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系统及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3-10-30  97



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放样图常常用以表达结构施工详图中箍筋、拉筋的形状及相互位置。传统的手工绘制放样图的方法比较繁琐,易出错,cad某些插件具有放样功能,但仅对墙分布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不共用的情况进行放样,而不能针对墙分布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进行放样,还需要人工进行放样制图,工作量大而繁琐,效率比较低,出错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可解决上述不能针对墙分布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进行放样的问题,且可适应各种情况下边缘构件的放样,提升了边缘构件放样图绘制效率及准确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6.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7.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
8.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
9.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
10.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
11.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12.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包括:
13.遍历所述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14.将每个图元的控制点到轮廓线的距离的最小值记为eleptdis,图元所有控制点的eleptdis的最大值作为每个图元与轮廓线的距离eledis;
15.将所有图元的eledis的最大值,作为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
16.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包括:
17.遍历所述箍筋图元集合;
18.求解第i个控制点与第j个轮廓顶点的距离ptdis;其中第j个轮廓顶点为轮廓线linea,lineb共有的顶点,linea与lineb的夹角为α;
19.当所述距离ptdis小于reindis/sin(α/2)时,将第i个控制点作为标记点;
20.当箍筋的控制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记点时,确定该箍筋为大箍图元;
21.将所述大箍图元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移除,并添加到大箍集合中;
22.在所述大箍集合中,根据与其他大箍重叠的边的个数,以及面积大小,进行排序,重叠边最多的面积最大的箍筋为最大重叠大箍。
23.进一步地,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包括:
24.将最大重叠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的正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
25.将除所述最大重叠大箍外的其余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
26.对所述其余大箍进行两两重叠边的检查,当存在重叠边,则任选一个大箍,继续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
27.进一步地,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包括:
28.搜索所述轮廓线上的剖断线图元,将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改为墙分布筋;
29.其中,将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改为墙分布筋,包括:
30.删除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在该大箍的控制点位置上生成拉筋;
31.搜索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且位于被删除大箍范围内的图元;
32.当搜索的图元为拉筋图元,则删除该拉筋图元;并在该拉筋图元与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位置生成新的箍筋;
33.当搜索的图元为箍筋图元,则在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位置生成新的拉筋,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3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系统,包括:
35.拾取模块,用于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36.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
37.确定模块,用于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
38.绘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39.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1.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包括: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将相关点线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该方法可适应各种类型各种情况下的边缘构件生成,方便快捷地绘制出边缘构件详图相应的放样图,提升了边缘构件放样图绘制效率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流程图;
43.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时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实现流程图;
4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待放样的边缘构件详图的示意图;
4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各图元的样式和控制点的示意图;
4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reindis示意图;
47.图6为实施例一中用以确定reindis的示意图;
48.图7为实施例一中判断某控制点是否与某轮廓顶点的关系示意图;
49.图8为实施例一中大箍重叠边计算的示意图;
50.图9为实施例一中大箍按照一定规则移动后的示意图;
51.图10为实施例一中的墙分布钢筋与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下的放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5.实施例1:
56.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57.步骤1.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58.步骤2.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
59.步骤3.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
60.步骤4.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
61.步骤5.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
62.步骤6.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63.其中,步骤1中拾取详图轮廓线,得到详图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outlines,轮廓顶点集合outpts,轮廓线中心点cpt,轮廓内所有箍筋图元集合stirs,拉筋图元集合ties;同时可设定放样图绘制参数,放样比例scale与错开距离distatchdis,这两个参数用于控制放样图的绘制。
64.步骤2中,可根据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outlines、轮廓线的顶点集合outpts、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stirs和拉筋图元集合ties,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reindis;具体包括:
65.2.1)遍历所述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66.2.2)将每个图元的控制点到轮廓线的距离的最小值记为eleptdis,图元所有控制点的eleptdis的最大值作为每个图元与轮廓线的距离eledis;
67.2.3)将所有图元的eledis的最大值,即为要求的reindis,其含义是钢筋图元与轮廓线之间的最近距离,作为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
68.步骤3具体包括:
69.3.1)遍历箍筋图元集合;
70.3.2)求解第i个控制点与第j个轮廓顶点的距离ptdis;其中第j个轮廓顶点为轮廓线linea,lineb共有的顶点,linea与lineb的夹角为α;
71.3.3)当距离ptdis小于reindis/sin(α/2)时,将第i个控制点作为标记点;
72.3.4)当箍筋的控制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记点时,确定该箍筋为大箍图元;
73.3.5)将大箍图元从箍筋图元集合中移除,并添加到大箍集合中;
74.3.6)在大箍集合中,根据与其他大箍重叠的边的个数,以及面积大小,进行排序,重叠边最多的面积最大的箍筋为最大重叠大箍。
75.步骤4具体包括:
76.4.1)将最大重叠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的正方向(即重叠边的与y正方向的夹角不大于90
°
的法向量且与x正方向的夹角不大于90
°
的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
77.4.2)将除最大重叠大箍外的其余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
错开距离;
78.4.3)对其余大箍进行两两重叠边的检查,当存在重叠边,则任选一个大箍,继续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
79.在步骤5中,将大箍集合、箍筋集合、拉筋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cpt为缩放点,缩放scale倍,将缩放后的大箍按照步骤(4)确定的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
80.在步骤6中,如果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按照如下规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的放样图的绘制。该规则为搜索轮廓线上的剖断线图元,将与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改为墙分布筋。
81.其中,将与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改为墙分布筋,包括:
82.6.1)删除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在该大箍的控制点位置上生成拉筋;
83.6.2)搜索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且位于被删除大箍范围内的图元;
84.6.3)当搜索的图元为拉筋图元,则删除该拉筋图元;并在该拉筋图元与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位置生成新的箍筋;
85.6.4)当搜索的图元为箍筋图元,则在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位置生成新的拉筋,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86.下面结合图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87.该方法通过程序实现,其过程如图2所示,从开始到结束贯穿有s101~s107步骤:
88.步骤s101:
89.设定放样图绘制参数,放样比例scale与错开距离distatchdis,在本实施例中,比如scale设定为0.5,distatchdis设定为60个绘图单位。
90.步骤s102:
91.拾取详图轮廓线,得到详图轮廓线集合outlines,轮廓顶点集合outpts,轮廓线中心点cpt,轮廓内所有箍筋图元集合stirs,拉筋图元集合ties。
92.待放样的边缘构件详图如图3所示,提取到的轮廓线集合outlines,即{线ab,线bc,线cj,线je,线ef,线fi,线ih,线ha},顶点集合outpts,即{a,b,c,j,e,f,i,h},轮廓内箍筋图元集合stirs,即{箍筋abch,箍筋efgd},拉筋集合ties,即{拉筋

,拉筋

,拉筋

}。该图3中,详图由剖断线图元,多义线图元,点筋图元(又称纵筋图元),拉筋、箍筋图元,以及剖断线图元构成。各个图元的形状,大小,位置由其自身的控制点确定;各图元的样式和控制点如图4所示。
93.步骤s103:
94.按照如下方法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reindis。
95.遍历箍筋,拉筋,每个图元的控制点到轮廓线的距离的最小值记为eleptdis,图元所有控制点的eleptdis的最大值作为每个图元与轮廓线的距离eledis,所有图元的eledis的最大值,即为要求的reindis,其含义如图5所示。
96.如图6所示,假定pta为某个图元的一个控制点,那么该点到所有轮廓线的垂足为{ptb,ptc,ptd,pte,ptf,ptg,pth},这些点与pta最近的距离记为该控制点到轮廓线的距离最小值eleptdis,如此重复,直到求出图元的所有控制点的eleptdis,求其最大值作为该图元的eledis,再求出所有图元的eledis的最大值,即得到reindis。
97.步骤s104:
98.按照一定的规则从箍筋图元找出各大箍,并将各大箍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对大箍集合依据与其他大箍重叠的边的个数,以及面积大小,进行排序,重叠边最多的面积最大的箍筋为最大重叠大箍。
99.找出各大箍的规则如下:
100.遍历箍筋图元集,求第i个控制点与第j个轮廓顶点的距离ptdis,其中,第j个轮廓顶点为轮廓线linea,lineb共有的顶点,而linea与lineb的夹角为α,如果ptdis小于reindis/sin(α/2),将标记该控制点,当箍筋的控制点有大于等于2个这样的标记点,则认为该箍筋为大箍,将该箍筋从stirs移除,并添加到bigstirs集合中。
101.如图7所示,箍筋图元控制点与轮廓点之间的距离为pta与cpta之间的距离,而包含pta顶点的两个轮廓线的夹角为α,cpta到轮廓线的最小值应在reindis范围内,如果为图示的关系,则必有pta与cpta的距离小于reindis/sin(α/2),因此用此判据来判断某控制点是否与某轮廓顶点的关系为图6的位置关系。
102.如图3,根据这样的规则,即可筛选出箍筋abch,gdef为大箍,如图5,箍筋pta-ptb-pti-ptj,箍筋ptj-ptk-ptd-pte,箍筋ptg-ptl-ptd-ptf为大箍。
103.遍历bigstirs集合,两两判断大箍之间重叠的边,最后统计出各个大箍重叠的边的个数,如图8,大箍pta-ptb-pti-ptj的的重叠边为ptj-ptk,pti-ptj,共2条重叠边;大箍ptj-ptk-ptd-pte的重叠边为ptj-ptk,pti-ptj,ptl-ptd,pte-ptd,共4条重叠边;大箍ptg-ptl-ptd-ptf的重叠边为ptl-ptd,pte-ptd,共2条重叠边,因此箍筋ptj-ptk-ptd-pte为最大重叠边。同理,如图3,大箍abch和大箍gdef的重叠边均为gd,都是1个重叠边,那么就按照面积大小进行排序,如果面积大小也一样,那么选取任意一个大箍作为最大重叠大箍。
104.步骤s105:
105.按照一定的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distatchdis,确定各大箍筋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
106.错开原则如下所述:
107.最大重叠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的正方向(即重叠边的与y正方向的夹角不大于90
°
的法向量且与x正方向的夹角不大于90
°
的方向)进行移动detatchdis距离,其余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detatchdis的距离,再对其余大箍两两进行重叠边的检查,如果其余大箍仍有重叠边,则任选一个大箍,继续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detatchdis的距离。
108.如图8,最大重叠大箍为ptj-ptk-ptd-pte,其重叠边的法向正方向分别为directa,directc,其余大箍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分别为directb,directd,而其余大箍无重叠边,所以不需要继续移动。
109.步骤s106:
110.将大箍集合、箍筋集合、拉筋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cpt为缩放点,缩放scale倍,将缩放后的大箍按照上一步骤确定的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
111.缩放移动后如图9所示。
112.步骤s107:
113.按照如下的规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的放样图的绘制。
114.搜索轮廓线上的剖断线图元,与剖断线最近的大箍需要改为墙分布筋,修改方法为删除该大箍,在该大箍的控制点的位置上生成拉筋,并搜索离剖断线最近的,位于被删除大箍范围内的图元,如果是拉筋,则删除该拉筋,在该拉筋与离剖断线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的位置生成新的箍筋,如果是箍筋,则只需要在离剖断线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的位置生成新的拉筋。
115.如图9,与剖断线最近的大箍为



,所以需要将



去除,并在其控制点的位置生成墙分布筋,其中

内离剖断线最近的图元是

拉筋,所以需要在

的控制点和离剖断线最近的

的两个控制点的位置生成箍筋;同理,

内离剖断线最近的图元是

拉筋,所以需要在

的控制点和离剖断线最近的

的控制点的位置生成箍筋,形成如图10所示。
116.实施例2:
11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系统,包括:
118.拾取模块,用于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119.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
120.确定模块,用于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
121.绘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122.实施例3:
12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1中的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
124.步骤1.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
125.步骤2.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
126.步骤3.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
127.步骤4.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
128.步骤5.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
129.步骤6.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
130.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131.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13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3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包括:遍历所述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将每个图元的控制点到轮廓线的距离的最小值记为eleptdis,图元所有控制点的eleptdis的最大值作为每个图元与轮廓线的距离eledis;将所有图元的eledis的最大值,作为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包括:遍历所述箍筋图元集合;求解第i个控制点与第j个轮廓顶点的距离ptdis;其中第j个轮廓顶点为轮廓线linea,lineb共有的顶点,linea与lineb的夹角为α;当所述距离ptdis小于reindis/sin(α/2)时,将第i个控制点作为标记点;当箍筋的控制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记点时,确定该箍筋为大箍图元;将所述大箍图元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移除,并添加到大箍集合中;在所述大箍集合中,根据与其他大箍重叠的边的个数,以及面积大小,进行排序,重叠边最多的面积最大的箍筋为最大重叠大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包括:将最大重叠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的正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将除所述最大重叠大箍外的其余大箍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对所述其余大箍进行两两重叠边的检查,当存在重叠边,则任选一个大箍,继续沿着重叠边的法向负方向进行移动设定的错开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
下放样图的绘制;包括:搜索所述轮廓线上的剖断线图元,将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改为墙分布筋;其中,将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改为墙分布筋,包括:删除与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大箍,在该大箍的控制点位置上生成拉筋;搜索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且位于被删除大箍范围内的图元;当搜索的图元为拉筋图元,则删除该拉筋图元;并在该拉筋图元与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位置生成新的箍筋;当搜索的图元为箍筋图元,则在离所述剖断线图元最近的被删除大箍的控制点位置生成新的拉筋,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6.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拾取模块,用于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所述相关点线集合包括:轮廓线的多义线集合、轮廓线的顶点集合、该轮廓线内的所有箍筋图元集合和拉筋图元集合;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点线集合,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并将各大箍图元移动至构建的大箍集合;确定模块,用于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所述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绘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大箍集合、箍筋图元集合、拉筋图元集合中所有钢筋图元以所述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缩放预设倍数,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所述移动量,进行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构件放样图的生成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拾取边缘构件详图轮廓线,得到该轮廓线的相关点线集合及中心点;查找到轮廓线与钢筋图元之间的距离;从箍筋图元集合中找出各大箍图元;按照错开原则和设定的错开距离,确定各大箍图元在X,Y方向上的移动量;将所有钢筋图元以轮廓线的中心点为缩放点,进行缩放,将缩放后的各大箍图元按照移动量移动,完成放样图的绘制;当放样图为墙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共用的情况,则对已放样的箍筋、拉筋进行处理,完成该情况下放样图的绘制。该方法可适应各种类型各种情况下的边缘构件生成,方便快捷地绘制出边缘构件详图相应的放样图,提升了边缘构件放样图绘制效率及准确性。率及准确性。率及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永君 杨金旺 赵广坡 谢伟 方长建 邓小龙 赖逸峰 白蜀珺 王逸凡 叶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60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