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调制结构、指纹传感器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5  96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光调制结构、指纹传感器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指纹特征的唯一性,使得指纹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手机的屏下解锁,银行认证等场景,受众十分广泛。目前常见的指纹传感器有光学指纹传感器、电容指纹传感器和超声指纹传感器等,光学指纹传感器由于可置于屏幕下方,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传感器有明显优势。
3.在光学指纹传感器中,光调制结构的准直光路是指纹成像的关键器件,它将穿过屏幕的光学指纹信号通过准直的方式清晰成像于感光传感器。
4.现有的屏下光学指纹传感器中的光调制结构(也可称为准直膜),自然光(例如太阳光)通过手指后除了红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光线基本被手指滤除,但仍然会由于自然光的光强过大,使得光学指纹信号淹没在没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强光信号中无法分辨,从而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学指纹信号中混合了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线,导致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光调制结构、指纹传感器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学指纹信号中混合了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线,导致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下降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调制结构,包括:
7.微透镜阵列,用于接收自然光以及经过指纹反射的光;
8.第一光线调制层,位于微透镜阵列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微透镜阵列后的光线,并对光线中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第一波段的波长不小于700纳米、且不大于1000纳米;
9.光阑层,位于第一光线调制层远离微透镜阵列的一侧。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11.第二光线调制层,位于光阑层远离第一光线调制层的一侧,用于吸收经过第一光线调制层透射的光线中波长为第二波段范围内的光线,第二波段的波长不小于650纳米、且不大于850纳米。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光线调制层在微透镜阵列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微透镜阵列重叠。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光线调制层包括第一子光线调制层和第二子光线调制层;
14.第一子光线调制层和第二子光线调制层交替叠层设置,且第一子光线调制层和第
二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不同。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大于1.4、且小于1.5;
16.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大于1.6、且小于1.8;
17.第一子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与第一子光线调制层需要调制的波长成正比、且与第一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成反比;
18.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与第二子光线调制层需要调制的波长成正比、且与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成反比。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不小于1微米、且不大于10微米。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光线调制层在微透镜阵列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光线调制层在微透镜阵列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叠。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25微米。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光线调制层的材料包括感光树脂或具备吸收第二波段范围内的光线的光学胶。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阑层包括多个遮光件,以及位于相邻遮光件之间的透光孔;
24.透光孔与微透镜阵列中的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且微透镜阵列在光阑层的正投影中,微透镜的投影面积大于透光孔的面积。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填充层;
26.填充层位于微透镜阵列远离第一光线调制层的一侧,用于使得微透镜阵列远离第一光线调制层的表面平整。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填充层的折射率小于微透镜阵列中微透镜的折射率。
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传感器,包括如第一方面的光调制结构和感光传感器;
29.感光传感器位于光调制结构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光调制结构输出的光线。
30.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第二方面的指纹传感器;
31.指纹传感器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显示面板输出的光线。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光调制结构包括填充层时,显示装置还包括贴合层;
33.显示面板通过贴合层与填充层贴合。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调制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光线调制层,能够将波长为700纳米~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反射出去,即阻挡了未被手指滤除的波长为700纳米~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输出到感光传感器,因此射入到传感器中的自然光的强度大幅度减弱,能够降低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强,进而不会对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指纹反射的光的强度造成太大的影响,提高了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另外,由于700纳米~1000纳米反射的光线为近红外,肉眼不可见,可避免光调制结构和感光传感器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
36.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7.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调制结构的第一光线调制层的原理示意图;
4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调制结构的第一光线调制层的拦截波段示意图;
4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指纹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
44.10-光调制结构,11-填充层,12-微透镜阵列,13-第一光线调制层, 14-光阑层,15-第二光线调制层,131-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2-第二子光线调制层;
45.20-感光传感器;
46.30-显示面板;
47.40-贴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9.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50.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51.本技术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现有屏下光学指纹传感器中的光调制结构(也可称为准直膜)包括微透镜阵列、透明层和光阑层,微透镜阵列靠近显示面板设置,光阑层远离显示面板设置,即用户的手指按压显示面板后,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经过指纹反射后先进
入微透镜阵列,再通过光阑层射出进入感光传感器。透明层可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52.但是,进入感光传感器中的光除了包括指纹反射的光外,还包括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波长在红外波段),自然光的进入对指纹反射的光强度造成了影响,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中混合了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导致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下降。
5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
54.1、通过在光阑层下方集成反射型波长调制层,通过反射型波长调制层滤除红光和近红外光(650纳米~1000纳米)。由于现有的方案是在反射型波长调制层的两面均使用oca(光学胶)等透明胶体粘结准直膜和感光传感器,这会使得准直膜的像方焦点到感光传感器的距离增加,像方焦点到感光传感器的距离即透明胶体(两面的oca)和反射型波长调制层的总厚度,该厚度达到了60um(微米),导致相邻微透镜成像容易出现混叠,导致彼此的信号减弱,成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55.2、通过将反射型波长调制层集成在准直光路内(即反射型波长调制层集成在透明层中),但由于反射型波长调制层反射波长为650nm ~1000nm(纳米),将该反射型波长调制层置于微透镜阵列和光阑层之间时,无法由光阑层将反射的可见红光波段(650纳米~700纳米)的光吸收和阻拦,在屏幕下方会存在大角度目视发红的现象,形成大角度色差影响观感和体验。
56.上述的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学指纹信号中混合了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线,导致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下降的技术问题,但又引入了新的技术问题,具体地,上述方案1会导致相邻微透镜成像容易出现混叠的问题,上述方案2会导致屏幕下方存在大角度目视发红的现象。
57.因此,解决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学指纹信号中混合了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线,导致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下降的技术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58.本技术提供一种光调制结构、指纹传感器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59.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调制结构10,如图1所示,光调制结构 10包括微透镜阵列12、第一光线调制层13和光阑层14。第一光线调制层 13为反射型波长调制层,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反射波段设置为不小于 700纳米、且不大于1000纳米,即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反射波段设置为 700nm~1000nm。
61.微透镜阵列12,用于接收自然光以及经过指纹反射的光;
62.第一光线调制层13,位于微透镜阵列12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微透镜阵列12后的光线,并对光线中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第一波段的波长不小于700纳米、且不大于1000纳米;
63.光阑层14,位于第一光线调制层13远离微透镜阵列12的一侧。
64.需要说明的是,波长为700nm~1000nm(纳米)的近红外光线,肉眼不可见。
65.需要说明的是,光调制结构10位于显示面板的下方,感光传感器位于光调制结构
10的下方,在指纹识别过程中,手指按压或接触显示面板后,手指会对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且手指也会过滤掉大部分的自然光线,微透镜阵列12接收的自然光为未被手指过滤掉的光线,该部分光线的波长一般为650nm~1000nm。
6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线调制层13用于接收经过微透镜阵列12后的光线具体指,第一光线调制层13用于接收经过指纹反射的光和接收未被手指过滤掉的光线。
67.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光阑层14的具体设置与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光阑层14能够起到限制光束的作用,进而能够起到对光线的准直作用。
6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调制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光线调制层13,能够将波长为700纳米~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反射出去,即阻挡了未被手指滤除的波长为700纳米~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输出到感光传感器,因此射入到传感器中的自然光的强度大幅度减弱,能够降低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强,进而不会对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指纹反射的光的强度造成太大的影响,提高了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另外,由于700纳米~1000纳米反射的光线为近红外光,肉眼不可见,因此可避免光调制结构和感光传感器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调制结构10还包括第二光线调制层15。第二光线调制层15为吸收型波长调制层,第二光线调制层15的吸收波段设置为不小于650纳米、且不大于850纳米,即第二光线调制层15 的吸收波段设置为650nm~850nm;第二光线调制层15位于光阑层14远离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一侧,用于吸收经过第一光线调制层13透射的光线中波长为第二波段范围内的光线,第二波段的波长不小于650纳米、且不大于850纳米。
70.需要说明的是,波长为650nm~700nm(纳米)的红光,肉眼可见。
7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调制结构,通过第一光线调制层13将波长为 700纳米~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反射出去,由于700纳米~1000纳米反射的光线为近红外光线,肉眼不可见,可避免光调制结构10和感光传感器20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通过第二光线调制层15 将波长为650纳米~850纳米的红光和红外波段光线吸收和阻挡,即允许 650nm~700nm(纳米)波段的光线通过第一光线调制层13,然后由第二光线调制层15吸收波段为650纳米~700纳米的红光,可进一步降低感光传感器接收到的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的光线,加强红光和红外波段拦截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感光传感器成像清晰度。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调制层13在微透镜阵列1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微透镜阵列12重叠;即具体设置时,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面积可以设置的和微透镜阵列12的面积一样大,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反射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进而更好的降低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对指纹成像的影响。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光线调制层13包括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和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和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交替叠层设置,且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和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的折射率不同。
7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的折射率大于1.4、且小于 1.5;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的折射率大于1.6、且小于1.8;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的厚度与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需要调制的波长成正比、且与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的折射率成反比;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的厚度与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需要调制的波长成正比、且与第二子光线调制层 132的折射率成反比。
7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选择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的折射率、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的折射率、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的厚度、第二子光线调制层 132的厚度,以及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厚度,达到反射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的作用。
76.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图2中n1表示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的折射率,n2表示第二子光线调制层132的折射率。h1、h2、h3…hk
分别表示第一光线调制层13中的单个膜层的厚度。λ1、λ2、λ3…
λk分别表示第一光线调制层13中的单个膜层的需要调制的波长。
77.下面介绍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即反射型波长调制层)的调制原理。请继续参见图2,该种调制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当膜层的光学厚度τ等于需要反射的波长λ约一半的厚度,就会在膜层的界面调制针对该波长的反射和透射现象,减弱该波长的透过作用相应增强了反射作用。即:满足光程差公式τ=nh=λ/2+kλ,可得出λ为需要调制的波长,n为膜层材料的折射率,h为膜层材料厚度,k为膜层材料的层数。
78.为了实现某一指定波长范围内(λ1~λk)的波长调制,需要叠加若干连续波长范围内的单波长调制层来达到连续波长调制的效果,如图3所示。可通过调整若干种不同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不同层厚度hk得到需要调制的波段,通常的,1.4<n1<1.5,1.6<n2<1.8,第一光线调制层13 的厚度在1um~10um厚度区间。不同厚度和不同折射率的膜材(例如氧化硅/氧化钛叠层等)通过交替沉积、熔融、拉伸或层压等工艺形成复合膜材,得到满足制定波长调制的复合膜。
79.例如,其中(1≤i≤k,j为1或2)。
[0080][0081]
如上述公式λ
1、
λ2……
λk可以分别取值700、701、
……
1000,即可得到第一光线调制层13中单个膜层的厚度h1、h2……hk

[0082]
第一子光线调制层131依据上述调制原理可将反射波段调整为 700~1000nm。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厚度不小于1微米、且不大于10微米;具体地,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厚度太厚或太薄都起不到对光线中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的作用。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线调制层15在微透镜阵列1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光线调制层13在微透镜阵列1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叠;该种设置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吸收未被第一光线调制层13反射出去的红光和红外光,最大程度的降低进入感光传感器中的未被手指滤除的自然光。
[008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线调制层15的厚度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25微米。例如,第二光线调制层15的厚度为15微米。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吸收未被第一光线调制层13反射出去的红光和红外光,也不容易出现相邻微透镜成像混叠,从而进一步增强图像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008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线调制层15的材料包括感光树脂或具备吸收第二波段范围内的光线的光学胶oca。
[0087]
具体的,该感光树脂蓝绿波段透过率高且红光和红外波段透过率极低,例如该感光树脂可以为蓝绿色感光丙烯酸树脂等。
[0088]
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光线调制层13(即反射型波长调制层)嵌入现有的准直膜取代了透明层,且在准直膜下方加入了第二光线调制层15 (吸收型波长调制层),既可以达到吸收红光波段又避免了大角度会目视发红的问题,也极大缩短了光调制结构像方焦点到感光传感器的距离,提升感光传感器接收的信号,进一步提升了图像的对比度及分辨率。
[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阑层14包括多个遮光件,以及位于相邻遮光件之间的透光孔;透光孔与微透镜阵列12中的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且微透镜阵列12在光阑层14的正投影中,微透镜的投影面积大于透光孔的面积。
[0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光调制结构10还包括填充层11;填充层11位于微透镜阵列12远离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一侧,用于使得微透镜阵列12远离第一光线调制层13的表面平整,便于与显示面板贴合。
[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层11的折射率小于微透镜阵列12中微透镜的折射率。填充层11还可以调整光路,以与所述微透镜阵列进行更好的匹配。
[009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传感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光调制结构10和感光传感器20;感光传感器20位于光调制结构10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光调制结构10 输出的光线。
[009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纹传感器,与前面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及相同的有益效果,该指纹传感器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而且,无需光阑层14下方增加反射型波长调制层和oca(光学胶)等透明胶体,降低光调制结构10的像方焦点到感光传感器的距离,不容易出现相邻微透镜成像混叠,从而增强图像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009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指纹传感器。
[0095]
指纹传感器位于显示面板30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显示面板30输出的光线。
[009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前面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及相同的有益效果,该显示装置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9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光调制结构10包括填充层11时,显示装置还包括贴合层40;显示面板30通过贴合层40与填充层11贴合。
[0098]
可选地,该贴合层40可采用光学胶oca,以增加表面的粘合力。
[0099]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光调制结构10不包括填充层11时,由于光调制结构10的上表面是微透镜结构,因此,该光调制结构10与显示面板30 之间存在一定间隔的结构。
[0100]
可选地,该显示面板30可以包括oled显示面板。
[0101]
该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102]
可选地,该指纹传感器可以置于智能手机终端的中框上。
[0103]
应用本技术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104]
第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调制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光线调制层13,能够将波长为700~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反射出去,即阻挡了未被手指滤除的波长为700~1000纳
米的红外波段光线输出到感光传感器,由于 700~1000纳米反射的光线为近红外,肉眼不可见,可避免光调制结构10 和感光传感器20放置在显示面板30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
[0105]
第二、无需光阑层14下方增加反射型波长调制层和oca(光学胶)等透明胶体,降低光调制结构10的像方焦点到感光传感器的距离,不容易出现相邻微透镜成像混叠,从而增强图像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0106]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技术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技术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0107]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108]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109]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11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11]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112]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透镜阵列,用于接收自然光以及经过指纹反射的光;第一光线调制层,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的光线,并对所述光线中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第一波段的波长不小于700纳米、且不大于1000纳米;光阑层,位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远离所述微透镜阵列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光线调制层,位于所述光阑层远离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的一侧,用于吸收经过第一光线调制层透射的光线中波长为第二波段范围内的光线,所述第二波段的波长不小于650纳米、且不大于850纳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在所述微透镜阵列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微透镜阵列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包括第一子光线调制层和第二子光线调制层;所述第一子光线调制层和所述第二子光线调制层交替叠层设置,且所述第一子光线调制层和所述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大于1.4、且小于1.5;所述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大于1.6、且小于1.8;所述第一子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子光线调制层需要调制的波长成正比、且与所述第一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成反比;所述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子光线调制层需要调制的波长成正比、且与所述第二子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成反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不小于1微米、且不大于10微米。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在所述微透镜阵列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在所述微透镜阵列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的厚度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25微米。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的材料包括感光树脂或具备吸收所述第二波段范围内的光线的光学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层包括多个遮光件,以及位于相邻遮光件之间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微透镜阵列中的微透镜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微透镜阵列在所述光阑层的正投影中,所述微透镜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透光孔的面积。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的一侧,用于使得所述微透镜阵列远离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的表面平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微透镜阵列中微透镜的折射率。13.一种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光调制结构和感光传感器;所述感光传感器位于所述光调制结构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所述光调制结构输出的光线。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的光线。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调制结构包括填充层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贴合层;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贴合层与所述填充层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调制结构、指纹传感器及显示装置。该光调制结构包括微透镜阵列、第一光线调制层和光阑层。微透镜阵列用于接收自然光以及经过指纹反射的光;第一光线调制层位于微透镜阵列的一侧,用于接收经过微透镜阵列后的光线,并对光线中波长为第一波段范围内的光线进行反射,第一波段的波长不小于700纳米、且不大于1000纳米;光阑层位于第一光线调制层远离微透镜阵列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调制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光线调制层,能够将波长为700~1000纳米的红外波段光线反射出去,可避免光调制结构和感光传感器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示面板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示面板的下方目视发红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飞 耿越 李成 代翼 祁朝阳 席聪聪 丰亚洁 王迎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京东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75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