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2-19  100



1.本发明属于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


背景技术:

2.引起肩颈僵硬、疼痛不适的原因有很多,但对于现代人,大部分都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工作习惯、不良姿势和体态等原因造成了肩颈的慢性劳损和退行性改变;很多人肩颈刚开始不舒服时,没有及时有效恢复,细微损伤日积月累造成了大问题。肩颈刚出现问题时,大多数人不会重视或者在这个阶段你无法得到科学、系统的康复建议,但是僵硬疼痛的症状却一直存在,如果没有及时的康复治疗,可能会造成病情加重。
3.目前对于肩颈康复,一般需要采用主动的锻炼加被动的仪器进行辅助治疗,主动的锻炼需要患者做适当的运动来提高神经肌肉的功能性,但是主动的锻炼方式需要有较强的意志力控制自身完成训练,而且需要长周期的进行重复锻炼,恢复周期长;对于被动的辅助治疗可能采用按摩或者理疗仪进行辅助康复,但反反复复无济于事并且产生依赖,会导致背越按越松,无法对肩颈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因此需要一种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的辅助治疗系统,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康复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通过设置的绑带对头部进行固定,之后通过头部的上、下或者左右运动的同时,带动移动板移动,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上的梯形块带动多个移动杆进行往复运动,对肩部和背部完成按压动作,有助于舒筋活血;并且通过设置超声机构和微波机构与按压相结合,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
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方连接有上盒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底台;所述上盒体的一侧开设有竖向槽和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和竖向槽相互垂直设置,且竖向槽和横向槽在交汇处相互连通,所述竖向槽和横向槽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功杆能够在竖向槽和横向槽内滑动,所述传动杆的外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设有绑带;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能够在壳体内进行上、下或左、右移动;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内均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外端连接有按压头,所述移动杆与通孔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在移动时带动移动杆做往复运动。
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为弧形结构,所述移动板靠近移动杆的一侧阵列设有多个梯形块;所述移动板与壳体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开始有多个圆孔,所述移动杆对应设
置在圆孔内,所述移动杆与圆孔构成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靠近移动板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远离移动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7.优选的,所述移动杆靠近移动板的一端为球面设置,通过球面设置与梯形块相互配合,通过移动移动板带动梯形块移动的同时,梯形块通过球面推动移动杆在水平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压迫第一弹簧,当梯形块与移动杆的球面脱离时,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弹力带动移动杆复位。优选的,所述梯形块在与移动杆在竖直平面进行相互匹配设置时,所述梯形块对移动杆呈包围型设置,在竖直平面内,所述梯形块沿移动杆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移动杆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四个梯形块,通过设置四个梯形块,当移动板在进行上、下或左、右运动时,梯形块均能够与移动杆发生碰撞,从而带动移动杆发生移动。
8.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远离梯形块的一侧靠近中心位置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为弧形结构,横杆靠近第一连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块匹配滑动连接,移动板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横向匹配滑动连接能够完成左、右运动。
9.优选的,所述横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壳体的内壁竖向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匹配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竖向匹配滑动连接,移动板能够完成上、下移动。
10.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靠近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超声机构和微波发射机构;所述超声机构和微波发射机构设置在通孔的间隙处。
11.优选的,所述超声机构包括封装盒体,所述封装盒体内部设有压电叠堆,压电叠堆由多个压电陶瓷片串联连接而成,压电叠堆通过导线连接有交流电源;所述压电叠堆的一端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封装盒体间隙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惯性块,所述滑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压电叠堆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封装盒体的内壁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微波发射机构包括微波发射器,微博发射器的端部连接有波导,波导的射出端与壳体壁垂直。
13.优选的,所述上盒体靠近固定块的一侧为弧形结构,防止在头部移动时,上盒体的边角处碰到患者的头部。所述按压头为硅胶材质。
14.优选的,本技术方案在进行辅助治疗时,患者坐在底台上,通过绑带将头部进行固定,固定之后,患者在进行主动训练时,若患者进行抬头训练时,传动杆在竖向槽内发生移动,通过传动杆转动连接连接杆形成杠杆运动,连接杆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发生相对滑动,带动移动板向下运动,移动板向下运动的同时,移动板上设置的梯形块与移动杆竖向发生碰撞,通过移动杆的球面设置,当与梯形块发生碰撞时,移动杆发生水平向左移动,移动杆向左移动时第一弹簧受到进行压缩,同时移动杆端部的按压头对颈部和肩部进行按压;当移动杆的球面继续向下离开梯形块时,移动杆受到第一弹簧的回弹力向右运动进行复位,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当移动板继续向下运动时,重复上述动作,能够完成第二次按压动作;当患者进行低头时,原理同上,移动板的梯形块带动移动杆完成按压动作。
15.另外,当患者颈部进行左右移动时,传动杆在横向槽内进行移动,当患者向左转动颈部时,传动杆带动连接杆和移动板向左移动,移动板向左移动时,此时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发生向左的位移,同时梯形块与移动杆端部的球面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碰撞,当梯形块与移动杆碰撞时,移动杆发横水平位移,第一弹簧受到压缩,按压头进行按压,当移动板继续移动时,移动杆与梯形块脱离,移动杆受到第一弹簧的弹力,移动杆复位,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当移动板继续向左运动时,重复上述动作,能够完成第二次按压动作;当患者向左转动颈部时,原理同上,移动板的梯形块带动移动杆完成按压动作。通过上述的设置,将颈部的主动锻炼与被动康复进行结合,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上的梯形块带动多个移动杆进行往复运动,完成对肩颈的被动康复,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肌肉调节。为了进一步提升康复训练的本体感知恢复度,便于更好的把控恢复效果,在上盒体弧度面上刻有角度,患者每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感知自己的恢复度,恢复度以15
°
为一级,转动角度每增加15
°
等级增加一级,分别为15
°
一级、30
°
二级、45
°
三级、60
°
四级、75
°
五级、90
°
六级,六级颈部转动角度为完全康复状态,患者每天能够根据自己的转动角度,感知自己的康复状态,为了更好的让患者感知自己的恢复状态,所述转动角度θ满足,θ=180
°
(n
·
d)/π;上式中d为相邻两个梯形块的水平距离,n为颈部转动过程中经过梯形块的个数,n为整数。
16.另外,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超声机构,当压电叠堆两端连接交流电时,压电叠堆根据逆压电效应会产生形变,同时通过设置的惯性块会产生振动,惯性块在产生振动的同时会产生相应频率的超声波,当超声波强度小于25mw/cm2、频率小于8mhz时会穿透人体组织,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当压电叠堆进行通电时,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对压电叠堆进行缓冲,降低压电叠堆的振动荷载,提高超声机构的使用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声机构的康复效果和使用的稳定性,减少振动荷载对压电叠堆的损伤,所述压电叠堆的振动力f满足,f=φ
·
a((δ-nv)/l)
·
t;上式中,f单位为牛顿,a为压电叠堆的横截面积,cm2;δ为压电叠堆的形变,单位cm;l为压电叠堆的长度,单位cm;n为压电叠堆的层数;v为施加的电压,单位,伏特;t为应力张量;φ为关系系数,取值范围为0.68-1.22;在通过第二弹簧进行缓冲时,共同作用下,压电叠堆的振动力f还满足,f= f1-kδ;k为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f1为施加电压v时压电叠堆产生的作用力。
17.另外,所述微波发射机构的波导为弯曲结构,波导的输出端与壳体垂直,通过微波发射装置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当微波满足35ghz、70mw的毫米波时,病变组织吸收微波的能量产生热量,升温快,温度分布均匀,形成局部升温,由于体内水分不易蒸发,因此肿胀的血块被稀释,有助于疏通血管,供血变的流畅,为了进一步提供疏通血管的效果,减少微波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所述波导的外径b满足,b=h+2d;h为波导的内腔宽,d为波导管的壁厚,单位mm;为了减少微波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增加波导的刚性需求,波导管弯曲后的外侧壁d1满足:d1=2ρd/(2ρ+h+d);波导管弯曲后的内侧壁d2满足:d2=2ρd/(2ρ-h-d);ρ为波导管的弯曲半径,单位mm。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通过设置的绑带对头部进行固定,之后通过头部的上、下或者左右运动的同时,带动移动板移动,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上的梯形块带动多个移动杆进行往复运动,
对肩部和背部完成按压动作,有助于舒筋活血;并且通过设置超声机构和微波机构与按压相结合,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
19.(2)本发明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通过将颈部的主动锻炼与被动康复进行结合,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上的梯形块带动多个移动杆进行往复运动,完成对肩颈的被动康复,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肌肉调节。
20.(3)本发明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在上盒体弧度面上刻有角度,患者每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感知自己的恢复度,提升康复训练的本体感知恢复度,便于更好的把控恢复效果;通过限定转动角度,患者每天能够根据自己的转动角度,感知自己的康复状态,为了更好的让患者感知自己的恢复状态。
21.(4)本发明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通过设置的超声机构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当压电叠堆进行通电时,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对压电叠堆进行缓冲,降低压电叠堆的振动荷载,提高超声机构的使用稳定性;通过限定压电叠堆振动力与压电叠堆的横截面积,压电叠堆的形变,压电叠堆的长度,压电叠堆的层数、施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超声机构的康复效果和使用的稳定性,减少振动荷载对压电叠堆的损伤。
22.(5)本发明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通过限定波导的外径b、波导的内腔宽、波导管的壁厚;波导管弯曲后的外侧壁,波导管弯曲后的内侧壁,波导管的弯曲半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供疏通血管的效果,减少微波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为了减少微波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增加波导的刚性需求。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梯形块与移动杆布局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的移动杆示意图。
29.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平面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发明的超声机构示意图。
32.图9是本发明的微波发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
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2,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方连接有上盒体2,所述壳体1的下方连接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底台4;所述上盒体2的一侧开设有竖向槽5和横向槽6,所述横向槽6和竖向槽5相互垂直设置,且竖向槽5和横向槽6在交汇处相互连通,所述竖向槽5和横向槽6贯穿设有传动杆8,所述传功杆能够在竖向槽5和横向槽6内滑动,所述传动杆8的外端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另一侧设有绑带10;所述传动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能够在壳体1内进行上、下或左、右移动;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通孔7,多个所述通孔7内均设有移动杆15,所述移动杆15的外端连接有按压头16,所述移动杆15与通孔7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2在移动时带动移动杆15做往复运动。
36.实施例二:请参考图3-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板12为弧形结构,所述移动板12靠近移动杆15的一侧阵列设有多个梯形块13;所述移动板12与壳体1之间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开始有多个圆孔,所述移动杆15对应设置在圆孔内,所述移动杆15与圆孔构成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15靠近移动板12的一端设有挡块18,所述挡块18远离移动板1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套设在移动杆15上,所述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4连接。
37.所述移动杆15靠近移动板12的一端为球面设置,通过球面设置与梯形块13相互配合,通过移动移动板12带动梯形块13移动的同时,梯形块13通过球面推动移动杆15在水平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压迫第一弹簧17,当梯形块13与移动杆15的球面脱离时,通过第一弹簧17的回弹力带动移动杆15复位。所述梯形块13在与移动杆15在竖直平面进行相互匹配设置时,所述梯形块13对移动杆15呈包围型设置,在竖直平面内,所述梯形块13沿移动杆15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移动杆15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四个梯形块13,通过设置四个梯形块13,当移动板12在进行上、下或左、右运动时,梯形块13均能够与移动杆15发生碰撞,从而带动移动杆15发生移动。
38.所述移动板12远离梯形块13的一侧靠近中心位置连接有第一连杆19,所述第一连杆19连接有第一滑块20,所述第一滑块20滑动连接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为弧形结构,横杆21靠近第一连杆1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2与所述第一滑块20匹配滑动连接,移动板12通过第一滑块20与第一滑槽22横向匹配滑动连接能够完成左、右运动。
39.所述横杆21远离第一连杆1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24;所述壳体1的内壁竖向连接有竖杆25,所述竖杆25开设有第二滑槽26,
所述第二滑槽26与第二滑块24匹配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块24与第二滑槽26竖向匹配滑动连接,移动板12能够完成上、下移动。
40.所述壳体1内部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设有超声机构27和微波发射机构28;所述超声机构27和微波发射机构28设置在通孔7的间隙处。
41.所述超声机构27包括封装盒体271,所述封装盒体271内部设有压电叠堆272,压电叠堆272由多个压电陶瓷片串联连接而成,压电叠堆272通过导线连接有交流电源;所述压电叠堆272的一端连接有滑杆273,所述滑杆273与封装盒体271间隙滑动连接,所述滑杆273的另一端连接有惯性块274,所述滑杆27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275,所述第二弹簧275的一端与压电叠堆272连接,第二弹簧275的另一端与封装盒体271的内壁连接。
42.所述微波发射机构28包括微波发射器281,微博发射器的端部连接有波导282,波导282的射出端与壳体1壁垂直。
43.所述上盒体2靠近固定块9的一侧为弧形结构,防止在头部移动时,上盒体2的边角处碰到患者的头部。所述按压头16为硅胶材质。
4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方案在进行辅助治疗时,患者坐在底台4上,通过绑带10将头部进行固定,固定之后,患者在进行主动训练时,若患者进行抬头训练时,传动杆8在竖向槽5内发生移动,通过传动杆8转动连接连接杆11形成杠杆运动,连接杆11向下移动,同时第二滑块24与第二滑槽26发生相对滑动,带动移动板12向下运动,移动板12向下运动的同时,移动板12上设置的梯形块13与移动杆15竖向发生碰撞,通过移动杆15的球面设置,当与梯形块13发生碰撞时,移动杆15发生水平向左移动,移动杆15向左移动时第一弹簧17受到进行压缩,同时移动杆15端部的按压头16对颈部和肩部进行按压;当移动杆15的球面继续向下离开梯形块13时,移动杆15受到第一弹簧17的回弹力向右运动进行复位,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当移动板12继续向下运动时,重复上述动作,能够完成第二次按压动作;当患者进行低头时,原理同上,移动板12的梯形块13带动移动杆15完成按压动作。
45.当患者颈部进行左右移动时,传动杆8在横向槽6内进行移动,当患者向左转动颈部时,传动杆8带动连接杆11和移动板12向左移动,移动板12向左移动时,此时第一滑块20在第一滑槽22内发生向左的位移,同时梯形块13与移动杆15端部的球面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碰撞,当梯形块13与移动杆15碰撞时,移动杆15发横水平位移,第一弹簧17受到压缩,按压头16进行按压,当移动板12继续移动时,移动杆15与梯形块13脱离,移动杆15受到第一弹簧17的弹力,移动杆15复位,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当移动板12继续向左运动时,重复上述动作,能够完成第二次按压动作;当患者向左转动颈部时,原理同上,移动板12的梯形块13带动移动杆15完成按压动作。通过上述的设置,将颈部的主动锻炼与被动康复进行结合,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12上的梯形块13带动多个移动杆15进行往复运动,完成对肩颈的被动康复,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肌肉调节。为了进一步提升康复训练的本体感知恢复度,便于更好的把控恢复效果,在上盒体2弧度面上刻有角度,患者每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感知自己的恢复度,恢复度以15
°
为一级,转动角度每增加15
°
等级增加一级,分别为15
°
一级、30
°
二级、45
°
三级、60
°
四级、75
°
五级、90
°
六级,六级颈部转动角度为完全康复状态,患者每天能够根据自己的转动角度,感知自己的康复状态,为了更好的让患者感知自己的恢复状态,所述转动角度θ满足,
θ=180
°
(n
·
d)/π;上式中d为相邻两个梯形块13的水平距离,n为颈部转动过程中经过梯形块13的个数,n为整数。
46.实施例四参考图8-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的超声机构27,当压电叠堆272两端连接交流电时,压电叠堆272根据逆压电效应会产生形变,同时通过设置的惯性块274会产生振动,惯性块274在产生振动的同时会产生相应频率的超声波,当超声波强度小于25mw/cm2、频率小于8mhz时会穿透人体组织,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当压电叠堆272进行通电时,通过设置第二弹簧275对压电叠堆272进行缓冲,降低压电叠堆272的振动荷载,提高超声机构27的使用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超声机构27的康复效果和使用的稳定性,减少振动荷载对压电叠堆272的损伤,所述压电叠堆272的振动力f满足,f=φ
·
a((δ-nv)/l)
·
t;上式中,f单位为牛顿,a为压电叠堆272的横截面积,cm2;δ为压电叠堆272的形变,单位cm;l为压电叠堆272的长度,单位cm;n为压电叠堆272的层数;v为施加的电压,单位,伏特;t为应力张量;φ为关系系数,取值范围为0.68-1.22;在通过第二弹簧275进行缓冲时,共同作用下,压电叠堆272的振动力f还满足,f= f1-kδ;k为第二弹簧275的弹性系数,f1为施加电压v时压电叠堆272产生的作用力。
47.所述微波发射机构28的波导282为弯曲结构,波导282的输出端与壳体1垂直,通过微波发射装置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当微波满足35ghz、70mw的毫米波时,病变组织吸收微波的能量产生热量,升温快,温度分布均匀,形成局部升温,由于体内水分不易蒸发,因此肿胀的血块被稀释,有助于疏通血管,供血变的流畅,为了进一步提供疏通血管的效果,减少微波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所述波导282的外径b满足,b=h+2d;h为波导282的内腔宽,d为波导282管的壁厚,单位mm;为了减少微波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增加波导282的刚性需求,波导282管弯曲后的外侧壁d1满足:d1=2ρd/(2ρ+h+d);波导282管弯曲后的内侧壁d2满足:d2=2ρd/(2ρ-h-d);ρ为波导282管的弯曲半径,单位mm。
4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装置是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通过设置的绑带对头部进行固定,之后通过头部的上、下或者左右运动的同时,带动移动板移动,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上的梯形块带动多个移动杆进行往复运动,对肩部和背部完成按压动作,有助于舒筋活血;并且通过设置超声机构和微波机构与按压相结合,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通过将颈部的主动锻炼与被动康复进行结合,一方面完成对颈部的主动锻炼,并且在主动锻炼的同时,移动板上的梯形块带动多个移动杆进行往复运动,完成对肩颈的被动康复,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神经肌肉调节。在上盒体弧度面上刻有角度,患者每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感知自己的恢复度,提升康复训练的本体感知恢复度,便于更好的把控恢复效果;通过限定转动角度,患者每天能够根据自己的转动角度,感知自己的康复状态,为了更好的让患者感知自己的恢复状态。通过设置的超声机构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当压电叠堆进行通电时,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对压电叠堆进行缓冲,降低压电叠堆的振动荷载,提高超声机构的使用稳定性;通过限定压电叠堆振动力与压电叠堆的横截面积,压电叠堆的形变,压电叠堆的长度,压电叠堆的层数、施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进
一步提高超声机构的康复效果和使用的稳定性,减少振动荷载对压电叠堆的损伤。通过限定波导的外径b、波导的内腔宽、波导管的壁厚;波导管弯曲后的外侧壁,波导管弯曲后的内侧壁,波导管的弯曲半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供疏通血管的效果,减少微波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为了减少微波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增加波导的刚性需求。
49.本发明中未详细阐述的其它技术方案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方连接有上盒体(2),所述壳体(1)的下方连接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连接有底台(4);所述上盒体(2)的一侧开设有竖向槽(5)和横向槽(6),所述横向槽(6)和竖向槽(5)相互垂直设置,且竖向槽(5)和横向槽(6)在交汇处相互连通,所述竖向槽(5)和横向槽(6)贯穿设有传动杆(8),所述传功杆能够在竖向槽(5)和横向槽(6)内滑动,所述传动杆(8)的外端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另一侧设有绑带(10);所述传动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能够在壳体(1)内进行上、下或左、右移动;所述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通孔(7),多个所述通孔(7)内均设有移动杆(15),所述移动杆(15)的外端连接有按压头(16),所述移动杆(15)与通孔(7)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12)在移动时带动移动杆(15)做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2)为弧形结构,所述移动板(12)靠近移动杆(15)的一侧阵列设有多个梯形块(13);所述移动板(12)与壳体(1)之间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开始有多个圆孔,所述移动杆(15)对应设置在圆孔内,所述移动杆(15)与圆孔构成间隙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15)靠近移动板(12)的一端设有挡块(18),所述挡块(18)远离移动板(1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套设在移动杆(15)上,所述第一弹簧(17)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15)靠近移动板(12)的一端为球面设置,通过球面设置与梯形块(13)相互配合,通过移动移动板(12)带动梯形块(13)移动的同时,梯形块(13)通过球面推动移动杆(15)在水平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压迫第一弹簧(17),当梯形块(13)与移动杆(15)的球面脱离时,通过第一弹簧(17)的回弹力带动移动杆(15)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13)在与移动杆(15)在竖直平面进行相互匹配设置时,所述梯形块(13)对移动杆(15)呈包围型设置,在竖直平面内,所述梯形块(13)沿移动杆(15)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移动杆(15)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四个梯形块(13),通过设置四个梯形块(13),当移动板(12)在进行上、下或左、右运动时,梯形块(13)均能够与移动杆(15)发生碰撞,从而带动移动杆(15)发生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2)远离梯形块(13)的一侧靠近中心位置连接有第一连杆(19),所述第一连杆(19)连接有第一滑块(20),所述第一滑块(20)滑动连接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为弧形结构,横杆(21)靠近第一连杆(1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2)与所述第一滑块(20)匹配滑动连接,移动板(12)通过第一滑块(20)与第一滑槽(22)横向匹配滑动连接能够完成左、右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1)远离第一连杆(1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滑块(24);所述壳体(1)的内壁竖向连接有竖杆(25),所述竖杆(25)开设有第二滑槽(26),所述第二滑槽(26)与第二滑块(24)匹配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块(24)与第二滑槽(26)竖向匹配滑动连接,移动板(12)能够完成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靠近固定板(14)的一侧设有超声机构(27)和微波发射机构(28);所述超声机构(27)和微波发射机构(28)设置在通孔(7)的间隙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机构(27)包括封装盒体(271),所述封装盒体(271)内部设有压电叠堆(272),压电叠堆(272)由多个压电陶瓷片串联连接而成,压电叠堆(272)通过导线连接有交流电源;所述压电叠堆(272)的一端连接有滑杆(273),所述滑杆(273)与封装盒体(271)间隙滑动连接,所述滑杆(273)的另一端连接有惯性块(274),所述滑杆(27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弹簧(275),所述第二弹簧(275)的一端与压电叠堆(272)连接,第二弹簧(275)的另一端与封装盒体(271)的内壁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发射机构(28)包括微波发射器(281),微博发射器的端部连接有波导(282),波导(282)的射出端与壳体(1)壁垂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人体肩颈生理功能的康复诊疗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方连接有上盒体,所述壳体的下方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底台;所述上盒体的一侧开设有竖向槽和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和竖向槽相互垂直设置,且竖向槽和横向槽在交汇处相互连通,所述竖向槽和横向槽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功杆能够在竖向槽和横向槽内滑动,所述传动杆的外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设有绑带;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能够在壳体内进行上、下或左、右移动;促进颈肩部组织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肌肉组织再生能力,肌张力下降,缓解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疼痛。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辉 张浩良 张科丽 魏满霞 于海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68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