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和疗养护理床与流程

专利2023-04-05  136



1.本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养老社区用疗养护理床及护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养老社区指能为老人们提供从日常清洁、每日餐食、代配药到安宁照护(临终关怀)、身后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的养老场所。目前在养老社区中,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通常设置有疗养护理床,疗养护理床主要由两个可活动床板和一个固定床板组成,两个活动床板设置于固定床板的两侧,用于调节角度便于老人坐起和躺卧。
3.现有技术中,疗养护理床可分为手动护理床和电动护理床两大类。手动护理床指通过人为摇动摇柄实现对护理床的活动床板的控制,电动护理床指通过电动推杆实现对护理床的活动床板的自动控制,电动推杆主要包括电机、丝杆和设置于丝杆上的螺母,当人为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时,电机带动丝杆螺母实现对床板的转动控制。
4.针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申请人认为,不论是手动护理床还是电动护理床,均需人为控制护理床的活动床板升降至一定角度,当夜晚老年人需下床时,由于行动不便,往往需先坐起并控制床板下降至一定角度后才可下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使用不便。
5.申请内容为了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和疗养护理床。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包括: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获取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基于多个所述重力值和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所述姿势状态包括坐姿和躺姿;根据所述姿势状态识别所述人体的状态改变;所述状态改变包括人体由坐姿变为躺姿和人体由躺姿变为坐姿;根据所述状态改变,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以调节所述人体与地面的距离。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老年人夜晚需下床时,疗养护理床上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状态改变,此时状态改变为躺姿变为坐姿,即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从而无需老年人先坐起并控制床板下降至一定角度,从而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同时当老年人由坐姿变为躺姿时,亦可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状态改变,此时状态改变为坐姿变为躺姿,当前执行主体即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便于老年人对疗养护理床的使用。
8.可选的,所述疗养护理床上预设有用于读取智能手环信息的读写器,所述智能手
环由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在所述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之前,包括:基于所述读写器,判断是否获取到识别信号;若获取到所述识别信号,基于所述识别信号得到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包括床编码;基于预设的管理数据库判断所述床编码是否与当前所述疗养护理床的床编码一致;若一致,判定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人体为所述使用者。
9.基于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获取所述使用者的体重值并存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读写器用于识别老年人手腕上携带的手环,并可通过手环上芯片预存储的信息判断老年人是否为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若为使用者,则基于重力传感器获取体重值,通过体重值便于后续对老年人的姿势状态进行检测。
11.可选的,所述躺姿包括平躺和侧躺;所述基于多个所述重力值和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包括:获取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基于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得到感应区域并计算所述感应区域的区域面积;计算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的所述重力值之和,得到感应重力;比较所述感应重力与所述体重值得到比较结果,并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重力与重力值比较用于检测老年人是否在疗养护理床上,由于人体的平躺、侧躺和坐姿对应的感应区域的区域面积不同,故可通过区域面积和感应重力判断人体的姿势状态,便于后续通过姿势状态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动作。
13.可选的,所述比较所述感应重力与所述体重值得到比较结果,包括:判断所述感应重力是否与所述体重值一致;若是,输出比较结果为一致;否则,输出比较结果为不一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重力与体重值比较便于判断老年人是否在床上,便于后续通过床上老年人的姿势状态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动作。
15.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包括:若所述比较结果为一致,判断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差值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平躺;若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判断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差值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侧躺;若所述区域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判断所述
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三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差值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与所述第三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坐姿;其中所述第三区域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区域面积,所述第二区域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域面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区域面积为最大的区域面积,指老年人 平躺时的预存储的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指老年人侧躺时的预存储的区域面积,第三区域面积指老年人在床上为坐姿时的预存储的区域面积,由于人在床上的感应面积会有误差,故设置差值阈值,便于使对姿势状态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17.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还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为一致时,判断所述区域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区域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区域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平躺;若所述区域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阈值,判断所述区域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区域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侧躺;若所述区域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区域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坐姿;所述第一区域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阈值。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区域阈值与第二区域阈值为预先设定,通过第一区域阈值与第二区域阈值的设定,便于判断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的姿势状态。
19.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姿势状态识别所述人体的状态改变,包括:实时获取区域面积;执行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的步骤,并得到人体的第一姿势状态;若所述区域面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区域面积,并得到人体的第二姿势状态;将所述第一姿势状态到第二姿势状态的变化作为人体的状态改变。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的状态改变通过区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判断,当人体状态改变,区域面积即发生变化,此时当前执行主体即可基于变化的区域面积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动作。
21.可选的,所述疗养护理床包括呈水平放置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水平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所述上升床板与所述水平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水平床板远离所述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下降床板转动连接;当人体的姿势状态为坐姿时,所述上升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上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以使人体倚靠,所述下降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下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以使人体的腿部自然下垂;所述根据所述状态改变,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包括:若所述状态改变为坐姿变为躺姿,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下降和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下降床板上升,至所述上升床板、所述下降床板与所述水平床板位于同一水平面;若所述状态改变为躺姿变为坐姿,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由水平位置上
升至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和控制所述下降床板由水平位置下降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体由坐姿变为躺姿时,此时当前执行主体控制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下降和下降床板上升,即此时活动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位于同一平面,便于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躺卧;当人体由躺姿变为坐姿时,此时当前执行主体控制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上升和下降床板下降至上升床板、水平床板与下降床板形成凳椅,便于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下床,便于使用者对疗养护理床的使用。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疗养护理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疗养护理床,包括床板与床垫,所述床板包括水平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所述上升床板与所述水平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水平床板远离所述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下降床板转动连接;当人体的姿势状态为坐姿时,所述上升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上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以使人体倚靠,所述下降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下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以使人体的腿部自然下垂;所述床垫包括水平床垫、上升床垫和下降床垫,所述水平床垫设于所述水平床板上,所述上升床垫设于所述上升床板上,所述下降床垫设于所述下降床板上,所述水平床垫、所述上升床垫和所述下降床垫上均设有若干用于检测人体重力的重力传感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升床板与下降床板均与水平床板转动连接,即上升床板与下降床板均可调整与水平床板的角度,从而满足疗养护理床使用者坐起和躺卧的需求,同时床垫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重力的重力传感器,在便于检测疗养护理床使用者重力的同时,可通过重力传感器控制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距离地面的高度。
25.可选的,所述床板上还设有用于读取智能手环信息的读写器,所述智能手环由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读写器用于读取智能手环的信息,便于确定当前使用者是否为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疗养护理床上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状态改变后,即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从而无需老年人先坐起并手动控制床板调节至一定角度,从而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
28.2.第一区域阈值与第二区域阈值为预先设定,通过第一区域阈值与第二区域阈值的设定,便于判断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的姿势状态。
29.3.人体的状态改变通过区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判断,当人体状态改变,区域面积即发生变化,此时当前执行主体即可基于变化的区域面积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动作。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中基于多个重力值和多个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的流程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中基于多个重力值和多个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的另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
34.参照图1,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包括:s100、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
35.重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重力值,在具体实施中,重力传感器均匀设置于疗养护理床的床垫中,举例说明,若疗养护理床的面积为2平方米,则在具体实施中可将疗养护理床均匀分为10部分,每一部分的面积为0.2平方米,且每一部分均设置有两个重力传感器。
36.具体的,疗养护理床上预设有用于读取智能手环信息的读写器,智能手环由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在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之前,包括:s1、基于读写器,判断是否获取到识别信号。
37.本实施例中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的智能手环内置有rfid芯片,并可被读写器识别,rfid芯片内存储有使用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床编码,即每个使用者对应一个疗养护理床,便于养老社区的管理。
38.s2、若获取到识别信号,基于识别信号得到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包括床编码。
39.智能手环靠近读写器并被读写器识别。
40.s3、基于预设的管理数据库判断床编码是否与当前疗养护理床的床编码一致。
41.s4、若一致,判定识别信息对应的人体为使用者。
42.管理数据库内存储有若干使用者对应的个人信息和每个个人信息对应的床编码。当前执行主体内存储有当前疗养护理床的床编码,若当前执行主体通过读写器识别到的智能手环内存储的床编码与当前疗养护理床的床编码一致,则表明识别信息对应的人体为此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若识别到的床编码与当前疗养护理床的床编码不一致,则发出声音提示。
43.s5、基于多个重力传感器获取使用者的体重值并存储。
44.由于重力传感器设置有多个,故当使用者上床后,将多个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相加即得到使用者的体重值。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上床时,由于使用者的动作影响会导致多个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相加的和为波动状态,当重力值相加的和在持续一段时间段内无变化即表明使用者完全在床上,此时将重力值相加的和作为使用者的体重值。
45.参照图1,s200、获取多个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
46.多个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为预设,即在设置重力传感器在疗养护理床上的位置时,即录入位置坐标至当前执行主体。
47.s300、基于多个重力值和多个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姿势状态包括坐姿和躺姿。
48.当前执行主体可通过多个重力值和检测到重力值的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便于后续对疗养护理床的控制。
49.具体的,参照图2,躺姿包括平躺和侧躺;
基于多个重力值和多个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包括:s310、获取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
50.s320、基于多个位置坐标,得到感应区域并计算感应区域的区域面积。
51.本实施例中通过位置坐标得到感应区域的区域面积的步骤如下:将任意一个检测到重力值的重力传感器的坐标作为顶点,并将顶点与其余的点相连,即得到若干三角形, 通过向量叉乘的方式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叉积的二分之一为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将若干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区域面积。
52.s330、计算多个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之和,得到感应重力。
53.s340、比较感应重力与体重值得到比较结果,并基于比较结果和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
54.当使用者未全部在疗养护理床上时,例如使用者用手扶疗养护理床,或使用者坐于疗养护理床上,但脚部放置于地面并对地面施加向下的力时,此时感应重力小于使用者的体重值,故需将感应重力与体重值进行比较,便于当前执行主体判断使用者是否完全在疗养护理床上。
55.比较感应重力与体重值得到比较结果,包括:s341、判断感应重力是否与体重值一致。
56.s342、若是,输出比较结果为一致。
57.s343、否则,输出比较结果为不一致。
58.若比较结果为一致时,表明此时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完全在床上,若比较结果不一致时,此时判定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未完全在床上。
59.基于比较结果和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包括:s344、若比较结果为一致,判断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差值阈值。
60.s345、若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判定姿势状态为平躺。
61.第一区域面积指使用者平躺于疗养护理床上的区域面积,由于人在床上的感应面积会有误差,故设置差值阈值,便于使对姿势状态的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62.s346、若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差值阈值,判断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差值阈值。
63.第二区域面积为使用者完全在疗养护理床上侧躺的面积。
64.s347、若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判定姿势状态为侧躺。
65.若区域面积与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此时当前执行主体判定使用者的姿势状态为侧躺。
66.s348、若区域面积与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差值阈值,判断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三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差值阈值。
67.s349、若区域面积与第三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判定姿势状态为坐姿;其中第三区域面积小于第二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小于第一区域面积。
68.第三区域面积指使用者完全在疗养护理床上时坐姿的面积。
69.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和第三区域面积均为预存储,即在使用者初次使用疗养护理床时,疗养护理床记录的使用者的第一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和第三区域面积,其中第一区域面积表示使用者平躺时的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表示使用者侧躺时的区域面积,第三区域面积表示使用者坐姿时的区域面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面积减去差值阈值等于第二区域面积加差值阈值,第二区域面积减去差值阈值等于第三区域面积加差值阈值。
70.参照图3,基于比较结果和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还包括:s3100、当比较结果为一致时,判断区域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区域阈值。
71.s3200、若区域面积大于第一区域阈值,判定姿势状态为平躺。
72.第一区域阈值为预先设置,若区域面积大于第一区域阈值时,即判定使用者为平躺。具体的,第一区域阈值可基于预先设置的人体区域面积数据库进行设置,例如当使用者的身高和体重达到一定的数值时,人体区域面积数据库自动设置第一区域阈值。
73.s3300、若区域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区域阈值,判断区域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区域阈值。
74.s3400、若区域面积大于第二区域阈值,判定姿势状态为侧躺。
75.s3500、若区域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区域阈值,判定姿势状态为坐姿;第一区域阈值大于第二区域阈值。
76.由于平躺时的区域面积大于侧躺时的区域面积,侧躺时的区域面积大于坐姿时的区域面积,故第一区域阈值大于第二区域阈值。
77.步骤s3100至步骤s3500与步骤s344至步骤s349的区别在于,步骤s3100至步骤s3500为通过设置第一区域阈值和设置第二区域阈值的方式对人体的姿势状态进行判断;步骤s344至步骤s349为基于预先检测的第一区域面积、第二区域面积和第三区域面积对人体的姿势状态进行判断。
78.在具体实施中,在基于比较结果和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之后,当前执行主体即将区域面积和区域面积对应的姿势状态存储于历史数据库中,便于后续使用者在疗养护理床上时,当前执行主体及时调用历史数据库,从而无需先判断,提高执行效率。
79.参照图1,s400、根据姿势状态识别人体的状态改变;状态改变包括人体由坐姿变为躺姿和人体由躺姿变为坐姿;具体的,根据姿势状态识别人体的状态改变,包括:s410、实时获取区域面积。
80.区域面积由感应到重力信号的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获得。在此不再赘述。
81.s420、执行基于比较结果和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的步骤,并得到人体的第一姿势状态。
82.s430、若区域面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区域面积,并得到人体的第二姿势状态。
83.区域面积发生变化指区域面积可能增大亦可能减小,若区域面积增大,表明此时使用者由坐姿变为躺姿,或由侧躺变为平躺;若区域面积减小,表明此时使用者由躺姿变为坐姿,或由平躺变为侧躺。
84.s440、将第一姿势状态到第二姿势状态的变化作为人体的状态改变。
85.由步骤s430可知,人体的状态改变可为坐姿变为躺姿、侧躺变为平躺、躺姿变为坐姿或平躺变为侧躺。
86.参照图1,s500、根据状态改变,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以调节人体与地面的距离。
87.若人体的状态改变为坐姿变为躺姿,则将人体与地面的距离增大;若人体的状态改变为躺姿变为坐姿,则将人体与底面的距离减小。
88.具体的,疗养护理床包括呈水平放置的床板,床板包括水平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上升床板与水平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水平床板远离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下降床板转动连接;当人体的姿势状态为坐姿时,上升床板位于水平床板上方并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以使人体倚靠,下降床板位于水平床板下方并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以使人体的腿部自然下垂;根据状态改变,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包括:s510、若状态改变为坐姿变为躺姿,控制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下降和疗养护理床的下降床板上升,至上升床板、下降床板与水平床板位于同一水平面。
89.当上升床板、下降床板与水平床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时,此时使用者可进行平躺或侧卧。需要说明的是,当上升床板、下降床板与水平床板初始状态为位于同一水平面时,此时当前执行主体无动作。
90.s520、若状态改变为躺姿变为坐姿,控制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由水平位置上升至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和控制下降床板由水平位置下降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
91.当上升床板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和下降床板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时,老年人可坐至水平床板上,并倚靠于上升床板上,且腿部放置于下降床板上,此时上升床板、水平床板和下降床板为靠椅的形态,便于老年人下床。
92.本实施例中,当老年人夜晚时下床时,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由水平位置上升至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和控制下降床板由水平位置下降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便于老年人下床直至老年人返回;当老年人返回时,此时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和下降床板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当老年人通过踩踏下降床板并坐至水平床板上时,此时当前执行主体判定老年人为坐姿,此时即执行步骤s510。
93.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的坐姿和躺姿均为在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下降床板与水平床板均在同一平面时的姿势状态。
9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老年人夜晚需下床时,疗养护理床上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状态改变,此时状态改变为躺姿变为坐姿,即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从而无需老年人先坐起并控制床板下降至一定角度,从而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同时当老年人由坐姿变为躺姿时,亦可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状态改变,此时状态改变为坐姿变为躺姿,当前执行主体即控制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便于老年人对疗养护理床的使用。
9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疗养护理床。
96.一种疗养护理床包括床板与床垫,床板包括水平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上升床板与水平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水平床板远离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下降床板转动连接;
具体的,上升床板与水平床板的一侧铰接,水平床板远离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下降床板铰接。
97.当人体的姿势状态为坐姿时,上升床板位于水平床板上方并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以使人体倚靠,下降床板位于水平床板下方并与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以使人体的腿部自然下垂;床垫包括水平床垫、上升床垫和下降床垫,水平床垫设于水平床板上,上升床垫设于上升床板上,下降床垫设于下降床板上,水平床垫、上升床垫和下降床垫上均设有若干用于检测人体重力的重力传感器。
98.床板上还设有用于读取智能手环信息的读写器,智能手环由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
99.本实施例中,读写器可设置于使用者平躺姿势下手自然下垂时所在的床板位置处,亦可设置于床板侧壁上,用于读取使用者的智能手环。
10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疗养护理床的实施原理为:上升床板与下降床板均与水平床板转动连接,即上升床板与下降床板均可调整与水平床板的角度,从而满足疗养护理床使用者坐起和躺卧的需求,同时床垫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重力的重力传感器,在便于检测疗养护理床使用者重力的同时,可通过重力传感器控制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距离地面的高度。
10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床板、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获取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基于多个所述重力值和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所述姿势状态包括坐姿和躺姿;根据所述姿势状态识别所述人体的状态改变;所述状态改变包括人体由坐姿变为躺姿和人体由躺姿变为坐姿;根据所述状态改变,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以调节所述人体与地面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疗养护理床上预设有用于读取智能手环信息的读写器,所述智能手环由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在所述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之前,包括:基于所述读写器,判断是否获取到识别信号;若获取到所述识别信号,基于所述识别信号得到识别信息;所述识别信息包括床编码;基于预设的管理数据库判断所述床编码是否与当前所述疗养护理床的床编码一致;若一致,判定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人体为所述使用者;基于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获取所述使用者的体重值并存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姿包括平躺和侧躺;所述基于多个所述重力值和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包括:获取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基于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得到感应区域并计算所述感应区域的区域面积;计算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的所述重力值之和,得到感应重力;比较所述感应重力与所述体重值得到比较结果,并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感应重力与所述体重值得到比较结果,包括:判断所述感应重力是否与所述体重值一致;若是,输出比较结果为一致;否则,输出比较结果为不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包括:若所述比较结果为一致,判断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差值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平躺;若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一区域面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判断所述
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差值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侧躺;若所述区域面积与所述第二区域面积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判断所述区域面积与预存储的第三区域面积的差值是否小于所述差值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与所述第三区域面积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坐姿;其中所述第三区域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区域面积,所述第二区域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区域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还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为一致时,判断所述区域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区域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区域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平躺;若所述区域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区域阈值,判断所述区域面积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区域阈值;若所述区域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侧躺;若所述区域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区域阈值,判定所述姿势状态为坐姿;所述第一区域阈值大于所述第二区域阈值。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姿势状态识别所述人体的状态改变,包括:实时获取区域面积;执行所述基于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区域面积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的步骤,并得到人体的第一姿势状态;若所述区域面积发生变化,则获取变化后的区域面积,并得到人体的第二姿势状态;将所述第一姿势状态到第二姿势状态的变化作为人体的状态改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疗养护理床包括呈水平放置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水平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所述上升床板与所述水平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水平床板远离所述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下降床板转动连接;当人体的姿势状态为坐姿时,所述上升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上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以使人体倚靠,所述下降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下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以使人体的腿部自然下垂;所述根据所述状态改变,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包括:若所述状态改变为坐姿变为躺姿,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下降和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下降床板上升,至所述上升床板、所述下降床板与所述水平床板位于同一水平面;若所述状态改变为躺姿变为坐姿,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上升床板由水平位置上升至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和控制所述下降床板由水平位置下降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9.一种疗养护理床,包括床板与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水平床板、上升床板和下降床板,所述上升床板与所述水平床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水平床板远离所述上升床板的另一侧与所述下降床板转动连接;当人体的姿势状态为坐姿时,所述上升床板位于
所述水平床板上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一角度,以使人体倚靠,所述下降床板位于所述水平床板下方并与所述水平床板呈预设的第二角度,以使人体的腿部自然下垂;所述床垫包括水平床垫、上升床垫和下降床垫,所述水平床垫设于所述水平床板上,所述上升床垫设于所述上升床板上,所述下降床垫设于所述下降床板上,所述水平床垫、所述上升床垫和所述下降床垫上均设有若干用于检测人体重力的重力传感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疗养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上还设有用于读取智能手环信息的读写器,所述智能手环由所述疗养护理床的使用者携带。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疗养护理床的监测方法和疗养护理床,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疗养护理床上检测到重力信号的多个预设的重力传感器检测的重力值;获取多个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位置坐标;基于多个所述重力值和多个所述位置坐标分析得到人体的姿势状态;所述姿势状态包括坐姿和躺姿;根据所述姿势状态识别所述人体的状态改变;所述状态改变包括人体由坐姿变为躺姿和人体由躺姿变为坐姿;根据所述状态改变,控制所述疗养护理床执行相应的处理动作以调节所述人体与地面的距离。本申请具有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的效果。有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的效果。有便于老年人对疗养床的使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肖林强 田晓东 周广士 许亚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勒森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21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