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2.随着我国大量老矿区的资源枯竭,大量矿山关闭,与此同时,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ing discharge,amd)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3.即在采选冶过程中,硫化矿物在水、氧气、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溶浸、氧化、水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会产生大量含硫酸或硫酸盐的废水,同时溶有多种金属离子,从而形成矿山酸性废水,其被普遍认为是矿业行业产生的主要重金属污染源,且酸性矿山废水还会导致地表水酸化、地下水酸化、土壤酸化、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4.现有矿山废水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石灰、氢氧化钠等碱性中和剂,调节废水的ph值,再添加絮凝剂,使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快速沉淀出来,上清液达标排放,污泥压滤后填埋处理。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矿山废水的产生是持续过程,因此,需长时间内不断处理矿山废水,其处理成本较为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从源头控制矿山废水的产生并且降低处理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地质勘察,以探明地下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和形态;s2、源头阻隔:将水下不分散泡沫混凝土注入采空区内,以进行采空区的填充;s3、径流阻断:修建石灰石沟渠,以阻断矿山废水汇入外部河流的径流;s4、末端治理:建造人工湿地,以对石灰石沟渠所引入的矿山废水进行处理;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基底座和设于基底座上的承托槽体,所述承托槽体内填充有种植基层,种植基层由土壤和生物陶粒混合形成,种植基层上栽培有挺水植物,生物陶粒表面覆盖有好氧微生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采空区进行填充,一定程度上阻隔采空区内的水和氧气,即阻隔采空区内的水-氧-微生物-硫化矿物之间发生的生化反应,以减少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渗入采空区内而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从源头上进行阻隔,减少矿山废水的持续产生,以减少大量且长时间的治理成本;同时利用石灰石沟渠进行径流阻断,能够调整矿山废水的ph值,并且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末端治理,治理效果佳,且人工湿地可以作为后续复绿的一部分,运行维护成本低。
9.可选的,还包括,步骤s5和步骤s6,其中步骤s5:风险防控,利用wqms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人工湿地所排出的水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达标排放;
步骤s6、开发利用:在废弃矿山和人工湿地的附近设置光伏和/或风力发电设备,收益用于补充运行维护资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步骤s5,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水的安全使用,同时能够根据监测数据的反馈,为废水的治理提供参考;而步骤s6,则有利于资金的回收,进一步降低治理成本。
11.可选的,在步骤s2中,于尾矿库顶部覆盖无机矿物覆盖层,无机矿物覆盖层由压实黏土、粉煤灰、膨润土、水泥相混合而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利用无机矿物材料制成的覆盖层,具有低渗透性的效果,能够阻隔水和氧气进入尾矿库中,从而降低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从而减少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二来,压实黏土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而粉煤灰等混合物则能够与矿坑中的酸性孔隙液中的硫酸根反应,生产石膏类物质,该物质可以填充混合物的空隙,从而进一步提高覆盖层的隔离效果,以减少水的渗入,减少水-氧-微生物-硫化矿物的反应所生产的酸性矿山废水。
13.可选的,所述承托槽体内还填充位于所述种植基层下方的兼性层,取铁碳凝胶球和多孔碎石混合形成填料体,填料体与活性污泥混合,然后进行硝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的接种,以制得兼性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人工湿地内的渗入水进行二次反应,以有效处理矿山废水,同时铁碳凝胶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负载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铁碳发生微电解,使得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断链,以提高可生化性。
15.可选的,所述承托槽体设为三个,且三个承托槽体线性排布设置,将位于首端和尾端的承托槽体命名活动槽体,位于中间的承托槽体命名为固定槽体,所述基底座设有用于带动活动槽体升降的升降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高度的不同,能够满足不同的应用工况,具体为,第一种工况,常态进行废水处理时,三个承托槽体为同一高度,矿山废水微流动,以便于微生物和挺水植物共同对矿山废水进行反应处理。
17.第二种工况,当需要排出矿山废水或者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时,可使左侧的活动槽体升高,右侧的活动槽体降低,从而形成阶梯,使得废水以跌水的方式依次流过各承托槽体,以加快废水排出,或者跌水增加曝气,以提高废水的含氧量。
18.人工湿地在长期运行中存在有微生物和植物残体造成种植基层堵塞、孔隙率降低的情况,即存在人工湿地长期使用后的废水处理效率降低问题,而第三种工况则可解决上述问题,具体为,将右侧的活动槽体升高,将左侧的活动槽体降低,从而使废水反向流动,即反向冲洗以使得种植基层的表面杂物位置偏移并打散,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杂物堵塞的情况发生,进而保持人工湿地的废水处理效率。
19.可选的,所述活动槽体的下部包裹有浮动件,所述基底座内设有一一对应浮动件设置的蓄水槽,所述浮动件位于蓄水槽内,且浮动件的竖向外壁与蓄水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基底座中部的水泵,水泵的两端分别与一侧的蓄水槽连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泵的启动,以对两个蓄水槽内的水进行位置改变,以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蓄水槽内的水量,以起到升一个,降另一个的效果;同时还利用活动槽体的重力以加快水流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减少水泵的能耗,并且无需引入外来水体,仅靠
两个互通蓄水槽即可实现升降,结构简化,水压维持较好。
21.可选的,所述活动槽体的下部为半圆形,所述浮动件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用于适配活动槽体的下部的内凹弧槽,所述活动槽体的外表面水平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转动穿设过所述浮动件,所述浮动件还设有圆周驱动组件,圆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槽体绕固定轴进行角度偏移。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圆周驱动组件,可带动活动槽体相对浮动件进行一定角度的偏移,从而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工况。
23.第一种工况,当需要排出矿山废水或者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时,可使左侧的活动槽体升高,右侧的活动槽体降低,同时使左侧活动槽体的左侧部位向上偏转,右侧活动槽体的右侧部位向下偏转,从而形成斜坡,废水流动速度大大增加,以加快废水排出,或者跌水增加曝气,以提高废水的含氧量。
24.第二种工况,对种植基层表面的杂物进行冲洗,具体为,左侧的活动槽体降低,右侧的活动槽体升高,同时使左侧活动槽体的左侧部位向下偏转,右侧活动槽体的右侧部位向上偏转,形成反斜坡,使得废水加快倒流,即快速反向冲洗,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冲洗的杂物汇聚于左侧活动槽体的左侧部位,从而减少杂物过于分散而造成大面积的覆盖堵塞的情况发生。
25.可选的,所述活动槽体的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以所述固定轴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储水腔,所述浮动件贯穿开设有用于连通蓄水槽和储水腔的通孔;所述圆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储水腔的开口处铰接连接,所述盖板沿转动轨迹移动的体积等于所述储水腔的容积,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盖板转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开闭的盖板,利用蓄水槽内水压,使得蓄水槽内的水通过通孔快速涌入储水腔内,然后改变活动槽体的重心位置,然后利用重力以使活动槽体相对浮动件进行角度偏移;并且盖板在复位过程中将顺势把储水腔内的水排至蓄水槽内,从而初始化活动槽体的重心,使得活动槽体偏转至初始位置。
27.可选的,所述浮动件的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固定槽体的位置设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的上表面与所述活动槽体的上表面齐平。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种植基层上的废水在流动过程中均经过海绵条,利用海绵条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和拦截杂物,从而减少杂物覆盖于种植基层表面的情况发生;并且,利用活动槽体的角度偏移,形成废水的拦截区域,使得废水暂时停止流动并积蓄于海绵条处,以便于海绵条的拦截和吸附,更进一步减少杂物覆盖于种植基层表面的情况发生。
29.可选的,所述承托槽体的底部连通有柔性排水管,所述基底座的底部埋设有排水主管,各所述柔性排水管的下端均与所述排水主管连接。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出部分积蓄于承托槽体的底部的废水,同时柔性排水管能够适应活动槽体的位置变化,并且活动槽体在位置改变的过程中,柔性排水管会产生扰动,从而加快废水的排出。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对采空区进行填充,一定程度上阻隔采空区内的水-氧-微生物-硫化矿物的生化反应,以减少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渗入采空区内而形成酸性矿山废水,从源头上进行阻隔,减少矿山废水的持续产生,以减少大量且长时间的治理成本;
2.通过无机矿物材料制成的覆盖层,其具有低渗透性的效果,能够阻隔水和氧气进入尾矿库中,从而降低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从而减少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并且,利用粉煤灰等混合物与矿坑中的酸性孔隙液中的硫酸根反应,生产石膏类物质,以填充混合物的空隙,从而进一步提高覆盖层的隔离效果,以减少水-氧-微生物-硫化矿物的反应所生产的酸性矿山废水;3.通过设置活动槽体和固定槽体,利用左右两侧的活动槽体的位置和角度变化,以对承托槽体表面的废水进行控制,以根据实际工况,实现多重效果。
附图说明
32.图1是实施例1的综合治理方法的流程框图。
33.图2是实施例1的人工湿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实施例2的人工湿地处于常态下的示意图。
35.图4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活动槽体与浮动件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36.图5是实施例2的浮动件的底部示意图。
37.图6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7是实施例2的人工湿地处于正向阶梯状态的示意图。
39.图8是实施例2的人工湿地处于正向倾斜的示意图。
40.图9是实施例2的人工湿地处于反向倾斜的示意图。
41.图10是实施例2的人工湿地处于第四种工况下的示意图。
42.图11是实施例3的人工湿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座;2、承托槽体;10、活动槽体;101、固定轴;11、蓄水槽;12、输送孔;13、水泵;20、固定槽体;21、种植基层;22、兼性层;23、挺水植物;24、浮动件;241、海绵条;242、通孔;41、储水腔;42、盖板;43、容纳腔;44、驱动马达;45、收放辊;46、牵引绳;47、穿孔;51、柔性排水管;52、排水主管;53、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
46.如图1所示,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地质勘察,以探明地下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可以采用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于地面处布置地面瞬变电磁发射机,然后在无人机上搭载瞬变电磁接收装备,无人机的飞行航线为直线回折式,探测异常区域可进一步采用高密度电法和钻探法进行验证,以确保各位置处的探测精度和效率。必要时还需进行水文地质补充调查,查明矿山废水的补给来源。
47.s2、源头阻隔:将水下不分散泡沫混凝土注入采空区内,以进行采空区的填充,其可以采用先钻孔再有压注浆的方式将水下不分散泡沫混凝土注入采空区内。
48.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多压注浆方式,具体为,采用地质钻机或潜孔钻机,从地面向地下钻孔,直达或穿过地层深部的采空区或废巷道等,然后,将无压大流量注浆泵接上大流量的无压送浆大管和垂直地孔代替灌浆管形成的无压大流量泵管系统,以进行无
压灌浆,然后,将普通注浆泵的快速挡接上中流量的微压送浆中管和埋设于地孔孔口里的微压注浆管,形成中流量微压注浆泵管系统,对那些经大流量无压灌浆已经吃饱的地层继续进行中流量微压注浆,然后,将普通注浆泵的最小流量接上小流量的有压送浆小管和有压注浆管,形成小流量有压注浆泵管系统,对那些经中流量微压注浆已经饱和的地层(垂直地孔)继续进行小流量有压注浆。有压注浆的供浆压力范围一般为1~5mpa左右,然后逐渐升压,以实现多次有压注浆。
49.并且,采空区填充之后,将压实黏土、粉煤灰、膨润土、水泥相混合,将该混合物涂覆于尾矿库的顶部,以形成无机矿物覆盖层,期间,粉煤灰等混合物则能够与矿坑中的酸性孔隙液中的硫酸根反应,生产石膏类物质,该物质可以填充混合物的空隙,然后利用无机矿物材料制成的覆盖层,具有低渗透性的效果,能够阻隔水和氧气进入尾矿库中,从而降低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从而减少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
50.s3、径流阻断:修建石灰石沟渠,以阻断矿山废水汇入外部河流的径流,并且石灰石沟渠能够利用中和法,调整矿山废水的ph值,以便于后续的废水治理。
51.s4、末端治理:建造人工湿地,以对石灰石沟渠所引入的矿山废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可以对原有自然湿地进行改造,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人工湿地包括基底座1和承托槽体2,承托槽体2放置于基底座1内,承托槽体2的内腔中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种植基层21和兼性层22,其中种植基层21上栽培有挺水植物23,挺水植物23可以为香蒲、芦苇、菖蒲、美人蕉、泽苔草等;并且,为了确保人工湿地内废水引入和排出的可控,可以于基底座1的首尾两端均设有水闸。
52.种植基层21由土壤和直径1-3cm的生物陶粒混合形成,并且生物陶粒覆盖有好氧微生物,部分生物陶粒位于挺水植物23的根部附近。
53.兼性层22的基质的制备方法如下,取铁碳凝胶球和多孔碎石混合形成填料体,多孔碎石为贝壳、木屑和水泥研磨粉末,并加水混合,压制成碎石状,养护形成多孔碎石;填料体与活性污泥混合,然后进行硝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的接种,即挂膜完成,以制得兼性层22的基质。
54.s5、风险防控,利用wqms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人工湿地所排出的水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水的安全使用,同时能够根据监测数据的反馈,为废水的治理提供参考。
55.s6、开发利用:在废弃矿山和人工湿地的附近设置光伏和/或风力发电设备,收益用于补充运行维护资金;同时也可以利用矿山特色光伏电站、人工湿地复绿打造旅游区等形式,以回笼资金。
56.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源头进行治理,采用填充采空区和覆盖隔离,一定程度上阻隔采空区内的水和氧,从而减少水-氧-微生物-硫化矿物的生化反应,以减少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渗入采空区内而形成酸性矿山废水,从源头上进行阻隔,减少矿山废水的持续产生,以减少大量且长时间的治理成本。
57.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承托槽体2设为三个,且三个承托槽体2沿水流方向线性排布设置,将位于首端和尾端的承托槽体2命名活动槽体10,将位于中间的承托槽体2命名为固定槽体20,其中固定槽体20与基底座1固定连接,基底座1上设有两个具有上敞口的蓄水槽11,蓄水槽11内填充有水,两个蓄水槽11以固定槽体20为中心对称设置,活动槽体10与蓄水槽11一一对应设置。
58.如图4、图5所示,活动槽体10的下部为半圆形,活动槽体10的下部设有浮动件24,具体为,浮动件24为轻质材料制成,浮动件24的上部的靠近固定槽体20的位置客可拆卸设有海绵条241,海绵条241的上表面与活动槽体10的上表面齐平,浮动件24位于蓄水槽11内,且浮动件24的竖向外壁与蓄水槽11的内壁相贴合,基底座1还设有用于带动浮动件24和活动槽体10共同升降的升降组件,浮动件24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内凹弧槽,内凹弧槽与活动槽体10的下部相贴合,同时,活动槽体10的外表面水平固定有固定轴101,固定轴101穿过浮动件24,固定轴101与浮动件24转动连接,浮动件24的底部贯穿开设有条形通孔242,通孔242的长度方向为人工湿地的水流方向,浮动件24还设有圆周驱动组件,圆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活动槽体10绕固定轴101进行角度偏移。
59.如图3所示,基底座1贯穿开设有水平设置的输送孔12,输送孔12的两端分别与一侧的蓄水槽11连通,升降组件包括位于输送孔12中部的水泵13,水泵13为两个,且两个水泵13均位于输送孔12的中部,两个水泵13的输送方向相反;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以启动水泵13,以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蓄水槽11内的水量,从而对蓄水槽11内的水量进行调配控制,即升其中一个浮动件24,而降另一个浮动件24。
60.如图3、图6所示,活动槽体10的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储水腔41,两个储水腔41以固定轴101为中心对称设置,同时储水腔41的下开口通过通孔242与蓄水槽11的内腔连通;圆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盖板42,其中盖板42的一侧与储水腔41的下开口的边缘处铰接连接,盖板42沿自身摆动轨迹移动的体积等于储水腔41的容积,驱动件包括驱动马达44,其中活动槽体10内开设有容纳腔43,驱动马达44位于容纳腔43内,驱动马达44的输出轴固定有收放辊45,活动槽体10竖直开设有穿孔47,穿孔47的上端与容纳腔43连通,穿孔47的下端连通至活动槽体10的下部外周面上,收放辊45上缠绕有牵引绳46,牵引绳46的另一端穿过穿孔47且与盖板4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61.当驱动马达44控制收放辊45转动以收紧牵引绳46时,牵引绳46迫使盖板42沿远离储水腔41方向外翻,直至盖板42的外表面与活动槽体10的下部外周面平齐,此时盖板42封堵储水腔41,储水腔41内无水;当驱动马达44控制收放辊45转动以放松牵引绳46时,盖板42失去限位力,在蓄水槽11内的水压的挤压下,盖板42向内翻转,蓄水槽11内的水涌入储水腔41内,根据盖板42翻转的角度不同,进水量也不同,而储水腔41内的水具有质量,从而改变活动槽体10的重心位置,然后利用重力以使活动槽体10相对浮动件24进行角度偏移。
62.通过控制活动槽体10的升降和角度偏移,能够实现多种效果,以满足多种工况,具体如下。
63.第一种工况,如图3所示,常态进行废水处理时,三个承托槽体2为同一高度,矿山废水微流动,以便于微生物和挺水植物23共同对矿山废水进行反应处理。
64.第二种工况,如图7所示,当需要排出矿山废水或者增加废水中的含氧量时,可使左侧的活动槽体10升高,右侧的活动槽体10降低,从而形成阶梯,使得废水以跌水的方式依次流过各承托槽体2,以加快废水排出,或者跌水增加曝气,以提高废水的含氧量,并且更进一步,如图8所示,使左侧活动槽体10的左侧部位向上偏转,右侧活动槽体10的右侧部位向下偏转,从而形成斜坡,废水流动速度大大增加。
65.第三种工况,对种植基层21表面的杂物进行反冲洗,以减少种植基层21堵塞、孔隙率降低的情况发生,从而确保人工湿地长时间运行后还能保持良好的废水处理效率,如图9
所示,左侧的活动槽体10降低,右侧的活动槽体10升高,同时使左侧活动槽体10的左侧部位向下偏转,右侧活动槽体10的右侧部位向上偏转,形成反斜坡,使得废水加快倒流,即快速反向冲洗,同时,各个种植基层21上的废水在流动过程中均经过海绵条241,利用海绵条241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和拦截杂物,从而减少杂物覆盖于种植基层21表面的情况发生。
66.第四种工况,需要强力拦截种植基层21上的杂物的情况,如图10所示,右侧的活动槽体10微上升且活动槽体10的左侧部位向上偏转,左侧的活动槽体10微下降且活动槽体10的右侧部位向上偏转,即使得右侧的活动槽体10上的废水缓流至中间的固定槽体20上,并且利用活动槽体10的外周面对该废水进行阻挡,以使得废水仅限制于固定槽体20,由于一开始的废水流动方向为从右向左,因此废水中所冲洗的杂物也较多聚集于固定槽体20的右侧的海绵条241上,从而实现较多杂物的强力吸附收集,以极大减少了种植基层21堵塞、孔隙率降低的情况发生。
67.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设置,如图11所示,各承托槽体2的底部均连接有柔性排水管51,具体为,承托槽体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53,柔性排水管51的上端与排水孔53连接,同时,基底座1的底部埋设有水平设置的排水主管52,各柔性排水管51的下端均与排水主管52连接。
68.如此一来,承托槽体2内的部分废水将通过柔性排水管51排入排水主管52内,以减少废水的积蓄。
6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地质勘察,以探明地下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和形态;s2、源头阻隔:将水下不分散泡沫混凝土注入采空区内,以进行采空区的填充;s3、径流阻断:修建石灰石沟渠,以阻断矿山废水汇入外部河流的径流;s4、末端治理:建造人工湿地,以对石灰石沟渠所引入的矿山废水进行处理;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基底座(1)和设于基底座(1)上的承托槽体(2),所述承托槽体(2)内填充有种植基层(21),种植基层(21)由土壤和生物陶粒混合形成,种植基层(21)上栽培有挺水植物(23),生物陶粒表面覆盖有好氧微生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5和步骤s6,其中步骤s5:风险防控,利用wqms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人工湿地所排出的水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达标排放;步骤s6、开发利用:在废弃矿山和人工湿地的附近设置光伏和/或风力发电设备,收益用于补充运行维护资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于尾矿库顶部覆盖无机矿物覆盖层,无机矿物覆盖层由压实黏土、粉煤灰、膨润土、水泥相混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槽体(2)内还填充有位于所述种植基层(21)下方的兼性层(22),取铁碳凝胶球和多孔碎石混合形成填料体,填料体与活性污泥混合,然后进行硝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的接种,以制得兼性层(22)。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槽体(2)设为三个,且三个承托槽体(2)线性排布设置,将位于首端和尾端的承托槽体(2)命名活动槽体(10),位于中间的承托槽体(2)命名为固定槽体(20),所述基底座(1)设有用于带动活动槽体(10)升降的升降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体(10)的下部包裹有浮动件(24),所述基底座(1)内设有一一对应浮动件(24)设置的蓄水槽(11),所述浮动件(24)位于蓄水槽(11)内,且浮动件(24)的竖向外壁与蓄水槽(1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基底座(1)中部的水泵(13),水泵(13)的两端分别与一侧的蓄水槽(11)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体(10)的下部为半圆形,所述浮动件(24)的上表面凹陷形成有用于适配活动槽体(10)的下部的内凹弧槽,所述活动槽体(10)的外表面水平固定有固定轴(101),固定轴(101)转动穿设过所述浮动件(24),所述浮动件(24)还设有圆周驱动组件,圆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槽体(10)绕固定轴(101)进行角度偏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体(10)的下部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以所述固定轴(101)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储水腔(41),所述浮动件(24)贯穿开设有用于连通蓄水槽(11)和储水腔(41)的通孔(242);所述圆周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盖板(42),所述盖板(42)的一侧与所述储水腔(41)的开口处铰接连接,所述盖板(42)沿转动轨迹移动的体积等于所述储水腔(41)的容积,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盖板
(42)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24)的上表面的靠近所述固定槽体(20)的位置设有海绵条(241),所述海绵条(241)的上表面与所述活动槽体(10)的上表面齐平。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槽体(2)的底部连通有柔性排水管(51),所述基底座(1)的底部埋设有排水主管(52),各所述柔性排水管(51)的下端均与所述排水主管(52)连接。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方法,其包括S1地质勘察、S2源头阻隔、S3径流阻断、S4末端治理;即通过对采空区进行填充,一定程度上阻隔采空区内的水-氧-微生物-硫化矿物的生化反应,以减少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渗入采空区内而形成酸性矿山废水,从源头上进行阻隔,减少矿山废水的持续产生,以减少大量且长时间的治理成本;同时利用石灰石沟渠进行径流阻断,能够调整矿山废水的pH值,并且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末端治理,治理效果佳,且人工湿地可以作为后续复绿的一部分,运行维护成本低。运行维护成本低。运行维护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明 孔秋平 张强 许万强 卢焱保 罗承浩 郑添寿 邱维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永强岩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7
技术公布日:20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