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建筑保暖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火炕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2.火炕是北方人(东北人)的"暖床"。自战国、两汉、唐宋一直延续至明清,内涵十分丰富。火炕是农民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有取暖的作用,还有解乏、去湿、治疗腰酸腿疼的功效。火墙是利用炉灶的烟气通过立砖砌成的空心短墙采暖的设备,和火炕类似,是北方(以西北为主)传统民居被动式节能的一种方式,在冬季利用使用灶炉产生的热量来升高室内温度。
3.优势:土墙,冬暖夏凉,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被发扬和传承;就地取材,土墙的原料就是生土,神州大地到处都有,土坯墙拆除后又可以作为上好的肥料。
4.技术不足:北方地区的冬天极为寒冷,火盆和火炉取暖有着很高的安全隐患,每年因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亡的不在少数;传统的火炕和火墙取暖,代表了古人的智慧,但受制于其热效率不高,天然的柴料浪费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带火炕的建筑结构,通过本建筑结构的结构设置,提升了带热烟气的热利用率,避免了烟气热量的浪费。
6.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带火炕的建筑结构,所示建筑结构包括:灶体和房体,所述房体与灶体相接处的墙体上还设有第一排烟通道,所述第一排烟通经第一进烟口与灶体的排烟腔相连;所述房体内设有炕体,所述炕体内的导烟层设有蛇形导烟通道,且所述蛇形导烟通道一端经第二进烟口与灶体的排烟腔相连,所述蛇形导烟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烟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烟通道的末端设有排烟口与大气环境连通;所述第一进烟口与第二进烟口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灶体的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之间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挡烟阀板,通过挡烟阀板的位置设置完成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或第二进烟口的选择连通。
8.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排烟通道在房体的墙壁内呈蛇形结构设置。
9.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排烟通道与炕体内导烟层的蛇形导烟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隔断烟气的第二阀板。
10.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排烟通道所经过的墙壁为增厚保温墙结构。
11.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炕体内导烟层的下侧设有架空层。
12.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架空层与导烟层之间设有隔热板体结构。
13.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架空层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导烟层的高度。
1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炕体的表面由顶端至底端依次设有饰面层和蓄热层。
15.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蓄热层为土坯结构体,所述饰面层为木质板体结
构。
16.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排烟通道的底端设有排灰口。
17.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排烟通道竖直设置。
18.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导烟层内接导烟通道设置为蛇形结构,有利充分利用烟气热能,并且能够保证对整个炕体进行加热,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由一端进入另一端排除,导致某些位置不能被加热的情况发生。
20.将第二排烟通道设置为蛇形结构,同样可以提高对烟气的热量利用率。完成对相应墙体的加热。更进一步地,第二排烟通道所经过的墙壁为增厚保温墙结构。通过将该墙体设置为加厚的保温墙体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热量浪费。避免了第二排烟通道的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建筑结构中第二排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建筑结构中挡烟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01-地板,102-灶体,103-挡烟阀板,103a-挂环,103b-通孔,104-房体,105-第一排烟通道,106-第一进烟口,107-第二进烟口,108-导烟层,109-架空层,110-第二排烟通道,111-排烟口,113-排灰口,114-炕体,115-第二阀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本发明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如未特别写出具体涉及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来源关系等,则本发明涉及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来源关系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可以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可以得知的。
31.实施例1:
32.参考图1所示,图中示出了一种带火炕的建筑结构,所示建筑结构包括:灶体102和房体104。所述灶体102设置于房体104外侧,并与房体104的墙壁相贴。
33.优选地,房体104与灶体102相接处的墙体上设有第一排烟通道105,所述第一排烟通经第一进烟口106与灶体102的排烟腔相连。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烟通道105竖直设置。通过将第一排烟通道105竖直设置可以实现对烟气的尽快排除。
35.优选地,所述房体104内设有炕体114,所述炕体114内的导烟层108设有蛇形导烟通道,且所述蛇形导烟通道一端经第二进烟口107与灶体102的排烟腔相连,所述蛇形导烟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烟通道110连通,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的末端设有排烟口111与大气环境连通。
36.通过导烟层108内接导烟通道设置为蛇形结构,有利充分利用烟气热能,并且能够保证对整个炕体114进行加热,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由一端进入另一端排除,导致某些位置不能被加热的情况发生。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在房体104的墙壁内呈蛇形结构设置。将第二排烟通道110设置为蛇形结构,同样可以提高对烟气的热量利用率。完成对相应墙体的加热。并且,通过将第二排烟通道110设置蛇形结构,可以便于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对排烟通道进行清灰作业。例如,在第二排烟通道110的末端放入与管体直径匹配的钢球,钢球即可从末端向下滚动,带动灰尘滑向底端排灰口113。从而实现对烟道的清灰作业,以保证烟道向墙体的散热率。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与炕体114内导烟层108的蛇形导烟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隔断烟气的第二阀板115。在灶体102结束燃烧时,通过第二阀板115完成对炕体114内导烟层108的蛇形导烟通道的封闭,从而使得过热烟气能够被储存于炕体导烟层108内,实现对炕体114的持续加热或保温,提升烟气的利用效率。
3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所经过的墙壁为增厚保温墙结构。通过将该墙体设置为加厚的保温墙体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热量浪费。避免了第二排烟通道110的热量散失。
40.优选地,所述炕体114内导烟层108的下侧设有架空层109。所述架空层109与导烟层108之间设有隔热板体结构。且所述架空层109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导烟层108的高度。
41.通过在炕体114内设置架空层109,减小了炕体114内需要加热的空间,也避免了热量直接流向地板101造成热量损失。
42.优选地,所述炕体114的表面由顶端至底端依次设有饰面层和蓄热层。所述蓄热层
为土坯结构体,所述饰面层为木质板体结构。
43.优选地,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的底端设有排灰口113。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通过排灰口113清理第二排烟通道110落下的灰尘,以免其堵塞烟道,降低换热效率。
44.优选地,所述第一进烟口106与第二进烟口107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灶体102的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106和第二进烟口107之间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挡烟阀板103,通过挡烟阀板103的位置设置完成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106或第二进烟口107的选择连通。
45.例如,所述挡烟阀板103为一个板状结构,其板体上部设有通孔103b,其下部为实体。当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106导通时,通孔103b处于第一进烟口106与排烟腔之间,此时,挡烟阀板103板体的下部完成了排烟腔与第二进烟口的隔离。
46.当排烟腔与第二进烟口107导通时,此时,挡烟阀板103为升起状态,即是挡烟阀板103的下部完成了第一进烟口106与排烟腔的隔离。而第二进烟口107与排烟腔之间无挡烟阀板103。
47.进一步地,所述挡烟阀板103的顶部还设有挂环103a,用于在挡烟阀板103处于升起状态时,将该阀板挂在墙壁之上。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带火炕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示建筑结构包括:灶体(102)和房体(104),所述房体(104)与灶体(102)相接处的墙体上还设有第一排烟通道(105),所述第一排烟通道(105)经第一进烟口(106)与灶体(102)的排烟腔相连;所述房体(104)内设有炕体(114),所述炕体(114)内的导烟层(108)设有蛇形导烟通道,且所述蛇形导烟通道一端经第二进烟口(107)与灶体(102)的排烟腔相连,所述蛇形导烟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烟通道(110)连通,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的末端设有排烟口(111)与大气环境连通;所述第一进烟口(106)与第二进烟口(107)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灶体(102)的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106)和第二进烟口(107)之间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挡烟阀板(103),通过挡烟阀板(103)的位置设置完成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106)或第二进烟口(107)的选择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在房体(104)的墙壁内呈蛇形结构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与炕体(114)内导烟层(108)的蛇形导烟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隔断烟气的第二阀板(11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所经过的墙壁为增厚保温墙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炕体(114)内导烟层(108)的下侧设有架空层(109)。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层(109)与导烟层(108)之间设有隔热板体结构。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层(109)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导烟层(108)的高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炕体(114)的表面由顶端至底端依次设有饰面层和蓄热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为土坯结构体,所述饰面层为木质板体结构。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烟通道(110)的底端设有排灰口(113)。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火炕的建筑结构,包括:灶体和房体,房体与灶体相接处的墙体上设有第一排烟通道,第一排烟通经第一进烟口与灶体的排烟腔相连;房体内设有炕体,所述炕体内的导烟层设有蛇形导烟通道,且蛇形导烟通道一端经第二进烟口与灶体的排烟腔相连,蛇形导烟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排烟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烟通道的末端设有排烟口与大气环境连通;第一进烟口与第二进烟口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灶体的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和第二进烟口之间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挡烟阀板,通过挡烟阀板的位置设置完成排烟腔与第一进烟口或第二进烟口的选择连通。通过本建筑结构的结构设置,提升了带热烟气的热利用率,避免了烟气热量的浪费。费。费。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坤 代小强 李坤 何冬东 周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3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