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入侵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2.实时图像采集是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实时图像信息获取的手段,在现代多媒体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医学领域、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图像采集的速度、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整体效果,图像信息是人类获取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图像采集在数字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实时图像的采集和处理在现代多媒体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数码相机、可视电话、多媒体ip电话和电话会议等产品,实时图像采集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图像采集的速度、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整体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会在一些场合安装有专门的图像采集装置,例如:摄像头对可能存在不法份子入侵的情况进行图像获取。
3.然而,现有的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方式和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主要通过安装的摄像头对入侵行为进行图像采集,并为入侵行为提供图像证据的作用,缺乏对入侵行为进行高效预警的方式,导致对入侵行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2)存在一些不法份子在入侵时会破坏图像采集设备,现有的图像采集设备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手段。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解决了主要通过安装的摄像头对入侵行为进行图像采集,并为入侵行为提供图像证据的作用,缺乏对入侵行为进行高效预警的方式,导致对入侵行为的反应具有滞后性,这一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包括图像入侵采集设备,所述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机体、环绕式图像采集器、防护升降机构、预警器和信号传输器,所述图像采集机体采用悬吊安装的方式,所述环绕式图像采集器位于图像采集机体的底部且上端与防护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防护升降机构内置于图像采集机体的内部且由伸缩式外罩、感应机构和升降器组成,所述伸缩式外罩位于图像采集机体的外侧,所述感应机构内置于伸缩式外罩的内侧,所述升降器的下端与环绕式图像采集器相连接且上端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内,所述预警器活动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上且包括旋转驱动器和配合旋转驱动器使用的警报机构,所述信号传输器内嵌于图像采集机体的上端,所述图像入侵采集设备的运作还通过图像入侵采集系统进行控制。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图像采集机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悬吊板、容纳外罩和钢化玻璃容器,所述悬吊板的下端与容纳外罩相连接,所述钢化玻璃容器固定于容纳外罩的下端。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环绕式图像采集器包括主环和均匀安装于主环
上的摄像头、面部识别传感器,所述摄像头和面部识别传感器呈倾斜状设置且内嵌于主环内。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伸缩式外罩由若干组锥形筒组成,若干组所述锥形筒的规格从上到下递减,相邻两组所述锥形筒活动套嵌,位于底部的所述锥形筒固定于主环上,位于顶部的所述锥形筒固定于钢化玻璃容器的底部。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感应机构由若干组碰撞传感器组成,若干组所述碰撞传感器安装于伸缩式外罩的内侧且通过线路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与升降器相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器包括固定于容纳外罩内壁上的电动推杆和安装于电动推杆下端的连接杆。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旋转驱动器包括驱动电机和安装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警报机构相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警报机构包括外环和加工成型于外环内部的若干组卡齿,若干组所述卡齿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外环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报警器。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图像入侵采集系统包括图像获取模块、防破坏保护模块、升降调节模块和图像处理传递模块和后台信息接收处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分为图像采集单元和面部识别采集单元两个部分,所述后台信息接收处理模块包括主动报警和手机app。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公共场合的入侵行为图像采集设备,该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机体、环绕式图像采集器、防护升降机构、预警器和信号传输器,将图像入侵采集设备悬吊于场合的中心位置并通过环绕式图像采集器对图像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将图像进行获取并将图像信息传递至信号传输器以及预警器上,通过预警器达到现场环绕式预警的目的,通过信号传输器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上传并传递至后台人员,当图像入侵采集设备收到外接破坏时,通过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内的传感设备对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防护升降机构,通过防护升降机构对环绕式图形采集器进行自动化提升并收纳,达到对图像采集器进行收纳保护处理,避免遭到破坏。
16.2.本发明所设计的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可以实现对入侵行为进行高效预警的方式,并且对于破坏行为达到自我防护的手段。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图;
19.图3为本发明所述驱动器结构图;
20.图4为本发明所述图像入侵采集系统结构图。
21.图中:1、图像采集机体;2、环绕式图像采集器;3、防护升降机构;4、预警器;5、信号传输器;6、伸缩式外罩;7、感应机构;8、升降器;9、旋转驱动器;10、警报机构;11、悬吊板;12、容纳外罩;13、钢化玻璃容器;14、主环;15、摄像头;16、面部识别传感器;17、锥形筒;18、碰撞传感器;19、控制器;20、电动推杆;21、连接杆;22、驱动电机;23、驱动齿轮;24、外环;
25、卡齿;2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包括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机体1、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防护升降机构3、预警器4和信号传输器5,图像采集机体1采用悬吊安装的方式,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位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底部且上端与防护升降机构3相连接,防护升降机构3内置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内部且由伸缩式外罩6、感应机构7和升降器8组成,伸缩式外罩6位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外侧,感应机构7内置于伸缩式外罩6的内侧,升降器8的下端与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相连接且上端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1内,预警器4活动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1上且包括旋转驱动器9和配合旋转驱动器9使用的警报机构10,信号传输器5内嵌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上端,图像入侵采集设备的运作还通过图像入侵采集系统进行控制。
24.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图像采集机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悬吊板11、容纳外罩12和钢化玻璃容器13,悬吊板11的下端与容纳外罩12相连接,钢化玻璃容器13固定于容纳外罩12的下端。
25.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包括主环14和均匀安装于主环14上的摄像头15、面部识别传感器16,摄像头15和面部识别传感器16呈倾斜状设置且内嵌于主环14内通过摄像头15对图像进行采集并通过面部识别传感器16对入侵人员的面貌进行分析并同步进行信息传输。
26.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伸缩式外罩6由若干组锥形筒17组成,若干组锥形筒17的规格从上到下递减,相邻两组锥形筒17活动套嵌,位于底部的锥形筒17固定于主环14上,位于顶部的锥形筒17固定于钢化玻璃容器13的底部,方便对伸缩式外罩6进行收纳和展开处理。
27.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感应机构7由若干组碰撞传感器18组成,若干组碰撞传感器18安装于伸缩式外罩6的内侧且通过线路连接有控制器19,控制器19通过线路与升降器8相连接,通过碰撞传感器18对碰撞的情况进行感应。
28.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升降器8包括固定于容纳外罩12内壁上的电动推杆20和安装于电动推杆20下端的连接杆21,当感应机构7感应到外部收到破坏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9并通过控制器19控制电动推杆20向上提升并对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进行收纳处理。
29.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旋转驱动器9包括驱动电机22和安装于驱动电机22动力输出端的驱动齿轮23,驱动齿轮23与警报机构10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22带动驱动齿轮23转动,驱动齿轮23带动外环24同步转动。
30.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警报机构10包括外环24和加工成型于外环24内部的若干组卡齿25,若干组卡齿25与驱动齿轮23啮合,外环24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报警器26,通过驱
动齿轮23带动外环24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报警器26进行报警处理,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力。
31.具体地,图像入侵采集系统包括图像获取模块、防破坏保护模块、升降调节模块和图像处理传递模块和后台信息接收处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分为图像采集单元和面部识别采集单元两个部分,后台信息接收处理模块包括主动报警和手机app,通过图像获取模块将图像信息进行获取并通过面部识别采集单元对可能存在入侵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图像获取并将通过图像处理传递模块传递至后台信息接受处理模块,并达到主动报警并将信号传递至设备使用者的手机app上。
32.在使用时: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公共场合的入侵行为图像采集设备,该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机体1、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防护升降机构3、预警器4和信号传输器5,将图像入侵采集设备悬吊于场合的中心位置并通过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对图像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将图像进行获取并将图像信息传递至信号传输器5以及预警器4上,通过预警器4达到现场环绕式预警的目的,通过信号传输器5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上传并传递至后台人员,当图像入侵采集设备收到外接破坏时,通过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1内的传感设备对感应并将信号传递至防护升降机构3,通过防护升降机构3对环绕式图形采集器进行自动化提升并收纳,达到对图像采集器进行收纳保护处理,避免遭到破坏。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包括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机体(1)、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防护升降机构(3)、预警器(4)和信号传输器(5),所述图像采集机体(1)采用悬吊安装的方式,所述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位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底部且上端与防护升降机构(3)相连接,所述防护升降机构(3)内置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内部且由伸缩式外罩(6)、感应机构(7)和升降器(8)组成,所述伸缩式外罩(6)位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外侧,所述感应机构(7)内置于伸缩式外罩(6)的内侧,所述升降器(8)的下端与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相连接且上端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1)内,所述预警器(4)活动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1)上且包括旋转驱动器(9)和配合旋转驱动器(9)使用的警报机构(10),所述信号传输器(5)内嵌于图像采集机体(1)的上端,所述图像入侵采集设备的运作还通过图像入侵采集系统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机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悬吊板(11)、容纳外罩(12)和钢化玻璃容器(13),所述悬吊板(11)的下端与容纳外罩(12)相连接,所述钢化玻璃容器(13)固定于容纳外罩(12)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绕式图像采集器(2)包括主环(14)和均匀安装于主环(14)上的摄像头(15)、面部识别传感器(16),所述摄像头(15)和面部识别传感器(16)呈倾斜状设置且内嵌于主环(14)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式外罩(6)由若干组锥形筒(17)组成,若干组所述锥形筒(17)的规格从上到下递减,相邻两组所述锥形筒(17)活动套嵌,位于底部的所述锥形筒(17)固定于主环(14)上,位于顶部的所述锥形筒(17)固定于钢化玻璃容器(13)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机构(7)由若干组碰撞传感器(18)组成,若干组所述碰撞传感器(18)安装于伸缩式外罩(6)的内侧且通过线路连接有控制器(19),所述控制器(19)通过线路与升降器(8)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8)包括固定于容纳外罩(12)内壁上的电动推杆(20)和安装于电动推杆(20)下端的连接杆(2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器(9)包括驱动电机(22)和安装于驱动电机(22)动力输出端的驱动齿轮(23),所述驱动齿轮(23)与警报机构(10)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机构(10)包括外环(24)和加工成型于外环(24)内部的若干组卡齿(25),若干组所述卡齿(25)与驱动齿轮(23)啮合,所述外环(24)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报警器(2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入侵采集系统包括图像获取模块、防破坏保护模块、升降调节模块和图像处理传递模块和后台信息接收处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分为图像采集单元和面部识别采集单元两个部分,所述后台信息接收处理模块包括主动报警和手机app。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入侵检测设备,包括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机体、环绕式图像采集器、防护升降机构、预警器和信号传输器,图像采集机体采用悬吊安装的方式,环绕式图像采集器位于图像采集机体的底部且上端与防护升降机构相连接,防护升降机构内置于图像采集机体的内部且由伸缩式外罩、感应机构和升降器组成,伸缩式外罩位于图像采集机体的外侧,感应机构内置于伸缩式外罩的内侧,升降器的下端与环绕式图像采集器相连接且上端安装于图像采集机体内。本发明所设计的图像入侵采集设备可以实现对入侵行为进行高效预警的方式,并且对于破坏行为达到自我防护的手段。为达到自我防护的手段。为达到自我防护的手段。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锋 陈杰 吴南 王可 马倩 王慧慧 夏利玲 王国军 赵玉帅 刘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23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