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07  117



1.本发明属于机力通风塔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2.机力通风塔是电厂冷端系统的重要部分,其冷却效率影响凝汽器内的真空度,进而影响整个热力系统的循环热效率。冷却塔配水系统是否合理与冷却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由于机力通风的空气流速较大,所以在风机前还要装设除水器,以减少冷却塔的水损失。
3.现有的机力通风塔的减速电机大多采用底部设置金属阻尼弹簧隔振器,当90%出力以上时,会出现振动增大,引起减速机振动增大,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采用多重减振,可改变系统刚度和第一减振腔形态,以适应不同规格减速机和不同振动环境使用。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的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包括与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连接的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弹簧减振器、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以及弹性垫,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之间通过弹簧减振器连接,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抽屉,抽屉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隔板,将抽屉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第一减振腔,每个第一减振腔内均填充有第一阻尼粒子,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弹性垫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内,且弹性垫底部延伸出安装槽,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具有多个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每个第二减振腔内均填充有第二阻尼粒子。
7.优选地,抽屉的内底壁开设有多个插孔,隔板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插块,隔板通过插块与插孔的插接配合可拆卸连接于抽屉内。
8.优选地,隔板呈矩形状、波形状或环形状。
9.优选地,还包括滑条、固定板、以及第一螺栓,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滑槽与容置槽连通,抽屉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滑条,抽屉插入容置槽内,滑条与滑槽滑动配合,抽屉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后插入第一螺纹槽内,将抽屉固定于容置槽内。
10.优选地,还包括柔性包袋,柔性包袋将多个第一阻尼粒子包覆在内,每个第一减振腔内均放置有多个柔性包袋。
11.优选地,柔性包袋的为橡胶袋、尼龙袋或高分子薄膜袋,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材质均为铁、铝或不锈钢。
12.优选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槽,第二螺纹槽位于安
装槽的上方且与安装槽连通,弹性垫的顶部固定有螺柱,弹性垫通过螺柱与第二螺纹槽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内。
13.优选地,第一阻尼粒子和第二阻尼粒子的材质均为金属、陶瓷或石英砂,第一阻尼粒子在第一减振腔内的填充率为50-95%,第二阻尼粒子在第二减振腔内的填充率为45-85%。
14.优选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15.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左右两侧壁均具有延伸部,第二螺栓穿过延伸部与弹簧减振器的顶部螺接,将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固定于弹簧减振器的顶部,第三螺栓穿过弹簧减振器的底部与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螺接,将弹簧减振器固定于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顶部。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1、采用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之间夹设弹簧减振器的设置,形成三明治结构。通过粒子阻尼技术结合弹簧减振技术,通过三者有机结合,实现高效减振隔声作用。
18.2、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具有抽屉,为抽屉式,方便更换第一阻尼粒子或者改变第一阻尼粒子的填充率和材质,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需求。再者,由于隔板可拆卸,根据不同工作环境需求可改变隔板的安装方向和隔板形状。适应性广且第一阻尼粒子的更换和第一减振腔的改变十分方便。
19.3、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使得应力不会集中在某个区域,整体强度高,作为整个减振结构的最底层支撑结构,其高强度能确保整体减振结构的实用性。并且采用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与第二阻尼粒子的结合,由于蜂窝状使其与第二阻尼粒子具有更多的碰撞面,能更好将振动体动能耗散。
20.4、通过在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弹性垫,通过改变安装于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底部的弹性垫的个数来改变整体受力面积,实现刚度调节,解决传统减振结构无法调节刚度的问题。
21.5、通过柔性包袋对第一阻尼粒子间的柔性约束,使得第一阻尼粒子与抽屉和隔板间碰撞声极其微弱,在起到减振的同时能够提升隔声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抽屉及其上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隔板和插块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抽屉及其上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和弹性垫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弹性垫和螺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图7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二减振腔和第二阻尼粒子的配合示意图。
32.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隔板和抽屉配合示意图。
33.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隔板和抽屉配合示意图。
34.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隔板和抽屉配合示意图。
35.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和弹性垫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6.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2-弹簧减振器,3-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4-弹性垫,5-隔板,6-第一减振腔,7-第一阻尼粒子,8-安装槽,9-第二减振腔,10-第二阻尼粒子,11-插孔,12-插块,13-滑条,14-固定板,15-第一螺栓,16-容置槽,17-滑槽,18-延伸部,19-第一螺纹孔,20-第一螺纹槽,21-柔性包袋,22-第二螺纹槽,23-螺柱,24-第二螺栓,25-第三螺栓,26-抽屉,2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8.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实施例一:
40.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包括与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连接的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弹簧减振器2、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以及弹性垫4,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之间通过弹簧减振器2连接,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抽屉26,抽屉26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一个隔板5,将抽屉26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第一减振腔6,每个第一减振腔6内均填充有第一阻尼粒子7,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8,弹性垫4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8内,且弹性垫4底部延伸出安装槽8,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的内部具有多个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9,每个第二减振腔9内均填充有第二阻尼粒子10。
41.粒子阻尼技术是一种新型振动控制技术,通过粒子体和减振器之间构成了一个耦合、封闭的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粒子间以及粒子与外壳间的摩擦和非弹性碰撞迅速地将振动体动能耗散,具有减振降噪效果明显、耐高低温等恶劣环境、减振频域广、不增加线位移、万向性等优点。
42.本发明采用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之间夹设弹簧减振器2的设置,形成三明治结构。通过粒子阻尼技术结合弹簧减振技术,通过三者有机结合,实现高效减振隔声作用。
43.并且,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具有抽屉26,为抽屉26式,方便更换第一阻尼粒子7或者改变第一阻尼粒子7的填充率和材质,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需求。再者,由于隔板5可拆卸,根据不同工作环境需求可改变隔板5的安装方向和隔板5形状,本实施例的隔板5呈矩形状,且横向设置,将抽屉26的内部空间分为前后两个第一减振腔6。第一减振腔6的形状与第
一阻尼粒子7的填充率和材质的不同能适应不同频段的减振,以确保最优的减振效果。本发明通过抽屉26式+可拆卸的隔板5的设置,适应性广且第一阻尼粒子7的更换和第一减振腔6的改变十分方便。
44.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由于其内部具有多个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9,使得应力不会集中在某个区域,整体强度高,作为整个减振结构的最底层支撑结构,其高强度能确保整体减振结构的实用性。并且采用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9与第二阻尼粒子10的结合,由于蜂窝状使其与第二阻尼粒子10具有更多的碰撞面,能更好将振动体动能耗散。
45.在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之间采用弹簧减振器2,在振动从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过渡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前对振动进行弹性减振,荷载范围大、固有频率低、阻尼大、适应性强。
46.最后,通过在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弹性垫4,本实施例的弹性垫4为橡胶垫,其刚度组合符合并联及串联的计算方法,当弹性垫4刚度进行并联时,其组合刚度为各并联刚度之和。
47.隔振垫并联组合刚度:k=k1+k2+

+kn48.结合于具体的产品型式,弹性垫4并联指的是受力面积的累加。通过改变受力面积即可实现刚度的可调。
49.具体的,通过改变安装于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底部的弹性垫4的个数来改变整体受力面积,实现刚度调节,解决传统减振结构无法调节刚度的问题。
50.其中,抽屉26的内底壁开设有多个插孔11,隔板5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插块12,隔板5通过插块12与插孔11的插接配合可拆卸连接于抽屉26内。采用插块12和插孔11的插接配合实现可拆卸,使得隔板5拆装方便,节省改变第一减振腔6的时间。
51.其中,还包括滑条13、固定板14、以及第一螺栓15,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16,容置槽16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与容置槽16连通,抽屉26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滑条13,抽屉26插入容置槽16内,滑条13与滑槽17滑动配合,抽屉26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9,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20,第一螺栓15穿过第一螺纹孔19后插入第一螺纹槽20内,将抽屉26固定于容置槽16内。通过滑条13和滑槽17的配合实现抽屉26的抽出和推入。通过第一螺栓15实现对抽屉26的拆装固定,操作方便。
52.其中,还包括柔性包袋21,柔性包袋21将多个第一阻尼粒子7包覆在内,每个第一减振腔6内均放置有多个柔性包袋21。本实施例的柔性包袋21为高分子薄膜袋。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的材质均为铁。通过柔性包袋21对第一阻尼粒子7间的柔性约束,使得第一阻尼粒子7与抽屉26和隔板5间碰撞声极其微弱,在起到减振的同时能够提升隔声性能。
53.其中,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的底部开设有九个第二螺纹槽22,第二螺纹槽22位于安装槽8的上方且与安装槽8连通,弹性垫4的顶部固定有螺柱23,弹性垫4通过螺柱23与第二螺纹槽22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8内。采用螺柱23与第二螺纹槽22的螺接实现可拆卸,使得弹性垫4的拆装操作十分方便,进而使得刚度改变操作简便快捷。本实施例的弹性垫4共9个,即每个安装槽8内均安装有一个弹性垫4。
54.其中,第一阻尼粒子7和第二阻尼粒子10的材质均为金属、陶瓷或石英砂,第一阻
尼粒子7在第一减振腔6内的填充率为50-95%,第二阻尼粒子10在第二减振腔9内的填充率为45-85%。第一阻尼粒子7和第二阻尼粒子10的材质和填充率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调节搭配,以获得最好的减振功效。
55.其中,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27。通过安装孔27分别与减速机和地面或安装处连接。
56.其中,还包括第二螺栓24和第三螺栓25,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的左右两侧壁均具有延伸部18,第二螺栓24穿过延伸部18与弹簧减振器2的顶部螺接,将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1固定于弹簧减振器2的顶部,第三螺栓25穿过弹簧减振器2的底部与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螺接,将弹簧减振器2固定于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3的顶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确保连接稳定性。
57.实施例二:
58.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59.本实施例的隔板5共2个,均呈矩形状,且倾斜设置,将抽屉26的内部空间从左至右分为2个第一减振腔6。
60.实施例三:
6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62.本实施例的隔板5共1个,呈波形状,且纵向设置,将抽屉26的内部空间分为2个第一减振腔6。采用波形状的隔板5,使声波沿各个方向反射,提高声波传递方向的复杂化,有助于削弱声波的能量,进一步提高阻尼减振器的整体消声能力,减少噪音。
63.实施例四:
64.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65.本实施例的隔板5共6个,呈环形状,将抽屉26的内部空间分为7个第一减振腔6。采用环形状的隔板5,每个隔板5的内部均为一个第一减振腔6,可将第一阻尼粒子7直接填充在每个隔板5内,在隔板5外也可填充第一阻尼粒子7。
66.实施例五:
67.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68.本实施例的弹性垫4共5个,5个弹性垫4形成x型。
6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连接的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弹簧减振器、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以及弹性垫;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之间通过弹簧减振器连接;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抽屉,所述抽屉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隔板,将所述抽屉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第一减振腔,每个所述第一减振腔内均填充有第一阻尼粒子;所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弹性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弹性垫底部延伸出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具有多个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每个所述第二减振腔内均填充有第二阻尼粒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的内底壁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一个插块,所述隔板通过所述插块与插孔的插接配合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抽屉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呈矩形状、波形状或环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条、固定板、以及第一螺栓;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抽屉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滑条,所述抽屉插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滑条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抽屉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后插入所述第一螺纹槽内,将所述抽屉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包袋,所述柔性包袋将多个所述第一阻尼粒子包覆在内,每个所述第一减振腔内均放置有多个所述柔性包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包袋的为橡胶袋、尼龙袋或高分子薄膜袋;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材质均为铁、铝或不锈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上方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弹性垫的顶部固定有螺柱,所述弹性垫通过所述螺柱与第二螺纹槽的螺纹配合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粒子和第二阻尼粒子的材质均为金属、陶瓷或石英砂;所述第一阻尼粒子在第一减振腔内的填充率为50-95%;
所述第二阻尼粒子在第二减振腔内的填充率为45-8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左右两侧壁均具有延伸部,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弹簧减振器的顶部螺接,将所述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固定于所述弹簧减振器的顶部;所述第三螺栓穿过所述弹簧减振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螺接,将所述弹簧减振器固定于所述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属于机力通风塔减振技术领域,机力通风塔的减速机减振结构,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和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之间通过弹簧减振器连接,第一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抽屉,抽屉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隔板,每个第一减振腔内均填充有第一阻尼粒子,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弹性垫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槽内,且弹性垫底部延伸出安装槽,第二粒子阻尼减振板的内部具有多个呈蜂窝状的第二减振腔,每个第二减振腔内均填充有第二阻尼粒子。本发明采用多重减振,可改变系统刚度和第一减振腔形态,以适应不同规格减速机和不同振动环境使用。和不同振动环境使用。和不同振动环境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喜静波 井宇 窦磊 郝广源 杨宝轩 李江涛 彭兴凯 吴德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4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31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