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连接件设备及耦合可拆卸式管线连接件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3-11-20  100


医疗管连接件设备及耦合可拆卸式管线连接件的方法
1.本发明是2019年01月17日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980019949.7、发明名称为《医疗管连接件设备及耦合可拆卸式管线连接件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公开大体上涉及静脉医疗管的连接件。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自动密封分离式静脉管线连接件。


背景技术:

3.在医疗环境中,通常使用医疗管来向患者输送流体或输送来自患者的流体。静脉内科技和技术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得与静脉内应用相关联的多种装置是精密的且常常被患者遗忘。因此,患者尝试进行受医疗管和医疗管两端连接的装置限制的移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常常使患者感到不适、疼痛且甚至在患者静脉的接入点受到损伤的情况下会为患者带来危险。这可造成严重的擦伤、撕裂,甚至出血。如果接入点为主干静脉、动脉或器官,那么这对于患者尤其危险。
4.在接入点因意外移动而受到损伤时,这可能因患者可能出血以及所收集的或引入到患者体内的流体将从存储容器中倒出而导致不卫生和危险的环境。患者可能会恐慌并且试图重新建立连接,而重新建立的连接可能由于存在管线受污染的风险而为危险的,这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险,且患者并没有接受过完成这类任务的训练。在脱离发生时,管线、插入点以及流体可能已经被污染,且如果患者能够重新建立管线,那么患者可能将病原体和其它污染直接带入到身体内。这可能导致严重且致命的感染以及其它严重的并发症。
5.因而需要改进用于防止意外移除静脉内插入部位和分离式医疗管连接件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提供此发明内容而以简化形式引入下文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选择。此发明内容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7.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放置在两个医疗管设备之间的分离式连接件装置。通常在目前医疗实践中,存在插入在患者体内的装置或管,所述装置或管在从患者身体离开后呈现为用于连接管的外部段的设备。用于输注的流体的辅助容器或用于排出流体的容器,有时沿着容器与患者之间的管具有泵送机构。这些相应医疗管区段之间的连接点最具重要性,这是因为所述连接点为病原体提供入口点且通常极接近于患者,且因此在插入部位附近。
8.本公开允许医疗管的两个连接件之间的密封流体连接,但允许在粘着剂或固定装置失效之前,管部分在施加特定张力阈值或阈值范围时彼此脱离,最终防止过早移除装置的不良事件。仍然附接到管的相应侧的装置的两端充当外部病原体的保护屏障,且还阻隔
流体流以充当用于流体从患者体内漏出或最终从容器漏出的阻隔件。装置可仅与特定工具附接,所述特定工具能够接入用于在装置内附接的机构。
9.在查看以下图式和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明白本公开的众多其它目的、优点以及特征。
附图说明
10.图1为处于使用中的示范性设备的实施例的视图。
11.图2为使用中在分离后的示范性设备的实施例的视图。
12.图3为示范性设备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13.图4为示范性设备的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14.图5为具有安置在泵侧部件中的第一阀的示范性泵侧部件的正视图。
15.图6为具有安置在患者侧部件中的第二阀的示范性患者侧部件的正视图。
16.图7为安置在泵侧部件中的第一阀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17.图8为安置在患者侧部件中的第二阀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18.图9为断开耦合时的泵侧部件和患者侧部件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19.图10为断开耦合时的泵侧部件和患者侧部件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透视图。
20.图11为设备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21.图12为防重新连接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22.图13为键槽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透视图。
23.图14为与防重新连接装置耦合的键槽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透视图。
24.图15为泵侧部件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25.图16为搭扣配合连接件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截面透视图。
26.图17a到图17f为在施加轴向力到设备时的搭扣配合连接件和防重新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截面侧视图。
27.图18a到图18e为在施加轴向力到设备时的搭扣配合连接件和防重新连接装置的实施例的近距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尽管下文详细论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制作和使用,但应了解,本发明提供许多体现在广泛多种特定情形中的适用发明概念。本文中所论述的特定实施例仅说明用于制作和使用本发明的特定方式,而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定设备和方法的众多等效物。这类等效物被视为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由权利要求书涵盖。
29.在图式中,为清楚起见,每一图式中并非包含所有附图标号。另外,例如“上部”、“下部”、“侧面”、“顶部”、“底部”等位置术语是指处于图式中绘示的定向或另外描述的设备。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设备在使用时可采用不同定向。
30.进一步参考图式,图1示出定位在医疗管线上的患者安全断连式或分离式医疗管连接件设备(设备)10的示范性应用。设备10可用于任何适当医疗气体、流体或固体递送、抽取或监测管线中,例如静脉(intravenous,iv)管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包含泵侧部件
12和患者侧部件14。设备10配置成在沿着设备10在相对的轴向方向上施加阈值量的拉力的情况下解耦以使得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分离。如图1中所见,例如导管或其它静脉内针装置的递送部位100位于患者102上。第一管线104在设备10与移动经过所述管线的流体材料、气体材料或固体材料的源或槽之间延伸。第一管线104具有耦合到设备10的自由端部。第二管线106在设备10与递送部位100之间延伸。第二管线106在自由端部处耦合到设备10。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耦合时,设备10内的一或多个阀打开以允许流体、气体和/或固体行进通过第一管线104与第二管线106之间的设备10。在患者102以对第一管线104和第二管线106施加阈值拉力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设备10可分离,使得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脱离,如图2中所绘示。设备10中的一或多个阀可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脱离后立即封闭,使得防止流体、气体或固体的流离开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中的每一个。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设计成使得用以使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脱离所需的拉力的程度足够低以在无意地从患者102取下递送部位100之前使设备10脱离。
32.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包含泵侧部件12和定位成与泵侧部件12轴向相对的患者侧部件14。在一些实施例中,泵侧部件12包含第一接头13。第一接头13可包含配置成接合医疗管的对应自由端部的任何合适管或软管接头。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3可包含软管倒钩接头、凹状鲁尔接头、凸状鲁尔接头、带外螺纹接头、带内螺纹接头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接头。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患者侧部件14包含第二接头15。第二接头15可以是配置成接合医疗管的对应自由端部的任何合适管或软管接头。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头15可包含软管倒钩接头、凹状鲁尔接头、凸状鲁尔接头、带外螺纹接头、带内螺纹接头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接头。
33.虽然多种形式、实施例以及实施方案是可能的,但在本技术案中,将详细地论述如图3中所绘示的这一特定实施例同时将描述其它实施例,包含将子部分组合到单一部分中以及设备的特定实施方案的差异。设备10可插入到现有医疗管线上。一个端部可尤其适合于直接耦合到医疗管线。其它实施例可提供用于例如鲁尔锁和其它类似转接件的医疗管线的替代连接。设备10的一个端部可预安装在医疗管线的一部分上。这允许第二医疗管线(通常为具有进入到患者102体内的递送部位100的医疗管线的患者端)经由转接件、鲁尔锁直接耦合到设备10的患者侧部件14,或迅速断开耦合。然而,设备10可配置成耦合到多个现有管线,这是因为通常这些管线目前配置成在医疗管线的端部上具有鲁尔锁。
34.图4展现设备10的示范性实施例,其中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耦合到一起使得流体、气体或固体可穿过设备10以在递送部位100处递送给患者102。举例来说,医疗人员可通过医疗管线向患者102给予盐水溶液。第一管线104可耦合到泵侧部件12的第一接头13。随后,盐水溶液将在流动进口16处进入设备1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耦合到一起时,围绕轴线24安置的通道26延伸穿过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盐水溶液经由通道26穿过泵侧部件12流动到患者侧部件14。第二管线106可耦合到患者侧部件14的第二接头15。随后,盐水溶液将经由流动出口18从患者侧部件14和设备10流出进入到第二管线106中,所述第二管线106随后经由递送部位100将盐水溶液递送给患者102。
35.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包含至少一个阀,所述至少一个阀用以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解耦时防止流体、气体或固体流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20安置在泵侧部
件12内。第一阀20可包括主动阀。主动阀20配置成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耦合时允许流体穿过主动阀20。因此,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耦合时,启用主动阀20且流体可穿过泵侧部件12,且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解耦时,并不启用主动阀20且流体可能不穿过泵侧部件12。这防止在断连的情况下发生流体流失,无论是偶然的还是有目的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理解这类实施例中可实施各种主动阀,包含qosinatm止回阀。
36.第二阀可安置在患者侧部件14内。第二阀22可包括被动阀。被动阀22可配置成允许流动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被动阀22也可被描述为单向阀。在将流体从泵侧部件12通过设备10推动到患者侧部件14时,流体能够自由地流经被动阀22。然而,如果在某种程度上迫使流体在与先前所描述的方向相对的方向上通过设备10,那么流体不能够在相对的方向上穿过被动阀22。这防止在断连的情况下发生流体流失,无论是偶然的还是有目的的。这还防止流体从患者102回流到泵侧部件12和第一管线104。流体从患者102的回流可偶尔发生,包含iv递送袋已排空且(由于由压力梯度或扩散而施加的力)一小部分血液和其它流体被从患者102身上带走的情况。从患者行进到第一管线104和第二管线106中的流体污染管线104、管线106,使得所述管线需要被替换。利用安置在患者侧部件14中的被动阀22或单向阀,流体不能够在反向方向上移动且污染泵侧部件12和第一管线10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理解这类实施例中可实施各种单向阀或被动阀,包含鸭嘴阀。
37.图5展现第一阀20安置在设备10的泵侧部件12中的示范性实施例。图6展现第二阀22安置在设备10的患者侧部件14中的示范性实施例。
38.图7提供安置在设备10的泵侧部件12的第一阀室21中的示范性第一阀20的图像。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阀20为主动阀。第一阀20包括活塞28、支撑基部29以及隔膜30。在并不启用第一阀20时,隔膜30与泵侧部件12的内壁31一起形成密封部分,使得流体不能够穿过泵侧部件12。可手动地使活塞28朝着隔膜30偏置,使得隔膜30偏置为远离内壁31且破坏隔膜30与内壁31之间的密封部分。在隔膜30偏置为远离内壁31时,流体能够流过隔膜30、流过活塞29且经过泵侧部件12。隔膜30可搁置于第一阀室21内的支撑基部29上。支撑基部29可配置成准许流体从流动进口16传递到第一阀室21中。支撑基部29还可配置成在活塞28并不对隔膜30施加力时使隔膜30朝着泵侧部件12的内壁31偏置,因此在隔膜30与内壁31之间的形成密封部分。也可通过迫使流体从泵进入到泵侧部件12中且相对于内壁31按压隔膜30来形成隔膜30与内壁31之间的密封部分。可通过先前所论述的两种力形成密封部分。
39.现参考图8,描绘围绕轴线24安置的患者侧部件14的示范性实施例。患者侧部件14进一步包括导杆或插管32、第二阀室23、流动出口18以及延伸穿过患者侧部件14的通道26。第二阀22可安置在第二阀室23中。第二阀22可以是单向阀,或更具体地说,鸭嘴阀,从而准许流体在单一方向上行进通过第二阀22。在一个实施例中,插管32从第二阀室23延伸,且流动出口相对于插管32安置在第二阀室23处或附近。在这一实施例中,流体可进入插管32,且通过通道26行进到第二阀室23。安置在第二阀室23中的第二阀22配置成准许流体从通道26的插管部分流动到通道26的流动出口部分。流体随后从设备10的患者侧部件14传递出来。从通道26的插管部分移动的流体对鸭嘴阀产生内部压力,从而开启所述阀。在流体在相对的方向上(从通道26的流动出口部分)行进时,鸭嘴阀上的外部压力使所述阀密封关闭。
40.图9和图10展现各种组件耦合到一起以形成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泵侧部件12可包括凹状鲁尔锁转接件160、鲁尔启用止回阀壳体150以
及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在一些实施例中,凹状鲁尔锁160、鲁尔启用止回阀壳体150以及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可整合到单一单元中。患者侧部件14包括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和键槽装置130。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和键槽装置130可整合到单一单元中。下文将更详细地论述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和各种实施例。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患者侧部件14的插管32从患者侧部件14延伸。围绕轴线24安置的通道26b可延伸穿过插管32和患者侧部件14。在插管32插入到泵侧部件12中时,泵侧部件12的通道26a与患者侧部件14的通道26b一起处于密封配置中。在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包括先前如图11中所绘示而列举的各种元件时,每一元件具有独立通道26a到独立通道26e,在所述元件中的每一个以密封配置耦合到一起时,所述独立通道26a到独立通道26e形成单一通道26,流体可通过所述单一通道26流经设备10。各种组件可保持分离,或所述各种组件可以除了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和防重新连接装置120之外的整体组件的各种组合制造。
42.图12展现防重新连接装置120的实施例。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包括颈部件121和导杆或插管32。通道26穿过颈部件121和插管32两者。通道26和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可围绕轴线24安置。在一个实施例中,颈部件121定义第二阀室23,第二阀22可放置在第二阀室23中以控制液体经过设备10的流量和流动方向。可将许多不同阀放置在室中,但一个实施例包含用以控制液体在设备10中的流动方向的鸭嘴阀。
43.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臂122。固定臂122配置成允许设备10可拆卸地耦合,因此在将力施加到设备10两端的医疗管线时允许医疗管线释放。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臂122在颈部件121的远侧端部处从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延伸。固定臂122从颈部件121延伸,使得固定臂122位于从插管32径向朝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臂122可实质上垂直于轴线24。在固定臂122的远侧端部处,固定接合部123定义一弯曲部分,固定臂122在所述弯曲部分处不再与轴线24平行且开始以大于90度的角度从轴线24径向朝外延伸。因此,在固定接合部123处从固定臂122延伸的夹持表面124处于相对于从延伸穿过通道26的第一轴线24垂直地延伸的径向轴线126小于90度的角度125。参见图17e和图18d。
44.防重新连接装置120的另一实施例可包含屏蔽件127。屏蔽件127可从夹持表面124径向朝外安置,且在其它实施例中围绕固定臂122安置。屏蔽件127防止患者或其它事物有意地或无意地接触固定臂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件127定义固定臂保护件容纳槽128。固定臂保护件容纳槽128配置成容纳固定臂防护件136,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臂防护件136。
45.图13展现键槽装置130的实施例。键槽装置130实质上对应于防重新连接装置120,以形成患者侧部件14。在一个实施例中,键槽装置130可包括凸状鲁尔锁132,其具有从凸状鲁尔锁132的远侧端部延伸的室壁134,所述室壁134定义第二阀室23。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重新连接装置120的第二阀室23和键槽装置130的第二阀室23为同一室。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和键槽装置130中的每一个的壁可以使得其形成单一第二阀室23的方式对应,如图14中所展现。第二阀22可插入到第二阀室23中,以调节流体在设备10中的流量和流动方向。
46.键槽装置130围绕轴线24(其与防重新连接装置120所围绕安置的轴线24对应)安置,使得在键槽装置130与防重新连接装置120耦合时,存在患者侧部件14所围绕安置的单一轴线24。通道26延伸穿过键槽装置130。
47.在一些实施例中,键槽装置130进一步包括固定臂防护件136。固定臂防护件136在
耦合到键槽装置130(如图14中所展现)时从防重新连接装置120的固定臂122径向朝外安置。固定臂防护件136充当用以防止接入固定臂122的屏蔽件。固定臂防护件136可进一步定义键孔138。在医疗管线断连时,有时患者或另一个体可尝试重新建立设备10的连接。然而,由于管线可能已在断连期间受污染,因此重新建立连接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在建立连接时,由于固定臂保护件136和屏蔽件127阻止直接接入到固定臂122,因此固定臂122无法接入。固定臂122可仅经由键孔138存取,所述键孔138可安置在固定臂保护件136或屏蔽件127上。键孔138可配置成使得接入固定臂122的唯一方式是使用针对键孔138设计的特定工具。这限制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之间建立连接的能力,且最终限制在iv与患者102之间建立连接的能力。因此,在发生意外断连时,医疗专业人员可正确地评估情况以确定是否有必要由于污染而提供新的连接。
48.图14展现患者侧部件14的示范性实施例。患者侧部件14可制造为三个分离的子部分(鸭嘴阀22、防重新连接装置120以及键槽装置130)。可使用例如粘结材料、连接件等共同技术来组装并耦合所述子部分。另一实施例可作为子部分的整体构造实施。这可包含3-d印刷技术。然而,应理解,本文中所公开的概念并不取决于患者侧部件14是多个经组装的子部分还是整体单一部件。
49.为了进一步了解设备10,目前将更详细地描述泵侧部件12。泵侧部件12提供附接点,患者侧部件14的固定臂122可耦合到所述附接点,因此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耦合以形成设备10。
50.图15公开泵侧部件12的示范性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泵侧部件12可包括凹状鲁尔锁160、鲁尔启用止回阀装置150以及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取决于所使用的管线,泵侧部件12可包括不同子部分,例如快速连接件、凸状鲁尔锁、卡销连接件、压缩接头、倒钩连接件、喇叭口连接件、可切换阀等。在另一实施例中,泵侧部件12可以是统一的整体,且由凹状鲁尔锁160、鲁尔启用止回阀装置150以及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公开的所有组件和功能可整合到单一单元中。
51.图16描绘搭扣配合连接件140的示范性实施例。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可围绕轴线24安置。在与患者侧部件14的轴线24耦合及对准时且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轴线24可延伸穿过泵侧部件12的各个子部分中的全部。此外,通道26可安置在搭扣配合连接件140内。在通道26与患者侧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部件12、部件14形成单一通道26。
52.搭扣配合连接件140还可定义环面接合部凹槽142。这一凹槽142配置成容纳环面接合部144以防止流体在部件12、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漏出。
53.搭扣配合连接件140的示范性实施例可进一步包括固定杆146。固定杆146配置成容纳防重新连接装置120的固定臂122。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臂122与固定杆146之间的关系为设备10提供防重新连接功能和分离功能。
54.在一些示范性实施例中,固定杆146可进一步包括倾斜容纳表面148。倾斜容纳表面148可处于相对于从第一轴线24垂直地延伸的径向轴线126小于90度的角度149。参见图17e和图18d。固定杆146的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固定臂122的夹持表面124配置成彼此互补。在一些实施例中,这可导致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夹持表面124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齐平。因此,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夹持表面124
和倾斜容纳表面148实质上接触。在其它实施例中,表面124、表面148实质上平行,但并不完全并行,且因此不能够维持完美的齐平接触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利用固定杆146使固定臂122稍微径向朝内偏置。这意味着固定臂122径向朝外偏置,因为材料更喜欢保持在未偏置状态中。在其它实施例中,以如下方式定位固定杆146:在部件12、部件14可拆卸地耦合时,固定臂122和固定杆146接触但固定臂122并不径向朝内偏置。
55.图17a到图17f以及图18a到图18e展现泵侧部件12从患者侧部件14脱离以及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耦合的过程。为了使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脱离,固定臂155必须穿过或离开固定杆146。
56.如先前所提及,有时,患者或其它环境可意外地施加力到iv管。这可导致患者102的递送部位100的偏离,可能对患者102的组织造成大面积损害以及严重的疼痛。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杆146的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固定臂122的夹持表面124的互补性质可提供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的可拆卸性。当在设备10两端施加朝外相对轴向力170(例如拉动iv管)时,由于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夹持表面124并不并行或垂直于径向轴线126,因此响应于在设备10两端施加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倾斜容纳表面148将垂直于倾斜容纳表面148的平面的力172施加到夹持表面124上。这一力172被传送到固定臂122。由于在设备10两端施加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固定臂122将随后根据由倾斜容纳表面148施加的力172而径向朝内偏置。参见图17b和图18b。在固定臂122径向朝内偏置时,固定臂122的材料具有一些弹性且施加径向朝外定向的力174,以便使固定臂122返回到其搁置位置。在部件12、部件14已脱离之后,固定臂122将回扣到未偏置位置中,如图18e中所示出。
57.可通过改变设备10的若干特征来改变实现泵侧部件12和患者侧部件14的脱离所需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首先,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夹持表面124的安置角度125、角度149导致不同程度的抗脱离性。参见图18d。举例来说,如果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夹持表面124设定为处于相对于径向轴线126接近90度的角度,那么所得力172与用于脱离的固定臂122的偏置方向更互补,且将导致施加到固定臂122的径向朝内力且将并不导致固定臂122上的轴向力。径向朝内力将使得固定臂122径向朝内偏置。轴向力将导致固定臂122上的张力,但将并不使固定臂122偏置。替代地,张力将提供对朝外相对轴向力170的阻力。因此,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夹持表面124相对于径向轴线126越接近于并行,则两个组件124与组件148之间的力将越多地沿轴向引导而非沿径向引导。因此,需要更大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以使固定臂122径向朝内偏置。参见图17e。
58.其次,实现脱离所需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可根据夹持表面124的长度而变化。如果夹持表面124更长,那么固定臂122必须径向朝内偏置更大距离,以离开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固定杆146。需要更大的力来使固定臂122径向朝内偏置,因此,如果需要更大或更小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来进行脱离,那么夹持表面124的长度可分别增大或减小。这可对固定臂122产生特定材料应力,因此固定臂122还可包括强化接合部122a,在所述强化接合部122a中固定臂122从防重新连接装置120延伸。
59.第三,可变更倾斜容纳表面148和夹持表面124的纹理以提供更多阻力。在将朝外相对轴向力170施加到设备10时,夹持表面124相对于倾斜容纳表面148滑动。滑动动作产生相对摩擦力。两个表面124、表面148上的摩擦系数越大,脱离设备10所需的朝外相对轴向力
170越大。可调整两个表面124、表面148的表面面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阻力。这包含更大的或更小的表面124、表面148,或两个表面124与表面148之间的不完全接触。
60.第四,固定臂122的材料和厚度还可变更脱离设备10所必要的朝外相对轴向力170的大小。在固定臂122包括更厚且更多的刚性材料时,需要更大的力来使固定臂122径向偏置。因此,可修改使两个部件12、部件14解耦所必要的力以使设备10的效果最大化。对于某些患者或插入点,由于组织或患者可能特别容易受到损害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因此可能有必要使用低阈值张力或朝外相对轴向力170来引起脱离。其它情况可能需要更高阈值以解耦。环面接合部144还可为两个部件12、部件14的解耦提供额外阻力。
61.固定臂122与固定杆146以及固定臂防护件136之间的关系提供本公开的防重新连接特征。固定臂122进一步定义偏转表面129。在泵侧部件12与患者侧部件14并不耦合且对应轴线已对准时,固定臂122与固定杆146对准,使得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在轴线24上平移为朝向彼此时,固定臂122的偏转表面129接触固定杆146。偏转表面129阻止进一步移动,且两个部件12、部件14并不能够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偏转表面129成角度地放置为实质上平行于夹持表面124。固定杆146也可成角度地放置或经磨圆,使得在使用者将朝内相对轴向力171施加到两个部件12、部件14且固定杆146与偏转表面129接触时,固定臂122将径向朝外偏置,因此防止两个部件12、部件14耦合。
62.由于偏转表面129与固定杆146对准以在固定臂122未偏置时防止耦合,因此为实现两个部件12、部件14的耦合,使用者必须手动地使固定臂122径向朝内偏置,使得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沿着轴线24朝向另一者平移时,固定臂122离开且滑动超过固定杆14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臂防护件136防止固定臂122接入。仅可通过键孔138接入。需要特定楔子以使固定臂122径向朝内偏置。这允许医疗护理提供者限制将两个部件12、部件14耦合到已接入楔子的部件的能力。在非有意解耦发生时,医疗护理提供者可评估情况并确定管线是否可再连接或是否由于管线受到污染或损害而需要使用新管线。
63.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认识到,先前所描述的组件可安置在部件12、部件14中的任一个上,且可重新定位或倒转到部件12、部件14中的每一个上。因此,位于患者侧部件14上的如本公开中所叙述的固定臂122、固定臂防护件146以及任何其它部分重新定位到泵侧部件12上以及位于泵侧部件12上的固定杆146和其它随附元件重新定位到患者侧部件14上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在流体被从患者102体内抽取而非给予给患者102时,阀20、阀22和启用结构(插管32和启用表面32)可驻留在如先前所描述的相对部件12、部件14上。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部件12、部件14还可包括闭端盖。闭端盖配置成防止部件12、部件14的内部通道和组件受到污染。在一些实施例中,闭端盖可包括现有组件,例如屏蔽件127、固定杆146以及固定臂防护件136。在其它实施例中,患者侧部件14的第二端部可操作以充当第一闭端盖,且泵侧部件12的近侧端部可操作以充当第二闭端盖。在其它实施例中,通道26和插管32的直径提供防止设备10的阀20、阀22被篡改的保护。在发生意外断连后,患者可能尝试重新连接设备10,且通道26和插管32的直径防止与阀20、阀22接触,与阀20、阀22的接触可能导致损害阀20、阀22且由于阀受损而导致流体流失。
65.由于设备10用于流体输送应用,因此如果真的发生断连,那么使流经装置的流体停止以便防止患者体内的流体流失以及防止例如iv袋里的流体漏出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实
施例可实施一连串阀以防止流体流失以及因非包含流体而造成的清理和危险。如先前所论述,设备10中可实施鸭嘴阀22以防止液体在与所需流相对的方向上回流。鸭嘴阀22安置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的下游部分内。各个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实施其它单向阀以及多向阀。因此,在患者排出流体的情况下,鸭嘴阀22将处于患者102下游的泵侧部件12中,然而在将流体给予给患者102的情况下,鸭嘴阀22将接近于患者102。
66.如先前所论述,需要第一阀20来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已脱离时防止流体继续从源头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这通过提供仅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耦合到一起时为主动的第一阀20来实现。这可通过提供延伸到泵侧部件12中的插管32且启用止回阀或第一阀20来实现。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耦合时由插管32的阀启用表面34提供的压力启用第一阀20。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分离时,阀启用表面34不再施加压力到第一阀20,因此防止流体流经第一阀20。一些实施例可利用可商购的止回阀,例如qosinatm鲁尔启用止回阀。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环面接合部144可放置在设备10内,以使解耦期间的流体流失最小化。在两个部件12、部件14彼此分离时,插管32的阀启用表面34不与第一阀20接触。环面接合部144安置在通道26中,使得插管32周围的密封部分甚至在第一阀20不为主动的之后仍然保持完好。因此,甚至在第一阀20不再为主动的且流体无法进入到设备10或穿过设备10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系统仍然是密封的。参见图17e和图17f。
68.因此,虽然本文已描述新颖且适用的分离式医疗管连接件(breakaway medical tubing connector)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并不预期将这些参考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件设备,包括:第一侧部件,包括具有内壁的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通道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第一阀,其中所述第一阀是主动阀且其中所述第一阀包括第一密封;第二侧部件,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第二阀及从所述第二侧部件向所述第一侧部件延伸的插管;以及所述插管及所述第一侧部件之间的环面接合部,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在所述第一侧部件及所述第二侧部件之间形成第二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时,在所述第一侧部件及所述第二侧部件之间提供阻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提供的所述阻力,提供使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所需的分离力的第一分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设备,还包括固定杆以及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耦合时接合所述固定杆的固定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臂的接合提供使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所需的分离力的第二分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的所述第二密封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时在所述固定杆及所述固定臂脱离接合之后保持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时,所述第一密封在所述第二密封打开之前关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具有环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述环面接合部包括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耦合时环绕所述插管的密封构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时,在所述第一阀关闭之后所述密封构件中环绕所述插管的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插管保持接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件上的o形环,其中所述插管延伸穿过所述o形环,以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耦合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件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时,在所述第一密封闭合后所述o形环与所述插管保持接触。13.一种使用可拆卸式管线连接件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侧部件,所述第一侧部件包括具有内壁的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通道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的第一阀,其中所述第一阀是主动阀且形成第一密封;提供第二侧部件,所述第二侧部件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的第二阀及从所述第二侧部件向所述第一侧部件延伸的插管;以及提供在所述插管及所述第一侧部件之间的环面接合部,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提供环绕所述插管的第二密封。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限定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中的环面接合部凹槽,
以及设置于所述环面接合部凹槽的密封构件,其中所述插管通过所述密封构件被容纳。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密封构件是o形环,且所述插管延伸穿过所述o形环。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解耦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时提供阻力。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环面接合部提供的所述阻力,提供使所述第一侧部件与所述第二侧部件解耦所需的轴向分离力的分量。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第二侧部件解耦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关闭之后保持所述环面接合部的所述第二密封的接合。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侧部件与第二侧部件解耦时,在所述第一密封闭合之后使所述第二密封脱离。

技术总结
公开一种医疗管连接件设备及耦合可拆卸式管线连接件的方法。用于接合医疗管的两个部分的分离式医疗管连接件设备包含泵侧部件和定位成与泵侧部件轴向相对的患者侧部件。泵侧部件具有:第一通道,安置在泵侧部件内;以及第一阀,安置在第一通道内。患者侧部件具有:第二通道,安置在患者侧部件内;以及第二阀,安置在第二通道内。第一阀可以是主动阀且第二阀可以是被动阀。为了提供两个部件的可拆卸式耦合,可将固定杆安置在泵侧部件上且可将固定臂安置在患者侧部件上。置在患者侧部件上。置在患者侧部件上。


技术研发人员:史宾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特萨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17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65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