅的不同的姿态参数。参照图3和图4,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一驱动绳1500,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204和第二驱动绳504。参照图3至图5,第一调节件210与安装座1503转动连接,第一驱动绳1500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调节件210连接,当第一调节件210相对于安装座1503转动时(例如,图3中的第一调节件210的下端向上转动),第一调节件210可以拉动第一驱动绳1500。参照图2和图3,第二调节件204也与安装座1503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绳504的一部分环绕于第二调节件204的外周,当第二调节件204相对于安装座
1503转动时,第二调节件204可以拉动第二驱动绳504。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二调节件204均可以被使用者的手触碰,使用者可以手动驱动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二调节件204转动。而且,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二调节件204相邻设置。
36.座椅(例如下文将要具体说明的可调节座椅100)可以具有姿态调节机构,第一驱动绳1500远离第一调节件210的一端以及第二驱动绳504均用于与可以改变座椅姿态的部件连接。当第一驱动绳1500被第一调节件210拉动,姿态调节机构使座椅的某一姿态参数发生改变;当第二驱动绳504被第二调节件204拉动,姿态调节机构使座椅的另一姿态参数发生改变。姿态参数具体可以是座椅的后仰角度、座椅的坐深、座椅的高度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件可以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第一组件分别用于调节不同的姿态参数;类似地,第二组件可以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第二组件也可以分别用于调节不同的姿态参数。例如,图4中,第一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调节件210分别设置于第二调节件204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组件用于调节座椅的坐深,另一个第一组件用于调节座椅的高度。
37.参照图1,可调节座椅100包括椅脚106、坐垫101和靠背107,坐垫101设置在椅脚106的上方,靠背107设置在坐垫101的后侧,且靠背107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坐垫101的上方。结合图1和图2,线控调节装置200可以设置于坐垫101的侧部或者底部。可调节座椅还包括支架202、底盘201、气弹簧102和连接座207,支架202与底盘201相对固定,支架202的顶部与坐垫101连接,连接座207与底盘201转动连接,靠背107与连接座207相对固定,气弹簧102可以与底盘201连接。
38.第一驱动绳1500远离第一调节件210的一端可以与用于改变座椅的姿态参数的部件连接。例如,若第一组件用于改变可调节座椅100的高度(即坐垫101相对于椅脚106的高度),则第一驱动绳1500远离第一调节件210的一端可以与气弹簧102的开关栓连接,第一调节件210被使用者拉动时,第一驱动绳1500拉动开关栓,从而使气弹簧102驱动坐垫101相对于椅脚106上升。又或者,第一组件用于改变坐垫101相对于椅脚106或靠背107的前后位置,第一驱动绳1500远离第一调节件210的一端可以与用于阻碍坐垫101前后移动的卡块连接(卡块未示出),第一调节件210被使用者拉动时,第一驱动绳1500拉动卡块并将卡住坐垫101的卡块抽离坐垫101,坐垫101可以相对于支架202以及椅脚106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可调节座椅100的坐深(即坐垫101相对于椅脚106或靠背107的前后位置)。
39.如图10所示,可调节座椅100还包括过渡件501和调节块503,第二驱动绳504绕过过渡件501并与调节块503连接(调节块503和过渡件501均可以安装在底盘201的底部),当使用者转动第二调节件204时,调节块503被第二驱动绳504拉动而移动。连接座207自身或者与连接座207相对固定的部件可以与调节块503的底面抵持,调节块503阻碍连接座207向后转动。沿左右方向上,调节块503的底面高度不同(未具体示出),当连接座207自身(或者与连接座207相对固定的部件)与调节块503的不同位置抵持时,连接座207与底盘201之间的角度不同,坐垫101和靠背107之间的角度不同,即可调节座椅100的后仰角度发生改变。
40.由于第一调节件210和第二调节件204相邻设置,若使用者需要先后调节座椅的不同姿态参数,使用者的手部仅需移动较短的距离便可以触碰到另一调节件,使用者的手无需长距离移动,这有利于缩短调节座椅的多个姿态参数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座椅的姿态的调节便捷性。
41.下面再具体介绍第二组件的具体结构。
42.结合图4和图5,第二调节件204包括转轮901和旋钮211,沿转轮901的轴向,旋钮211连接在转轮901的其中一端,且旋钮211可以与转轮901同步转动。第二驱动绳504环绕第二调节件204外周(具体可以是环绕转轮901的外周),由于转轮901的外周环绕有第二驱动绳504,使用者不便于直接接触转轮901而旋动转轮901,旋钮211可以作为第二调节件204中供使用者触碰和旋动的部分。参照图4,旋钮211的周向表面可以具有防滑槽1608,设置防滑槽1608有利于降低使用者的手指与旋钮211之间发生打滑的风险。
43.参照图6和图7,转轮901包括轮部704和轴部705,沿转轮901的轴向,轴部705凸出设置于轮部704的一端。结合图4和图7,第二驱动绳504环绕轮部704并与轮部704连接,轴部705则与旋钮211相互插接。
44.安装座1503可以安装在坐垫101的底部或者侧部。参照图4,安装座1503包括第一壳体1504和第二壳体1505,第二壳体1505覆盖于第一壳体1504的一侧,以形成安装座1503的内腔。结合图4、图6和图7,转轮901的轮部704可以设置在安装座1503内部,第二驱动绳504可以穿入安装座1503的内部并环绕轮部704。轴部705穿出至安装座1503外,并与位于安装座1503外部的旋钮211连接。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绳504可以包括两根绳子。具体来说,参照图2和图3,第二驱动绳504包括相互分体设置的第一绳体1001和第二绳体1002。参照图9,第一绳体1001的一端与转轮901连接,第一绳体1001的另一端可以与调节块503连接;第二绳体1002的一端与转轮901连接,第二绳体1002的另一端可以绕过过渡件501而与调节块503连接,而且,调节块503沿自身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绳体1001和第二绳体1002连接。此外,第一绳体1001和第二绳体1002环绕转轮901的方向相反,例如,若第一绳体1001顺时针环绕转轮901,则第二绳体1002逆时针环绕转轮901。参照图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绳504也可以设置为一根绳子,相应地,需要合理选择转轮901和第二驱动绳504的材质,以保证转轮901和第二驱动绳504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力,防止两者之间发生打滑。相比于通过一根绳子同时环绕转轮901和过渡件501,第二驱动绳504包括两根绳子的这种设置有利于降低第二驱动绳5与转轮901之间打滑的风险,且对转轮901的表面粗糙度无较高的要求。
46.参照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件204具有用于容纳第一绳体1001的端部的第一安装槽1201和用于容纳第二绳体1002的端部的第二安装槽1202。例如,转轮901的轮部704具有第一安装槽1201和第二安装槽1202。参照图8或图9,第一绳体1001包括第一绳索1003和第一连接头1004,第一绳索100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连接头1004连接;第二绳体1002包括第二绳索1005和第二连接头1006,第二绳索1005的其中一端与第二连接头1006连接。结合图6至图9,第一安装槽1201用于容纳第一连接头1004,第二安装槽1202用于容纳第二连接头1006。第一安装槽1201的壁面与第一连接头1004抵持,以使第二调节件204的转动能够拉动第一绳体1001;第二安装槽1202的壁面与第二连接头1006抵持,以使第二调节件204的转动能够拉动第二绳体1002。
47.参照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件204的外周还具有第三安装槽702和第四安装槽703,以防止第一绳索1003和第二绳索1005脱离转轮901。第三安装槽702和第四安装槽703可以设置在转轮901的轮部704的外周,第三安装槽702和第四安装槽703均沿转轮901的周向设置。第三安装槽702与第一安装槽1201连通,第三安装槽702用于容纳第一绳索1003的一部分。第四安装槽703与第二安装槽1202连通,第四安装槽703用于容纳第二绳
索1005的一部分。第三安装槽702的槽壁可以阻碍第一绳索1003沿转轮901的轴向移动,第四安装槽703的槽壁可以阻碍第二绳索1005沿转轮901的轴向移动。因此,设置第三安装槽702和第四安装槽703可以防止第一绳索1003和第二绳索1005脱离转轮901。
48.下面再具体介绍第一组件的具体结构。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10与第一驱动绳1500的连接方式如图3、图4所示。第一调节件210包括主体部1602、第一连接部1601和第二连接部1603,其中,主体部1602供使用者触摸和抓持,第一连接部1601和第二连接部1603均与主体部1602连接。第一连接部1601与安装座150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1603与第一驱动绳1500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1603与第一调节件210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参照图4,第一壳体具有转轴1607,第一连接部1601被转轴1607穿设,第一连接部1601或第一调节件210可以绕转轴1607转动,转轴1607的轴线作为第一调节件210的转动轴线。使用者拨动主体部1602远离第一连接部1601的一端,可以使第一调节件210整体向上转动;随着第二连接部1603的转动,第一驱动绳1500被拉扯。
50.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603具有容纳腔1701。第一驱动绳1500的端部设置于容纳腔1701中并与容纳腔1701的壁面抵持,因此,当第二连接部1603转动时,第一驱动绳1500被拉动。这一设置方式有利于降低第一驱动绳1500和第一调节件210的组装难度。第一驱动绳1500包括第三绳索1604和第三连接头1605,第三连接头1605连接于第三绳索1604的一端,第三连接头1605设置于容纳腔1701中。参照图5,第二连接部1603还具有避让槽1702,避让槽1702与容纳腔1701连通,避让槽1702环绕容纳腔1701,第一驱动绳1500的第三绳索1604穿设避让槽1702,设置避让槽1702可以提高第一驱动绳1500与第一调节件210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5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1.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一驱动绳,所述第一调节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驱动绳,所述第二调节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驱动绳的一部分环绕于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外周;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以拉动所述第一驱动绳,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以拉动所述第二驱动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绳包括第一绳体和第二绳体,所述第一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绳体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绳体的一部分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且所述第一绳体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方向和所述第二绳体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的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体包括第一绳索和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绳索靠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绳体包括第二绳索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绳索靠近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环绕所述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头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连接头容纳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头抵持,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头抵持,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头能够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同步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外周具有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和所述第四安装槽均沿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三安装槽容纳所述第一绳索,所述第四安装槽容纳所述第二绳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转轮和旋钮,沿所述第二调节件的轴向,所述旋钮连接于所述转轮的一端,所述旋钮能够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绳环绕于所述转轮的外周,所述旋钮供使用者触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驱动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驱动绳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驱动绳的端部与所述容纳腔的壁面抵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部具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绳穿设所述避让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
第二调节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件之间。10.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椅脚、坐垫、靠背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控调节装置,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椅脚的上方,所述靠背设置于所述坐垫的后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坐垫的底部或侧部。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控调节装置及可调节座椅。线控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座、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调节件和第一驱动绳,第一调节件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第一驱动绳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调节件连接;第二组件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驱动绳,第二调节件转动连接于安装座,第二驱动绳的一部分环绕于第二调节件的外周;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相邻设置,第一调节件能够相对于安装座转动以拉动第一驱动绳,第二调节件能够相对于安装座转动以拉动第二驱动绳。由于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相邻设置,当使用者需要先后调节座椅的多种参数时,使用者的手部的移动距离较短,调节过程的用时较短,这有利于提高座椅的调节便捷性。这有利于提高座椅的调节便捷性。这有利于提高座椅的调节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慧平 叶云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科智美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9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