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2  103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属于电连接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连接器大多数由2组铜质端子、1件中钢片、3组塑胶件和一个不锈钢外壳组成。中钢片的两个卡钩位于铜质端子的两侧,铜质端子、中钢片和塑胶件一体注塑成型。这种电连接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使用需要,但其缺点是:生产过程繁琐,两组端子容易造成短路不良,焊脚密集且小,不易使用,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4.本发明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端子组和中钢片,所述中钢片位于所述端子组的外侧,所述塑胶主体、所述端子组和所述中钢片模顶成型,所述端子组包括八个导电端子,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电端扭转折弯成90度,其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形成双接触面;所述端子组中的剩下余四个所述导电端子中的位于右侧的三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底部,位于左侧的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顶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八个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端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后侧。
6.优选的是,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电端相向折弯。
7.优选的是,所述端子组中的第三根和第四根所述导电端子撕料成型。
8.优选的是,所述中钢片包括两个卡钩,两个所述卡钩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内,其前端相互连接形成全包围结构包在所述端子组的外侧和前侧。
9.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卡钩在所述塑胶主体上呈对称分布。
10.优选的是,所述卡钩的前端设置定位孔,所述塑胶主体上设有孔柱,所述孔柱穿过所述定位孔。
11.优选的是,所述中钢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端子组的末端的连接片上,两个所述卡钩的后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
12.优选的是,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在所述塑胶主体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八个导电端子结构,利用左侧和右侧两组导电端子扭转折弯成90度形成伸出塑胶主体的上下两侧的双接触面,从结构上直接合并了电源pin,减少了导电端子的数量,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单组导电端子,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更简单高效,且导电端子间不易产生短路等现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单组导电端子使得产品焊脚简化到了8个在满足pd快充和单面2.0数据的功能下,降低了客户smt贴装和检测成本,提升可以提升客户使用的直通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16.图3是本发明的端子组与中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18.实施例1
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1、端子组2和中钢片3,所述中钢片3位于所述端子组2的外侧,所述塑胶主体1、所述端子组2和所述中钢片3模顶成型,所述端子组2包括八个导电端子21,该导电端子21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为0.25mm,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1的导电端扭转折弯成90度,其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形成双接触面;所述端子组2中的剩下余四个所述导电端子21中的位于右侧的三个所述导电端子21的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1的底部,位于左侧的一个所述导电端子21的顶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1的顶部;八个所述导电端子21的焊接端伸出所述塑胶主体1的后侧,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21的导电端相向折弯。
20.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采用八个导电端子结构,利用左侧和右侧两组导电端子扭转折弯成90度形成伸出塑胶主体的上下两侧的双接触面,从结构上直接合并了电源pin,减少了导电端子的数量,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单组导电端子,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更简单高效,且导电端子间不易产生短路等现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单组导电端子使得产品焊脚简化到了8个在满足pd快充和单面2.0数据的功能下,降低了客户smt贴装和检测成本,提升可以提升客户使用的直通率。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组2中的第三根和第四根所述导电端子21撕料成型,避免了该两根导电端子21由于太靠近最右侧两个导电端子21而不易切料成型的现象。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钢片3包括两个卡钩31,两个所述卡钩31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1内,其前端相互连接形成全包围结构包在所述端子组2的外侧和前侧,采用全包围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两个所述卡钩31在所述塑胶主体1上呈对称分布,方便保护导电端子和整体结构。所述卡钩31的前端设置定位孔32,所述塑胶主体1上设有孔柱11,所述孔柱11穿过所述定位孔32,利用定位孔解决产品在模顶时定位的问题和业界产品高温后中片跑位的风险。所述中钢片3还包括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端子组2的末端的连接片22上,两个所述卡钩31的后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33上,利用连接部33直接叠放在导电端子21的末端,方便生产。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套在所述塑胶主体1上,利用外壳4对塑胶主体1进行包裹,起一定保护作用。
24.以上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塑胶主体、端子组和中钢片,所述中钢片位于所述端子组的外侧,所述塑胶主体、所述端子组和所述中钢片模顶成型,所述端子组包括八个导电端子,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电端扭转折弯成90度,其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形成双接触面;所述端子组中的剩下余四个所述导电端子中的位于右侧的三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底部,位于左侧的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顶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八个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端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电端相向折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中的第三根和第四根所述导电端子撕料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片包括两个卡钩,两个所述卡钩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内,其前端相互连接形成全包围结构包在所述端子组的外侧和前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钩在所述塑胶主体上呈对称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的前端设置定位孔,所述塑胶主体上设有孔柱,所述孔柱穿过所述定位孔。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片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端子组的末端的连接片上,两个所述卡钩的后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在所述塑胶主体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端子组和中钢片,所述中钢片位于所述端子组的外侧,所述塑胶主体、所述端子组和所述中钢片模顶成型,所述端子组包括八个导电端子,位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导电端扭转折弯成90度,其顶部和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形成双接触面;所述端子组中的剩下余四个所述导电端子中的位于右侧的三个所述导电端子的底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底部,位于左侧的一个所述导电端子的顶部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顶部;八个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端伸出所述塑胶主体的后侧。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更简单高效,且导电端子间不易产生短路等现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黎乃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杰雄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3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75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