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7  104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2.电解电容器搭载于各种电子设备。电解电容器通常包括:具备阳极部及阴极部的电容器元件、阳极引线端子、阴极引线端子和覆盖电容器元件的外装体。阳极引线端子与阳极部电连接,阴极引线端子与阴极部电连接。
3.以往,提出了各种形状的阳极引线端子(例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阳极端子,该阳极端子将具有水平片和垂直片的截面l型的金属片材的垂直片分割为三部分,将其中央片以顶端与水平片接触的方式向内侧弯折180
°
。在弯折的中央片的折痕处焊接电容器元件的阳极引出线。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阳极引线框,其包括阳极端子部和阳极连结部,该阳极连结部通过所述阳极端子部的一部分从外侧朝向内侧向一侧的方向弯折而形成,并与所述钽丝连接”。
4.在先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004629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887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9.目前,要求能够以良好的可靠性安装于基板的电解电容器。并且,还要求将阳极引线与阳极引线端子以良好的可靠性连接。在这样的状况下,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以良好的可靠性安装于基板且能够以良好的可靠性连接阳极引线和阳极引线端子的电解电容器。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1.本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该电解电容器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立起的前表面、以及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后表面,其中,该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其具有与所述前表面对置的第一端面;阳极引线端子和阴极引线端子,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以及外装体,其配置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周围,所述电容器元件包括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前表面突出的阳极引线,所述阳极引线端子包括在所述底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部、以及从所述阳极端子部立起的第一立起部,所述第一立起部包括与所述阳极端子部相连且在所述前表面露出的两个露出部、以及配置于两个所述露出部之间且在顶端具有槽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以所述槽部配置于所述外装体中的方式向所述第一端面侧弯折,所述阳极引线与所述弯折部的所述槽部连接。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能够以良好的可靠性安装于基板且能够以良好的可靠性连接
阳极引线和阳极引线端子的电解电容器。
附图说明
14.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的一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15.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电解电容器的主视图。
16.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电解电容器的剖视图。
17.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电解电容器的一部分构件的形状的剖视图。
18.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的另一例的主视图。
19.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20.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例示具体的数值、材料,但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也可以应用其他的数值、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特征部分以外的构成要素中,也可以应用公知的电解电容器的构成要素。
22.(电解电容器)
23.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具有底面、从底面立起的前表面、以及与前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后表面。以下,有时将该底面、前表面及后表面分别称为“底面(b)”、“前表面(f)”、“后表面(r)”。与前表面(f)同样,后表面(r)也从底面(b)立起。该电解电容器包括具有与前表面(f)对置的第一端面的电容器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电连接的阳极引线端子及阴极引线端子、以及配置于电容器元件的周围的外装体。以下,有时将与前表面(f)对置的第一端面称为“第一端面(e1)”。电容器元件包括从第一端面(e1)朝向前表面(f)突出的阳极引线。
24.(阳极引线端子)
25.阳极引线端子包括在底面(b)露出的阳极端子部、以及从阳极端子部立起的第一立起部。第一立起部包括与阳极端子部相连且在前表面(f)露出的两个露出部、以及配置在两个露出部之间且在顶端具有槽部的弯折部。弯折部向第一端面(e1)侧弯折,以使其槽部配置于外装体中。在弯折部的槽部连接有阳极引线。
26.阳极引线端子可以通过利用公知的金属加工法对一张金属片材进行加工而形成。阳极引线端子例如可通过用于形成第一立起部的弯曲加工和用于形成弯折部的加工来制作。弯折部例如可以通过在金属片材的一部分形成切口并弯折而形成。用于形成第一立起部的弯曲加工和用于形成弯折部的加工中的任一个可以先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另外,在形成弯折部时,也可以通过冲裁加工等去除弯折部的周围的金属片材的一部分。
27.阳极引线端子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作为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引线端子的材料使用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用于电解电容器的公知的阳极引线端子的材料。阳极引线端子也可以通过对由金属(铜、铜合金等)构成的金属片材(包括金属板及金属箔)进行加工而形成。也可以对该金属片材的表面实施镀镍、镀金等镀敷。构成阳极引线端子的金属片材的厚度可以处于25μm~200μm的范围(例如25μm~100μm的范围)。
28.弯折部的槽部与阳极引线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它们可以通过导电性粘接材
料、焊料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焊接的例子包括电阻焊接及激光焊接。
29.在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中,阳极引线端子包括在底面(b)露出的阳极端子部、以及在前表面(f)露出的两个露出部。即,阳极端子部与两个露出部在底面(b)与前表面(f)的角部以露出的状态连续。根据该结构,在将阳极端子部钎焊于基板等时,能够在焊料绕入露出部的状态下对阳极端子部的整体进行钎焊。因此,能够增大钎焊的面积,能够以良好的可靠性将电解电容器安装于基板等。
30.并且,在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中,弯折部以配置于外装体中的方式向第一端面(e1)侧弯折。在弯折部的槽部中,阳极引线端子与阳极引线连接。另一方面,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在弯折的金属片材的平坦的折痕处焊接有电容器元件的阳极引出线(阳极引线)。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电解电容器相比,通过将阳极引线收纳于槽部,从而阳极引线的位置被固定。另外,由于槽部位于弯折部的顶端,因此不会从外装体突出。因此,在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中,能够将阳极引线端子和阳极引线以良好的可靠性连接。
31.并且,在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中,能够使电容器元件的第一端面(e1)接近弯折部。因此,能够增大电容器元件在电解电容器中所占的比例(体积比)。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的高容量化。
32.(阴极引线端子)
33.对于阴极引线端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阴极引线端子。阴极引线端子可以通过利用公知的金属加工法对一张金属片材进行加工而形成。阴极引线端子也可以由作为阳极引线端子的材料而例示的金属片材形成。
34.阳极引线端子的弯折部中的形成有槽部的顶端部也可以相对于阳极端子部的表面大致垂直地延伸。根据该结构,容易在槽部可靠地接受阳极引线,另外,阳极引线与槽部的连接也变得容易。需要说明的是,大致垂直是指上述顶端部所延伸的方向与阳极端子部的表面所成的角度a(参见图4)在80~100
°
的范围(例如85~95
°
的范围)。
35.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可以满足以下的(1)的结构。
36.(1)阳极引线端子的第一立起部包括将两个露出部的下端相连的下部,弯折部从该下部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缩短弯折部的长度。因此,与具有从阳极端子部到钽丝(阳极引线)为止的长度的、专利文献2的细长的阳极连结部相比,能够减少弯折部的变形。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特别良好的可靠性连接阳极引线端子和阳极引线。
37.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除了上述的(1)的结构之外,还可以满足以下的(2)~(4)的结构。根据这些结构,能够提高第一立起部的机械强度。
38.(2)阳极引线端子的第一立起部包括将两个露出部的上端相连的上部。
39.(3)阳极引线端子通过对一张金属片材进行加工而形成。
40.(4)阳极引线端子的弯折部通过将由两个露出部、上部、和下部包围的金属片材弯折而形成。
41.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可以具有以下的(5)~(7)的结构。
42.(5)电容器元件具有与第一端面(e1)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面、以及将第一端面(e1)的周缘和第二端面的周面相连的侧周面。以下,有时将该第二端面称为“第二端面(e2)”。
43.(6)阴极引线端子包括在底面(b)露出的阴极端子部、以及从阴极端子部立起且在
后表面(r)露出的第二立起部。即,阴极端子部和第二立起部在底面(b)与后表面(r)的角部以露出的状态连续。
44.(7)阴极引线端子和电容器元件经由配置于第二立起部与第二端面(e2)之间和/或配置于阴极端子部与侧周面之间的导电性构件而连接。
45.根据上述(5)~(7)的结构,不需要在第二端面(e2)与后表面(r)之间配置外装体。因此,能够增大电容器元件在电解电容器中所占的比例(体积比),能够实现电解电容器的高容量化。并且,根据上述(5)~(7)的结构,与阳极端子部同样,对于阴极端子部也能够增大可进行钎焊的面积。因此,能够以更良好的可靠性将电解电容器安装于基板等。并且,根据上述(5)~(7)的结构,能够增大可配置于阴极部与阴极引线端子之间的导电性构件的面积,因此能够减小两者之间的电阻。另外,通过将上述第一立起部及第二立起部配置于外装体的表面,能够抑制水分等到达电容器元件。因此,能够提高电解电容器的可靠性。
46.也可以是,阳极引线具有圆棒形状,阳极引线端子的槽部具有沿着阳极引线的圆棒形状的横截外周的圆弧形状。由于阳极引线为圆棒形状,且阳极引线端子的槽部为具有沿着圆棒形状的横截外周的圆弧形状的形状,因此,更容易使阳极引线的位置固定于槽部。
47.(电容器元件)
48.电容器元件包括具有上述的第一端面的柱状的元件部、以及从元件部的第一端面朝向前表面(f)突出的阳极引线。元件部也可以是圆柱状或棱柱状。电容器元件没有特别限定。电容器元件可以使用公知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使用的电容器元件或具有与其同样的结构的电容器元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也可以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在该情况下,多个电容器的阳极部经由阳极引线与阳极引线端子电连接。
49.一例的电容器元件包括阳极部及阴极部。该阳极部包括在表面形成有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阳极引线,该阴极部包括电解质层和阴极层。电解质层配置在形成于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与阴极层之间。这些构成要素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应用公知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使用的构成要素。以下对这些构成要素的例子进行说明。
50.(阳极体)
51.阳极体例如可以使用将作为材料的粒子烧结而得到的柱状(例如长方体状)的多孔质烧结体。上述粒子的例子包括阀作用金属的粒子、含有阀作用金属的合金的粒子、以及含有阀作用金属的化合物的粒子。这些粒子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作为阀作用金属,使用钛(ti)、钽(ta)、铌(nb)等。或者,阳极体也可以通过利用蚀刻等对含有阀作用金属的基材(箔状或板状的基材等)的表面进行粗糙化而形成。
52.阳极部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制作。首先,在作为阳极体的材料的金属粉末中埋入阳极引线的一部分,将该金属粉末加压成型为柱状(例如长方体状)。然后,通过对该金属的粉体进行烧结而形成阳极体。这样,能够制作包含阳极体和一部分被埋设于阳极体的阳极引线的阳极部。
53.形成于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形成。例如,也可以将阳极体浸渍于化学转化液中而对阳极体的表面进行阳极氧化,从而形成电介质层。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含有氧的环境下对阳极体进行加热而使阳极体的表面氧化,从而形成电介质层。
54.(阳极引线)
55.阳极引线也可以是由金属构成的线(阳极线)。对于阳极引线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上述的阀作用金属、铜、铝、铝合金等。阳极引线的一部分埋设于阳极体,剩余的部分从阳极体突出。阳极引线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由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和将这些直线的端部彼此连接的两个圆弧构成的形状)、矩形及多边形等。另外,阳极引线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根据位置而变化。例如,在从阳极体突出的附近,阳极线的截面为圆形形状,但也可以是在与阳极引出线(lead wire)连接的顶端部从周向被压扁的平板形状。
56.从阳极体突出的阳极引线的顶端与阳极引线端子的弯折部的槽部连接。该顶端也可以是与槽部的形状不同的形状。或者,该顶端也可以是与槽部嵌合的形状。例如,在槽部为包含圆弧的形状的情况下,该顶端也可以为圆形。
57.(电解质层)
58.电解质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应用公知的固体电解电容器中使用的电解质层。需要说明的是,在该说明书中,可以将电解质层替换为固体电解质层,也可以将电解电容器替换为固体电解电容器。电解质层可以是两层以上的不同的电解质层的层叠体。
59.电解质层以覆盖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电解质层也可以使用锰化合物、导电性高分子来形成。对于导电性高分子的例子,包括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另外,导电性高分子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单体的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性高分子的衍生物是指以导电性高分子为基本骨架的高分子。例如,对于聚噻吩的衍生物的例子,包括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等。
60.导电性高分子中可以添加掺杂剂。掺杂剂可以根据导电性高分子来选择,也可以使用公知的掺杂剂。对于掺杂剂的例子,包括萘磺酸、对甲苯磺酸、聚苯乙烯磺酸及它们的盐等。一例的电解质层使用掺杂有聚苯乙烯磺酸(pss)的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pedot)形成。
61.包含导电性高分子的电解质层可以通过在电介质层上使原料单体聚合而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含有导电性高分子(及根据需要添加的掺杂剂)的液体涂布于电介质层之后使其干燥而形成。
62.(阴极层)
63.阴极层可以是形成在电解质层上的导电层,例如可以是以覆盖电解质层的方式形成的导电层。阴极层可以包含形成在电解质层上的碳层、以及形成在碳层上的金属膏剂层。碳层也可以由石墨等导电性碳材料和树脂形成。金属膏剂层可以由金属粒子(例如银粒子)和树脂形成,也可以由例如公知的银膏剂形成。
64.阴极层与阴极引线端子电连接。阴极层可以经由导电性构件与阴极引线端子电连接。导电性构件可以由金属粒子(例如银粒子)和树脂形成,也可以由例如公知的银膏剂形成。
65.阴极层也可以构成与第一端面(e1)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面(e2)。而且,第二端面(e2)电可以经由导电性构件与阴极引线端子的第二立起部连接。阴极层也可以经由导电性构件与阴极端子部连接。阴极层也可以经由导电性构件与阴极端子部及第二立起部这两者连接。
66.(外装体)
67.外装体以电容器元件不在电解电容器的表面露出的方式配置于电容器元件的周围。进而,外装体将阳极引线端子与阴极引线端子绝缘。外装体也可以应用电解电容器中使用的公知的外装体。例如,外装体也可以使用在电容器元件的密封中使用的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对于外装体的材料的例子,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聚酰亚胺及不饱和聚酯等。构成外装体的树脂材料也可以含有树脂以外的物质(无机填料等)。外装体也可以包括配置于外装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
6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的一例进行具体说明。在以下说明的一例的电解电容器的构成要素中,能够应用上述的构成要素。另外,以下说明的一例的电解电容器的构成要素能够基于上述的记载进行变更。另外,也可以将以下说明的事项应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本发明的电解电容器中非必须的构成要素。
69.(实施方式1)
70.图1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解电容器100的立体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从阳极引线端子120的第一立起部122侧观察电解电容器100时的主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通过阳极引线(阳极线)112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理解,在以下的图中,有时仅通过轮廓来表示一部分的构成要素。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省略一部分构成要素的图示。
71.参见附图,电解电容器100包括电容器元件110、外装体101、阳极引线端子120、阴极引线端子130、以及导电性构件141(参见图3)。外装体101以包围电容器元件110的方式形成。
72.电解电容器100具有底面100b、从底面100b立起的前表面100f、与前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后表面100r、以及与底面100b相反的一侧的上表面100t。电容器元件110具有与前表面100f对置的第一端面110a、以及与第一端面110a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面110b。进而,电容器元件110具有将第一端面110a的周缘和第二端面110b的周缘相连的侧周面110s。侧周面110s包括底面100b侧的底面110sb、上表面100t侧的上表面110st、以及两个侧面110ss。电容器元件110包括从端面110a朝向前表面100f突出的阳极引线112。
73.参见图1,阳极引线端子120包括在底面100b露出的阳极端子部121、以及从阳极端子部121立起的第一立起部122。第一立起部122包括两个露出部122a、下部122b、上部122c及弯折部122d。
74.两个露出部122a与阳极端子部121相连,且在前表面100f露出。下部122b将两个露出部122a的下端相连,且与阳极端子部121相连。上部122c将两个露出部122a的上端相连。第一立起部122中的除了弯折部122d以外的部分具有四边形框状的形状。
75.弯折部122d配置于两个露出部122a之间。弯折部122d在顶端具有槽部122dg。弯折部122d从下部122b延伸,朝向第一端面110a弯曲。具体而言,弯折部122d在从下部122b朝向第一端面110a延伸之后,朝向上表面100t延伸。
76.弯折部122d中的形成有槽部122dg的顶端部也可以相对于阳极端子部121的表面(露出的表面)大致垂直。具体而言,形成有槽部122dg的顶端部延伸的方向d与阳极端子部121的表面121s所成的角度a(参见图4)可以在80
°
~100
°
的范围。图4与图3同样是与底面100b垂直且通过阳极引线112的中心轴的截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了一部分的构
件的阴影线。
77.弯折部122d的槽部122dg埋设于外装体101中。阳极引线112的顶端也埋设于外装体101中。槽部122dg通过焊接等与阳极引线112连接。为了抑制水分等侵入外装体101的内部而对电容器元件110造成不良影响,优选弯折部122d与阳极引线112的连接部远离前表面100f。另一方面,若该连接部过于远离前表面100f,则有时难以高容量化。考虑这些,从前表面100f到槽部122dg为止的距离可以设为50μm~400μm的范围(例如100μm~300μm的范围)。
78.参见图2,从阳极端子部121的表面121s到阳极引线112为止的高度可以高于从表面121s到立起部122的下部122b的上端为止的高度h1,并且也可以低于从表面121s到立起部122的上部122c的下端为止的高度h2。
79.参见图2,两个露出部122a的宽度wa也可以分别在立起部122的宽度w的20%~40%的范围。弯折部122d的宽度wd也可以在立起部122的宽度w的20%~40%的范围。
80.阳极引线端子120及阴极引线端子130分别可以通过对一张金属片材进行加工而形成。弯折部122d可通过将弯折部122d的周围的金属片材的一部分去除且将成为弯折部122d的部分的金属片材弯折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去除成为弯折部122d的部分的周围的金属片材而形成弯折部122d。但是,在容易配置外装体(例如模塑树脂)这点上,优选将弯折部122d的周围的金属片材的一部分去除。
81.在图1~图3中,对立起部122包括上部122c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立起部122也可以不包括上部122c。图5示出这样的电解电容器100a的一例的主视图。电解电容器100a也能够得到与电解电容器100同样的效果。
82.参见图3,电容器元件110包括阳极部111和阴极部115。阳极部111包括在表面形成有电介质层114的阳极体113和阳极引线112。阴极部115包括以覆盖电介质层114的方式配置的电解质层116和阴极层117。阴极层117例如包含形成在电解质层116上的碳层、以及形成在碳层上的金属粒子层。金属粒子层例如是使用金属膏剂形成的层。
83.阴极引线端子130包括阴极端子部131和第二立起部132。阴极端子部131在底面100b露出。第二立起部132从阴极端子部131立起,在后表面100r露出。在电解电容器100中,第二立起部132与阴极部115(具体而言为阴极层117)通过导电性构件141连接。导电性构件141例如是使用金属膏剂形成的层。
84.如以上那样,电容器元件110的阳极部111与阳极引线端子120电连接,电容器元件110的阴极部115与阴极引线端子130电连接。在将电解电容器100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基板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阳极端子部121和阴极端子部131分别进行钎焊来进行安装。
85.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也可以经由配置于阴极端子部131与电容器元件110的侧周面110s(具体而言为底面110sb)之间的导电性构件141将阴极引线端子130与电容器元件110连接。或者,如图7所示,也可以经由配置于阴极端子部131与电容器元件110的侧周面110s(具体而言为底面110sb)之间的导电性构件141、以及配置于第二立起部132与第二端面110b之间的导电性构件141,将阴极引线端子130与电容器元件110连接。
86.以下对电解电容器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准备电容器元件110、阳极引线端子120及阴极引线端子130。电容器元件11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阳极引线端子120及阴极引线端子130可以通过公知的金属加工法形成。在形成阳极引线端子120的情况的一例中,首先,对作为阳极引线端子120的金属片材中的弯
折部122d的周围的一部分和槽部122dg的部分进行冲裁而去除,并且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作为弯折部122d的部分。接着,以第一立起部122从阳极端子部121立起的方式,在两者的边界将金属片材弯折。这样,能够形成阳极引线端子120。
87.接着,将阳极引线112与阳极引线端子120连接,将阴极层117与阴极引线端子130连接。阳极引线112和阳极引线端子120例如能够通过在将阳极引线端子120的顶端部配置于弯折部122d的槽部122dg后将两者焊接而连接。阴极层117与阴极引线端子130的连接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首先,在阴极引线端子130的第二立起部132和/或电容器元件110的第二端面110b(阴极层117的表面)涂布金属膏剂。接着,在通过金属膏剂将两者粘接之后,通过加热将金属膏剂转换为导电性构件141。这样,能够将阴极层117与阴极引线端子130连接。
88.接着,利用外装体101的材料(例如模塑树脂)密封电容器元件。密封工序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实施。这样,能够制造电解电容器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其他电解电容器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8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90.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电解电容器。
91.附图标记说明:
92.100、100a:电解电容器
93.100b:底面
94.100f:前表面
95.100r:后表面
96.101:外装体
97.110:电容器元件
98.110a:第一端面
99.110b:第二端面
100.110s:侧周面
101.112:阳极引线(阳极线)
102.120:阳极引线端子
103.121:阳极端子部
104.121s:表面(阳极端子部的表面)
105.122:第一立起部
106.122a:露出部
107.122b:下部
108.122c:上部
109.122d:弯折部
110.122dg:槽部
111.130:阴极引线端子
112.131:阴极端子部
113.132:第二立起部
114.141:导电性构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解电容器,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立起的前表面、以及与所述前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后表面,其中,所述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其具有与所述前表面对置的第一端面;阳极引线端子和阴极引线端子,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电连接;以及外装体,其配置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周围,所述电容器元件包括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前表面突出的阳极引线,所述阳极引线端子包括在所述底面露出的阳极端子部、以及从所述阳极端子部立起的第一立起部,所述第一立起部包括与所述阳极端子部相连且在所述前表面露出的两个露出部、以及配置于两个所述露出部之间且在顶端具有槽部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以所述槽部配置于所述外装体中的方式向所述第一端面侧弯折,所述阳极引线与所述弯折部的所述槽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弯折部中的形成有所述槽部的顶端部相对于所述阳极端子部的表面大致垂直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立起部包括将两个所述露出部的下端相连的下部,所述弯折部从所述下部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立起部包括将两个所述露出部的上端相连的上部,所述阳极引线端子通过对一张金属片材进行加工而形成,所述弯折部通过将由两个所述露出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包围的所述金属片材弯折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面、以及将所述第一端面的周缘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周缘相连的侧周面,所述阴极引线端子包括在所述底面露出的阴极端子部、以及从所述阴极端子部立起且在所述后表面露出的第二立起部,所述阴极引线端子和所述电容器元件经由配置于所述第二立起部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和/或所述阴极端子部与所述侧周面之间的导电性构件而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阳极引线具有圆棒形状,所述阳极引线端子的所述槽部具有沿着所述阳极引线的所述圆棒形状的横截面外周的圆弧形状。

技术总结
所公开的电解电容器(100)包括电容器元件(110)、阳极引线端子(120)、阴极引线端子(130)、及外装体(101)。阳极引线端子(120)包括阳极端子部(121)和第一立起部(122)。第一立起部(122)包括与阳极端子部(121)相连且在前表面(100f)露出的两个露出部(122a)、以及配置于两个露出部(122a)之间且在顶端具有槽部(122dg)的弯折部(122d)。弯折部(122d)以将槽部(122dg)配置于外装体(101)中的方式向第一端面(110a)侧弯折。在弯折部(122d)的槽部(122dg)连接有阳极引线(112)。(122dg)连接有阳极引线(112)。(122dg)连接有阳极引线(112)。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伸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76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