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21  118



1.本发明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承外圈在热处理(通常为淬火)后会产生一定的组织应力,导致轴承外圈出现一定的变形,当其变形量超过一定的标准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校正。传统的校正方式是:先对淬火冷却后的轴承外圈测量变形量,挑出超过变形量误差标准的不合格轴承外圈,接着采用顶子对轴承外圈进行顶形,然后按顶形工艺回火,冷却后拆除顶子,再次测量内径的变形量,合格后则移交,不合格则重新整形。其中,采用顶子顶形主要由人工手动操作,先将顶子顶在轴承外圈不合格部位的内壁上,由人工手动扳动扳手以调整顶子的长度。这种手动扳动扳手需的工作强度很大,每个工人每天基本要上下扳动扳手几千余次,如此长期作业容易患上肩周炎等职业病。
3.为解决以上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 11003892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校正淬火后轴承外圈的装置,包括:机架、椭圆校正机构和翘曲校正机构;所述椭圆校正机构位于机架下部,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翘曲校正机构位于椭圆校正机构的上方,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部。其中,所述椭圆校正机构包括椭圆校正电缸、椭圆校正推杆、椭圆校正夹紧块、椭圆校正导向滑轨、电缸固定板和校正平台;所述椭圆校正电缸底部固定安装在电缸固定板上,椭圆校正电缸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椭圆校正推杆连接,所述椭圆校正夹紧块安装在椭圆校正推杆上,所述电缸固定板和椭圆校正导向滑轨安装固定于校正平台,所述校正平台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4.该发明实际上是采用四个椭圆校正电缸分别推动两两相对的椭圆校正夹紧块从外侧壁对轴承外圈进行夹紧,以达到整形校正目的。但是,该校正装置需要针对每个型号的轴承外圈配套一组椭圆校正夹紧块,更换调试繁琐。而且这种从外侧壁挤压校正的方式难以使轴承外圈的变形应力消除,容易反弹,导致轴承外圈校正的合格率低下。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根本难以应用。故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轴承外圈校正装置从外侧壁挤压校正的方式难以使轴承外圈的变形应力消除,容易反弹,导致轴承外圈校正的合格率低下等缺陷。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和扳手扳动机构,所述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块、一个活动块及两个侧边挡板,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平行且间隔设置,形成一个从横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侧还分别安装一个所述侧边挡板,两个所述侧边挡板从径向上对轴
承外圈进行限位,所述底座上还安装一个推动所述活动块向所述固定块靠近或远离的横向推动机构;所述扳手扳动机构包括扳手连接块及驱动所述扳手连接块上下摆动的动力驱动机构,所述扳手连接块的前端与扳手固定连接,后端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连接。
7.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纵向气缸、纵向导轨及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气缸及纵向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纵向滑块滑动设于该纵向导轨上,所述纵向气缸活塞杆与所述纵向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滑块侧面固定设有一个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设一个滚轮。
8.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扳手连接块的后端开设有活动限位孔,所述滚轮外轮廓设于所述活动限位孔内,该滚轮在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作用下在所述活动限位孔内滚动,并拉动扳手连接块向上或向下摆动。
9.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横向推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横向滑座、横向推块,所述横向气缸及横向滑座分别间隔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该横向滑座平行设有两个滑槽,每个滑槽上对应装设有一个所述横向推块,两个横向推块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气缸的活塞头通过一u型连接头与两个所述横向推块的前端连接。
10.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固定块的后侧壁两端分别通过一个l型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l型支架连接的部位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开设有横向条形孔,所述l型支架的底部上设有连接通孔一,所述连接通孔一与所述横向条形孔之间通过螺杆一及螺母一固定。
11.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底座与所述固定块两侧相对应的前方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固定架,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壁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应的固定架固定连接。
12.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两个侧边挡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块的两端,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径向条形孔,每个所述侧边挡板的后端分别开设有连接通孔二,所述连接通孔二与所述径向条形孔之间通过螺杆二及螺母二固定。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控制柜,该控制柜分别与所述横向推动机构及动力驱动机构电性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发明底座的底面设有若干行走轮,以方便本发明半自动校正装置的移动。
15.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半自动校正装置,包括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和扳手扳动机构,其中,轴承外圈定位机构由固定块、活动块及两个侧边挡板组成,固定块与活动块可以从横向前后两侧夹紧轴承外圈,两个侧壁挡板则从径向两侧对轴承外圈进行限位,防止其在整形时移动;而扳手扳动机构则包括了扳手连接块及动力驱动机构,动力驱动机构驱动扳手连接块上下摆动, 模拟人工手动扳动扳手的动作以调整顶子的长度,进而将轴承外圈中变形不合格的部位向外顶持。本发明采用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对轴承外圈进行定位,并由动力驱动机构代替人工扳动扳手,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的校正效率。
16.2、本发明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固定块通过l型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横向条形孔,使得l型支架与底座之间可沿横向上调整;而用于固定侧边挡板的固定块两端则设有径向条形孔,使得两个侧边挡板可沿固定块的径向上调整其固定位置。本发明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可以从横向及径向上调整定位间距,以适应不同高度及内径大小的轴承外
圈热处理变形校正需求,而且调整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扳手扳动机构驱动扳手向上摆动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发明,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发明。
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参照图1和图2,该半自动校正装置包括底座1、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及扳手扳动机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及扳手扳动机构沿着底座1的横向上间隔设置。这里的横向是指底座1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而以下径向则是指在平面上垂直于横向的方向,前后方向为与横向平行的方向。
22.参照图1和图2,上述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块21、一个活动块22及两个侧边挡板23,固定块21与活动块22沿着底座1的横向方向间隔布置,且固定块21与活动块22相互平行。其中,固定块21后侧壁两端分别通过一个l型支架211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与l型支架211连接的部位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开设有横向条形孔101,所述l型支架211的底部上设有连接通孔一,所述连接通孔一与所述横向条形孔101之间通过螺杆一212及螺母一固定。
23.参照图1和图2,为提高固定块21固定的稳定性,上述底座1与所述固定块21两侧相对应的前方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固定架24,所述固定块21的前侧壁两端分别通过横向螺杆241及螺母242与相应的固定架24固定连接。由于轴承外圈型号不同时可能需要调整固定块21的位置,因此,连接固定架21的横向螺杆241需要预留一定长度的螺纹段。
24.参照图1和图2,固定块21与活动块22之间形成一个从横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的限位槽25,限位槽25的两侧还分别安装一个所述侧边挡板23,两个所述侧边挡板23从径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限位。当轴承外圈a放置在轴承外圈定位机构时,侧边挡板23到轴承外圈最低点的距离最小为轴承外圈a外径的五分之一,即可认为侧边限位到位,若小于该距离,则需要调整两个侧边挡板23的距离。
25.参照图1和图2,上述两个侧边挡板23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块21的两端,所述固定块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径向条形孔213,每个所述侧边挡板23的后端分别开设有连接通孔二,所述连接通孔二与所述径向条形孔213之间通过螺杆二231及螺母二固定。
26.参照图1和图2,上述底座1上还安装一个推动活动块22向所述固定块21靠近或远离的横向推动机构。横向推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31、横向滑座32、横向推块33,所述横向气缸31及横向滑座32分别间隔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该横向滑座32平行设有两个滑槽321,每个滑槽321上对应装设有一个所述横向推块33,两个横向推块33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块22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气缸31的活塞头通过一u型连接头311与两个横向推块33的前端连接。
27.参照图1和图2,上述扳手扳动机构包括扳手连接块41及驱动所述扳手连接块41上
下摆动的动力驱动机构,所述扳手连接块41的前端中部开设有一个安装孔,安装孔侧壁相通设有螺纹孔,扳手b插设在该安装孔内,由紧固螺栓401穿过螺纹孔固定。扳手连接块41的后端则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连接。
28.参照图1和图2,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纵向气缸421、纵向导轨422及纵向滑块423,所述纵向气缸421及纵向导轨422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纵向滑块423滑动设于该纵向导轨422上,所述纵向气缸421活塞杆与所述纵向滑块423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滑块423侧面固定设有一个中心轴424,所述中心轴424上套设一个滚轮425。
29.参照图1和图3,上述扳手连接块41的后端开设有活动限位孔410,活动限位孔410为长条孔形状,其高度略大于滚轮425的外径。所述滚轮425外轮廓设于所述活动限位孔410内,该滚轮425在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作用下在所述活动限位孔310内滚动,并拉动扳手连接块31向上或向下摆动。
30.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底座1由两块长方形支撑座11及固定板12拼接而成,两块支撑座之间形成一条让位槽13。该让位槽13可为扳手扳动机构提供让位空间,方便扳手的安装。
31.参照图1,为方便本发明半自动校正装置的移动,本发明底座1的底面设有若干行走轮14。
32.参照图1,本发明的半自动校正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柜5,该控制柜4固定在底座1上,并分别与所述横向推动机构及动力驱动机构控制连接,该控制柜上设有多个形变校正量档位按钮51,每个形变校正量档位按钮51对应控制纵向气缸的移动距离不同。每个轴承外圈的变形校正量由人工根据测量的形变量进行手动控制。
33.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半自动校正装置,其工作流程如下:先将轴承外圈直立放置在轴承外圈定位机构(放置时使顶子与水平面平行,并且平行于底座的径向),若横向及径向的限位距离均合适则不需要调整固定块及侧边挡板,不合适则对应对固定块或侧壁挡板进行调整;再将扳手一端卡在顶子上(另一端提前安装在扳手连接块上);接着通过控制柜控制横向推动机构动作使活动块固定夹紧轴承外圈;然后按下控制柜上相应形变校正量档位按钮,即可对轴承外圈的变形量进行校正。完成后拉动扳手连接块,使扳手脱离顶子,再驱动横向推动机构拉动活动块后退,即可将轴承外圈取出。
34.以上描述到的“顶子”是一个双头螺杆和两个螺旋套,双头螺杆的两端外螺杆相反,螺纹套内壁具有内螺纹,两个螺旋套分别连接在双头螺杆两端,从中件旋转双头螺杆时,两个螺纹套可同步向外侧或内侧移动。
35.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和扳手扳动机构,所述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块、一个活动块及两个侧边挡板,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平行且间隔设置,形成一个从横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侧还分别安装一个所述侧边挡板,两个所述侧边挡板从径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限位,所述底座上还安装一个推动所述活动块向所述固定块靠近或远离的横向推动机构;所述扳手扳动机构包括扳手连接块及驱动所述扳手连接块上下摆动的动力驱动机构,所述扳手连接块的前端与扳手固定连接,后端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纵向气缸、纵向导轨及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气缸及纵向导轨分别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纵向滑块滑动设于该纵向导轨上,所述纵向气缸活塞杆与所述纵向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滑块侧面固定设有一个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设一个滚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连接块的后端开设有活动限位孔,所述滚轮外轮廓设于所述活动限位孔内,该滚轮在所述动力驱动机构作用下在所述活动限位孔内滚动,并拉动扳手连接块向上或向下摆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推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横向滑座、横向推块,所述横向气缸及横向滑座分别间隔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该横向滑座平行设有两个滑槽,每个滑槽上对应装设有一个所述横向推块,两个横向推块的后端分别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气缸的活塞头通过一u型连接头与两个所述横向推块的前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后侧壁两端分别通过一个l型支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l型支架连接的部位沿其长度延伸方向上开设有横向条形孔,所述l型支架的底部上设有连接通孔一,所述连接通孔一与所述横向条形孔之间通过螺杆一及螺母一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块两侧相对应的前方分别固定设有一个固定架,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壁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应的固定架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边挡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块的两端,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径向条形孔,每个所述侧边挡板的后端分别开设有连接通孔二,所述连接通孔二与所述径向条形孔之间通过螺杆二及螺母二固定。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控制柜,该控制柜分别与所述横向推动机构及动力驱动机构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若干行走轮。

技术总结
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半自动校正装置,包括底座及设于底座上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和扳手扳动机构,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块、一个活动块及两个侧边挡板,固定块与活动块平行且间隔设置,形成一个从横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夹持的限位槽,限位槽的两侧还分别安装一个侧边挡板,两个侧边挡板从径向上对轴承外圈进行限位,底座上还安装一个推动活动块向固定块靠近或远离的横向推动机构;扳手扳动机构包括扳手连接块及动力驱动机构,扳手连接块的前端与扳手固定连接,后端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采用轴承外圈定位机构对轴承外圈进行定位,并由动力驱动机构代替人工扳动扳手,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外圈热处理变形的校正效率。处理变形的校正效率。处理变形的校正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岳彬 连青惠 朱世彬 罗志榜 卢健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34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