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2.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时也叫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3.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冠心病心绞痛死亡的人数在千万以上,它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及生命。目前治疗冠心病的西药主要是硝酸酯类化合物、b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症状,难以治本,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医称冠心病为“胸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心悸气短、甚则胸痛彻骨等,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如治疗不及时,常可继发心肌梗死乃至碎死。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多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导致心血疲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4.目前中医临床实践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所用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丹七片等也大多存在着用药不全面、疗效低、起效慢的缺陷,且往往还需要与多种药物合并用药。中药虽然单一靶点的作用强度低于西药,但其多途径、多靶点、动态整体治疗、毒副作用小的特性则远非西药所能及,疗效确切的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效应要超过西药。但常规的中药治疗时间长,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冠心病。
技术实现要素:5.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冠心病以及缓解冠心病引起的症状效果显著。
6.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以重量比计算,包含柴胡5-80重量份、枳壳20-100重量份、郁金6-90重量份、香附40-100重量份、川芎20-100重量份、地龙5-50 重量份、水蛭2-40重量份、赤芍20-100重量份、桃仁5-80重量份。
8.进一步的,以重量比计算,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含青皮10-100重量份、陈皮20-100 重量份、当归80-200重量份、生地100-300重量份、红花5-100重量份、牛膝20-300重量份、细辛2-20重量份、桔梗120-200重量份。
9.具体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
10.青皮20-60重量份、陈皮50-80重量份、香附60-90重量份、郁金10-50重量份、当归 100-150重量份、生地150-220重量份、桃仁9-50重量份、红花9-40重量份、柴胡12-50 重量份、赤芍30-60重量份、牛膝40-90重量份、细辛3-10重量份、地龙12-30重量份、水蛭6-20重量份、川芎40-80重量份、桔梗130-150重量份、枳壳40-60重量份。
11.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医药用途,具体为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12.进一步的,所述心血管疾病为冠心病。
13.进一步的,所述冠心病包含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绞痛。
14.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缓解和/或改善冠心病引起的乏力、胸闷、胸痛症状。
15.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降脂、改善血液流变。
16.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直接或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后制备成制剂。
17.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上述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可以治疗冠心病的化学药。
18.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与治疗冠心病的化学药联合用药,提高疗效。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临床病例统计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明显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改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等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6.67%。
21.(2)药效学实验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大鼠冠心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提高心肌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附图说明
22.图1-3:大鼠主动脉血清中ck-mb、c-tnt、ldh含量水平
23.图4-5:各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中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描述性统计资料、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
24.图6-7: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
1α
含量表达
25.图8-9:大鼠血清中no表达水平-描述性统计资料、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
26.图10:大鼠血清血浆et-1表达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8.实施例1汤剂
29.配方:
30.柴胡5g、枳壳15g、郁金5g、香附20g、川芎10g、地龙5g、水蛭2g、赤芍10g、桃仁5g。
31.制备方法:
32.按配方抓取,加水煎至3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ml。
33.实施例2汤剂
34.配方:
35.柴胡1g、枳壳4g、郁金1.2g、香附8g、川芎4g、地龙1g、水蛭0.4g、赤芍4g、桃仁 1g、青皮2g、陈皮4g、当归16g、生地20g、红花1g、牛膝4g、细辛0.4g、桔梗24g。
36.制备方法:
37.按配方抓取,加水煎至3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ml。
38.实施例3汤剂
39.配方:
40.柴胡4g、枳壳5g、郁金4.5g、香附5g、川芎5g、地龙2.5g、水蛭2g、赤芍5g、桃仁 4g、青皮5g、陈皮5g、当归10g、生地15g、红花5g、牛膝15g、细辛1g、桔梗10g。
41.制备方法:
42.按配方抓取,加水煎至3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ml。
43.实施例4汤剂
44.配方:
45.青皮3g、陈皮7.5g、香附9g、郁金1.5g、当归15g、生地22.5g、桃仁1.35g、红花1.35g、柴胡1.8g、赤芍4.5g、牛膝6g、细辛0.45g、地龙1.8g、水蛭0.9g、川芎6g、桔梗19.5g、枳壳6g。
46.制备方法:
47.按配方抓取,加水煎至3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ml。
48.实施例5汤剂
49.配方:
50.青皮4.8g、陈皮6.4g、香附7.2g、郁金4g、当归12g、生地17.6g、桃仁4g、红花3.2g、柴胡4g、赤芍4.8g、牛膝7.2g、细辛0.8g、地龙2.4g、水蛭1.6、川芎6.4g、桔梗12g、枳壳4.8g。
51.制备方法:
52.按配方抓取,加水煎至3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ml。
53.实施例6汤剂
54.配方:
55.青皮4.5g、陈皮5.5g、香附6.5g、郁金4g、当归12.5g,生地18.5g、桃仁2.5g、红花 2g、柴胡3g、赤芍5g、牛膝6g、细辛0.4g、地龙1.8g、水蛭1.4g、川芎7g、桔梗14g、枳壳5g。
56.制备方法:
57.按配方抓取,加水煎至3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ml。
58.实施例7颗粒剂
59.青皮50g、陈皮80g、香附90g、郁金50g、当归140g,生地215g、桃仁50g、红花40g、柴胡50g、赤芍60g、牛膝90g、细辛10g、地龙30g、水蛭20g、川芎80g、桔梗150g、枳壳60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烘干,粉粹为细粉,加入糊精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制成100g,即得颗粒剂。(一次5g,一日两次)
60.实施例8片剂
61.青皮50g、陈皮80g、香附90g、郁金50g、当归140g,生地215g、桃仁50g、红花40g、柴胡50g、赤芍60g、牛膝90g、细辛10g、地龙30g、水蛭20g、川芎80g、桔梗135g、枳壳60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的稠膏,烘干,粉粹为细粉,加入糊精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100片。(一次5片,一日两次)
62.实施例9合剂
63.青皮50g、陈皮80g、香附90g、郁金50g、当归140g,生地215g、桃仁50g、红花40g、柴胡50g、赤芍60g、牛膝90g、细辛10g、地龙30g、水蛭20g、川芎80g、桔梗135g、枳壳60g,加水煎
煮,煎煮液过滤浓缩,加适量蔗糖、苯甲酸钠,至200ml,搅匀,分装,即得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两次)
64.实施例10合剂
65.青皮20g、陈皮50g、香附60g、郁金10g、当归100g、生地150g、桃仁9g、红花9g、柴胡12g、赤芍30g、牛膝40g、细辛3g、地龙12g、水蛭6g、川芎40g、桔梗130g、枳壳 40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加适量蔗糖、苯甲酸钠,至200ml,搅匀,分装,即得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两次)
66.实施例11合剂
67.青皮60g、陈皮80g、香附90g、郁金50g、当归150g、生地220g、桃仁50g、红花40g、柴胡50g、赤芍60g、牛膝90g、细辛10g、地龙30g、水蛭20g、川芎80g、桔梗150g、枳壳60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加适量蔗糖、苯甲酸钠,至200ml,搅匀,分装,即得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两次)
68.对比实施例1
69.柴胡12g、川芎12g、当归12g、甘草6g、生地12g、枳壳12g、桃仁12g、川牛膝15g、红花6g、桔梗6g、赤芍15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至40ml。
70.对比实施例2
71.柴胡10g、陈皮10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5g、桔梗10g、川牛膝15g、甘草5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至40ml。
72.对比实施例3
73.陈皮(醋炒)6g、柴胡6g、川芎5g、香附5g、枳壳(麸炒)6g、芍药5g,甘草(炙) 3g、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9g、桔梗5g,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缩至40ml。
74.病例分析
75.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76.1.1纳入标准
77.(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心脏病学会(isfc)修订的chd心绞痛诊断标准;
78.(2)中符合《中医内科学》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79.(3)患者年龄在18~80岁;
80.(4)根据患者自愿进行受试原则,同时患者自愿接受药物治疗,配合医生,以保证疗程的完整。
81.1.2.排除标准
82.(1)与上述纳入标准不相符合;
83.(2)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84.(3)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
85.(4)过敏体质,如对已知对本药成分过敏者。
86.(5)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能保证疗程的患者;
87.(6)正在进行其他临床研究,或者在近期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的。
88.2.病例资料
89.2.1一般资料
90.筛选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6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91.常规组30例中:男19例,占比63.3%,女11例,占比36.6%,年龄40~71岁,平均 (57.21
±
7.06)岁;时间1-10年,平均(5.07
±
2.11)年;疼痛发作频率4-10次/个月,平均 (7.66
±
2.31)次/个月;胸痛持续的时间2-10min,平均(6.51
±
2.78)min。
92.观察组30例中:男20例,占比66.6%,女10例,占比33.3%,年龄41-71岁,平均 (56.91
±
6.83)岁;发病时间1-10年,平均(4.97
±
1.89)年;疼痛发作频率4-10次/个月,平均(7.81
±
2.18)次/个月;胸痛持续的时间2-10min,平均(6.64
±
2.69)min。
93.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探究。
94.3.方法
95.3.1治疗方法
96.常规组:对30例常规组患者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次,1次/d;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次,2次/d;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次,每日1次,可遵医嘱适量调整,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
97.观察组:对30例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施例6汤剂,每日1剂,早晚温服各150ml,连续治疗1个月。
98.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禁食刺激、油腻和冰冷的食物,并且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避免造成情绪波动,避免进行激烈的运动。
99.3.2观察指标
100.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在治疗30天后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观察变化。
101.中医症状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症状程度进行评定,主要包括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评分分别为0、1、2、3分,总分18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02.中医症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03.显效: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减少≥70%;
104.有效: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减少≥30%;
105.无效:治疗后的证候积分减少<30%。
106.3.3统计学方法
107.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8.4.结果
109.4.1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统计
110.治疗前,常规组和观察组2组病例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证明观察组治疗药物可以显著改善和缓解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见表1。
111.表1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0112][0113]
4.2血脂水平结果统计
[0114]
治疗前,常规组和观察组2组病例的血脂水平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0115]
表2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0116][0117][0118]
4.3血液流变学结果统计
[0119]
治疗前,常规组和观察组2组病例的血液流变学差异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0120]
表3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0121][0122]
由此可见,观察组药物可以显著改善和缓解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具有显著的降脂及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
[0123]
4.4疗效统计
[0124]
表4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0125]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常规组3010/(33.33)15/(50.00)5/(16.67)83.33观察组3013/(43.33)16/(53.33)1/(3.33)96.67
[0126]
常规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见表4。
[0127]
药效学实验
[0128]
为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冠心病中的用途及其机理,发明人开展了相关的药效学试验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药效学试验所选取的药品为本发明具有代表性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药品;本发明所包含的其它配方及制备方法所得药品,发明人同样进行了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其他配方及制备方法所得药品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效果,但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一一穷举。
[0129]
此外,下述药效学实验仅以部分动物模型为例验证本发明的功效,本发明中提到的其他类型冠心病,发明人亦做了相关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穷举。
[0130]
发明人要说明的是,以下实验研究均是在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药物安全性基础之上开展,实验研究中的给药剂量均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013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大鼠冠心病的治疗作用
[0132]
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
[0133]
1材料
[0134]
1.1动物:
[0135]
sd大鼠,spf级,180-220g,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鲁)2018 0008,由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0136]
1.2药物
[0137]
1.2.1药物
[0138]
本发明实施例7颗粒剂
[0139]
本发明实施例9合剂
[0140]
本发明实施例10合剂
[0141]
本发明实施例11合剂
[0142]
芪参益气滴丸
[0143]
1.2.2剂量
[0144]
本发明实施例7颗粒剂:0.9g/kg
[0145]
本发明实施例9合剂:0.9ml/kg(低剂量)、1.8ml/kg(中剂量)、3.6ml/kg(高剂量)
[0146]
本发明实施例10合剂:1.8ml/kg
[0147]
本发明实施例11合剂:1.8ml/kg
[0148]
芪参益气滴丸;0.135g/kg
[0149]
2.造模、分组及给药
[0150]
2.1心肌梗死大鼠造模方法
[0151]
造模方法:取90只大鼠,麻醉接呼吸机,插管,开胸暴露心脏,在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可以看见左冠脉前降支起始部,距左心耳下缘0.1-0.2mm处结扎冠状动脉,观察数分钟后,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胸术后肌内注射青霉素钠2
×
105u/d,qd,连续3d抗感染。
[0152]
术后第三天,七氟烷吸入麻醉后,观察心脏彩超检测造模效果,根据左室心肌的搏动幅度,测量ef%,剔除不合格模型。(梗死面积不达到左室面积30-40%者剔除、梗死面积超过要求者剔除、发生严重心包积液剔除)
[0153]
2.2分组
[0154]
共84只大鼠造模成功,取8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施例7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芪参益气滴丸组,每组10只。
[0155]
空白组做假手术处理:取10只正常大鼠,仅在左心耳下缘与肺动脉圆锥间左冠脉前降支位置取同样大小的针缝针而不打结,其余操作与上述相同。
[0156]
2.3给药
[0157]
实施例7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 组、实施例11组、芪参益气滴丸组按照1.2.2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d。
[0158]
3.项目指标检测
[0159]
3.1大鼠主动脉血清中ck-mb、c-tnt、ldh含量测定
[0160]
给药30d后,大鼠开腹,暴露腹主动脉,取血3-4ml,离心取上层血清,检测大鼠主动脉血清中ck-mb、c-tnt、ldh含量水平。
[0161]
3.2梗死后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中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检测
[0162]
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边缘区大鼠心肌中vegf(c-1)表达。
[0163]
4.结果统计
[0164]
4.1大鼠主动脉血清中ck-mb、c-tnt、ldh含量水平
[0165]
如图1-3,为大鼠主动脉血清中ck-mb、c-tnt、ldh含量水平,为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7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0166]
4.2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中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
[0167]
表5各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中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n=10)
[0168][0169][0170]
注:与空白组对比,*p<0.01;
[0171]
与模型组对比,
#
p<0.01。
[0172]
图4-5为各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中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的描述性统计资料及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图中的组别1-9分别对应空白组、模型组、实施例7组、实施
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芪参益气滴丸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1)相比,模型组、实施例7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芪参益气滴丸组(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2)相比,实施例7组、实施例9 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芪参益气滴丸组(3-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芪参益气滴丸组(9)相比,本发明实施例7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3-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173]
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心绞痛型冠心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0174]
1材料
[0175]
1.1动物:
[0176]
sd大鼠,spf级,180-220g,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鲁)2018 0008,由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0177]
1.2药物
[0178]
1.2.1药物
[0179]
本发明实施例9合剂
[0180]
本发明实施例10合剂
[0181]
本发明实施例11合剂
[0182]
对比实施例1合剂
[0183]
对比实施例2合剂
[0184]
对比实施例3合剂
[0185]
1.2.2剂量
[0186]
本发明实施例9合剂:0.9ml/kg(低剂量)、1.8ml/kg(中剂量)、3.6ml/kg(高剂量)
[0187]
本发明实施例10合剂:1.8ml/kg
[0188]
本发明实施例11合剂:1.8ml/kg
[0189]
对比实施例1合剂:3.6ml/kg
[0190]
对比实施例2合剂:3.6ml/kg
[0191]
对比实施例3合剂:3.6ml/kg
[0192]
2.造模、分组及给药
[0193]
2.1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造模方法
[0194]
取90只正常大鼠,七氟烷吸入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上,解剖并分离出股静脉,进行静脉置管,注入垂体后叶素30u/kg/d,连续三天。
[0195]
2.2分组
[0196]
共87只大鼠造模成功,取8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对比实施例1 组、对比实施例2组、对比实施例3组,每组10只。
[0197]
空白组取10只正常大鼠,做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0198]
2.3给药
[0199]
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 组、对比实施例1组、对比实施例2组、对比实施例3组按照1.2.2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
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d。
[0200]
3.项目指标检测
[0201]
3.1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
1α
含量表达
[0202]
主动脉采血,预先加入edta.-na2 0.1ml,颠倒混匀,4℃35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放射免疫法测定txa2、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6-keto-pgf
1α
。
[0203]
3.2大鼠血清中no表达水平
[0204]
主动脉采血,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
[0205]
3.3大鼠血清血浆et-1表达水平
[0206]
主动脉采血,预先加入7.5%edta-na2 15μl和抑肽酶20μl,混匀,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
[0207]
4.结果统计
[0208]
4.1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
1α
含量表达
[0209]
如图6-7,为大鼠血浆中txb2(pmol/l)、6-keto-pgf
1α
(pmol/l)含量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0210]
4.2大鼠血清中no表达水平
[0211]
表6各组大鼠血清中no表达水平(n=10)
[0212][0213]
注:与空白组对比,*p<0.01;
[0214]
与模型组对比,
#
p<0.01,@p<0.05。
[0215]
图8-9所示为各组大鼠血清中no表达水平spss22.0数据统计的描述性统计资料及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图中,组别1-10分别对应空白组、模型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对比实施例1组、对比实施例2组、对比实施例3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1)相比,模型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对比实施例1 组、对比实施例2组、对比实施例3组(2-1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 (2)相比,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对比实施例3组(3-7、10),p<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2) 相比,对比实施例1组、对比实施例2组(8-9),p<0.05。
[0216]
4.3大鼠血清血浆et-1表达水平
[0217]
如图10,为大鼠血浆中et-1含量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9 低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10组、实施例1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0218]
药效学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此仅展示部分统计分析过程。
技术特征: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比计算,包含柴胡5-80重量份、枳壳20-100重量份、郁金6-90重量份、香附40-100重量份、川芎20-100重量份、地龙5-50重量份、水蛭2-40重量份、赤芍20-100重量份、桃仁5-8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比计算,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含青皮10-100重量份、陈皮20-100重量份、当归80-200重量份、生地100-300重量份、红花5-100重量份、牛膝20-300重量份、细辛2-20重量份、桔梗120-200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比计算,所述中药组合物含有以下组分: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用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血管疾病为冠心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缓解和/或改善冠心病引起的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降脂、改善血液流变。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直接或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后制备成制剂。9.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药组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包含治疗冠心病的化学药。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主要包含柴胡、枳壳、郁金、香附、川芎、地龙、水蛭、赤芍、桃仁,有理气行气、活血之作用,可以明显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改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6.67%。动物实验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大鼠冠心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提高心肌新生血管VEGF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松 杨洁 陈永志 杨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11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