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2.升降机,也即升降作业平台,是一种多功能升降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导轨式、曲臂式,剪叉式、链条式、装卸平台等。现有的升降机结构简单,承重能力不高,而且一般的升降机在恶劣的天气进行作业时的安全系数不高,经常发生坍塌侧倒等安全事故,使得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一般的升降机没有设置分担重量的机构,导致升降机被长时间使用后会使升降机失效,引发安全事故并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实用性降低。因此,需要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它包括矩形状的底板和间隔设置在底板两侧的辅助稳定装置,底板底部均布若干万向轮,四个拐角处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u型板,两个u型板外侧滑动连接有十字板;十字板上表面设置有护栏框,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十字板槽,内部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出入槽,出入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矩形板,两矩形板的外端部分别与辅助稳定装置连接固定;两个十字板槽内分别设置有与u型板和矩形板活动连接的伸长抬升机构,用于将十字板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在出入槽内伸出或缩回矩形板。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上的吊耳,吊耳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电机,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柱,推动电机下端与推柱固定连接,推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
7.进一步地,所述护栏框上设有十字网,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支撑柱,各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顶板。
8.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稳定装置包括与矩形板外侧端部固定连接的滑柱,滑柱内通过卡紧机构滑动连接有圆杆,圆杆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和短板,短板底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万向轮。
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圆盘的高度大于等于u型板的高度。
10.进一步地,所述圆杆与卡紧机构对应一侧均布有卡紧槽;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柱外侧的卡紧电机,卡紧电机上连接有贯穿滑柱并与滑柱滑动连接的顶锥,顶锥的外端部卡入连接卡紧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12.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两侧面以及矩形板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横向齿;每个所述伸长
抬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十字板一端外侧面的转动电机以及两个u型板两侧十字板槽内分别设置并分别与u型板外侧及内侧横向齿啮合连接的大齿轮、皮带齿轮和从动皮带齿轮,皮带齿轮和从动皮带齿轮同时通过交叉状的皮带相连接,转动电机上设有贯穿十字板并与皮带齿轮相连接的转动电机轴,从动皮带齿轮内部穿插固定有旋转轴,旋转轴两端分别与十字板槽内侧壁转动连接,大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转动连接有支撑吊耳,支撑吊耳上端与十字板固定连接,转动轴上设置有与矩形板上表面横向齿啮合连接的小齿轮。
13.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板内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两端与十字板固定连接。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通过伸长抬升机构中的转动电机带动皮带齿轮以及从动皮带齿轮旋转从而实现护栏框的升降功能,而且还可以在护栏框上升的同时伸长矩形板并通过辅助稳定装置来增加该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使得该装置在恶劣的天气中作业时的安全系数达到最高,保护了人员的安全,另外本发明还通过设置卡紧机构,可以分担伸长抬升机构的重量,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的主要机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17.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18.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19.图5为图4的c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图4的d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图3的e处局部放大图;
22.图8为图3的g处局部放大图;
23.图9为图1的f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1、底板;2、万向轮;3、吊耳;4、推动电机;5、推柱;6、支撑圆盘;7、u型板;8、十字板;9、矩形板;10、短板;11、圆杆;12、滑柱;13、卡紧电机;14、限位圆盘;15、出入槽;16、转动电机;17、限位板;18、护栏框;19、支撑柱;20、顶板;21、十字网;22、顶锥;23、滑槽;24、固定块;25、小齿轮;26、转动轴;27、大齿轮;28、十字板槽;29、皮带齿轮;30、转动电机轴;31、皮带;32、从动皮带齿轮;33、旋转轴;34、支撑吊耳;35、卡紧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
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6.实施例1:
27.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它包括矩形状的底板1和间隔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辅助稳定装置,底板1底部均布若干万向轮2,四个拐角处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u型板7,两个u型板7外侧滑动连接有十字板8;十字板8上表面设置有护栏框18,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十字板槽28,内部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出入槽15,出入槽15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矩形板9,两矩形板9的外端部分别与辅助稳定装置连接固定;两个十字板槽28内分别设置有与u型板7和矩形板9活动连接的伸长抬升机构,该伸长抬升机构用于将十字板8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在出入槽15内伸出或缩回矩形板9,即实现护栏框18的上升或下降,又可在护栏框18上升时,通过矩形板9的伸出并配合辅助稳定装置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实施例中,通过底板1底部的万向轮可以轻松移动该升降装置;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的吊耳3,吊耳3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电机4,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柱5,推动电机4下端与推柱5固定连接,推柱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6,在该升降装置移动在施工位置时,通过推动电机4的作用将推柱5升出,利用支撑圆盘6支撑在地面上,即可进行该升降装置护栏框18的升降作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栏框18上设有十字网21,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支撑柱19,各支撑柱19上端固定连接顶板20。
28.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稳定装置包括与矩形板9外侧端部固定连接的滑柱12,滑柱12内通过卡紧机构滑动连接有圆杆11,圆杆11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14和短板10,短板10底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万向轮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圆盘14的高度大于等于u型板7的高度。可以有效防止该装置的中心重量增大而导致设备的安全隐患以及使用寿命降低。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杆11与卡紧机构对应一侧均布有卡紧槽35;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柱12外侧的卡紧电机13,卡紧电机13上连接有贯穿滑柱12并与滑柱12滑动连接的顶锥22,顶锥22的外端部卡入连接卡紧槽35内。本实施例通过卡紧机构,可以分担伸长抬升机构的重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实用性。
30.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板7两侧面以及矩形板9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横向齿;每个所述伸长抬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十字板8一端外侧面的转动电机16以及两个u型板7两侧十字板槽28内分别设置并分别与u型板7外侧及内侧横向齿啮合连接的大齿轮27、皮带齿轮29和从动皮带齿轮32,皮带齿轮29和从动皮带齿轮32同时通过交叉状的皮带31相连接,转动电机16上设有贯穿十字板8并与皮带齿轮29相连接的转动电机轴30,从动皮带齿轮32内部穿插固定有旋转轴33,旋转轴33两端分别与十字板槽28内侧壁转动连接,大齿轮27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6,转动轴26上转动连接有支撑吊耳34,支撑吊耳34上端与十字板8固定连接,转动轴26上设置有与矩形板9上表面横向齿啮合连接的小齿轮25。本实施例中,交叉状的皮带31可以在转动电机16转动时,使得皮带齿轮29与从动皮带齿轮32的转向相反,进行使得皮带齿轮29与从动皮带齿轮32可以同步在两个u型板7的横向齿上转动,从而实现十字板8的抬升,同时,通过u型板7外侧的横向齿带动大齿轮27转动,大齿轮27通过转动轴26带动小齿轮25转动,小齿轮25进一步带动与其啮合的矩形板9向外伸出,即使得两个辅助稳定装置向外移动,以提升整个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该装置在恶劣的天气中作业时的安全系
数达到最高,保护了人员的安全。
31.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可以对上升的十字板8进行限位。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板9内开设有滑槽23,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固定块24,固定块24两端与十字板8固定连接。
3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动电机16、推动电机4与卡紧电机13的转停均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可以方便于人员的操作,增加实用性。
34.应用时,当工人需要通过该升降装置进行升高作业时,可以先把装置推到施工场地,然后使用遥控器开启各推动电机4运转带动推柱5向下移动,推柱5向下移动带动支撑圆盘6向下移动,支撑圆盘6向下移动可以把该装置支撑起来,防止溜车,然后工人在进入到护栏框18内,然后使用遥控器控制转动电机16运转带动转动电机轴30转动,转动电机轴30转动带动皮带齿轮29转动,皮带齿轮29转动带动皮带31转动,皮带31转带动从动轮32转动,从动轮32与皮带齿轮29同时转动带动十字板8向上移动,十字板8向上移动实现了护栏框18的上升,十字板8向上移动带动大齿轮27转动,大齿轮27转动带动转动轴26转动,转动轴26转动带动小齿轮25转动,小齿轮25转动带动矩形板9向外移动,矩形板9向外移动从而带动滑柱12在圆杆11上滑动,等到到达一定高度时可以开启卡紧电机13带动顶锥22插入圆杆12的卡紧槽35内,使得该装置被稳固之后在开始施工,有利于施工的安全性,自此完成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的功能。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状的底板(1)和间隔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辅助稳定装置,底板(1)底部均布若干万向轮(2),四个拐角处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u型板(7),两个u型板(7)外侧滑动连接有十字板(8);十字板(8)上表面设置有护栏框(18),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十字板槽(28),内部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出入槽(15),出入槽(15)内分别滑动设置有矩形板(9),两矩形板(9)的外端部分别与辅助稳定装置连接固定;两个十字板槽(28)内分别设置有与u型板(7)和矩形板(9)活动连接的伸长抬升机构,用于将十字板(8)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在出入槽(15)内伸出或缩回矩形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的吊耳(3),吊耳(3)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电机(4),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柱(5),推动电机(4)下端与推柱(5)固定连接,推柱(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框(18)上设有十字网(21),其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布的支撑柱(19),各支撑柱(19)上端固定连接顶板(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稳定装置包括与矩形板(9)外侧端部固定连接的滑柱(12),滑柱(12)内通过卡紧机构滑动连接有圆杆(11),圆杆(11)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盘(14)和短板(10),短板(10)底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万向轮(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盘(14)的高度大于等于u型板(7)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11)与卡紧机构对应一侧均布有卡紧槽(35);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柱(12)外侧的卡紧电机(13),卡紧电机(13)上连接有贯穿滑柱(12)并与滑柱(12)滑动连接的顶锥(22),顶锥(22)的外端部卡入连接卡紧槽(35)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7)两侧面以及矩形板(9)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横向齿;每个所述伸长抬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十字板(8)一端外侧面的转动电机(16)以及两个u型板(7)两侧十字板槽(28)内分别设置并分别与u型板(7)外侧及内侧横向齿啮合连接的大齿轮(27)、皮带齿轮(29)和从动皮带齿轮(32),皮带齿轮(29)和从动皮带齿轮(32)同时通过交叉状的皮带(31)相连接,转动电机(16)上设有贯穿十字板(8)并与皮带齿轮(29)相连接的转动电机轴(30),从动皮带齿轮(32)内部穿插固定有旋转轴(33),旋转轴(33)两端分别与十字板槽(28)内侧壁转动连接,大齿轮(27)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6),转动轴(26)上转动连接有支撑吊耳(34),支撑吊耳(34)上端与十字板(8)固定连接,转动轴(26)上设置有与矩形板(9)上表面横向齿啮合连接的小齿轮(2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板(9)内开设有滑槽(23),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固定块(24),固定块(24)两端与十字板(8)
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现场升降装置,它包括底板和间隔设在底板两侧的辅助稳定装置,底板底部均布若干万向轮,四个拐角处分别对称设有固定机构,上表面两侧对称设有U型板,两个U型板外侧滑动连接有十字板;十字板上表面设有护栏框,内部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十字板槽,内部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入槽,出入槽内分别滑动设有矩形板,两矩形板的外端部分别与辅助稳定装置连接固定;两个十字板槽内分别设有与U型板和矩形板活动连接的伸长抬升机构,用于将十字板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在出入槽内伸出或缩回矩形板。本发明通过固定机构、辅助稳定装置及伸长抬升机构等的设计,实现设备升降的同时,确保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魏启彬 吴孟 许媛媛 李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3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