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7  152



1.本发明涉及门窗框架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铝合金门窗框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保障其满足强度要求,因此常常利用强度检测设备对其进行抽检,而现有的强度检测装置往往采用流水线的形式,整体设备占地较大,并且整体的工作逻辑较为繁琐,各个机构的利用率一般。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包括:
5.底座,其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撑座;
6.横梁,其采用滑座纵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由外部驱动机构提供滑动动力;
7.横向导轨,其固定于所述横梁上,且所述横向导轨上可移动的设置有安装座;
8.整平爪,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以及
9.上下料组件一,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具有一纵向移动端,纵向移动端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定位夹持待检测的门窗框架,所述上下料组件一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
1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至少包括纵向对称设置的工位切换座,所述工位切换座上转动设置有转座,所述转座由角度调节电机所驱动,所述转座上还设置有夹持组件,通过两个夹持组件能够实现对于门窗框架的夹持。
11.进一步,作为优选,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一对门窗框架进行加压检测后,所述转座顺时针转动90
°
,此时由整平爪对所述门窗框架进行整平,之后所述转座继续顺时针转动90
°
,之后由强度检测器二对门窗框架进行二次加压检测。
12.进一步,作为优选,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一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一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二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二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所述第二加压检测力为第一加压检测力的82%~95%。
13.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工位切换轨道,其铺设于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之间,所述工位切换座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位切换轨道上。
14.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15.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让位杆,多个让位杆的一端共同连接转座,另一端共同连接安装盘;
16.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爪,所述夹持爪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盘上,另一端具有夹持凸点;以及
17.用于驱动夹持爪转动的转动驱动器;
18.其中,所述安装盘的中部开设有通槽。
1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上下料组件一的一侧还设置有上下料组件二,所述上下料组件二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三和强度检测器四,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三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三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四对门窗框架施加第四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所述第四加压检测力为第三加压检测力的82%~95%。
2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强度所述上下料组件一和上下料组件二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21.丝杠机构,其具有一纵向驱动端;
22.支撑滑座,其固定于所述纵向驱动端,且所述支撑滑座上固定有安装板,用于承载定位组件;以及
23.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滑座两侧的纵向导轨,用于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滑座。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发明实施例中,配置有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其中,可以利用强度检测器一进行第一次强度检测,如此则可以实现常规的强度抽检,之后对门窗框架进行整平恢复,之后再利用强度检测器二进行第二次强度检测,如此则可以模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后对门窗框架进行修复后的强度检测,另外,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上下料组件一和上下料组件二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整体工作逻辑的优化,提升了各个机构的利用率以及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为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中上下料组件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中定位组件和整平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中定位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中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底座;2、支撑座;3、横梁;4、滑座;5、横向导轨;6、安装座;7、整平爪;8、定位组件;9、上下料组件一;10、上下料组件二;11、强度检测器一;12、强度检测器二;91、丝杠机构;92、支撑滑座;93、纵向导轨;94、安装板;81、工位切换座;82、工位切换轨道;83、转座;84、角度调节电机;85、夹持组件;851、让位杆;852、安装盘;853、夹持爪;854、转动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包括:
34.底座1,其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撑座2;
35.横梁3,其采用滑座4纵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上,且由外部驱动机构提供滑动动力;
36.横向导轨5,其固定于所述横梁3上,且所述横向导轨5上可移动的设置有安装座6;
37.整平爪7,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6上;以及
38.上下料组件一9,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且具有一纵向移动端,纵向移动端上设置有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能够定位夹持待检测的门窗框架,所述上下料组件一9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一11和强度检测器二12。
39.需要注意的是,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立柱和伸缩缸,伸缩缸固定于立柱上,伸缩缸的输出端朝向定位组件8,
40.作为更加的实施例,立柱的高度可调;
41.另外,伸缩缸可以是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伸缩杆,通过伸缩挤压的方式来对待检测的门窗框架进行微折弯,进而实现强度检测。
42.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定位组件8至少包括纵向对称设置的工位切换座81,所述工位切换座81上转动设置有转座83,所述转座83由角度调节电机84所驱动,所述转座83上还设置有夹持组件85,通过两个夹持组件85能够实现对于门窗框架的夹持。
43.作为较佳的实施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一11对门窗框架进行加压检测后,所述转座83顺时针转动九十度,此时由整平爪7对所述门窗框架进行整平,之后所述转座83继续顺时针转动九十度,之后由强度检测器二12对门窗框架进行二次加压检测。
4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配置有强度检测器一11和强度检测器二12,其中,可以利用强度检测器一11进行第一次强度检测,如此则可以实现常规的强度抽检,之后对门窗框架进行整平恢复,之后再利用强度检测器二12进行第二次强度检测,如此则可以模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后对门窗框架进行修复后的强度检测,进一步讲,通过设置二次强度检测模式可以验证门窗框架在损坏维修后是否仍具有一定的强度。
45.另外,还需解释的是,整平爪7至少包括两个能够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爪体,在此不再赘述。
46.作为较佳的实施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一11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一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二12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二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所述第二加压检测力为第一加压检测力的82%~95%。
47.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定位组件8还包括工位切换轨道82,其铺设于强度检测器一11和强度检测器二12之间,所述工位切换座81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位切换轨道82上。
48.通过工位切换座81在工位切换轨道82上的移动能够使得待检测的门窗框架靠近强度检测器一11或强度检测器二12。
49.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述夹持组件85包括:
50.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让位杆951,多个让位杆951的一端共同连接转座83,另一端共同连接安装盘852;
51.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爪853,所述夹持爪853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盘852上,另一端具有夹持凸点;以及
52.用于驱动夹持爪转动的转动驱动器854;
53.其中,所述安装盘852的中部开设有通槽。
54.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利用多个夹持爪853能够同时对门窗框架进行夹持,从而提升夹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配置通槽结构和让位杆851能够实现对于门窗框架的让位,提升了整体夹持的自适应性,也即能够夹持不同长度的门窗框架。
55.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上下料组件一9的一侧还设置有上下料组件二10,所述上下料组件二10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三和强度检测器四,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三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三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四对门窗框架施加第四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所述第四加压检测力为第三加压检测力的82%~95%。
56.强度检测器三对门窗框架施加的第三加压检测力可以与强度检测器一保持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当不一致时,能够检测不同要求的门窗框架;
57.另外,本实施例中,配置的上下料组件二10,可以优化本装置的工作逻辑,具体而言,在具体实施时:
58.s1.当利用强度检测器一11对上下料组件一9上的门窗框架进行初步强度检测时,上下料组件二10对其上已经检测过的门窗框架进行下料,并安装待检测的门窗框架;
59.s2.上下料组件一9上的定位组件8驱动其上门窗框架进行转动90
°
,并且利用整平爪对门窗框架进行整平,此时,利用强度检测器三对上下料组件二10上的门窗框架进行初步强度检测;
60.s3.上下料组件以9上的定位组件8驱动其上门窗框架进行转动90
°
,并且利用强度检测器二对上下料组件一9上的门窗框架进行再次强度检测,此时上下料组件二10上的定位组件8驱动其上门窗框架进行转动90
°
,并且整平爪移动至相对应位置处对其进行整平;
61.s5.上下料组件一9对其上已经检测过的门窗框架进行下料,并安装待检测的门窗框架,同时,利用强度检测器四对上下料组件二10上的门窗框架进行再次强度检测;
62.s5.重复s1至s4。
6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强度所述上下料组件一9和上下料组件二1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64.丝杠机构91,其具有一纵向驱动端;
65.支撑滑座92,其固定于所述纵向驱动端,且所述支撑滑座92上固定有安装板94,用于承载定位组件8;以及
66.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滑座92两侧的纵向导轨93,用于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滑座92。
6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其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撑座(2);横梁(3),其采用滑座(4)纵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上,且由外部驱动机构提供滑动动力;横向导轨(5),其固定于所述横梁(3)上,且所述横向导轨(5)上可移动的设置有安装座(6);整平爪(7),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6)上;以及上下料组件一(9),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且具有一纵向移动端,纵向移动端上设置有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能够定位夹持待检测的门窗框架,所述上下料组件一(9)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一(11)和强度检测器二(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至少包括纵向对称设置的工位切换座(81),所述工位切换座(81)上转动设置有转座(83),所述转座(83)由角度调节电机(84)所驱动,所述转座(83)上还设置有夹持组件(85),通过两个夹持组件(85)能够实现对于门窗框架的夹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一(11)对门窗框架进行加压检测后,所述转座(83)顺时针转动90
°
,此时由整平爪(7)对所述门窗框架进行整平,之后所述转座继续顺时针转动90
°
,之后由强度检测器二(12)对门窗框架进行二次加压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一(11)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一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二(12)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二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所述第二加压检测力为第一加压检测力的82%~9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8)还包括工位切换轨道(82),其铺设于强度检测器一(11)和强度检测器二(12)之间,所述工位切换座(82)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工位切换轨道(82)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85)包括: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让位杆(951),多个让位杆(951)的一端共同连接转座(83),另一端共同连接安装盘(852);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夹持爪(853),所述夹持爪(853)的一端转动设置于安装盘(852)上,另一端具有夹持凸点;以及用于驱动夹持爪转动的转动驱动器(854);其中,所述安装盘(852)的中部开设有通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组件一(9)的一侧还设置有上下料组件二(10),所述上下料组件二(10)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三和强度检测器四,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三对门窗框架施加第三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利用所述强度检测器四对门窗框架施加第四加压检测力进行加压检测,所述第四加压检测力为第三加压检测力的82%~9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所
述上下料组件一(9)和上下料组件二(1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丝杠机构(91),其具有一纵向驱动端;支撑滑座(92),其固定于所述纵向驱动端,且所述支撑滑座(92)上固定有安装板(94),用于承载定位组件(8);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滑座(92)两侧的纵向导轨(93),用于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滑座(9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门窗框架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其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撑座;横梁,其采用滑座纵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且由外部驱动机构提供滑动动力;横向导轨,其固定于所述横梁上,且所述横向导轨上可移动的设置有安装座;整平爪,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以及上下料组件一,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具有一纵向移动端,纵向移动端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能够定位夹持待检测的门窗框架,所述上下料组件一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置有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置有强度检测器一和强度检测器二。


技术研发人员:马宝柱 任威俊 陈越 霍祥 张建永 王建 李平 苏宝兴 任乐乐 田龙凤 白旭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施塔曼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22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