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主要用于弹性布料纺织获得后的输送及收集。
背景技术:2.布料输送在纺织领域是十分常见且必要的一道工序,通常纺织机防止得到的布料都需要通过布料输送装置输送至后道工序,或者直接进行收卷。
3.传统的布料输送装置通常包含夹送辊和导辊,夹送辊为布料的输送提供主要动力,导辊主要用于对布料进行承托和导向,以使布料的输送更加的稳定,这种传送装置能够适应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布料,例如传统的棉、麻材质等弹性较差的布料。
4.然而对于弹性布料,其本身具有较明显的弹性,可以进行拉伸,在输送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夹送辊与导辊对弹性布料产生的牵引力存在差异,布料在输送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张力不稳定,使得布料处于张力不平衡的状态至疲劳状态,使弹性布料变形甚至弹性性能降低甚至消失,特别是收卷后弹性布料长期保持张力不平衡的状态后,会对弹性布料产生可逆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特别是解决弹性布料纺织获得后至后道工序或收卷辊之间的输送过程中布料处于张力不平衡的状态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按照布料输送的经过顺序依次包括:压辊、输送辊和剥离辊,其中压辊将进入的基膜和布料压合使基膜与布料通过可移不干胶复合,输送辊的辊面上具有吸附基膜的负压孔,剥离辊将基膜从布料上剥离。另外,还包括放卷辊,该放卷辊上卷绕基膜,基膜具有一非弹性气密性膜,基膜的一面上具有可移不干胶,该可移不干胶对布料具有较好的粘性,且易于从布料上撕脱,撕脱后布料上几乎不会残留胶体。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进入压辊的布料为非拉伸状态。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输送辊包括紧密贴合的内辊层和外辊层。
9.其中,内辊层的截面为开口环状,所述内辊层的开口朝向基膜,所述内辊层的两端封闭且具有轴向设置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内部具有负压气道,所述负压气道贯穿至内辊层的空腔,所述内辊层为固定状态。
10.外辊层的截面为封闭环状,所述外辊层侧壁上具有负压孔,所述外辊层的两端设置密封连接的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固定轴外部,所述轴套与固定轴之间是密封转动,所述外辊层能相对于内辊层转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轴内部还具有正压气道,所述正压气道延伸至内辊层和外辊层的贴合面。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剥离辊包括转动辊和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设
置在转动辊的两端,两个固定侧板之间设置有金属丝。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基膜与布料进行复合后再进行输送,利用基膜对布料进行版型固定,可以避免输送过程中因夹送辊对布料的不稳定牵引力导致布料拉扯变形;同时基于基膜与布料的复合结构,通过对输送辊的结构改进,利用负压吸附对进行输送过程中的固定,能进一步避免对布料的夹持牵引,更有利于布料保持原有形态;由于基膜与布料的复合是基于基膜上的可移不干胶实现,可移不干胶同时在脱离时候还能将布料上的污物粘附带走,保持布料表面平整、洁净。
附图说明
14.图1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输送辊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16.图3为输送辊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17.图4为剥离辊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实施例
20.图1~4中,图1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输送辊的径向截面示意图;图3为输送辊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剥离辊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21.如图1所示,该输送装置包括压辊10、输送辊20、剥离辊30、放卷辊40,布料依次经过压辊10、输送辊20和剥离辊30,放卷辊40上卷绕的是基膜41,基膜41是具有可移不干胶的膜材,压辊10为成对设置,布料和基膜41在压辊10处接触并贴合进入压辊10中,基膜41的可移不干胶层朝向布料,进而当通过压辊10后,压辊10的压力使基膜41与布料粘合,这样基膜41与布料得以复合。
22.布料在进入压辊10前为非牵引状态,也即布料在与基膜41复合前是自然垂落状态,由此布料在与基膜41复合后由于基膜41不具有可拉伸性能,使得布料复合在基膜41上以后始终保持自然态,而非拉伸态,即使在输送过程中也是如此。
23.输送辊20设置在布料的输送路径上,输送辊20有别于传统的辊体,该输送辊20输送布料并不是依靠夹持或者牵引,而是通过对输送辊20进行负压条件的控制配合复合在布料上的基膜41实现对布料的输送。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输送辊20的辊面上具有负压孔23,基膜41为气密性膜,例如可以是pet膜,当输送辊20接触到基膜41后,负压孔23会将基膜41吸附从而将其固定,随着输送辊20转动,基膜41被输送辊20输送至后道工序,而且由于输送辊20始终是吸附固定基膜41,基膜41本身几乎不具有弹性,输送辊20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对布料产生任何不稳定的牵引力。
25.剥离辊30位于输送路径的末端,布料与基膜41在经过剥离辊30会进行分离,以便于布料进行后续的加工,剥离辊30则用于实现布料与基膜41的剥离。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3所示,输送辊20设置成内外双层结构,包括内辊层21
和外辊层22,内辊层21与外辊层22紧密贴合,其中外辊层22的截面为封闭环状,外辊层22的侧壁上具有负压孔23,内辊层21的截面为开口环状,且内辊层21的截面开口朝向为基膜41的吸附向,内辊层21的两端封闭且具有轴向设置的固定轴211,固定轴211内部具有负压气道212和正压气道213,负压气道212贯穿至内辊层21的空腔并通过开口与负压孔23连通,正压气道213则延伸至内辊层21和外辊层22的贴合面上,外辊层22的两端设置密封连接的轴套221,该轴套221套设在固定轴211外部,且轴套221与固定轴211之间是密封转动,轴套221的外部可以固定齿轮,从而便于电机或驱动装置来驱动外辊层22转动。
27.布料输送过程中,内辊层21固定不动,外辊层22则受驱动而发生转动,这样当外辊层22转动的时候,部分负压孔23转动至与内辊层21的开口位置对应,此时该部分负压孔23与负压气道212连通,产生负压,从而能对外辊层22辊面处的基膜41进行吸附,并随着外辊层22转动对其进行一定距离的输送,直至该部分的负压孔23避开内辊层21的开口,被内辊层21堵住,负压气道212不再与之连通,从而消除负压孔23的负压状态,基膜41从外辊层22辊面上脱离。而设置正压气道213后,正压气道213会对经过的负压孔23进行吹气,加速消除负压状态,便于基膜41从外辊层22辊面上快速脱离。
28.如图4所示,剥离辊30包括转动辊31和固定侧板32,转动辊31可以自转,固定侧板32则是固定不动的,固定侧板32设置在转动辊31的两端,两个固定侧板32之间设置有金属丝33,当布料与基膜41通过金属丝33后,金属丝33产生剥离作用,将基膜41从布料上剥离下来。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膜41参考现有技术申请号为cn201910550175.2的专利申请进行设计,例如设置膜材为聚乙烯60份、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30份、抗氧剂2份、阻燃剂3份、加工助剂2份,胶黏剂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溶液40份、辛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溶液40份、液态松香树脂15份、聚甲基羟基二烯基硅氧烷5份,胶黏剂即为可移不干胶。也可以直接通过采购定制获取,例如服装市场上常用的标签纸,只要对面料具有粘性,且便于撕脱即可。
3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技术特征:1.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辊(40),所述放卷辊(40)上卷绕基膜(41),所述基膜(41)的单面上具有可移不干胶,所述基膜(41)为非弹性气密性膜;压辊(10),设置于输送路径的前端,所述压辊(10)将进入的基膜(41)和布料压合使基膜(41)与布料通过可移不干胶复合;输送辊(20),设置于输送路径的中段,所述输送辊(20)的辊面上具有吸附基膜(41)的负压孔(23);剥离辊(30),设置于输送路径的末端,将基膜(41)从布料上剥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入压辊(10)的布料为非拉伸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20)包括紧密贴合的:内辊层(21),所述内辊层(21)的截面为开口环状,所述内辊层(21)的开口朝向基膜(41),所述内辊层(21)的两端封闭且具有轴向设置的固定轴(211),所述固定轴(211)内部具有负压气道(212),所述负压气道(212)贯穿至内辊层(21)的空腔,所述内辊层(21)为固定状态;和外辊层(22),所述外辊层(22)的截面为封闭环状,所述外辊层(22)侧壁上具有负压孔(23),所述外辊层(22)的两端设置密封连接的轴套(221),所述轴套(221)套设在固定轴(211)外部,所述轴套(221)与固定轴(211)之间是密封转动,所述外辊层(22)能相对于内辊层(21)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11)内部还具有正压气道(213),所述正压气道(213)延伸至内辊层(21)和外辊层(22)的贴合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辊(30)包括转动辊(31)和固定侧板(32),所述固定侧板(32)设置在转动辊(31)的两端,两个固定侧板(32)之间设置有金属丝(33)。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弹性布料的输送装置,包括放卷辊、压辊、输送辊、剥离辊,所述放卷辊上卷绕基膜,所述基膜的单面上具有可移不干胶,所述基膜为非弹性气密性膜;所述压辊将进入的基膜和布料压合使基膜与布料通过可移不干胶复合;所述输送辊的辊面上具有吸附基膜的负压孔;将基膜从布料上剥离。本发明能很好解决因夹送辊对布料的不稳定牵引力导致布料拉扯变形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余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20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