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3.但是在一些无遮挡物的场所,或者说是非室内的环境下,暴露在外界的充电桩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充电桩通常采用风扇散热,这时候没有物体对充电桩进行遮挡,即使有遮挡范围不够大的话,风扇吸入的风也是热风,使得充电桩的降温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充电设备,所述地面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基坑,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基坑内,所述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排风管和进风管,所述排风管和进风管的一端均贯穿地面的顶部,当车辆充电时,所述进风管贯穿地面的一端位于所述车辆的下方,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孔,当所述充电桩本体进入到壳体内时,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排气孔连通,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根据车辆的位置来对所述充电桩本体在壳体内的高度进行调节。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充电桩本体底部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纵向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螺纹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坑内,所述安装块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纵向滑动设置有压块,压块四周的侧壁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压块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距离感应器,当所述压块下移至距离感应器处时,所述距离感应器控制电机工作,以使螺纹杆转动并带动充电桩本体下移。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面积大于壳体顶部开口的面积。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充电桩本体底部的圆盘,所述圆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纵向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螺纹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
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坑内,所述安装块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纵向滑动设置有压块,压块四周的侧壁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压块的底部与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侧壁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侧壁同轴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穿入壳体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壁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螺纹杆同轴连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面内开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位于进风管的下方,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输液槽,所述输液槽与集液槽相通。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块顶部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压块的顶部连接有扭簧,所述排风管的底部连通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呈“u”形结构,当所述压块下移时,所述进风管的顶部将挡板顶动。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块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贯穿安装块的侧壁,所述插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向上弯折。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盘的外圈开设有滑轨,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滑轨内,所述圆盘的顶部设置有螺栓。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顶部的内壁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侧壁连通有喷头,所述储液箱与排液管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连通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内设置有阀门,所述储液箱侧壁设置有增压件,所述增压件在压块下移时对储液箱内进行增压。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压件包括设置在凹槽底部的套筒,所述充电桩本体内纵向滑动设置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部与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侧壁连通有输气管和单向进气阀,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储液箱连通,所述输气管内设置有单向排气阀。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将进风管的进风端设置在充电车辆的下方,利用充电过程中的车辆对太阳照射下来的光线进行遮挡,使车辆下方的温度低于太阳直射的温度,从而降低了进风管内进风的温度,以便于提高对充电桩本体的散热效果。
17.2、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转动充电桩本体,使充电桩本体侧壁的进风口和排气孔的位置进行交换,进风口通过排风管将外界气体吸入,充电桩本体内部的热气通过进风管被吹出到车辆的底部,而车辆的电池也位于车辆的底部,此时便可对电池进行加热处理。
18.3、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将充电桩本体下移至壳体内,使排风管和进风管将进风口和排气孔堵住,然后打开阀门,液体便通过排液管流入到排液管内,并通过喷头喷出到充电桩本体侧壁,从而实现对充电桩本体的清洗。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地面结构透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壳体剖面结构截面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充电桩本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23.图5为本发明的充电桩本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24.图6为本发明图3的的螺纹杆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从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图7的通道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图7的插杆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的集液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的储液箱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的增压件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其一;
32.图14为本发明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其二。
33.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34.100、地面;110、基坑;
35.200、充电设备;
36.210、壳体;211、排风管;212、进风管;
37.220、安装块;221、凹槽;222、压块;223、复位弹簧;224、齿条;225、从动齿轮;226、传动杆;227、第一锥形齿轮;228、第二锥形齿轮;
38.230、充电桩本体;231、进风口;232、连接块;233、螺纹杆;234、传动带;235、圆盘;236、滑轨;
39.240、电机;241、距离感应器;
40.250、盖板;
41.260、通道;261、挡板;
42.270、插杆;271、滚轮;272、连接弹簧;
43.280、集液槽;281、输液槽;
44.290、储液箱;291、排液管;292、输液管;
45.300、套筒;310、活塞杆;311、输气管;312、单向排气阀;313、单向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首先,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地面100上的充电设备200,地面10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基坑110,用于对充电设备200进行存放,然后,如图3和图4所示,充电设备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设置在其中一个基坑110内,壳体210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排风管211和进风管212,排风管211和进风管212的一端均贯穿地面100的顶部,当车辆充电时,进风管212贯穿地面100的一端位于车辆的下方,壳体210内还设置有充电桩本体230,壳体210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3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孔,当充电桩本体230进入到壳体210内时,进风管212的一端与进风口231连通,排风管211的一端与排气孔连通,充电桩本体230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根据车辆的位置来对充电桩本体230在壳体210内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使人们能够快速的找到地面100的位置,将进风管212的进风端设置在充电车辆的下方,利用充电过程中的车辆对太阳照射下来的光线进行遮挡,使车辆下方的温度低于太阳直射的温度,从而降低了进风管212内进风的温度,以便于提高对充电桩本体230的散热效果。
50.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充电桩本体230默认处于壳体210的顶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以使人们对充电桩本体230进行快速的查找;当需要充电的车辆移动至充电桩本体230的前方时,车辆压动驱动件,驱动件受到压力带动充电桩本体230下移至壳体210内,此时太阳无法对充电桩本体230进行照射,当充电桩本体230内的散热风机工作后,如图13所示,外界的气体会通过进风管212和进风口231被吸入到充电桩本体230内,然后通过排风管211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进风管212的一端位于充电车辆的底部,而车辆对进风管212的一端进行遮挡,使得进风管212周围的气体温度低于太阳直射的外界温度,从而增加了对充电桩本体230的降温效率。
51.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充电桩本体230底部的圆盘235,圆盘235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2,连接块232内纵向设置有螺纹杆233,螺纹杆233转动设置在壳体210的底部,螺纹杆233与连接块232螺纹连接,螺纹杆233的底部设置有电机240,电机240的输出轴与螺纹杆233的底端固定连接,然后再如图7所示,驱动件还包括安装块220,安装块220设置在其中一个基坑110内,安装块220内开设有凹槽221,凹槽221内纵向滑动设置有压块222,压块222四周的侧壁均呈倾斜设置,以便于使车轮能够行驶到压块222的顶部,压块222的底部与凹槽2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23,凹槽221的底部还设置有距离感应器241,当压块222下移至距离感应器241处时,距离感应器241控制电机240工作,以使螺纹杆233转动并带动充电桩本体230下移,反之,则充电桩本体230上移。
5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充电桩本体230上移时出现转动的现象,螺纹杆233设置有两个,两个螺纹杆233之间通过传动带234连接,两个螺纹杆233可以对圆盘235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圆盘235无法带动充电桩本体230转动。
53.再进一步的,考虑到下雨时,雨水会通过壳体210的顶部进入到壳体210内,为此,如图7所示,充电桩本体2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50,盖板250的面积大于壳体210顶部开口的面积,通过盖板250对壳体210顶部的遮挡,使雨水无法滴落到壳体210内。
54.第二实施例,考虑到基坑110内较于潮湿,容易导致距离感应器241工作出现异常,为此,如图5和图7所示,其中,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充电桩本体230底部的圆盘235,圆盘235的
外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2,连接块232内纵向设置有螺纹杆233,螺纹杆233转动设置在壳体210的底部,螺纹杆233与连接块232螺纹连接,驱动件还包括安装块220,安装块220设置在其中一个基坑110内,安装块220内开设有凹槽221,凹槽221内纵向滑动设置有压块222,压块222四周的侧壁均呈倾斜设置,以便于使车轮能够行驶到压块222的顶部,压块222的底部与凹槽2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23,压块2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224,齿条224的侧壁啮合有从动齿轮225,然后如图6所示,从动齿轮225的侧壁同轴连接有传动杆226,传动杆226的一端穿入壳体210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27,第一锥形齿轮227的外壁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228,第二锥形齿轮228与螺纹杆233同轴连接。
55.本实施例在工作时,车轮转动至压块222的顶部,此时车身的重量压动压块222,使压块222克服复位弹簧223并下移,压块222下移带动齿条224,齿条224带动从动齿轮225转动,从动齿轮225通过传动杆226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2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27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2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28带动螺纹杆233转动,螺纹杆233转动通过螺合力带动充电桩本体230下移;当车轮脱离压块222时,复位弹簧223回弹带动压块222复位,使螺纹杆233反向转动并带动充电桩本体230上升。
56.具体的,如图10所示,考虑到雨水的温度会低于外界的气温,为了实现对雨水的利用,地面100内开设有集液槽280,集液槽280位于进风管212的下方,安装块220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输液槽281,输液槽281与集液槽280相通,外界的雨水通过输液槽281流入到集液槽280内,雨水与进风管212接触,并通过进风管212对进风管212内部的气体进行换热,从而降低了进风管212内气体的温度。
57.此外,考虑到进风管212暴露在外界容易出现进水的现象,为此,请参阅图8和图13所示,压块222顶部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260,通道260的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挡板261,挡板261的一端与压块222的顶部连接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排风管211的底部连通有排水道,排水道呈“u”形结构,能够防止排水道内的气体进入到排风管211内,当压块222下移时,进风管212的顶部将挡板261顶动,使挡板261转动将通道260打开,此时通道260与进风管212连通,当压块222未下移时,进风管212在通道260内,但是无法对挡板261接触,挡板261将通道260堵住。
58.进一步的,考虑到车轮压到压块222时,充电桩本体230会迅速的进行下移,使驾驶员还需要弯腰将充电枪从充电桩本体230内取出,导致了充电的步骤增加,为此,请如图9所示,其中,安装块220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有插杆270,插杆270的一端贯穿安装块220的侧壁,插杆27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71,插杆270的另一端向上弯折,当车轮压到压块222使其下移时,压块222与滚轮271接触,滚轮271对压块222进行阻挡,此时复位弹簧223不会下移,当驾驶人员拿到充电枪后,推动插杆270,插杆270移动带动滚轮271脱离压块222,此时压块222受车轮的重力开始下移。
59.为了实现对滚轮271的自动复位,插杆270的弯折端设置有连接弹簧272,连接弹簧272的另一端与安装块220的侧壁连接,当插杆270被推动后,连接弹簧272回弹便可带动插杆270复位,同时,压块222上升通过自身的斜面推动滚轮271,并不会对上升造成影响。
60.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实施,考虑到冬季气温较低,在充电时,为了提高存电的效率,汽车内的蓄电池在充电时需要进行升温处理,为了提高对电池的升温效率,请如图5所示,其中,圆盘235的外圈开设有滑轨236,连接块232的一端滑动
设置在滑轨236内,圆盘235的顶部设置有螺栓。
61.本实施例在冬季时工作时,转动充电桩本体230,充电桩本体230带动圆盘235转动,使充电桩本体230侧壁的进风口231和排气孔的位置进行交换,此时便如图14所示,进风口231通过排风管211将外界气体吸入,充电桩本体230内部的热气通过进风管212被吹出到车辆的底部,而车辆的电池也位于车辆的底部,此时便可对电池进行加热处理。
62.第四实施例,考虑到清洗充电桩本体230时,液体容易通过进风口231进入到充电桩本体230内,造成充电桩本体230的损坏,导致清洗的效率较慢,为了快速的对充电桩本体230进行清洗,如图11和图12所示,地面100的顶部设置有储液箱290,壳体210底部开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以将壳体210内的液体排入地面100内,壳体210顶部的内壁设置有排液管291,排液管291侧壁连通有喷头,储液箱290与排液管291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连通的输液管292,输液管292内设置有阀门,储液箱290侧壁设置有增压件,增压件在压块222下移时对储液箱290内进行增压。
63.本实施例在清洗时,将充电桩本体230下移至壳体210内,此时排风管211和进风管212将进风口231和排气孔堵住,使液体无法进入到充电桩本体230内,然后打开阀门,由于储液箱290内的气压较高,液体便通过排液管291流入到排液管291内,并通过喷头喷出到充电桩本体230侧壁,从而实现对充电桩本体230的清洗。
64.图12示出了增压件,增压件包括设置在凹槽221底部的套筒300,充电桩本体230内纵向滑动设置活塞杆310,活塞杆310的顶部与压块222的底部固定连接,套筒300的侧壁连通有输气管311和单向进气阀313,输气管311的一端与储液箱290连通,输气管311内设置有单向排气阀312,在使用时,压块222下移压动活塞杆310,活塞杆310下移将套筒300内的气体通过单向排气阀312和输气管311推入到储液箱290内,使储液箱290内的气压变高,压块222上移并带动活塞杆310,活塞杆310上移通过单向进气阀313将外界气体吸入,接下来往复循环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储液箱290外壁设置有泄压阀,当储液箱290内压力过高时,部分压力会通过泄压阀排出。
6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设置在地面(100)上的充电设备(200),所述地面(10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基坑(110),所述充电设备(200)包括壳体(210),所述壳体(210)设置在其中一个基坑(1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0)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排风管(211)和进风管(212),所述排风管(211)和进风管(212)的一端均贯穿地面(100)的顶部,当车辆充电时,所述进风管(212)贯穿地面(100)的一端位于所述车辆的下方,所述壳体(210)内还设置有充电桩本体(230),所述壳体(210)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3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气孔,当所述充电桩本体(230)进入到壳体(210)内时,所述进风管(212)的一端与进风口(231)连通,所述排风管(211)的一端与排气孔连通,所述充电桩本体(230)的一侧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根据车辆的位置来对所述充电桩本体(230)在壳体(210)内的高度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充电桩本体(230)底部的圆盘(235),所述圆盘(235)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2),所述连接块(232)内纵向设置有螺纹杆(233),所述螺纹杆(233)转动设置在壳体(210)的底部,所述螺纹杆(233)与连接块(232)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233)的底部设置有电机(240),所述电机(240)的输出轴与螺纹杆(23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安装块(220),所述安装块(220)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坑(110)内,所述安装块(220)内开设有凹槽(221),所述凹槽(221)内纵向滑动设置有压块(222),压块(222)四周的侧壁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压块(222)的底部与凹槽(2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23),所述凹槽(221)的底部还设置有距离感应器(241),当所述压块(222)下移至距离感应器(241)处时,所述距离感应器(241)控制电机(240)工作,以使螺纹杆(233)转动并带动充电桩本体(230)下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50),所述盖板(250)的面积大于壳体(210)顶部开口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在充电桩本体(230)底部的圆盘(235),所述圆盘(235)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32),所述连接块(232)内纵向设置有螺纹杆(233),所述螺纹杆(233)转动设置在壳体(210)的底部,所述螺纹杆(233)与连接块(232)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安装块(220),所述安装块(220)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基坑(110)内,所述安装块(220)内开设有凹槽(221),所述凹槽(221)内纵向滑动设置有压块(222),压块(222)四周的侧壁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压块(222)的底部与凹槽(2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23),所述压块(2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224),所述齿条(224)的侧壁啮合有从动齿轮(225),所述从动齿轮(225)的侧壁同轴连接有传动杆(226),所述传动杆(226)的一端穿入壳体(210)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27),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27)的外壁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228),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28)与螺纹杆(233)同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00)内开设有集液槽(280),所述集液槽(280)位于进风管(212)的下方,所述安装块(220)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输液槽(281),所述输液槽(281)与集液槽(280)相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22)顶部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260),所述通道(260)的顶部一端转动连接有挡板(261),所述挡板(261)的一端与压块(222)的顶部连接有扭簧,所述排风管(211)的底部连通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
呈“u”形结构,当所述压块(222)下移时,所述进风管(212)的顶部将挡板(261)顶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220)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有插杆(270),所述插杆(270)的一端贯穿安装块(220)的侧壁,所述插杆(27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271),所述插杆(270)的另一端向上弯折。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35)的外圈开设有滑轨(236),所述连接块(232)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滑轨(236)内,所述圆盘(235)的顶部设置有螺栓。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00)的顶部设置有储液箱(290),所述壳体(210)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210)顶部的内壁设置有排液管(291),排液管(291)侧壁连通有喷头,所述储液箱(290)与排液管(291)之间设置有将二者相连通的输液管(292),所述输液管(292)内设置有阀门,所述储液箱(290)侧壁设置有增压件,所述增压件在压块(222)下移时对储液箱(290)内进行增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件包括设置在凹槽(221)底部的套筒(300),所述充电桩本体(230)内纵向滑动设置活塞杆(310),所述活塞杆(310)的顶部与压块(2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00)的侧壁连通有输气管(311)和单向进气阀(313),所述输气管(311)的一端与储液箱(290)连通,所述输气管(311)内设置有单向排气阀(312)。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包括地面和充电设备,所述地面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基坑,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基坑内,所述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排风管和进风管,所述排风管和进风管的一端均贯穿地面的顶部,当车辆充电时,所述进风管贯穿地面的一端位于所述车辆的下方,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将进风管的进风端设置在充电车辆的下方,利用充电过程中的车辆对太阳照射下来的光线进行遮挡,使车辆下方的温度低于太阳直射的温度,从而降低了进风管内进风的温度,以便于提高对充电桩本体的散热效果。高对充电桩本体的散热效果。高对充电桩本体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佳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佳颖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