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3-27  74



1.本发明涉及驱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电机组件。


背景技术:

2.轴承对于旋转电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零件,其性能和寿命能够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寿命,提高轴承组件的结构和安装质量是保证电机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方面。随着设备连续运行的需要,要求电动机能连续运转一个检修周期以上,而良好的轴承室结构是电机可靠运转的重要保证之一,然而现有技术中对轴承所在的轴承室的防护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可靠性不强,存在部分保护以及可适用条件下的保护;其二零件过多,对轴承室的防护添加了过多的零件设计进行保护,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还增加了人工成本;其三考虑到电机的返修问题,部分专利在设计轴承室防护的时候未考虑到电机的返工问题,直接与轴承室紧密贴合无防护罩的拆卸设计,以及有轴承室的拆卸设计但拆卸过程过于繁琐,不方便员工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承室防护罩的结构复杂且可靠性差的问题。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
5.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上设置有轴承室;
6.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上,且所述防护罩能够与所述电机本体配合以密封所述轴承室。
7.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上,且所述卡接环环绕于所述轴承室的周侧,所述防护罩罩设于所述卡接环上。
8.所述卡接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防护罩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卡接配合。
9.所述第一凸起的截面为环形,且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避让凹槽,且所述第二凸起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避让凹槽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
10.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防护罩上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槽卡接配合,且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避让凹槽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角度大于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凸起所对应的圆心角β的角度。
11.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导向面;和/或,所述第二凸起上设置有导向面。
12.所述避让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起一一对应。
13.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防护罩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14.所述电机本体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形成所述轴承室,所述防护罩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15.所述防护罩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轴向摩擦结构和/或周向摩擦结构。
16.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组件,利用防护罩直接与电机本体进行配合实现轴承室的密封,有效的降低成本并减少防护罩的复杂程度,在使用时利用防护罩的形变及利用避让凹槽、第二凸起、限位槽和限位柱方便对防护罩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员工操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剖视图;
18.图2是图1的a处局部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爆炸图;
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4的b处局部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例:1、电机本体;2、防护罩;3、卡接环;31、第一凸起;21、第二凸起;32、避让凹槽;33、限位槽;22、限位柱;4、密封结构;11、端盖;23、轴向摩擦结构;24、周向摩擦结构;101、第一标识o;102、第二标识i。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25.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1,所述电机本体1上设置有轴承室;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上,且所述防护罩2能够与所述电机本体1配合以密封所述轴承室。直接利用防护罩2罩设在电机本体1上来实现对轴承室的密封,有效的减少零件的使用,在使用时,利用防护罩2能够在工人的操作下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而实现拆装,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26.具体的,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卡接环3,所述卡接环3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上,且所述卡接环3环绕于所述轴承室的周侧,所述防护罩2罩设于所述卡接环3上。卡接环3在电机本体1上形成环状凸起,从而在电机本体1上形成一个环形的开口朝向远离电机本体1方向的凹槽,轴承室处于该凹槽的底面处,此时在对防护罩2进行安装时,使防护罩2产生形变并套设在卡接环3上,完成对凹槽开口的封闭,也即此时电机本体1、卡接环3和防护罩2共同完成对轴承室的密封。
27.其中,卡接环3的轴线、电机本体1内的转轴轴线和防护罩2的轴线共线。
28.所述卡接环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1,所述防护罩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1,所述第一凸起31与所述第二凸起21卡接配合。当防护罩2套设在卡接环3的外表面上时,防护罩2产生形变而使第二凸起21跨过第一凸起31,并进入到第一凸起31朝向电机本体1的一侧,当第二凸起21划过第一凸起31之后,防护罩2的形变恢复,第二凸起21与第一凸起31朝向电机本体1的侧面卡接,完成防护罩2的安装及防护罩2与卡接环3之间的密封配合。
29.为了方便防护罩2的拆卸,所述第一凸起31的截面为环形,且所述第一凸起31上设置有避让凹槽32,且所述第二凸起21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避让凹槽32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在拆卸防护罩2时,使第二凸起21与避让凹槽32进行对应,并使第二凸起21能够通过避让凹槽32滑出。同时第二凸起21的尺寸小于避让凹槽32的尺寸,便于对防护
罩2的拆卸。
30.所述第一凸起31上设置有限位槽33,所述防护罩2上还设置有限位柱22,所述限位柱22与所述限位槽33卡接配合,且所述限位槽33与所述避让凹槽32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角度大于所述限位柱22与所述第二凸起21所对应的圆心角β的角度。利用限位槽33和限位柱22能够在防护罩2罩设在卡接环3上后,避免防护罩2在卡接环3上进行转动而影响防护罩2的防护效果,同时当人为转动防护罩2时,限位柱22由限位槽33内滑出,将部分防护罩2挤压而产生形变,此时靠近限位柱22的第二凸起21会由于防护罩2的形变而脱离与第一凸起31的卡接,方便防护罩2的拆卸。
31.其中限位槽33的宽度也大于限位柱22的宽度,方便防护罩2的安装,安装防护罩2的过程中允许有一定的偏移角度。
32.具体的,为了方便工人对防护罩2的安装和拆卸,在防护罩2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凸起21相对应的第一标识o101和与限位柱22相对应的第二标识i102,同时,电机本体1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相对应的直线段标识12,在安装防护罩2时,工人手持防护罩2,并使第一标识o101和第二标识i102朝向自己,在将第二标识i102与第一凸起31上的限位槽33对应设置后,向电机本体1方向对防护罩2进行挤压,使第二凸起21能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滑入到第一凸起31的内部,并且此时第二凸起21也与避让凹槽32并不对应,第二凸起21能够很好的与第一凸起31进行卡接,从而完成对防护罩2的安装。而在拆卸防护罩2时,工人手持防护罩2,并转动防护罩2以使第一标识o101与直线段标识12相对应,此时第二凸起21与避让凹槽32相对应,从而使得第二凸起21能够无阻碍的由避让凹槽32内脱出,在转动防护罩2的同时,限位柱22从限位槽33内滑出并使防护罩2产生形变,进一步方便防护罩2从第一凸起31上脱出。
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槽33与所述避让凹槽32所对应的圆心角α是指限位槽33的中心线和避让凹槽32的中心线与卡接环3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同理,所述限位柱22与所述第二凸起21所对应的圆心角β是指限位柱22的中心线和第二凸起21的中心线与卡接环3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
34.优选的,β:α的范围为1:1.1至1:3。优选的,β:α为1:2。
35.所述第一凸起31上设置有导向面;和/或,所述第二凸起21上设置有导向面。利用导向面方便第二凸起21向第一凸起31内部滑动,减小防护罩2安装到卡接环3上的难度。
36.所述避让凹槽3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所述避让凹槽32与所述第二凸起21一一对应。
37.所述电机本体1与所述防护罩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4。
38.具体的,密封结构4为密封圈,电机本体1朝向防护罩2的表面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安装凹槽内,并且在防护罩2安装到电机本体1上后,防护罩2能够对密封圈产生挤压,从而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同时密封圈还能够将挤压力反馈至防护罩2上,使防护罩2与电机本体1之间存在一定的预紧力,保证防护罩2与电机本体1的固定可靠。
39.所述电机本体1包括端盖11,所述端盖11上形成所述轴承室,所述防护罩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11上。
40.所述防护罩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轴向摩擦结构23和/或周向摩擦结构24。
41.在安装时,
42.对齐:将密封圈放入电机本体1上的安装凹槽内,然后安装防护罩2,使防护罩2中心轴线对齐端盖11中心轴线,且背面的第二标识i102对齐端盖11上的限位槽33;进一步的因为端盖11设有限位槽33,且限位槽33周向有一定宽度,因此“对齐”这步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偏差,也能准确的安装。
43.压合:对防护罩2施加一个朝向端盖11的轴向力,使密封圈受到挤压紧紧贴合端盖11和防护罩2;为了使防护罩2压合顺畅快捷,在防护罩2的第二凸起21设有导向面,对防护罩2的压合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导入作用;为便于人手对防护罩2外圆施加轴向力,在外圆面上设有轴向摩擦结构23(如轴向圆弧段)。
44.锁紧:持续地对防护罩2施加一个向端盖11的轴向压合力,使防护罩2的第二凸起21能有效的超出端盖11第一凸起31,又由于防护罩2具有弹性,因此防护罩2的第二凸起21在超出端盖11第一凸起31后能够有效复位,在超出瞬间第二凸起21发出“嗒”的声音,而后可以撤去施加在防护罩2上的轴向力,防护罩2在密封圈的反弹力和第二凸起21的共同作用下锁紧;安装完成后端盖11限位槽33与防护罩2的限位柱22设计成在防护罩2安装完成状态下是同位置角度,端盖11的限位槽33与防护罩2的限位柱22能有效地限制防护罩2在电机运转或运输等振动下的非人力施加力作旋转运动,防止防护罩2松脱。
45.在拆卸防护罩2时:
46.扭转:当电机需要拆出维护时,用手指或专业设备夹紧防护罩2外圆面,施加一个旋转的力,方向为由防护罩2背面上第一标识o101向着端盖11上的直线段标识12;进一步的因为防护罩2限位柱22和端盖11第一凸起31限位槽33的作用,所以要使防护罩2的限位柱22转出限位槽33需要人为地施加一个较大的力,为增大手部或设备与防护罩2的摩擦力,防护罩2外圆面上设有几组周向摩擦结构24,使扭转防护罩2变得更加容易。
47.对齐:持续给防护罩2施加扭转力,直至防护罩2上的第一标识o101与端盖11上的直线段标识12对齐;进一步的因为防护罩2上的第二凸起21比端盖11上的避让凹槽32小,更便于防护罩2的取出,不用要求完全对齐。
48.拔出:当上一步骤对齐后,用手部或设备夹紧防护罩2外圆面给防护罩2施加一个轴向远离端盖11方向的拉拔力,直至防护罩2完全脱离端盖11;进一步的,为便于对防护罩2施加轴向力和拆出,在防护罩2外圆面上设有几组轴向摩擦结构23,增大手部或设备与防护罩2的摩擦力。
49.优选的,端盖11为铸铝成型并经一定程度的加工而成,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
50.密封圈为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
51.防护罩2可使用高密度聚丙烯制成,具有可靠的结构强度和一定的弹性强度。
52.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1),所述电机本体(1)上设置有轴承室;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上,且所述防护罩(2)能够与所述电机本体(1)配合以密封所述轴承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卡接环(3),所述卡接环(3)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1)上,且所述卡接环(3)环绕于所述轴承室的周侧,所述防护罩(2)罩设于所述卡接环(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环(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1),所述防护罩(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1),所述第一凸起(31)与所述第二凸起(21)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1)的截面为环形,且所述第一凸起(31)上设置有避让凹槽(32),且所述第二凸起(21)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避让凹槽(32)所对应的圆心角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1)上设置有限位槽(33),所述防护罩(2)上还设置有限位柱(22),所述限位柱(22)与所述限位槽(33)卡接配合,且所述限位槽(33)与所述避让凹槽(32)所对应的圆心角α的角度大于所述限位柱(22)与所述第二凸起(21)所对应的圆心角β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1)上设置有导向面;和/或,所述第二凸起(21)上设置有导向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3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所述避让凹槽(32)与所述第二凸起(21)一一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1)与所述防护罩(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1)包括端盖(11),所述端盖(11)上形成所述轴承室,所述防护罩(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11)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轴向摩擦结构(23)和/或周向摩擦结构(2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上设置有轴承室;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上,且所述防护罩能够与所述电机本体配合以密封所述轴承室。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组件,利用防护罩直接与电机本体进行配合实现轴承室的密封,有效的降低成本并减少防护罩的复杂程度,在使用时利用防护罩的形变及利用避让凹槽、第二凸起、限位槽和限位柱方便对防护罩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员工操作。员工操作。员工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福 王伟明 黄思卉 李庆 卓祖德 夏健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73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