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3-23  115



1.本发明涉及电子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电表中继电器引出端进行弱电采样的方式,通常都是铆接或者电阻焊接,但这种连接需要继电器生产商在制作继电器时将连接方式预先制作完成,当遇到这种连接需要在电表商完成时,通常的解决方式是,继电器生产商在制作继电器时在需要连接的引出端提前铆接或者焊接一个插片,产品到达电表商时,电表商使用与插片配套的插接端子进行插接连接,完成这种情况的制作。但这种方式装配时效率低下,成本较高,并且,当产品到达电表商时,一旦插片出现运输造成变形或者损坏,将无法完成插接连接,且产品无法返修,造成损失较大。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致力于研究一种能与电表中继电器引出端直接插接连接实现弱电采样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其结构上取消插片,可以直接与引出端插接连接。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插式连接器,用于与设有孔的导体配合使用,包括绝缘壳体和可导电的连接端子,绝缘壳体外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能穿过所述导体的孔并固定于导体;连接端子包括连接主体,以及设于该连接主体的弹性接触部和导线连接部,连接主体装接于所述绝缘壳体中,所述弹性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外,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
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多个接触弹片,所述多个接触弹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四周间隔分布,每个接触弹片分别呈弯折状,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每个接触弹片分别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且每个接触弹片分别呈变形状态。
7.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弹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两侧;所述接触弹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接触弹片通过弯折形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固定部所指的方向凸伸的拱起部。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的多个辅助接触脚,所述辅助接触脚伸出绝缘壳体外,并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处,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各辅助接触脚分别伸入所述孔内,并与所述孔的孔壁电性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为伞状卡扣,该伞状卡扣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
10.进一步的,所述伞状卡扣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的缺口槽,该缺口槽将所述伞状卡扣分设为根部相连的至少两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能沿径向弹性摆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导线连接部包括用于与导线的绝缘外被压接固定的第一压接部和
用于与导线的导电线芯压接固定的第二压接部。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接部位于所述连接主体与第一压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分别包括支撑壁和两弧形压接壁,第一压接部的支撑壁和第二压接部的支撑壁位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同一侧,并与所述连接主体一体成型;两弧形压接壁设于支撑壁相对的两侧,并相向向内设置,以压接导线的绝缘外被或导电线芯,并将导线的绝缘外被或导电线芯限位在两弧形压接壁与支撑壁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四周围壁,所述绝缘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并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相对,所述连接端子从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绝缘壳体中,且所述连接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的通口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体设有止退弹卡,该止退弹卡卡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围壁上设置的止退孔,以限制所述连接端子从所述开口退出;所述连接主体的形状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四周围壁的形状适配。
15.进一步的,所述止退孔朝向所述绝缘壳体另一端的一侧延伸两个第一缺口槽,使所述绝缘壳体在两个第一缺口槽之间的部分形成一个弹性支片;所述止退孔朝向所述绝缘壳体一端的一侧延伸有一个第二缺口槽,所述止退弹卡落入所述第二缺口槽内,且所述止退弹卡尾端卡在所述弹性支片的尾端。
16.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直插式连接器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表继电器,还包括如上述本发明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所述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引出端的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引出端,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引出端表面电性接触。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包括所述绝缘壳体和连接端子,绝缘壳体设有所述固定部,连接端子具体所述弹性接触部和导线连接部,使得本发明用于与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连接时,只需使固定部穿过引出端预先开设的通孔,实现固定部固定于引出端,同时连接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与引出端保持电性接触,从而实现电表中继电器引出端进行弱电采样的连接。因此,本发明在结构上取消了插片,可以直接与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插接连接,从而解决采用插片插接所存在的弊端。此外,本发明可以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从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制作效率。
19.2、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所述多个接触弹片,不仅能够与导体实现多点接触,确保通电效果,还使弹性接触部结构更为简单,易于生产成型。
20.3、所述辅助接触脚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连接端子与导体的通电效果,避免弹性接触部与导体接触不良造成导电失效。
21.4、所述固定部为伞状卡扣,使固定部插装便捷,且易于生产成型。所述缺口槽的设置,能够提供提高伞状卡扣的弹性形变能力,也使伞状卡扣能够与导体反复插拔配合。
22.5、所述导线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压接部、第二压接部,使导线连接部与导线的连接便捷、牢靠。
2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绝缘外壳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端子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27.图4是本发明的连接端子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28.图5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的剖视图一;
29.图6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的剖视图二;
30.图7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与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剖视图一;
32.图9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与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剖视图二;
33.图10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与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剖视图三;
34.图11是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与引出端在配合状态的剖视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35.请参见图1-图1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用于与设有孔的导体配合使用,包括绝缘壳体1和可导电的连接端子2,绝缘壳体1外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能穿过所述导体的孔并固定于导体;连接端子2包括连接主体21,以及设于该连接主体21的弹性接触部和导线连接部,连接主体21装接于所述绝缘壳体1中,所述弹性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外,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
36.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一端处,所述绝缘壳体1具有四周围壁,所述绝缘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并与所述绝缘壳体1的一端相对。所述固定部具体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一端的端面上,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的围壁上,使绝缘壳体及其固定部大致呈l字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绝缘壳体1一体成型,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绝缘壳体1呈局部相连的状态,使所述固定部与绝缘壳体1之间形成多个通口13。所述连接端子2即从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绝缘壳体1中,所述连接端子2的弹性接触部即从所述通口13伸出所述绝缘壳体1外。所述绝缘壳体1的四周围壁呈扁形,具体呈方形,但不局限于此。所述连接主体21的形状与所述绝缘壳体1的四周围壁适配,即,所述连接主体21大致呈方形,使得连接主体21装入绝缘壳体1后,与绝缘壳体1在周向上相对固定。
37.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为伞状卡扣11,该伞状卡扣11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所述伞状卡扣11具有伞状斜面111,所述伞状卡扣11在其伞状斜面111的根部处形成卡扣凸台112。如此,伞状卡扣11穿过所述孔时,能利用其伞状斜面111提供导向,使所述伞状卡扣11易于穿过所述孔,所述伞状卡扣11的伞状斜面111所在的部分穿过所述孔后,所述卡扣凸台112即卡在所述导体对应的端面上,从而限制伞状卡扣11退出所述孔。所述伞状卡扣11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的缺口槽113,该缺口槽113将所述伞状卡扣11分设为根部相连的至少两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能沿径向弹性摆动。如此,能够提供提高伞状卡扣11的弹性形变能力,使伞状卡扣11更易于穿过所述孔,也使伞状卡扣11能够与导体反复插拔配合。
38.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多个接触弹片22,所述多个接
触弹片22沿所述固定部的四周间隔分布,每个接触弹片22分别呈弯折状,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每个接触弹片22分别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且每个接触弹片22分别呈变形状态。所述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接触弹片22的数量具体为两个,但不局限于此,两个接触弹片22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即伞状卡扣11)相对的两侧。所述接触弹片22沿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接触弹片22通过弯折形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固定部(即所述伞状卡扣11)所指的方向凸伸的拱起部221,所述拱起部221大致呈v字形,并靠近所述接触弹片22的尾端(即所述接触弹片22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
39.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21上的多个辅助接触脚23,所述辅助接触脚23伸出绝缘壳体1外,并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一端处,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各辅助接触脚23分别伸入所述孔内,并与所述孔的孔壁电性接触。所述固定部(即所述伞状卡扣11)与每个辅助接触脚23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让位缺口114,以适当避让所述辅助接触脚23,避免相互干涉。所述辅助接触脚23具体分成两组,每组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辅助接触脚23。所述辅助接触脚23和接触弹片22位于所述连接主体21的同一端,由于所述连接主体21大致呈方形,因此所述两个接触弹片22分别位于连接主体21的其中一对相对边上,两组辅助接触脚23分别位于连接主体21的另一对相对边上。
40.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连接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1内,所述导线连接部包括用于与导线3的绝缘外被压接固定的第一压接部25和用于与导线3的导电线芯压接固定的第二压接部26。所述第二压接部26位于所述连接主体21与第一压接部25之间。第一压接部25和第二压接部26分别包括支撑壁251/261和两弧形压接壁252/262,第一压接部25的支撑壁251和第二压接部26的支撑壁261位于所述连接主体21的另一端的同一侧,并与所述连接主体21一体成型,两弧形压接壁252/262位于支撑壁215/261相对的两侧,并相向向内设置,以压接导线3的绝缘外被或导电线芯,并将导线3的绝缘外被或导电线芯限位在两弧形压接壁252/262与支撑壁251/261之间。
41.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所述连接主体21设有止退弹卡24,该止退弹卡24卡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围壁上设置的止退孔12,以限制所述连接端子2从所述开口退出。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壳体11的止退孔12朝向所述绝缘壳体另一端的一侧延伸两个第一缺口槽121,使绝缘壳体在两个第一缺口槽121之间的部分形成一个弹性支片13,在所述连接端子2装入所述绝缘壳体内的过程中,止退弹卡24接触所述弹性支片13,使弹性支片13向外变形,以避让止退弹卡24,从而使连接端子安装更顺畅,也避免止退弹卡24与绝缘壳体的内壁面发生摩擦而产生塑料屑。所述绝缘壳体11的止退孔12朝向所述绝缘壳体一端的一侧延伸有一个第二缺口槽122,用于避让所述止退弹卡24,避免止退弹卡24与绝缘壳体的内壁面发生摩擦而产生塑料屑。所述连接端子2安装到位后,所述止退弹卡24落入所述第二缺口槽122内,且所述止退弹卡24尾端卡在所述弹性支片13的尾端,对连接端子2起到止退作用。
4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2由金属片材一体制作而成,所述绝缘壳体1与所述固定部(即伞状卡扣11)一体成型。
43.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组装时,在连接端子2的两个接触弹片22弯曲成型前,将连接端子2从绝缘壳体1的开口装入绝缘壳体1中,并使两个接触弹片22分别从绝缘壳体1一端形成的两个通口13分别伸出,当连接端子2组装到位时,所述止退弹卡24卡入所述止退孔12,限制所述连接端子2从所述开口退出。两个接触弹片22分别从绝缘壳体1一端形
成的两个通口13分别伸出后,再对两个接触弹片22弯折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
44.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如图7-图11所示,其可与电表继电器4的引出端41配合使用,所述引出端41即构成所述导体,因此,所述引出端41需预先开设与所述固定部(即伞状卡扣11)适配的通孔411。装配时,将所述伞状卡扣11穿过引出端4的通孔411,使伞状卡扣11固定于引出端41,如图8-图10所示;在伞状卡扣11穿过所述通孔411的过程中,所述两个接触弹片22的拱起部221先接触引出端41表面,并随着伞状卡扣11的推进,所述两个接触弹片22逐渐发生弹性变形,直至使其拱起部221靠近接触弹片22根部的一边与引出端41的表面接近平行,如图7所示。所述伞状卡扣11插入到位后,所述连接端子2上的四个辅助接触脚23也分别进入引出端41的通孔411内,并与通孔411的孔壁电性接触,如图10、图11所示,从而提高连接端子2与引出端41的通电效果,避免接触弹片22与引出端41接触不良造成导电失效。
45.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其在结构上取消了插片,可以直接与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插接连接,从而解决采用插片插接时,插片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变形尺寸超差,造成连接时出现脱离、断裂等质量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直插式连接器可以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从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制作效率。
46.请参见图7-图11所示,本发明一种直插式连接器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表继电器4,还包括如上述本发明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所述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41设有通孔411,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引出端41的通孔411,并固定于所述引出端4,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引出端41的表面电性接触。
47.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有关直插式连接器的构造及组装方式、工作原理等,请参照前面对其描述部分,不再赘述。
48.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49.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插式连接器,用于与设有孔的导体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和可导电的连接端子,绝缘壳体外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能穿过所述导体的孔并固定于导体;连接端子包括连接主体,以及设于该连接主体的弹性接触部和导线连接部,连接主体装接于所述绝缘壳体中,所述弹性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外,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多个接触弹片,所述多个接触弹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四周间隔分布,每个接触弹片分别呈弯折状,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每个接触弹片分别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且每个接触弹片分别呈变形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弹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相对的两侧;所述接触弹片沿所述固定部的径向向外延伸,且所述接触弹片通过弯折形成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固定部所指的方向凸伸的拱起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的多个辅助接触脚,所述辅助接触脚伸出绝缘壳体外,并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处,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各辅助接触脚分别伸入所述孔内,并与所述孔的孔壁电性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伞状卡扣,该伞状卡扣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状卡扣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的缺口槽,该缺口槽将所述伞状卡扣分设为根部相连的至少两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能沿径向弹性摆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连接部包括用于与导线的绝缘外被压接固定的第一压接部和用于与导线的导电线芯压接固定的第二压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接部位于所述连接主体与第一压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分别包括支撑壁和两弧形压接壁,第一压接部的支撑壁和第二压接部的支撑壁位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同一侧,并与所述连接主体一体成型;两弧形压接壁设于支撑壁相对的两侧,并相向向内设置,以压接导线的绝缘外被或导电线芯,并将导线的绝缘外被或导电线芯限位在两弧形压接壁与支撑壁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四周围壁,所述绝缘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并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相对,所述连接端子从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绝缘壳体中,且所述连接端子的弹性接触部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的通口伸出所述绝缘壳体外。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设有止退弹卡,该止退弹卡卡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围壁上设置的止退孔,以限制所述连接端子从所述开口退出;所述连接主体的形状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四周围壁的形状适配。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孔朝向所述绝缘壳体另一端的一侧延伸两个第一缺口槽,使所述绝缘壳体在两个第一缺口槽之间的部分形成一个弹性支片;所述止退孔朝向所述绝缘壳体一端的一侧延伸有一个第二缺口槽,所述止退弹卡落入所述第二缺口槽内,且所述止退弹卡尾端卡在所述弹性支片的尾端。
12.一种直插式连接器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包括电表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插式连接器,所述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部穿过所述引出端的通孔,并固定于所述引出端,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引出端表面电性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插式连接器及其与电表继电器引出端的连接结构,所述直插式连接器用于与设有孔的导体配合使用,包括绝缘壳体和可导电的连接端子,绝缘壳体外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能穿过所述导体的孔并固定于导体;连接端子包括连接主体,以及设于该连接主体的弹性接触部和导线连接部,连接主体装接于所述绝缘壳体中,所述弹性接触部位于所述绝缘壳体外,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导体时,所述弹性接触部与导体表面电性接触。本发明在结构上取消了插片,可以直接与电表继电器的引出端插接连接,从而解决采用插片插接所存在的弊端。从而解决采用插片插接所存在的弊端。从而解决采用插片插接所存在的弊端。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6
技术公布日:2022/11/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tieba.8miu.com/read-1975.html

最新回复(0)