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其混合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12-26  105



1.本技术涉及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其混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吸附材料是一种能够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具有大的比表面、适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吸附质有强烈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
3.目前的吸附材料不能够很好色将除异味、灭菌、消毒等功能兼具在一起,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其混合制备方法,所述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其混合制备方法具有除异味、灭菌和消毒功能,使用效果好。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其原料按质量份数如下:红茶及茶梗30~50份、芦荟10~20份、虎尾兰5~10份、鸭拓草5~10份、吸毒草5~10份、天然芳香植物15~39份、粘合剂15~30份。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有益效果是由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以及纯天然芳香植物作为吸附材料的主要成分,红茶及茶梗、芦荟荟和鸭拓草均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虎尾兰和吸毒草可吸收有害气体,而纯天然芳香植物能够净化环境,则由上述材料制备而成的吸附材料能够净化空气,净化异味和二手烟,以及分解空气中的甲醛和二甲苯,且毒性较低。
7.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天然芳香植物至少包括水薄荷、茉莉、桂花、梅花、水仙花、文殊兰、栀子花、玫瑰、瑞香、薰衣草、迷迭香以及丁香中的一种。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粘合剂为天然粘合剂,且所述粘合剂包括植物淀粉、蛋白质、糊精、动物胶、虫胶、皮胶和松香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如下步骤:
11.步骤1:按质量份数选取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天然芳香植物和粘合剂,备用;
12.步骤2:对步骤1选取的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天然芳香植物进行清洗除杂,并晾干表面水分,得到备用原料;
13.步骤3:对步骤2中得到的备用原料进行碾压粉碎,得到备用粉料;
14.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备用粉料和粘合剂投入混合造粒设备进行混合造粒;
15.所述混合造粒设备,包括混合筒,所述混合筒的表面间隔开设有造粒孔;
16.进料筒,所述进料筒设置在所述混合筒的顶端,且所述进料筒的底端和混合筒连通;
17.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架板和转轴,所述进料筒的表面设置有伸缩件,所述架板固定在所述伸缩件的活动端,且所述架板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安装有托板,且所述托板的上端面间隔安装有混合拨片;
18.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颗粒进行筛分、烘干,得到颗粒状空气净化吸附材料。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5在对颗粒进行筛分后,将颗粒植入低温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烘干至含水量≤4%。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步骤5在对颗粒进行烘干后,将颗粒冷却至室温,并称重包装入袋。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板为圆板,且所述托板、所述混合筒和所述进料筒之间同轴设置。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轴的表面紧固套接有导流块,且所述导流块的下端面和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流块设置为圆台状。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缩件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所述伸缩件和所述转轴之间相互平行。
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混合拨片之间形成料槽,且所述料槽的数量和所述造粒孔的数量相同。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料筒的内部设置有分料机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进料管和分料盘,所述进料管安装在所述架板的表面,所述分料盘紧固套接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分料盘位于所述进料管的下方,所述分料盘的表面滑动套接有环板,且所述环板的侧壁和所述进料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板的内壁安装有分料拨杆,且所述分料拨杆位于所述分料盘的上方。
2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料拨杆在所述环板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的,且两个所述分料拨杆的相对侧均安装有半环形支板,且两个所述半环形支板的相对侧紧贴在一起,两个所述半环形支板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之间连通,所述凹槽的槽内滚动设置有滚珠,且所述滚珠紧贴着所述转轴。
2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板和所述分料盘间隙配合,所述分料拨杆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半环形支板的下端面的下方。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的开口处向内侧收紧,且所述滚珠和所述凹槽的内壁间隙配合。
3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板的表面设置有搅料机构,所述搅料机构包括旋转环和搅料片,所述环板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环槽,且所述旋转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环槽的槽内,所述旋转环的下端面安装有搅料杆,且所述搅料片固定于所述搅料杆的底端,所述分料盘的下端面安装有触片,且所述触片的一侧和所述搅料片的一侧贴合。
3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搅料杆沿所述旋转环的周向等距设置有至少两
个,且所述搅料杆和所述搅料片一一对应设置。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环槽的槽内安装有外环杆和内环杆,所述外环杆和内环杆均位于所述旋转环的下方,且所述外环杆和所述内环杆之间形成第二环槽,所述搅料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二环槽内滑动穿过。
3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34.在进行混合造粒时,若原料在混合容器内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混合的效果。
35.在向进料筒内灌入原料前,使分料盘位于环板的内部,然后通过进料管将原料倒在分料盘的表面,由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和分料盘转动,可使原料更均匀的倒在分料盘的表面,而分料拨杆可拨动分料盘表面的原料,可使原料在分料盘的表面分布的更均匀,避免分料盘的表面出现局部区域原料过于集中的可能性;
36.而在向进料筒内灌入原料时,调控伸缩件,使伸缩件的活动端带动架板移动,可对架板、驱动电机、转轴和分料盘进行升降,使分料盘移动到环板的下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原料会经分料盘进入到进料筒,可使原料在进料筒内分布的更均匀,更利于原料后续的搅拌,减小因原料分布不均匀而出现原料混合效果差的可能性,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
37.此外,设置两个分料拨杆,可支撑对应的半环形支板,进而使两个半环形支板对转轴进行支撑,提高转轴转动时的稳定性,而滚珠的设置,可减小半环形支板和转轴之间的摩擦,更利于转轴的转动。
38.在进行混合造粒时,若原料在混合容器搅拌不充分,会影响混合的效果。
39.当分料盘位于环板的内部时,触片不与搅料片接触,则搅料片不进行移动,而当分料盘移动到环板的下方后,原料经分料盘进入到进料筒内,而触片下移,分料盘在转动时,带动触片移动,在触片与其中一个搅料片接触后,触片会推动搅料片移动,移动的搅料片会对原料进行搅拌,可使原料搅拌的更充分,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
40.而且,搅料片会带动搅料杆移动,进而使旋转环转动,旋转环会带动其余的搅料杆和搅料片移动,更利于原料的搅拌;
41.此外,位于旋转环下方的外环杆和内环杆可对旋转环进行支撑,避免旋转环从第一环槽内掉出。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造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筒和进料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机构和分料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7.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48.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环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49.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6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50.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环和搅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51.图标:100-混合筒;110-造粒孔;200-进料筒;300-混合机构;310-架板;320-转轴;321-导流块;330-伸缩件;340-驱动电机;350-托板;360-混合拨片;361-料槽;400-分料机构;410-进料管;420-分料盘;430-环板;431-第一环槽;440-分料拨杆;450-半环形支板;460-凹槽;470-滚珠;500-搅料机构;510-旋转环;520-搅料片;530-搅料杆;540-触片;550-外环杆;560-内环杆;570-第二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53.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
5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其原料按质量份数如下:红茶及茶梗30份、芦荟10份、虎尾兰5份、鸭拓草5份、吸毒草5份、天然芳香植物15份、粘合剂15份;可以理解的,红茶及茶梗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而芦荟含抗菌性极强的芦荟酊,可杀死细菌、真菌、霉菌、病毒等病菌,虎尾兰可吸收室内有害气体,并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鸭拓草具有味甘、微苦,性寒等特性,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吸毒草可净化甲醛、氡气、苯气、氨气、二氧化硫、以及烟味、异味、二氧化碳,并且吸毒草释放负离子速度快、可消毒杀菌。
56.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原料主要由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以及纯天然芳香植物组成,红茶及茶梗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且同时红茶及茶梗也具有吸附异味和吸潮的效果,而芦荟荟和鸭拓草均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虎尾兰和吸毒草可吸收有害气体,而纯天然芳香植物能够净化环境,则由上述材料制备而成的吸附材料能够净化空气,净化异味和二手烟,以及分解空气中的甲醛和二甲苯,且毒性较低。
57.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5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纯天然芳香植物至少包括水薄荷、茉莉、桂花、梅花、水仙花、文殊兰、栀子花、玫瑰、瑞香、薰衣草、迷迭香以及丁香中的一种,在具体实施时,该纯天然芳香植物具有香气,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利于净化空气,消除空气中的异味。
5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粘合剂为天然粘合剂,且粘合剂包括植物淀粉、蛋白质、糊精、动物胶、虫胶、皮胶和松香中的任意一种,纯天然粘合剂毒性低,不易对环境的污染,利于作为吸附材料使用。
60.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如下步骤:
61.步骤1:按质量份数选取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天然芳香植物
和粘合剂,备用;
62.步骤2:对步骤1选取的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天然芳香植物进行清洗除杂,并晾干表面水分,得到备用原料;
63.步骤3:对步骤2中得到的备用原料进行碾压粉碎,得到备用粉料;
64.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备用粉料和粘合剂投入混合造粒设备进行混合造粒;
65.如图1-图8所示,混合造粒设备,包括混合筒100,混合筒100的表面间隔开设有造粒孔110;
66.进料筒200,进料筒200设置在混合筒100的顶端,且进料筒200的底端和混合筒100连通;
67.混合机构300,混合机构300包括架板310和转轴320,进料筒200的表面设置有伸缩件330,架板310固定在伸缩件330的活动端,且架板310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340,驱动电机340的输出轴和转轴320传动连接,转轴320的底端安装有托板350,且托板350的上端面间隔安装有混合拨片360们可以理解的,该托板350和混合筒100的内壁贴合密封;
68.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颗粒进行筛分、烘干,得到颗粒状空气净化吸附材料。
6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5在对颗粒进行筛分后,将颗粒植入低温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烘干至含水量≤4%。
70.可以理解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造粒设备,在使用时,经进料筒200将原料灌入到混合筒100内,而启动驱动电机340,使驱动电机340驱动转轴320转动,使托板350及其表面的混合拨片360转动,则混合拨片360会拨动原料,对原料进行混合,而在原料混合完成后,调控伸缩件330,使伸缩件330的活动端带动架板310移动,可对架板310、驱动电机340、转轴320和托板350进行升降,在托板350移动到造粒孔110的下方后,托板350表面的原料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造粒孔110排出,而混合拨片360则会对原料进行切割,达到造粒的目的。
7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5在对颗粒进行烘干后,将颗粒冷却至室温,并称重包装入袋,在具体实施时,该颗粒进行冷却时,可颗粒放置阴凉处自然冷却。
7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托板350为圆板,且托板350、混合筒100和进料筒200之间同轴设置。
7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转轴320的表面紧固套接有导流块321,且导流块321的下端面和托板350固定连接,导流块321设置为圆台状,设置导流块321,降低出现原料在托板350的表面沉积的可能性。
7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伸缩件330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伸缩件330和转轴320之间相互平行,可以理解的,该伸缩件330为气缸、电缸、电动推杆和液压缸中的任意一种,设置多个伸缩件330,可以更好的支撑架板310升降。
7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混合拨片360之间形成料槽361,且料槽361的数量和造粒孔110的数量相同,设置料槽361,利于原料的存放。
76.在进行混合造粒时,若原料在混合容器内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混合的效果。
7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进料筒200的内部设置有分料机构400,分料机构400包括进料管410和分料盘420,进料管410安装在架板310的表面,分料盘420紧固套接于转轴320,且分料盘420位于进料管410的下方,分料盘420的表面
滑动套接有环板430,且环板430的侧壁和进料管410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原料可经由进料管410进入到进料筒200内,而该环板430的内壁可设置弹性密封圈,此外,该环板430的上端面设置有斜角,可避免原料在环板430的上端面沉积。
7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环板430的内壁安装有分料拨杆440,且分料拨杆440位于分料盘420的上方,在具体实施时,该分料拨杆440用于拨动分料盘420表面的原料,可使原料在分料盘420的表面分布的更均匀,避免分料盘420的表面出现局部区域原料过于集中的可能性。
7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分料拨杆440在环板430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个的,且两个分料拨杆440的相对侧均安装有半环形支板450,且两个半环形支板450的相对侧紧贴在一起,两个半环形支板450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460,且凹槽460之间连通,凹槽460的槽内滚动设置有滚珠470,且滚珠470紧贴着转轴320,可以理解的,两个分料拨杆440用于支撑对应的半环形支板450,进而可以对转轴320进行支撑,提高转轴320转动时的稳定性,而滚珠470的设置,可减小半环形支板450和转轴320之间的摩擦,更利于转轴320的转动;
80.可以理解的,在向进料筒200内灌入原料前,使分料盘420位于环板430的内部,然后通过进料管410将原料倒在分料盘420的表面,由驱动电机340驱动转轴320和分料盘420转动,可使原料更均匀的倒在分料盘420的表面,而分料拨杆440可拨动分料盘420表面的原料,可使原料在分料盘420的表面分布的更均匀,避免分料盘420的表面出现局部区域原料过于集中的可能性;
81.而在向进料筒200内灌入原料时,调控伸缩件330,使伸缩件330的活动端带动架板310移动,可对架板310、驱动电机340、转轴320和分料盘420进行升降,使分料盘420移动到环板430的下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原料会经分料盘420进入到进料筒200,可使原料在进料筒200内分布的更均匀,更利于原料后续的搅拌,减小因原料分布不均匀而出现原料混合效果差的可能性,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
82.此外,设置两个分料拨杆440,可支撑对应的半环形支板450,进而使两个半环形支板450对转轴320进行支撑,提高转轴320转动时的稳定性,而滚珠470的设置,可减小半环形支板450和转轴320之间的摩擦,更利于转轴320的转动。
8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环板430和分料盘420间隙配合,分料拨杆440的下端面位于半环形支板450的下端面的下方,更利于分料拨杆440对分料盘420表面的原料进行拨动。
8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凹槽460的开口处向内侧收紧,且滚珠470和凹槽460的内壁间隙配合,利于滚珠470的滚动。
85.在进行混合造粒时,若原料在混合容器搅拌不充分,会影响混合的效果。
8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环板430的表面设置有搅料机构500,搅料机构500包括旋转环510和搅料片520,环板430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环槽431,且旋转环510转动安装在第一环槽431的槽内,旋转环510的下端面安装有搅料杆530,且搅料片520固定于搅料杆530的底端,分料盘420的下端面安装有触片540,且触片540的一侧和搅料片520的一侧贴合,在具体实施时,该触片540可拨动搅料片520移动,而该旋转环510和环板430的连接处可设置轴承。
8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搅料杆530沿旋转环510的周向等距设置有至少两个,
且搅料杆530和搅料片520一一对应设置,设置多个搅料片520,更利于对原料进行搅拌,更利于原料的混合。
8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环槽431的槽内安装有外环杆550和内环杆560,外环杆550和内环杆560均位于旋转环510的下方,且外环杆550和内环杆560之间形成第二环槽570,搅料杆530的一端从第二环槽570内滑动穿过,在具体实施时,该外环杆550和内环杆560可对旋转环510进行支撑,而且,该外环杆550的上端面和内环杆560的上端面均可以设置钢珠,更利于旋转环510的转动;
89.在具体实施时,当分料盘420位于环板430的内部时,触片540不与搅料片520接触,则搅料片520不进行移动,而当分料盘420移动到环板430的下方后,原料经分料盘420进入到进料筒200内,而触片540下移,分料盘420在转动时,带动触片540移动,在触片540与其中一个搅料片520接触后,触片540会推动搅料片520移动,移动的搅料片520会对原料进行搅拌,可使原料搅拌的更充分,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
90.而且,搅料片520会带动搅料杆530移动,进而使旋转环510转动,旋转环510会带动其余的搅料杆530和搅料片520移动,更利于原料的搅拌;
91.此外,位于旋转环510下方的外环杆550和内环杆560可对旋转环510进行支撑,避免旋转环510从第一环槽431内掉出。
9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合造粒设备中的架板310具有三个预设工位,分别标记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且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而通过伸缩件330带动架板310升降,使架板310的位置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中切换:
93.可以理解的,当架板310位于第一工位时,分料盘420位于环板430的内部,触片540位于搅料片520的上方不与搅料片520接触,而托板350位于造粒孔110的上方,则原料只在分料盘420的表面进行分料;
94.当架板310移动到第二工位时,分料盘420移动到环板430的下方,触片540下移与搅料片520接触,而托板350虽然下移但依旧位于造粒孔110的上方,则原料会经由分料盘420的表面进入到进料筒200内,并且,搅料片520会对原料进行搅拌;
95.当架板310移动到第三工位时,分料盘420依旧位于环板430的下方,而触片540依旧与搅料片520接触,但托板350下移到造粒孔110的下方,则原料可经由造粒孔110排出、造粒。
9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其混合制备方法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9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质量份数如下:红茶及茶梗30~50份、芦荟10~20份、虎尾兰5~10份、鸭拓草5~10份、吸毒草5~10份、天然芳香植物15~39份、粘合剂15~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天然芳香植物至少包括水薄荷、茉莉、桂花、梅花、水仙花、文殊兰、栀子花、玫瑰、瑞香、薰衣草、迷迭香以及丁香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天然粘合剂,且所述粘合剂包括植物淀粉、蛋白质、糊精、动物胶、虫胶、皮胶和松香中的任意一种。4.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如下步骤:步骤1:按质量份数选取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天然芳香植物和粘合剂,备用;步骤2:对步骤1选取的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天然芳香植物进行清洗除杂,并晾干表面水分,得到备用原料;步骤3:对步骤2中得到的备用原料进行碾压粉碎,得到备用粉料;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备用粉料和粘合剂投入混合造粒设备进行混合造粒;所述混合造粒设备,包括混合筒(100),所述混合筒(100)的表面间隔开设有造粒孔(110);进料筒(200),所述进料筒(200)设置在所述混合筒(100)的顶端,且所述进料筒(200)的底端和混合筒(100)连通;混合机构(300),所述混合机构(300)包括架板(310)和转轴(320),所述进料筒(200)的表面设置有伸缩件(330),所述架板(310)固定在所述伸缩件(330)的活动端,且所述架板(310)的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340),所述驱动电机(340)的输出轴和所述转轴(320)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20)的底端安装有托板(350),且所述托板(350)的上端面间隔安装有混合拨片(360);步骤5:对步骤4中得到的颗粒进行筛分、烘干,得到颗粒状空气净化吸附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在对颗粒进行筛分后,将颗粒植入低温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烘干至含水量≤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在对颗粒进行烘干后,将颗粒冷却至室温,并称重包装入袋。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350)为圆板,且所述托板(350)、所述混合筒(100)和所述进料筒(200)之间同轴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20)的表面紧固套接有导流块(321),且所述导流块(321)的下端面和所述托板(350)固定连接,所述导流块(321)设置为圆台状。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330)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所述伸缩件(330)和所述转轴(320)之间相互平行。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混合拨片(360)之间形成料槽(361),且所述料槽(361)的数量和所述造粒孔(110)的数
量相同。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及其混合制备方法,涉及吸附材料技术领域。该空气净化吸附材料其原料按质量份数如下:红茶及茶梗30~50份、芦荟10~20份、虎尾兰5~10份、鸭拓草5~10份、吸毒草5~10份、天然芳香植物15~39份、粘合剂15~30份。本申请由红茶及茶梗、芦荟、虎尾兰、鸭拓草、吸毒草以及纯天然芳香植物作为吸附材料的主要成分,红茶及茶梗、芦荟荟和鸭拓草均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虎尾兰和吸毒草可吸收有害气体,而纯天然芳香植物能够净化环境,则由上述材料制备而成的吸附材料能够净化空气,净化异味和二手烟,以及分解空气中的甲醛和二甲苯,且毒性较低。且毒性较低。且毒性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乐子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福良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4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